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普及有前景嗎?

現在有個機會去環球車享,來問問各位朋友有什麼看法。希望大神能分析,不吝賜教!謝謝

本題已收錄分享經濟浪潮圓桌 ?,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關於分時租賃行業的前景,基於產業分析方法,一般從以下幾點分析,僅供參考:

1、政策影響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和汽車共享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不屬於限制性行業。但汽車租賃易受政府租賃車輛指標限制,不易做大,如北京分時租賃企業約100家,而政府發放的車輛指標僅8000+。

2、產業所處階段

目前分時租賃行業屬於幼稚期(一般產業階段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數量較少,客戶成熟度低,商業模式不成熟。

3、產業類型

分時租賃行業屬於新興產業。

4、產業成長空間

目前分時租賃行業新進入者開始增多,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據羅蘭貝格在2016年4月最新的分析數據指出,國內潛在出行需求為28億次每天,其中排除步行和公共交通後,對於用車行為潛在可替換需求約為10.3億次(包含長短租、約租車和私人駕車),預估市場規模在6.4-6.5萬億之間。假如分時租賃在這其中佔據2%-5%的市場,潛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億左右,同比測算到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在1500-1600億之間。

5、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目前多數不盈利,仍然處於跑馬圈地階段。按照業內的測算,一輛用於分時租賃的車輛,每天被租賃的頻次保持在6次,每次1-2小時,在現階段才能保證盈虧平衡。但事實上,多家租賃公司的數據顯示,現在投入的分時租賃車輛,出租頻率根本達不到那麼高。在國外,分時租賃也面臨著上述包括盈利在內的各方面問題。要做到真正的分時租賃,需做大A借X還,這就要求企業不斷的布局網點和增加車輛投入,隨之而來的是車輛購置成本上升、車位租賃費用增加、人工費用支出提高等等問題,在當前消費者使用分時租賃車輛的頻次沒有顯著提升的情況下,根本實現不了盈利。

6、產業發展趨勢

汽車共享已經成為出行的新趨勢。從各大著名諮詢機構的發布的觀點來看,共享化成為汽車產業三大趨勢之一(共享化、電動化、自動駕駛)。麥肯錫認為,到2030年,每十輛售出的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共享汽車,並且基於用戶需求定製的出行解決方案也將擁有更大市場。另據波士頓諮詢公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從2021年開始,全球將有3500萬人使用汽車共享服務,歐洲預計將約有1400萬人註冊使用汽車共享服務,而北美和亞太地區將分別有600萬和1500萬人註冊。

鑒於以上幾點,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會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具體該公司是否值得去,還要綜合各方面考慮。

以上為個人觀點,純屬瞎扯,不構成投資建議,哈哈哈。


很多人說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其實這是行業內人說的。我個人不這樣認為,因為有太多的亂象,就是他們的出發點,企業出發點不是為了生產製造或者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我不認為這樣就是這個行業正常的軌道,只能是說在前幾年時間中,給大家做了一遍用戶教育,大家都知道電動車是可以使用的,而且是可以節能減排的,多了一些新出行的方式,分時租賃或者網約車或者其它的出行方式。我個人預測,國家的新政會在這一兩個月出台,出台之後,明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在真正走向正常的軌道,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實際上之前新能源行業,存在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電動汽車沒有人敢買,因為充不了電,運營商也不敢建樁,建了也沒有人來充電。到目前為止,分時租賃是特別好的業務,尤其適合用純電動汽車做分時租賃。很多用汽油車做分時租賃的創業者都死掉了,雖然還有個別企業去做,但是遇到的問題會比電動車多一些。我們說電動車分時租賃,應該將車和樁同時去投放,有些創業公司只是把分時租賃當成一個2VC的工具去做,不是踏踏實實去做,租一些車去干,去做PPT拿VC的錢。其實做分時租賃應該同時把車和樁同時推向市場,這個車和樁都是有使用率的,這樣的投放是有益的投放,這樣的方式是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讓老百姓買不敢買,通過分時租賃的方式,讓用戶能夠體驗到電動汽車的便利性、經濟性,才有可能在這個時間段通過分時租賃搭建出一套充電的網路,這個充電的網路未來服務個人的電動汽車消費者,這個時候才敢買電動汽車。

