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代中日韓之間關係緊張,而歐洲各國卻能團結在一起?

歷史上歐洲英法德等國也是戰爭不斷,為什麼他們現在卻能和平相處,而中日韓有相似的文化,卻總是充滿仇恨和不信任。


歐盟並不是算得上團結,而是遵照了一套"地區契約",形成了一套主導國--普通成員的一個實質性的國家聯盟,來形成一類議事框架和行政框架,以解決地區事務。事實上,各國的矛盾依然廣泛存在,只不過可以在歐盟「契約」的範疇內可以得到統一協調。

這涉及到一個東西。對於功利主義學派的國際關係理論來說,地區國際關係被置於一個「無政府狀態」,這個狀態和霍布斯的自然狀態還不一樣,而是類似於羅斯巴德預設的由商貿市場,組織契約,天然的地理條件,決定的一個各組織體間互相博弈,規則淡漠,缺乏權威主體的國際博弈狀態。

而在國際間建立某種權威主體,來消弭以上涉及到無政府狀態,而建立的方式就是通過某種國際契約,形成一個實質的權威主體,來進行包括仲裁,協調的機制。

這和歐洲地緣歷史有關係,事實上歐洲的大一統時代,以及法統時代均只有羅馬時代,無論前後,歐洲都處於「各均衡國紛爭」或者「一個統一國家主導,但不足以控制大陸」,以及「英國離岸和歐洲大陸帝國的均衡博弈」。故而,這種歐洲式主旋律,使得無論軸心時代,還是古典時代,各國之間常常會通過「調停」,「整體協商」和「第三方仲裁」來解決相持不下的戰爭場面或者內部衝突,從而導致各類成體系的城邦間,封建國家間通過契約塑造一個實質性的權威主體,可能通過神權,可能通過各成員議事,可能通過皇室關係。。加上文化親緣性,這種方式一直被保留下來。

而歐盟就是這種權威主體的現代版本罷了。

其背景在於一戰二戰都是以歐洲分歧而起,主流的歐洲大陸國家需要通過某種區域框架的建成,來消弭歷史宿怨和今後歐洲間基本穩定的局勢,形成布魯塞爾議事體系。

歐洲復興計劃和歐洲黃金三十年,使得法德為中心的歐洲國家需要在國家間商貿,投資等等方面做一個經濟共生態,並在財政,稅政方面提供互助,整合成一個國家間經濟體,以至於形成統一貨幣

建成既成的北約軍事體系框架內,歐盟不涉軍,使得國家間契約更為容易達成共識,也少了很多外部因素,尤其促進了英國的「不誠意」加入。

在新千年後,歐洲作為區域經濟整合度很高,但政治外交置於美國戰後體系內的現狀,法德等人都希望在北約外,為自己尋求一個獨立的外交話語權,歐盟這個平台的實質權威又開始進一步加強。

而客觀來說,中日韓並不能做到以上這些。

其一,三者的歷史宿怨遠遠達不到消弭,還在國際關係間發揮著變數。

其二,三者地緣上相近,但是不在一個格局內,日韓在美國亞洲體系下。而我朝上屆Gov實際上有意去尋求一個亞洲平台,訴求就是「亞洲事務亞洲解決」,通過整合中日韓東亞主導區,來取得獨立話語權。但是兩者均陷入糾結。

其三,中日韓商貿關係從80年代亞洲崛起到中國新千年發展,一直是經濟分工「分層」而不是如歐洲版多強的局面。早期日本幾乎佔了全體量的個東亞的工業體系,後來韓國通過轉口工業轉型電子工業開始佔據某些領域的優勢,同時新加坡和台灣也開始發展,此時我朝剛改開,還在市場換技術和轉口加工業的積累。而至今,我朝成了最大體量,體系最完備的工業國,某些領域日韓佔據技術優勢,新加坡開始轉型,其他經濟體走入停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東亞的經濟分工是被市場邏輯天然分層的,故而沒有歐洲「黃金三十年」期間由於經濟多強,對於經濟整合的需求那麼迫切。加上以上兩點,就徹底聯盟不起來了。。。


歐盟是特例,也並不會持久,就像大英帝國,經濟好沒問題,經濟不好地方保護就會出現。

中日韓三國不聯合也往體制扯?

