買東西到底是越貴越好,還是便宜也有好貨呢?
因為之前看過說"在你能力範圍內買最貴的肯定沒有錯",也見過有人說「絕對不相信便宜又好用」,
可是對於我這種窮人來說,有時候即使買得起,也會想能省則省的。所以想問問到底真的是貴的就一定比便宜的好,還是也有東西便宜也好用? 比如化妝品,鞋子之類的
一般來說,貴決定了一個東西的下限,而便宜決定了它的上限。
除了品牌溢價,絕大多數情況下,購買一件產品,不同的選擇,你所需要付出的總的成本是差不多的。
價格便宜的東西,要麼,你需要花時間去淘、去鑒別,亦即用時間和精力去彌補價格;
要麼你需要為它付出一定的風險(質量保障等);要麼它的使用時限比較短(長期來看未必划算)。所以,便宜的東西,它的總成本未必低,只是在其他方面把省掉的錢彌補回去罷了。
購買比較貴的東西,其實就是花錢買個輕鬆方便和放心。便宜和昂貴都是相對而言的。
我建議,在你的經濟條件負擔範圍內,選擇價格接近上限的。這樣可以減少你付出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風險成本、更新換代的損耗,等等。錢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時間,精力,心情,比錢重要得多了。
順便介紹一個我的方法:
我一般是這樣的,想買某件需要的產品時:- 先考慮這個產品大概會用多久;
- 挑選在價格範圍內能負擔得起的上限;
- 計算每天平攤下來的成本;
- 將該成本與心理標準進行對比。
如果覺得成本OK,就直接買。
如果這個成本依然嫌高,就往下挑選次一檔的。具體來說:
- 我對這件東西的喜歡能維持多久?
- 這件東西的使用壽命是多長?
- 這件東西必要的更新換代的周期是多長?
上面3個問題中,最短的周期,就是這件產品的使用時限。
然後,什麼是心理標準呢?
比如你月入10k,每月固定開支6k,計劃每月儲蓄1k,那麼每月的可支配收入就是3k。亦即每天100塊。
然後,你計劃在半年內購買一台價格10k的mba,那麼每天就需要為此節省55塊。100-55=45,在這半年內,這45塊就是你每日的心理標準。當然,上面的計算很粗略。你還可以加入機會成本對比。為了方便起見,我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個方法可以節省很多麻煩,省時省力。選擇恐懼症患者可以試試。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個問題,好像是說什麼樣的習慣我應該去培養,有個答案我非常喜歡,大概意思是,有益周期長的習慣一定要培養。
就是說,這個東西在你生命中能持續的時間長短,並且給你帶來的利益非常多的習慣要好好培養。同樣的,你買的東西,會用很長一段時間的,並且是非常重要的請盡量不要不捨得花錢。
我家的經濟條件在留學生中屬於一般,剛離開父母出國讀書的時候瘋狂買衣服。
瘋狂程度大概是一個月可以買1000多刀的衣服。但都不是好牌子,hm, forever 21之流,一件衣服可能就30多刀,然後狂買幾十件。
但是這些衣服好多都只能穿一個季度,到了第二年又要買過。幸運的是我非常早就發現到了這一點因為我大一結束了以後轉學了。我發現好多衣服都要被扔掉,都已經不好看了,毛衣都起球了,襯衫也不再平整,有些裙子一看就是廉價貨再也不想穿第二次。所以第二年的時候我開始買一些輕奢牌子,j crew, kate spade, madewell, french connection,kenzo之流,我甚至開始會計劃買一些大牌比如givenchy, maxmara, mcqueen, dg。我開始學搭配衣服,用最少的衣服數量搭配出最多的花樣。他們每件衣服都不是很便宜,以前我買十多件,現在只能買一件,甚至可能只有半件或者就是一個袖子的錢,但是這些衣服我都很少再扔掉了,有些毛衣我已經穿了兩年了依然很新。可能因為東西貴了你就會刻意得去保養,送乾洗店而不是丟洗衣機。所以我發現這兩年雖然我買衣服的錢可能在增加,但是再也沒浪費過。女生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買便宜的衣服,但不要因為便宜就亂買,你的衣櫃里永遠需要一套讓你能站在聚光燈下的衣服。這套衣服即使花去你半年的生活費也不為過。「這套衣服」的數量越多越好,還是要適當得考慮經濟情況。
