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ACGN作品中對人物過度重視的現象?

剛剛看到老虛對於初音的一番評論(如下)

隨後,老虛還提到了初音未來:「我覺得創作者其實也想跟角色告別了。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是初音未來。初音完全沒有故事性,只展現了角色。但目前她引發了一輪熱潮,這讓我從職業角度感覺到了恐懼。搞不好,今後我們都是不被需要的了?從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大家正在拒絕讓角色開心、讓角色被虐待、讓角色死去的行為。因為這樣一來,大家都會覺得可怕的。大家都沉浸在享受喜愛角色的快樂當中,這就如同做著美夢的人一樣。大家都覺得:反正就當成看一場文化祭不就好了嗎?可我對於這種事情感到恐懼啊。」

老虛所說的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近些年來圈內的觀眾,讀者,玩家越來越多的傾向於人物好的作品而非故事劇情好的作品,作者和製作方們也在儘力迎合顧客,從而引發出「業界藥丸」的現象。那麼應該如何評價這種現象,為什麼老虛對於這種趨勢感到恐懼,這種趨勢應該繼續鼓勵還是應當阻止,為什麼要鼓勵/阻止?


這種現象……其實一直以來就是如此的,行業的商業化程度越高,這種現象就會越明顯。

簡單地說,ACGN作品重視角色塑造的屬性,本身有利於開發動漫周邊和周邊的精品化,因為ACGN也是生意,需要靠賺錢來維持生存。

因為行業要求(需要)有愛的角色以滿足開拓市場(做周邊賣錢),相對純劇情向(角色服務於劇情)的作品,有可愛角色的作品,就會更容易商品化一些,從而創造更多收益。

而走另一個極端,單純重視劇情,作品很容易變成單純的文字快消品,收益基本只會取決於書的銷量,也就幾乎不會有延伸的周邊市場,所以為了商業利益最大化,對角色的塑造或者說重視,就非常必要。

這點感覺對比日本輕小說和國內網文就能比較清晰地看出來。

側重點上,日輕主要強調角色塑造,是「角色小說」,而國內網文相對強調故事本身(因為網文最後最好的結局往往止於出書賣錢或者拍電視劇),同時,因為國內幾乎沒有成熟的周邊市場(產業鏈還沒發展完全),所以對角色的塑造和配套的世界觀設定方面的要求,本身相對也不是特別嚴格,有好故事就行。

同時,出現經典的角色(人設)超脫於劇情,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不用說初音未來和熊本熊這種二次元形象,在傳統文學中,像哈姆雷特、堂吉訶德、福爾摩斯這樣的人物,現如今更多也是文化符號,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一個劇情人物定位的,甚至可以說,真正的經典的人物形象,必然是能夠超脫作品劇情的。

回到二次元,因為二次元的商業性更高(比如純劇情的文學作品,並不一定都追求商業化,創造收益很多時候很大程度上是附帶的屬性),二次元的作者很多是有愛的,都是愛的戰士,但行業存在是純為盈利的,大家要靠盈利吃飯。

所以,相對於人物和劇情並重這種難度更高更良心的目標和追求,如果從人設上入手,製作出視覺上萌、美或者帥、酷的角色,淡化劇情或者直接不要劇情(比如可愛的表情包),對獲得盈利來說是更加簡單易行,成本低收益高的話,自然是更容易、更普遍的選項。

因此,在劇情的可能性漸入瓶頸(雖然各種套路對觀眾既視感不要太多,但只要做好還是能賺錢,而另闢蹊徑、劍走偏鋒的作品卻容易銷量暴死)的情況下,出現「過度重視人物」的現象,可以說是有必然性的。

甚至可以說,產業鏈發展越完善,重人物輕劇情的現象,就會越明顯(這點,日漫市場和美漫市場幾乎也是一樣的,比如各種手辦眼緣的消費者,喜歡米老鼠、變形金剛、超人、閃電俠玩具的人,很可能真的就只是眼緣,覺得可愛覺得帥就買了,這種時候,劇情對於開發「眼緣」市場和提高收益,就並不那麼重要了。而以單純靠可愛的人設獲得市場,也不是投機取巧,更不是應該感到羞愧的事情,比如非常成功的Hello Kitty )。

