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生看一些學術專作看不懂,看不進去,但是又想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怎麼辦?
大一上學期,學校開設了法理課,有大量的流派,學派,老殭屍,學術專作,頓時茫然無措,立志要寒假回家一本本消滅,可是在看了幾本學術專著(梅因的古代法,韋伯的支配社會學,利維坦balabala)之後,發現自己沒有懂,看不進去。法學之淵那麼深,我卻想慢慢入門,但感覺力不從心,求方法論以及各路前輩的人生經驗,以及如何走入法學之門,求得其精益,thanks。。
這個問題相信絕大多數法學本科生都會遇到,本人大學期間對法理學有些興趣,讀過一些名著,但也學得不出眾,工作後又忙於實務,現在一般一個季度才看一本法理類書籍,只能說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可供大家參考一下,就當拋磚引玉:
第一個建議,不要一上來就讀經典之作,先讀科普式的書籍、別人簡練的讀書筆記,保持興趣,步步高升。現在好些人包括老師推薦的書單,一上來就是各種大家的經典之作,比如社會契約論、利維坦之類的,本來挺有興趣的,一去讀就傻了,因為語法、翻譯風格、知識儲備等各種原因,我相信大多數法學生肯定是看的雲里霧裡的,看完就記住一些零散的辭彙,如果你還硬著頭皮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逐字逐句的閱讀,完了,讀完一本估計興趣就沒了,還會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智力。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你的知識儲備不夠,理解不了這些超級概念(周濂語),無法與作者對話,級別還沒到刷BOSS的地步,怎麼辦,慢慢虐小怪刷經驗升級咯,先易後難,先雜後專,由點及面,先讀科普式的書籍,掌握一些基礎概念,比如:找本簡單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或者去網上找別人的的讀書筆記,了解大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大致的論證過程,其實像《古代法》這種成書過久的經典之作,如果今後不打算讀法理學的研究生,真沒有必要去讀原著,找篇好的讀書筆記就夠了,知道該書的核心思想及作者如何論證的就行了。
第二個建議,先讀國內大家的書或文章。因為外國大家的行文風格對我們而言太過陌生,我國翻譯水平不是很高(能到「達」的水平就不錯了,到「雅」是可遇不可求),一般個人推薦先讀朱蘇力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費孝通的《鄉土中國》、《生育制度》這種學術味不太濃的文章,比較通俗易懂,善於由小見大。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給新生推薦博登海默的法理學,大一時該書後面兩部分讀的我頭暈,儘是一些拗口的概念,我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太LOW吧,但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鄧正來迷戀西式辭彙,感覺他在翻譯時有意無意的故作高深。(P.S.我的法理學老師就是鄧正來的博士生,看上去放蕩不羈懶洋洋的,經常一語中的)
第三個建議,關於讀書方法,第一遍不必逐字逐句閱讀,反而有時跳躍式閱讀更容易識得廬山真面目,我個人還是喜歡先讀一篇別人的讀書筆記,先了解這本書的最核心的思想是什麼,再讀原著,讀原著主要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證的,有哪些分論點,有些分論點搞不懂,直接跳;但是讀完一定要堅持寫一篇讀書筆記,過段時間再讀一遍,再補充、修改一下。
最後再說一句吧,其實法學界真沒有所謂的少年天才,只有十年磨一劍,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才,而大多數法學學子是不適合走學術的,要承認、接納自己的不足,保持興趣就行了。以上都是個人愚見,至今還在摸索中,但還是有些收穫的,歡迎交流。謝邀,手動贊 @楚雲深的答案,我的建議也大體如此。
補充一個非常有用的閱讀說理性文本的方法:樹狀分析法。這是何美歡老師在教授普通法精要課程的時候,要求每個學生用來分析判決書的方法。我學民法時也用同樣的方法看過梁慧星的《民法總論》,看的時候速度只有20頁/小時,但讀完之後,再看別的民法著作都能一目十行了。
簡單來說,就是把整個文本分為幾個主要論點,然後羅列出作者用以支撐每個論點的分論點,分論點下再列出作者的論據,就能很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層次和結構。比如用樹狀分析法分析一樓答案的第一段,就是:
第一個建議,不要一上來就讀經典之作,先讀科普式的書籍、別人簡練的讀書筆記,保持興趣,步步高升。現在好些人包括老師推薦的書單,一上來就是各種大家的經典之作,比如社會契約論、利維坦之類的,本來挺有興趣的,一去讀就傻了,因為語法、翻譯風格、知識儲備等各種原因,我相信大多數法學生肯定是看的雲里霧裡的,看完就記住一些零散的辭彙,如果你還硬著頭皮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逐字逐句的閱讀,完了,讀完一本估計興趣就沒了,還會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智力。
1. 不要一上來就讀經典之作
1.1 一上來就讀經典著作會讓人喪失興趣1.1.1 在看不懂的情況下硬著頭皮讀幾次,會讓人喪失興趣1.2 由於語法、翻譯風格、知識儲備等原因,經典著作讓人看不懂1.3 看不懂的情況下強迫自己閱讀,會讓人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
2. 要先讀科普式的書籍
3. 要先讀別人簡練的讀書筆記
像這樣,就能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思路。比如在一樓的這個答案的第一段里,粗讀看不出來,樹狀分析之後發現,作者主要是論證了不要一開始就讀經典著作,卻沒有論證為什麼要先讀科普式的書籍,和簡練的讀書筆記。是否科普式的書籍,和簡練的讀書筆記,就那麼好懂且有趣了呢?而且作者也沒有給出足夠的論據來支持論點,是不是經典著作一定會讓人喪失興趣呢?
