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上海的原住民,你是如何看待新晉的外地移民的?

眾所周知,目前一線城市其實是四所:北、上、廣、深。之所以不提廣州和深圳是因為廣州和深圳外地人是主體,尤其是深圳。當時深圳搞改革開放,一分錢都沒有,完完全全是靠自己殺出來的血路。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深圳沒有厲害的國企,卻有一批又一批了不起的民企。

再這樣的地方,即一個靠外地精英重建的城市,討論土著和「入侵者」的關係是沒有意義的,所謂有奶便是娘,有錢便是大爺,一個小漁村的漁民甚至不敢說自己是真正的深圳人,因為功勞簿上自己進不去,如同《阿Q正傳》里的那句詰問:你也配姓趙?

而北京和上海,從八旗子弟的提籠遛鳥到上海灘的十里洋場,儘管後面經歷了紅炮的一聲轟隆,再到「春天的故事裡畫了一個圈」,舊的格局雖然不斷被打破,但是畢竟底子很硬,新舊勢力自然也是此消彼長——在這種情況之下,新生代原住民的成分在不斷演變著,譬如100年前的現在,正統的北京土著大多是滿清家眷;而80年代的原住民們就演變成了1949年之後進城的勝利者們在北京出生的公子小姐,即紅門閨秀們;再過了二十年又演變成了七〇年代末到八〇年代四化建設的技術移民的子女們;今天北京年輕一代原住民的主體是1999年大學擴招之前考入北京985並且留京的外地學子們——年齡大約和「朱令投毒案」那一代學生的年齡相仿。

那麼,圍城之中的人如何看待架著梯子,攀著繩索甚至砸開城門從城外湧入的入侵者呢,以及作為當初的入侵者和現今的土著,你的心態有何轉變?

問題版權歸屬者:鍾曉迪


不請自來,我覺得作為半拉北京人,從小到大的所聞所見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偏題,不敢興趣的您也甭舉報我。

坐標石景山,祖籍廣東,老爺子78年的兵,差點兒拉前線喂炮彈了,一路到了北京撤銷番號軍轉工就留下了,按理說也可以算是「院兒里的」,但我們的是大雜院兒…早年間鐵道兵只划了塊兒地,大家想盡辦法把帳篷變成了窩棚,結婚成家,我就是在「大雜院」出生的(題外話,院兒外就是養牛場,後來的光明牛奶場,老爺子天天拎個鐵皮桶對面兒打奶去),老媽祖籍山東,姥爺闖關東到了北京成了首鋼(石景山煉鐵所?)工人,我也沒見過,因為他老人家在我媽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背景介紹完畢。

說說我認識的北京「土著」吧,小學初中在石景山,高中在海淀(呃,離石景山就一條街,估計大家能猜到是哪個學校…),我自己分了三類。

第一類,小學,我5歲之後搬到了母親分的樓房,跟鐵道兵的子弟們隔開了,雖然沒住過衚衕兒,周圍住的都是各個企事業單位的,其中不少是從內城遷過來支援建設的,戶口都101,102的,也算是衚衕兒文化了。雖然我沒有任何口音,但他們還是戲稱我為小南蠻子,但鑒於那個時代港台明星很耀眼,廣東要比北京發達得多的多的時代,我帶一塊電子錶就很讓人羨慕(在廣州買好便宜…),那時候只是開玩笑的時候岔一下,畢竟不是內城,大家的父母都是一起來到這兒,在這裡安家落戶,我記憶中那時候我們班裡只有兩個借(wai)讀(di)生(de),一個家裡糕點店,桃酥太好吃啦!一個家裡裁縫,老師都得客客氣氣的去他家改衣服。多年過後,現在我們討論外地人所作所為的時候,我說我系廣東淫啊,他們說別蛋bi,你丫生北京了就算北京人,我跟你說這幫孫賊啊…

第二類,初中,算上的石景山比較好的初中,石景山是北京軍區的所在地,相比之下和「土著」接觸的少了,軍區的孩子比較多,期間非常和諧,因為我們是一類人啊!只不過他們上下學有大巴,基本沒任何隔閡,只不過發生了矛盾他們丫從高井叫人,我們從附近幾個不良學校叫人而已。