自然,如果以文藝(文學)作品的定位要求二次元作品,劇情的淡化和缺失是應當引起注意和阻止,不值得提倡的。

但是,如果只是以商業性要求二次元作品,「過度重視人物」而淡化劇情,並不是應該批判一個的事情。

畢竟,可愛(能賺錢)就是正義。

同時,僅以市場來說,有需求才會有供給,單純需要可愛人物的消費者永遠都是大多數,因為欣賞精彩劇情,為劇情買賬實際也是有門檻的。

而創作者和製作方也在不斷挑戰市場,試圖引領和主導市場的品味,且無論何時,重視劇情的作品都會有一席之地,因為喜歡精彩故事也可以說是人的天性。

所以感覺,只能說重視劇情和重視人設的生產和消費力量在商場上此消彼長,卻並不矛盾,只是事物的兩個方面了。


謝邀。

老虛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吐槽現在的動漫作品人設一味的迎合死宅口味,卻忽略了劇情。也就是所謂的廢萌吧。

但是他把鍋丟到玩家身上讓我有點不認同。所謂「 玩家越來越多的傾向於人物好的作品而非故事劇情好的作品」,問題是人設討喜劇情就一定會差嗎?這兩者並不衝突啊。比起人設好劇情渣渣的作品,觀眾肯定更喜歡人設劇情皆一流的作品。所謂「業界藥丸」到底還是業界的鍋,玩家並不背。

把人設和劇情都做好不就行了。

至於初音未來,人家是虛擬歌姬,其其靈魂是音樂,故事性當然可有可無。


這裡我先把閱讀分為三級

一級閱讀:作品對讀者的單方面傳播,換句話說是作品本身內容的傳播。在傳播到讀者身上時,形成了作品形象(個體讀者)。

二級閱讀:讀者之間的再閱讀,即是讀者之間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or爭議,涉及作品形象的方方面面,但是受到讀者群水平的限制,對於現象部分與抽象部分的討論較少,討論人物萌不萌永遠比討論劇情的曲折來的簡單。跟交流渠道(論壇、貼吧、2ch板)有關,最後形成作品形象(泛讀者)

三級閱讀:讀者的反饋閱讀,在閱讀之後,藉助了讀者的想像,對作品形象進行加工、再創作,集中體現在人物形象和作品設定的再創作(同人)上。其形成和二級閱讀有關,正是因為有了讀者群的交流,才會催生出對作品的再思考。

在這種觀點下,人物形象的標籤化,正是二級閱讀和三級閱讀發展的結果,隨著網路交流工具的發展,二級閱讀超越一級閱讀而成為核心。此時的閱讀已經不再是單單的作者到讀者的輸送,而附加了讀者間的社交意義。

作品由情節轉向人物,因為人物更利於二級閱讀(易於交流)。此時的人物已經不是原本的小說要素的人物,而是符號化的人物,其可以「脫離作品而存在」。在有了二級閱讀的大氛圍之下,三級閱讀的出現進一步的強化了符號化的特徵。舉例就是那些傳播甚廣的萌王,彈幕里刷指尖躍動的人,不需要了解炮姐的背景,超炮漫畫中的情節,他們只需要知道,扔硬幣、電磁炮、安全褲踢販賣機就可以和別人津津樂道,他們交流的不是作者筆下的人物(不然的話絕沒有連作者寫了什麼都不了解的道理,至少炮姐主場的電磁炮漫畫里已經有超過動畫一半左右的劇情),而是人們平常交流中所提到的那個符號。

我並沒有說不需要原本的劇情,原本的劇情是一個藍本,吸引了一些一級閱讀的讀者,才能搭建起讀者群體,但是群體一旦完成,讀者之間的傳播遠比作品本身的傳播更有力,影響力更大。作品中重視人物也是因為這樣的作品更有利於交流,在讀者群中的更受歡迎。


上面某位答主 @織織織織叫 ,咳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這句話的最後目的是「反映社會生活」,也就是人物塑造,故事,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其中人物塑造是三個要素的中心,但就僅此而已……這反而恰恰說明了,小說的劇情並不是只為了人物服務的。

換言之,沒有故事(準確的說將故事只當作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可以有人看,可以賣錢,可以大熱,只是賣個設定集怎麼就沒人捧場了?

