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科大沒有入選雙一流且第一屆本科生保研率只有 18.5%?國科大過去幾年的建設是不是失敗的?


我比較討厭兩種人,第一種是無腦吹讓人學醫的,第二種是無腦吹讓人做科研的。

問題答案也回答了好多,想起了當年招生的一些事。

當年高考完後phj老師和我的直系學長拿著長桌和一個橫幅落寞地坐在浙大招生辦所駐紮的教室門口,熙熙攘攘的人經過,也只有預錄取的人在閑聊,學長也在楞神玩手機或者是發獃。幾個過往的家長學生也就只能問那兩個亘古不變的問題:科大,是一本嗎?在北京嗎?當得到第二個答案否定的答覆以後就悻悻地走了。但其中有一個女生在門口駐足許久,

說:我想讀物理,聽說你們學校物理不錯,我是不是能上?

phj:同學你多少分呢?

答:708

phj:噢,那可能不夠線哦,但是因為你是女生我們會特殊考慮的,如果你真的喜歡物理歡迎你填中科大。但是學物理很苦的你能受得了嗎?

她的父親答:我家孩子就是物理不錯,高考模擬考物理基本都滿分呢。

phj:大學物理和高中物理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希望你們孩子能慎重考慮,而且學物理做物理需要很大的毅力。

女生沉默一會,說:那如果我想填你們學校,專業能選物理嗎?

phj:你的分數可能會被調劑,但是在科大隻要你進來專業是隨便轉的。

女生和父親就這麼走了,進了浙大駐紮的教室,然後開心地出來,可能她去浙大了吧。

然後反觀國科大當年的宣傳,有目共睹。

雖然我是一個科黑,但是我還是覺得,中科大的招生宣傳,真的是做的最好最好的,他們即使會有意掩飾宿舍沒網學校網路差,而且還會宣傳一些文縐縐的寧靜的書桌之類的話,但是仍舊警告了一些不太了解科研的人不要輕易地填科大。因為高中生只學習了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你覺得那些優秀的高中生難道就應該人人會C語言熟練掌握單片機,然後機械製圖功底深厚而且知道各個工科的專業到底是幹啥的么?他們大多數人只知道哦我高中物理不錯化學不錯生物不錯那我去學這些吧。但是更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做科研並不是像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一樣井井有條,更多的是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有靈感然後又發現此路不通,他們也許上大學一年以後會知道科研是怎麼樣的,然後還可以轉專業還能有些退路。

所以科大近些年信院人數年漲幅15%,16級信院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360+人。

但是反觀國科大呢?你們招生宣傳的時候就不能給一些適當的警告么?假如一個人被忽悠到國科大,然後發現科研並不是曾經想像的那樣,他有退路嗎?或者說,他們能有機會接觸到,除了科研之外的,其他任何東西嗎?社會學心理學人文科學,金融學工程學電子學的一些知識和研究經驗在國科大,能接觸的到嗎?!

所以我知道國科大的已經入坑的學子,為了以後自己的利益,為自己的學校作辯護,無可厚非。但是假如你們有一個小你三歲的妹妹或者弟弟,今年也考到了國科大的線,他就是理科好,物理回回考滿分,對大學也是一無所知,請問你會像國科大招生辦那樣竭盡全力向他推薦國科大么?

如果真有這樣的人,我只能說,這樣的人,不是人傻,就是惡毒。

今年。ustc2018屆的保研名單落幕了。

我們物理學院4班一共11個準備出國,27個保研,保研率接近班級的一半。

除了物理學院,其他學院的保研名單已經公示,有565人已經拿到保研資格,物理學院的教秘說今年有100多人保研。那這樣的話加起來665+人保研,占入學人數的35%+。

中科大雖然是一個重理輕工的學校,但是我在科大的這三年,看到了這個學校的蛻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做科研更大概率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只有那些頂尖的極少數的人,才是可以直接面對無情冷酷的自然規律而找到其中的美的。

所以我覺得,一個本科的大學應該是: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愛情,能夠看到社會中為了利益明爭暗鬥,能夠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來培養具體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能夠有足夠的未來選擇空間,能夠給與學生相對充足的發展資源。雖然這樣的學校好像只有清北。

而那些基礎科學院士幾萬個,青千數億個的是中科院,那是研究生院,而不是屬於本科的國科大。

所以就算國科大保研名額有600個,有意義嗎?

