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英語課本有哪些語法錯誤?

最近老婆準備要考英語翻譯考試,她的教材內容簡直讓我無語了。。。一篇一篇來看,有不少話想說。。。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語法錯誤,但是更多好像是不夠自然順暢的結構問題和表達問題。想了很久應該如何分析問題所在,還是先問一下大家的看法吧。


本題的評論里思維非常開闊。原答案是舉了一個詞的錯誤用法的例子,但在評論里引出了其他很高大上的話題的討論,比如:

語言學和語言教育學的區別

應用語言學的起源和分支

語法有沒有正確錯誤之分

雅思備考方法

國內外語教育缺乏文體語體的知識

國內大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普遍偏低(是嗎?)

以及,什麼詞典好用

大部分討論態都有理有據,態度嚴謹,我覺得比原答案還要有意思(雖然在被質疑的當下會有一股丹田之氣一涌而出的衝動……),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

—— 原答案 ——

有一個例子,是親自挨過語言學教授罵的,印象特別深刻。

當年在國內準備雅思考試的時候,背過一些寫作的模版,可能備考過雅思的小夥伴們都會知道。模版裡面就專門有羅列出一系列表達論點時的引導語,比如first of all,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last but not least等等,這些詞雖然俗氣,但至少語法正確。但其中有一個besides很特別。當時課本上的翻譯是,「除此之外」的意思。例文是:Firstly, the subjecy is .... Besides, the subjet is .... 把besides當做一個副詞來用。

到了國外上學之後,寫論文我也這樣用,而且班裡的中國同學都這樣用!所以有一次一個語言學的教授實在受不了了(估計他是看到語法錯誤會抓狂的那種人...),一次上課特地對中國同學說,禁止你們用besides這個詞!不管你們以為它是什麼意思,不是你們以為的那樣意思!當時所有中國同學都是黑人問號臉...

後來就特意查了一下這個詞,人家確實也是副詞,但是是一個linking adverb(conjunction),且用在句首是不規範用法(看了評論里的意見,這裡修改了,不能算語法錯誤,但用在學術論文里是不規範的)。

Besides is a preposition or a linking adverb. It means 『in addition to』 or 『also』:

What other types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ides classical?

As a linking adverb, we usually put a comma before and after besides in writing:

I don』t think going for a walk is a good idea. It』s quite cold, and, besides, it』s getting late and we don』t want to be out in the dark.

Beside or besides ?

前後都需要加逗號,意思就是它起到連接兩個完整句的作用,且兩句話在內容上遞進。besides用在一句話的開端,是很口語的用法,用在學術論文里就屬於不規範了。

—— 補充 ——

看了評論里提到其他也不要合適用在論文里的辭彙,比如:

First of all ... 我隨機翻了幾篇文章,確實沒有一處用到這個詞,相對,firstly用得較多。

還有以副詞/副詞片語開頭後加逗號的句型(e.g. However, ... / In addition, ... / Recently, ...)我們叫做pre-tag,起到強調作用,但是在正式的論文里用的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不可能每段都強調),比較多的還是加在句中的用法:The research shows, however, the opposite of what we believed. / In addition to those impacts that have been already approved, the scientists recently discovered another significant side-effect which...

從這些例子里我的體會就是,用一個詞來承上啟下,比沒有好,但也不如用一句話來得自然和嚴謹。


好多人說how are you尬聊的,講道理,外國人也就是換了how are you的表達方式而已。他們真的整天換著花樣問你怎麼樣……

e.g How"s going/How"s your day/Finding everything ok?(Usually in supermarket)

回答:good/perfect/never better/fine/so far so good/excellent/not bad

然後不管你說啥一口一個cool/awesome/wow, 我昨天買了個西瓜,awesome

我剛吃了個巧克力,cool

有雞兒啥好cool的啊...


沒什麼太大問題,很多人吐槽的點其實在美國同樣適用,How are you有人用,Fine有人用,Pardon也有人用,有的人不用而已用別的而已但不代表是錯的。

需要注意的無非是英音和美音發音不一樣,英國美國一些單詞用法不一樣。

難道最大bug不在於書上音標都是英音,但聽力和聽力考試放的卻是美音??


