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變成了中國古代的某一個王朝的皇帝,如何在根深蒂固的君臣文化中開創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

時間可以不限。


如果漢唐就搞憲政民主,能否跳出「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律?

中國封建社會的治亂循環,是幾千年來的一個痼疾。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漢、大唐,這樣曾經輝煌的朝代,最終都難逃這個結局。

近些年來,有人將這種治亂循環,歸結於專制體制的不穩定性。也就是說,專制體制中,剛開始的皇帝,可能很賢明,但隨著時間推移,出現昏君的概率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在一個或者幾個昏君的統治後,王朝崩塌。

那麼,這種結論是否正確?還是僅僅流於表面?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本質是什麼?是所謂的「專制體制」嗎?

換句話說,如果某個人穿越回古代,例如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然後攫取了朝廷的大權,強行在全社會推廣自由民主、憲政、多黨制、一人一票。是不是就能跳出「歷史周期律」,擺脫治亂循環?

顯然不可能,這樣只能死的更快。

農業時代治亂循環的本質,是由於落後的農業技術和人口增長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的。

建國初期,經過戰亂,人口銳減,土地重新分配,此時社會矛盾就會較輕。

隨著年歲日久,人口開始不斷上升,而土地兼并也開始慢慢擴大,但農業時代的畝產卻仍然是那麼低,不會有質的進步。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危機遲早要爆發。這和統治集團的賢明與否沒有必然關係,一個賢明的皇帝和統治集團,也只能從土地兼并這方面入手,盡量稍稍緩解不平等,但他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畝產,這只是延緩危機的爆發而已。就像走鋼絲一樣。

但天時並不是總有利的,如果連續幾場天災,在農業時代,必然會出現局部甚至全局的饑荒,此時國家就會動蕩,吃不上飯的人民必然要反抗。輕的被鎮壓,重的改朝換代。

要從根本上打破這個治亂循環。就只能是工業化,不僅僅是像晚清那樣在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建區區幾個工廠,而是要把整個農業社會的社會結構改造成工業社會的社會結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也正是1949年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做的——他們撥開重重的歷史迷霧,真正看到了這個國家幾千年來治亂循環的本質和根源。

1970年代,中國化肥產量大幅上升,這使得中國人均糧食產量在人口急速增長的同時,突破了300kg大關

工業化和工業體系,對農業產量的提升,是有著質的意義的。化肥,水利建設,種子,大棚,農藥,農業機械,這些都是農業社會無法比擬的優勢,而它們的背後,是這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

一個農業化國家,無論怎麼「憲政」、「一人一票」、「普選」,都不可能超過工業化國家所爆發出來的生產力。

中國幾千年歷史,只有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農業產量的增幅才第一次開始穩步超過人口的增幅。在這之後,中國人里的食物,才開始慢慢豐富起來。

走工業化道路,解決了生存問題,一個國家才真正開始走出治亂循環。

如果漢唐就搞憲政民主,能否跳出「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律?_World2049_新浪博客


如果我穿越了,首先作為皇帝,既得利益者,朕應該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相反朕要讓權力更加穩固。看過了新浪新聞、騰訊新聞的評論,就天朝這些國民素質和智商,在古代只有更糟,美式民主不是萬能葯,在不恰當的環境搞什麼民主那是斷送江山社稷祖宗基業。

中央機構:首先廢宰相,開內閣,設尚書省、大理寺、都察院。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府事務,大理寺執掌法律,都察院監督監察院和百官,還需要一支直接由朕指揮皇家警察衛隊就叫錦衣衛吧,錦衣衛同時有保衛國家安全的職責,另外設立東廠,專司監視百官,在各地設立分支,東廠工作人員稱番子,接受同級疏議司、上級東廠領導。

科舉取士:科舉取士每年一場,除了順天府取進士外,再開吏科,由各地布政使司自行組織,吏員直接由吏科科舉選拔。考試內容朕都選好了,就考八股文和大X律(X為國號,現在還沒想好)、以及行政能力測驗。特殊崗位如捕快、獄卒加試體能測驗。