就算國科大入選了雙一流,有意義嗎?

你就那麼確定在高考結束的時候就能保證你就一定是那個適合科研的人?

以上純軟文,沒幹貨,如果有那種足夠數量的雙胞胎兄弟一個考上浙大一個上了國科大然後發現國科大的畢業後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比浙大畢業的高,且有統計意義,歡迎打臉。

——————————————————————————————————

至於評論區有些朋友說我只是為了黑而黑,那請看下面你們的學弟在另一個問題裡面作的回答吧,同樣也是軟文,不同價值觀而已,大家也可以看看。

【高三黨,怎麼報考國科大,有什麼自主招生之類的加分政策么?】象牙塔里的韓筱姬:國科… 知乎用戶:高三黨,怎麼報考國科大,有什麼自主招生之類的加分政策么? (分享自知乎網)

我很好奇,寫上面這個答案的學弟,在三年之後,會不會選擇出國讀個CS之類的。打臉啪啪啪可疼了,在此Mark,拭目以待。


所以中科院的領導們顯然很友善度。

好好的科大不用心扶植,搞個國科大以為自己能全盤把控了?搞到後面還不是用出國率做誘餌勾引招生?到頭來搞出第二個科大而已。想要招到好的博士來給導師們打工,友善的領導們倒是多招點牛逼的百人千人青千啊!像理論所前年招的何頌,水平吊打早幾年招的百人,放眼全世界都是有數的年輕一代高手,這樣牛逼的導師誰不願意跟?

好導師就這麼幾個,又不可能一個人帶十幾個博士。剩下的都是老早招進來水平不行,現在尸位素餐的老教授,好學生為什麼要浪費大好青春給你們打工?核心問題就是中科院總體來說雖然一直在進步,但是水平還是不行,好的導師還是少,政治鬥爭厲害,年輕的學術新星進來的少,出頭的也少,而且學生待遇實在是太差了,更別提存在一部分導師把學生當畜生使喚的現象。中科院要是水平可以接近國外一流學校了,學生待遇接近應得的水平了可以維護自己尊嚴了,頂尖學生自然就會願意留下來。這就是市場經濟。

沒有看清問題本質,自以為從頭搞個大學就大權在握可以掌控生源,學的是誰的那一套?問題是天朝政府有這個掌控力,你一個中科院,有那麼大權力?怕就怕最後中科院的天龍人們狗急跳牆撕破臉皮,用出勒令不給學生出國的機會之類的下三濫手段,到時候就真的得心疼果殼學生了。

而且中科院還沒能力擺平教育部,搞得雙一流都擠不進去,一流學科都沒幾個,保研率還這麼可憐。對於各院所沒有卵影響,但是基本屬於坑了招的學生。

我科基本閉著眼睛都能保研,國科大呢?18.5%保研率,出國率算和我科齊平30%吧,那剩下50%的學生怎麼辦?浪費生命去考研?考研是用來彌補出身的補救措施,國科大學生入學的時候水平差誰了?居然還要去考研彌補,這都不坑爹還有什麼是坑爹的?可別和我說國科大這是幫助學生就業,國科大建校的宗旨就是給中科院輸送人才,把學生逼去找工作了而且連個雙一流名頭都撈不著,既違背了建校的宗旨又狠坑了學生一波。

自己打自己耳光還不夠蠢么?