但是按定義來講,那樣的東西連小說都不算。

小說將不再是小說,表示下擔憂有什麼問題?

但是小說不再是小說,確實和賣不賣得了錢沒有任何關聯性。

而且也沒必要糾結定義,以後真發展成這樣,改名叫輕文學不就好了?

我這真不是諷刺,大勢所趨確實沒錯,只是確定這真的是大勢所趨,而不是要完就好(比如哪天假如只有黃色小說有人看,所有作家都開始寫黃色小說,其他全都賣不出去。恐怕這很難說成是時代的變更,只能說明乙烷吧?)

-------------------

劇情和人物塑造佔據同等地位,有的作品重視劇情,有的作品重視人物,有的作品對半分,都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平衡卻在被打破。

這就是異常。

而還把這種異常正常化,認為故事就該作為塑造人物的附屬品……這是不可容忍的。

真把存在當合理了?

其他的其他答主都說過了我不就重複了。

但是目前這種風氣不可逆。雖然有劇情的作品必然更加受歡迎,但是你們要意識到,劇情和人物其實是有一定相互制約的關係的,好劇情的人物塑造必定會由於篇幅,合理性受到限制,並不是可以不相干平行發展的東西。

不過嘛,你們說的周邊一類的玩意,要賣得出去,首先作品得火。作品沒人看也就沒那些玩意兒,而沒有劇情的作品,一般也確實會比有劇情的低一頭,因為樂趣方面確實少了很大的一塊……而且現在沒劇情劇情爛的偏多的時候,有劇情的就很容易出頭。

但是,偏向人物塑造這一點不會改變就是了(主要還是周邊和同人效應的影響),只是說劇情向不會一個都沒有而已。

順帶提一句,賣肉,龍傲天,這些商業化元素其實是屬於劇情部分。傻子才會不用這些東西增強作品競爭力,即使這部分無法產生周邊效應。還是得好看,才有後文啊。

---------------------

關於劇情和人物相互遏制,我就舉個我現在新坑的具體例子吧。

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女主進入男主的夢境世界試圖救醒他的故事。

所以,按照設定,不可能有第三者能夠插足。即使我強行安排其他角色,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知道他們是虛擬人物,估計你們也會罵……並且也缺乏合理性。

只能做一些意識分身一類的玩意兒。

但是你不考慮劇情的話,就完全沒這些限制,喜歡的話搞個美少女動物園出來都行。

所以雖然這個坑有不少有意思的創意在,我都一度想放棄。

但……其實把男女主都塑造好,也是不錯的啦,對吧。只有1,2個女角色的成功作品也不少啊,虧是虧點,但為此把好好的劇情放棄了,或許會更虧也說不準。

所以說,我目的是打算用多重性格拆分開多個人這樣的做法,應該也不會虧太多。


因為簡單。

設定一個討喜的人物,遠遠比故事,劇情要簡單得多。

甚至只需要設定一個劇情模版,套路。

在這個模版上更新人物,就可以衍變出無窮無盡的漫畫,動畫,遊戲。

這就是「工業化」的「生產」動漫,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去「製作」動漫。

說句不客氣的話,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只要有劇情大綱,然後設定幾個人物的性格出來,那麼寫小說,寫劇本就非常簡單。

無非就是那麼多要素去組合。

相遇,夏日祭,合宿,表白,白學,回憶殺,上學,考試,補課,吃,喝,約會。

這麼多年以來早已形成了一個套路了。

搞出一個模版。

設定一個人物。

然後按著這個順序寫下去就行了,甚至人物設定都不用換,只需要讓插畫師換一換萌點,重新畫一張人物,設定的時候替換一下背景就可以了。

雙馬尾變黑長直吧,今年流行金毛,那我設定成金毛,明年流行白毛,那我設定成白毛,今年流行幼馴染,那我設定成幼馴染,順便加點回憶殺。

事實上這種套路在國內也很常見,尤其是玄幻,修仙流小說。比如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寫《永生》《聖王》《星河大帝》的夢入神機(永生之前的還是不錯的)基本上都是這麼玩的。