最近不知道有些公司,說自己是膜拜汽車,我感覺特別可悲,汽車的分時租賃在前,共享單車在後,先來者為後來者去宣傳,其實是很可悲的。實際上我其實並不是很看好共享單車這件事。因為他們實際上,目前我們能感覺到它的便利性,同時又給城市帶來了一些亂象,有些事情在這裡就不展開太多來說。回到分時租賃這一塊,我們認為是需要大規模的投放,就是必須要規模上來以後,你才能感受到它的便利性,否則比如說現在創業公司都是幾百台的規模,你感受不到分時租賃的便捷性,也是為什麼現在投資人都對共享單車更有感覺,因為單車一投就可以投幾萬輛,摩拜一個晚上放幾萬輛車,分時租賃汽車卻做不到。他們買一萬輛單車,我們只能買一百輛汽車。但是我了解的一家叫雲杉智慧的公司是可以實現規模效應投放的,因為該公司背後有著強大的股東實力,包括管理層的決心,還包括他們在2016年底退出的「三網一位」平台的優勢能夠實現大規模的投放,這個時候,大家才能看到分時租賃汽車的優勢。個人相信並認為汽車的分時租賃、分時共享應該是將來的一個方向,可能就在明年,分時租賃的窗口期就會到來,資本就會大規模的進入。

對於能不能做好分時租賃這件事情,我始終認為,雄厚資本的支持是基礎,但是它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要做成這件事情實際上有一系列的必要條件組合而成,包括公司團隊的經驗、智能運營管理系統,是不是有核心演算法,能不能提高效率,能降低多少的成本,是不是有必須的管理方式,能夠使得車輛在外面使用的時候保持良好的狀態等等,需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另外一個方面,要做好分時租賃這件事,最好這個平台是一個全方位開放的平台,在技術層面上開放這個平台,與更多的運營商可以進行對接,

另外從投入回報方面來說一下,比如投入一輛車和一個充電樁,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收回成本?

這個要分開說,我對分時租賃測算過,從車輛方面來說,有幾塊比較重要的成本,比如車的成本、停車位的成本、充電的成本,還有人力的成本。所以在說收回成本的時間,應該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收回車的成本,第二個階段是收回運營車成本,第三個階段是收回整體的成本,就是研發成本。收回第一個車輛的成本比較容易的,目前來講做得還不錯分時租賃公司都做到了,就是單日的營收是可以單日折舊打平的,這個例子很好算,比如說一輛車十萬塊錢,平攤多少錢一天。我們可以把三年之後沒有殘值,一般來講電動汽車有10%到20%的殘值,我們可以算作沒有,以目前的運營狀況,三年收回車的成本沒有問題的,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努力的方向是要收回第二階段的運營成本,包括充電成本、停車位成本和人力成本。這方面,可以大概說一個租賃的比例,比如一天24小時,這個車在保證租,大概租到10個小時左右,每輛車要租10個小時,達到這一步收回第二步的成本,要不然的話,五年都收不回來。

電樁怎麼收回成本?

目前,市面上的交流慢充樁和直流快充樁的成本比約為1:20。以45千瓦的直流快充樁為例,價格在10萬元至15萬元之間。而一台7千瓦的交流充電樁價格約為4000元-7000元。除此以外,充電樁另一項支出費用就是安裝。按照市場價格,交流樁的安裝費用約為6000元,直流樁的安裝成本則需要30000元左右。按現在的運營狀況來看,收回投資的期限估計至少要7年左右,做得好的站點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成本。

另外,做單一的電樁站點這是不合理的,如果把每一個電樁當作城市充電網路來布局,這樣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電樁沒有辦法掙錢的,只是建充電樁沒有意義。做運營的企業可以考慮包括與廣告、分時租賃等項目進行合作,擴展利潤來源。

最後說一下分時租賃市場有多大呢?保守假設 有1.12 億的有證無車一族,其中有 1/10 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其市場規模在 150-200 億元左右;另外,根據羅蘭貝格統計數據,中國短期自駕汽車租賃市場由 2008 年的 10 億元增至 2013 年的 60 億元,年複合增速達到 32%。預計短租市場規模將由 2013 年的 60 億元增至 2018 年的 180 億元,年複合增速約為 27%。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未來電動汽車 分時租賃業務有望成為短租市場的主力。國內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空間大,整體規模在 150-200 億元左右,並有望隨著用戶習慣的成熟化而逐步提升。


上海的業內人士可以研究下EVCARD


有!

