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相比 iOS 設備,目前的 Android 設備,為什麼不夠出色?


我們談論Android和iOS的時候,很多時候都不是談論系統本身。目前情況下,系統本身的性能以及外在的UI設計不會產生巨大的差別,所以我們討論的時候更多是針對手機來說。

用戶體驗是針對大多數用戶來說的,手機的使用者可能是年輕的互聯網從業者,也可能只是某個年邁的個體商人。「簡單」可能就意味著受眾更多。

1.

iOS硬體和軟體源於一家,緊密結合。iOS新系統發布之後,較新的iOS設備都能得到升級。

而Android作為開源系統,每個廠家都可以在這個「核」的基礎上進行自家手機品牌的開發,導致Android手機價格跨度較大,手機配置(屏幕大小等)不同,品質也存在參差不齊,並且除了旗艦機型之外,其他機型都得不到新系統升級。從這點來看,Android沒有iOS保值。

2.

iOS使用簡單,某種程度上實現了don『t make you think。反之Android很多時候可能需要多點「折騰」,顯得更加複雜。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手機是個工具,而不是一個玩具,這也導致了更多用戶偏向iOS。

3.

iOS平台的APP有統一的應用商店, 相對良好的盈利模式。Android沒有唯一的應用商店,更加開放,更加自由,應用的發布不需要通過審核,存在不少低質量的應用。給用戶帶來的直接感受會變成Android沒有iOS好。


當所有低質量的安卓機都被列入 Android 陣營來和一部最好 的 iOS 設備來比較,不夠出色是很正常的。

真正的 Android 設備, 目前是 Nexus 4、Nexus 7、Nexus 10。

分別對應 iPhone 5、iPad mini、iPad。

各有優劣。


「我的iphone 3gs還能獲得ios6升級,同時代的android呢!」一句話就夠了


這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會變得可笑的。安卓的發展很迅猛,目前為止,可以舉例如安卓的輸入法體驗,地圖(比如百度的turn by turn導航),文件系統管理(跨應用調用文件),全局通知體驗,以及跟google服務的同步性(美國公交數據上網的城市,google now的即時貼可以提醒你多久後到站,還有很多類似的服務),它在這些方面都勝過ios。

【2013/05/23修改:只對我的情況負責】買手機是為了生產力,真正落實到生產力上的事項(比如多帳號的聯繫人、郵箱、日程管理,GTD軟體),由於我是google系的服務,google自家的安卓系統顯然能更好的滿足我,後台接收gtalk和各種其他即時通訊消息,也是android更自然。鑒於ibooks之類有替代品(mantano),kindle跨平台,我的閱讀平板也是nexus7

遊戲和電影的平板我選了ipad,因為硬體和市場深度在那裡,埋頭做一件事情上面確實有優勢,但是安卓的開放同樣使得它能夠擁有類似主題醫院android移植版這樣的驚喜,這是我對它也有厚望的原因之一。

個人覺得未來是android或者WP的,蘋果類似獨裁國家遇到明君(並且幾乎只做對了一件事情:發掘了圍繞外觀和傻瓜化體驗的價值,並且率領粉絲們淹沒了願意以複雜度換功能者的反駁),它不會保持長久勝利的,輿論的浪頭會反轉的,真的輸起來,比當年輸給PC可能還慘,走著瞧。

05/24 補充:

有關「充分適配協調單一硬體發揮最大功能」這個選擇的看法,joel spolsky有一個我同意的說法,優化軟體來充分發掘硬體的能力,不是沒有成本的,代價的是程序員的時間,以及整體產品發布的速度,由於摩爾定律的存在,硬體會自行高速進化,許多摳資源的做法演算法,最後往往還是被硬體的發展變得無足輕重,那麼這個時候不如把重點放在新功能和整體可維護性上面,推更多更酷的功能,更低的成本發布。出處:Strategy Letter VI

關於兩邊系統的體驗個例,有一些回應,我不準備回應,因為兩邊嘗試後,我的判斷之前已經說過了。

附設備披露:

本人的電腦是PC,等surface pro 2 類型的haswell晶元電腦出以後準備換,主力的辦公娛樂用途

本人手機從黑莓到安卓,現在是note2,女朋友本來是iphone,我送了一個note2以後切換陣營並且表示看東西和續航很爽

看雜誌、看書、看coursera的離線視頻 用nexus7

玩遊戲、xbmc看電影用ipad,因為顯卡晶元好,玩略硬核的遊戲,starbase orion 博德之門,最近在上手frozen synapse

所以我不是什麼純粹的粉,如果ipad大小重量可以塞入任何東西,我會選擇windows系統,所以我也很關注haswell和bay trail及後續晶元的發展,並且已經打定主意,如果haswell的surface pro給力的話,不會買下一台ipad了,下一台娛樂平板會是可以放在手裡玩CIV V,ENDLESS SPACE 和英雄無敵3的windows板。所以從我的個例看來,也許ios 和android之爭是被wintel聯盟終結的也說不定。


做一個不是回答的回答:IOS會帶給你更多可能,而Android本身就是無限可能。而這樣,註定IOS走在一個很優雅很狹小的道路上,安卓卻走在一條很粗鄙卻很寬敞的道路上。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上面的回答及其評論中,支持安卓的發言有很多喜歡抓著iOS的弱處或iPhone其他無關緊要的地方加以攻擊,嘲笑兩者的差異化,無視安卓本身的缺點,最後還不忘加上個"以後走著瞧"之類的來增強認同感,一副弱者的自卑暴露無遺。。而支持iOS的則多能從多角度分析,指正安卓和iOS各自的不足,承認iOS的進步緩慢,看好安卓的發展前景。我覺得多少也能說明點什麼。


作為一個開發者和使用者,談一點體會。IOS上的推送是蘋果自己的推送服務APN,android上google官方沒有做這種平台,而是讓各家應用開發商自己去開發推送服務。這就造成了你裝的app越多,推送服務越多,耗費的電量也就越多。一個拙劣的APP可以降低你對整個android系統的印象,這就是杯具的發端


樓主指的不夠出色,可以用兩個方面來講:

1,工業設計:

蘋果的工業設計不可否認業界領先,每當別的廠商快追趕上蘋果時,蘋果的新技術就又浮出水面。新的觸摸技術,高清顯示屏,這些不都是蘋果帶起來的嗎?所以在工業設計上Android一直在追趕,所以暫時不夠好。

2,軟體體驗:

iOS系統目前在界面繪製和觸摸事件響應上做的更好。Android其實是Linux而iOS其實是Mac OS,底層都是非常優秀的。應用開發上面,Android採用dvm虛擬機執行程序,性能略低於iOS。多任務方面iOS的假多任務會節約不少內存和電量。如果gfw把iOS的推送像封鎖Google的推送那樣封鎖的話,iOS的後台就算殘廢了。

Android的照相目前也是一大軟肋。

綜上,技術上差距肯定會越來越小,但理念才是優秀產品的本質。Google是Geek,而蘋果自稱藝術家。


我認為安卓系統缺乏一個通用的標準系統,原生的安卓系統不應該只提供給「親兒子」,谷歌應該要求設備商在自己定製UI的同時給用戶提供適配過的的原生系統以選擇,很多軟體水平低下的硬體廠商(如HW和LG)自己鼓搗的東西嚴重損傷了安卓4.x系統原本的美觀


iOS用了3年,去年需要一個便宜平板,就買了nexus7。好用,的確好用。但是正因為好用,上個月就捨棄iphone,特意轉運營商簽了一台時下最紅,日本市場三年以來首次銷量超過iphone的Xperia z回來,結果三天不到就後悔得不行。

誠然,牛逼的大屏幕,索尼牛逼的工業設計,美輪美奐的界面,都讓我非常滿意,但是預裝軟體把這一切都毀滅了。

有個笑話說用android的人都是好男人,因為每天晚上都得回家充電,我之前用nexus還不覺得怎樣,用了Xperia z之後是徹底體會到了。初始情況下,早上100%出去,什麼都不動,就放在口袋裡待機,晚上到家就只剩20%了。後來去網上查了查,是DOCOMO預裝的幾個軟體寫得太差勁,瘋狂消耗電池所致,禁用了一大堆之後終於好了那麼一點,估計要是ROOT了把稀奇古怪的預裝軟體都卸載掉,電池也能達到nexus7的耐用程度。