劇情永遠是最難得。

這也是虛淵玄老賊,伏見老賊,谷川老賊這麼賺錢的原因,因為他們是開山流的。

說句不客氣的話吧。

只要你給錢,拿個套路出來。

小說,劇本這種東西,我都能一天幾千上萬字。

對於寫東西的人來說,最不怕的就是怎麼往多了寫,因為太輕鬆了。

而用戶對「人物好」的作品就迎合其實是不對的,用戶更喜歡人物好,劇情也好的作品。

但相對於劇情來說,「人物好」的作品更容易做,也就導致了「出貨量」非常多,瞎貓撞上死耗子總有一部能懟對一群死宅的口味。

說白了,就是拿數量去壓質量。

你只看到了人物好的作品收到追捧,為什麼不看看還有很多人物好的作品因為劇情不怎麼樣暴死呢?

事實上近幾年來劇情好,人物精妙的作品也是受到了追捧的,比如新海誠最近的《你的名字》,只不過這種作品太難出了。


對人物的強化和淡化其餘要素是在市場的選擇下必然會發生的現象。

創作一個出色的故事需要豐富的閱歷和經驗,而且就算成功了,也只有喜歡這一類故事,喜歡這個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的受眾才會買單,與其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來賺錢,不如直接創造出一個受歡迎的角色然後賣周邊盈利,簡單便捷風險又小。

實際上這種事業界很早就開始幹了,據《日本動漫角色與角色消費研究》(韓若冰著)所述,2005年Hello Kitty的企業代言費達到了每年每家兩千萬到五千萬日圓。擺在面前的事實就是,即使沒有任何通過故事塑造出來的性格,只要角色有了足夠的知名度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一本萬利的收入。倒不如說角色有了性格反而會阻礙人氣增長(一方通行),只擺出好看的人設然後用最大的力度進行宣傳才有助於盈利。

輕小說和動畫界由於體裁的原因無法這麼明目張胆地騙錢,但是近年來也有了淡化劇情突出角色的趨勢。主要的特徵是把新角色塞進沿用老套路創作的量產劇本里,利用動畫來宣傳角色,然後賣角色周邊賺錢。四大名著就是這麼誕生的,而這類作品中的佼佼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名作之壁IS。

為了宣傳角色,一切劇情都要為角色服務,合理性和思想性都被忽視,就導致劇本漏洞百出,幼稚無比。但即便如此卻還是不乏有人買賬,IS之所以能成為名作之壁,正是因為被其中的角色吸引的人不在少數。

如今一切為角色服務的想法在創作中越來越佔主導地位,《埃羅芒阿老師》直接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和泉紗霧監修」來修正女主角的原畫就顯示了這種趨勢。這樣純粹賣角色的角色的動畫人氣能超越鋪開設定講故事的re:creators也說明觀眾就好這一口,以後業界只會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下去。


謝邀

首先不可否認老虛擔心的這種趨勢確實存在,並且越來越嚴重~ 我盡量用例子來表達一下這樣的趨勢~

看到這個題目時很巧,前些日子正在研究FGO的受眾人群。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我問道同樣的女性玩家為什麼會入坑FGO時,答案竟然和我的預料有所差別。

我不能自稱自己是一個「月球廚」 在F/Z動畫沒有上映前我對這個系列一無所知,但是F/Z上映後,這個系列的故事與人物的設計都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英靈人設上那些歷史梗讓我這個文科DOG深迷不能自拔。

可是當最近發現很多沒有看過該系列作品的妹子入坑後,當問到她們理由的時候,得到的答案讓我吃驚不已,「角色可愛」「阿三很帥」「呆毛很萌」...... 總而言之,一句「友愛就好啦」帶過。她們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角色背後的故事,在她們眼裡,這只是一個看上去很萌,聽上去很好聽的角色罷了。

用阿福舉例,除了大家所說的「雞兒硬邦邦」的外表外,有幾個人知道「 查理曼十二勇士」 的傳說呢?