今年在北京賓士 Smart 已經開始分時租賃了,而且是微信自助取車哦。既然汽油車已經率先試足了,主打清潔環保的新能源車應該更易被大眾接受吧~

還有,之前某(為避免廣告嫌疑)電動車企有一個活動,買主可以線上付一部分款,然後將汽車以返租的形式租給電動車超市聯合電動(旗下有電動車分時租賃業務),兩年後如果買主不想要這輛車了,還可以把這輛車再賣給聯合電動。

本人查閱該活動的頁面發現,一些用戶在評論欄里表達了對汽車在出租以後損耗問題的擔憂,認為很可能兩年後拿到的是一輛貶值的二手車,不划算。

然而實際上這次活動打出的廣告語就是「占號神器」啊!車的實用度在這裡本來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用最低的代價佔到號啊!

在北上廣這些大型城市,用租金來抵買車的貸款,降低占號成本,一舉兩得,市場潛力很大嘛。


鏈接:大眾汽車為什麼選擇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車企涉足分享經濟會帶來哪些影響?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無非是找個理由造電動車滿足政策要求而已,分時租賃這個虎皮大家都在扯,只是大眾和滴滴比較有名而已。

吉利曹操專車拿下公務出行 新能源要後發制人?

北汽 北汽分時租賃電動車進駐發改委大院_鳳凰汽車_鳳凰網

沒時間的看這裡

政策要求車企造更多的電動車-----&>車企要避免被政府懲罰,需要找到一個電動車的消費出口-----&>私人市場不成熟,只好自己關聯一個企業(合資或者索性自己成立)----&>然後把電動車賣給這個企業,完成政府要求-----&>企業拿到補貼,用積分出售給哪些沒積分的企業,政府完成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

作為普通納稅人,對把我納的稅補給那些造低速電動車企業(沒錯我說的就是某些主機廠!),鄙視到底

有時間的往下拉。

背景

政策要求:

工信部: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一電動網

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出現,給多數車企帶來了很大壓力,2018、2019、2020年對應8%,10%,12%的額度可不是小數字,政策正式出台會不會調整這個比例還不確定。大體上是參照美國加州ZEV的政策,通過車企之間的利益轉換達到扶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目的從而讓補貼順利退坡

順便曬一下特斯拉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的ZEV積分的獲利。

合規

不同里程的電動車會獲得不同的積分,企業生產或進口滿足基於傳統汽車產量/進口量為基礎要求的電動車,或從其他有富裕積分的企業購買,直到滿足額度要求。

舉例:

舉例:

A企業一年生產100量傳統內燃機汽車,那麼該企業在2018年需要生產2輛純電動里程》250km的電動車來產生至少8個積分滿足目標。

B企業一年生產100量傳統內燃機汽車,同時生產4輛里程》250電動車,那麼B企業就在2018年有16個積分,除了用來滿足自己的8個積分,還有額外的8個積分用來銷售。

C企業一年生產100量傳統內燃機汽車沒有電動車,也想合規,就需要從其他有餘額的企業手裡買8個積分,譬如B企業,價格由雙方來決定(政府或出台一個天花板價格,在加州是5000USD,以避免某些企業惡意不出售積分導致其他企業停產)。

不合規處罰

若不符合政策要求,企業被列入黑名單,在公告,准入等方面加以限制,部分高油耗車型將被停產,綜上所述處罰是很嚴厲的。

車企為了合規都在幹嘛

不只是大眾,很多企業早就盯上這個事了,哪有那麼多消費者要買你家的電動車。感興趣的可以查查那些分時租賃的企業,有幾個沒有車企背景的。

市場情況

私人市場

私人市場夠大,但是電動汽車還沒被私人市場接受.