第三類,高中,曾經的鐵道兵子弟學校,但在我上學的時候,很多四總的孩子是我的同班(也就是你們嘴裡的紅X代),他們對我的評價就是北京衚衕兒里的小痞子,我去,隨身帶著茬架的傢伙是我們大石景山的一貫傳統啊,我一廣東仔就有點口音怎麼就成北京小痞子了?那時候我才知道院兒里的是說普通話的,因為我打小兒沒住過院兒里,所以我的口音和他們不太一樣,但也不妨礙我們做兄弟,原因還是岔架我叫人比較近…但是做為附近「知名」的「貴族學校」…多數在學校附近見到發小兒們都是他們過來「切錢」的時候…

大學…北X大…詳情請讀《草樣年華》,土著不少,但傻逼更多,我不太合群比較個性,架打了不少,不講了。

其實「北京土著」怎麼看外地人呢?分人,真的分人。有的叫我南蠻子外地逼,我抄起酒瓶子直接要花了丫的,你們丫南城兒都沒了還吹牛逼,昌平住的舒坦不?;有的說操你丫裝什麼外地逼啊,廣東話都說不利索,逃酒是吧?我跟你說這幫孫賊XXX…我抄起瓶子說別蛋逼了,先吹一個;有的說操,都北京的,院兒里院兒外都混的一操行,我內哥們兒當兵都副團了,我抄起酒瓶子說別逼逼,微信搖骰子今兒誰結賬!

最後一種人,說你們北京人怎麼了,怎麼就瞧不起外地人呢?我抄起酒瓶子說我母雞啊,我嗨廣東淫啦。。

等會兒,加一句,我去你大爺的,孫賊!不愛待滾蛋!就煩你們這樣兒的傻逼!


莫名其妙就被扣了一秒,手動滑稽。這特么都被建議修改,簡直渾身都敏感,迎風就高潮。

如果這是我國網民的普遍水準,也難怪遍地都是玻璃心、地域帖和聖母婊了 \_(ツ)_/


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不給別人添麻煩


我有一段時間去天津出差,那裡有個市民廣場,我非常驚奇那裡地上沒有任何狗屎/紙巾/包裝袋/塑料瓶,我從來沒見過這麼乾淨的人民廣場,於是問我同事「天津人均gdp肯定很高吧,素質這麼高!」

同事答曰「這裡是天津人自己的人民廣場,上海的是全國人民的人民廣場呀」


魔都土著,利益相關,全文基於利益。

新人選擇來我家鄉建設,我是很歡迎的。那麼多各省年輕才俊,放棄建設自己家鄉的機會,放棄和家人父母一起生活的機會,大好青春無私奉獻,建設上海,抬高房產價值,利益出發我覺得他們是無私的大好人。

過去10多年自己買的房,總價漲了接近兩千萬。而今天,一個外省考來上海985大學一路讀完博士的學生,30歲參加工作的時候有20多萬收入就能讓他們安心的工作。不吃不喝不納稅不貸款,他們要工作到75歲,才能買中環一套房。這是什麼精神?這是無私的奉獻精神。

過去兩年的經歷是震撼人心的:我全家不停的努力工作努力存錢,一年忙到頭,才賺200來萬人民幣,。而自己的房,坐地年增幾百萬。而這些,如果沒有數百萬計的外省年輕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對他們,我只有感激。

當然,這也讓很多土著疑惑過,比如我自己。自己也曾985大學優異成績畢業,也曾負笈海外全獎讀完博士,也有良好工作百萬收入。但真正做到財務自由的原因居然和博士學位、個人努力沒有關係,最大的推動力是幾百萬來自各省年輕才俊帶著三代人所有的積蓄和收入預期,對房市的推動。

各省精英:上海土著真心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二線城市什麼時候能夠變成准一線啊?我的家鄉真的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住一個國家的期望啊。


先來個美好的祝願吧:

希望外省市來的勞動者們中高素質的人比例能越來越高,也希望上海人素質更上一層樓,這樣的話上海人日子舒服,外地人也生活快樂,說到底是上海的居民都開心都能受益,矛盾也能稍微少一些,不然總是因為一夥低素質的人兩邊來回地圖炮波及無辜,貼標籤、站立場的,特別沒必要。大家都不容易,不管是外地人還是上海人,都祝生活開心、家庭溫暖吧。