————————————————————————————————————————

雖然我個人並不喜歡知乎上部分果殼學生瞎逼吹果殼,同時認為果殼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但是客觀講我是十分認可國科大的實力的,所以我認為國科大沒上雙一流就是純粹的政治因素。我也相信雙一流之類的並不說明果殼教育的失敗,但是終究還是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學生的前途。

畢竟一所學校不可能只培養出大佬,更多地會培養出我這樣的學渣以及比我更渣的存在。

國科大的教育事業的建設並不失敗,但是國科大本身的建設是失敗了。


作為半個圈內人,雖然之前已經在不同場合吐過槽了,還是要來說兩句。

首先,為什麼會有國科大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國科大主要的(如果不是唯一的)目的,就是為科學院的研究生院提供更好的本科生源。那麼為什麼要提供「更好」的呢?原因自然是這一屆研究生不行。其實自我朝建政起,科學院就是天之驕子中的天之驕子,就是十幾年前,北京的科學院系統,研究生的政治待遇、經濟收入也是顯著高於清華北大的,但是近些年來,這些都已經徹底變成了歷史。以我們所為例,目前想要從清北交復招來本科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是我這種三流985的四流學生,也越來越少。所以大佬們覺得,這麼搞不可持續,我們要想個辦法把優秀的本科生薅過來——於是就搞出了國科大。

其次要搞清楚,「科學院」不是一個單位,而是一百個以上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聯合體。除了牌牌上都有個科字,這些單位沒有多少相同之處。國科大只是這些單位的其中之一,雖然領導的級別比各個所要高半級,但是並不存在各類資源調配的優先權,無師資(原先專職教學的研究生院的老頭子們被改革了,年輕人都是從某院某所某公司來的,上完課就回去),無財源(歸條財局管,與所里動輒幾百上千萬的國家撥款不可同日而語),無完善的設備設施(圖書館是科圖的一個部門,儀器都在各個所里,甚至後勤也不叫科大後勤部,而是科學院後勤集團下屬的子公司負責),也沒有國家層次的政策利好(給高校的政策輪不上它,給研究機構的政策被五馬分肥)。

第三,還要搞清楚,科學院的架構是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結果,但是當前的運行機制,用我自己不成熟的語言總結,卻是資本主義市場競爭和封建社會人身依附的結合。大實驗室是有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是不存在的;首席科學家是有的,各個項目組共同攻關是不存在的;各個研究所的特色和優勢是有的,人員的流動是不存在的。整個體系的運轉,至少在我們生物口,完全是每個項目組自負盈虧,以文章影響因子定KPI,以KPI決定生產資料分配的邏輯。再加上神奇的編製、戶口和房價,形成了罈罈罐罐挪不動窩,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效果。導師為了避免在激烈的科研競爭中落敗,必須提高勞動強度,使用更多的廉價勞動力(研究生);學生為了在僧多粥少的科研圈生存,也必須背靠大樹好乘涼,長期依附於導師。兩相作用,產生了類似古代投獻、兼并的局面——大佬文章發得多,基金就申得多,手下的小老闆就升得快,學生就招得多,於是文章就發得更多,非大佬的空間被壓縮,最後要麼被淘汰,要麼以合作的形式被收編——在不少組裡,與其說是學生,還不如說是部曲了。

知道了這三點,再來解答題主的疑問,就一點也不困難了。

一個有志於學術的優秀本科生,在信息比較充足的前提下,會優先選擇科學院嗎?——三

一個國科大的本科生,是不是大概率會和一般的本科生做出同樣選擇呢?——顯然

既然如此,如何把他留在科學院呢?——只能給政策,經濟上和學術上予以支持

這些政策能到位嗎?——二

既然如此,社會觀瞻怎麼辦?——一;很簡單,已有的趨勢繼續下去而已

內部不擔心,不努力嗎?——三;內部不是鐵板一塊,領導擔心,大佬不擔心,一般人沒工夫操心

應有的實力發揮不出來?——二;科學院不同部分的實力有強有弱,強者不需要在這裡發揮

好吧,那麼,就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有的,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最近在想著把國科大的本科畢業生招到擴建的科學院高中去,本科生不行,我們從高中抓起……


