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該怎麼學呢?

死記硬背還是做題?筆記又該怎麼記呢,記框架還是比較詳細?科班出身的同學幫我解答一下吧,我想跨專業考心理學研究生,自學中,迷茫中。

一位老師的空間里有資料和信息有關於心理學筆記的做法和普心的課後答案 13二494二580


先自我介紹一下,答主是本科心理學在讀,17年心理學考研學碩方向,已經準備了一年時間。稍微有些體會,和大家來分享一下

普通心理學,又叫心理學基礎,有時候也叫心理學導論(有些院校考研時所說的心理學導論這一科其實是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結合)。首先你得了解普通心理學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用。

先說它是幹什麼的。可以說普通心理學介紹了心理學基本的研究範圍和框架,相當於是整個心理學的「目錄」,所以對於普心這門課,掌握框架結構比細摳每一句話要有用的多。那麼在學習的時候要更著重於這門課整體的內容,流程,最高目標是可以做到把整本書的框架都瞭然於胸,重點在於理解。

再說它有什麼用。普心是學習其他心理學方向課程的基礎,基礎打好了,上層建築才有保障。

接下來回答一下你提出的問題。

一、死記硬背還是做題?

答:死記硬背是絕對否定的。整個心理學的內容都應以理解為主,理解之後進一步是應用。但是我並不否認背誦的存在,背誦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是為了讓你所理解的東西在表達起來更加的嚴謹完善,也是一個了解掌握心理學專業術語的途徑。舉個例子,比如心理學研究方法,你需要記憶的是總共有幾種方法(框架),要理解的是每種方法具體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缺點,如何操作,以及其適用的情況,甚至是如何搭配這些方法使其缺點相互抵消等各個方面。做題也是需要的,有些東西你理解了,並不一定會應用,不同的題型會提供給你不同的情景,讓你能從各個角度加深理解。

二、筆記又該怎麼記呢,記框架還是比較詳細?

答:筆記這一方面因人而異,我就介紹一下我考研的筆記系統吧。我預計的是筆記要有三套。

第一套是基礎內容,其實約等於抄書,非常詳細,以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和手中的教材(彭聃玲老師的)為基礎,其實所謂的課本並不是權威,也只是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邏輯進行的組織,每個人思維都不同,難免有些內容我會覺得順序不合理啊或者不習慣這樣的表達之類的,所以我把每一章每一節的每一部分內容按照我自己的邏輯和順序以及注意事項整理到筆記本上,每一頁都空有一定的空間,以便後續進行補充。還有另外的一些空間,用來記錄這一頁內容中自己的疑惑,自己的理解(按照5R筆記法來劃分了筆記本,不過是按照自己想法來適用各個區域的)。這本筆記就像是一個積累本,把所有有關的內容都聚集在一起方便以後查閱。(目前這一部分的各科筆記我都做完了,零零散散加起來用了半年時間)

第二套基本上約等於自己寫書了,全部都是自己的東西。比如幾種研究方法的對比,我會按照我喜歡的表格的形式呈現,還有幾種主要的心理學流派,其理論概述,代表人物,評價,相互對比等等,也是表格的形式。所有這部分的筆記是深入的思考,總結的記錄,以及不同教材之間對於同一個內容不同的描述,都會成為對比的內容。那到底要思考那些內容呢?我的選擇是考研大綱中要求的重點,難點,凡是標註了的,或者我自己覺得理解困難的,都會在這一本筆記中深入記錄。(這一部分的筆記還在進行當中,預計本學期完成)

第三套是傳說中的思維導圖(或者任何你喜歡的流程圖,框架圖的形式)。每一科每一本書每一章都有單獨的導圖,標記了這一章或者這一本書里的所有內容。先按照自己的回憶去做,能想起多少算多少,再對照書把遺漏的部分補全。這部分的筆記是對自己掌握的內容的梳理,也是打算到最後衝刺的時候,快速複習,查漏補缺的工具。(還沒開始做,預計利用暑假完成)

最後來說一些自己的建議。

一、不管是誰的成功經驗,方法,都只能用來做參考,切不可以直接應用,人和人不同,別人能提供給你的是參考,是思路,而只有你發掘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助你一臂之力。

二、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越往高校走,越得靠自己。學習成績只能代表你的過去,你的態度,你的努力,而你的導師或者將來要就讀的學校則更在乎你的未來,而極大程度上影響未來的就是你的能力,所以儘早開始,培養能力。

三、心理學的學習要多注意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各科之間的交互,融合。這一點隨便找幾個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試題就可以明白。