美國和墨西哥聯合了?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了?

兩個國家近就要聯合?

說中國和日本是體制原因的,為什麼韓日不聯合?都是民主國家,都是美國盟友,都是歷史宿敵,條件和法德一樣,為什麼不聯合?

你當誰誰都會聯合啊?


關於歐盟的問題直接間接的回答過很多次了,這裡 copy paste 一段以前的回答(如何客觀評價聯合國的作用和貢獻? - talich 的回答)

歐盟是一個典型的試圖超越主權國家關係的政治形態。歐盟的出現,其直接驅動力,是要解決長期困繞歐洲的「德國問題」。像一次大戰,就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當你讓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獲得了極不平等的待遇時,這註定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到二戰後,這個問題當然還存在。

一方面,美國知道,如果沒有德國的支持,在歐洲是無法和蘇聯對抗的。另一方面,英法比利時等國,都不願意見到德國重整軍備。

最後,大家選擇了一個雙管齊下的方案。

一個是軍事上,成立北約。由美國掌控基本戰略,而德國只承擔 operational 和 tactic 上的責任(套用 von Clausewitz 的名詞,贏戰略者贏天下)。這樣,西德在 50 年代就恢復了常備軍,加入了北約。

另一個是經濟上的。這就是 1951 年的《巴黎條約》。通過此條約,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煤碳和鋼鐵是什麼?都是重要的軍備資源。把這些資源給共同擁有了,其實就是要把德國給包進去,容為一體。因為在冷戰環境下,西德經濟必然復興。西德擁有當年德國的大部分工業設施,一旦重整旗鼓,歐洲其它國家是沒法比的。但是把它一體化了,就形成了相互依存與制約關係。

《巴黎條約》超越了國家在經濟政策上的部分主權,直接對各國內部的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機構。然後,同樣重要的,是有了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機制,就需要法律的保架護航。

於是,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在次年誕生了。

這樣一來,歐洲一體化推進者的思路,就清晰了。他們認為在建立一個超越主權國家的組織時,國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主權。於是,他們選擇了一個對於主權國家來說,並不是那麼要命的主權,就是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和相關的法律行為的制定與執行。市場本來就是一個人為的造物,經濟活動,很容易就通過市場,超越國家。
在德國問題,給了他們一個契機,能夠說服大家加入進來,就是要把不斷發展的德國經濟體給緊密地包在一個更大的歐洲經濟體內。

所以之後歐洲一體化的加深,很大程度上,都和西德的發展同步。到後來蘇聯解體,西德看到了一個機會窗口,可以實現兩德統一(歷史上兩次德國大統一,都是在俄國力量處於衰退時)。歐洲其他國家意見是,統一後的德國要支持歐元。

於是,歐洲一體化在歐元推出時達到了一個巔峰。因為此時,歐洲各國政府破天荒的交出了貨幣政策。但更有意義的,是看它們沒交出什麼。他們沒有交出的,是財政政策。

這一比就看出來了,為什麼歐元是可接受的。因為貨幣政策,只是一個新近的產物,直到最近這幾十年,大家才搞明白該怎麼用。而傳統上,像利率這樣的事,都是銀行家自己決定的。所以,讓各國放棄此主權,其實不太困難。但是財政政策則不然。財政政策是什麼?稅收,政府支出。這可都是政府的核心權力,都是能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計的生殺予奪的權力,是主權的同義詞。放棄它,就如同放棄警察系統一樣,對於一個主權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歐洲央行能決定印多少票子,卻無法管制政府借多少錢,欠多少債。這個,只能以道義來擔保。但這只是口頭的承諾,歐元危機,就是明證。

這是歐洲一體化推進者的心思。他們不走革命性的路線,而是從功能上一步步蠶食傳統政府。如果算盤打得好,其實不需要放棄主權國家這種形式,而是讓歐盟足夠重要,以至於主權國家本身退居二線了。像比列時可以數月沒有政府,就是他們期望看到的。但是,在歐元問題上,可以看出,一旦遇到事關傳統的國家主權的權力,
歐洲主要國家是不肯退步的。

政府如此當然可以理解。誰都不肯放棄自己的最重要的權力。那民眾呢?

