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是否適用於閱讀專業書籍和文獻資料?
問題源自此處:《關於讀書習慣,默讀算是好的習慣還是不好的呢?讀專業書籍的有什麼好的閱讀技巧呢?》
這個問題有兩個概念必須明確:1、速讀不是一次性閱讀,而是確定閱讀書目的內在價值後,還會重複性閱讀。2、速讀不止於閱讀書籍(或文獻)的目錄和引言,還包括通過目錄和引言得到的重點章節。請大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討論。另:因為@程毅南 先生認為我沒有接受過正經的大學教育,所以對學術的理解不夠深入,不適合討論此類學術問題。所以我本人這次就不參與回答了。希望各位接受過大學教育,或者有閱讀過文獻資料的朋友,能夠踴躍發言。謝謝大家。
謝謝程浩邀請。對程浩的個人情況有初步了解,很敬佩這位職業病人。同時,陳浩和程毅南也是我仰視的知友。但是,即使不從和稀泥的角度出發,我也沒覺得他們的觀點之間有多麼鮮明的矛盾。因為每本書性質不同,讀每本書的目的以及當時的專業水平不同,還有就是每本書作者的表達能力不一樣,所以不可能一概而論。另外,程浩表示「
程毅南先生認為我沒有接受過正經的大學教育,所以對學術的理解不夠深入,不適合討論此類學術問題。所以我本人這次就不參與回答了 。」我覺得這有點兒意氣用事。似乎是說,好吧,那我就閉嘴,你們大家給評評理,看誰說的對。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在專業性方面可能存在欠缺,但是有大量讀書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想大家都歡迎。實際上,程毅南也根本沒有說沒讀過大學就不應該參與討論,只是說對專業了解更多後,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覺得程浩你還是應該參與討論,就事論事,不必對人。因為事只有一件,人你可對不過來。
就我個人的體驗,對於專業書籍,各種讀法都是存在的。例如剛開始接觸生成語法或結構語言學肯定得細讀,讀過幾本之後自然就會速讀,熟悉的章節掃一下,新東西仔細揣摩。到了認知語言學又得細讀,不僅有許多新概念,還跨學科。甚至你得停下來,先找一些相關學科(主要是哲學和心理學)的書籍補補課,然後才能繼續。但是其中有些部分(例如語用學及語義學等)又是以前了解的,這也就不必細讀了。不過,即使以前熟悉的領域也可能會存在理解不夠深入、理解角度不同、甚至理解錯誤的地方,如果發現這些情況就又得仔細研究。再比如文藝理論,讀國內大學教材有些類似八股文的地方當然跳過,連速讀都不必。國外學者的專著就得細讀,許多地方比較繞,得反覆讀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總之,讀書的目的就是要清楚地理解作者在說什麼,同時要梳理以前的知識體系,隨時做去偽存真的工作。至於文獻資料,一般都得速讀+細讀。比如要研究關於英漢語法中主語的區別,首先是儘可能找以「主語」為關鍵詞的資料,然後通過速讀篩選出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文章,接下來肯定是以細讀為主,同時做筆記。
所以,我認為只要讀書的目的達到,怎麼讀都行。謝謝邀請。
我在學校時也只是短暫地度過一段時間的論文,大部分經驗來自工作後的專業閱讀和業餘閱讀。所以也許不代表普遍狀況。
@程浩 提到的下面這個問題和他的回答,我是讀過的,但沒有贊同。平心而論,我不是很同意他所說的所謂「「第一遍覽其貌,第二遍鑽其骨」的讀書方法。我承認很多書我確實讀了多遍,但我並從未有意識地去略讀一本書。如果一本書包含了我確實無法理解的知識點,一般在第一次略讀時就會讓我發現自己看不懂。別人怎樣我不清楚,但如果我發覺自己看不懂,我是絕對沒有跳過去的底氣的。這個時候,我寧可老老實實回頭一點一點讀。問題:關於讀書習慣,默讀算是好的習慣還是不好的呢?讀專業書籍的有什麼好的閱讀技巧呢?
