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聽音樂喜歡把音量調很高?
換言之,為什麼有人喜歡聽很響的聲音?
咱不提鄉村非主流哈~~~
所有音響系統設計,都有個最佳功率區間,功率(大概可以等同於音量)無論太大還是小了,音質是出不來的。簡單的看,一般前端功率在不失真情況下盡量大,如果有功放,根據功放輸出功率,算一下無源音箱本身的功率,保持它50%-80%的輸出能把聲音打開;
如果一般的自帶功放的有源桌面音響,在10幾平米-20平米的房間,一般峰值功率在50w 左右的(須知,國產的音響都給你標峰值,不給你標額定),給個1/3的功率基本上聲音才開始好轉,1/2-2/3功率重低音才能出來,當然這和你的擺位、聽音距離有關,如果離得近,1/3也有低音。
尤其是低頻音色的感受,不僅僅是耳朵的聽覺,還包括身體的觸覺/共振,這個一定是要有一定功率輸出才能感受的到,否則只有耳朵聽見,是沒有足夠感染力的。
以上所有數字值,都是個人感受,沒有任何理論、文獻數據支撐。
我的話單純只是因為想聽更多的細節罷了
不然有些細微的聲音就被掩蓋過去了順帶一提我的聽力雖然沒有測試過但是還是被朋友公認挺好的因為現場差不多也這麼大聲
為了聽到bass。
強答~1.可以轉移注意力,聲音越大越能轉移注意力…2.可以委婉地表達不滿……
3.可以讓喜歡聲音質量又喜歡功放一些自己不喜歡聽的歌的少年戴上耳機……
4.想不到了……除了一個答案開店的位置與擺放問題,其他大部分都是耳朵有問題,長期這樣的環境下早已聽力受損,我三格四格音量聽的清清楚楚,細節一點不漏。別人就需要7格以上,拿回來震的耳朵都疼。有次下了雨,水流到插座里發出電流聲滋滋響的,我那個同學一點都聽不到
因為爽啊
音量越高,細節越豐富,高低中頻也愈清楚。
想要讓別人聽到……
在高保真的條件下,大音量能夠使人更好的感受音樂里不同強度的音符的對比。
開大音量能聽到更多的細節,感覺上也更"好聽"
所以接受不了大音量的我就只能腦放了,聽現場的時候也永遠要戴上耳塞,也算是一種損失吧
省的外界雜音干擾。
問題中泛指的音樂一般意義上說是現代流行音樂5到7種樂器,最多3個八度,幾條音軌混合起來的。而這些流行音樂也是從傳統交響樂作品簡化而來的,包含的樂器種類可能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各種巧妙穿插就像程序一樣嚴謹與優美。而音樂作為聽的信息輸入,音量就變成了個很重要的東西,聲音大是為了聽清楚細膩的樂器或者音高的變化,還有就是與當時大腦對這首音樂作品的預期能量閾值有關,通常健身時,需要更大聲音的刺激,更大的聲音也意味著絕對能量的增強。而有時從路邊小店經過飄來的音樂,喚起大腦對場景的幻想,就不需要很大的聲音,因為大腦對聲音的預期沒那麼高,更多關注因為這個音樂引發的場景想像,這也是電影背景音樂恰到好處的體現,比如銀翼2049里的背景音樂音量就太大,或者是電影院放的太大聲,就搶戲了,而gravity 里父親掉入次維空間,全靠背景音來烘托出玄幻的氣氛,就來的恰到好處。音樂聲越大越好的大都是年輕人,因為腎上腺素分泌的旺盛吧……
為了提高信噪比。
我很喜歡調高音量,特別是額外加上頭戴式耳機。
這樣我就能暫時逃避了現實世界,沉浸在自己選擇的情感世界裡。
現實中顧忌太多,要做一個理性思考的人,情緒得不到發泄,所以,我希望在自己選擇的抒情歌里好好沉下去,深深地浸泡在裡面,隔絕了外面的一切,此刻,我就是王者,只有我和音樂,只有我的情感和歌者的情感交織,唯有此時我可以靜靜地享受並不孤獨的孤獨。因為喜歡音樂在耳朵中穿過大腦的感覺。
這玩意靠的是習慣。。。
我常年帶隔音耳機工作。聽音樂看電視基本只要打兩格音量就夠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能聽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聲音。
有時候被細小的雜訊折磨到睡不著。
這年頭啊,耳背才是福。
聽細節
為了感官刺激。
真的,別再放那麼大聲了。網上有個測試,看你能聽到多高赫茲的聲音才聽不見。我聽了幾個頻率的就聽不見了。耳鳴一直都很嚴重。也就是16歲那一年聽歌大聲而已。因為這樣大聲唱也不會被人聽到跑調了……
推薦閱讀:
※認知神經科學的博士在畢業轉行時,有哪些可以考慮的不錯的去向?
※腦科學最終是否會取代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該怎麼學呢?
※球迷支持主場設在自己城市的球隊是出於什麼心理?
※如何用最簡短的話語表達出最深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