可是,普通人哪知道這些啊,我就是用一手機,幹嘛那麼麻煩啊,更何況ROOT=失去保修。我覺得android app的開發者,很多時候是在以程序員思維在做東西。由於系統開放,用戶體驗的統一性也失去控制,誰都想摻一腳,就好比這台Xperia Z,DOCOMO居然強制把電話,通訊錄,UI都給替換了。反觀iphone,軟銀軟磨硬泡,最後也就只能預裝一個網頁版的賬戶信息。


個人認為單就google的nexus系列和原生UI,是非常好的,並不比ios遜色。android的主要問題在於過於碎片的系統版本和分支UI。更重要的在於生態。


就我而言,我並不覺得iphone足夠好用,也不覺得它完美。然而試用過安卓以後,我還是寧願選擇iphone,因為它比安卓還是好用一些。

iphone更美,更精緻,無論是ID還是UI


兩種系統都用過的普通大眾用戶來發表下最最粗淺的用戶體驗。

先說明一下:我已經過了那個對新科技產品求知探索欲非常強烈的年紀了。

我最先使用的是IOS系統,剛開始從普通手機轉IOS時候略顯不適,但大約在使用1周左右已經完全能適應IOS系統,倫家可是個啥都不會的軟妹紙啊!必須承認,早期的APP是非常糟糕的,連app store都是,使用的感覺是 「外國人思路」,軟體也大多只有E文,但經過iPhone的普及和幾次系統更新後,無論是app質量還是系統功能的使用體驗,我感覺已經很適應,並且覺得能夠符合一個普通人的邏輯操作,上手速度可以非常快。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換了安卓機器,又是新的一輪不適應。但這種不適應並不是來自系統難以接受,或是界面不漂亮乾淨整潔UI大小不一致(雖然確實如此,可相比之下我可以不介意),而是來自「這是程序猿思路嗎」這種感覺。說白了,就是讓我覺得操作的邏輯很難以理解,甚至一些返回鍵的設計(包括但不限於,很多設計我甚至會不小心按到,我相信如果說我一個用戶會不小心按到,背後一定有千千百百個用戶也會不小心按到),還有比如安裝卸載的操作,幾個功能之間的邏輯,都讓我覺得費時和難以理解(比如這個東西怎麼會被放在這裡?我怎麼又找不到我想找的功能了,明明剛才好像在我眼前飄過的)。

我不懂什麼UI什麼UX,什麼亂七八糟的升級系統,自改系統什麼的,我只想能夠輕輕鬆鬆的升級,輕輕鬆鬆的在這個手機里找到我想要的功能,輕輕鬆鬆的使用我花了能買一台電腦的錢去買的這部手機。


首先是Android設備良莠不齊,上至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下至國產電信200塊話費送的合約機,碎片化嚴重,沒有個統一的硬體標準。硬體制約軟體發展,開發者往往要麼需要考慮到中低端,而犧牲一些好的功能效果。要麼,就是中低端手機玩一些軟體,會有卡停慢等不好的軟體體驗。

其次,平板是Android一大短板。個人覺得,性價比太低了,除了一些大公司,很少人會去開發平板軟體。而玩起遊戲,也往往捉襟見肘。IOS從iphone到ipad,同一個良好的系統,良性循環,相互加分再加分。

最後,雖然對Android怒其不爭,但覺得在未來市場,至少在中國市場,Android還會有更大的前途,因為它夠土夠容易被拿來主義。


根據我把玩各種ios和android機器的個人體驗,簡單回答:

1.ios觸摸動作的反應是實時的,即使機器再卡,立即能看到屏幕上的反饋,給我的感覺就是硬朗的,戳一下就是戳一下。

Android呢,像我的爛機器(Galaxy Mini),開了兩個程序以後,按下Home,5s以後屏幕都不一定會亮,讓我總以為沒有按到,然後狂按Home,扔在一邊放30s,終於屏幕亮了。其他交互也是如此,很多時候界面上明明那個按鈕在那裡,可是使勁戳就是沒用,過了30s以後我失去了耐心,按下Home準備Kill掉,就在按下去的那一刻看到坑爹的界面動畫了……徹底崩潰啊!