謝邀。

在中國做大學,拿到足夠的資源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中國大學不同於美國私立大學,來自校友的捐款非常少,主要經費來源還是國家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經費支持,以及有些學校院系和工業界聯繫比較緊密也可以拿到企業的經費支持或者說是智力投資的分紅。像國科大這種模式,明顯以基礎科研為主導,那麼跟業界的聯繫不會很緊密,那麼拿到足夠多的經費資源就是尤其重要的事情。但是目前來看,國科大目前也就是中科院在大力支持,在教育部那邊反而受到了掣肘,國家層面也並不是特別重視,一加一減,未來發展怎樣也就不好說了。

另外國科大的培養目標到底是什麼也不太清楚。真的是要批量培養科學家么?如果是這樣的話,招生規模恐怕得維持在較小的水平。因為最簡單的道理:你要培養科學家就得為科學家提供足夠多的工作崗位,這是個配套的事情;你自己培養的本科生,中科院自己有足夠多的研究生名額來滿足他們的讀研讀博需求么?目前看來不行,因為國內大學/機構的研究生招生都不是自主的,都要受到教育部的限制,保研名額也不是自己想怎麼定就怎麼定。然後你自己培養的研究生/博士生,你自己有足夠多的博士後崗位來消化他們么?他們在教職市場上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如果國科大學生裡面有20%的學生屬於適合科研的優秀學生,而通過各種渠道只能消化10%,那剩下的10%就無可避免地被「浪費」了;他們要麼去轉行從事別的工作——在這方面國科大估計沒什麼配套的轉行平台,要麼就只能待業了。如果你按照科研的標準去培養了很多學生,最後說你們自己去找工作,我們也幫不了你們多少,能者上不能者自生自滅,那就不好玩了。

最後說一下關於國科大和清北等的對比:清北的科研實力當然很強,清北學生的科研牛人也很多,但是清北對全國優秀學生的吸引力顯然並不全部來自於科研實力。僅僅是科研方面有更雄厚的師資,是稱不上比清北「更好」的。國科大第一屆畢業生差不多也出來了吧,就簡單地比較一下兩邊的學生出路,那麼關於科研方面國科大學生是不是擁有更好的晉陞平台的問題,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


國科大就不該建。

有關領導沒有搞清楚研究所和大學的區別。


國科大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不是在知乎上吹捧或者棒打出來的。對一所學校的評價標準,永遠應該是學生的質量,而不是某些評價,官方評價也有其局限性。

建議大家還是散了吧,如果你不是國科大的,別在一所跟你沒關係的學校上費時間;是國科大的,學校的成功失敗與你的成功失敗有多大關聯?最好該做的事情,相信大家都不閑


這是我在國科大剛開張的時候寫的答案:

tensorspace: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前景如何?


國科大2012年建校的時候,校長是白春禮,中科院院長,後來成為名譽校長,會給國科大曆屆本科生上第一課。

我入校時,校長是丁仲禮,中科院副院長,說話耿直,懟過柴靜,喜歡看原版《教父》,我是他的粉絲。

我們物理學院的院長是高鴻鈞,院士,當時擔任物理所副所長。

我想說明一個關係:國科大是由中科院最高層直接管理的。

我報國科大的時候,國科大是雙非,沒有辦學經驗,但還是有很多同學報名,分數都挺高,top3-5左右。現在國科大有四屆本科生,每一屆學生的分數都挺高,甚至包括個別省市狀元。北京本地的考生質量也不相上下。

高分考生報考國科大,我想根本原因就是國科大由中科院最高層直接管理,保證了很多特殊資源,這些資源涵蓋師資水平、硬體條件、深造機會等。而985或雙一流,甚至保研率都不能產生根本影響。

如果國科大能妥善解決畢業去向問題,那麼面對雙一流的名號和國科大提供的優厚條件,我想很多考生還是會選後者,像前四屆本科生一樣。

而畢業問題必然是國科大高層儘力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解決,國科大就沒有根本上的缺點。所以對國科大,我持謹慎樂觀態度。

------------------------------------

一直以來,知乎每個國科大問題下都會出現很多偏離事實、充滿惡意的回答,而且這種回答往往大批量出現。每當這時我就特別鬱悶,為什麼知乎人都這麼反國科大呢?