怎麼看的話:

還是需要外地勞動者的,上海的發展自九十年代起外地人的參與度就開始多了起來,現在和以後的發展是離不開外地人的,當然也離不開建設了上海幾十年並且佔據了上海人口一半的上海人民,虛無化那邊的功勞都是不對的,說外地人光提供髒亂差和犯罪率的,說上海人都是只能去野雞大學沒本事的懶漢對上海毫無功勞、功勞都是外地人的,這種說辭都是以局部代整體。上海在外地人大量湧入前穩居中國第一城市幾十年,上海人怎麼可能普遍素質低、能力低、人懶呢,九十年代後,從事高端、中端、低端行業的外地人口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怎麼能說外地人只拖後腿,上海的發展他們沒有功勞呢。

大家都有功勞,都請繼續好好努力,內訌沒意思的。

大家都別因為一小撮素質低下的人而互相衝突,一定要弄出個上海人就是如何如何,外地人都是如何如何的結論,一棍子打翻一群人,有腦子的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圖個嘴爽,傷了雙方感情,沒必要。

挺多外地人很好啊,努力、勤奮的外地人挺多的,在九十年代後建設上海的確是出功出力的,我是歡迎他們的。

說句真心話,我覺得很多人批評上海人、北京人,說的就他們很多嘴臉特別惡劣,是不對的。其實換一批其他人到他們的位置,行為和反應多半也是大同小異的。你看以前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可以成社會主義堡壘,也可以成工人搖籃,現在又擁有著一批較為保守追求穩定的市民,美國從移民、國際化,到現在呼籲保護本土公民和利益。其實是相處的位置變了,現在大家都說深圳好,機會多,來了就是深圳人,是挺好的,年輕的城市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和努力,年齡大些的城市裡的人啊,會慢慢喜歡穩定,這個是哪裡人關係其實不大,等再過幾十年,深圳也有了老年人的大群體,大家在乎社保、福利了,自然也會體現出一些矛盾。大家都沒錯,擠公交車嘛,一直在裡面的自然希望人少一些,擠進去的也會開始希望人少點,在擠的希望自己能進去,覺得裡面人的想法有問題,其實大家都沒問題,人之常情罷了。

其實說句政治不正確的,我希望部分地域觀念重、有點好面子的外地勞動者可以尊重當地文化,不要非此即彼,硬把自家文化當各地都應該如此的,讓人去遵守,人說我們這邊不是這樣的,聽了就覺得大丟面子,沒有必要的和人鬧個不愉快。就和不許上海人和上海人在上海說上海話那樣,是挺苛刻的。和有一個意識:不是上海遇到的人都是上海人,因為很多人家鄉的居民大多是當地人,就想當然的把這個認識挪到了上海、北京這些外地人佔一半的地方,北京還好,分的出口音的不一樣。非北方的地方,口音許許多多,有的人是分不出區別的,鬼知道你到底是哪裡人,反正都聽不懂,也分不出上海味道的普通話和其他普通話里的區別,自然更容易把所有上海遇到的當上海人。。。就跟我以前有個舍友罵公交車上一個大叔,當大叔是上海人,就罵上海人如何如何,結果那大叔沒聽明白,還當是上海人歧視他,就回口大罵你們上海人。。。結果就是兩個外省市的都當自己被歧視,當對方是上海人,結果愣是沒罵起來,全罵上海人頭上了。

【希望別說我什麼洗地啊,難道你們上海人素質就blabla,沒錯,問題都是外地人blabla的這種自以為反諷的無聊行為,這種過度的舉動就有點立場對立貼地域標籤的感覺了。提倡尊重文化不是說我要獨立啊,排外啊什麼的,別上綱上線什麼帽子都來...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就事論事,友善交流嘛】