然後也提醒了我一件事情,我讀高二的時候去香港考sat,當時一直沒有一台好一點的laptop我就和我媽商量買個macbook pro。
那個時候的mac真的不算非常普及,我們整個學校學生家庭條件都不錯,也只有1/3的人在用pro,大多數人貌似都只有air。我給我媽打電話我說pro好貴,一萬四五一台電腦我還是有點捨不得。要不買個air好了。我媽說,你買個最好的。要高配的。然後現在過去五年了,我還在用當初這個電腦。完全沒有換的必要。中途重裝了一次,現在跑起來也快得不行。
我只是想說,買東西的時候想想,是只要用一段時間還是打算用很久,質量的差別能給你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如果只是喝水的杯子,那麼其實能喝水就好了。但是如果是牙刷,當然是買最好的牙刷。畢竟質量的區別可以帶來很大的不同。————————————————有人說到電腦的問題,我只能再多說一點了
我業餘也拍照片,屬於專業里業餘的,業餘里專業的。需要一台不錯的電腦修照片存照片。然後也做過雜誌,學過平面設計,現在還是偶爾接活做這些。現在市場上圖片處理者好評率最高的電腦應該就是apple了。然後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大學四年的paper,作業,課本,攝影課的資料,作業(一個星期的作業就有3個g)全部都存在電腦里(現在已經被轉移到移動硬碟里去了。。。)so,apple完全是屬於必需品了。我有個朋友在羅德島藝術學院,去了學校以後老師說,必須買apple,每個人都要買,而且要retina的。
(攤手)————————————————
又來修改了么么噠!剛才發覺有些偏離題主的問題了。題主問說,是不是便宜沒好貨?我想說,大部分情況,便宜的東西都不一定是好的。但是是在一個過了一個level之後的問題。比如你去超市買杯子,有五毛錢的塑料杯,有兩塊錢的彩色塑料杯,有十五塊錢的玻璃杯子。有五十塊錢的玻璃杯子,還有3000的水晶杯子。塑料杯子肯定是不好的,我們都知道喝水最好是不要用塑料,特別是喝熱水。但是你說十五塊的喝五十塊的玻璃杯子有區別么?大體是沒區別的。所以這個時候買個十五塊的還是五十塊的完全是看個人的經濟情況。再然後說,玻璃杯子和水晶杯有很大區別么?其實說起來,無非是個喝水的容器,能有多少區別。這個時候就看個人興趣了。有些人喜歡收集杯子,那就買個水晶杯,只是要喝水,那就買個玻璃杯。所以只要過了一個正常價格的門檻,買什麼價位的東西完全是看經濟狀況與個人興趣。但是沒過那個門檻,廉價的東西一般都沒好貨。
先買便宜再買貴的。特別是一切體現審美的東西。包括居家用品,衣服,包包,首飾...
也許貴的的確比便宜的好,但是如果個人審美達不到,買回來1w的外套也只能在柜子里積累灰塵。
比如買包包買衣服,花6000買一個超級花哨的限量版回來發現自己平時根本沒有用,還不如淘寶上50塊買的爆款用的頻率高。那明顯那個包包就是多年用不爛質量多好都和你沒啥關係。
人總要有一個明白自己適合什麼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盲目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壓低這塊的投入成本。等到你明白自己適合穿什麼用什麼,培養有一定的個人審美之後,再買貴的,你就能分的出,什麼貴的值得買以後會穿得久穿回本。才能保證錢花的是值得的。
除非你真的是一個月幾萬刀買買買都覺得無所謂的人, (ˉ▽ ̄~) 就當我什麼都沒說喲~~~(那這樣其實也是在積累的過程,只不過買錯了別人不心疼啊)
補:發現題主問的好像是便宜的到底是不是比貴的一定要差...
