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家貨幣面值那麼大?


不知道題主所指的「面值大」,是指「數字大」,還是「面值高」?

前者的例子,可能紙幣上的數字看起來比較嚇人,但其實實際價值並沒有那麼高。

比如日元最高值紙幣為10000元(約合560元人民幣),韓元最高面值為50000元(約合300元人民幣),還有傳說中的辛巴威100萬億(只夠買個麵包的)。這些國家的貨幣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又沒有想有些國家所做的那樣來個「砍零政策」(如我國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就是以1:10000的比率替換第一套人民幣),所以就看著很大了。

日本10000。

韓國50000。

辛巴威100000000000000。

--------------------------------------------------------------------------------------------------------------------

而後者,有些國家的單張貨幣面值確實是很高,以至在流通領域基本很難見到。

例如歐元最高值為500歐(約合4000人民幣),拉脫維亞最高面值為500拉特(約合人民幣6000元),瑞士最高為1000法郎(約合人民幣6500元)。

這些國家發行高值面額貨幣,主要是為了大額交易的方便。雖然現在電子貨幣流行,人們已經不需要拿那麼多現金了,但是僅僅在十幾年前,電子交易還遠不像現在這麼覆蓋面廣。如果貨幣面額過低,將會給大額交易帶來很大的不方便。

可以想想如果不刷卡,在北京買一套幾百萬的房子,那你就得用麻袋裝現金去了?

雖然現在高額交易已經基本電子化,但是傳統的生命力還是很頑強,還是有一些國家發行這種高額貨幣。

500歐。

500拉特。

1000瑞士法郎。

--------------------------------------------------------------------------------------------------------------------

另外,還有一些國家揮發性比上面說的要高很多,甚至高的離譜的面值貨幣了。

比如現在新加坡發行的10000新元(約合48500元人民幣),以及美國歷史上的最高值100萬美元,英國史上最高值100萬英鎊。

這些貨幣的發行就完全不是用於市面流通了,它們發行主要為了一個目的:銀行間清算、轉賬。它們的身份已經不能算是單純的紙幣了,而是更類似於一種金融票據的存在。現在已經基本沒有國家發行這種巨額面值了,因為電子化的出現使得這已經沒有必要了。

10000新幣。

百萬美元。


貨幣發行過多也沒有等值貴金屬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央行要求各大銀行上存「過剩」美元的傳聞?
人人貸的U計劃、翼龍貸的翼存寶、有利網的定存寶等募集的資金的用途?
外國期權做市商有哪些常見的做市策略?
怎麼擴大在金融圈的社交?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家銀行可以發行貨幣,而且發行的是有時間限制的貨幣,那樣的社會形態以及系統穩定性?

TAG:金融學 | 貨幣 | 經濟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