截止2016年前三季度,純電動汽車私人領域銷售,56%在北京,由於其他限牌城市純電動需要和插電混動一起競爭沒有多少私人消費者會考慮電動車的(特斯拉另說),而北京又限號,每年只有6萬輛的名額,盤子太小。基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2015年底,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才125,以控制總量為名的北京也不過259德國672,美國各州有不同,但全國平均比德國高一些。

也就是說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中國3個家庭共享1輛車,很多家庭都還在考慮買第一輛車,而美國一個家裡面,已經有一個皮卡,一個卡羅拉了。有不少人說,現在電動車滿足大多數城市需求,廢話,難道買車就為城市需求的??試問,有多少人買車以後,和朋友開過長途自駕開車回老家這些事,哪怕在北京,想去趟河北,電動車滿足的了嗎?更不要提北方天氣寒冷導致的里程下降,開個空調都心驚膽戰。

出租市場和政府採購

市場小,不穩定,主要在關係,譬如山西今年買了比亞迪8000輛E6,前提是比亞迪要在山西投資建廠。

計程車一個單班要跑300公里左右,兩個班至少500km,哪個電動車可以滿足?冬天夏天開不開空調?E6跟某些廠商那些200公里的車相比簡直是良心了,你讓那些標著200多公里的車上高速跑跑試試?高度段瘋狂掉電是現在某些電動車的死穴,這些車連NEDC測試都跑不了電動smart都可以),就標著200公里上路了。

涉及公車招標採購更是跟當地企業相關(參照之前深圳大巴比亞迪一家獨攬,其他企業陪跑,雖然後來被停,但這就是現在的情況一波三折?深圳公交2719輛採購單落定比亞迪_中國商用汽車網),而且盤子就那麼大,你能指望政府天天買車嗎?

分時租賃以及租賃

以北京為例,每年對新增租賃(傳統租車)的牌照已經定在2000,而且必須為純電動汽車

其他城市呢?分時租賃就成為了車企們看中的地方,找個公司合作或者索性自己成立一個公司把生產電動車賣給這個公司,產量就上去了企業也完成了新能源積分的目標,地方也完成了既定的新能源推廣計劃的目標,至於分時租賃本身是不是賺錢。誰會去管?假如一個車成本是5w,標售價16w,央補地補8w,售價8w,只要車以正常的模式賣給另一個公司,就賺了8w補貼。(歡迎懂的人來補充細節,本人不是做生產方面的,只是舉個例子,價格參考給山東的低速電動車換個電池的價格)

誠然,我也覺得未來要向移動出行服務商的方向轉變,但這並不是當下做新能源分時租賃的主要目的,汽車共享早就有了,美國有zipcar,歐洲有car2go,哪個還非得純電動了?何況純電動的里程根本滿足不了現階段的運營需求。可見的未來還會有很多車企投入到這個行業中,我只希望有些企業能真的像特斯拉看齊,做點良心的電動車,而不是借著政策的東風來騙補。

歡迎拍磚和討論~最近為了這政策天天加班到10點.....


我來告訴你答案!

都是騙人的,騙國家的!

你會發現,現在新能源汽車運營過程中實際上並不賺錢。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做?

有自作聰明的騙子說是為了瓜分市場,提前佔領!呵呵......

你賠那麼多錢,佔領了完全沒有任何保障的『市場』。

真正的所謂的市場,是一個用最經濟的換取價值流通的場地。不是先入就能稱王!

至於品牌效應,現在那些新能源汽車運營的,虧的錢,比市場成熟了再宣傳品牌和建立良好品牌什麼的,要多的多的多......多的你無法想像

怎麼看,怎麼不值的市場,怎麼還有那麼多蒼蠅見了血?

因為新能源補貼要賣掉車才算。

而實際中,新能源車的限制,導致應用收局限,客戶群體有限。

最最主要的一點,你會發現分時租賃的,都是一些市場上不認可的車型。像什麼氫燃料電池車啊之類的.............

那麼,問題很明白了。

其實,很多分時租賃公司和車輛製造公司都是屬於一個集團公司的。他們只不過左手倒右手。其實就是為了騙國家補貼!

好了,回答完畢。

一個汽車行業工作近10年的敢說真話的人...............

-------------------------------------------------------------------------------------------------------------------------------

補充一點,氫燃料電池車,還有的買車的是提供氫燃料電池的公司。其實就是為了賣出高價電池。國家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提高國內技術。但是,氫燃料電池零部件幾乎都是進口的!電池廠家在外國高價買回來再做二道販子賣給國內廠家。因為國家補貼高,所以其中還有很大的利潤。其實,按我看,這些人都是漢奸!


