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就業市場 香港人對於內地公司是否存在擇業偏見?

之前聽同事說 她所在的公司總部從香港轉到上海後,香港公司的同事很多都辭職了,因為存在偏見,不想被內地領導。這類情況在香港常見嗎?


內地公司呢,比較多creative accounting, 這碗飯不是人人能吃。


今天看到這個題,回家就看到相關的新聞了

港媒:半數港青對就業前景不樂觀 願赴內地就業

據香港商報報道,九龍社團聯會的一項調查發現,有逾半數香港受訪青年認為未來的就業前景並不樂觀,亦有三成人表示會考慮赴內地就業,主要期望能增加個人視野。受訪者多認為,政府應全面推動幫助青年就業,如增加青年內地實習機會,提供內地升學及就業配套等資料,讓他們親自體驗,了解清楚才決定未來的去向。

  三成考慮赴內地就業

  九龍社團聯會於4月13日至24日期間,訪問了682名年齡16至35歲的香港青年人,發現有逾五成人表示對未來的就業前景並不樂觀。被問到在職人士面對的最大壓力時,有逾三成人認為是未來前景,其次是工作壓力,反映青年人對自身的就業前景有一種悲觀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已令部分青年在職人士感受到壓力。由於工作壓力大,不少人都會想進修,提升自己工作能力;有逾三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重點提高進修的資助金額,其次則是提供實習機會。

  調查又指,有三成人表示會考慮在內地就業,主要原因是可以藉此增加個人視野、有更好的晉升機會及開拓內地市場;至於沒有考慮赴內地就業的受訪者,則是因為語言及文化障礙。

  在創業方面,有四成受訪者認為創業的主要困難在於租金昂貴、資金不足、沒有相關的經驗及人脈;若創業,有近三成人認為需要30萬元至50萬元的資金。

  促增加內地實習機會

  九龍社團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顏汶羽表示,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令香港市道轉差,故令青年也對未來前景感到不樂觀。他又指,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無疑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促請政府提供更多詳細資料,向大眾講解「一帶一路」,讓年輕人明白當中的角色。他們又建議政府增加青年內地實習機會,提供內地升學及就業配套等資料,讓他們親自去體驗,了解清楚才決定未來的去向。

相對台灣青年去大陸工作,其實香港青年相對是比較少的

據我個人從親戚朋友行業前輩等人口中了解,香港人去大陸工作最大一波基本上是1990S大陸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當時正正是港資和外資北上開展業務的時期,很多香港各行業的中堅都有機會被招聘上去做開荒牛。但是十年過去了,除了少部份自己做老闆的成功在大陸紮根外,大部份因為語言文化等障礙慢慢被內地同行擠兌回來。之後隨著內地人去歐美留學回大陸發展的海歸增加,即使是外國企業要在大陸建分部需要香港人才也越來越少了。到了近年,除了少數以年薪計的跨國界專才,少量港企在內地分公司的職位,基本上真的很少香港人會長駐在內地工作。

其實相對台灣青年去大陸工作,香港青年去大陸的已經很少,更不要說和大陸其他城市比了

和香港青年比較,台灣青年優勢如下

1.台灣國語普及,香港青年能掌握流利普通話的比例很低

2.台灣大學畢業生工資22K和大陸相差不大,相對來說,香港一個正常大學畢業生人工至少RMB10000以上,已經是大陸公司中層管理的薪金水平

3.台資企業抱團嚴重,台灣企業在大陸大部份的管理崗位也喜歡找台灣人負責,相對來說,香港企業這種情況比較少

4.國台辦跟港澳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國台辦上通國務院下通各級縣市政府都有地方台辦的龐然大物,台灣人不論經商求學各樣遇到問題都可以聯絡當地台辦以超國民身份解決問題。相對來說,港澳辦除了在上環有一點存在感,在大陸官場只是一個傳旨接旨的機構,如果香港人在大陸各大城市遇到問題,最多找工聯會那樣的民間組織。

5.相對台灣青年有平潭貿易區,各種各樣由國台辦主導給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和創業政策,港澳辦的工作最多也就是主導香港大中小學舉辦各種交流團,讓香港學生去大陸去旅遊。至於那個前海跟香港定位高度重疊,我怎麼看也是大陸政府聯手香港土豪對香港本地市場吸血的另一傑作。

