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貢制度的「薄來厚往」是否客觀上屬於文化殖民?


說得好聽那叫懷柔遠人。。。。說得難聽是打不過人家送點禮意思意思。

葛兆光先生在《上海書評》的訪談上提到這個問題: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11/19/700050_s.shtml

您剛才提到朝貢體系早已崩潰,可是,不少人認為朝貢體系恰恰是亞洲內在整體性的證明。

葛兆光:過去的西島定生先生曾經用過冊封體制這個詞,當代像浜下武志教授對朝貢體系也都有新的論述。浜下武志的說法多少是用朝貢體系指代東亞貿
易系統,這當然有道理。可我一直認為,朝貢體系是以政治關係為主,以文化、禮儀和象徵建立起來的體系,不完全是以經濟關係。朝貢時的進貢和賞賜,並沒有貿
易上的對等關係,周邊國家進貢土宜,中國皇帝賞賜可能更貴重的禮物,這是懷柔遠人的做法。這種國際秩序很脆弱,除了中國自己想像的自負與自豪之外,其實宋
代以後,周邊國家和民族常常只是一種策略與敷衍,日本從來不是朝貢國,足利義滿在明初與中國建立關係,更多的只是謀求貿易的權宜之計,而琉球在中國和日本
之間的左右逢源更是一例。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有個說法很有道理,他說近代東西的衝突,實際上是兩個國際秩序的衝突,西方以力量為背景,以條約為基礎的國
際秩序在西力東漸以後,瓦解了中國以象徵為紐帶,以朝貢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很多人批評西方秩序的現代性,它的確是有力量大小、以強凌弱的問題,但抽象地
說,條約基本上是建立在雙方認可的平等基礎上的(當然有不平等條約)契約關係,雙方訂立遊戲規則並按之行事;朝貢體系則無條件地以宗主國為中心,不太有規
則可依。其實,宋代以後的朝貢體系,已經漸漸崩壞。今年,我在哈佛的費正清中心作演講,講到乾隆八十大壽時安南國王阮光平來進貢,要求冊封。本來乾隆支持
的是黎朝,結果黎維祁戰敗,阮光平當了國王,他來承德賀壽,而且表示要以乾隆「為師為父」,甚至說儀式上願意改穿大清衣冠。這搞得乾隆特別高興,又是賜給
衣冠又是寫詩表彰,連禮物都一連賞了十幾次,後來還把這當成「十全武功」之一。其實,清朝軍隊根本沒打贏,幾乎一敗塗地,大將都死了好些。可是安南為了搞
緩兵之計,贏得政治合法性,也還是來朝貢,其實他真的認同你這個天朝嗎?所以,朝貢體系往往只是象徵性的國際秩序,它背後的支撐觀念是中國天下中心論,這
種觀念和體制,在宋以後都逐漸崩壞,各個國家越來越強化了自國中心意識,它怎麼可能成為亞洲(根本不要說中亞、南亞和西亞)內在整體性的證明?「亞洲」往
往只是相對「歐洲」,就像所謂「東方」往往是相對「西方」出現的一個歷史世界,這倒是「想像的共同體」。


回復到題目的本意,此非但不能對外文化殖民,還會被外人當作傻帽。

----- 此處錢多人傻,速來朝貢。

在厚往薄來政策引導下,其他的一些國家對於明朝的朝貢,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貿易往來,尤其是明朝中後期的海禁政策,使得朝貢幾乎成為這些國家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唯一手段

---維基百科

-------------------------------------------過去的分隔線-------------------------------------------------------------------------

天子顏面盡失,何以為天下共主 --- 再論朝貢制度與薄來厚往

(繼續中午的話題,新的內容。先把問題改了一下,讓問題更具有開放性討論的餘地,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簡單選擇題。 )

對於本問題周曉農先生提出薄來厚往是一種文化修養,主觀上體現了中國大國風範,道德高尚,(國家之間)相互間友好的關係。客觀上是一種策略,起了收服他國之心的作用。

但從我的觀點來看,兩個平等的人與人之間薄來厚往,是一種厚以待人的文化修養。對於兩個國家來說,特別是一個想要別人承認他是天朝大國的國家,利用「薄來厚往」進行朝貢政策,是當時統治當局的一種政治策略。其重不僅對外,而且重在服內。

具體討論之。先說朝貢政策。朝貢體系(注1)其實分為三種,一種是中國的從屬國家朝貢,另一種是由於中國未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海外商人借朝貢之名,行貿易之實。最後一種是清朝對蒙古、西藏等地的朝貢要求。