後來我發現幾個這樣的回答是中科大的同學寫的,就特地查看各個答主的背景,於是發現了大批中科大的同學。

比如現在這個問題下,最高的兩個回答都狠踩國科大,卻脫離國科大的基本事實,完全為了黑而黑。而這兩個回答都是中科大的同學寫的,並且都能得到大量贊同。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裡我倒不怪罪中科大的同學,因為這算一個群體現象,不是個體行為。我把原因歸結為立場問題。立場問題是很多知乎現象的本質。

但我現在很害怕,因為中科大本科生要比國科大本科生多得多。我們怕是不能扭轉局面。

當然中科大有也有一些理性的同學,我很喜歡他們。


謝謝成星同學的指正,關於研究所學生的學術成果署名問題,之前的答案與下發的通知不符,現在已經修正。以下是原答案。

===================================================================

利益關係:國科大小碩。

我覺得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失敗,不能以保研率和是否入選雙一流來決定,這要長期觀察這個學校的認可程度。

首先我們要明白國科大包含哪些部分,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助於理解後面的成果統計。

  1. 所有的本科生
  2. 所有的研究生(包括本部和研究所學生,為什麼研究所的學生也算,因為學位證上是這麼寫的)
  3. 國科大本部老師(不包含研究所的老師)

如果有研究生髮表了論文,那麼該如何署名呢,按照規定,本部的研究生署名第一單位是國科大,研究所學生署名中要求有國科大,但不要求是第幾單位,如果是本科生髮表了論文,估計署名單位應該只有國科大(我不是本科生,只能估計,考慮到本科生的數量,影響應該不大)。

與其他學校相比,國科大的本科生數量較少,研究生數量基本相同(研究生每年8000人左右),老師的數量較少。那麼國科大的認可程度如何呢?

學術界的認可程度。下圖是nature index的統計結果。

可以看到,國科大在國內機構中排名第九。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與中科院分開算的,也就是只統計了本科生,研究生,國科大本部老師的研究成果。從這個成績上看,我認為國科大是被學術界認可的。

社會,企業的認可程度。以下是軟體所201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工作的情況。

不可否認不同研究所的實力差距很大,但是同一所大學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差距也很大。從以上結果看來國科大畢業的研究生工作情況比很多入選雙一流的高校的軟體學院工作情況要好。從這個角度看,國科大是受到社會和企業認可的。

至於為什麼國科大沒有入選雙一流,我認為是因為國科大還太年輕,第一屆本科生還沒有畢業,如果入選雙一流很難服眾。再說,只要學校受到社會和學術界的認可,就不需要在意什麼「雙一流」嗎。

這裡盜用一張圖,一則表明態度,二則與「果殼人」共勉。


如果國科大的目的是為中科院培養未來的人才,那麼顯然沒必要糾結是否教育部承認,只要用在中科院解決事業編製兜底就行。中國工程院評選院士都不要求博士學歷,我們研究部胡壯麒就只有本科學歷,科研能力也與學歷無關,搞科研也與不需要博士學歷,對於學生來說更關心就業,以目前中科院的規模,顯然有能力讓國科大繞開教育部的學歷在自己的體系內按照職稱進行管理。

但是這塊打了幾十年的招牌,最近幾年居然沒了,那本科生報考一個非211非雙一流A類的大學當然就有擔憂了。


以本科生的視角。

現在唱衰國科大大可不必,只要學校堅持精英教育的模式,未來出幾個大佬並不是什麼問題。只要真正在國科大學習生活過,就知道這所學校向來不缺又有能力又想做科學的學生。站在大的角度,一所學校能培養出這樣一批科技精英就談不上失敗。

