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河為什麼沒有跟長江一樣有航道?


1,黃河雖然長度全國第二,但是水量實在呵呵,連前15都排不上,不斷流就不錯了,喝水都不夠用,別說航運了。黃河是母親河,「引黃」是秦漢時期就遺留下來的傳統,各種引黃不下上百個,是全國插水管最多的一杯飲料,因為整個黃河流域都缺水。

漢江作為唯一夾在長江黃河之間南北走向的大河流,起到了奶媽的作用,又是引漢濟渭,又是南水北調中線,是給黃河流域輸補血的愛心河。漢江,絕對是漢人的救命河!~

2,北方所有河流航運都不發達,因為有漫長的冬季,投資至少要打對摺,成本要高,客戶還少,沒人願意做這個生意。而且黃河淤泥、流速等通航條件比較差,適合通航的段落不是很多。

3,九曲黃河,所有目標「港口」之間的陸運時間或距離,都小於航運,花費時間小,而且適合零散運輸,水運要等船滿,湊夠一定量「同地到達同地」發船才划算,物流集中的時間成本很高,非常不靈活。

4,目標「港口」之間的物產互補性較差又人口布局相對南方稀疏,大家都在黃河邊距離卻因為九曲黃河、黃土高原變得遠,糧食,煤啥的物產種類都差不多,彼此之間不是特別需要,這點和長江流域不一樣,長江流域的城市規模大、密集、工農業多樣性,促進了流通。


青海省貴德縣,遊客在黃河邊的碼頭排隊上船遊覽。

黃河是有航運的,雖然規模很小。

歷史上黃河中游航運

至今最早關於黃河中游航運的記載是春秋時期發生於黃河小北幹流段的「泛舟之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遠距離大規模的水上運輸。現在隨便翻開黃河晉陝峽谷兩岸任何一個縣的縣誌,都可以找到關於黃河航運的記載。黃河三門峽的漕運始於秦,歷漢丶魏丶晉丶隋丶唐丶宋等朝約千餘年間。

漢唐時黃河年漕運高達400-600萬石。北宋以後,經黃河三門峽漕運的規模就比以前小多了,清乾隆以後黃河漕運逐漸息微。京包鐵路通車之前,黃河晉陝峽谷的水運很發達,這對內蒙古和中原丶陝西和山西等地區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黃河航運的阻礙

黃河晉陝峽谷最大的水運障礙是壺口瀑布,通過壺口瀑布的方法是「旱地行船」。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可能是水上運輸通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從而使吉縣東龍王迪成為該段黃河重要的水陸碼頭和商業較為繁榮的集鎮之一,正常年景路經東龍王迪碼頭的船隻達4,000-5,000隻。如果在壺口瀑布西側建船閘,極有可能會嚴重破壞壺口風景區的自然景觀。

黃河三門峽漕運的變化與黃河含沙量密切相關,由於黃河泥沙含量劇增,大量泥沙沉積於河床,使隋唐以後本來就難以通行的三門峽地區更難以通行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根治黃河水患,1957年開工建設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由於當時各種條件的限制,使通航建築物未能與大壩同時建成,而在大壩左岸預留船閘的位置。1965年實施改建工程時,大壩船閘位置被排沙洞所佔據,從而使三門峽水利樞紐成為黃河中游重要的礙航閘壩。此後在黃河中游幹流上建成的天橋丶萬家寨丶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其通航建築物都未同時建成。

1990年以來,隨著黃河天然徑流量的大幅度減少,下游斷流發展態勢令人十分擔憂,黃河中游的航運業因此也受到很大影響。

旱地行船

旱地行船起源於漕運,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東沿海一帶運軍糧抵於北河(今內蒙古烏加河一帶)。漢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每年都將黃河流域所征糧食運往關中。黃河秦晉峽谷地段航運因此而發達,東西龍王辿就是這一帶最繁華的水旱碼頭。

然而所有船隻經過秦晉峽谷的壺口時,由於落差太大,舟楫難行,上游下來的舟船,在壺口的上游龍王辿處停下,敬過龍王,雇下兩岸百姓抬船上岸到鑿出的行船航道上,然後將滾木放到船底,人力拉船在石岸上行走數里,繞過瀑布,然後將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繼續順流而下。

唐丶宋丶元丶明丶清歷代均重視漕運,故而壺口旱地行船一直興盛不衰,旱地行船也因此成為航運史上的奇觀。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隨著商品經濟發展,漕運已非必需,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運。在交通運輸工具為發達時期,壺口中游沿河兩岸各地所產的糧食丶油料丶紅棗丶藥材丶皮毛丶瓷器丶冰礆丶食鹽等,也依靠黃河航運南銷。