讀一下維基百科,後面的事就很清楚了。各王朝統治者就利用兩種手段,海、陸軍夠得到的,就「威逼」,夠不到或比較聽話的,就「薄來厚往」,讓各朝貢國承認中國的中心地位。既然中國是中心大國,那中國的天子不就是天下共主,普天下人們的選擇?那麼屁民還不快快磕頭稱奴。

所以說「薄來厚往」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平等外交,只是一種政治手段,其目的就是隔山打牛,通過讓外夷承認當時的中國是中華帝國,國家文明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從而統治者取得天授君權的合法統治地位。

而毛斌超先生又說,「薄來厚往」體現的是中國文化禮儀,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精華中的一部分。

這個觀點非常好,說明「薄來厚往」不僅僅是一種外交行為,而且也是統治行為的規範禮儀。 因為在中國文化中,「禮」不僅僅是一種禮儀,還關係到國家政體之大事。違反「禮」的行為稱為「僭越」,是殺頭的大罪。「禮」不僅是對外外交的策略,也是對內鞏固統治的手段。

舉一個例子,清朝西方公使來華覲見時不肯下跪,就給中國皇帝造成了大麻煩。因為一旦允許使臣以鞠躬握手式的西禮取代跪拜覲見,天子顏面盡失,何以為天下共主?(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1-07/22/content_4352971_2.htm) 當局強調「禮」,就是利用強調君臣、臣民之間的絕對關係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再者,「薄來厚往」是不是表達了「厚以待人的文化修養,雖然你給我少,但我給你的要多。」呢?對此,莊子早有批駁:「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有利益上的往來,哪是真正的朋友之交呢? 看近期中國和鄰邦的恩怨就知道了。怕這次可不是用「薄來厚往」就可以解決的了。

最後總結:朝貢體系、薄來厚往政策體現了當時中國統治者對世界的無知(中國中心論),對內部百姓的欺騙(萬邦來朝,屁民還不臣服)。但最終朝貢體制被各不平等條約所摧毀,封建統治也被辛亥革命所推翻。 統治階級再提出「薄來厚往」的政策,終會遭到屁民的反對和抵制。

終於寫完,再讀起來一股大批判的火藥味。但事關是非之辯,不得不發。請各位看官見諒。

下面是網路上找到的一些關於對朝貢制度及「薄來厚往」的文章,作為參考。

2012.1.2 補: 天朝對外不差錢 十年砍柴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108136.html

即使在隋唐時期,日本人師法中華,但從來不臣服,宋以後更是如此。那麼為什麼有勢力的藩主要爭著朝貢明朝呢,無他,乃是因為有巨額利益可圖。中國歷代王朝,對外國基本上採取用利益羈縻的政策,只要你來朝貢,承認我是老大,那麼一切好說。朝貢外交的核心就是用銀子買面子。「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天朝盛威後面,是以大把大把的銀子為代價的。

再補充一個資料。2011.11.27

中國無償向馬其頓援助校車 http://news.sina.com.cn/c/p/2011-11-26/151323529865.shtml最初文章來源為外交部網站。現文章已無法訪問,但還可從其網站搜索索引中看到。找機會我將截圖傳上來,作為薄來厚往政策的一個例證。

外交部網站上這一條還是有相關消息,可能是漏了刪除:

駐馬其頓大使崔志偉拜會馬教育科學部部長克拉萊夫 http://www.fmprc.gov.cn/chn/gxh/mtb/zwbd/wshd/t878427.htm

 克拉萊夫歡迎崔大使履新,並代表馬政府和教科部感謝中方為馬教育事業發展所提供的無私幫助。克表示,中國政府援馬學校和校車,為馬各地方政府解決了一大實際困難,將大大改善馬中小學生的學習條件。馬政府將發展經濟和教育事業作為工作重點,中方的大力幫助,將極大促進馬教育事業順利發展。

再補充一個當代的資料。 2011.11.23 對南海政策來者可追 薛理泰 經濟觀察報 http://www.eeo.com.cn/2011/1031/214691.shtml

北越在中國、蘇聯的全力支持下,贏得了「抗美救國鬥爭」的勝利,於1975年佔領了南越全境,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就在這一年,越南開始派兵佔領南沙群島的南子島、敦謙沙洲等島礁。越、中兩國爭奪南沙島礁發端於此。

(1).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E6%9C%9D%E8%B4%A1%E4%BD%93%E7%B3%BB

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為「不征之國」,實際上確立了中國的實際控制範圍。他並且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由此最後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為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係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為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

