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讓科學得到真正的快速發展?

例如資金,人才,政策什麼的,或者也可以談一下現在影響科學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謝邀。

楊振寧和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剛好回答了這個重要的問題。比較詳細的論述見我的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5_08_12_330260_s.shtml或中國現在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方面? - 袁嵐峰的回答:

有人有錢就能搞好科技,這個道理雖然正確,卻不容易讓人相信,因為許多人特別不自信,說得好聽點就是太有憂患意識,憂患過頭了。1999年左右,楊振寧到科大演講《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結論是:「以下的幾個長遠的因素是使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有輝煌的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一個是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有頭腦做科學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忍耐心、重視勤奮的社會傳統;第三要有決心;第四要有經濟條件。……中國在20世紀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紀我認為將四者具備,所以我對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展是絕對樂觀的。」當時我十分不以為然,因為中國有太多的問題,腐敗,專制,貧富差距,世風日下……所以,楊先生,您是不是老糊塗了?後來隨著眼界的擴大,卻越來越發現楊振寧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他這些道理看起來很質樸,簡直土得掉渣,但卻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正應了《道德經》里的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美國的昨天和中國的今天

其實從歷史上看,經濟強國科學崛起幾乎是必然的,過程比一般人想像得直截了當得多。19世紀末,美國已經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大國,但科學水平還很低。1883年,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做了一個演講《為純科學呼籲》,被後世稱為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他在演講中激烈批評了美國科學的狀況:「美國的科學只存在於未來,它沒有今天和過去。……我們厭倦平庸,這是我們國家所遭受的詛咒。……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去撿富人餐桌上掉下來的麵包屑,並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麵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更富裕嗎?……教學工作會消耗大部分精力,這也是絕大多數在教授職位上不進行任何科學工作的人的一個借口。……這類的事實(按:美國的許多所謂大學只有幾位教授、十幾名學生和幾萬美元的經費)只會存在於一個民主的國家,它所自豪的是將所有的東西都降低到同一層次。……要讓他們(按:美國的大學生)知道他們只接受了一半的教育,他們與世界上的一些人相比如原子般微不足道。……那些拿最高薪水並擁有教授職位的人今天所做的事絕對不是純科學研究,而是科學知識的商業應用,目的是增加他們已經很高的收入。……如果這位學生被一些當時所謂的好老師所教育,這些老師所知道的只比學生多一點,並常常被學生超過甚至輕視,那麼沒有人會懷疑這位學生的品味低下。這位學生髮現只要他稍加努力,他就能超過他所在的大學中擁有最高榮譽的人;他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工作的動力隨之消失了。旁邊的小土丘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他無法比擬的大山。……在美國人的心中,期望與賭博的慾望被混為一談,除了它們的名字不同之外,每個機構都在混沌中昏睡,期望時間的流逝能帶來繁榮昌盛。……有太多的地方學會被冠以大而不當的名稱,每個學會都有自己的知名人士,他們有特權將他們在早晨散步時發現的某些多出一支腳的螃蟹描述為無價之寶。……它(按:美國科學院)沒有辦法獲得像偉大的英國皇家學會、或者是在巴黎、柏林、維也納和其它歐洲首都和大城市的偉大學院的地位。……在科學方面,我們國家還沒有出版過或者即將出版任何中小學教材以上的書籍。……我們國家所做的物理學工作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物理學期刊。」

看到這些,你會覺得美國的科學弱爆了。當時肯定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稱美國不可能搞好科學。但他又說:「慷慨給予是美國人最優秀的品質,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將會在將來的資金中得到支持。……美國人在小事情上不缺乏發明和創造,當同樣的精神被用到知識和對科學的熱愛上時,它就會變成研究的精神。」羅蘭的結論是熱情洋溢的:「我們知道這個國家前進的速度:我們看見城市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其它的宏偉事業也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前進。我們看見了正在建造的物理學實驗室,我們看見了對接受過全面訓練又不懼怕數學的物理學家的大量需求,需要他們做教授或加入到所謂的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與所有真正的美國人有著同樣的感覺,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我們將努力成為世界科學的領導,就像我們今天努力成為世界財富的領導一樣。」當時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是多麼相似!

……

我們來比較一下拉比、鮑林和潘建偉。他們的成長道路很相似,都是先到先進國家學習,然後回國建立團隊,把本國提升到先進水平。有些過於保守的人反對出國留學和對外交流,認為關起門來自己搞才是正道,這固然是錯誤的。但更多的人是過於悲觀,認為中國永遠都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不可能搞好科學,這就更加錯誤。我親耳聽到過地位很高的人言之鑿鑿地說「中國人不會創新」,這種人的危害比保守派要嚴重得多。正確的態度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說中國沒人才,那麼耐心培養不就是了?以中國人的文化底蘊、勤奮程度和天分,只要按照科學規律做事,持之以恆地投入,沒有做不成的。