至民國27年(1938年),每年下運的船隻約有4,000-6,000隻,而每隻船的載重量為0.5-1.500公噸不等,年運貨量約為3萬餘噸。壺口船運也逐漸衰落。解放後,上游偶爾下來船隻,當地鄉民曾動用拖拉機拉船。上世紀70年代後,旱地行船這一航運史上的奇觀才徹底消失。

幹流航運現狀

目前,黃河幹流僅局部河段有少量短途季節性客貨運輸,年貨運量38-63萬噸。其中上游龍羊峽庫區丶劉家峽庫區丶蘭州市區有旅遊客運,烏海至三盛公和包頭以下河段有季節性貨運,年貨運量4-5萬噸;中游梁家磧至河曲丶天橋電站至賀家畔丶船窩至禹門口有少量船舶運煤,孟津(鐵謝)附近有少量木帆船運貨,年貨運量10-13萬噸;下游航運主要集中在高村以下,年貨運量24-45萬噸。

黃河航運港口設備簡陋,船舶靠離岸大多利用控導擴灘工程及自然岸坡。下游山東境內的濼口丶董庄丶清河丶北鎮丶利津等幾個港口,除有少量裝卸機械外,其餘大部分依靠人力裝卸。水運工業僅有山東省黃河航運局航廠丶河南開封柳園口修造船廠丶陝西府谷船廠和一些簡易造船加工工地。

「黃金水道」的價值

「黃河水運能夠帶動『老丶少丶邊丶窮』地區人民儘快脫貧致富。」河海大學教授唐德善說。唐教授研究黃河問題20多年,參與制定黃河航運規劃,並在論壇上作了《黃河航運規劃》的演講報告。

隨著資源市場的升溫,東部地區對西部資源的依賴逐漸增加,煤炭資源的「北煤南運丶西煤東調」工程等一系列資源調配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

然而運輸能力供需矛盾不斷增大。「僅甘丶寧丶內蒙古三省區的石嘴山丶烏海等地的煤丶石灰石只能採取以運定產,經常積壓幾百萬噸。」唐德善說。水運的建設可以為運輸壓力降溫。據專家測算,水運運力比鐵路多4倍,比汽車多50倍;成本卻只有鐵路運輸的1/2,公路運輸的1/3。《黃河水系航運規劃報告》上指出:2015年黃河腹地貨運總量將達到1016萬噸,2020年可翻一番,2030年再翻一番。水運的經濟價值優勢呼喚黃河通航。

黃河沿岸的旅遊業也將迅速增長。《黃河水系航運規劃報告》預測:2030年客運總量將達到1864萬人次。逆流而上,品味黃河沿岸的中華古韻,對於中外遊客有著非同小可的吸引力。

第三產業比重增加,帶動整個黃河沿岸經濟結構的巨變。沿岸百姓得到的不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思想觀念的洗禮。通航後帶來的經濟效益,《黃河水系航運規劃報告》給出了這樣的估算:每5年黃河流域經濟增長總額可達160多億元人民幣。

黃河「黃金水道」規劃

「2030年前,實現黃河通航達海,形成現代化水上運輸新通道。」前不久,首屆黃河航運發展論壇在蘭州召開,《黃河水系航運規劃報告》被提交討論。21年之後,黃河全線通航,乘舟順著天來之水奔流到海不再是夢想。

「幾十年來,由於公路鐵路運輸的快速發展,以及黃河水量明顯減少等多種因素影響,黃河航運逐漸衰落。」陝西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永民在論壇上指出。

除了千年以來積累的古代航道基礎,黃河航道並未系統全面地被開發建設。新中國成立以來,多座水利樞紐工程橫截黃河,由於當時的工程建設沒有考慮到通航問題,這些設施彷彿一座座柵欄將黃河航道硬生生地割裂開來。黃河航道日益衰落,現分段通航里程累計僅1,900餘公里,不足幹流河道總長的40%。

總長2,325公里的黃河甘丶寧丶內蒙古三省區段,基本具備通航條件。黃河在此流經銀川平原和內蒙古平原,又受到大面積沙洲的緩衝,河水緩緩而下,黃河在這裡格外溫順。

基於此,《黃河水系航運規劃報告》中指出:分段實施,興建一段投產一段,逐步達到全線通航。三步走的航道建設戰略將順流而下,從上游的河套地區,到中游的豫陝晉,最後延伸至發源口青海和入海口山東。從點到線,通過重點段落的逐個打通,貫穿整個黃河航道。