而入選雙一流與保研率的問題,高層博弈我不懂,這裡只分析影響。這裡我想借用經濟學中經典的「信號理論」,國科大給本科生的教育資源絕對豐富,以我個人的體會,所培養出的學生的能力也至少不差。其實我們擔心的並不是學校教得差、自己學不好,而是對於社會、對未來潛在工作單位釋放出的信號:我不是「一流高校」畢業生、不是保研生,初始就會被貼上「能力差」的標籤。同樣的,對於學校也是如此,以中科院的家底,靠雙一流拿資金還真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想靠這次高校建設洗牌的機會更廣泛地向社會釋放「名校」信號。在第一屆本科生即將畢業的關鍵節點,如果能上雙一流,配合一波宣傳,必然對未來數年的招生大有裨益。但保研率的事情與落選「一流高校」,大概讓學校有壓力。

不過「雙一流」是動態名單,說明未來還是有機會上的,怕也是必然會上的,時間長短大概是靠博弈了;保研率的事情,學校給的出路還是挺多的,不過也警示後來人明確目標、早作打算。

最後還想明確的一點,國科大還是入了兩個「一流學科」:化學與材料工程。說實話挺意外的,但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化學與材料在學校里都不算大系,特別是我化系,在各種意義上都可能是弱系,但卻能入一流學科而不是學生多、大佬多的數理計等系。不過大概看看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就能理解,化學和材料真的是國家花大力氣建設,入選數量怕是名列前茅。既然方案里都提了「符合國情」,而中國在化學與材料方面的論文產出又是世界前沿,靠著雙一流的機會建設好優勢學科,也是為了以後將paper換成money做準備最好的選擇。國科大的本科生本意上是要輸送給中科院系統的,中科院可是產出大頭,上層也明白這點,大概如此才爭取到兩個一流學科。這樣看來,國科大上雙一流的關鍵怕不僅僅是學校建設,而更在整個中科院能不能建設起一批有影響力的學科,如果能,誰也不敢怠慢生源。

利益相關:國科大大三在讀本科生


從培養人才的角度,我覺得不失敗。在某個微信群里接觸過一群國科大的本科生,非常有科研的潛力,無論是科學意識還是研究方法,都是本科學生里頂尖的。各個所都會開設課程,而且是有很多時間到各所實踐的,這種頂尖師資和投入,人才的質量是有保證的。

至於什麼雙一流,我覺得無所謂,只要還能授予學位,教育部怎麼卡都無所謂。這個學校的培養模式,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雙一流:

「國科大的水平不需要雙一流來肯定的」,「國科大屬於科學院系統不歸教育部評優」,這顯然是自我安慰的心態。

科學院的水平的確不需要雙一流來肯定,但是國科大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學校,還不為大眾所知,現在的國科大真的需要一個官方的肯定。落選雙一流不會影響中科院的任何經費,但是對於生源質量無疑是一種重創

本次雙一流評選,應該說國科大是輸的一敗塗地的。僅兩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在我看來彷彿是一種諷刺,真不如四非來的洒脫。

其中的原因不是我輩能分析的,但一點可以看出,國家對國科大的支持已遠不如當初的科大了。


更新,沒入選,沒什麼看法

-----------------

不謝邀

國科大不僅有本科生教育,還有研究生教育,所以本科生保研率不足以作為國科大教育成敗的判據。如果這裡特指本科生教育,保研率依舊不能作為教育成敗的評判標準,因為保研率並不是根據根據教學水平或者學生水平而定的。關於保研率學校的唯二黑點在於招生時可能存在的「虛假宣傳」,以及可能存在的「密而不發」,即在學校可能知道保研率的情況下不及時通知學生做好考研準備或是尋求其他出路,而是選擇保研前夕才通知。其他一切拿保研率做文章來指責學校的都可以視為無中生有或是別有用心。當然我所列的兩條也已經是不小的問題了,如果問題真的存在,還是希望學校能正視問題,如果與實情有所出入也希望可以出面澄清,假裝問題不存在或是試圖轉移公眾注意力都不利於矛盾的化解。