那些說科研精神+經濟建設的朋友們,太瞧得起大眾了,天真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基礎科學系統越來越複雜,再難以靠天才的個人力量產生革命性突破了,基礎科學的進步越來越需要一個強大的複合機制來推動(比如軍事工業複合體),單靠為數不多的一些工業主義情懷企業(spaceX,Google,FB...)和政客公知是遠遠不夠的,和平時期絕大部分的生產力其實浪費在了小時代式娛樂至死上了,賤民就是這麼賤,飽暖思淫慾,刀架在脖子上了才拼一把。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絕大部分資本只會去投入即時回報的消費,娛樂產業,資本收益即使投入研發也只會選擇那些有可控預期回報率的科研,而這些科研本身又是戰時基礎科研溢出而來。當然,真槍實彈的戰爭那是破窗效應,不划算,還容易玩大了。

目前最高效的政策就是收放,強弱體制的交替結合:假想敵~戰時總體戰專制獨裁~在犧牲娛樂的同時集中資源搞軍用和基礎科研~體制僵化~自由市場經濟代替專制計劃經濟~基礎科研溢出到民用~資本利用和發展溢出科技~生產力創造力爆發(工業科技革命)~賣方-買方市場~娛樂至死~產能過剩~經濟危機~強勢左派政體介入~假想敵... 貌似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場經濟周期性危機的通病,二戰結束後的科技強國基本上是這個脈絡。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想可以是捏造一個大災難假想敵(三體艦隊逼近?:),那麼我們可以直接拍死援交,女主播和郭敬明們了,兩代人之內殖民火星,人工智慧和生命科學革命不再是夢。阿瑟克拉克在「遙遠地球之歌」裡邊就描述了一個太陽變紅巨星的場景,人類為了生存必須要在幾個世紀內完成星際殖民的技術開發,推薦大家讀讀。


全面戰爭,冷戰或者熱戰都可以,當然核戰爭不行。

平時:

造高鐵太貴了,從經濟角度看造普通鐵路收益最高。

算一下經濟賬,這個零件還是不要自產了,直接買就行了。

今年造5000萬噸船舶肯定產能過剩,先造1000萬噸好了。

戰爭時期:

這裡必須修高鐵,我們的後勤補給需要從這裡通過,不計代價,一年內必須完工!

什麼?這個零件自產成品率10%?我馬上給你們調撥十倍的原材料!

我們需要更多船舶!命令各大船廠加班加點,今年必須完成一億噸以上!

戰爭期間,科學和技術的重要性將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力將被傾斜向科研領域,傑出的科研人才也將被當做英雄……

技術和生產領域也是如此,更多的資源和實踐將帶來工藝的進步,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將進一步推動科研的進展。

二戰時期,人類發明了電子計算機,初步完成了核能的利用。

冷戰時期,人類完成了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有些到了現在甚至無法重現(土星五號)。

冷戰一結束,人類連月球也上不去了。


引導全體民眾形成尊重事實、尊重規律的思維模式和交流模式。


未來改變世界的技術 那就是網路遊戲小說里的虛擬空間技術(黑客帝國里的矩陣)。 這種技術有多牛,首先教育資源的極度公平化,知識交流的迅速化,矩陣。直接向人腦輸出信號,在時間的減少和記憶力的提升上數倍優於現在的學習方式。

在那個年代科學家,高級技師將會井噴一樣迅速的出現,量變帶來巨大的質變


說的好

可惜我國的人均收入還是太低。有錢的人都在想怎麼去投資賺錢,而不是去思考人類未來。

現在看來,中國最有智商的有錢人可能是羅胖子了:至少拿著錢還在思考人類未來:AI,互聯網,登陸火星等

中國最有錢的那幾個人,特別是百度CEO,騰訊CEO等等,及其手下的各種VP,CTO,他們的境界和Elon musk, jobs 差距太大了。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個從上到下首要目的還是吃飽穿暖抵抗通貨膨脹的社會,怎麼可能有科學的崇高追求和人類的偉大抱負呢。

這也難怪國內的所謂電動車創業,智能自行車項目,神機圍棋項目都只能是嘩眾取寵了


利益,只有當新的科技能迅速轉化為財富時,相關的科技才能飛速發展。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如是,上世紀的電子科技如是。

不單是中國,資本都是逐利的,國外的資本也是。Elon musk這樣的人,全世界也就那麼幾個。科技都是要砸錢的,特別是跨時代的科技,砸上幾千幾萬億去搞科技,賭一個改變未來社會的可能,沒幾個人敢,甚至國家也不敢。


有艦隊從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向地球駛來,並且被人類觀察到。


自由首先要有,民主隨之而來,科學就是結果

一百年前先烈用無數鮮血換來的答案,居然今天都還在問?