由此可見,現代社會,在ACGN系列中,角色的人氣完全可以脫離其本身的內在要素(背景、故事、歷史),這與ACGN圈商業化的發展密不可分,而效果呢?你看看年度的手游氪金榜排名就知道了(:-D)

再舉一個最近很火的案例——2B小姐姐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在知道 《尼爾:機械紀元》這款遊戲之前,率先知道了2B小姐姐~

絕對領域 黑絲 短裙 翹臀 黃金比例的身材, 集合這些元素於一身的2B小姐姐人設早在遊戲發行之前就火遍了網路, 同人作品在P站屢屢出現,N站上也有很MMD等題材的相關作品出現。可以說大家在沒有接觸遊戲之前就已經熟悉並喜愛上了2B小姐姐的人設。以至於前一陣網上還專門有人製作過視頻來討論「為什麼2B小姐姐的人設會如此吸引人 —— 認真你就輸啦 (?ω?)ノ- ( ゜- ゜)つロ

當然知乎上相關討論的問題也不少,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一樣,如今ACGN作品更加重視角色,與當今市場的發展還有商業化的程度密不可分,短時間看來,商業化的程度越高,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還是以上面的2B小姐姐舉例,作品與人物往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個好的人設,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同時可以反作用於作品的推廣與傳播。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2B小姐姐的人設,在《尼爾:機械紀元》發售之前便早早的立下誓言,剁手也要玩到遊戲,摘下小姐姐迷人的眼罩。

發售後雖然steam國區經歷了199價到412的漲價風波,差評不斷, 但有趣的是,根據Steamspy的統計,《尼爾:機械紀元》的Steam銷量已經突破了30萬,國區玩家的購買佔比超過了13%,比起一個月前銷量破20萬時候的8.7%要多得多。看來大家雖然嘴上不饒人,但是身體對於2B小姐姐的愛還是很誠實的~

我們再來看看IGN對這款遊戲給出的評價

《尼爾:機械紀元》是一款優秀的ARPG作品,其中充滿美麗的場景和樂趣滿滿的戰鬥。而對於劇情,在詳細的評測中也只是簡略帶過~ 很顯然,劇情對於這款遊戲的成功貢獻甚微。

由此可見 吸引眼球的角色可以給作品本身帶來商業價值,而作品商業價值的成功,有利於該作品旗下IP角色衍生品在市場上的推廣,為角色帶來更多的曝光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角色,依此循環下去。

這是如今ACGN圈商業化的必然趨勢,如今的投資方與製作方,與其等待腳本家漫長而又反覆修改的故事,還不如一個簡單艷麗吸引眼球的角色形象來決定是否投資快的多。

而老虛的擔心與其說是對ACGN業界的擔憂,不如理解成對自己身為編劇作者職業,在ACGN行業內重量價值下降的擔憂。


ACGN作品中人物是否討喜,跟三次元影視中演員演技是一類的東西。

人物不討喜的作品不能稱之為「佳作」,但人物討喜而劇情一般的作品只能稱之為「佳作」,卻不能稱之為「神作」。

具體例子表現為川原礫老師的作品《加速世界》和《刀劍神域》,同一種題材,同一個作者,人氣卻相差甚遠,差在哪裡?——男主是否討喜。

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太大意義,因為ACGN作品最終還是以角色取勝,只有人物獲得人氣,手辦、角色CD等等周邊才會有粉絲買賬。劇情就算再優秀,角色不討喜也不會有人追捧,就像三次元中影視作品中演員演技不行,就不會有觀眾覺得好看。

但SAO算是劇情和角色塑造都不錯的作品,我們再重新舉兩個例子——《罪惡王冠》和《IS》

除了劇情其他都可稱為優秀,《IS》不用說了,破壁之作。《罪惡王冠》動畫銷量還說的過去,音樂團隊Egoist也得以出道,也算結局不錯了。

就算愛的戰士再怎麼冷嘲熱諷死宅們的喜好,但動畫終究是商品,沒有慘淡的動畫製造業,只有不懂得變通的商人吧。


有這樣一個女孩:

頭頂茶色的短髮,上身穿校服,下身短裙,性格好勝、心地善良、正義感強,有著男孩子般的爽朗性格,擁有非常強大的超能力,但是卻沒有耐心,不坦率,非常在意自己的朋友們,以至於遇到危險時往往獨自死撐而不願尋求幫助以避免給其他人帶來困擾……