2004 年的《歐盟憲法條約》,就是這樣一個試金石。

這個條約題目本身是很有意思的。條約是國與國的之間的協定,是不需要國家內部民眾的參與的。但是,這個條約卻偏又有憲法二字,因為憲法是民眾和政權之間的立約。《歐盟憲法條約》,就是讓歐洲民眾來決定,是否願意把權力同時交與兩個權力實體,國家,和歐盟。

結果是,在法國與荷蘭公投否決了這個條約後,就基本失敗了。很顯然,對於普通民眾,主權國家的概念已經深深的印入了他們的基因里,讓他們不會那麼輕易的為自己再增加一個新主人。

可見,當主權問題進入到實質性的問題上,就是稅收,支出(社會保障)這樣的問題時,難度迅速增加,更不用說外交和國防了。誰願意把自己的軍事權力交出去?
(可以想見,當年日本用《安保協議》這樣一個送出軍事主權的行為,換取了自己從美國管治下獨立,在內部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至今,歐洲各國也無法達成一個統一的外交政策。畢竟,對內專權,對外獨立參予國際事務,是一個國家擁有主權的像征,沒有國家願意被代表。冷戰結束了,可是北約沒有解散。歐洲各國,也無法在軍事上達成一致,只有繼續借著北約,來維持一個聯合體的形像。但是,矛盾,在兩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最近的敘利亞內戰上,都很明顯。

----

也就是說,歐盟的出現,是因為二戰給了歐洲一次重來的機會,讓歐洲人相信:德國必然會崛起,必須在它崛起前,把它吸納進來成為利益共同體。而二戰作為一次 total war 把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政府都從根搗毀,在美國保護下來重建,也讓這種交出部分主權的合體成為可能(相比起來,一戰後就無這種可能)。

你回來看東亞,覺得有這樣的機會存在過么?


因為題主說的根本不是事實,中日韓只是表面緊張而已,實際上經貿往來一直非常融洽。歐洲團結在一起?天呢你開什麼玩笑,隨便哪個歐洲人都會笑出來吧。


毛子被開除歐籍了?這才幾年,南聯盟掐得雞飛狗跳已經被遺忘了?難不成所謂的【歐洲】僅指西歐?

更且不說朝貢體制下東亞三國兩千年大致安分,歐洲?這撕逼史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總之,縱觀歷史,東亞三國和平常態,撕逼變態;歐洲諸國撕逼常態,和平變態。

國際交往,唯利是圖,八十年代毛熊如日中天,陳兵百萬,天朝與日本又是如何點開了選擇性遺忘技能,滋潤得蜜裡調油?

易言之,若明天美帝、俄毛、中修集體消失,且看歐陸風雲如何?甭說文化,一戰前歐洲皇室有幾家不是親戚?妨礙他們殺得伏屍百萬,血流漂櫓,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了?

正義の天朝:


首先回答為什麼國與國之間關係會緊張?

因為利益不一致。兩國之間的利益訴求沒法實現雙贏,同時沒有一方能夠妥協,那麼必然產生摩擦,當利益分歧遠大於合作帶來的共贏時,必然導致關係緊張。

在成熟的國際政治關係中,首先得假定各國在根本利益上的訴求是明確可預期的。對於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來說,利益訴求是穩定的,無外乎是:經濟平穩增長,人民安居樂業。對於這個世界這出舞台劇的幾個主角來說,則遠遠不夠。在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中追求話語權是每一個大國的必然訴求。因為話語權代表著可預期的未來、穩定的利益以及國家的尊嚴。

世界的歷史是屬於大國的歷史。事實上,在真正的世界舞台上,唱過主角的就那麼聊聊幾個國家,很不幸的,大多數國家都擠在歐洲這個狹小區間內。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告訴歐洲人民,這裡已經不可能再誕生一個單一的聲音,一個在世界上說了就算的聲音。美國成了勝利者,歐洲的大國們意識到,除了追隨美國,沒有辦法抗衡蘇聯,美國和歐洲的利益在戰後再次回歸一致。