結論,我認為在大陸工作對香港青年不是沒有吸引力,而是現在客觀環境上完全沒有實現的空間。畢竟為了發展前境,願意只找四份一工資的勇士永遠只是少數。


新華社說(內地)對應(港澳), (大陸)對應(台灣), 字眼都要修過才敢發, 畢竟有實名制在這。

  1. 就算廣州搬北京, 那人事變化也不少吧
  2. 從香港搬上海這種香港搬回內地的做法, 完全不常見
  3. 同上, 香港跟內地的環境不一樣, 電話到香港要國際話費, 網路也是, 不能很自然Gmail/FB/WhatsApp, 容易跟香港的朋友家人中斷, 也許解決方法是有, 例如用漫遊, 但那很不自然也不穩定
  4. 香港人在內地的身活細節比照外國人, 沒二代身份證買高鐵票要換實體票, 自動售票機大部分只收二代證, 香港的電話號碼也不能申請內地引以自豪的App, 例如外賣/叫車/快遞/共享單車, 全部需要+86的電話號碼
  5. +86的電話號碼是強制實名制, 就算我肯依照規定辦, 也要每月交一定月費, 香港的國際支付方式卻交不到內地話費
  6. 支付寶大部分活動需要綁定國內銀行戶口, 例如餘額, 但國內銀行帳戶是固定在一個市的, 在上海活動用深圳帳戶也不方便, 但這樣叫我們如何管理銀行帳戶呢?
  7. 在內地所得, 要匯回香港家庭使用, 這是一大難題, 外匯管制下正常的渠道不好辦, 要跑銀行麻煩極了
  8. 在內地工作的稅收高很多, 同樣拿RMB20000等值的收入, 在香港也許每年只要交HKD10000不到的稅, 一個月不到HKD1000, 內地稅前稅後差很遠吧, 每個月都要RMB2000以上了
  9. 以IT為例, 如果要找到香港同級薪水, 實在不必冒以上風險去內地工作, 而要跳出香港的話, 首選當然是美國, 不喜歡美國就到歐洲例如英文很通行的荷蘭及德國, 近的有日本/新加坡, 最少在先進國家匯錢回家沒困難, 關心的只有匯率而不是擔心何時能匯不能匯, 而且手機上的App(Google Maps/Gmail/WhatsApp/FB等等)也一切如常運作, 完全不用擔心「斷六親」

---------------------------------

(2017年8月11日更新)

多謝大家回覆。

很多事情解決方法是有的, 但用回鄉證辦事, 不便的地方很多, 2017年了不是還說要要優待要特殊待遇, 但和內地居民差別還是有, 選擇成本是和出國近似, 內地工作唯一優勢是只是地域上比較近, 也就是要由零開始

繼續吐嘈一下網上服務

  1. 支付寶快捷支付, 剛出來我就申請了, 能用港澳通行證申請沒錯 ,但這一下批核我等了5年!!!5年!!!到微信支付出來後, 才解決了快捷支付證件號和銀行紀錄對不上的bug, 以前支付寶對香港用戶實名時拿了香港身份證, 當然和銀行的回鄉證對不上! 這真的要噴一下!!5年這多長的時間!! 期間每次充值都不能直接用手機要在電腦上用USB盾, 慘!
  2. 只能輸入「身份證號碼」的話, 那準沒可能用, 回鄉證的格式是不同的, 我試過有些是只能選「身份證號碼」或「外國護照」, 結果要選「外國護照」才能過, 這下真的被外國人了......
  3. 做項目要搞銀聯網上支付, 我試過用自己的內地工銀卡試刷, 刷到最後一步顯示「你的帳戶不是國內身份證」一類的錯誤, 交易被拒, 結果要找內地同事的卡來測才能過

有一段時間在內地工作過, 我辦了銀行戶口, 電話號碼及支付等等還好, 但轉回香港工作後, 因為出差原因和同事一起到世界各地出差, 有時候跟同事一起到內地出差的的「雞手鴨腳」, 發現內地的不便真的比國外還多, 終歸是錢及電話號碼問題, 以下是我同事遇到的及給他們的提示

  1. 短期出差, 沒辦國內銀行帳戶或電話號碼, 更不用說支付寶, 同學還是拿足夠現金吧, 記得辦銀聯提款卡及預先開通足夠外地提款限額, 最少上館子吃飯能用.....VISA/MASTER有時候不通行, 但吃飯的地方很多能銀聯就不要餓著了, 最極端是餓著爬回酒店動用房間服務, 涉外酒店一定可以用VISA/MASTER, 五星的也比較有機會有廚房通宵服務, 但相信我那深夜的東東大部分不好吃, 見到餐廳先問一下能否用銀聯就會安全得多
  2. Uber以前在內地能刷國際卡, 我都提醒一下他們先辦好Uber再出門, 晚上工作夜了才保證有車回酒店, 現在Uber在內地根本用不了, 走回老路打的吧, 哭哭
  3. 到了酒店, 一二線的大型連鎖還好, 小心一些小的旅館還是會用「沒涉外資格, 不能接待境外人仕」拒絕, 在一二線的自然要住涉外酒店, 在三線城鄉就沒辦法了, 不想露宿就只能哭求人家偷偷違法收留, 還真不好意思
  4. 不要到步才用V-P-N了, 太不穩定, 在出差前買一張漫遊SIM, 小心流量不要看影片, 不要跟我們香港總部的WhatsApp及Gmail系統掉了通訊!! 合法的通道才是最穩定的!

