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說是經過寫作者極端的精雕細琢,可以一讀再讀的?

此問題來自,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之後,想起他說,現代小說之中像《情人》,《法官和他的劊子手》這類精品,都是經過反覆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過。

故而,想知道還有哪些作品是這種寫的極其的細緻,對於語言,句子,結構,都極端精心的安排過的。


謝邀。。

關於寫作者極端的精雕細琢的,一般都會提到福樓拜的。一個典型中的典型。可以一讀再讀。

福樓拜作為著名的文體家,很多人都分析過,可以翻閱一下。藉助別人的分析,能讓自己加深對近乎變態的完美主義者的瞠目結舌程度。


我記得糖蒜夜話里某期邀請了X博士聊了幾本書,好像聊到類似的問題上,X博士提出一個觀點,即,很多名著都是值得反覆推敲閱讀的,而後例舉了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對林衝上梁山前後魯智深對其稱謂變化的描寫,側面推敲出林沖在魯智深心中地位變化隨著林妻被辱前後的差異,林上梁山後,魯問:哥哥,嫂嫂呢?林答:死了。

自此,也是魯智深最後一次稱林沖為哥哥,文後再見,只以教頭相稱。反正那期聽的很過癮,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畢竟是有它的道理的。


眾所周知的。。。紅樓夢。。。


《動物莊園》,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永遠有不同的啟示意義


《冰與火之歌》

《紅樓夢》

《三國演義》


月亮和六便士


《了不起的蓋茨比》建議直接讀英文


《牛虻》,即《The Gadfly》,作者是艾捷爾·麗蓮·伏尼契,愛爾蘭人。

這本書我從初一翻到了高二。

我覺得《琅琊榜》和這本小說有一定的相似。都講了主角在年少青春得意之時,遭遇了極大的打擊,被迫離開自己的愛人,到蠻夷之地受到了長久的非人的待遇,身體外貌變成了另一個人,再次回到自己心愛之人的身邊的時候,已經無人認得出自己,遂暫時放下兒女情長,並以另一個身邊隱姓埋名為彼此共同的事業奮鬥著,直到最後的犧牲。如果說胡歌主演的《琅琊榜》最後以梅長蘇退隱江湖作為感人的結局,那麼牛虻在故事最後以個人的犧牲換來了革命鬥爭的順利進行,更能引發人們對英雄、個人英雄主義的思考。

雖然本書的要求並沒有像題主所羅列出的要求那樣,有很「極端」的刻畫,但這部百年經典中的恩怨情仇、倫理關係真和個人英雄主義真的很適合去讀一讀。

先呈上此書最後的結尾(一封亞瑟寫給瓊瑪的信):

親愛的瓊瑪:

明天日出的時候,我就會被槍決。我答應過要把一切告訴你,所以如果我要遵守我的諾言,我必須現在就動手。但是話又說回來,你我之間沒有多少解釋的必要。我們總是相互理解對方,不用太多的語言,甚至在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是這樣。

所以,你瞧,我親愛的,你不用為了一記耳光這樣的舊事而傷心欲絕。當然打得很重,但是我也承受了許多別的打擊,我還是挺過來了——甚至還曾回擊了幾次——我還在這兒,就像我們曾經讀過的那本幼兒讀物(我忘了書名)中的那條鯖魚一樣,「活得又蹦又跳,嗬!」

儘管這是我最後的一跳。還有,等到了明天早晨,「FinitalaCommedia!」[義大利語:劇終。]你我會翻譯成:「雜耍表演結束了。」

我們將會感謝諸神,至少他們已經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慈悲。雖然並不太多,但是還算是有點。為了這個以及所有其他的恩惠,我們衷心表示感謝!


關於明天早晨的事情,我想讓你和馬爾蒂尼清楚地明白,我非常快樂,非常知足,再也不能奢求命運作出更好的安排。告訴馬爾蒂尼,說我捎話給他,他是一個好
人,一位好同志。他會明白的。你瞧,親愛的,我就知道那些不可自拔的人們替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替他們自己做了一件壞事。他們這麼快就重新動用審訊和處決的手段,我就知道如果你們這些留下的人團結起來,給他們予猛烈的反擊,你們將會見到宏業之實現。至於我嘛,我將走進院子,懷著輕鬆的心情,就像是一個放假回
家的學童。我已經完成了我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經徹底完成了這份工作的證明。他們殺了我,因為他們害怕我,我心何求?