「目前黃河水運主要存在6大問題:水量問題丶高壩通航問題丶泥沙問題丶遊盪性航道整治問題丶黃河礙航閘壩通航問題丶黃河礙航橋通航問題。」唐德善說。

在報告演講中,唐德善對於這些問題一一解答。其中,對於人們普遍關注的黃河水資源匱乏問題,專家指出,經過合理調配,加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實現,保證通航用水是完全可能的。目前黃河已經十年不斷流,通過「合理用水丶節約用水丶科學管水」,2030年黃河幹流保證流量完全可以滿足航運需要。

九曲黃河萬里沙。航道建設過程中就地取沙,「變廢為寶」丶「黃河出土」,同時通航後船體運行對水體的擾動,減少水中泥沙的沉降,有助於河床不抬高,對於「懸河」的水利疏導也有很大幫助。「通過黃河航運的規劃建設,有助於治療黃河母親的癌症──泥沙淤積,保障母親的健康。」唐教授說。

水利工程和橋樑的礙航問題也研究出解決方案。大壩可以通過安裝升船機丶設置船閘或者開挖新航道等措施來解決,方案經濟實用。橋樑阻礙航行則可以通過3個對主體的改造:船型改造,降低船的高度;河床改造,挖深橋樑上下遊河床,降低航道水位;橋樑改造,給橋洞「增大增肥」來達到通航目的。這些技術在長江水道的改造過程中已經解決,均可以借鑒。

「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把水利工程與橋樑建設和航道建設結合起來,協調好二者的關係,共同和諧發展。」唐教授指出。

21年的規劃,如今才剛剛開始。交通運輸部紀檢組組長楊利民說:「黃河全線通航這一宏大目標的實現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更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甘肅規劃十年實現甘寧內蒙三省區黃河航道全線通航

隨著沿黃省區對黃河航運發展的日益重視,甘肅省將加快對黃河航運的開發力度,規劃用10年時間,實現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黃河航道全線通航。「十二五」期間,水路交通規劃總投資15.83億元。分為「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在「十二五」期間爭取使蘭州以下至寧夏南長灘所有航道全線通航。加大蘭州丶劉家峽丶白銀等港口的建設,實施黃河蘭州段建設工程,爭取建設一批水電航運工程,基本實現黃河主要區段通航和等級化,力爭到2015年全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約1273公里。

第二步:用10年的時間,在「十三五」末使甘肅丶寧夏丶內蒙古三省區黃河航道全線通航,這項工作的規劃已正式啟動。

第三步:用20年的時間實現蘭州以下黃河至山東東營入海口全線通航。為實施這個目標,「十二五」期間,我省重點開展「四大工程建設」,即:蘭州新港建設工程丶黃河蘭州段工程建設丶黃河劉家峽港區航運設施建設工程丶甘寧省際間通航工程(黃河烏金峽庫區及龍灣至南長灘航運建設工程)。

過去的五年,全省水路交通通航里程達到928公里,比「十五」末增長54公里,等級航道占通航里程的41.1%。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地理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地理】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關於東南西北的問題,突然覺得莫名詭異?

脫苦海:地球上哪個點的視野最開闊?

脫苦海:兩道高中地理題(圖片型,看不懂圖),求解答?

脫苦海:伊拉克到底種植什麼糧食?

脫苦海:在黃河上修建發電站減少水患了嗎?


高中地理題

自然因素:1 徑流量小,載航能力小 2 部分河段有結冰期,通航時間短 3 河道窄,河床淺 4 地上懸河影響航運 5 地勢平坦,陸運優勢強

經濟因素:1 人口、聚落集中 2 經濟發展緩慢,運輸需求小

高考完一年了,不對請指正。。。


1.黃河季節流量變化大2.小浪底以下幾乎為地上河了3.沙太多4.支流少5.沒太多大城市帶動6.黃河流經縱多平原地區,然後平原地區陸路交通方便,水運就少了。反觀長江,沿安山地丘陵多,水路還是比較便利的(畢竟李白說過「千里江陵一日還」)7.長江靠近東南沿海,海外貿易發達,而黃河深居內陸8.黃河有結冰期,凌汛

暫時就只能想這麼多了

如有不當,請多指教


黃河別的段我不知道,河南有一段河床里都種了玉米了,你讓船從玉米上面走嘛?


太淺了


推薦閱讀:

遵義人在貴州省內的口碑怎麼樣?
大家如何看待浙江人和浙江文化?
為什麼東西方都有廣為流傳的巨人、洪水、蛇神話?是否能說明史前東西方自然環境和物種比現在更為相似?
東南亞國家的人對中國及中國人的印象如何?
從血緣上講金朝女真和滿清時代的滿族血緣是一致的嗎?另他們是屬於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TAG:地理 | 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