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很值得閱讀,如果有,你會推薦哪個作家?為什麼?
作家 書籍 閱讀
王小波,史鐵生
一個思生辯死
一個向死而生額。。
謝邀!
看到這個問題,腦子裡第一個閃現的名字就是——汪曾祺。
沈從文稱讚他的文章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鬼才」賈平凹更有「汪是一文狐,修鍊成老精」這樣的非凡比喻。汪老筆力確實不一般!
寫美食,絕對能看出汪老是資深「吃貨」,不僅好吃,還會吃,重要的是會寫,文字畫面感強,每描述一種吃食,就像是在你面前展示製作工藝一般,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品嘗。如果沒有過往歲月的經歷,如果沒有對各地美食的留戀,恐怕難以形成這些美味的文字。寫草木,滿篇舊人舊事、旅行見聞、風土人情、花鳥蟲魚,又似乎化身為生物學家,談花草樹木,引經據典,說道頗多,可見平素的知識積累。
寫戲劇,篇幅雖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著理性、睿智和從容。名人軼事、戲曲與文學、習劇札記等等,這些談戲文章同他的遊記、民俗類散文一樣,無不瀟洒有致,頗有看頭,老爺子散文與雜文的浪漫與精髓一覽無餘。
寫小說,愛情清爽朦朧、風土人情簡潔恬靜、田園風光則充滿詩情畫意,淳樸中滿是歡樂和健康的人性之美,簡潔中儘是和諧溫存的情致。謝邀!
私認為,作家的「所有作品」一句倒是限定了不少範圍。不過既然是個人向,不妨推薦一位受眾廣泛的作家。
題主您看卡爾馬克思怎麼樣?謝邀
喜歡的作家其實不少呢,本題目下也很多人推薦了。乾脆推薦兩位知乎眾吧,他們的絕大部分文字我都是十分喜愛的。@張佳瑋
@馬伯庸
良心推薦,食用後如有毒副作用請自求多福,捂臉逃。謝邀,馬馬虎虎寫點。乾貨(?)
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哪個人的哪本不值得讀。歡迎來辯。
簡單介紹三位
『胡利奧·科塔薩爾』
科塔薩爾,阿根廷幻想文學大師,學者,翻譯家,拉美文學大爆炸主將之一,博爾赫斯的精神之子、得意門生。
在每一本中文版的腰封上都印有他的照片,他的照片極具個人風格;頭髮凌亂,叼著雪茄煙,眼神深邃,帶著一絲憂鬱,一絲憤怒與一絲迷惘。這個形象曾迷倒萬千少女,姑娘們覺得這非常符合她們對科塔薩爾的想像。「他過著學生的日子,卻不是學生;他像在流亡,卻不是流亡者」
「1984年,他因白血病去世,與妻子合葬於蒙帕納斯墓地。人們去看他,總會在墓碑的祥雲上放一杯葡萄酒和一張兒童街頭遊戲跳房子的圖案,以示祭奠。沒有獎項,沒有勳章,沒有院士頭銜,沒有莊重著裝,他只帶上了讀者的熱情,去了另一個世界」
科塔薩爾雖然被譽為幻想文學大師,但他的作品和我們一般理解的幻想文學不太一樣,不是《魔戒》那樣的虛構世界,他極少架空,他的幻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現實生活中嵌入莫可名狀的事物,像是看不見摸不著又時刻遊走的怪物亦或是非人非鬼的形象,作為線索,影影綽綽地與現實交疊,從而將現實抽象;另一方面則是對技巧與結構的探索。我個人認為後者的成就更大一些,他最初便是憑藉結構獨具一格的《跳房子》聲名鵲起。不過更多時候他是將二者有機結合了。
介紹他的兩部作品:長篇小說《跳房子》和短篇小說集《萬火歸一》
《跳房子》是他的處女作(此處有誤,不是處女作,感謝評論區),同時也是一本神書。這是一部包含了N部書的書,有好多種讀法:可以從第一章往後依次讀,在第五十六章終止,故事結束,結局開放;也可以根據作者給出的章節數跳讀,構成另一番故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讀……
打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可以看到一張導讀表,指明章節間的跳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嚴格按照這張表來閱讀,你會進入一個死循環。科塔薩爾曾公開表示這張表就是為那些不愛動腦的讀者準備的,是專為戲謔那些人而存在的……反正天才的想法,我們不懂。