可是我的心裡還有一個願望。一個行將死去的人有權憧憬他的一個幻想,我的幻想就是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對你總是那麼粗暴,為何久久忘卻不掉舊日的怨恨。你當然明白是為什麼,我告訴你只是因為我樂意寫信給你。

在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時,瓊瑪,我就愛上你了。那時你穿著方格花布連衣裙,系著一塊皺巴巴的圍巾,扎著一根辮子拖在身後。我仍舊愛你。你還記得那天我親吻你的手嗎?當時你可憐兮兮地求我「再也不要這樣做」。

我知道那是惡作劇,但是你必須原諒這種舉動。現在我又吻了這張寫有你名字的信紙。所以我吻了你兩次,兩次都沒有得到你的同意。

就這樣吧。再見,我親愛的。

信上沒有署名,但是末尾寫有他們小時候一起學的一首小詩: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隻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再看本書的簡介:

大學生亞瑟·勃爾頓正在比薩神學院的圖書館裡翻查一大疊講道稿。院長蒙太尼里神甫慈愛地注視著他。亞瑟出生在意
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亞瑟從小在家裡受異母兄嫂的歧視,又看到母親受他們的折磨
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亞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里對自己的關懷。
當時的義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義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著熱血青年。亞瑟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蒙太尼里發現了亞瑟的活動後十分不安,想方設法加以勸阻。但亞瑟覺得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和一個為義大利獨立而奮鬥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密集會上,亞瑟遇見了少年時的女友瓊瑪,悄悄地愛上了她。

蒙太尼里調到羅馬當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父。在他的誘騙下,亞瑟在懺悔中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獄。他們的被捕,連瓊瑪都以為是亞瑟告的密,在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亞瑟痛恨自己的幼稚無知,對神甫竟然會出賣自己感到震驚,同時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來是他的親生父親,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騙了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幾乎要發狂。他一鐵鎚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以示與教會決裂。然後他偽裝
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亞瑟度過了人間地獄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鍊了亞瑟,回到義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他受命於瑪志尼黨揭露教會的騙局。他用辛辣的筆一針見血地指出,以紅衣主教蒙太尼里為首的自由派實際上乃是教廷的忠實走狗。牛虻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

再簡單地描述一下:

《牛虻》最好能讀原著,畢竟很多東西翻譯過來就會變得有些不同。這小說可以分為亞瑟去南美之前和去南美之後兩個部分。

在南美洲度過非人的生活後,回到革命黨人身邊的亞瑟,即牛虻本人,作者對其的種種描述,都呼應著從前的那個大學生亞瑟,有幾次細心的瓊瑪差點就認出變成牛虻的亞瑟了。

雖然小說在家裡,原文我沒法完整地還原,就簡單地舉個例子吧:

瓊瑪認為,即便牛虻不是亞瑟,也必然和亞瑟有著關係。瓊瑪想和牛虻對質,而此時牛虻慵懶地躺在床上,黑暗裡瓊瑪看不清他的表情,他的手胡亂又緩慢地撕扯著枕頭的棉絮,他看也不看一眼瓊瑪,用一種帶著很隨意、跟自己毫無關係的語氣問瓊瑪:「就是那個被你殺死的人嗎?」窮瑪頓時一驚,愣了一會兒,腦子裡又浮現起當年自己打了亞瑟一個耳光的那個場景,心裡想:他竟然把殺死這個詞說得那麼簡單和容易。

同樣簡單的解析:

他為什麼撕棉絮,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因為牛虻在掙扎,他心裡很想告訴瓊瑪——他至今依舊深愛的女人,他就是亞瑟,但是他不能這麼做,因為瓊瑪一旦知道了,就再也不會讓牛虻繼續危險的工作,再也不會讓他離開自己。但是牛虻還要繼續去完成他的使命,即便他知道前面等著他的只有死亡,他為了解開當年的心結——曾經出賣過自己的戰友,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而瓊瑪,其實一直認為是自己害死了亞瑟,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把這痛苦壓在心底,她的額頭上已經有了幾縷白髮,而當她聽到牛虻不痛不癢的一句「就是那個被你殺死的人嗎?」的時候,想必她認為這就是對她的懲罰吧,整整十三年的心罰。

像這樣人物相互之間充滿了過往的糾纏、內心的掙扎,各種前後呼應在整部小說中到處可見,特別在牛虻被捕入獄,他的生父——蒙泰里尼到監獄勸降的那一段,真的是經典。

就先寫這麼多,如果有錯誤請指出。


阿城的?棋王?。華語文學中公認的頂級作品,看似渾融樸素,其實處處用心,力度把握巧妙,本質上是一部十分精緻的作品。


紅拂夜奔,尋找無雙,萬壽寺,英雄志


《沉思錄》還有《布朗神父探案集》,其他夥伴推薦的都很有名,我就不寫了。


魔戒。20年,請先學好英文


可以去看看我寫的《明日黃花》


余華《活著》之前的所有作品。


寫了十年的《三體》系列算不算


阿城的《遍地風流》


《第二十二條軍規》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

《紅樓夢》。


推薦閱讀:

如何分析與評價王小波的《綠毛水怪》?
如何理解王小波的《白銀時代》?
王小波本人在生活中的個性是怎樣的?
李銀河對王小波的影響是怎樣的?
《黃金時代》中陳清揚的女兒是誰的?

TAG:小說 | 寫作 | 文學 | 王小波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