四、我只是一個二本學校的本科生,我所說的,只是我處於這樣一個小世界裡的理解。我始終相信眼界這種東西給人帶來的巨大影響,所以這篇答案可能很淺薄,很無力。但是相對於上面所描述的一切內容,我更想傳達的是,即使是井底之蛙,也不可以否認那一小片天空的美麗。


不少回答都在關注讀什麼,但是我以為怎麼讀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普通心理學這本書(這本書不知道毀滅了多少人對於心理學的印象,當初看完這本書感覺理論駁雜,似乎人人都可以提理論、事事都可以找關聯。為此附上一些對於普通心理學的看法(只有1頁)和幾篇推薦文獻

我不是非常欣賞網上的公開課。因為有許多重在開課者本身的「演講技巧」,不過是娛樂而已,缺乏一個理論的、成體系的構建過程,學了三兩個名詞就自我感覺良好;看這種課程,有點微光就覺得心滿意足,殊不知忽略了烏雲背後的太陽。

竊以為,看50課或許不如讀50頁文獻來得有意義

http://pan.baidu.com/s/1hs6TzFI

又:我覺得那幾篇還是不過分的,多少讀一點,畢竟——要知道心理學不是普心那樣的!絕對不是!普心介紹易得性,也以自身驗證了易得性。

統計部分,只要懂得t檢驗和方差分析(如果你們大學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有在認真教的話),就可以看懂30%的統計結論了。

跨專業考研究生,這病,得治

http://pan.baidu.com/s/1c29JxCW


列框架畫表格都是要放在戰略高度的學習方法,但是怎麼列框架和畫表格又是一個關鍵。列框架的話最好只寫關鍵字,比如感覺和知覺,感覺是人腦對事物個別屬性的認識。知覺是人通過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這些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產生了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並了解它的意義,就是知覺。這兩個定義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個別,一個是整體。所以記筆記的時候直接寫個別和整體就好了,晚上睡覺前回憶一下,不明白再翻書。對於這種相近的定義,最常用的的方法就是找不同然後提煉關鍵自己可。畫表格的話是針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而言的,比如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義,優點,缺點。這三個是必須要有的,其他的有的就寫,沒有不寫就行了。


2018/1/4

圖更新在這兒了

2017.10.09

一則來自和普心朝夕相處了大半年以後的考研狗的更新

沒錯,是的,我體會到了,我之前的答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錯了,普心。真的。好。難背。嘔。

從三月到十月。出去中間有一個月,其餘時間我都在極力克服我看到普心課本就深深涌動的噁心感。

尤其是九月開始背書以後,嘔,噁心。

評論裡面想要要大綱的~我認為~還是百度涼音的考研心理學邏輯圖叭!直接找普心部分。自己寫的,不會比他的更好了!自己寫可能會加深印象(略有吧),但是哎呀,多浪費時間啊~

總結一下

對於非考研的大一本科生應付普心考試的需要來講,

壓下心來看課本,然後看涼音的邏輯圖,然後多背,多背,多背。

(雖然這個過程很噁心,我記得我大一期末考試背普心背了三遍才記住才知道他在講啥)

但是我希望看到這個答案的朋友們是剛入心理學的坑的

因為彭的普心在我看了這麼多本心理學導論性質的書後,我覺得,它真的寫的,很一般啊!

要論全面,梁寧建上海某出版社深紅色的那一本更全,細緻入微,啥都有

要論深入淺出,任何一本國外的導論教材都完勝,心理學與生活就不說了,類似這樣的書真的猴多,推薦《心理學》,華中師大出版社的,字大紙好講的有趣,非常好看。(感謝心理所推薦了這本教材,而且感覺翻譯上也硬傷很少。贊一下心理所的博士們!))

這本書在彭之前看,會讓你對心理學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我認為這才是導論的意義啊!彭的書有時候zen的讓我看不下去(然而還得看,不用幾天厭惡反射就形成了)

如果不想自己整理,可以參考考研的312心理學大綱,不過都是背誦性質的,不利於理解,直接看是不好的。

而我大一的時候根本都布吉島這些考研的東東,其實百度一搜都超級多,省下很多功夫,可以直接背。

我原答案中提到的大綱其實思路也是先形成總體框架,最重要的不是先知道人家在講什麼,才能去背下來哇~機械記憶靠不住喔!