作為一個朝陽行業,迎合了社會需求,也迎合了綠色出行的大環境,前景是很明朗的。我在上海的時候使用過EV,覺得體驗還行,後來便留意了一下。其實現在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它現在在全國進入城市29個,已經有20個城市運營,算是蠻成熟的了。


剛註冊來的萌新,就看到問我們環球車享的問題。榮幸之至。

分析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樓上也有用數據說話的大神,但如果你是在糾結【個人】是不是要選擇這個行業,這個細分領域,和這家公司,建議從這幾個角度考慮,就像小編當年自己左右互搏的那樣:

1.新能源車是不是值得考慮的領域?相關的產業和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分時租賃的未來延展性。

2.出行領域的創業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2.分時租賃國際發展情況和國內近兩年發展情況,無論從政策,產業鏈,還是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

3.環球車享在國內分時租賃公司中的情況,可以從企業背景,業務發展速度和運營服務情況等角度來看?

如果經過自己思考後,還是有什麼疑問,歡迎私聊。

如果想不斷了解不斷解決疑問,歡迎來做同事私聊。

以上


我覺得這個話題可以拆分成兩方面看:

1. 新能源汽車有沒有前景

2. 分時租賃有沒有前景

————————————————————

首先,新能源汽車有前景。

1. 中國的碳排放責任:中國曾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2. 企業的經濟利益:關於碳配額,上文有朋友提到特斯拉的案例。

3. 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能源成本只有燃油汽車的25%,「全壽命使用成本」比燃油車低至少18%。簡單說,開得越多越便宜。對於租賃行業來講,很划算。

4. 用戶利益:不限號、搖號容易。

其次,分時租賃有前景。

1. 汽車共享:汽車只是代步工具,我們有時候需要的只是使用權,不一定是擁有。

2. 2C價格優勢:隨用隨還一定比長租划算,沒有司機一定比有司機的專車快車便宜。

3. 2B利潤空間:零售(分時租賃)一定比批發(日租、長租)賺得多,當下運營不賺錢,究其核心,其實是市場鋪的不夠大。

4. 未來:分時租賃可能是智能駕駛到來前的過度,傳統運營企業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向互聯網+轉型,改變自身基因。


簡短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使用者端:

1.用戶教育不是問題,大家很熟悉分時租賃的玩法

2.需求不是問題,滴滴提價以後公交-出租/專車價位段出現了巨大的空白,很多需求沒有被激發,分時租賃恰好在這個價位段;低於10W的車也沒有炫耀價值,分時租賃遠比自己開車便宜,等到達一定密度,可以轉化部分低端車購車人群

3.目標人群基數不是問題,出行是城市居民最廣泛,最基礎的需求

供給:

1.供給不是問題,還解決了新能源車消費者不買單,產能過剩的問題

2.車牌/資質是小問題,新能源車符合社會主義主旋律,環保、互聯網、提升車輛使用率解決擁堵,除了部分一線城市道路資源過於緊張,大部分城市肯定是鼓勵的

3.停車是小問題,同上。除了一線城市停車資源過於緊張,其他城市都已經出台了很積極的停車優惠政策

運營:

1.充電樁不是問題。在國家鼓勵系能源汽車的時候,已經順帶著鼓勵了一波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絕對是充電樁最密集的國家

2.挪車/洗車,還行。中國人力還沒那麼貴。

制勝關鍵:

1.車輛密度。必須讓活躍用戶在需求時能很快的找到車,不然無法成為用戶可信賴的出行選擇。

2.隨停隨用。不然和傳統租車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是新能源車不是燃油車?

政策利好啊。要聽國家和政府的指揮!


我認為是值得期待的。在中國,尤其是北上廣深幾個一線城市,大街上的車子越來越多,導致城市裡停車成了一個沒法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導致了出行困難的原因。而ecvard這類共享汽車的出現可以幫助緩解這個情況,同時也可以方便有用車需求的人。


重複一遍問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普及有前景嗎?現在有個機會去環球車享,想聽一下知友的建議。」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是否有有前景!我覺得添加幾個限定條件比較好,主要限定條件是時間、城市、技術、政策。

其實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這個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就是體現在時間上。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在3-5年內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至於什麼時候會有所謂的爆發,真的很難確定。說這個行業有很大發展的原因在於,

  1. 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於不買車;
  2. 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
  3. 共享經濟的趨勢
  4. 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

其實年輕人的價值偏好已經足以代表未來的趨勢了,90後、00後更傾向於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共享經濟正在逐步滲透我們的生活,代表性的就是摩拜、ofo、滴滴、衣二三、知乎、分答、一塊聽聽、新生大學、混沌大學,只是共享的品類不同而已。

在城市方面,運營商在一線城市開展分時租賃業務的綜合成本更低一些。

在技術方面,鋰電池技術,包括二元鋰電池、三元鋰電車甚至多元鋰電池的相關技術都在迅速地發展。

第四、政策非常支持。

環球車享,如果自己對汽車行業感興趣,同時對共享經濟也感興趣,去嘗試一下也無妨。

(哈哈,個人的一些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哈!投資請獨立思考!)