我也不同意前面一些朋友說的,把讀書分成文科理科之類的說法。我相信讀書的速度更多地取決於兩者:自身的能力和讀書的目的。關於前者,我確實見過一些朋友讀書速度快,也許是先天的,也許是經過有意識的訓練。但如果從一個教室里隨便抓兩個人來做個測試,我相信他們的讀書速度不可能完全一致。關於後者,它恐怕取決於一些更複雜的因素。比如我是否被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看懂一段文字。這種需求在我的工作中很常見。這裡的關鍵是:獲取知識已經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效率即使不是重點考量,也是考量之一。如果我們的目的已經不再是單純地獲取知識,那麼方法上必然需要有所改變,特別是一些特定條件下,我們可以選擇性閱讀或者依賴其它專家的幫助,這時一定程度上的不求甚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讀的是一本小說還是數學專著,一般並不影響我的讀書速度。至少在我的個人經驗里,我看本專業書是如此,業餘看法律普及讀物是如此,看偵探小說也是如此。除了一種例外,那就是我在讀一些不過腦子的文字,但那目的已經不是獲取知識了。
至於所謂「速讀」效果是否好於「慢讀」,我想我不能隨便在這裡作評價。在我的經驗里,快速閱讀很少能夠給我帶來直接的好處,但我說過,人和人都是不同的,我不能簡單地斷言速讀就是一種臆想。
我不打算談抽象的理論。以上說的只是我個人的讀書習慣。從上面的解釋不難看出,事實上我自己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一本百多頁的《積極自由》,我第一遍讀就讀了近兩個月。我自問不算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但讀書的時候前後引用和重複對我而言確實是常態。至於默讀與否,在一個本身讀書速度很慢的人看來,無傷大雅。謝邀。
我的情況可能和許多知友不同,由於出生年代的原因,學業中斷,而後來又因工作和興趣的原因,需要補充許多知識,要靠自學。因工作極忙,自學也缺乏系統性,沒那個條件。
我的基本感受是,如果我對某些方面的知識基本無知,涉及專業知識方面拓展的閱讀,我得逐章逐段去讀,是在沒人指點的情況下,當作教科書來讀的。對這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後,才有可能速讀。先看目錄,然後是快讀,即對此書進行框架式和摘要式閱讀,知道這本書主要說了什麼,一般到此也就算了。在因某種原因,例如寫點什麼或者要計較一下中間的什麼觀點,然後再找出主要的章節深讀,同時再快速翻此書,看看一些相關論述,以明白為止。
至於文獻資料,和專志於科研方面的閱讀和利用方法也有不同。我所寫的東西大多不屬論文,而是調研之類的東西,所接觸的文獻資料,一般屬文書檔案類的資料。由於工作經歷的原因,我對政策變化的沿革大多知道,知識上盲點少,要的是情況,查閱速度快,無關的會迅速掠過,需要的會跳入我的眼底。這有點神奇,一堆文獻資料,會翻閱得很快,需要的一般不會漏掉。包括參加什麼會議,一堆會議資料到手,也能迅速取捨。對於專業文獻來講,精讀是少數的與課題嚴格相關的非常重要的文章而樓主說的速讀,其實就是泛讀,才是用來大量閱讀的方法就是看題目、摘要、結論、圖表以及必要的相關文字而且人家作者寫摘要的目的,就是讓讀者用來泛讀的
什麼時候可以泛讀/速讀/跳著讀,請看這裡。簡言之,已經懂了,查閱而非學習的時候。
你在題目里試圖通過速讀達到的目的(確定書目的內在價值),專業閱讀中是通過標題、摘要、評論(review),有時包括 Introduction 來完成的,不需要花工夫通過速讀來了解。
與普通書籍不同,理科專業文獻和書籍的這些信息展示,特點是「廢話少說」,非常直截了當地告訴你:我要談這些東西,結果是這樣的,用了這些方法,我的目標讀者是這群人,有興趣有能力的請入。什麼「讀來讓人如沐春風」,「向我們展現了數學的美麗」之類的話,全部屬於廢話。
我隨便舉些例子,你自己判斷吧。
如果是篇文獻,我在下載文章之前,會讀到下面這些東西。http://arxiv.org/abs/1006.2814Title : A counterexample to the Hirsch conjecture
Abstract : The Hirsch Conjecture (1957) stated that the graph of a $d$-dimensional polytope with $n$ facets cannot have (combinatorial) diameter greater than $n-d$. That is, that any two vertices of the polytope can be connected by a path of at most $n-d$ edg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counterexample to the conjecture. Our polytope has dimension 43 and 86 facets. It is obtained from a 5-dimensional polytope with 48 facets which violates a certain generalization of the $d$-step conjecture of Klee and Walkup.