題主 @Lightwing 屬於這麼多外國人里中文最熟練的前百分之一,隨便寫個提問尚能被挑出許多錯誤。。我覺得對於編翻譯書的人,也應多抱有一分理解,畢竟翻譯是兩個語言的交融,有很多文化隔閡,純英文人士不能通順的讀很正常。而且,由於翻譯往往要在中式文化和英語思維裡邊找到平衡點,沒準雖然題主不能通順的讀,但你老婆反而讀的很通順,而且從文化角度更認可這些翻譯。

以一道六級翻譯題為例:

24節氣(24 solar terms)是統稱,包括 12節氣(12 majorsolar terms)和 12中氣 (12 minor solar terms),它們彼此之間相互關聯。24節氣反映了天氣變化,指導農 業耕作,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節氣作為補充曆法 (calendar)。公元前104年,24節氣最終確立。眾所周知,中國是個有著悠久農業發展史的國家。農業生產受自然規律影響極大。在古代,農民根據太陽的運動安排 農業生產活動。24節氣考慮到了太陽的位置,這就是我們重視它的原因。

看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意識到,其實中文中有很多詞在英語中根本就沒有明確對應。如果想要像中國人理解中文一樣把某些東西給外國人描繪清楚,必須配圖或大量備註。如果直接翻譯,我想一般英語國家的人連那個major solar terms是啥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什麼是「春秋戰國」,因為他們那裡根本沒有這些概念。而像很多詞,比如「悠久」,雖然可以直接翻譯成long,就完全失去了「悠」的韻味。如果把篇文章翻譯成英文,而不大篇幅的添加說明的話,自然有些表達就會變成「不夠自然順暢的結構問題和表達問題」。所以,其實我覺得題主你不需要過分糾結,有的時候弄懂意思就行了。


我在澳洲阿德萊德,當地人認為是澳洲最保留英國口音的地方。國王的演講,主人公就是阿德萊德人。像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一直以為很土很out.結果到了阿德,每天被無數次地問,也無數次的回答。包括聽local他們是怎麼回答的。其實最常用最有禮貌的回答就是fine, thank you,and you.and you是最重要的,因為要回應人家。有的時候真的覺得他們有點過於禮數了,買個飲料買個麵包的還一來一回要對上這麼兩句。有一次回答I am good.被老太太開玩笑,我們都知道你是good person,你應該說I am fine。如果年輕人在一起,大家會偏美語多一些,隨意一點。但從我觀察的伊朗,印度,歐洲的移民,見面問候都是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標準模式。


雖然有些偏題,但是我還是想說,大家說的那些語法錯誤其實都是地區差異。我來總結大家的回答:

1.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英語世界大體上有英國、愛爾蘭、澳洲、美國、加拿大這幾個主體母語國(可能還有別的非主流母語國)。有些地方相隔萬里,怎麼可能長久以來某些詞的語意不發生改變呢?因此各位回答的時候請標明對方國家。

2. 外國人說的英語才是真的,所以我學的一定是假的。

各位朋友,不是每個外國人都上過大學,受到良好教育的!沒受過教育的外國人,哪怕他是母語者又怎麼樣……

總而言之,我目前在各答案中,發現了太多「我看到的一定是真理,一定是國內的課本錯了」的謬論,望各位進來的朋友自己獨立思考一下,不要被某些言之鑿鑿帶偏了。


謝邀!

我不用中國的英語課本,但是我用中國的中文課本。

」兩個大眼睛「 是語法錯誤嗎?如果不是中國朋友告訴我,我不知道」兩隻大眼睛「更好。

Similarly, "who was the guy with you in the karaoke yesterday?" may seem correct grammatically, but it sounds weird because karaoke isn"t a place. It should be "who was the guy with you in the karaoke bar yesterday?" or "who was the guy doing karaoke with you?"

My point is that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people make errors in the nuances of a language if it"s not their mother tongue.