爛機器如此,稍微好一點的也是如此。我用過一段時間的Nexus 7,開3-4個應用,然後去按那個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序按鈕,按下去的時候首先是導航欄的乳白色光圈出現,然後擴大,隔了0.5s以後(不要以為0.5s很短啊,連續的界面動畫卡頓0.5s已經不可接受了!),當前應用的界面截圖完成然後動畫效果展現到屏幕左下角,同時壁紙和半透明的黑色遮罩層開始出現,再過了好久,所有應用程序的界面截圖終於全部出現了。整個過程能持續2s。看看人家ios,無論是小屏幕上的雙擊Home,還是ipad上的四指上推,哪一個不是幾乎實時的?Android給我的感覺就是觸摸操作「軟軟的」,按下去要使勁,要好一會兒。

2.SD卡設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Android2.X上的坑爹的USB大容量存儲設備開關……一打開,所有應用程序掛掉(當時我把幾乎所有程序App2SD了),無力吐槽。然後又用了那個能Dual Mount的桌面小插件,倒是有一定幾率掛上去,可是我Class4的SDHC寫入速度怎麼只有十幾kb/s了呢?!後來又現在4.X以後出現了MTP,又好一點,不過4.2支持多用戶以後,鎖定屏幕以後MTP傳輸會立即斷開,這時候如果正好在複製文件……

還有,為啥會有廠商做出如此小的/data,我不明白。裝5-6個應用就存儲空間不足……逼著我掛ext分區上去。掛上去以後不能拔,還有一定可能性沒掛上去(卡槽鬆動啊,拔出來再插進去重啟就好了,但是所有桌面小工具掛掉)

我還見過S3用戶SD卡沒插到底就蓋蓋子的,結果卡斷裂,拿過來說「你給我修一下吧」,我嘗試掛載N次無效,拔卡出來仔細一看,……(斷的還真有技術,一般看看還看不出來,而且斷裂處強度還挺高。)

3.安裝應用程序

先打開APK,然後安裝程序的背景圖出現了,然後開始解析這個zip,然後終於出現了icon,標題和許可權(4.2開始還強迫你把許可權看完,不過新增的更新時比較許可權這個功能不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屏幕上有遮罩層的如Screen Filter和天天動聽的桌面歌詞,那個安裝按鈕是無法點擊的,可是仍然是「可用」的配色,讓我感覺很難受),然後點擊安裝(我在Galaxy Mini上還要做一步就是把豌豆莢Kill掉,不然容易死機),滾動條滾個半分鐘一分鐘,在安裝完成前的那一刻,各種安全軟體開始掃描,隨之而來的通知欄提示,此時系統幾乎無法響應用戶請求。終於安裝結束了,你還不能直接運行,因為Link2SD會在收到系統廣播10s以後把應用Kill掉然後移動,創建符號鏈接。那叫一個痛苦啊!

ios呢,App Store里選好,下載,輸入密碼,就不用去管他了。6.0開始還有那個「新」的標籤。多美好。

4.電腦端管理

ios:itunes給從頭開始的iDevice用,簡潔,你的歌曲和視頻會同步到所有你的iDevice上,多美好。如果Windows習慣了的用戶,用iTools之類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Android:各種界面花哨的助手(尤其是91之流),各種彈出廣告的軟體(360手機助手和QQ音樂之流),苦不堪言。豌豆莢算做得好的,可是Galaxy Mini上不一定能連上(原因:每次連接的時候豌豆莢會重新傳輸它的App,然後安裝,然後手機卡死,然後被Link2SD給Kill掉,然後……豌豆莢重新連接,惡性循環。),一氣之下自學adb shell去了,連接電腦只用Airdroid。

5.Android各種解析度。

作為一個搞過幾天程序設計的人,對學校電腦默認的800*600的解析度苦不堪言(學校里即使是1920*1600的屏幕,默認解析度也是800*600!)。同理,Android開發者應該也對320*240這類解析度苦不堪言了吧。

(之所以這裡不提其他配置,是因為非遊戲類的App一般來說對CPU之類要求應該都不是很高)