我自己是長年掛雙卡的, 主力用香港SIM卡數據漫遊上網, 副卡用深圳的方便接內地電話

---------------------------------

總結: 與其說是偏見, 只可以說你不知道內地與香港的差異比北上廣差異大很多, 除了回鄉證出入比較方便, 其他的根本是比照外國人來華工作


自己家之前的窮親戚,讓你佔盡了優越感,突然有一天發現他發了, 而且反過來要對你「指手畫腳」,這種心理落差在少部分人心理還是有的。

但是,更多的人還是選擇開放的擁抱未來,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我看到更多的精英,無論是內地人還是港人,都在這片熱土上盡顯獅子山的精神。


應該說,是不想到內地工作

==

首先,不想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朋友. 中港兩地的制度,生活方式,習慣都不同。某程度上和去另一個國家沒甚麼分別. 比如說在內地生病,不知道怎樣,那裡可以看醫生;買不到看慣了的雜志之類

再加上牆,上個FB和香港朋友聊都要翻牆.....

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整體而言,發展得比內地好,就算用一線城市來比較,香港整體上也是發展到更先進的程度,特別是民生議題上

這點你可能不太同意,但對香港人來說 "為甚麼大陸有錢人都要來香港買奶粉" 這點已經足以反駁一切

對了,還有政治因素。這點的影響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簡單來說,就像內地人也不太想到馬來西亞泰國出差一樣


在回港的路上,今天不覺得睏,反正塞車,所以可趁空檔來回覆一下這道題。有關題主提到的情況 — 「不想給大陸人當自己的上司(領導)而辭職」視為偏見,我相信全因這「偏見」而辭職的只屬小部份員工 ,其實只要代入那些員工的處境想想,就會覺得「把總部由香港搬到上海所以要辭職」是很合理的。讓我來講述一下部份香港人的對北漂的想法吧。

跟大陸(工作關係,我只對廣東省的情況了解多一點,所以往後有關大陸的情況,泛指廣東省,請注意啊)相比,用製造業相關的公司來說明,以我粗疏的感覺作判斷,每100個香港公司的員工里,不超過百份之30 需要長駐異地工作(異地,是指下班後回家的路程太遠而不能每晚回家的),大陸這邊就不用我說大家也有相關的了解,我的同事們來自五湖四海,近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遠在山東的也有。我估計超過百份之70 或以上要離家工作,未建好高鐵前,一年才有一兩次的長假期才能回家(春節,國慶節等)。

這個異地工作的比例,在非製造業相關的公司會更低,所以普遍的港人並無「工作需要長駐異地」的預期和準備。

一個生於斯、長於斯,大部份的家人、朋友仍在香港的員工,對從來不需要亦無準備要異地工作的預設場景下,除了考慮工作上的轉變(包括新上司是大陸人),更多的是要重新規劃自己、另一半(女朋友,更甚者是配偶)和家人(父母和子女)所有生活上、財務上甚至情感上的安排。工程之浩大,可戲稱為「人生上的三峽大壩」!(sorry, 我也覺得比喻很爛).....

初出茅廬的單身狗還能瀟瀟洒灑的做決定,畢竟身無長物,要考慮的點少好多。有家室的話,已經大樹盤根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至少三個家庭的事情。要放棄在一個地方建立好的人脈圈關係圈,丟下老婆(老公)子女父母(朋友可先忽略)北漂工作(至少我家人是這樣想),令老婆(老公)孤軍作戰(香港很多雙職父母,媽媽(爸爸)要上班,下班回家就上『另一份沒假期的工作』,看孩子作業,和孩子溫習功課,很累人的....),令孩子突然失去爸(媽)。是個容易的決定嗎? 相對有個怎麼樣的新領導,以上的考量應該重要好多了,對吧?

當還有選擇的時候,不到最後關頭也不會選擇離開。如同事們所說,要是老家能在同一個專業找到工資相若,甚至低一點的工作,也想每天能回家吃飯,看小孩,照顧父母。有誰想離鄉背井呢? (哭~~~)

從一家團圓到離鄉背井兩端遊走,反差之大,應該不言而喻了.....

網路圖片,如侵權請告知,會立馬處理~

https://4.share.photo.xuite.net/a73257864/14d5307/10458636/482377979_m.jpg


HK同事說,再也不找Under在內地的公司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

  1. 距離有時候會影響到溝通的效果,產生一些負面的因素。

2. 職場文化的差異,這個和地域文化有關。香港還是偏西化,內地層次不齊(主要看老闆風格)。

3. 另一個需要說的是,內地快速的發展,造成一些管理者水平沒有跟上,自我。


有的,特別是金融業,但我想說中資好啊


推薦閱讀:

香港人在內地生活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香港和內地誰更需要誰?
何韻詩為什麼是港獨?

TAG:香港 | 香港工作 | 香港人 | 香港與內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