然而隨著蘇聯日漸衰落乃至解體,歐洲共同體中的大國們意識到,美國主導的單級世界即將形成。英、法、德、西、荷這些雄霸世界一時的巨頭即將成為或有或無的美國附庸,從此不能對美國說不,對於國家的長遠利益和國家尊嚴都是致命的傷害。既然單打獨鬥不行,那麼就聯合起來吧。

歐盟成立後,內部之前的意識形態壁壘和經濟隔閡日漸消弭,歐盟內的大國企業得以輕易的在整個歐洲市場縱橫,而對小國來說,也找到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靠山,國民實在混不下去還可以去英法德打工,所有國家的主要利益都得到了滿足,而整個歐盟也終於成為了獨立於美國的世界另一級。

中日韓為何關係緊張?責任不在中國,而在日韓,因為背後有人。我們再來看中日韓,小國如何同地區霸主打好關係,除了臣服還是臣服,只有把自己的利益訴求統一到對方的利益中,才能找到生存的夾縫。中國和日本韓國好過嗎?好過,而且好了幾千年,但無疑都是日本、韓國跪舔我中央帝國。例外是70年代到90年代中國與日本的蜜月期。

現在我們在來看中日韓為何關係緊張?決定三國關係的不是中國,也不是日韓,而在美國,這個世界各個角落無處不在的國家。70年代中國把一隻腳跨向了美帝,成為了美國的半個小弟。既然來了,那麼自然要重新梳理下外交關係。我們毫無節操的忘記了甲午戰爭以來的血海深仇,舉起了一衣帶水、中日友好的新旗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政府機敏的宣傳下,我們和日本成了友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一輩基本沒有什麼反日情緒。

中國想一直和日本好下去,日本何嘗不想和中國一直好下去。沒門,美國爸爸不答應,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意識到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三級,並在意識形態方面無顯著改善後。美國不樂意了,吃我碗里的還挖我小弟跟我唱反調。但由於深陷反恐泥潭,並且經濟上已患上深度「中國製造」依賴症,美國並未抽出收來全力打壓中國。

既然自己不能出馬,那麼小弟當馬前卒吧。於是領土爭端出來了,靖國神社鬧騰了,反日遊行如火如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00到現在的日本首相,想要上台,必須過政治關——反中,之所以在小泉和安倍間首相如走馬燈搬上下,無他,由上台前的反中走向了親中。甚至安倍第一次短暫的任期也是由於沒有堅持對中國強硬的態度導致的。

可能有人覺得這是陰謀論,但對兩個駐紮著美國軍隊的國家而言,你真的覺得政治取向可以自由發揮?

有人說中日韓三國的不和是因為領土和歷史原因。在真正的利益面前,領土是可以割讓的,歷史是可以忘記的,或者說開創新歷史。

韓國和日本關係緊張嗎?是的,在網民的嘴中確實緊張,可是別忘了日本機場迎接韓流明星的瘋狂粉絲,別忘了韓國是日本人首選旅行地點,也別忘了在日韓國人的風生水起。東京人還瞧不起大阪人呢,上海人還罵江蘇人蘇北狗呢。緊張嗎,我看未必,就算緊張,那也是人民內部矛盾。

中國和韓國關係改善了嗎?是的,錢大家都愛,何況TG最近和朝鮮漸行漸遠。如果真的期待和韓國穿一條褲子,那未免太理想主義了,如果朴大姐還想連任的話。

綜上,中日韓三國的緊張是中國和美國的緊張,而且是一個無解的命題,沒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畢竟兩個大國之間永遠無法達成廣泛意義上的利益共同。

當然緊張與否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使日本首相每天早上去靖國神社簽到,你還是會去日本度假而不是巴基斯坦。


其實歐洲這個案例可以看作是「社會契約論」在國際關係領域的一個變體。

先簡單說說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是建立在這麼一個前提之上,就是說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政府的話,那就是無政府狀態,大家都隨心所欲,每一個人都要想辦法從其他每一個人那裡攫取利益,每一個人都要提防其他每一個人。這樣的「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的戰爭」就會耗盡大家的精力,沒有人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那麼大家自然會想到要妥協,要建立一套規則,建立一個政府,大家都上繳一定的權利,從而保證一個良好的、能夠讓大家都更好發展的社會環境。