標題已經非常明確的說了,這個文章要給一個 Hirsch 猜想的反例。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 Hirsch 猜想,那麼摘要中已經給出了猜想的陳述,並且描述了反例長什麼樣。如果你還是一頭霧水,自然是水平還沒到,就不該繼續讀了。
這時候如果我決定下載文獻進入閱讀,我一定是想知道更多的事情。而下一件我想知道的事情無非是:這個反例是怎樣構造的?如果我不想知道這麼深入,那麼讀摘要就已經足夠判定有沒有興趣了,沒興趣何必還要去下載閱讀?http://arxiv.org/abs/math/0204007
Title : Fat 4-polytopes and fatter 3-spheres
Abstract :We introduce the fatness parameter of a 4-dimensional polytope P, defined as phi(P)=(f_1+f_2)/(f_0+f_3). It arises in an important open problem in 4-dimensional combinatorial geometry: Is the fatness of convex 4-polytopes bounded? We describe and analyze a hyperbolic geometry construction that produces 4-polytopes with fatness phi(P)&>5.048, as well as the first infinite family of 2-simple, 2-simplicial 4-polytopes. Moreover, using a construction via finite covering spaces of surfaces, we show that fatness is not bounded for the more general class of strongly regular CW decompositions of the 3-sphere.
標題是兩個名詞,fat 還是作者自己造的。不過摘要中立即就給出了這個術語的定義,然後點明文章中針對這個新概念得到了怎樣的結果。
如果這時候我決定讀,要麼是別人希望我了解一下多面體,要麼是我已經熟知多面體 f-向量的意義,認同摘要中說的 important。如果不是這樣,除非我很無聊,否則我不會下載。下載了必定至少要知道他們的結論用到了哪些構造方法,否則還有什麼摘要標題沒有告訴我的呢?如果你實在不放心,可以查看同行的評論。數學上這樣的評論集中在 MathSciNet 或 Zentral-Blatt 這些地方,比如這篇文獻的評論在 MR: Matches for: MR=2034720。評論中更詳細地介紹了內容和方法,有時還會寫一句「The article is very well written.」偶爾的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其實沒有摘要說得那麼牛,標題是掛羊頭賣狗肉。這在 Introduction 中基本都可以表現出來了……以上是文獻,下面說書。我拿 Using the Borsuk-Ulam Theorem 舉例。
這裡限定,我正在做研究,也就是說我對學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書的標題非常明確,它是圍繞一個定理展開的。要麼我已經很熟悉這個定理,要麼同行說這個定理很有用,否則我不會被這個標題吸引。上面的鏈接中有我接觸書之前可以得到的信息。介紹中說了(同行評價)是關於組合、圖論、拓撲和離散幾何的,這些我都很感興趣。目錄和 Preface 可以免費查閱,從中我可以看到這書是什麼水平的,我是達到了還是超出了;以及書中討論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不是我感興趣的。這書有沒有價值,在借/買/下載(合法的)之前已經非常清楚了。剩下的問題是,如果一本書其實寫得很爛,怎麼辦?我還真碰到過。我覺得 Finite Packing and Covering 寫得就非常爛,很多符號都沒有定義過就用了。但是,前沿研究不像學生時代,你可以在很多教材中選擇。這個主題,此書的作者做了很多很有趣的工作,這本書也集合了很多各個分支的成果,我沒找到第二本書是講同樣的內容的。因此他的文筆爛到無以復加,我還是必須研究他的思路和證明。謝邀