我覺得不一定。在你對這個行業沒有了解的時候,信息不對稱是可以導致高額的利潤。因此,別人賣3000和300說不定成本價都是一樣的...只是你不知道...如果不是葛大大那樣一眼能看穿的人,我始終建議,在財政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從便宜入門。而且不要麻煩一定要嘗試。
化妝品一定要抹臉上吃個飯走兩圈再看效果,不要以為抹手上就可以。人家說這個產品卸不幹凈,我們家產品好,也要反著思考——是不是你家卸妝油本身就不好卸妝。試衣服一定要挑平時常穿的衣服去搭配試,這樣你才能知道這件衣服買回來搭配使用的頻率高不高,會不會顯得腿粗腰肥胸小臃腫...
剛入門的,你就永遠不知道各個行業的達人和吐槽圈在哪裡,當你越來越了解,發現了更多資訊之後,多半就是很多人開始後悔一開始亂買還買貴了的時候。
不請自來。開始作答。
按照題主的意思,有個兩個關鍵語:一是東西(商品),二是好不好(質量/品質/價值)。經濟學上有這麼一句話: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考慮其他情況,大多數價格高的商品,會比價格低的商品更好。但是注意,這裡有個很主觀的詞語:好。
一件東西好不好,是因人而異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蘋果的鍵盤,官網售價¥488就是這貨再說一個例子
我有個大學同學,已經在學校里擺攤賣些電腦配件,U盤啊什麼的,其中有兩款耳機,進價一模一樣,區別是一款散裝,售價15,一款有精美的包裝,售價90。拿出來賣的時候,有精美包裝的銷量遠超散裝的。看吧,這就是溢價,尤其是品牌溢價,你還會覺得貴的東西一定好嗎?同廠代工的一件T恤,如果貼個高端品牌,入駐購物中心服裝店,那價格可以飆到成本的幾十倍以上。若是只能在夜市裡賣賣,那也沒多少利潤可言。
奧迪A3和大眾高爾夫7,底盤和動力系統完全相同,前者比後者貴了10W。就因為這10萬的差價,大家都覺得A3比高爾夫7好。前面有個回答,關於macbook pro,用了5年,跑的飛快。聽起來很美,但這和使用者有很大關係,如果你是程序員,遊戲玩家,我就不信你一台電腦能用五年。如果只是普通用戶,普通的windows電腦也能用個5年以上,清清灰塵什麼,運行速度也不會慢到哪裡去。——————————————————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不是要求大家都去找便宜貨,購買東西,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需求。需求決定了一樣東西是否賣得值你需要登台演講,出席正式場合,那一套優質西裝對你價值是無限大的,就算花個萬把塊,那麼這件西裝對你來說性價比也很高。你只是想買個衣服隨便穿穿,那麼何須花重金呢?便宜的也能非常好的滿足你的需求。能夠滿足需求的就是好東西。知乎這種網站宣傳的消費觀念就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千金散盡還復來,可是你知道說這話的李白是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的自嘲嗎?你要是真信知乎老爺的說法那就等著月光吧。持這種觀念的要麼就是真有錢要麼就是商家。想起來知乎上是誰推薦那個雙曲線形的砂鍋來著,我興沖沖地打開淘寶一看168元。次日在地攤上看到有人賣球形的砂鍋,一問25元,用著沒有任何不妥。當然那個168元的鍋肯定比25元的好,但是那點好處我不 需 要。當初匿名答這個問題時是隨便答的,帶有一定戾氣(就是語氣不好的意思)。我不反對有人追求生活品質,但是不同意追求裝逼品質。除了買東西量需求而行,再補充兩點觀點:1,為愛好而超出需求是可行的,比如我有的男性朋友生活很樸素但是喜歡買鏡頭。還有的女性朋友不喜歡漂亮衣服但是吃一定要吃好。但是學生黨不建議,畢竟我見過很多高中生妹子不吃不喝就為了攢一套cos服游場。2,有的人簡直被洗腦了一樣堅信消費能力不高所以要多賺錢,何不食肉糜?