歐洲在歐盟之前,已經打了幾個世紀。尤其是兩場世界大戰,打得一片焦土。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兩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聚焦的列強舞台,是所有大事件發生的地方。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打得一片焦土,還變成了美蘇對抗的前線,既擔心被蘇聯核彈洗地,又擔心被美國核彈洗地。他們不再是超級強權(Super Power),而變成了別人的棋子。

對於這樣的局面,歐洲人是不滿意的。別說傲嬌的法國人,糾結的英國人,就是連洗心革面的德國人都覺得有些不爽。歐洲的聯合,說白了,就是為了結束「每一國對每一國的戰爭」,建立一套規則,建立一個政府,大家都上繳一定的權利,從而保證一個良好的、能夠讓大家都更好發展的國際環境。

之前我也講過,在國際競爭中,同等科技、制度水平的國家之間,大國對小國有絕對的優勢。歐洲國家要掌握自己的命運,要與美蘇(或如今的美中)相競爭,就必須聯合起來,對經濟、科技、軍事等問題進行統籌。

這是歐盟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中日韓沒有產生類似的組織呢?

首先因為這三家一開始就不是一個陣營的,經濟條件相差也很大。歐盟的開端都是一個陣營的,而且經濟條件相差不大(蘇聯崩潰後,歐盟納入了很多相對落後的國家,這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當時一個陣營的只有日韓。但日韓又是相愛相殺的一對,而且日韓競技水平相差又比較大。這事情自然就沒法辦了。到了如今,日韓很大程度上仍然在美國控制之下。中國自然不會坐看日韓形成同盟,美國也不會坐看中國和日韓中任何一國勾肩搭背。所以,自然,事不諧矣。


1. 是東亞歷史上就是一個火藥桶,東亞地區發生的戰爭次數比起最大的火藥桶中東來說,毫不遜色。

2. 日本的入侵造成了日韓和日中之間嚴重的互相猜忌。

3. 日本的戰敗實際上跟中韓沒有關係,所以中韓心底總是想著報日本入侵的國恨家仇。說白了,日本並沒有取得中韓之間的諒解。

4. 日本人並沒有覺得自己被中韓打敗,所以對中韓並沒有真正的歉意,甚至是藐視。他們只承認被美國人打敗了。所以對中韓缺乏敬意。就像現在自衛隊傳說要在30分鐘消滅中國艦隊一樣,他們還是覺得對方中韓都是小菜一碟。他們大和民族只比美國人遜色點,比中韓不知道高哪裡去了。

5. 所以,除非再有一場戰爭,把日本打服——才能了斷。把中韓打服並不能了斷恩怨,只會增加仇恨和抱負心。

6. 中日韓聯合,外加東盟會瓦解美國為主導全球秩序。這是美國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美國人利用中日韓的矛盾,從後面搗鬼,放大,瓦解中日韓聯盟的可能性。所以把釣魚島交給日本使得中日關心的定時炸彈,在韓國部署薩德瓦解了中韓聯盟的可能性。美國人看著四分五裂的東亞,心裡放心了。在東南亞,美國搞航行自由,儘力挑撥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防止中國和東盟結盟。


西 、意 、希臘:因為我們文明,法制,民主,德性出眾啊!

請轉帳付費。


整個歐洲也就和中國差不多大,你怎麼不問為什麼黑龍江和貴州能團結在一起?


因為中國=歐洲,省=歐洲國家。

歐盟是操印歐語的,芬蘭語僅數百萬人用。而東亞有兩億左右阿爾泰語人口,中國才是漢藏語占絕對優勢。


起碼歐洲國家普遍接受了本地區多個強國實力均勢、多個小國富裕程度相似的現狀;而在東亞自朝貢體系崩潰後仍然自視為地區主導者的中國,經濟科技實力發達、並在近代扮演地區主宰者的日本,以及首鼠兩端的韓國對建立亞盟的態度很難一致。


有英國這個攪屎棍,歐洲還能愉快的同盟嗎?