這個簡要答一下的話就是文科大多可速讀,理科大多不可速讀。
文科的話,因為文字很多,進行感性思維,所以應當快速閱讀大量文獻進行積累。
而理科完全不一樣,理科需要字字研究,字字推敲,因為理科嚴謹嚴密,不能有一定差錯。需要大量的理性推敲,絕不可以速讀。而大多數民科之所以是民科,就是因為他們速讀了科普文章,自以為讀過了科學文獻。
還有一點,文科的文獻如果有問題,讀著讀著就會覺得哪裡邏輯不對,就可以發現問題。而理科不一樣,某個式子只多了一個字母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如果不仔細推敲,自己驗算,很可能就被錯誤的文獻誤導了。
對了,@程浩,關於什麼靠速讀來確定一本書的閱讀價值這件事我往往是這樣的。先正常讀,好的話就繼續讀了。要是不好就翻目錄,有感興趣的話題就去瀏覽下,有意思的話,接著之前斷了的地方看;沒意思的話就直接扔。這裡在說的是「專業」文獻閱讀,和讀小說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專業文獻我的閱讀速度,很無奈,永遠「快」不起來。這是我心中的痛啊。。。。淚奔。
本人工科phd在讀,目前讀的小領域的文獻也有千兒八百了,我對你這個問題想到的簡單回答是:專業文獻和書籍也可速讀,當你牢固掌握了本領域的的研究歷史和當前進展即可,如同蓋房子,地基打好了,上面蓋起來很快的。
我是來吐槽的,沒讀過大學,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怎麼了?讀書是每個人都會的事,速讀也應該是大家都會的事,這個無關學歷。我是來學習速讀的,因為我根本找不到方法…………
適用的,因為速讀速記用以下功能和作用。
(一)可以大幅度(成倍或成幾倍)的提高閱讀速度和記憶效率。
速讀速記實質是一種強化的學習法,強化的訓練能夠有效鞏固和促進快速記憶的效果。同時,快速閱讀還能促進快速理解。由於高效閱讀時必須注意力集中,能按閱讀的要求抓住中心,獵取精華,加深理解,因此,高效閱讀是一種優勢積累的現代學習方法。人們在短時間內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就能按閱讀的要求去迅速理解,迅速記憶,所以腦子裡留下深刻的記憶。根據國內外許多研究速讀和記憶的專家研究後表明:看書看得快的比看得慢的更能記憶和理解所讀過的內容,道理就是這樣。(二)有利於調動非智力因素,因而有利於大幅度提高學習質量。速讀記憶將眼腦直映、擴展視幅、消除回跳、α腦電波、左右腦充分協作、漢字表意特徵等眾多的現代科學原理技術手段綜合運用到學員的訓練中,經大量學員實踐證明:經過訓練30小時左右,即可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即3000字/分鐘左右。同時,訓練的本身就通過程序引導學員逐步改變原有的用眼習慣、讀書習慣,提高了學員的觀察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隨著訓練的深入逐步養成科學的閱讀和記憶習慣。通過訓練的學員普遍感覺到讀書和記憶能力得到成倍的提高,並使自己左腦和右腦協調使用,想像力、創造力、注意力等將變得越來越好,思維敏捷,頭腦清醒,越來越自信!(三)刺激和引導其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去,有利於培養多方位自學能力。速讀記憶的特點及優勢能把枯燥的速讀訓練變成生動的學習;艱深的記憶變成形象愉快的回憶。能讓你在感動和深思中迅速閱讀完成看似不能可能完成各種資料;成為你得心應手的學業、事業成功的助推器。