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下,家樂福的百事可樂550毫升2.8元,但是1000毫升的2.9元?


因為定價策略不是根據物品的價值,而是根據物品對你的效用來定的。

商家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消費者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只要價格在成本線之上,增加銷量都會導致利潤的上升。所以成本決定了標價的下限;而增加多少,之所以同一種飲料單位定價不同,是因為大小瓶裝面向的需求不同,導致給消費者的效用不同。大瓶面向的需求基本上是單純想要這種飲料的人群(e.g. 去超市採購的人),他的考慮是單位飲料給他的效用是不是大於他要付出的價格,比較的對象是其他大瓶飲料和保留現金回家喝水的效用,這時的定價是與飲料給人的效用接近的。而小瓶裝提供的是這種飲料+立即,攜帶型的飲用方案,此時對人的效用包括飲料的效用+立刻方便的喝到飲料的效用,面向的是需要立刻喝到的人群(e.g. 路過報亭口渴的人),這時的定價因為給人的效用上升而上升了。

而這兩個人群互相是不重合的。要買大瓶的人肯定不會買更貴的小瓶,而需要立刻,便攜的飲料的人也不會因為大瓶的存在而放棄小瓶。(多出來的飲料不一定能彌補便攜性的損失)。推出兩類產品是面相了兩類消費者,差異化的定價目的是利潤的最大化。


錯位營銷.


因為1000毫升的最近搞促銷


這個是讓你覺得1L的那個很便宜。。。


450毫升0.1元,吃飽了你還會花一毛錢買撐嗎?給錢都不幹。

另外,可樂這東西,主要就是水。


多花一角,買幾乎多一倍的量,這是我的選擇,相信也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1000ML的百事可樂和550ML的百事可樂並不構成競爭關係,和它構成競爭關係的是可口可樂,是康師傅,是樂百氏,是一切品牌的其他飲料。

這個500ML綠茶3塊,這個1000ML的百事才2.9,買百事;這個500ML可口可樂3塊,這個1000ML百事才2.9,買百事;這瓶尖叫4塊,這個1000ML百事2.9,買百事;

雖然1000ML的百事沒有550ML的邊際效用高,但是擠掉了其他品牌的銷量,所以,它並不是以價取勝,而是量。


瀉藥,邊際效應那個是正解。其實在瓶裝飲料領域的主要成本是那個包裝瓶。


等等,先看一下保質期吧。


因為快過期了,買2.5升的更實惠


其實,就是特么促銷活動而已


500和1000的可樂的適用場景不同

如果你想邊走邊喝,1000的可樂是很不方便的。故500和1000的可樂並不只是容量的差別。

其次,別人也說到了,這兩種產品成本其實差不多,500到1000的邊際成本遞增量很小。


因為僅僅孤零零的一個1000ml的百事2塊9,你心裡會想,這玩意要不要這麼貴呀?!如果旁邊有個500ml的竟然是2塊8,你就會覺得:咦?買這個1000ml的划算很多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專家稱2019年中國人均破一萬美元?
三星集團和希傑集團是什麼關係?
如何看待中國至少要8個一線城市?不如說需要更多中心城市帶動?
面積差不多,地緣環境氣候資源也差不多的兩個海島,為什麼海南和台灣發展差距如此巨大?
如何看待中國承諾向中東貸款550億美元?從2012年至今中國已向國外承諾了多少貸款或是援助?

TAG:經濟 | 日常生活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