15世紀前期,隨著鄭和強大寶船隊對印度洋的巡航,以及永樂帝朱棣對北方蒙古勢力的掃蕩,朝貢體系達到了它的巔峰,在明朝陸海軍的「威逼」和「厚往薄來」政策的「利誘」之下,向明朝政府朝貢的國家和部族一度達到了65個。在此同時,日本對琉球;朝鮮對女真,越南對占婆、南掌等國,也都提出了朝貢的要求,形成了數個次級的朝貢中心。

這個時期,除了同明朝有直接接觸的朝鮮、越南、緬甸等國外,在厚往薄來政策引導下,其他的一些國家對於明朝的朝貢,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貿易往來,尤其是明朝中後期的海禁政策,使得朝貢幾乎成為這些國家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唯一手段,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中日之間的勘合貿易。

到了1644年,清朝建立,保留了明朝的大部分朝貢體系,只是要求各國繳還明朝的封誥,重新領取清朝的封誥。清朝明確將和周圍部族的往來分為理藩院和禮部分別管轄。蒙古、西藏等地與內地的往來,視為國家內務,由理藩院管轄;朝鮮、日本、琉球等國的來往,視為獨立的外國,由禮部管轄。唯俄羅斯因地處邊塞,故仍交由理藩院負責,直至總理衙門設立。一些太遠的國家,如蘇祿(香料群島),哈薩克,布魯特也以險遠不要他們入附。

(2)論天朝觀念的生成和演進機制 作者:屈從文http://www.cctb.net/bshnew/kycg/201104/t20110421_27383.htm

在天朝觀念主導下,中國統治者喜好對外示以天朝大度,對進貢者「薄來厚往」,朝貢者只要承認中國的天朝地位,就可以通過朝貢貿易獲得很多實質性經濟利益

(3)「厚往薄來」——經濟上的互利平等性 http://history.huanqiu.com/miwen/2010-07/895788_2.html

貢體制既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間表示政治臣屬關係的形式,又是兩國官方貿易的形式。即通過兩國朝廷間的朝貢與回贈,交換兩國的特產和物品,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

(4 ) 中華朝貢體系 觀念結構與功能 簡軍波 http://www.cewp.fudan.edu.cn/attachments/article/68/zh-CN%20Jian%20Junbo,%20Chinese%20Tribute%20System.pdf

大 多數 學 者認 為 ,長期 以來 ,東 亞 傳 統 的 國際體 系 是 以 中 國為 中心 的朝 貢 體

系 ,在這個 體 系裡 ,中國就像 一個 大 家庭 的頭 領 ,其周 邊 小 國就像 家庭 中 的其 他 成

員 ,在規定 的年 限 內派遣使節 向中國表達敬 意 。當然 ,這些 國家總是 可 以從 中國皇

帝那 里得 到 比他們 供奉 給 皇帝 多很 多 的贈 品 ,並且 ,皇帝也會 授 予那 些藩 屬 國的統治者 以緩帶 和金 印 ,以賦予那些統 治者 以合 法性 ,而 中國皇帝 也 能夠通 過這 種冊 封方式 來表現他作 為所謂 天子 的權 威 。


這和文化殖民無關。


薄來厚往,是一種厚以待人的文化修養,雖然你給我少,但我給你的要多。


在交往中體現時,則固化為一種禮節,哪怕是大國與小國之間,你來朝貢我,雖然進貢的東西少,我回送的東西多,體現的是一種友好和看重。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有禮的一解為:「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因此,又有「厚禮輕利」之說,表達了一種我看重的是我們相互間友好的關係,而不在乎你給了我多少東西。


中國自古以來是大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以薄來厚往的辦法對之,既是一種明智,也是一種大國風範。


不宜什麼都往文化殖民上扯,殖,繁殖增加之意,殖民指強國向所征服之國移民,殖民主義,泛指一切憑藉強權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勢力擴張、掠奪和奴役他國人民的主張和行為。核心是強權、掠奪、違反他國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如果說,薄來厚往的行為,對他國有影響,他國亦用此法對待其他國家或者更弱小的國家,這


是借鑒,也是正常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中的應有之義。


如果說,這種辦法,客觀上起了收服他國之心的作用,可認為是一種策略,但也不是文化殖民的意思。

實際上,類似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可見。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寬以待人、嚴於律已等等,均有相似之意。


完全贊同周曉農發表的觀點。

中國傳統文化講的是正己化人,不講殖民(不管哪種形式)。當年萬國來朝,不是文化輸出,而是實力和文化感召。

禮尚往來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精華中的一部分。之所以薄來厚往,代表的是一種大國氣度和對對方民族的尊重。簡單的類比,一個農民的100塊錢和一個富豪的100塊錢,能做等值交換嗎?外交上,顯然是不能的。哪怕在中國最貧窮的朝代,也比一些小國富的多。而汶川地震巴基斯坦舉全國之力捐贈的帳篷,也值得我們感恩戴德。

禮重的是心意,禮&<&>利,現代人對禮的理解,已經有些偏頗了。比如:參加了別人的婚禮,給了紅包,就想自己結婚的時候把禮收回來。當時給了多少,收的時候也得回多少,多了更好。不然心裡就不平衡。或者經濟不寬裕,就不想去參加婚禮,免得被人歧視。這些觀點,顯然都偏離了禮的文化,而變成了利的文化。 實際上,利是經濟概念,有何文化可言?