說真的,外來人口的問題,我們家倒是比較習慣了,因為在幾百年前就在當地種地了,祖上也被上海開埠來了一批外地人(現在該叫上海人)排過了,也見識過上海的興起,和上海人這個概念的形成,也見識過了外地人短時間大量湧入後雙方的矛盾和生活的變化,是見的多了,鳩佔鵲巢、各地融合、這種事情,個人是沒辦法的,歷史的大勢隆隆而來,你接受也好抵制也好,影響都少的很,說到底大家都只是小老百姓罷了。

有的外地移民有一點不好,上海人說的本地人和外地人認為的說的,是不一樣的兩批人,但有的外地人壓根懶得去分辨,覺得都是一樣的。其實是有區別的,上海人和本地人是有隔閡的,就和現在有的來上海的勞動者和有的上海人有隔閡一樣,本地人是農民,上海人多工人和其他行業,一個是農村鄉鎮,一個是城市,本地人日子比上海人要差不少,以前也沒少被上海人看不起,所以建議有外地的朋友想說上海人如何,別用上海本地人這個詞,很容易讓吃瓜群眾躺槍的_(:з」∠)_


既歡迎全國精英競爭,也歡迎各地普通人填補各行業空缺,城市長期的競爭力在於人才的流動,上海正是因為開放和包容才有今天的繁榮,上海有很多的機遇,當然最省心的還是當一個怨天尤人的廢青。


什麼叫「原住民」?

在大院子弟眼裡,改革開放後湧入北京的知識分子、商業精英肯定算是外地人。

在那些49年之前的北京人眼裡,大院子弟肯定算是外地人。

在八旗子弟眼裡,辛亥年之後來北京的肯定算是外地人。

在老朱家眼裡,滿洲人肯定算是外地人。

在黃金家族眼裡,徐達他們肯定算是外地人。

在女真人眼裡,蒙古人肯定算是外地人。

這時,周口店智人微微一笑。

上海?別告我說那些一百年前遷入上海的就叫本地人就叫土著了,你這讓北京的八旗後代怎麼想。

所以哪有什麼本地人外地人,都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保護的、具有人身自由的中國公民,或者享有平等國民待遇的外國公民,住在這裡,遷入這裡,遷出這裡,都是人們與生俱來並受法律保護的自由。

有些個號稱「本地人」的「土著」,把社會問題一概歸為「外地人」身上。比如本題下面的某些同志。

房價都是外地人弄高的,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中央政府的超發貨幣、地產商的炒作沒關係。

治安都是外地人搞壞的,本地人最多就是哼著「安何橋」飛飛葉子而已。

就業都是外地人搶走的,沒有外地人本地人都能當中共中央總書記了。

你們既然這麼討厭外地人,1949年初,你們為什麼一聲不吭,就放了幾十萬「外地人」進城啊,導致你們的中心還被一個湖南人的照片屍體佔據著。

你們既然這麼討厭外地人,擒賊先擒王,北京市代市長蔡奇是胡建人,上海市長楊雄是浙江人,我相信你們會群起而攻之的。北京市政府在正義路,上海市政府在人民大道,我相信你們都特熟。

所以嘛,想問題看事情,動不動就分族群、劃成分:說好聽點兒,這是懶漢思維;說難聽點兒,就是智商低;說嚴肅點兒,這是陌視個人的極權主義表現。

責任自負,誰的鍋誰自己背,這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如果這點都不明白,那就不是「土著」了,就是一個大寫的「土」。


謝邀。

我非帝都魔都土著,連成都土著都不是,體會不到這個心態。

另外,今天很認真地回答為毛吐槽公務員的問題,居然被說是政治不可討論的話題而刪了,我很想知道我的答題邊界哪點有問題,所以這些擦邊球的問題我不碰了。

@安然您是腫么想到邀請我的啊T。T


這魚釣得好!

地域歧視遍布全球,非我國獨有,更非一線城市獨有。

甚至連八線小縣城都有。出發點只有一個,土著居民把本地的負面變化全部歸結於外來人口的荼毒。有時候是以偏概全,有時候甚至乾脆是張口就來,那下意識的把壞的髒的全部推給別人的行為,每時每刻發生著。其實這和所謂的戶籍制度半毛錢關係沒有,一旦進入地域歧視的話題,你就發現本地人豁然變成戶籍制度擁護者。現在城市化進程大踏步前進,沒有所謂的外來人口,哪裡來的城市建設?