What I don"t understand is why this Chinese textbook is so worried abou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

唉,真是八卦。

**************************************

栗子的知乎答案索引:栗子樹

栗子的微信公眾號:E-Speller 或者 栗子英文 (只有精彩的原創)

**************************************


英語本來就沒有標準。

美國強大了,媒體、雜誌、論文、電影都是美式英語,美式英語就是標準。

如果印度強大了,寶萊塢取代好來塢、印度理工取代麻省理工、諾爾獎印度人佔一半,那咖喱味的英語就是標準。

英國比加拿大、袋鼠、紐西蘭強勢,英國主辦的雅思英語水平考試在這些國家被認可。美國比他們都強勢,雅思就不被認可,去美國就只能看托福GRE。

同樣,中國的英語課本(包括中國的英語發音),也不存在錯不錯的問題。

等到過些年頭全球都學中文的時候,會發現中式英語也不錯,甚至某些語法按中國的改法和說法更順暢一些。比如以後中國招收國際學生,英語就要按照四六級標準來。

只要聽得懂、說出對方能聽懂就行。


好幾天沒上來,一看點擊嚇傻了……

首先說句謝謝,下面開始完善原答案。——————————————————————————————

剛開始寫這個答案我也是隨手一寫,沒有解釋得很細。其實這個話題可探討的東西還真挺多的。今天跟大家補上這部分內容。

(1)老外到底在乎不在乎(非母語者)的表達細節?

不一定,這個事情看場合。

對語言的講究程度應該是重大嚴肅場合大於職場大於等於學校大於隨便聊天。同樣是職場,律師、出版業、人文教育業對語言的要求又遠高於其他行業。這個事情不好一概而論的。我以前在涉外律所工作,後來又干外文引進出版。有些細節,外行可能想都沒怎麼想過,我們就不能不注意,否則客戶真的會認為你不專業。

舉個例子吧,「做得不夠好」很多人會寫成「做的不夠好」,有的人給boss彙報的時候,報告就這麼寫,boss都不一定看得出來。但那是別的行業,如果你是搞出版的,做文字的,你的上司就是老編輯,你出這種錯誤,人家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2)老外這麼說,我就這麼說,准沒錯——這種想法是否保險?

並不。比如I don"t know nothing和類似的句子,這個絕對是母語者自己搞出來的,但是你說了,結果會怎樣很難說。運氣好收穫一眾洋哥們兒,運氣不好就會被群嘲。這就相當於「出乎意料之外」「凱旋而歸」什麼的,其實都是病句,但是母語者自己有時候也搞不清,就這麼說了,也沒意識到那是錯的。我們要怎麼做呢?我覺得還是繞開那個雷比較好,真的。

(3)這個問題不是應該探討語法嗎?怎麼說來說去都是語用的事情呢?

抱歉,這個我也是剛看了別的答案才反應過來。嗯……咱們國家的英語課本到底有沒有語法錯誤呢?我記的是沒有的,如果有可以跟出版社投訴,問題基本都出在語用上。

說句臉大的話吧,我倒是覺得題主其實想問的就是語用。呃……開玩笑開玩笑,大家探討問題,有收穫就好。

下面是原答案,補充內容已經標出。

(1)求別人辦事的時候,please不要放在句首,要放在句尾。

Please come here=我讓你過來你就過來,說個請是給你面子。

Come here please=請過來一下

如果你是請別人接受你的付出,那麼please可以放前面,比如你送別人東西,可以說please do take it,表示你一定一定要收下哦~

補充內容——————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細節問題,有的人可能在國外待著都不是特別清楚(原因請參考上面說的場合問題),那為什麼還要提?當然是因為這中間的確有差別。如果你是說什麼話都溫柔如水的人那就算了,那你可能真的咋說都差不多。如果你本來就是說話容易大聲,習慣性語氣重的人,這個問題不注意的話,那就祝你平安吧。

其實你們自己讀一讀就知道了,please放最後懇求的感覺更多。你真要求人了,要麻煩別人了,要拜託拜託拜託別人了,那還是把please放後面吧。出去買東西找小哥結賬什麼的,那please的確放前面放後面差不多,說白了,小哥能把你怎麼樣呢?讓同學舉手之勞幫你一下,大約please放前面放後面也差不多,因為是舉手之勞。但是如果你跟客戶說話,給甲方寫信,這個事情還能一樣么?

