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物理很好,但是數學卻很差?

我在33屆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了金牌,但是我高考數學只有117分,其他獲得物理金牌的同學數學一般都在140以上。就因為這樣我整日被別人說三道四,說我想走捷徑通過競賽進入清北,投機取巧。我實在是受不了了,氣死我了,為什麼上蒼對我如此不公?為什麼我的數學如此垃圾?難道不是應該物理好的人一定學得好數學嗎?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出現在我的時間線上有一陣子了,我決定認真回答下。數學和物理的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所以我只限定在高中競賽這個範圍。高中物理競賽成績優秀的學生,這個群體身上體現出兩種不同的特質:

一種是數學很好,把解物理題看成解數學應用題。

另一種是數學不那麼好,但是強項在於概念精準、圖像清晰

概念精準」絕不是說把概念、公式背的滾瓜爛熟就完事了。參加物理競賽的同學,都學過一些大學的知識,但是在考題中是不會出直接套用的情景的,題目描述的場景和公式的適用場景往往會有一些「區別」,這就要求學生對這些公式的適用條件有著非常到位的理解。

現在的物理競賽題計算越來越複雜了,但是很多學生做不出來或者做錯的原因絕對不是數學不行,而是算著算著把自己算糊塗了,說白了就是對物理過程的理解不夠清晰。

這兩種特質不是完全對立的,大部分學生都是這兩者的疊加態,只不過側重點各有區別。

題主的情況說不上數學不好,而是訓練不夠加上心態容易崩。對題主這樣的學生來說,中學數學的概念本身都是顯然的,但是許多問題如果沒有掌握適當的技巧就很容易做的很麻煩,這個時候心態就很容易崩,一崩就gg。

我建議題主還是要把數學重視起來,但是高考多少分這個事情忘掉就好了,不要在中學數學的技巧上浪費時間,多自學以後的課程。

祝好。


人家嫉妒而已,你就不要瞎參和了。。

我問你,那些說你的人,都是你說的那些數學都考140+的物理金牌么?還是一群既沒有數學140+也沒有物理金牌的人?

都是一群見不得別人好的low逼在那裡瞎嗶嗶,你已經不適合那個圈子了,大學裡有更適合你的圈子。。

當然,大學裡你會遇到很多大神,發現他們不僅數學比你好,物理也比你厲害。。這個時候才是真的考驗,你不要變成之前那群人一樣就好。。talk is cheap,還去自習室多看書吧。。


。。。

我覺得你整天被人說三道四可能是因為別的原因

更新

這貨把身份,回答都改了,還換了個人畜無害的名字,看來是想瞞天過海

7月26日更

在第33屆物理競賽金牌名單中並未找到宋澤興此人,答主強烈懷疑你是來騙關注的。


頭一回聽到金牌被鄙視,這真是一個貶值的年代。

對於金牌之類的高手,高考數學主要取決於訓練量。比如一位拿到CMO金牌的骨骼精奇的少年,高三時已經掌握了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抽象代數,複變函數,微分流形,代數拓撲,代數數論等基礎知識。然後被參加高考,數學考了140多分(相比於此少年的傳說,這個分數其實不高)。

2008年IMO滿分金牌選手mxs,高聯一試成績117(一試滿分150,他所在賽區最高分136,全國最高分150)。IMO滿分大神不應該是橫掃高考加難型的一試嗎?

錢學森當年報考清華留美研究生,數學筆試不及格,後來被清華破格錄取。這也激發了錢老後來學習數學的熱情,看看他的兩卷本控制論便知。

如果覺得自己高中數學差,就找本習題好好做做。如果,看不上高中數學,那就找本微積分或數學分析教材看。

沒有說物理好,數學就必好的。物理系那邊不了解,至少我見過很多工科大神數學水平很爛,但這不妨礙人家成為大神。某T物理系老師可是對Zorich深惡痛絕。

最後,太在意人家的看法會導致心態偏差,導致不可以預料的影響。可以看看那些幾落幾起的名人傳記,借鑒些體會。比如大嘴特朗普的《永不言棄》就不錯。


因為高考出題偏門歪道,投機取巧的太多,和真正學術上考慮問題的思路大相徑庭。

拿炒菜來比喻,如果說正經學術研究是鑽研如何選擇食材、控制火候、配比調料的話,高考和競賽就像是鑽研怎麼能用嘴叼著鏟勺完美把西紅柿炒雞蛋里的雞蛋完美均勻分布,有時候還會給你一個三角形的鍋,菱形的鏟,快餿的雞蛋,廚房的燈再給你關掉,做飯變成雜技表演。


【寫這個答案就是想說,不要試圖強行回答這個問題】

嗯,其實挺多物理競賽水平高的人高考數學都很菜,我不騙你……這樣的人北大物院我認識好幾個,但是並不影響啥,畢竟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根本不一樣……高票的q