至於有無入選雙一流,在名單未出之前直接這樣說是不是有一種欽定的感覺?當然,根據現在網上的風評,入選概率確實很低。如果最終沒有入選,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評議機構對於國科大教育模式的不認可,但這也並不能說明國科大的建設就是失敗的。如今網路上不關於雙一流不還有12所的版本嗎?沒有入選這12所的學校建設都是失敗的嗎?顯然兩者是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的。

最後從一個側面來回答一下最後一個問題吧(畢竟學校建設問的太寬泛,我也沒有能力回答)

-------------------------------------------------

以下只是個人看法,不代表其他同學和學校

-------------------------------------------------

就本科生教育而言,教學結果應該是沒有達到預期的,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應該是課程設置不成熟,在難度,順序等問題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及預期過高,後面幾屆一直在調整,不知道會不會有所好轉。但這個問題,任何新學校應該都會遇到,所以也不能說學校的教學就是失敗的。況且儘管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結果可能也不會那麼差,具體要評判的話還是得等明年考研和出國的結果。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就事論事理性討論。


是不是失敗,這個不大好說,畢竟每個人對於失敗的評判標準不一樣。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國科大頭幾屆的本科招生,是個極其可恥的騙局。

國科大在招生的時候,對高考生們承諾,說保研率100%,每個人都能保研。現在真實數據出來了,保研率18.5%。這個數據,和985院校中的下游大學差不多。

國科大在招生的時候,把中科院全國各地114個研究所的科研數據,都算在自己頭上,然後宣傳自己的學術實力中國第一。後來申報雙一流,那些與國科大本部無關的研究所的科研數據,沒法用作申請材料。雙一流評審結果公布後,國科大沒有進入一流大學的行列,只有兩個一流學科。這個表現,和非985的211院校中的上游大學差不多。

然而,國科大的學生,當初是考了能上華東五校、甚至能上清華北大的分數的。

站在中科院領導的角度,可以說,國科大辦得不失敗,從2014年才開始招本科生,短短几年能辦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站在國科大本科生的角度,他們被欺騙了。保研率和某些官方頭銜(985、211、一流大學),究竟有多重要,我想上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

也許未來某一天,國科大會發展的非常好,會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國科大的表現,和他們招生時候的承諾,大相徑庭。

如果丁院士等人,能夠發揮自己的能量,幫助國科大的本科生申請境外的研究生項目,盡量提高出國率,或可補救。如果不能的話,那真是太遺憾了。


如下回答僅站在學生角度,不評論政治鬥爭與各種黑幕。

個人覺得,評價一個大學的教育是不是失敗最直觀還是看學生質量/校友質量吧。某些所謂985的學校的畢業生還不如普通211,甚至總體素質堪憂;某些優勢211的畢業生在很多方面也不輸清北。這兩類學生我都接觸過很多(畢竟國科大也是個大熔爐)。所以對學生來說,雙一流的評判本身僅供參考,切合到學生自身利益上,實際排名可能會相差甚遠。你願意去一個光環較大,但是氛圍一般,理念陳舊的大學還是一個年輕,光環較小,但是氛圍活躍,充滿激情的大學?