(2)pardon這個詞能不用就別用

沒聽清人家說什麼,直接說Sorry?就行了。

pardon是很沒禮貌的說法。當然,如果你想甩別人一臉,比如聽清了卻裝作沒聽清,那你可以說這個詞。

補充內容——

剛寫完這個答案的時候,跟一個人在澳洲的朋友差點杠上。他說澳洲人不在乎這個。這……這我還真不知道,我只和英國人美國人打過交道。美國人的看法有點分化,不在乎的人完全不在乎,在乎的人反應很大。英國人則是表面不在乎,嗯,表面。

pardon這個詞的問題在哪裡呢?它語氣太重了。好像你犯了什麼了不得的大錯一樣,其實只是沒聽請別人說什麼。

pardon應該是老頭老太用得很多,因為他們年輕那會兒都這麼說。有一段時間pardon只有老人說,因為大家都不喜歡這個詞。英國人最較勁的時候拿這個詞劃分過階級(當然這種看法比較極端了)。後來情況又有變化,大家覺得pardon沒那麼討厭了,但是事實上它的使用率仍然談不上高。

像這種普通的禮貌用語,又談不上什麼文采不文采,風格不風格的問題,如果大家真的完全不反感,它的使用率至少應該和同類表述持平。就我在職場上看到的情況,pardon的出現率真的比不上別的表述,所以依我看,保險起見,這個玩意兒還是別用了吧,至少在和別人混熟之前不要用。

甩一臉那個,一兩句可能的確說不清,不過英劇自君別去里有類似的場景,看了就懂了。(哪集來著,我得回去找找。)

(3)老外平時其實不咋用完成時,所以你也不用老是說完成時,這個東西用多了顯得有點怪。

補充內容——

這是我寫給我自己的,因為我以前用完成時用得太狠,結果被鄙視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能用過去時表示清楚,那就別用完成時了。當然,如果真的需要完成時,那也不必不敢用。

(4)句子不是越長越好,哪怕你沒有語法錯誤。老外也討厭大長句子。想刨根問底的親,請自行搜索簡明英語運動。

補充內容——

不補充了,大家自己搜吧,簡明英語運動的作用其實不限於書面語的,對口語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方面應該還有不少論文的。

(5)sit down please也有點那個,大前輩對小萌新說,上級對下級說大約還行,反過來就讓人覺得那個啥。(please) have a seat比較中庸一點。

補充內容——

不補充了。還是不知道please該放哪的朋友再回去重新看(1)吧,一句一句看哦。

再加倆庸俗的~

(6)I"m coming

其實我覺得這個沒啥,真的,拿這個句子開玩笑的老外怕是都不厚道。不過還是說一下吧,幫大家鑒定人渣用。

I"m coming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人在路上,另一個就是,那個啥的時候那個啥了,你們懂的。保險的說法是I"m on my way。

(7)I"m all wet

跟上面那句情況差不多,正常來講其實也沒啥,但是有的人就愛拿這個起鬨。

可以說soaking wet。


麥田守望者,也有用到how are you。

第15節,男主給sally打電話:

Anyway, I gave her a buzz. First the maid answered. Then her father. Then she got on. "Sally?" I said.

"Yes--who is this?" she said. She was quite a little phony. I"d already told her father who it was.

"Holden Caulfield. How are ya?"

"Holden! I"m fine! How are you?"

"Swell. Listen. How are ya, anyway? I mean how"s school?"

"Fine," she said. "I mean--you know."


具體看的是哪一本翻譯書?學校用的正式教材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要說翻譯書上的參考譯文,那質量就很難說了。

尤其是針對考試的翻譯教材,有時候為了照顧學生的水平,譯文難免會有不夠自然之處。而且很多的翻譯書里,都是有大量錯誤的,比如說上海高口的教材。CATTI官方教材小問題也不少,但總體質量還是可以的。

談到這個事,我覺得需要糾正的是,翻譯教材上的英文和英語教材上的英文實際上不能一概而論。翻譯的時候難免會受原文影響, 要盡量把原文的內容準確傳達過去,原文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高贊很多都達到點子上了