歐盟是二戰後的產物,當時歐洲經濟實力被戰爭削弱,美蘇成了實際的霸權。經過戰爭的前車之鑒,歐洲人只有放棄前嫌,擰成一股繩,才能謀求共榮,因此先有歐共體,後來發展成歐盟。為了方便各國的貿易交流,取消匯率,才開始發展歐元。但目前歐元前景岌岌可危,各國實力相差太大,南歐經濟瀕於崩潰,歐元會怎樣走下去,很難說。

不過歐洲各國從前一直都是地位基本平等的小國,共受羅馬帝國皇帝的統領,互相之間沒有誰歸附於誰,其文化根源也都差不多,且受基督教影響深遠。但中日韓之間本是種歸附與附庸的關係,中國實力強大的時候,日韓都實質上成為中國的附庸國,而日本實力大時,高麗又成了日本的附庸,甚至日本還有能力侵入中國。此外,三國的信仰也不盡相同,要達成一致,不容易。

另外,二戰後歐洲強調的是不記前嫌、共同發展,並努力打擊納粹和極右勢力。但中日韓肯定不是這麼做的,僅從國內憤青數量之巨便可見一斑。在歐洲,極右翼有些舉動,是大家群起而攻之;在東亞,尤其在中國,是這樣嗎?舉個例子,德國要求幾個經濟舉步維艱的南歐國家勒緊褲腰帶,而且一勒再勒,也沒聽說那幾個國家的德國車就被划了砸了扎輪胎了。但我定居泰國的可憐朋友(華人),在餐館裡吃過飯出來,家裡的日本車居然就已經被劃被扎胎……

感謝@徐亮補充:歐盟各國政治上全是民主國家,經濟上沒有特彆強勢的國家,經濟互補作用大,軍事上基本是北約成員國,共同訴求多,在詭譎的全球化中成為共同體就很正常了。


1、東亞三國團結,建立起強大的東亞種族和文化的認同感,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不願意看到的。韓日實際上就是美國的同盟。

2、擁有80%東亞人種的中國長期的貧窮落後使得日韓人對東亞人種的認同感遠不如對本國的認同感強。

3、二戰的傷痕。


高票答案談了一堆的歐盟聯合的原因,對中日韓為什麼不能聯合閉口不談,或者簡單說是美國的原因,真是圖樣圖心魄,中日韓其實是可以聯合的,甚至儒家文化圈都是可以聯合的額,歷史上的中華朝貢體系持續了上千年哦,現在不能聯合的原因很簡單:1中國落後了,無法像歷史上那樣對周邊的地區形成壓倒性的力量。2:美國太強大了,在亞洲地區的駐軍導致當地政府其實是一種附庸國的狀態。簡單的說,原來的老大被打的半死,小弟全被新老大給收編了。


歐盟各國之間的矛盾是真正的歐盟內部矛盾


中日韓之間矛盾則牽扯到世界各大國、各陣營之間的各種矛盾


歐洲各國並不團結,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柏林牆,世紀末南斯拉夫的混戰,到現在希臘的債務危機,烏克蘭的內戰,都證明了歐洲並不團結。「老歐洲」的團結,無非是因為北約罷了。


我們的摩擦:本來便不夠和諧的歷史+地理位置相近作為政治上的敵人更有存在感+遠交近攻的策略+意識形態的分歧+資源的分配。

歐盟:同樣的嚮往、類似的信仰、共同的壓力、發展的均衡(將希臘這類相對的窮國拉上船,經濟立馬不平穩起來)。


問為什麼前,先問是不是。歐盟都快分裂了,亞太反而出奇的默契,實在不知道論從何出啊~


推薦閱讀: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為什麼中國網友只抵制韓國公司和韓劇,不抵制美國公司和電影?
為什麼韓國組合中的主唱反而比其他成員唱的少?
韓國的歷史課是怎樣描述中國的?
脫離了漢字,韓國人的姓名是否就是毫無意義表音符號?
韓國人不覺得音譯中國人名地名很難聽嗎?還破壞了意思

TAG:日本 | 韓國 | 國際關係 | 中國 | 歐洲聯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