思維導圖記憶法能充分開發人腦潛力,符合人腦放射性思維和對生動圖像有著長時間的記憶效果,又能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突出重點。使學員在精英特速讀訓練中如虎添翼,並掌握文章要點和精髓,真正達到速讀和記憶的理想效果。實驗證明,快速閱讀能力訓練是有利於早獲、快獲、大獲知識信息的最佳學習工具。(四)有利於開發大腦智力,培養開拓型、創造型人材。快速閱讀其實是一種多感官同時參與的高級神經生理活動的訓練過程,它給大腦以極其豐富的刺激,大腦也會因這些刺激而更加發達,適應能力也會相應提高。一位日本學者的調查資料證明:工作緊張多用腦的人,智力要比懶散者高出50%左右。平常懶散不緊張的人,智力衰退早,老年時容易反映遲鈍,腦力往往不濟。英國一位神經生理學家也認為:人腦緊張工作開始的越早,持續的時間越長,腦細胞老化過程也就越慢。因此,超級速讀記憶訓練無論是生理原理和後天訓練原理都證明了能有效地使人的大腦更加發達。從這個角度來看,培養快速閱讀記憶能力,正是培養開拓型人材的需要。令人吃驚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樣正確地閱讀。我們並非在談論每分鐘能讀幾千字的超級閱讀技巧。
讓我們從每個問題開始:你覺得你能經常每天讀4本書並能吸收其要點嗎?①你這個星期讀過報紙嗎?如果你對第一問題回答「不」,第二個問題回答「是」,那麼再想想,如果你讀任何城市的一份報紙,你的閱讀量就至少相當於4本書,而且《紐約時報》或《洛杉礬時報》的周日版就相當於幾十本書。
那麼,你是怎樣讀報的呢?你只讀你感興趣的那些內容。你怎麼知道什麼是你感興趣的呢?因為報紙分成幾個部分,因而如果你對體育感興趣,你就只讀體育部分。但是,即使這樣,你也不會讀每一則體育新聞和每一篇商業文章。報紙的標題已經將要點突出來了,方便你進行選擇,甚至報紙的寫作風格也便於你找出要點。在每個標題之後,你通常會在第一段落找到簡略的要點。因此,你可以或讀概述或讀整則新聞。 一份報紙有一半多是廣告,但你不會讀每則廣告。廣告商用標題和圖片吸引你的注意力。分類廣告,是以字母順序排列的。因此,即使你想買一幢房子,你也不會將售房廣告的版面通讀一遍。你會挑選那些你偏愛的郊區房子,地名是以字母順序排列的。 非常簡單,你已經破譯了。報紙的密碼。你知道了報紙的模式,你知道每天怎樣瀏覽報紙了。因此.你已經知道了怎樣瀏覽4本書或者任何其他印刷品。秘訣在於解開它們的密碼,在於找出每個出版物的模式。例如,司法記者知道書面判決的標準格式,法官一般會複述案情和長達數頁的辨認要點,然後在最後一段中才宣布他或她的判決。因此,記者們從來不從前面開始閱讀法庭判決書,他們從最後一頁——通常是最後一段開始讀,因為他們讀判決書是為了報道裁決結果。 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所有非小說類作品。首先問你自己:我為什麼讀這部作品?我想從中得到些什麼?我想從中學到什麼新的信息?然後就找出該書的模式。 差不多每一部非小說類作品都會在序言中闡明主要目的——就像本書所做的那樣。這就告訴你,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你想要的答案,然後你必須決定你是否有必要閱讀每一章節。你幾乎肯定會對有關問題具備一定的基本知識,想使這方面的知識得到充實。因此,你沒有必要閱讀所有的內容,除非你想加強對原有知識的記憶。 一般來說,非小說類作品作者寫書就像演講那樣:序言「告訴人們你將要講述的內容,然後你就講述,最後簡要地概述一下。」每個章節通常也是用相似的方式寫成的:章節的題目和第一段落或開頭幾個段落點明主題,整個節會將其擴展,最後會以概述作結。如果一本書有小標題,這些小標題同樣會有幫助作用。 許多書還有其他線索。有彩色圖畫的,就只要瀏覽一下圖畫和圖片說明。湯姆?波得斯《在混亂中繁榮》一書就在每章開始將每章的內容簡要地概述一下。你正在讀的這本書,也每隔一頁就有突出的要點和引路。 簡言之,就像讀菜譜書那樣閱讀每一部非小說類書籍。