嚴格來說,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一所很年輕的大學,從我作為研究生感受到的辦學模式和師資隊伍來看,國科大毫不遜色於大部分所謂的985,大部分所謂的雙一流。至於它是否真的是我所說的毫不遜色,只能靠時間去檢驗畢業生的質量了。我是充滿自信的。

畢竟作為個人,還是更關注你能從你的大學收穫什麼,而不是你的大學可以給你多大的光環;作為企業,還是更關注這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不是這個學生頭上的光環有多大;至於母校光環,更多的意義是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或炫耀或嘲諷的資本吧。

沒有入選雙一流毫不意外,保研率低也可以理解,這些負面事件或許會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優秀師資流失、經費減少等,但是國科大並不會因此改變教學模式,也不會因此停滯不前,相反,它正以先進的理念和硬體條件飛速前行,這是這些負面事件所無法改變的。

至於你想說領導層面部門層面的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抱歉我雖然認同但是不關心。總之,當爸爸的肯定是要保護好親兒子後再去看乾兒子的對吧~

個人愚見,不贊同請點反對,或評論區理性反駁。智者自然可以比我更能看懂這些事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做一個過擬合的AI。

最後引用一個師兄對於此事的看法: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還是那句話,皇帝不用金鋤頭鋤地,楊振寧也不研究小學奧數搬火柴。

雙一流保研率這樣的指標,三流學校比一比就算了。拉上國科大,批判一番,自取其辱,何必呢?


教育部真的慘,國科大招生時虛假宣傳百分百保研,教育部考慮各高校公平性,不願意為國科大搞特例兜底給100%。

後來破例給一個剛招本科生沒幾年的國科大18.5%保研率,和一群有著幾十年本科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的985差不多高。結果國科大學生還是不滿足,群情激憤噴教育部,說自己被打壓。

現在雙一流評選,國科大拿著不屬於自己的中科院各所學術成果參選,三部委不認。最後看在中科院面子上給了兩個一流學科。國科大本部校區真實實力能不能有兩個一流學科,諸位國科大學生心裡沒數?

然而,現在教育部又得背鍋,因為國科大學生認為自己學校就應該腳踢清北秒華五,畢竟幾百個院士(雖然這些院士不屬於國科大,笑)。

現在國科大沒評上一流大學,肯定又是教育部打壓國科大,真逗。

@教育部,國科大學生喊你來接鍋。


當初說好的不與教育部同流合污

現在又拿教育部的指標來說事

不免也是一種悲哀


先下結論:我估計國科大確實能夠實現一部分當初創立本科生院的目的,即 從清北的生源中挖到相當一部分熱愛科研的高中生,並將其培養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然後為國家所用

但這不能掩蓋這所學校就是坑的事實

看一所大學是不是坑要看總體出路,拿高考報志願的熱門論點之一「能上清北就不用考慮專業「為例(雖然我並不認同),在清北你即使混的不好,憑著學校的牌子和平台也能找到不錯的出路,比如本人是知乎上被黑的慘如狗的某定向,我不是洗地,但是現在畢業多年回頭看,同班同學現在的生活都還算可以,定向帶給我們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校期間內心的煎熬和壓力,就算成績不好,憑著學校牌子找個實習,混點工作經驗也能混出來,這就是平台的重要性。

而國科大呢,可以預見對於真正熱愛科研的同學,這所學校至少不輸於清北的資源對他們可以說是天堂。但是你考慮一下那些讀大學期間興趣轉變的同學,我家裡條件不好,想轉個金融?啊,不行?他們有什麼出路?國科大在職業發展規劃和工作之後的校友資源上幾乎為零(正如教育部所說那幾百個院士真心不能算你科的),那排名和學習靠後的那些同學怎麼辦?喝西北風嗎?

所以你不能從頂尖人才的情況來看這所學校,對於不想搞科研的同學,你出來找工作的文憑在社會上認可度,我估計也就是中等985的水平。至於混得比較差的同學?這學校有985的牌子好用嗎?

還有出國的同學,GPA被壓低也是極不厚道的做法,我們坐等一下明年果殼的留學畢業去向統計,看看國外的教授心中是什麼評價好了


推薦閱讀:

17歲,有半年多空餘時間,幹什麼比較好?
在大學自己學習卻比那些不學習的考的還要低是一種什麼感覺?
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清華現在是什麼關係?
學霸如何成為學神?

TAG:教育 | 大學 | 教育改革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