當然,古「禮」的概念和範疇,比上面提到的禮物、禮儀都大很多。要真講起來,可就是大部頭了。跟本主題無關,就不多說了。

雖經歷100多年的落魄和災難,我中華傳統精神和文化仍在很多國家具備一定的底蘊。實乃先人之功德,切不可妄自菲薄,或者套用西方的殖民理念來理解先人,或者用現世的觀點去揣摩歷史,這不是客觀的做法。


中國自己是附屬國。

中國在歷史上被外國打得叫爸爸, 叫爺爺, 4次當4等人。

要不是蘇美幹掉了日本,中國又快亡國當4等人了。

1) 宋朝一億漢人被幾十萬蒙古人打得叫爺爺 (300:1)。

成吉思汗時蒙古30萬人, 蒙古千戶就是國家領導了。

1276年, 宋朝派陸秀夫議和, 宋朝稱侄孫, 宋為孫國。

謝太后: 求蒙古「封為小 國」。

2)宋朝一億漢人, 被幾十萬女真人打得叫爹 (100:1)。

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太后, 正妻邢氏(遙冊為皇后)在金國為妓。

宋帝稱金帝為伯皇帝, 或叔皇帝。「叔大金皇帝」。- 《中國通史》

宋帝自稱侄皇帝, 「侄宋皇帝」。- 《中國通史》

趙構向金國稱臣, 自稱「臣構」。

3) 明朝一億漢人給一百萬滿人滅亡 (100:1)。

滿清入侵, 漢人被殺大半, 即甲申國難。

漢人逃往東南亞, 聽說華人在東南亞被屠殺時, 乾隆說殺得好。

雍正: 以夷狄比於禽獸,是中國之人皆禽獸之不若矣。

滿清的人等製為 (1)滿 (2)蒙 (3)回(4)漢。

漢人殺旗人凌遲,旗人殺漢人免死。

4) 五代十國時,被幾十萬 契丹人打得叫爹, 叫爺爺。

五代十國- 兒皇帝, 孫皇帝

石敬塘稱帝, 稱契丹可汗為父皇帝, 自稱兒皇帝。

石重貴稱契丹可汗為爺皇帝, 又稱契丹大皇帝。 自稱孫皇帝。

劉崇稱帝, 自稱侄皇帝。

5) 中國軍事科學院肖裕聲少將說八國聯軍入侵, 敵我最高傷亡比例為1:600。

8國聯軍打下北京戰死60人。 - 北京戰役(1900年)

八國聯軍打下北京, 慈禧逃跑。

德皇威廉二世說:「在未來的一千年, 不會有一個中國人敢正眼看德國人!」

6) 要不是蘇美幹掉了日本,中國又快亡國當4等人了。

2戰, 北京, 天津, 南京, 上海, 武漢, 廣州被佔領到抗戰結束。

莫斯科保衛戰, 德國中央集團軍 190萬德軍打不下莫斯科。

抗戰三大戰役, 淞滬, 武漢, 豫湘桂會戰和首都保衛戰。國軍四戰四敗。

南京保衛戰, 國軍陣亡50000, 日軍陣亡2000打下南京。(25:1)

1944年豫湘桂會戰(中國稱為豫湘桂大潰敗), 國軍陣亡50萬-70萬, 日本陣亡不到2萬。(25:1)

+日軍一百多攻陷有一萬國軍防守的承德。(100:1)

抗戰期間出了4個偽政府, 南京汪精衛, 滿州國, 北平王克敏, 內蒙德王。

中國是唯一一個二戰偽軍人數(200萬)超過侵略軍的國家。

7) 趙無眠說日本2戰要是贏了, 中國領土就到日本海了。

- 滿州國的人等制: (1)日 (2) 滿 (3)韓 (4)中。

- 日本人拍攝的紀錄片《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說當時他們認為中國人是次等人, 將中國人吃掉不感到有罪。