6.坑爹的返回按鈕

到底是返回到哪裡啊……誰知道啊……一不小心就跑到別的應用里去了。

7.硬體如wifi明顯優化不足

開個wifi多慢?有時候還會失敗(尤見於修改過的rom),甚至直接導致重啟。

某個第三方ROM上出現過相機出現過打不開的情況,重啟後恢復。也出現過相機色彩飽和度明顯不足的情況,目前原因未知。

ios呢,wifi打開就是打開了,1s之內就開始掃描。而且某個硬體出現問題會被自動屏蔽,至少不會導致自動重啟。(我見過Touch4掉到水裡,然後發現不能出聲,這時候音量調節的Silder上面那個金屬光澤的圓盤是沒有的,插上耳機後會出現。)

8.國內的機器都沒有Google Apps。那個藍色的信號圖標表示連接到互聯網還是挺舒服的,可惜國內機器都默認沒有。還有GCM,多好的服務啊,用Pocket的時候就指望它呢!

9.通訊錄同步:Android上最大的槽點!

用了QQ同步助手,一個聯繫人瞬間變5個有木有!合併聯繫人太累太煩有木有!各種Google+里收聽的雜七雜八的人出現在通訊錄有木有!最後只有連接電腦批量刪除有木有!刪除以後通知欄就出現了那個「太多聯繫人刪除項」,那三個選項,第一次見到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有木有!然後徹底悲劇有木有!Google的通訊錄頭像同步太模糊,還會被各種社交App覆蓋掉有木有!

無力吐槽!


不夠出色指什麼。應用間文件共享?精確度很高的游標和選字?應用後台服務?開放的分享api?你拿ios的優點跟android的缺點比,它永遠不夠出色。


最要命的弱點還是軟體生態圈。android要把軟體的用戶體驗做到跟iOS一樣強大一樣好,這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最近發布的OSX Y, iOS8又更強化了蘋果陣營的「多台設備,一致體驗」,google要達到這個程度也很難吧


怎麼說呢,我是從剛開始安卓轉到ios的,對比iOS,安卓的確有很多好處,當然不折騰一番是沒有任何改善的,從剛開始的root到後來的xposed再到後來的刷Rom可謂是玩了個遍,在這方面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換字體桌面改布局什麼的,後來感覺不如iOS的是因為安卓這方面不太穩定。

穩定從安卓這方面就沒消失過,黑屏,自動重啟,死機,卡頓這類問題遠遠比不上iOS,但是用蘋果的代價就是不能像安卓那樣隨意。

要說不夠好,確實不夠好,但要說好,那也無可厚非,不同系統有不同體驗,真要說還是無法比較,但從單方面講安卓和iOS還是可圈可點的,嗯,要從單方面講。

這就好比拿天朝和美帝對比,各有各的好,誰也說不上來,iOS用了那麼久就會覺得安卓其實也還好,反之亦然。


很簡單,蘋果是軟硬結合的公司,安卓呢,系統是谷歌,手機可以是三星也可以是htc還可以是小米什麼的,你覺得這種情況下能做好用戶體驗嗎?這些公司互不統屬,誰會聽誰的,各自按照自己公司的情況來做,當然會造成各種問題


你能拿重量和平方米比嗎?張三喜歡大屏的手機,李四喜歡重量輕的手機!無他只是喜歡而已。 回到題目,我一向認為這世界沒有黑科技,美國人聰明,但是題主也不會認為自己是笨蛋。所以我們不談技術。 其實題主已經預設了標準,就是安卓沒蘋果好。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講,這要看行為人自己的感受,他們之間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因為需求是有區別的。

對於安卓不夠優秀,這就是重量和平方米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比如安卓太亂,CPU千奇百怪,和蘋果高度統一的軟硬體體驗簡直不能比。但是對於某些利益相關人來說,感謝谷歌吧。


推薦閱讀:

美工要求Android使用iOS的切圖是什麼樣體驗?
iOS 為什麼感覺比Android 流暢?
為什麼ios和wp能在後台播放音樂和推送消息,聽說它們是假後台,與安卓的後台推送有區別嗎?
iOS 相對於 Android 有哪些優勢?
最新的 iOS 系統版本分布以及 Android 的版本分布情況如何?

TAG:iOSvs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