中國的官方英文教材 說到底只是守舊了一點

這些十几几十年前編寫的教材 經過這麼多年使用

最多就是過時了些 真要挑出語法「錯誤」 是很難的

舉個誇張反例 老外如果用八股文言文與咱對話

咱最多嫌棄人迂腐老舊 但人家表達內容未必有錯

很多英語國家人英文語法還不夠國人好是存在的

人家可能會彆扭你的表達方式 也會善意幫你更新

這其實是很好的事 沒必要妄自菲薄 畢竟環境差異

在很多人眼裡課本里基礎式的知識累積不夠時髦

恨不能實時更新英語國家目前最潮流的表達方式

但是如果對上層社會人士正式場合有過了解的話

這些表達方式依然很常見 畢竟經典會一直在那裡

而且早期的學習打好一個牢靠精確的基礎

以後接觸的時髦新潮才能更好理解吸收使用

潮流不是課本教的 課本卻讓你有能力去追上潮流

好多英語學習者很容易有一個毛病

習慣將一些普通表達的「引申」含義

當作正確甚至是唯一的解釋來使用

反而喜歡對詞句本意選擇視而不見

好多回答里對fine what"s wrong 等用語的過度解讀

就像聽見有人說I"m coming 便立刻自動腦補不可說畫面一樣 非常的令人無語

一切脫離上下文及語境 強行扭曲原意的尬翻

都是 耍 流 氓~

好多回答里很多人都覺得尷尬的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完全可以換成 great thanks how are you?

意思完全一樣 更地道 更順口 舌頭不打結


中國的英語課本里那些不能算「錯誤」,只能算有瑕疵。英文翻譯成中文後,自然會含義有衰減,尤其是文法內容的翻譯。

動詞、副詞——verb、adverb,單名稱經過翻譯後就失去了原本的構詞聯繫,何況整個文法邏輯關係。

學英語就像打王者榮耀,中國的英語教育只能教會學生:

1、基本的遊戲規則(基本語法);

2、英雄技能(基礎辭彙量);

3、應試教育的目標是選拔人才,考試是目標,只是為了這局遊戲能贏(學英語主要是為了高考,而非精通這門語言)。

學英語靠的是「熟練度」,知道遊戲規則跟英雄技能後,關鍵靠多玩積累熟練度,聽力輸入、口語輸出、閱讀輸入、寫作輸出,一局一局玩,熟練度增加,段位增加,慢慢到大神段位了,直接跟外國人聊天也就跟講普通話一樣了,關鍵是看熟練度。

英語本身就是發展的,「How u doing」是不合語法的,但它卻是某一個時間段內大家都講的口語;「Long time No see」起初是中式英語,但慢慢大家接受它了,變成Slang了,它錯過,但如今不是錯誤了。

中國的學生常常講:「我們學了十多年英語」,這句話是有自我欺騙成分的。英語將就「學」+「練」,一學期的英語課雖然都在學,但課後「練」的時間幾乎為零,整體上量化時間無非一年學一百個小時的語法而已,這樣的學習過程,自然只是擅長語法,因為口語沒怎麼練嘛。

我玩王者榮耀,李白的技能有教學,但我玩的少,熟練度為零,當然只是坑隊友而已,但不能抱怨李白的視頻教學不好。老師把基本的英語玩法都講了,不會說,不能寫,差在熟練度嘛。

隨便舉個例子,英文的文法書讀起來簡單又精闢,可如果沒有應試階段的「技能教學」,壓根無法讀這類英文語法書。

分清楚目標、階段,再看應試英語教育,它完成了選拔人才的功能,至於繼續有需要學英語的,通過高中教育的基礎積累,往後只要攢熟練度,把把都是收穫的。

其實中國的英語教育、課本,都很優秀的,中國這樣的教育基礎設施、師資,三四五線城市的高中教育,得益於英文考試的設置,才沒有讓師資、教育環境差的窮鄉僻壤完全失去高考逆襲的機會。

學生階段,高考大於一切;喜歡英語,功在平時,記住——熟練度。

去看看中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吧,有些對話也不是「人話」,但它在某個階段拿來給小朋友學習認字,合適。