百度的英文搜索能力是中國科技進步的最大瓶頸


可參考創新擴散理論,由初期到成熟期的擴散其實是一個技術市場化的過程,由技術科研人員研製成功,然後技術發布初期一定是上層精英群體首先感知到,如果上層精英群體發現該技術不利於當下他們自身的利益,便不會接受該技術,直到不採用該技術會威脅他們的長遠發展,可以比照當今VR,AR,以及人工智慧的大熱,從技術研發成功到現在已經經歷不少時間,直到技術逐漸成熟才為各大巨頭企業所重視,逐步加快市場化進程。之後分別是上層社會的首先接納,然後中產階層,再然後社會底層,最後是偏向保守和傳統的社會底層。


第一,錢。

第二,錢。

第三,放權。


發展的動力…


社會風氣,基礎物理及實驗的操作,從娃娃抓起。


雙腳走路,別抄捷徑,放下過去,輕裝前行。


到了該唱國歌的時候,技術爆炸也會到來。

參考《三體》三體的技術爆炸。

同時,人性的解放,甚至以犧牲道德的前提的寬容。


楊振寧所謂的:「第一個是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有頭腦做科學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忍耐心、重視勤奮的社會傳統;第三要有決心;第四要有經濟條件。…」 完全經不起推敲。

1. 哪個國家沒有聰明的年輕人?

2. 紀律,忍耐心,這些是個體素質,推廣到民族身上是赤裸裸的夾私貨。專制國家最有紀律,屁民最有忍耐心了。。

3. 「要有決心」更是廢話一句。每個國家或者民族都有一大把有決心的人。

4. 要有經濟條件。這是唯一有信息量的一點,但同樣經不起推敲,這個所謂的這個「要有經濟條件」有問題的地方有兩點,第一就是其模糊性,試問多少錢才算有經濟條件?有量化指標嗎?以色列建國的時候全國只有3000萬美元,夠窮了吧,在當時周邊阿拉伯國家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以色列居然把其中1/3的錢拿去辦教育了。。。

第二點就是因果關係混亂,到底是科技促進經濟還是經濟促進科技?在這裡引用德國崛起的關鍵人物之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名言來回答:

「這個國家必須用它精神上的力量來彌補它物質上的損失。正是因為貧窮,所以要辦教育。我還從未聽說過一個國家是因為辦教育而辦窮了的,辦亡國了的。教育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恰恰相反,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手段!」

-----------------------------------------------------------------------------------

本人的答案是以下兩點:

1. 思想的自由。

科學技術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因此思想自由是科技發展的前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內涵:

(1)意識形態的自由,這一點的證據太多了,為什麼文藝復興發生在西歐?就是因為基督教會的哲學思想在給科學研究提供了理性思辨思想的同時,以比同時期其他地區的意識形態遠遠更大的包容性允許了科技萌芽的產生和發展。同時期的中國,科技被認為是奇淫技巧,或者是影響「穩定」的流毒,外來思想被禁止。

更具體的證據就是蘇聯時期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因為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而被打壓。

維基百科:

李森科堅持生物的獲得性遺傳,否定孟德爾的基於基因的遺傳學。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擊學術上的反對者,使他的學說成了蘇聯生物遺傳學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獲得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的稱號,任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所長。1948年8月,蘇聯召開了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會議,又稱「八月會議」。在會上李森科把自己的學術見解化為「米丘林生物學」的主要內容,聲稱「米丘林生物學」是「社會主義的」、「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的」,而「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則是「反動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的」,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線,但繼續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蘇聯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學說。

(2)制度保證(出版自由等)。很多著名思想都是首先發表在公開刊物上,引起廣泛爭論之後才逐漸被人接受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例子。典型的還有xxx國家在文革時期逼迫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寫書批判愛因斯坦。。。在這種環境中怎麼可能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2. 經濟的自由。

這一點是指人有從事個體經濟行為的自由。英國的蒸氣革命的動因之一就是私人工廠對機械化生產的需求。只有經濟自由了,才會刺激對科技的需求,科技才能順利地轉化為生產力,並且及時改進。否則必然會被權力壟斷甚至扼殺。比如xxx國的電信、互聯網。。。。

@孟祥萌 我恰恰就是從事科研共作的。

@熊英傑 同樣的道理,同時期橫向對比,即使是在原始社會,越符合我說的這兩條,那麼科技越先進。維京人的航海技術比別人高就是因為可以自由航行。

@死亡 「在以色列剛剛建國時,在美國和蘇聯外交政策上一直採取中立政策」---人民網。

@黃金糕一小塊 前蘇聯之前,沙俄的科學研究和歐洲是一體的,底蘊深厚,連歐拉都在沙俄宮廷擔任過科研的工作。前蘇聯的科技依賴之前的科學研究底蘊,除了不計成本搞出一些紙面指標感人的設備,純科研領域沒搞出多少東西來。


推薦閱讀:

如果現中國(大陸)疆域範圍內全是汪洋大海的話,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艦C和艦R互換開發商會有什麼有趣的事?
如何以「___越來越____了」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你寫過或聽過哪些「神」的故事?
你寫過或看過最「江湖」的故事是什麼?

TAG:科幻 | 科技 | 科研 | 政策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