2017/07/24

對了,對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我有一期知乎Live專門講這件事,其中GoFun、PonyCar、途歌、一度用車、盼達用車、Car2Go、Car2Share等運營商都有講到,叫做《行內人說汽車分時租賃》,這個講的更為詳盡一寫。


共享單車現在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普及前景將是一片光明,現在不僅在代步工具上有分時住了出現,分時租賃還涉及很多領域,比如家電類(空調,冰櫃),都慢慢出現分時租賃的設備。在這種共享型社會下,新能源的分時租賃顯然會比較讓更多人看好。但是要實現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前期的投入是會比較大的,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的投入,然後分時租賃設備的定製,分時租賃平台的定製。我司就有做新能源分時租賃設備及平台的定製,最近許多人向我們諮詢,裡面就有做汽車分時租賃的問設備匹配那些車型,怎麼定製。其中意向比較大的幾個客戶都從外省過來洽談詳細方案。這就再次證明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普及是前途一片光明的,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對了簡單說下分時租賃設備的一些功能(歡迎懂行的老鐵多多建議及點評):

1、車輛OBD診斷,CAN匯流排讀取
2、對新能源汽車實時監控
(1)實時監控BMS的狀態、判斷BMS系統是否失效
(2)實時監控電池電壓/電流/絕緣電阻/溫度/SOC等電池包參數
(3)實時監控充電樁、流動充電車的狀態、位置及參數
(4)實時監控電池充放電狀態
(5)實時採集整車信息、運行狀態(車輛位置、行駛路線、速度等)
(6)自動讀取新能源車輛剩餘電量、巡航里程以及整車儀錶盤信息
(7)信息參數異常報警處理,能有效預防新能源車起火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3、對車輛遠程控制
(1)對電路實施控制
(2)遠程開關車門,鳴笛,閃燈,方便找車
4、多路串口輸出
5、4G網路傳輸,自帶WiFi功能
再來個模板圖

SO,綜上所述,不管是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本身的優勢,還是在當前社會分時租賃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普及必將迎來光明的未來


看好新能源,理由:

1.新能源汽車滿足主流的使用需求,即代步工具。

2.成本更低,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價格會越來越便宜。

3.關於使用體驗,我想很多人會說新能源汽車外形性能以及充電樁配套設施等問題,我想說目前還是市場初期,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技術和資金投入去改善體驗的。

4.符合低碳環保的潮流,政府支持。

但不看好分時租賃,理由:

1.分時租賃以to c為主,但是個人認為to c場景比較弱,想想你會在什麼情況選擇租車。約會?哦no,標準低端化的車型合適嗎,你不怕女友跟你談談人生嗎?帶老人孩子?還是自己買車比較好,畢竟運營商不會給你配備嬰兒椅什麼的。出去玩?雖然有,需求還是不多,新能源因為現在的條件限制還不適合去郊外玩。等等等等,我認為只有在極少的適合租車的場景下,或你恰好有駕駛體驗需求的情況下,才會被使用。

2.使用成本和運營商運營成本,分時租賃運營成本高,車位、充電樁、人工等等都是不小的支出。用戶的使用成本能低於其它公共交通、網約車的成本嗎?暫時沒找到企業不賠錢,用戶用車還便宜的邏輯,歡迎知友來交流。

3.分時租賃的運營模式和用戶的體驗上是有天生矛盾點的,比如定點取車還車,不是技術可以解決的。


推薦閱讀:

直流接觸器與直流繼電器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其他方面還有什麼區別。?
如何看待威馬新發布的品牌以及第一款量產車 EX5?
全球第一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上市,是否標誌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時代的到來?
如何評價上汽榮威?
如何評價蔚來電動汽車公司NEXTEV?

TAG:新能源汽車 | 分時租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