《萬火歸一》是一本特別漂亮的小書,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非常能代表科塔薩爾的個人風格,很適合作為了解他的入門書籍。其中,《南方高速》以堵車作為切入點呈現微觀社會百態;《萬火歸一》疊映了古羅馬和現代兩段魂銷大火的三角戀情;《克拉小姐》描寫女護士和男孩間微妙的感情,全部由心理描寫構成,自成一體,極像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細看會發現原來是由三個人的內心世界組成;《另一片天空》是一篇難以概括的作品,在實景與虛境間飄忽不定,霧氣朦朧中,神秘少年「南美佬」魅影般時隱時現,依稀竟是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洛特雷阿蒙……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秘魯作家及詩人。
略薩是三人中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的作品頗有些喧囂,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書生動有趣,不枯燥,特好讀,非常適合那些對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恐懼心理的小夥伴拿來顛覆三觀。
客觀地說,略薩不是一個創造性很強的作家,他更多是寫他所經歷過的事情。他是個閱歷很豐富的人。少時家境貧寒,為補貼家用同時打三份工,十八歲時便與警察、奸商、拉皮條的等各色人等周旋,後來老爸中了彩票頭獎,他得以完成學業;他經歷過兩次婚姻,都是和自己的親戚,第一次是姨媽第二次是表妹,和第一任妻子胡利婭的戀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但他們還是衝破重重阻撓在一起了,日後他還興緻勃勃地把這件事寫成了小說,也就是今天我們可以讀到的《胡利婭姨媽和作家》;他有政治理想,競選過總統,因暗箱操作沒能競選成功。他寫過幾部禁書,處女作被當眾焚毀,他本人也因寫作被兩度開除國籍:這些經歷都為他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他的主要成就在於結構創新,他也因此被稱為結構現實主義作家,他創造了不少寫法,像他的代表作《酒吧長談》就是對話波式,《綠房子》是通管式,《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是文本拼貼和蒙太奇,《胡利婭姨媽和作家》採用的是雙線推進,現實與戲劇交錯上演的寫法。這些書每本都夠說半天的了。他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卻是一本他少見的不炫技的小說,純正的傳統敘事,這本小說是《壞女孩的惡作劇》。
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寫過這本書的劇情,在這裡就不說了。感興趣可以去查一下,有點辣眼睛,但是很有趣。我其實是一個對愛情題材很感興趣的人,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尤其熱愛奇情。在我看來,《壞女孩的惡作劇》表現的就是某種奇情,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流動的情感,千變萬化的愛情面貌。『伊莎貝爾·阿連德』
最後說一下伊莎貝爾·阿連德,這位和馬爾克斯齊名的女作家。
伊莎貝爾·阿連德於1942年出生於智利一個奇妙的大家族,用她的話說就是「一群討人喜歡的瘋子」,她的叔叔就是世界聞名的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1973年,智利發生流血政變,她的叔叔以身殉職,她和家人流亡到委內瑞拉,只隨身攜帶一些從黑市兌換的假幣,從此開始她長達十年的「沉默年代」。1981年,留在智利的外祖父絕食自殺,於是她打定主意給外祖父寫一封長信,記錄外祖父留在人間的足跡,而這封長信,便是日後震驚文壇的《幽靈之家》。
