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看多村上春樹的書會讓人變得孤獨?


並不是看村上的書會讓人變得孤獨,而是孤獨的人在村上的書中發現了自己的孤獨。

每個人都是生來孤獨的,就如同一本書的名字,心是孤獨的獵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當你去用心去體驗生活的時候,就會愈加發現人的孤獨。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孤獨被隱藏了,或是被工作學業等生活壓力所麻木,抑或是被酒醉燈迷的都市生活所蒙蔽。

然而當某天,你翻開某本村上的書,你突然發現了在都市中所生活的「我」背後的孤獨,於是你會很驚訝世界上居然還會有這樣一個作家能夠準備把現代都市生活中年輕人的孤獨描寫的那麼生動。

於是你會如饑似渴地閱讀更多村上的書,更進一步挖掘自己心中的孤獨。漸漸的,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獨了。然而這並不是村上的書造成的,這是屬於你自己的孤獨,書只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真實的自己而已。

——————————

與村上春樹有關的其它回答:

為什麼喜歡村上春樹? - 知乎

《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為什麼只有那一次成功了? - 知乎

村上春樹為何如此推崇《了不起的蓋茨比》? - 知乎

村上春樹的個人經歷對他的作品有何影響? - 知乎


高中開始看村上的書,現在快要大三了

期間和女孩子熱戀的時候也沒覺得『或者說沒想到』有多孤獨

一分手一下就覺得悲從中來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說這三句話是想說,孤不孤獨這事情好像和看誰的書沒多大關係。

人這個東西太複雜了,每個人都沒有辦法『哪怕只有一點點地』全面地理解別人。站在你面前的那個人,她說的每一個字你都明白,但是她的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你永遠不可能知道。

你永遠不可能真的被人理解,也永遠不可能真的理解別人。我們的一生就是在假裝理解別人和假裝被人理解里度過。想到這些你孤獨嘛?

看村上的書變得孤獨了,抱歉,我真的覺得只是你的錯覺。我們從來都很孤獨,你這麼想只不過是因為你沒機會比較不看村上的你和看村上的你哪個更孤獨。

對了,說了這麼多廢話,用一個詞概括可能就是:『錯誤歸因』吧。


謝邀。

  這個不難理解吧。

  譯者林少華在《挪威的森林》序言中曾經提過,村上的作品對待孤獨的態度,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帶著一種頗為遊刃有餘的優雅氣質;所以孤獨不是痛苦的,而是某種值得玩味的存在、能被很好地接受,孤獨的人則因此更能夠很好地悅納自己。

  村上筆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維持這樣封閉的穩定自然沒什麼問題,而作為我們讀者,如果接受了這樣封閉的穩定,自然就會變得孤獨:)


連第幾支煙都數得這麼清楚,大概就是孤獨吧。

村上的孤獨早已充斥在字裡行間里,感染著每一個同樣孤獨的人。

儘管自己嚮往著熱鬧,但是也熱愛著孤獨,就像與人交流太久,總希望有一段時間的獨處來讓自己舒緩一些。發獃亦可,觀察一盆綠植亦可,很享受這樣可以一個人放空思想的時刻。

孤獨又不是貶義詞。


是人選擇了思想不是思想選擇了人


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卻又揮之不去,潛藏在心底,讀過村上的小說後往往能夠正視自己的孤獨感,由內而外,由感生情!