如果你想今晚燒豬肉炒麵,你不會讀《中國烹調菜譜1000》(The 1000 Recipe Chinese Cookl300k)的每一頁,你只讀你需要了解的內容。單單這一提示就會幫助你在瀏覽一份報紙所需的等量時間裡讀4本書。 另一提示:不要「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地讀。馬上往窗外看一下,然後想一下你大腦能馬上吸收所有這些信息的神奇能力。記住你每隻眼睛中都有1.3億個光接收器.記住這些光接收器具有將那些景象閃現給你視覺皮層的神奇能力。這就是你大腦能「拍攝」整個圖像的整體能力。學會使用這一能力吧。 即使是你覺得需要閱讀的那些內容,也會包含著許多可以被速讀的信息。記住你的目的和你正在尋找的主要答案。譬如說,學校教師、商業經理和行將退休的人也許會因不同的原因讀這本書。 因此,學會瀏覽,得到你想要的要點。從一隻手拿著這本書開始,將書放到你眼睛能看到整頁字、足夠遠的方(一般來說是兩尺左右的距離);用你另一隻手的食或一支圓珠筆,試著將你的食指或圓珠筆沿著書頁中間很快地下行,你的眼睛只看著你手指或筆尖的上方,沿著手指或筆尖下移。如果你知道你要尋找什麼特定內容,你會對你吸收內容的能力感到吃驚。 這並不僅僅是快速閱讀,這是略讀和選擇性閱讀。如果你在尋找主要的原則,那麼略讀也許就足夠了。如果你在尋找具體的信息和引文用到報告、文章或書中,你需要停下來,把它們記下。如果你擁有這本書,你就把它當作動態資源來用,用顯著的記號將重要信息標出。如果書不是你的,就寫下頁碼。重新翻回這些書頁時,把要點寫下來或列印出來。寫或打字的身體動作有助於將要點牢牢地印入你大腦的記憶之中——這是通過觸覺和視覺學習。更好的是,用記號標出重要信息,當你以後想回憶信息時,會易於恢復記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202210100e1zd.html尋求捷徑不可恥,好像馬雲有個演講說世界是懶人支撐的。應該承認,很多速成效果未必那麼見效,最多也只是入門,如果達到精通的級別,尚需時日。有此類圖書的討論,不再重複:為什麼我看到的計算機類書籍的標題多是《 21 天精通……》?
不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速讀只是給我們初步的印象,至於其中深層次的內涵、聯繫、區別、意義、價值,還需要慢慢體會。高手可以用非常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把高深的東西說的很輕巧,實施的過程中,困難依然是客觀存在的。比如速讀論語,應該比讀基督山伯爵要快,以相同的速讀閱讀,我們得到的只是個大概其。其中的微妙,能用還是要用心、用時間體會才可以獲得的。速讀,是閱讀的技巧、技能。有了速讀,我們可以在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能夠迅速發現自己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但和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還需要精讀。我感覺速度不容易理解深刻,也不利於記憶,只是在面對大量資料處理和辨別上有優勢而已,我還是覺得有聲閱讀愉快又自然,就是慢了點,不過只要能深刻理解,也不在乎那點時間,貴精不貴多
簡而言之,速讀與否,取決於該書籍和文獻對於自身課題方向的價值大小。即便是專業文獻也存在泛讀和精讀,我想這對於文科和理科同樣適用。 這樣的問題沒必要長篇大論,不知所以的扯一堆東西。
推薦閱讀:
※今天的讀者該如何閱讀《史記》?
※讀書真的那麼重要嗎?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怎樣通過借鑒名家的著作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為什麼很多閱讀網站上排行靠前的小說都是名字千篇一律的爛俗總裁文穿越文?這些狗血小說是怎麼吸引到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