《幽靈之家》出版於1982年,伊莎貝爾·阿連德四十歲的時候,也就是說這位女作家的創造生涯是從中年開始的,算是比較晚的了,但後勁十足,每一部作品都質量上乘。1992年,29歲的愛女因病去世,她更是把生命獻給了寫作,從文字中找尋最深最後的慰藉。
《幽靈之家》以飽滿瑰麗的筆觸展現了從二十世紀初到七十年代為止風雲變幻的歷史,講述了以埃斯特萬·特魯埃瓦一家為線索三個家族四代人間的恩怨糾葛,現實與魔幻交疊,激情與浪漫交織,令人想起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她也因此被劃歸到「加派作家」的名下,被稱為「穿裙子的馬爾克斯」,但伊莎貝爾坦言:自己寫作時或許有意模仿《百年孤獨》,但腦海中回蕩的始終是自己家族的故事。這本小說更像是她的自傳,每一個人物都有跡可循,那些故去多時的親人在她的筆下熠熠生輝。
這本小說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女性主義,展現女性的柔美與堅韌,伊莎貝爾筆下的女性角色,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鮮明強烈的個性,獨立,自信,堅強,優雅而迷人,她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為拉丁美洲這片剛健熱情的土地注入了一抹柔情。伊莎貝爾的作品兼具魔幻色彩和深厚敘事功底,如果你對拉美文學感興趣又看馬爾克斯要瘋的話,不妨從這本《幽靈之家》入手,沒準就愛上了拉美文學。
對博爾赫斯感興趣的可以去翻我以前的答案。
另外提名巴別爾。謝邀。
我的話。
米澤穗信。要說為什麼的話,我喜歡他的推理故事,僅此而已。瀉藥,史鐵生、北島、王小波、王朔、余華
謝邀。我沒怎麼遇到一個作家可以讓我把他所有的作品全部讀完,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我讀過的書太少接觸到的作家也太少,另外我總覺得很多作家除了代表作之外,其他的作品相比之下很讓人失望,所以讀過代表作以後就擱下了。
目前如果說有一個基本上其作品我都讀過的作家,那就是郁達夫了。之所以能讀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中短篇,而且加起來數量並不是很多。另外一個原因呢,就是郁達夫的作品個人風格十分鮮明,而且心理描寫特別入骨,作品大部分感情基調都是抑鬱沉重的,情感表達十分強烈,我會一連幾天都沉浸在他自囈般地文字里不能自拔,加上他的作品數量不多,所以沒幾天就全看完了。但原諒我,他的古體詩我沒怎麼看。。。能力所限,看不懂。。。
郁達夫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當年在世的時候他因為作品中大膽而毫不避諱地自白式的敘述為當時的好多文人所不齒,心理上經歷了巨大的孤獨,精神飽受折磨,一直在努力尋找以求得平撫精神上的空虛和痛苦。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內心掙扎。
最後他參加革命,解放前夕在蘇門答臘島被日軍殺害。最喜歡的幾篇:《沉淪》 成名作《春風沉醉的夜晚》
《銀灰色的死》《水樣的春愁》......謝邀。
個人覺著閱讀是件很私人事兒。主要是看喜好和目的。
有人說我沒啥目的就是想看看書,那就重點看喜好就行。
每個流派的書都找最著名的那一本來讀一下,然後覺著哪個流派合口味,就找那個流派最著名的作者來讀。
基本上來說,能寫出驚世之作,全球出名的人,哪怕是隨便一本不出名的書,也比大多數作者寫的強。
有一點需要提前說明,如果之前沒有特別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習慣,不建議從那種晦澀的大塊頭開始讀,最好是讀可讀性強的書,逐漸培養一個閱讀習慣和閱讀速度,之後再深入。
正好前兩天我給一個不太愛讀書的女性朋友列了簡單的讀書計劃。
從嚴歌苓的小說開始,然後是張愛玲,再往後可以是王安憶/遲子建/孫犁/曹禺(劇本)/余華/路遙.....