不論什麼時候,自己做普心的筆記(彭的),永遠是性價比很低的。

最後,善於運用心理學研究成果中關於學習的部分~

嚶!網頁版不能附圖 有個很好的關於不同學習方法的效果的研究結果,有感興趣的私信~

以上~

原答案

哈哈這個問題想嘮叨一下。

1 寫在前面

拿到普通心理學(彭聃齡版)看了看目錄,原來心理學講這些東西?原來我期待了三年多的專業是這樣子啊…有點懵逼。上了幾節課後發現天啦嚕根本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為什麼要講這些東西啊好像都沒有什麼聯繫(畢竟大一,想想那時候真是不會讀書啊…),上課也是老師說哪就看哪,讓記什麼就記什麼。一學期過去了,快期末的時候該複習了發現我真是啥都沒學到的感覺,有必要自己!看書!了!於是拿出來靜心地看來看,才理清了脈絡。

感謝普心的老師!一個和藹的老太太,每節課都寫很認真的板書,拯救了筆記。

好了下面乾貨。

2 必要的了解

普通心理學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給之後各個學科建立了一個理論以及知識的基礎和框架。所以說它的內容在你後來學到的很多必修課(實驗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都會又牽連。建立這個認識很重要,因為這可以給你的普心學習有個目的性,即如果普心的概念不能理解,很多更深的理論和研究將無法去了解。

所以我猜測普通生物學這一類的課目都應該是一樣的。

3 構建框架

剛才提交了又去看了看原問題,題主沒提到正在看的書,那我就以我學的這本來說吧!

首先看目錄。(書沒帶回家…真是麻煩,我就大體說吧)

肯定要先對這個學科作介紹。在每本書的最前面都會有這樣的內容,比如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學科?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它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里程碑事件?等等這些會在最初提出。我整理了一丟丟普心的筆記,截個圖給看看

最初這一部分建議多看看,隨手畫個框架,首先建立起學科的基礎理解很重要~

然後就進入各個單元了。我的課本感覺內容很詳盡的,感覺、知覺、記憶這些單元就是貫穿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了。

我自己對於新課本有個小方法,就是寫框架的時候對照著課本的標題來寫,很快就能寫好框架。個人感覺這個方法超好用,畢竟課本的內容應該還是很嚴謹的。

(沒有筆記真的!有話講不出來啊。。哎還是我學得不好(′°?????????°???????`)大體看看上面的截圖!希望能夠理解!)

4 學習過程

單元的內容很多,光是定義一開始就背吐…

為什麼有這麼多定義啊摔!

每個下面怎麼這麼多分類啊摔!

每個分類的定義又怎麼背啊摔!

反正這就是我大一上學期考試周複習普心的狀態,筆記除了課本內容沒有一點例子可以幫助理解。所以題主背的時候一定要看書,不要只把定義挑出來背了。因為書上的內容可以幫助理解,想起來那天還有人跟我說,現在教科書這麼厚已經可以解釋清楚了(笑)。雖然東西很多,不要捉急!不要心方!這個時候框架的作用又凸顯了,你的框架已經寫好了,就可以一邊背一邊自測了。背完一節,對照框架想想,然後再是一章,一編,一本書。

答主現在才讀大二,考研的東西還沒有了解太多(慚愧。。),但是要想遊刃有餘,一定要多背。當時為了期末考試我都把要考的幾單元看了三遍,最後覺得差不多了,就搜了點題覺得框架居然已經在腦子裡了誒好神奇!小夥伴們還在背書的時候我就開始做題了誒好膩害!

哈哈哈哈……

最後提醒下,提前準備會給你很多時間來消化內容,多看幾遍就會發現有的東西,原來第二遍就看懂了誒~

本來想認認真真嚴肅答題的。沒想到?_?

哪裡沒說清楚的(我覺得我就沒有地方說清楚。。)歡迎私信評論!

補充幾個圖


心理學本科在讀,我們上課時學的是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大一那一年基本普心課都是崩潰狀態。現在大三了,準備考研,彭聃齡的這本書和黃希庭的《心理學導論》都要讀透。

說說我的看法吧,先培養興趣,剛入門把各個學派主要觀點弄明白,最好先看心理學史;我個人剛開始普心學的並不好,後來大二時上完了人格,變態,然後自己讀了《改變心理學的44項研究》、《心理學與生活》等各類心理學的書籍後才逐漸理解普心裏面的東西。

其實我比較推薦你看一下《心理學導論》,黃老編寫的,和彭聃齡的那版大同小異,但是導論更加有意思,生活化,容易理解。同樣的內容兩本書結合一起看應該會效果不錯。

考研狗明天還有課,該睡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本科。普心前期以理解為主,後期以記憶為主。9月下旬以後再開始記,前期要地毯式得看,理解很重要。死記硬背是寫不出什麼的,因為現在考試越來越靈活啦


推薦閱讀:

球迷支持主場設在自己城市的球隊是出於什麼心理?
如何用最簡短的話語表達出最深的孤獨?
學心理學會不會使人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人應該與人比較還是不與人比較?
邏輯思維和直覺判斷哪個更容易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TAG:心理學 | 心理學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