你知道即使是馬雲也是老老實實當了六年英語老師才攢到啟動資金的,你們這些人啊,整個都浮躁上天去了,動不動就做著發大財的夢,真以為錢是想賺就能賺的?讓你搬磚你還搬不動呢。還有人說我要投資自己行不行?我去報個xxx金融班行不行?歇歇吧,你一個二本考10張技能證書都比不上別人985一張畢業證。別被知乎逼奴們洗腦了。補充:知乎有這麼一群人,當你看到如下觀點時要謹慎:1、買包就要買LV,雖然貴,但是值得,我背了一年都沒有壞。(我兩百塊買的李寧兩年了還在背呢)2、我喜歡星巴克,一點都不貴,而且裡面充滿著咖啡的芬芳能讓我安靜的坐一下午一邊品嘗咖啡一邊寫稿子,哦對了我只喜歡美式咖啡,只有純的咖啡豆不含任何糖和奶精才能激發我的靈感。(得了吧,為什麼我這三線城市的星巴克都被蹭網的人擠爆了,還有美式咖啡是最便宜的吧?)3、即使我身上只剩30元錢了我也要去喝一杯咖啡,因為這是生活態度。(說這話的人雖然身上只有30塊錢,但是卡里有30萬)4、蘋果就是流暢,就是不卡,kindle是閱讀的極致,如果你有8000預算,請買一個蘋果和一個paper white,如果你是學生,請買一個蘋果和一個paper white,能在接下來四年時間內提升自己。(我買了,一個被偷一個放著吃灰)5、這個社會是看臉的,因為一個女人的外表決定了她的地位,一個月不花5000塊買護膚品的女人都是loser(可是我見過很多一個月買各種大牌護膚品的人皮膚都比不上我這只用洗面奶的,請告訴我這是為什麼)6、不是985畢業的,你這輩子完蛋了。(可是985畢業的完蛋的也很多呀)7、這個社會是看能力的,你要提高自己!要發展自己!男人年薪不到百萬那還是男人嗎?那是loser!那是臭屌絲!8、哇這個妹子好性開放啊!女神!女神!三觀正我要關注你(然後發私信問約跑步,結果被人掛出來了)
「白菜多少錢?」「八毛一斤」「太便宜了,便宜沒好貨,一分價錢一分貨。」「不好意思啊老闆,恕我眼拙,這白菜六百三一棵,再加五十幫忙去根,再加八十幫您切絲,如果是VIP會員的話切絲和去根可以打七折,並且提供清洗服務,有積分。VIP會員卡一次性充值三萬就可以享受了!」「這麼貴,這麼高大上,肯定是西伯利亞有機大白菜,吃完會提升我的免疫力,買!」////////////////////////////////////////////////////////////////////////////////////////////////////////////////////////////////////////其實,買東西只買貴的是很荒謬的事情,掏錢之前至少要看多出來的那些錢多在什麼地方吧,是產品體驗?質量保證?品牌?壟斷?信息不對稱?還是僅僅為了裝逼?或者並沒有明碼標價,完全取決於你口袋裡有多少錢?甚至許多產品的價格相當一部分是智商稅,你樂意交嗎?如果貴在用戶體驗或者產品質量,那是值得的。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
貴和便宜,無非在於你需不需要。
如果一個東西,你用不著,再便宜也無濟於事。如果是你必要的東西,我想誰都會儘力去買好的。生活來說,一口好鍋,一把好菜刀,是值得投資的。
行頭來說,一雙好鞋,一個好包,若干見好衣服,是值得投資的。工作來說,一支好用的筆,不錯。贊同樓上 @李泛 的說發,高頻使用的物品,別捨不得花錢。如果同類東西對比,一定是一份價錢一分貨。只能說看自己怎麼用。一般來說貴一些是會好一些,甚至有些東西越過那條價格分水嶺,用起來差別天和地。比如我以前都只用二三十塊的人造革錢包、人造革皮帶,基本上一年一換,經常折或者扣的部位會爛掉。後來換了真皮的,錢包已經用了兩年多,除了包邊有些地方磨損,沒有其他大問題,估計還能用很久。但有些東西就要看你怎麼用了,如果用不到或者不合適,那麼再好也不關自己的事。比如在工地做泥工的,幾百塊的皮鞋就是不如幾十塊的回力耐操。
只買你個人體驗上能忍受的最便宜的,和你個人錢包能承受的最貴的。