當然這中間也可以穿插著流行小說,東野圭吾、京極夏彥(不太好讀),隨便啥都可以。不用忌諱說,這種書沒有營養,無法漲學識巴拉巴拉的,那都是一些恨不得把書當工具的人的想法。一本書,只要有一個情節,一句話,一個標點,你覺著用的妙或者你看完之後完全無感,覺得「他媽浪費了老子一個小時」,那也無所謂。權當打發時間了,又知道了一本爛書。
由泛而精,個人覺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如果你完全沒有頭緒,只是覺著自己應該讀讀書,可以看一下書評隨筆。
推薦一本剛看完的,《坐久落花多》,作者叫楊葵,之前我也不認識,沖著書名買來湊單的。
但看完之後覺著還不錯。謝邀。
有。像那種只有一篇巨著傳世的作家,都可以歸入此列。當然題主想問的顯然不是這種作家。但是答案也不會改變。每個讀書人或許會對喜愛的作家有所褒貶,但是也總會想要讀完那一兩個自己最最喜愛的作家的作品。下面說說我自己想要讀完的幾個作家。他們或許沒有樓上很多答友提到的那些作家以及樓下很多的答友將會提到的作家那麼高大上,那麼富有哲思。不過個人很喜歡他們的作品。僅此而已。
1馬克吐溫。之所以說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幽默或者他的嘲諷,而是因為他幽默地的嘲諷。看到世界的荒謬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對其發出嘲諷也沒有那麼難。優雅地微笑著嘲笑世界的荒謬、可笑和齷齪才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馬克吐溫幹得相當漂亮。2歐亨利。抱歉,歐亨利並不是完全切題的答案。準確地說,他可能是在你沒有看過他所有作品的時候會想要讀完他所有作品的作家。歐亨利的小說可以算得上是一套劇情反轉和腦洞打開的教材。對於我自己而言,所謂的「笑中帶淚」的風格帶給我的觸動,遠遠沒有劇情反轉中體現出生活的無常帶來的感觸大。3梅里美。梅里美的小說即使是為了看看當時歐洲的風土人情,讀起來也是很不錯的。至於其他,個人覺得自己體會比較好。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某種意義上講算是讀者和作者一起進行的二次創作。所以以上觀點只是個人讀他們的小說時的觀點,或許與大家對他們的評價並不一致,所以保留看法就好。
另外,總感覺這個答案變成了「有什麼作家是你會想要讀他全部作品?」的答案。因為一邊回答一邊回憶這些人的作品,總會覺得其實《****》不讀也還好吧。個人覺得除了開頭說到的那種作家,其他的作家或許對某個讀者是值得都讀完的,但是對別人卻未必。所以要說個「值得讀完」的作家,總會有點兒心虛。要是跑題了的話,請題主原諒。瀉藥。
對於我的話這個人是哈耶克。其實嚴格意義上他算不上是作家,說他是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更為合適。現在的三觀很大意義上就是被他的作品塑造的,尤其推薦《通往奴役之路》。另外一個作家是王小波,但是可能就不太符合題主所說所有作品都值得讀。讀王小波的作品從讓我有一個錯覺「國家不幸詩家幸」,當然這是不對的。謝邀,可能推薦的不是作家,如果喜歡浪漫主義可以讀讀尼采,如果像我這麼喜歡裝逼那就可以看看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吧。
太多啦,我是基本喜歡一個作家就找他的全集。余秋雨,有時右逝,吳淼,金庸,馬爾克斯,謝爾頓,澤拉茲尼,馬丁,昆德拉,老舍,史蒂芬金……太多太多啦!
東野圭吾
卡勒德胡賽尼對啦,還有鬼吹燈。所有的作品都值得讀?想不出有誰.任何人的成長都是有個過程的.從膚淺到有深度.有很多好作品,但找不出一個全值得讀的人.想出一個:路遙.因為他畢生之作僅《平凡的世界》.