還有這樣一個女孩:

身高大概150厘米左右,大大的眼睛和桃紅色嘴唇,輪廓不太分明的面容顯得可愛。髮型是齊頸短髮,然而頭髮分界線卻有所不同,前留海蓋住她的右眼,一身以黑色為基調的圍裙,頭上是白色帽飾,藍發藍瞳,眼神平靜, 表面恭維內心瞧不起的毒舌擔當,工作上全能,堅強,溫柔,無私……

(以上內容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你拿著這兩段文字去給別人看,喜歡的人恐怕並不多,然而我們知道,這兩位是:

然後你可以試著拿著這兩段文字和兩張圖片去問沒看過相關番劇的人,問問他們的感覺。喜歡的人恐怕也不見得會有多少。

然而看了動畫之後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即便是現實生活中,你對一個人有好感,方面是因為性格吧。怎麼樣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呢?難道不是通過這個做過什麼事情來判斷嗎?(現實中另一方面是因為臉,考慮到二次元路人女角色都有神顏值,這一方面忽略。)

失去了故事,人物算什麼。

而題中所說的初音未來,則是天大的誤會,虛擬歌手因為實在是小眾的原因,為了方便宣傳披了個「動漫角色」的衣服,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但你們不會真不知道這些虛擬歌手是什麼情況吧?初音未來可不只是沒有故事,她的一設連性格都沒有呢。但是在二設里呢?初音未來以一種精神分裂的姿態在不同的世界中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如果初音未來是真人的話應該給她一個「影后」的名號)。

如果沒有音源,沒有音樂,沒有舞蹈,沒有同人創作,初音未來也就只是一個路人而已。

「 大家正在拒絕讓角色開心、讓角色被虐待、讓角色死去的行為 」這句話是我尤其鬱悶的,後兩者沒什麼毛病,這是人本身正常的心裡傾向,如果觀眾喜歡看「角色被虐待、角色死去」,那這個圈子又要被婊了吧?不過劇情需要的「角色被虐待、角色死去」的情節,我相信觀眾會埋怨幾句,但不會影響他們欣賞這個作品,就像三國迷哀嘆「諸葛病逝於五丈原」一樣。

但是第一條「大家正在拒絕讓角色開心」???

那麼多「這個笑容由我來守護」的彈幕是我臆想出來的嗎?這裡不應該是觀眾的鍋吧?

「近些年來圈內的觀眾,讀者,玩家越來越多的傾向於人物好的作品而非故事劇情好的作品 」……額,我不太能理解這個說法。

什麼是劇情好的作品?一個驚天地泣鬼神各種腦洞各種懸疑各種神轉折而且具有極其嚴密邏輯的劇情是不是好劇情?一個只有日常生活簡單樸實充滿大家都能理解的歡聲笑語和悲傷離別的劇情是不是好劇情?我仔細想想,應該都是吧,只是前者看上去逼格更高吧。

劇情不好的,應該指的是邏輯混亂讓人看著犯尷尬癌的劇情吧?這種玩意兒有市場么?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的是,ACGN作品裡,我們到底是要看什麼?

動畫漫畫里的故事,抽出來,都可以看做是一個小說。

百度百科: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劇情就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過度重視劇情而忽略人物那才是真的喧賓奪主。而忽視劇情的話,這個人物也是必然刻畫不成功的。

人物形象是很重要,但好的人物形象也需要好的劇情去刻畫,相關從業者大可不必緊張。不過如果你劇情很好了,人物刻畫很好了,但是你刻畫的人物全都是不討喜甚至讓人厭惡的角色……沒見過這種情況,誰看過的補充一下。


角色本來就是核心,故事只是塑造角色的一種手段而已,不存在「過度重視」這種事情。

一個故事,沒有了角色就沒有意義,甚至可以說無法成立。但是塑造一個角色,除了故事以外,你可以從造型、動作、聲音等等方面來入手。角色和故事就是這樣的關係:故事需要角色,但角色不一定需要故事。所以故事被其他手段替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會去罵寫得不好的故事,但很少去稱讚寫得好的故事;人們經常對角色表達喜愛之情,但相比之下被人們討厭的角色就顯得很少。

這就是因為一個故事寫得好的話,會幫助人們的情感自然地進入虛構的世界和角色中,但如果寫得不好的話,人們就會被拉回到現實中,然後去罵那些生產者。

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寫故事說不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認為是過度重視。

如果,虛淵玄的意思是不應該重視角色塑造的話。那豈不是對漫畫業界的侮辱?