還是那句話,比起物美價廉,我更相信貨真價實。另,銷售業不是慈善業,你的錢是錢,賣家的錢也是錢,不貪便宜不吃虧,物美價廉聽起來很吸引,「we soon believe wot we desire」,但實事求是才是應有的態度,確實世上有漏可撿,但一萬個人里有一個撿漏已經不錯了,能撿漏的一般也不是因為僥倖,你放大了願意放大的,縮小了願意縮小的,很難不栽。題主聽沒聽過「要把一分錢扳成八瓣花」 或者把「能把一塊錢花出十塊錢的效果」這類話語。豆豆書裡面的主角葉子農反駁這種論調,大意是說:一個人能把一塊錢花出六毛錢的效果,就已經是中上水平。一塊錢花出八、九毛錢的效果,就是我輩難以企及的高人。能把一塊錢花出一塊錢的效果的人,就已經是神了,因為這說明他沒有錯誤。以上。在亞馬遜買書,200元買精裝收藏版,50元買平裝普及版,5元買kindle電子版,還挺好用。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便宜貨中的好貨率跟貴貨中的差貨率差不多是一個檔次的,自己可以算算
最貴刷新了標準,符合標準中最高要求的成為了最貴。
絕對有性價比高的,我也絕不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說法,那些買義大利傢具的給人騙的還少嗎?還記得達芬奇傢具事件嗎?
但是要買到性價比高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因為窮,為了買性價比高的商品,我成為了布料專家,電子專家,木料專家等等,上可九天攬月,下可大海撈鱉,掏過糞,鏟過屎。為了省那點錢,不被奸商欺騙,刻苦學習,真的買到很多性價比超高的商品。(更多是自己DIY的了)。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了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其實是時間。再想像以前那樣花時間真的好難了。如果是那種不是貴的離譜但是口碑很好的,直接就可以買了。譬如手機,真的什麼都不要想,蘋果就好了。有些人或者覺得蘋果或者三星太貴,想找一個性價比高的手機,不花幾個晚上,基本上找不到所謂性價比高的。如果閑的沒事,倒也算了,忙的話,還是直接去買蘋果比較省事。我感覺這個得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就比如我來說,退伍軍人一枚,經歷過最窮的時候身上只有100塊,當時當然是什麼便宜買什麼,但後來我就慢慢發生了轉變,也發現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一念之差,我主要談工具和付費學習。
特別是像我一樣的大多數工人子弟,很多時候都是靠自己在摸索,往往錯誤的路還是要走千百遍,今天我想說的一個自己親身觀念—『付費就是佔便宜』。
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兩年,淘的東西,為你省了多少錢,精力呢?
2.你都買過什麼會員,加起來節省了你多少時間?
3.你為付費學習投入過么,加入過優質社群么?
佔便宜一定會吃虧(我的故事)
觀念根植
因為家庭條件一般,所以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是"掙錢不容易,花錢不要大手大腳"。
我有一大段時間以不亂花錢、甚至不花錢(零花錢)為榮。
剛上初中(住校)的時候,我一周的零花錢是20元,我能一周不花一毛錢,這事兒直到現在我還記得。
(後來能不花錢就不花錢的觀念也影響了我將近20年)
亂買付費
11年,接觸了淘寶並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開了一家軍靴網店。
生意還可以....
因為長時間在電腦面前守著,而每天又關注著淘寶的各種活動:聚划算、限時特價、一分錢購物、天天特價、 超值特惠.....所以,經常買買買。
買了一大堆打折的衣服、鞋子、洗衣粉、茶葉、茶壺、墨鏡......亂七八糟,省了不少錢也撿了不少便宜,都沒有用幾次,甚至質量不行太便宜也懶得退貨的也有好幾件,那兩年在我的"買家中心"里,總會有幾樣搶到便宜貨和準備下單的打折商品....