1、魯迅,老舍。
無需多談……
2、劉慈欣,何夕。
我最喜歡的兩位科幻作家。
3、方想,憤怒的香蕉。
網文里我喜歡的作家。
馬爾克斯。
年輕時你看,你記得世間荒誕,一切像是色彩斑斕的怪夢,奇詭而瑰麗。
再長大一點,你會看出悲歡離合人間喜劇,一切人性引發的誤會會格外鮮明奪目。
稍老一點,你會看到徹骨的孤獨,以及一個人獨處時會不定期想起的記憶碎片。
推薦余華和路遙。
由於題主說的是「所有作品」,我排除了特別喜歡的東野圭吾,他的小部分作品的質量確實不高,如《放學後》、《鳥人計劃》等。下文中答主介紹了情節的作品即值得一看。
一、余華
1983年,在《西湖》發表處女作《第一宿舍》,以及《「威尼斯」牙齒店》、《格子,鴿子》,都是短篇小說。
1984年,在《北京文學》上發表短篇《星星》以及《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
綜:1983年至1986年是他小說創作的初期,以短篇小說為主,算是讀來稍有韻味,總比讀現在微信流行的雞湯文要好。
推薦指數:三星。候車、坐地鐵、等人時可讀,QQ呲牙笑表情推薦。
1987年,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一九八六年》。
短篇《十八歲出門遠行》寫出門搭便車的少年遇到運蘋果的貨車司機的故事,情節莫名其妙,算是余華進行先鋒寫作的第一次嘗試。雙十一時有個新聞說淘寶快遞運貨車炸了,然後附近的大媽大爺們過來哄搶快遞,我立馬想到了這篇小說,有意思。
短篇《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寫「余華」被一個陌生人強拉去參加一個陌生人的葬禮還被要求哭喪的故事,同樣情節莫名其妙,可腦補主角的黑人問號臉。
中篇《一九八六年》寫在文革被迫害而變瘋的教師在浩劫結束後回到故鄉的故事,寫的是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裡面寫了好多古代刑罰,血腥。
綜:這時余華算是找到了他創作的一種方向,之後幾年的創作也大多是沿襲這個方向,他也因此被歸入「先鋒」作家的行列,作品特點是荒誕、血腥、莫名其妙。
推薦指數:四星。三篇都值得一看,QQ彎眼笑表情推薦。
1988年,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古典愛情》。
1989年,發表《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
中篇《現實一種》寫兩兄弟組成的兩個家庭在同一個屋檐下相互殘害的故事,看的時候我一口一個「阿西吧」就沒停過,實在是太陰冷了!讀後我想,距離產生美這個定律,有時不僅限於陌生人之間,也適用於親人之間,親人之間的「零距離」,也會成為滋生矛盾與仇恨的根源。
中篇《世事如煙》寫一個小鎮里的故事,人物以符號代表,整體環境很詭異,好像描寫「鬼鎮」一般,看了兩遍,第一遍看時背後發涼的感覺我到現在還記得。
中篇《古典愛情》寫窮書生上京趕考途中得到富家小姐接濟與垂愛,考完後返途中發現世間已白雲蒼狗般變換。小說不沿襲中國文學才子佳人小說的套路,但同樣寫的很凄美,裡面有人吃人、現宰活人的情節。
中篇《鮮血梅花》是篇武俠小說,完全是大眾不熟知的武俠小說套路,主人公好廢啊!!
綜:這一時期是余華先鋒寫作嘗試的成熟期,好像很多文學專業研究生寫論文就寫他這一時期作品中的先鋒特徵與現代主義內涵,追求新鮮刺激的閱讀體驗的朋友們一定要看!
推薦指數:四星半。鄭重推薦!
1991年,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後改名為《在細雨中呼喊》。
1992年,發表第二篇長篇小說《活著》。
1995年,發表第三篇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
以這三部的知名度不需要作情節介紹,必讀,我說一下閱讀感受吧。
《在細雨中呼喊》,敘述手法是跨越時空的非線性敘事,時間是從解放前到80年代來回跳躍,其中對幼兒和少年的心理狀態描寫極其準確並特別使人感同身受,還有其中的男女出於情慾而上演的一幕幕生命悲歌,讀來不覺得是小說,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活著》,一個老人,田間一頭老牛,老人在樹蔭下緩緩向人訴說他這一世的浮沉,他的語氣很平淡,但傾聽者聽出,老人能有這麼平淡的語氣,一定是因為他在苦難的暴風雨中跋涉了想當漫長的時光的緣故吧。
《許三觀賣血記》,看完後,每次我吃炒豬肝,都小心翼翼心懷庄崇,因為總會想到他。
綜:可以算作余華創作的高峰,也代表著他長篇小說的成就,都是必須要看的書。
推薦指數:五星。牆裂推薦!