民主政治:各地開設疏議司,疏議司常務人員稱疏議使,五年一屆,基層疏議會由鄉、坊為基層單位,由良民(無重大犯罪記錄、非奴婢、賤民身份的公民)選舉產生疏議使。各級疏議會在本地官員、吏員以及上級提名中選舉產生本級最高行政、司法、監察官員,以及上一級疏議使,並且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規。基層村長、里長由村、里直接選舉。

另外開設廣議司,廣議司人員稱廣議使,五年一屆,由三教九流較有名望者組成,廣議使可向本級官府提交廣議帖,提出批評建議或建言獻策。

黨派政治:設天朝黨,為本朝唯一執政黨,朕兼任黨首,各級衙門設黨分舵。欽定九大參政黨,在天朝黨領導下參政議政。

軍隊建設:天下軍隊分為五大衛:京畿衛、遼東衛、江南衛、巴蜀衛、西涼衛;各衛下設小衛,大衛長官稱總兵,小衛長官稱千戶、百戶,基層設所,所長官稱把總。軍中設立黨分舵,由分舵香主負責政治思想工作,堅持天朝黨對軍隊的領導。朕自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徵兵實行義務兵役與募兵制相結合,開設演武學堂培養軍官,鼓勵秀才、舉人從軍,待遇優厚。

除正規軍隊外,設立襄兵衛,介於三班皂吏與軍隊之間,專司剿滅悍匪、緝拿窮凶要犯等事務。

對了,軍隊禁止經商。

宗教管理:儒釋道三家為法定主要宗教,允許景教、拜火教、黃教等宗教註冊登記設立教堂,受禮部管轄但禁止公共場合傳教活動,一切未經註冊登記批准就開展活動的均認定為邪教,著當地襄兵衛予以剿滅。

公共教育:各地設立官學,分為啟蒙學堂、明理學堂、明經學堂、大學四等,其中啟蒙學堂為義務教育,強制所有百姓子弟就讀,開設識文、算數、常識、品德等課程,不收學費,學制四年,有條件的學堂開展禮樂、書畫課程。明理學堂為自願入學,學費自理,學習優秀者經過考試進入明經學堂,明經學堂與明理學堂學制各三年,開設經典(經史子集)、算數(幾何代數)、番語、坤輿(天文地理)、博識(物理、化學、生物)。明經學堂畢業授予優秀者經過考試進入大學,大學分三六九等,設各專業,官學支出大部分由財政負擔,允許私人辦學,由當地教諭司管理。

衛生醫療:各地廣泛設置官辦太醫館,分甲乙丙丁四等,實行差額撥款,同時各地衛所太醫館也面向百姓開放,嚴禁私人承包官辦太醫館。

金融經濟:鼓勵工商業和金融業發展,推動保險業、金融業發展。設立國有銀行,發行以黃金白銀儲備為後盾的寶鈔。

民族政策:實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允許天朝統治下一切民族在各方面擁有相等權利,推進普及漢語漢字。擁有天朝國籍的胡人同天朝百姓待遇,但不允許外籍胡人參加科舉,只能擔任臨時工性質的顧問或者幕僚。


中國古代,自秦始皇統一起,在實際治理方面並不是什麼皇權至上,而是三權分立:皇權,相權,及民權。或者可以翻譯為立法權,行政權與檢察權。

中國式的三權分立,起源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樸素民主思想,與歐美民主最大的不同在於缺乏審判獨立。但是中式的三權分立也是比較穩定的政治架構,也以此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文化和蓬勃發展的經濟。

皇權利益的代表是皇帝,及其附屬的後宮及外戚群體。相權利益的代表是以丞相為首的文官(明朝廢除丞相,但還是發展起了內閣群體)。民權利益的代表是御史言官,也就是歷史上既喜歡罵皇帝又喜歡罵首相的那群人。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都比較短命,開創一代盛世的明君,往往都是善於擺弄三權分立格局的高手。倘若有那種想要憑一己之力為所欲為的傢伙,或者被權臣搞掉,或者被農民起義推翻,個別比較慘的甚至可能被宮女勒死,總之基本上混不了多長時間就嗚呼哀哉了。有幾個皇帝能夠真實地掌握皇權呢?所謂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王朝的終結,也不過是剪了辮子的袁世凱以相權褫奪了腐朽不堪的滿清皇權。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包括少數民族主導的統一政權,都屬於儒家文化認同為基礎的三權分立。