公眾號:sparetime2017


工作了以後發覺,中國英語教科書里的語法還是教得很到位的。

其實,課本里的語法規則都沒教錯。注意,我強調是課本里教語法規則,並不是例句、例文。在中國教育工作者編寫的外語基礎教科書里,確實不常找到有原汁原味的外文例文例句。這亦或是考慮到受眾群體的外語水平,亦或是受到時代局限,亦或是「等等等等」的其他原因。我相信,即便是一個英語母語的外國朋友,要跟中國英語課本里語法規則較真,他/她一定贏不了。他可能會說這句話讀起來很彆扭,但同時可能也挑不出語法錯誤。

其次,普通美國人的口頭表達並不一定是書面語言。在受過專門訓練的文字工作者的眼中,一個普通中國人的中文語法水平和一個普通美國人的英文語法水平,可能都會有明顯的缺陷。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一位合伙人老闆的父親退休前是當地某大學拉丁文教授。他自己從小耳濡目染,談吐文書中特別注重語法,當然我們這些做律師的人也不可能不注重語法。這位老闆曾跟我抱怨過一次,核心思想是他的小孩(以及美國青年一代)越來越不注重英語語法。他舉的例子是對於「How are you?」這句問候語的回應。根據本問題下的那麼多指摘教科書教錯了的回答,我可以武斷地推測,一些在美國待過的朋友們可能會不假思索的說:「回答『I"m good.』便可,教科書里提到『fine』或者『well』的都是錯的。」不過語法正確的恰恰是「I am well/fine」,是因為good是形容詞,並且「good」不是副詞(形容詞修飾名詞,副詞修飾動詞),所以「good」不能用來修飾動詞(am是系動詞be的第一人稱表現形式)。所以在一個正式場合交流時,當有人用「how are you」問候的時候,為了不顯得土,為了顯得受過良好教育,建議使用「I am fine/well」。

不過,我們也不能說「I am good」不能用,在美式英語口語里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表達方式。道理就是這個表達方式用的人多。由於其廣泛使用,我大膽地猜測,將來的某一天很可能將會改變英語語言學家對某些詞的定性。畢竟語言本來也是隨著人們的使用方式而一點點進化的。Tempora mutantur, nos et mutamur in illis——Times change, and we change with them.

我們可以說在中國流行的很多英語教材不怎麼時髦,但我相信它們絕不會「錯」。我也比較反對在正統教材里大教特教流行語。畢竟滿大街的小孩子ra"著各種cool cool的flow,這樣的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m(_ _)m


最近在看老婆準備要靠的英語翻譯考試,------靠的改成考的,考試後面加書

他的課本內容簡直讓我無語了。。。------他的改成她的

然後一篇一篇來看,有不少話想說。。。------把然後去掉

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語法錯誤,------不太重要改為無關緊要

但是更多好像是不夠自然順暢的結構問題和表達問題------但是去掉

分析想了很久應該如何整理問題所在,-----分析和想了語義重複 去掉一個

還是先問一下大家的看法吧。

以下來自評論區:

Kin Lee:而且整段話沒有主語


想起了前段時間和一個加州小哥聊的天


幾乎所有被認為錯誤的基本都不算語法錯誤。

但是一葉障目,以錯誤的刻板的方式,不分語境不分背景地套用。

兩個字「教條」

三個字「很教條」

語言是何其活的東西,且一直在發展變化中,不同地區使用習慣就有不同,不同語境使用情況又有不同。

罕有絕對的對錯;絕大多數都是常用不常用、合適不合適、恰當不恰當、貼切不貼切的區別。

我想國內英語教學的最大誤區在於:

1,本土編撰教材,不與時俱進,生硬且脫離日常。

2,在1的基礎上還極度缺乏閱讀量和聽力攝入量的積累

3,狹隘的應試目的及功利主義導致公式化模塊化死記硬背或各種「奇淫技巧」式的學習方法盛行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a sore throat.(???????)


我們怎麼知道哪裡錯了。。我們就是被這種課本教出來的啊。。

好像知道為什麼很多留學生回國後都吐槽外國人口語不講語法了。


Not such shit bu just stereotype.


推薦閱讀:

曾博英語學這麼好主要原因是什麼?
伊麗莎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根本沒有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只有英語和錯誤?
怎麼樣通過一個單詞的讀音正確拼寫?
怎麼寫好花體英文?
長期閱讀英文原版刊物是什麼體驗?

TAG:教育 | 英語 | 英語學習 | 語法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