低素質人口藏納於各個角落,外地人不能倖免,你本地人也不能。


首先我覺得題主對原住民這個定義不妥,這篇回答也沒有任何瞧不起外地人的地方。

我敢說我是北京原住民,因為起碼我爸我媽也都是在北京出生的。

你不能說九十年代考進來拿了戶口就是年輕一代原住民的主體了吧。

我從小跟這兒長大,看著他一點一點發展,一點一點從我愛北京天安門變成你們北京人臭牛逼什麼,你們北京人是不是都是土豪,你們北京人是不是都400分上清華北大…我這才敢妄言自己是原住民。

其次我怎麼看外地人來京?

來就來唄,又沒攔著你,你願意留下也沒人趕你走啊?說實話北京城這麼大,沒誰有那閑心關心別人的。

我就搞不懂,為什麼每次提到進京/北漂,總是帶著一種極度的自卑感??

而且這種自卑感已經發展到了對北京人的一種歧視了。

在外留學的時候,同樣是中國人,聽說你是北京的,你穿好點的衣服要被議論,吃好點的飯要被諷刺,討論喜歡的話題要被酸,說實話我想知道你們到底怎麼看待北京人的?

最後我想申明一點,雖然沒人攔著你們進京,但是不歡迎貼小廣告的,黑導遊,黑作坊,騙子小偷和混吃等死的等等等等來了純屬裹亂的,我們一般管這種人叫外地逼,哦不,王德彪。跟外地人不一樣,外地人能當朋友,王德彪…(笑)


上初中那會兒,也就是01,02年的時候騎著自行車和同學去公園玩兒,忘記鎖車拔鑰匙,公園出來以後才想起來,但是車還在,被鎖了起來,門口雜貨店的大叔幫忙鎖的車,保管的鑰匙。

初中騎車經常忘記帶鑰匙,因為車子是假鎖的,但是我就是敢把假鎖的車子放校門口然後去上課。

前兩年,我媽騎車去辦事,一會兒的功夫,她那輛舊車居然被偷了!!!當時我當笑話聽,但找了一圈真沒找到。

上海的治安怎麼說呢,雖然不如我小時候那麼好,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相比來說總能給我帶來安全感。

一個城市發展離不開人口的增長,再怎麼折騰,人家該來的還是會來。逃離北上廣喊了那麼多年,多少人走了又回來的,真正離開的有幾個?多少人一邊罵著本地人,一邊擠破頭不擇手段也要弄個本地戶口的?網上多少賺本地老年人奇葩財路的?網上的那堆擁有一顆脆弱玻璃心的鍵盤俠們,虛擬時間裡罵著這個給予他們巨大機會的上海,現實世界衣冠楚楚的從這個城市賺取財富。

怎麼辦?涼拌唄。努力工作,多讀書,多賺錢。剩下的該幹嘛幹嘛去吧。

上海是全國的上海,卻已經不是我小時候的那個了。


你們有沒有飯愛豆,從愛豆還沒特別火的時候就飯的那種?就是愛豆越來越火然後有新粉加入,又有點為愛豆驕傲,又覺得喜歡他的人太多了有點小吃醋←_←

反正我就是這種感覺。

(不算土著,應該算京三代吧,新粉混久了就把自己當老粉了)


不排外,排傻逼

我們還要說多少次你們才能懂?!


利益相關:魔都土著

那些現在還是不知道幾線城市人在上海卻莫名其妙討厭上海的人千萬別入戶了,按你們現在這麼排上海,上了遲早也是要排外地的

至於那些愛這個城市好好建設的,歡迎


外地人來一線的幾個問題。挨個掰開說。

1.沒房子,房價貴,一輩子工作為了房。

實際上,來一線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家裡有房子有地,而二三線城市來一線打拚的,回了家基本也能買的起房。

但是,地,就么多,你們玩命要來,也就不能怪房價高的離譜了。

2.工作機會多,但競爭更激烈。

我大學同學,基本上選擇回家鄉的二三線城市發展的都混的不錯。學歷值錢。

換成一線,招聘時你想談工資?直接簡歷飛你臉上,愛干不幹,你一本科/碩士,還談條件?後面一堆碩士/博士等著呢,不幹滾。

3.沒關係,沒門路,覺得本地人靠暗箱操作上位

這個,只能說你回家你也有關係,是你要留在這的,要是真跟你說沒關係,那是騙你。人家白在一線住了那麼多代?