2005至2006年,長篇小說《兄弟》出版。
2013年,長篇小說《第七天》出版。
《兄弟》,從解放前到21世紀,我注視著宋剛與李光頭一路走來,會因為宋平凡文革時在街上被人活活打死而像麵包店老闆娘那樣感嘆「現在的人怎麼能壞成這樣啊?」,也會因為宋剛為了掙錢而被騙隆了胸而感到心酸,會因為李光頭創辦的選美大賽使得大賽評委走路都要人扶而會心一笑。讀罷,許多場景在心中浮現,隨之而來的是揮之不去的悲涼感。
《第七天》,不少人認為這本小說比不上之前的幾本,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本小說寫的事情離我們太近了,近到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司空見慣,所以有人把《第七天》稱為時事新聞串聯。我打個比方,我們現在看有關文革的書,會覺得很荒誕,覺得那個時代不正常,但是如果文革時期的人看《活著》、《兄弟》里關於文革描寫的情節,他們真不會覺得有多訝異,因為那些事就是實實在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就像看到一則新聞或者消息一般——「哦,某某被打死了」、「哦,某某的老婆揭發了某某」,人的反應就會是這樣。
我期待未來幾十年的中國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世界,好到當時的人看到《第七天》里的情節時會感嘆:「怎麼會有那麼怪異的世界啊?」而不是像我們現在評價《第七天》這般說是新聞紀錄。
二、路遙
1973年,發表短篇小說《優勝紅旗》。
1976年,發表短篇小說《父子倆》。
綜:1976年之前的作品因為某種不可描述的原因使得其內核思想有一定的偏響應政治號召,但可以作為了解那個特殊年代的讀本。
推薦指數:三星。都很短,寫的是農民,碎片時間可讀。
1978年,發表短篇小說《不會作詩的人》。
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在新生活面前》。
1980年,發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
綜:寫自身所處的時代的人與事,這是許多作家會採用的一種寫作方向,路遙在這三篇裡面寫了人民公社化時期、文革時期的某個人或者眾生面貌,這是我們這些後世讀者的幸運,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
推薦指數:三星。
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與《在困難的日子裡》。
《人生》寫的是一個農村知識青年關於愛情與前途的抉擇的故事。選擇前途,但他並沒有多愛那個城市女孩,選擇愛情,但他又不想一輩子窩在農村,這個議題放在當下的寒門大學生身上同樣適用。最後令我感動的是巧珍,如果我是高加林,也會像他那樣在得知真相後把臉貼在泥土裡呼喊吧。
《在困難的日子裡》寫農村學生到城市上學的故事,日常是挨餓和不想被看不起,可以看做《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的原型。
綜:這一時期路遙作品的可看性提高了一個檔次,他不僅僅局限於側重描寫特殊歷史環境,而是開始在文本中探索某類人的生存困境。
推薦指數:四星。
1986年至1989年,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出版。
《平凡的世界》在百度讀書吧、豆瓣可謂是快被說爛了,基本上是有人求推薦書的話二話不說就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說出這本書,儘管它很大眾化,但它給人獨特的閱讀體驗卻仍不可否認。關於《平凡的世界》,有人可能喜歡裡面展示的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城鄉風貌變化;可能有人會喜歡裡面的陝西人情與風俗;也會有人喜歡裡面少安潤葉秀蓮李向前、少平曉霞等人的感情發展,而我喜歡裡面的人物展示的堅韌性格,年輕人,吃點苦真沒什麼。
推薦指數:五星。
最後說一下,文學類話題其實沒必要爭論,你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你,比如我覺得余華後期作品可以看而有人認為余華後期作品沒法看,這不是閱讀量的問題而是個人喜好問題,說句不謙虛的話我的閱讀量真的不會比你低,文人相輕最後的結果無非是雙方心裡覺得對方是傻逼,與其試圖在爭論中勝過別人還不如靜下心來實實在在寫點乾貨重要。
——————————
收藏時點個贊喲~
當然是…我師父奧修的了!
幾百本書,全都值得看!只要你還沒有開悟。
雖然準確的說他不是作家,他所有的書都是演講的記錄。除了少許跟他人的書信記錄。奧修的書適合所有想獲取永恆的幸福,愛,喜悅,平安的求道者。適合所有想要達成人生所能達成的一切,所有想要體驗生活、愛和光的最高峰的人閱讀、學習。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楚陽冬的《齊天傳》?
※你曾幻想成為網路小說里的哪一人物?
※讓你覺得意味深長的文學名句?
※網文作家一般會看什麼網文呢?
※如何用一個恰當的詞表述一個少女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