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武士刀的刀柄有什麼區別或由來?

想買把短刀來玩玩,平時拆包裹什麼的,發現有這兩張種刀柄,一種是刀柄上沒有金屬扣件和防滑棉繩的,還有就是刀柄有金屬扣件和防滑棉繩的,比如下圖。這兩種刀柄有什麼區別或者由來嗎?


日本刀,無論什麼刀,在實際使用中,都是需要柄卷的。

所謂柄卷,也就是進行了防滑處理的。最起碼,需要用殼飯粘合魚皮,這種形式用短刀上多些。

再就是標準的在魚皮外再用絲或棉質的編織帶纏繞,防止打滑。你右邊圖就是這種形式。

你的左圖……不客氣的說,不算正式的柄卷,也就是國內的一些廠家會用,日本沒有這種做法,即便有也是非常個別的特例。一定要追尋來由,可能是脫胎自平時保養和存放用的白鞘做法。

總之,別要左邊這種,無論它是什麼以及自己說是什麼什麼。

補充下,關於日本刀的柄卷防滑問題,可以參看我以前的一個回答:爲何武士決鬥前要在刀柄上澆水?


我是一隻很懶的貓,,,

光溜溜的那把,,叫短刀,,,有金屬扣件的,沒記錯的話叫肋差,,,

嗯,,,肋差記比較清楚,就是所謂二刀流(請不要自動腦補我綠藻男神)中的短刀,,,

--

實際的二刀攻擊法,基本是以小刀押住對方的竹刀,同時以大刀擊面、小手;或胴(軀幹)打;或是突刺。可能是在對手擊面之時以小刀抵擋,同時大刀胴(軀幹)打;或者在對手突刺時以小刀押在受攻擊之處,並以大刀擊面等等。所以,二刀流之技多為以小刀受對方之打而大刀趁空隙擊打對手破綻部位 。

--

這裡的小刀,就是指肋差,順帶一提這個二刀流派的祖師是宮本武藏。

話說好像能找到的畫像里宮本武藏都是拿那把肋差。

貌似跑題了,,,那就再扯遠一點,我最喜歡井上雄彥畫的宮本武藏。

不過我還是喜歡光溜溜的短刀,,,,像殺破狼里吳京那把,很酷炫。

既然提到切腹,,,那我再貼一點,,,

-

很多人誤解為肋差是專門切腹的,其實不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被賜切腹)都是用的懷劍(類似於隨身匕首),肋差的主要功用是在日本低矮的室內,長的打刀不便發揮的的情況下做格鬥使用。也有專用肋差的劍道流派,可參見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

-

還有它真的是肋差我沒記錯啊啊啊啊

-

肋差的長度通常在30~60公分,比較地道的武士通常喜歡把肋差和較長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間左邊(左撇子除外)

戰鬥時拔出打刀、太刀或者使用雉刀進行拼殺,破甲時就通常用肋差。

-

啊,,最後,經知友 @Hermite Bai 提示,我這篇回答與官方資料有出入,所以還想深入了解的知友,可以去百度貼吧的Katana吧精品區看看,有很多資料


兩把都是短刀..(區別於脅差肋差的短刀)區別在於一把有裝具另一把刀柄還是裸體..

有裝具那把多三個部分,鮫皮(魚皮,貌似鯊魚皮比較正統);柄卷(黑色纏繞的帶子)以及鐔(刀柄刀刃之間的部分)。

鐔相對重要一些,功能上可以保護手不被割傷以及入鞘的定位;不過現在大概主要是裝飾意義吧,顯得帥一些..

短刀跟脅差的區別,長度形狀(反)裝具等等..脅差是別在腰裡的,20-60cm長;短刀是藏懷裡的。

還請高人指正。

P.S. 拆包裹需要用這東西嗎!


-

刀柄上光溜溜的那種是「棍刀」。

我猜,它出現得要早些,我猜。

噝——打個什麼比方呢?

一種是標配款,一種是尊貴型。

但決定不了性能。

-


白色的是魚皮,圓點凸粒,加上綁帶,防滑耐磨。


路過。。。

第一種叫shirasaya,翻譯就是白鞘,很多藏家買日本刀,會相應的買一套shirsaya保存裸刀。

按照圖片展示的品質,建議買第二款,短刀長度介意25cm-29cm為宜,手柄12cm左右為宜.

圖片的兩款短刀都是鎬造刀身,建議短刀用平造更美觀。


讓我想到了索隆的雪走刀柄也是光溜溜的還帶個釘子


推薦閱讀:

假設型制、工藝、材料一致的情況下,哪種刀是最強的?
古時將人斬首的難度有多大?
這把刀很好看,對吧?
為什麼中國沒有延續環首刀唐刀苗刀的形制發展出類似日本刀的兵器,而是繼續保持單手握刀,刀身越來越寬?
長柄鐮刀的實際戰鬥價值如何?

TAG:日本 |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