至於排外,大部分都是中底層的土著,因為外地人來了搶飯碗,抬房價。但是對於大地主,大資本家,科科,又來了一群廉價兔子,來越多越好。


優越感是有的,恐慌感也是有的。

能在北京定居的外地人在老家應該都算是精英階層,拿他們的上等馬和我們北京的中等馬下等馬跑,我們肯定是挺吃力,競爭不過人家。

你說北京的上等馬?都移民國外了。


上海北京原住民,和有沒有文化、會不會當地方言、生活習慣什麼的都沒太大關係

有房子就是原住民,不管你是八旗子弟還是紅N代,還是90年代下海的先富之人,只要有房子,就是原住民

沒有房子,就算祖上三代都是本地人,那和外地人也沒太大區別

90年代移民來北京上海的外地人,應該算是本地的不行的本地人了

什麼叫屁股決定腦袋:

①什麼人認為房價會漲?不是認真分析之後覺得未來還有升值空間的人,而是有房子的人

②什麼人認為房價會跌?不是認真分析之後覺得泡沫太大的人,而是有點積蓄卻又不太夠,準備買房子的人

所以關於房價的討論完全是基於立場的討論,根本沒什麼分析在裡面,而第二種人的需求明顯比第一種人要急切的多

那麼作為媒體,一個看的人越多越能賺錢的組織,是唱空房價呢?還是唱空房價呢?還是唱空房價比較好呢?


看到現在包括高票都是抖機靈的,雖然很贊,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實際幫助,我反正匿名了就直接回答我對外地人的看法。

說老市民對新移民的看法,不能不提新移民對老市民的看法,以下提供一系列相關鏈接,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我也就不過多涉及無關內容了,關於這些回復帶給我個人的感受我也會在後文簡單說明一二

上海人的地域歧視真的那麼嚴重嗎? - 社會

為什麼部分上海人會歧視外地來上海的人? - 地域

為什麼上海男人普遍給人的感覺是「小氣」、「小男人」、「怕老婆」? - 生活

怎樣看待滬知名媒體人宣克炅微博上一系列的地域評價? - 上海

上海如果少一千萬所謂的「外地人」會怎麼樣? - 政治

從政策上說,北京和上海哪個對外地人更友好? - 教育

接下來,說明一下我個人的背景,為何認為自己有條件就這一問題進行回答。人生前17年未長時間離開過上海,18歲前往江蘇某211求學4年,最後一年上海實習,碩士進入上海某985,1年北京交流(有北京土著和新移民親戚,我差點也成了北京新移民),畢業後上海某知名三甲後在職博士至今,其中交流學習留學一年。從本科開始我的生活圈裡上海人雖然依舊是最核心的,不過90%以上都是各種外地人(相對上海人而言,畢竟在江蘇和北京我也是外地人),而且不在上海的,在上海的,在北京的,在國外的都有,樣本來源豐富,具有較高覆蓋度,因此自認為比較有發言權。

在以下的敘述中,相對於我列舉的這些問題下的爭議,我不想過多糾纏於人這個概念,而會更多的關注群體這個概念。所以有人要討論請不要討論說我怎麼怎麼,就請移步。

首先要定義的是新移民這個概念,我個人一般將80年和10年作為兩個節點,80年以前改革開放人口出現少量流動,北上開始出現人口遷入,此後的30年里的移民具有較大的共性。10年則是因為房價和人口大量湧入,具有了許多上一批移民沒有的特性因此此處予以區分,後文的主體討論對象也是這批人。

未完,慢慢補充……明天


推薦閱讀:

中國多少人總資產超過百萬?
最底層的群體最愛國,這句話正確嗎?
從小家境就很優渥的孩子在生活中是怎樣的?
搞IT是不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式?
有哪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歷史概念是時間錯亂的(anachronistic)?

TAG:上海 | 北京 | 社會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