有時候,再看看自己的以前的購買記錄,真佩服以前的自己,什麼便宜都敢占....
盲目努力
12年,非常渴望有一門技術或者有一技之長,而又由不願意投入大量的金錢報班學習,於是仗著自己的搜索能力,在網上找了大量的免費學習資源。
先後嘗試學習過3Dmax、cad軟體學習、C語言,C#,Photoshop....當時最多的時候下載了十幾個G的資源,結果到最後看的也最多只有2%左右,皮毛都算不上。
一念一世界
一、付費來學習
12年折騰了好久也沒什麼效果,啥也沒學會,年底一咬牙花錢報了個網頁設計班,跟著老師系統學習了ps、flash、div+css.....
這才上了快車道,我去,正規系統的學習原來這麼重要:原來有這麼多操作我可以省去,原來之前看的免費的教程那麼low,原來有這麼多圖庫資源網站我都不知道,原來還有同學之間一起交流可以進步這麼快.....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付費原來這麼爽,可以少走這麼多彎路。
二、便宜有上限
13年,我加入到一個天貓團隊負責整店設計,而主要銷售的商品是-文胸。
當時老總為了讓我能夠全面的了解行業知識,經常下班帶我去他的實體店裡,指著一個一個文胸給我講有什麼不一樣,材質以及業內的知識。兩三個月不到,我除了目測罩杯之外,基本也能分辨好壞產品,有一些基本評判標準,我以為好壞的評價不過如此。但在一次產品分解中還是讓我大跌眼鏡:
當時我們為了對比幾家的產品質量,從肩帶、鋼圈、排扣、海綿、精油墊各個方面來做測試,拿了另外兩個品牌和自家產品剪開來對比,剪完自己品牌海綿和鋼圈的時候看到的的確是真材實料,當剪完價格平民價的品牌內衣的時候,把我嚇傻了,裡面沒有精油珠不說,竟然還是黃色的海綿(沙發坐墊那種),鋼圈也是用塑料做的(根本不能長期起到對固定胸部的作用),真替廣大女性們捏了一把汗(這個品牌還經常在電視上打廣告)。
接下來與客服溝通了解:大部分女性願意花很多錢買化妝品、包包、衣服卻對文胸這些內衣,根本不在意隨便買個戴就行了,不就一塊裹胸布么;而普通家庭的婦女更是如此,可能直到生病了,才會意識到這些事情,原來便宜真的沒好貨...
此情此景,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得給身邊的女性朋友上上課,貴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但是便宜的東西除了便宜,問題真的太多太多,因為它的價格決定著它的上限。
三、付費就是賺
前幾年出差,我經常出門都是坐硬座,不坐卧鋪、動車、高鐵,原因就一個:省錢。
然而省了沒有我不知道,我記得反正每次下火車,都是身心疲憊,腦子嗡嗡作響。
曾經坐的最長的一次火車是從河南到蘭州的,16個小時,站票!
那一夜,第一次坐車有了快窒息的感覺,因為人太多了甚至連洗漱的地方都躺了兩個人,車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去新疆摘棉花的,各種大包小包。最後,我和一個哥們霸佔了一個廁所坐了一夜,在各種煙熏、孩子哭叫中度過,真是令人終身難忘,第二天到了之後睡了一天才緩過來。
處理完事情回來的時候,我一咬牙,買了張卧鋪票,上車後發現大家不僅各做各自的事情,還有很多人在看書學習,座椅下面竟然還有充電介面.....
不對比不知道自己是土鱉,心裡暗罵自己真是太傻逼了,早知道的話花錢之後的體驗差距這麼大,打死我也不省這點錢了。
幾點體會
沒有體會過學習快感的人,永遠不知道某項技能學習之後生活會有多大改變,進而生活多糟糕,他們通常還振振有詞的說:
&>我不也沒損失什麼嗎!