大寫的很好,你不必在乎

高考數學是很不能衡量所謂的數學水平的,尤其是你這種中間必須停課訓練,中斷數學刷題的人。

我想增補兩點

1.作為CPHO金牌得主,題主清北已經肯定了,所以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還是要考量下自己的水平的。CPHO金牌的得主在大學物理上的造詣已經比一般大學生強很多了。

2.題主不要擔心,高中數學的模式與大學數學完全不同。高中很多是技巧上的東西,這要看刷題量,你在備考競賽,刷題自然比不上身邊人,高考數學垃圾情有可原(我老師當年也是這麼對我說的)

上了大學之後我在學物理的同時對數學興趣更大了,自己刷了群表示論,高代(系裡面講線代),抽代,微分幾何,張量代數,在復變上自己也做了比較大的努力(我完全按國科大書單來刷),現在我數學可以吊打一批人了。

不要把某種考試當做衡量你的標準,不斷突破自己就好,你要明白,大多數人,沒有資格妄加評論你,何必在意。


。。。。什麼?

物競金牌還被別人說三道四?

那他們是每一科都好的不得了咯?

英語一百五?語文一百五?

如果總分是750的話,那怎麼每年上七百的仍然屈指可數呢

那我還可以說你連語言都學不好,你就是想靠智商走捷徑上清北。

呵呵。

數學140怎麼了?117又怎麼了?很多數競大神高考數學不一定考得好的,畢竟對他們來說,高考太基礎了,但基礎的東西反而容易被忽視。

什麼都不能說明。

——————

剛才

看到某回答我內心一凜,微笑


競賽就是用來把那些人篩掉的


物理國賽銀牌,高考數學常年120-130,還考過全班倒數那種——雖然高三沒考試過。對那種數學的彎彎繞從初中開始就搞不定,比如平面幾何,從來不會畫輔助線,立體幾何空間想像力是什麼好吃么?到了大學繼續跪,高數做一些方便計算的變換,從來都不會做,總結就是咋一看沒有切入口的數學問題肯定兩眼一黑。

大學物理專業學數學還挺多的......不想gpa被拖累就只能花精力刷題了,肯定是比擅長的人要吃虧,但也不是沒救,努力就好。之後的物理研究用不著那麼多技巧性的東西,我覺得搞物理的做數學概念清楚別瞎用就夠了——頂多算不出來。


你確定你是數學差,還是算數差?我當年也是物理競賽一等獎(山東省賽,跟題主還是有差距的),後來上的物理系。有計算器在手邊和沒有計算器在手邊數學成績差二三十分沒問題。

話又說回來,我向來不認為除買菜用的四則運算外,其他的算數玩的很溜有什麼用,再溜也干不過計算機。不過國內教育總是喜歡「以人為本」,以肉搏計算機為樂,這我也沒辦法……低分就低分唄

另外,你可以試試跟著數學繫上兩年課,我的經驗,高中數學和高等的數學基本不是一個思想體系(工科高數不算,那就是個雜燴),高等的數學有時候反倒比高中數學好懂,這個因人而異。


上了大學,尤其是清北,誰會因為高考分數鄙視你?不要想多了,好多時候只是自己心裡覺得憋屈。

再說高考也不一定反映水平,我還認識數學聯賽一等獎的同學高考數學九十多分呢。不要因為一次考試自我設限,覺得自己數學學不好。沒有那麼一回事。


高中和大學,完全是兩碼事,沒有繼承關係。

到大學,你要說「物理很好,數學很差」,壓根沒有這回事。很久以前有可能,那是因為有的人專門做物理實驗,比如法拉第。但現在壓根不會出現這種事。現在,要做到物理很好,數學肯定不會很差,數學至少會達到良好,才能把物理學得很好。

考試成績,和學沒學好,關係不大,樓主大可不必在意,關鍵是你自己反省,數學那些知識,你是不是真的學懂?


因為你還沒學到有難度的物理。要是數學不好,你的物理是學不好的。。。當然搞實驗的話令說了。


數學對物理很重要,並不意味著數學的每個分支都對物理重要。

在我所理解的範圍內,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對物理是最重要的,概率、隨機過程、統計等(不限於這三個)也是有用的。

不清楚現在高考數學都包括啥,印象中我當年主要是考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三角函數、數列幾大塊。很遺憾,從事物理研究工作十多年了,這些東西一次沒用到過。

同時,在我所知道的範圍內,沒證據表明擅長微積分的人一定擅長几何。


高中數學和物理有關係?