實際上,三權分立不是民主,法制健全也不是民主,投票選舉更不是民主。真正的民主制度怎樣建成呢?需要有效的基層組織,需要廣泛的平民教育,還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缺乏有效的基層組織,民主只能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廣泛的平民教育,民主只會隨風搖擺。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民主可能成為傀儡政權。


得天下後之後,憲政民主,三權分立。

直接民主:

群臣諫曰:陛下與功臣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群氓共治天下也。奈何進小人而遠賢臣!且細末小事,動輒群議,久拖不決,社稷危矣!君其熟思乎!

帝拒諫,下進諫者詔獄。廣招諸道民主人士入翰林院。

版本一:皇帝某日用膳後,腹痛難忍,太醫診療無效,帝崩。

版本二:某將軍起兵清君側,王師不戰而潰,九門提督暗通叛軍,京城陷,奸臣被斬,帝自焚。

版本三:匈奴入寇,王師不戰而潰,京城陷,帝自焚。太子行幸建康,監國事,復舊制。

版本四:太子勾結禁軍殺入大內,誅奸臣,帝禪位於太子,號太上皇,退居後宮,未幾,暴崩。

版本五:前朝餘孽XXX起兵復辟,王師不戰而降,進圍京城,帝自焚。

間接民主:

或有人密諫曰:臣冒死進言:當今天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士庶天隔,人民離心。豪門士族,稱霸鄉曲,魚肉百姓而不輸賦;農夫織婦,終日勞作,不得溫飽而困賦役。此非長治久安之道也。

帝不納其言,誅其三族。

帝崩,謚號仁祖。未幾,太子遇刺,諸子相攻,諸侯割據,國中大亂。大飢,人相食。

放心好了,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穩穩妥妥的既得利益收益人,不會去自發思考這個問題。就算是在想像中,我的答案也是一樣。


我回先發展科技,進行軍事擴張,豐功偉績會帶來更絕對的權力,甚至神格化,在這種條件下去改革體制回容易些,但要保證我死後還能堅持分權制度,我覺得還是要靠教育改革和著書,還要吸取我黨的宣傳手段。


在我上學的時候,也曾幻想過寫個這樣的穿越小說。

但我現在知道:不可能,民主是結果,不是起因。


在當時那個時代,民主是不合適的制度,今天實施,明天亡國。


絕對不可能,在古代那種以農業或者牧業為基本生產方式的客觀條件下,三權分立的低下效率,以及行政成本相對高昂,是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這種浪費會將所有的人推向三權分立的對立面,打算這麼作的人最好祈禱自己還沒開始著手操作就已經暴斃,不然他不但會死得難看,由他的「個人愛好」所引發的災難,也一定會讓他(前提是他是個有良心的人,不過作為既得利益者有如此目標,估計應該是個好人)痛苦萬分,悔恨終身。。。


那就找個不根深蒂固的時代唄,比如漢初

另外,誰是皇帝都不會幹這傻逼事的


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教育,

這個夠你忙活一輩子了。


農村建不了證券交易所,

落後的生產力於生產關係是無法匹配跨時代的政治結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那你幹嘛要去古代中國,想要民主可以去古希臘嘛。


參考西漢末年


你們不覺得首先讓人吃飽飯在搞什麼教育科技之類嗎?


先不說別的,古代那麼落後的通訊條件,再加上在大多數歷史時期下不怎麼高的識字率,你就算有 一人一票,那也沒辦法搞普選。

另外說一點,中國古代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民主,但是不要以為古人沒有分權制衡的意識。宋代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封建君主與精英階層分享權力的體現。君主集權達到頂峰,那差不多是清朝的事情。


至少要先聽說過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像法國一樣建先賢祠,知友們覺得哪些偉大歷史人物有資格進入?
宋朝和大理西夏等國的關係是什麼?
唐朝的首都是長安還是洛陽?
地主真的都是壞的嗎?感覺網上很多關於地主的描述都是好的?
古代大臣上朝想出恭怎麼辦?

TAG:中國歷史 | 政治 | 三權分立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