我看的不算的多,只有幾本,但是在沒看之前,我就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


因為看書的同時不能社交啊。


談下自己的感受。大一,匆匆近二十年過去,經歷了無數的人和事。自以為有些許精神分裂,時而沒話找話,讓別人覺得很無聊;時而孤獨異常,長時間不想和任何人交談,只想一人獨處,並以此為樂。從小沒什麼朋友緣,通常也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里玩,玩膩了就讀些書(私以為這是我現在喜愛讀書的緣由)。初中時機緣巧合之下有一個女孩對我十分″友好″(姑且算作友好吧)。在那個年紀,我和大部分正常人一樣,陷入了茫然無措的迷戀。由於從小除父母外沒有任何人如此的″在意″自己,一下子以為原來自己也可以被在乎,被想像,被關注。那種迷戀,是全身心的傾注,是肺腑之氣的湧出,是渾然不知的光芒。然而,後來才發現,她對很多人皆是如此,其實對我也並不是十分在意。只是我孤獨慣了,對突如其來的友好不知所措,以為自己多麼的值得在乎,值得關心,值得被愛。那時候成績一落千丈,上了一所很差的高中。初中畢業後曾問過她當時的她對自己有一絲好感么。她回答說沒有,一點也沒有。當時我的反應是異常的平靜,可能是內心已經有了近似她的回答的答案(當時已得知她有了男朋友)。私以為從那之後,自己再沒對誰付出過真心,交朋友也從不交心,只是刻意地把自己封閉起來(我覺得這是一種無意的自我保護意識)。
高二,機緣巧合下接觸到了《挪威的森林》,讀罷,似乎覺得自己的一部分被書納入了去,內心得到了十足的平靜。自此,我便貪婪地戀上了這種感覺,瘋狂的蠶食餘下的書籍,以求心靈的慰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以及書中主人公濃重的孤獨感十分契合我當時的心境。那時的我,只有在村上的書中才能覺察出自己的存在。現在的我,已經逐漸完成從忍受孤獨到享受孤獨的轉變。
享受孤獨,這應該是村上及其書中的主人公以及所有喜愛他的讀者的共同之處吧。


曾經在高一午休的時間裡也就一個小時多一點看完了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講真,看完有點空蕩蕩的感覺,具體內容我已經忘記了,不過只記得出圖書館的時候整個人都很困,加上原本比較奇怪的性格便沒理同行的同學。這應該不是孤獨,它只是加深了你對自身人格的定型。


看完村上所有長篇以後,覺得孤獨其實沒什麼不好,可能是他太注重刻畫主角自我的情感體驗與內心感受了吧,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不請自答一波

贊同 @榮知 的觀點,基本上看了大部分村上的樹,昨天看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感覺,今天突然就想到這樣一句話

並不是村上的書讓我們變得孤獨,而是知道了有人以我們欣賞的姿態孤獨地活著,然後自己變得堅定,不再害怕孤獨,不知道別人感覺怎麼樣,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村上的書的主角不管是多綺作,還是渡邊,還是1Q84或者舞舞舞中的主人公,其實都是一個人住,有自己的職業,私下生活很單調,但是有品味,比如酒或者音樂或者文學,和人交往很少,但是其實他們自己並不孤單,某些同好比如鼠,小松編輯,與主人公有默契,尊重和理解他。並且,主人公大多和一些女性有著良好的關係。這也許不是孤獨,而是內心的充實。

我一度想過這樣的生活。但是沒有那樣的心境。因此在把自己代入的時候會感到異常孤獨。大概就是這樣。


首先這句話是片面的。

孤獨這種狀態是相對的,比如大家都看村上,都變得孤獨,然後大家交流的時候發現,

咦?你我的孤獨類似的恰到好處誒!

然後你們就不孤獨了。

其實是緣由這世上有很多事情必須要靠自身去戰鬥,容不得他人半點。

所以,這不是孤獨,只是明白了原來我們需要自己站起來前進,而不是貌似不孤獨的坐下來和人隨意聊天。


不是變得孤獨,是孤獨無處不在,人本就是赤條條的來去,是將孤獨把玩,認的清楚,看的透徹!


我感覺與其說是感到很孤獨,更不如說是明白了世間好像最真實的是一個人的獨行,對於獨行的理解,又在於每一個獨立讀者的看法。


孤獨一直存在,而讀村上春樹讓我找到了共鳴,他似乎把我心中的那份孤獨毫無遮掩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把消極變為了享受,這就是村上春樹文字的魅力吧


推薦閱讀:

你喜歡村上春樹的哪些句子?
村上春樹有哪些動人心弦的句子?
村上春樹的作品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為什麼說村上春樹的小說是「非日本的」?
還有誰像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村上春樹這樣經常入圍卻拿不到獎?

TAG:閱讀 | 文學 | 村上春樹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