高考物理142,數學120。到大學發現四大力學已經學不會了。

搞物理的人,數學不會太差。

數學差的人,後面就學不懂了(比如我)。

可沒說高中物理好的人,數學就一定好。


回答這道題,首先要搞清楚高中數學和高中物理的區別在哪裡。

高中數學,實際上是一些套路化的解題方式(待定係數,建系,點差法,分類討論,數學歸納法等等),再加上偶爾的靈光一閃(比如某多項式的巧妙代換,極其微量的放縮證明不等式,大膽的假設結論然後反證)。

實際上就是刷題,無腦刷,很多時候的「靈光一閃」也不過是題刷多了之後的「肌肉記憶」,比如看到不等式,就想起來數學歸納法,或者放縮,或者構建函數。

另一點,不同於物理的是,數學經常是做不完的,所以對解題效率有要求,這一點還是要依靠刷題。

物理實際上就是一個模型。暫且不討論奧賽內容,仍以高中物理為例。

  •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受力分析,這個是高中物理的基礎,說實話所謂高中的電磁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過是一個引入了庫侖力安培力洛倫茲力的經典力學罷了,實際上還是要靠受力分析解決。
  • 第二個重要的點是能量守恆。我不清楚其他省是什麼樣的,反正山東很喜歡出一些難度偏大的功能關係的題目,這種題目實際考察的就是對所謂「本質」的理解。
  • 比如,問題是求XX段XX元件的發熱量,實際上解題的思維過程就是考慮「這個發熱量是哪裡來的」,那麼往往結果是作用在XX上面的力做功。這一點對知乎er看起來是小case,但我實際給我們同學講題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對功能關係完全是死記硬背下來的,見到就套公式,然後在題干里找看起來像是需要的物理量。
  • 第三點,對物理運動過程的把控。全國卷物理只有兩道大題,那麼考察運動學的問題往往強調綜合性,反映到題目上就是「多過程問題」,這個時候要求考生能清楚地推出每一段的運動狀態,然後形成一個全局的印象。

可以看出來,高中物理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更強。

拿我自己做個例子。我給同學講題的時候,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就是——

想像一下,當小車運動到這裡的時候將恰好進入磁場,然後根據題意磁通量是kt^2,……,所以小車很明顯要做一個簡諧運動。

……

想像不出來。

這個才是學不好物理的真正原因。

數學,刷題總是有回報的。但物理不同,以我的親身經歷,身邊的一部分同學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力真的很差,很多題目讓我來做就是腦子裡構建個物理模型然後就能想像出接下來的運動過程但是真的有很多人是死活做不到的。

所以,我高中三年沒刷過題,物理考試從來是提前交卷(允許的情況下)還能穩穩的前三名,但是數學就很不穩定(因為我完全是靠「靈光一閃」去做題了),分數一般都是在130徘徊,上高二之後上140的次數就寥寥了,因為做不完。

回到問題,題主能拿到物奧的金牌,說明題主絕對是有過人天賦的。

數學學不好,我很懷疑題主的題刷少了。

高中數學,真的沒有捷徑,方法就是那些方法(據我們老師說,大學公式可以隱晦的用,但不能明確的寫出來否則就扣分),除了空間幾何,基本不需要想像力。能考驗思維的部分,要等到大學才學到。

我有一個同學,和我類似都是愛玩的那種人,理綜模擬從來都是280+並且非常輕鬆(我物理自認不輸他但沒辦法化學和他差太多了),數學也能穩定140+但據他說經常也會做不完或者有某道題就是轉不過來結果沒解出來。

綜上所述——

刷題吧,少年。

又:順便提一句,你覺得周圍人議論你,有兩種可能。

  1. 你太狹隘,心理敏感,別人有可能只是開玩笑套近乎一類的。
  2. 你在別的方面的缺點導致同學恨恨屋及烏。
  3. 你運氣不好,在一個環境很差的學校讀書。

在我們學校基本沒見過這種現象,反而都是各種「陰陽」(方言,重讀陰一聲陽輕聲,不太會解釋,下面給個例句吧)。

eg.上廁所的時候在走廊遇見

「哎呀學神好。」

「不不不沒有你學神,胡老闆可是經天緯地的天才。你可是生物學未來的希望。」

「擔不起擔不起,看看潘神這仙風道骨,今年國際物奧中國隊就靠你了」

大概這樣。


投機取巧,哈哈哈哈哈哈哈


天吶你都金牌了還管這些破事,嚼舌頭的人檔次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另外如果物理拿金也叫捷徑那這捷徑簡直比山路還崎嶇。趕快繼續學後續課才是正經事!


這不難理解啊,物理的題需要的解題思維和能力,和數學不一樣啊。

物理的題需要你把一些文字闡述的實驗過程,轉化為物理公式。捎帶一些死記硬背的關於實驗規則的知識點。

但這些能力,對於解數學試卷里的排列組合,立體幾何,平面幾何題毫無幫助。

而數學的最後兩道大題,解析幾何和數列問題,需要的大腦的能力,和物理題差異更大了,物理好你也不一定對放縮,求導,數學歸納技巧熟練


數學和物理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到了大學區別就更大了。沒必要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就夠了。


推薦閱讀: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是什麼關係?
怎樣理解流體力學中的拉格朗日描述和歐拉描述?
日系車的吸能設計真的是偷工減料嗎?
小孔成像的光路圖怎麼畫?
如何用哈密頓原理研究振動?

TAG:學習 | 物理學 | 高考 | 高中數學 | 高考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