同樣,沒有通過付費抵擋住廣告的騷擾、享受過高清資源的人,不知道自己之前為了尋找盜版資源浪費過多少時間,浪費了多少注意力。
1. 付費就是撿便宜
學會花錢買時間、買別人的時間是一件超值的事情。
想看付費連續劇的時候就買個會員、每次想要學點東西的時候就花點錢就報個班、想喝杯咖啡的時候就點個"叮咚小區"、想看別人的知識分享的時候別怕花點錢......
拿錢換時間是否值得,應該比較的是:
-這段時間可能給你帶來的潛在收入
-為了節省這段時間花掉的錢
給這段時間的未來標價,而不是用現在的固定收入進行標價。
2.在工具上的開銷不要省,有些便宜不能占
例如:買一件好一點的文胸可以穿的更久,不僅會預防各種乳腺疾病的發生,還會讓自己的形體更加有型,穿在外面是給別人看的,而裡面的則是給自己心愛的人看的,多好;
例如:我買一個蘋果電腦和上網淘的電腦兩者雖然開始的成本投入比較大,但是持續的售後服務蘋果一定要比上網淘的要好,而且不會動不動就卡、開機慢、死機等,按照性價比和年份算下來,每天的持續開銷成本:
蘋果電腦:8000元 ? 6年 = 3.65/天+優質售後+優質體驗
網淘電腦:4500元 ? 3年 = 4.10元/天
看到了吧,長期的持續收益值才是最重要的。
而長遠來看,在工具方面省下來的錢,都會變成麻煩來糾纏自己,"麻煩守恆定律",麻煩總量一定,解決麻煩只是一個分配問題。
人承擔一部分,工具承擔一部分,人需要投入的是時間和注意力,工具需要投入的是金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3.兼職是個大坑,有些錢不要掙
我曾經出賣自己時間兼職做外包設計,耗神費力,結果本專業和兼職都沒得到太多提升。
後來慢慢就明白了,其實專業人士比業餘人士多賺十倍都不止,兼職消耗的其實就是我成為某一項專業人士的可能性,所以我觀念就是多在本職工作上下功夫,成為自己領域的牛人,不要盲目的踏入兼職這個大坑,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4.注意力&>時間&>金錢
注意力才是能夠產出的資源,無論是付費學習、加群、參加活動,學習別人花時間提煉出來的精華和經歷,都是超值的"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情"
長半衰期: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稱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久較長。引用《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例如:
跟大牛談了一席話,能夠影響自己5-10年+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
玩了一場遊戲,一星期就不記得了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
背幾個單詞,眼前看沒什麼用,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少成多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
而一本八卦新聞可能一個月後就被人忘記了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無論收益高低,我們都要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
最後:遇到能為未來創造價值的事情,剛好又能付費解決的,只要不超出經濟能力範圍,大膽決定,別猶豫。
觀念影響選擇,選擇影響行動,而行動最終會改變命運。
上面的內容都是我針對自身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拋磚引玉 歡迎交流。
微信賬號: lou954868,請備註知乎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是很反感為了裝逼買一些對自己意義不大的東西。我覺得像一些利用率比較高的東西盡量買好的 ,比如風衣,包包,手套,圍巾,鞋子。還有根據個人情況,比如有的朋友喜歡烹飪,就買了套雙立人;有的朋友喜歡運動就買了套昂貴的運動服和運動鞋。總之我覺得自己需要並且利用率高就買質量好的,自己不需要千萬別為了攀比花了冤枉錢。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分錢,一分貨;兩分錢,兩分貨;一百元錢,三分貨。
我的經驗,在使用頻率高的物件上,別捨不得花錢。在體現個人品位和修養的細節處,別捨不得花錢。在興趣愛好上,別捨不得花錢。總體上來說,我還是覺得,一分價錢一分貨。
我買東西的原則基本上是:在同類的商品里買好的,在同樣的商品里買便宜的。
簡單說,如果我需要一件襯衣,那麼一定會去選擇品牌優質的,而不會選擇地攤貨。但是在同樣優質的品牌里,我可以去選擇最便宜的,比如遇上打3折。
推薦閱讀:
※你什麼時候覺得生活很難?
※安道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中國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有哪裡?
※當有一天找到了自己,你會勇敢放棄現在的生活去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