中國自己是附屬國 (part 2 , 漢朝, 唐朝)。

1) 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出征匈奴, 白登被圍。 兵敗之後漢朝稱臣進貢匈奴60年,

將10位公主送給3位匈奴單于。

《漢書》記載呂后致匈奴王冒頓信: 「單于不忘弊邑, 賜之以書, 弊邑恐懼。弊邑無罪, 宜在見赦。」 意為: 「單于沒有忘記敝國, 賞賜我們書信, 我們害怕。敝國沒有做錯什麼, 請單于寬恕。」

漢武帝罪己詔:「師敗, 軍士死略離散, 悲痛常在朕心。」

衛青, 霍去病, 漠北之戰, 漢軍出兵30多萬, 戰死10多萬, 14萬馬匹損失11萬匹。

7年後匈奴再次入侵漢朝。 匈奴要求漢朝向其繼續進貢: 歲給…它如故約(白登之約)。

- SB說 「漢朝打跑了匈奴, 匈奴滅亡羅馬」。

漢朝亡於西羅馬帝國250多年前。

匈人帝國亡於西羅馬帝國之前。

東羅馬帝國亡於千年之後, 公元1453年。

匈人(huns)是不是匈奴(xiongnu)根本沒有證明。

阿提拉入侵歐洲一代而終, 他兒子(匈人皇帝)腦袋給羅馬帝國軍隊割下來了。

2) 唐朝是突厥的兒國。

唐高祖稱臣於突厥, 李淵: 「子女玉帛, 皆可汗有之。」

唐太宗: 「太上皇以百姓故, 稱臣於突厥。」

唐太子李承乾: 「一朝天下, 當歸附突厥可汗。」 《中國通史》

唐朝宰相杜佑: 「(突厥)勢凌中夏。」 「中國人歸之者甚眾, 俱北面稱臣。」

大歷史學家陳寅恪: 高祖稱臣於突厥。

大歷史學家呂思勉: (唐室)正猶石敬瑭稱臣於耶律德光。

宋朝名臣富弼:唐高祖借兵於突厥,故臣事之。

王夫之: 唐安能遽與突厥爭勝哉?

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之後是宋朝。

五代十國- 兒皇帝, 孫皇帝

石敬塘稱帝, 稱契丹可汗為父皇帝, 自稱兒皇帝。

石重貴稱契丹可汗為爺皇帝, 又稱契丹大皇帝。 自稱孫皇帝。

劉崇稱帝, 自稱侄皇帝。

中國古代給誰揍一頓,就說誰是中國的附屬國(高麗除外)。

1)附屬國越南屠宋朝南寧

越南盡屠南寧五萬八千餘人, 邕州(南寧)知州蘇緘殉國。

蘇緘- 維基百科,

越南入侵宋朝,邕州知州蘇緘拒絕投降。

宋朝, 侯仁寶率兵4萬征越南, 全軍覆沒, 「為賊盡滅」, 侯仁寶被殺。

宋朝, 郭逵率兵三十萬征越南, 戰死大半逃回 。

宋神宗:郭逵征安南,與來從西師,兵夫死傷皆不下二十萬。

2) 附屬國日本

元朝, 日本將杜世忠帶領的元朝使團全部處死。

日本將將周福帶領的元朝使團全部處死。

阿塔海率兵14萬征日本, 全軍覆沒。(即意淫的范文虎征日)

蒙古統治下, 中國人是最低4等人。蒙古軍亦分四等, 南人偽軍(附軍)地位最低。

明朝, 楊載出使日本, 日本處死明朝使者五人。

嘉靖年間, 日本使者殺死明朝官員劉錦, 張鏜, 擄走明朝官員袁璉。

明史記載日本爭貢。

清朝, 李鴻章出使日本,被日人開槍擊中臉, 當場昏倒, 不了了之。

民國, 蔡公時等17名中國外交官被日軍虐殺。

3)附屬國菲律賓

明清時華人在菲律賓共六次被屠殺, 死者達10萬。

《菲律賓華僑商報》發表文章評論《正視黎剎的排華意識》一文: 「那時卑賤的中國人就是一般土著對他們也是十分歧視的。」

4) 乾隆平緬甸

緬甸入侵清朝, 攻入雲南。

雲貴總督劉藻兵敗, 畏罪自殺 。

雲貴總督楊應琚兵敗, 乾隆令楊應琚自盡。

雲貴總督明瑞攻緬, 清軍全軍覆沒, 明瑞被殺。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人們常用的「俗話說」是極為扯淡的?
為什麼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怎麼看?
有哪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只有中國才有?
如何做文化產業?
為什麼中國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廢除奴隸制?

TAG:文化 | 殖民 | 制度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