動畫作品,從原作的性質可以分為四類,原創、漫畫改編、小說.輕小說改編、GALGAME改編。

小說.輕小說依賴文字表達,注重故事情節,相對的缺陷就是角色塑造不完全。

GALGAME雖然也是有小說改編,但並不依賴文字表達。是通過台詞、演出來表現故事和劇情,相對輕小說來講角色塑造更為完整。比起故事性,劇情要求更高,角色的作用無可替代。

漫畫,因依賴用繪畫來表現,作畫工作量大、故事進展緩慢,所以不適合注重描寫故事性強的作品。事實上故事性強的漫畫作品少之又少,筆者首先聯想到的是《Death Note》,但這部作品的作者和其他漫畫家不同,兩個作者一個負責作畫,一個寫故事劇情。

漫畫業界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很多小漫畫家每年都掙扎在生死邊緣。《食夢者》說漫畫家是賭徒,絕不過分。連載中的作品被砍絕不是什麼都市傳說,在這種環境里哪個漫畫家會注重故事性捨棄角色塑造?這種行為豈不是拿伙食費買墓地?

我們漫畫讀者所期待的不是什麼故事性,想看故事的人都去看小說了!如果我是編輯,一個作者拿著長篇小說那樣的漫畫來讓我看,我會問他:「你學了這麼多年的繪畫,是為了寫小說嗎?」

漫畫是用繪畫做為表現手法的作品,你知道我們漫畫讀者 看每一頁時的感動嗎?你知道我們漫畫讀者對每一頁的渴望嗎?

ANIME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小說.輕小說的附屬物了?

ANIME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漫畫文化在裡面。

ANIME過度重視角色?興師問罪嗎?這是說 漫畫文化對ANIME的影響 ,簡直罪孽深重嗎?

還是說 這是否定 漫畫業界的傳統 本身? 是要主張小說、輕小說才是ANIME的第一血緣嗎?

重視角色塑造是理所當然,日常系作品的普及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為固定了人設及背景,同人本子劇情、相關行為被大大限制?(大大霧)


很簡單,這是二次元的固有屬性造成的:

因為二次元與真人電影電視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物。

二次元的人物是高度理想化的,是二次元完美屬性的最大代表,是宅們追求的最本質元素(之一)。

同樣的故事、劇情、內涵、主題,動漫畫有的,真人影視也可以有。但是人物就不能。許多二次元作品都有真人版,但是大量的真人版都為人詬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人物的差距太大:同樣是女高中生,同樣是廢柴男主,動畫中的形象和現實中的表現,有時可謂雲泥之別,而且這種差距是沒有下限的,可以無限擴大(參考TMA)。

同樣,現實中不乏能唱能跳、聲音甜美的愛抖或歌手,但是哪一個能像公主殿下這樣無論外在內涵、無論台前台後都完美無暇的呢?

這種人物間的差距,大概在三次元,只有蘿莉或可勉強一戰。——原因就在於蘿莉實在是三次元人物中最純潔、最能打的那一支了。

好的故事,都需要人物來承載。人物不好,許多表番故事(比如王子公主類的)壓根都無法成立;里番Gal那更是一部也賣不出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受到追捧的當然就是人物設定了。——而且主要是女性角色。這是客觀規律,無需贅言。

人類,就是這麼膚淺。


推薦閱讀:

a站 b站 c站 d站 e站為什麼會成功?他們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什麼樣的 Galgame 讓人感覺沒白玩?
如何評價國產3D動畫少年錦衣衛,跟斗破蒼穹比呢?
和泉萬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腳本家?

TAG:ACG | 二次元 | 動漫 | 嗶哩嗶哩 | AC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