再次重申,我很贊同一樓的這個觀點,知乎答題本來就比學術著作隨意得多,在名家大作里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缺少論證的情況。只是用這個例子向大家說明,只有首先把文章掰開了揉碎了,然後才能理解,然後才能反駁。中文?我表示無能為力,沒學過。試試這個吧: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BE%8B%E5%93%B2%E5%AD%A6
謝@Patrick Crosset邀。
如果答主需要的是閱讀方法指導,那麼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有關「主題閱讀」的部分。
在開始閱讀你的計劃書目之前,請先【研究一下它們所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聯繫。】它們涉及的內容是否有所交聯(是什麼)?它們在成書時間上孰先孰後?是否存在著後者對前者精神實質的繼承或批判(這可以通過瀏覽一些有關的論述文章進行判斷)?....
既然是同一領域的書,我想毫無可視的聯繫大概不可能。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只能說:請換一份書單。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選擇的幾本著作恰好在各自研究的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專精度,或者是時代背景跨度太大。就像是一片山區中聳立的幾座高峰般,之所以看上去彼此不相關聯,是因為【你沒有找到山谷】,即起著過渡和聯繫作用的著作(或論述文章)。去找找,然後儘可能的把它們加到你的書單里。
找聯繫幹什麼?是為了建框架。關於框架,我在高中的各類數理化參考書上都見到過,作用幾等於零。但對於人文社科類書籍(無論是對一本書還是對一堆書),那簡直就像是開掛。好處在於可以明確書籍定位(增強自信心...),強迫自己深入思考,以及便於日後複習。對我來講,建立框架需要無數次的推倒重來,沒有什麼定式可循,但讀前一遍,讀後一遍應該是最少的。
(【歷史也有它的歷史】,如果還有時間的話,給你研究的領域建立一個大事年表,還記得記得第一次看到歷史書後的大事年表的驚艷嗎?)
所以關於方法:1.【要看每本書的目錄】2.【要有目的地看書評】3.【要大無畏地建框架】
————————————————————割—————割————————割———————————————————————
然後就是【最重要的興趣問題】了。
方法會的再多,沒有興趣,書也是看不進去的。我這裡說的興趣,主要是指好奇心(或者說那個高級的辭彙:求知慾)。我對法律的興趣,起源於GBA上的「逆轉裁判」....後來在讀歷史的時候,發現了政治和法律間存在著奇妙的共生關係。政權的更迭多半伴隨著法律的改寫,而法律的改寫反映了社會的需求與思想的進程。
統治者通過法律,與被統治者進行著無言的思想交流。這交流一旦出現問題,那麼政權就岌岌可危。
這是我對法律產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
讀歷史上的法,常會有疑問。為什麼此時行得的法律,彼時就難以推行?為什麼我如此簡單就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古代人卻遲遲未曾想清?如果這條法律/宣言/定義不是這樣的,那會發生什麼?...這些疑問多半是出於自身見識短和思考不周,但也有一些確實是被當時的時代背景所限而古人不可能得以解決的。
在反覆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讀書是最輕鬆的,而好奇心就是唯一動力。
讀一些歷史著作,找一找恢宏和動蕩的背後法律那無言的身影吧。看一些律政作品,喚起你埋藏在心底對正義和公平的渴求吧。翻一些現代律法,嘗試對社會現狀進行深思和探討吧。
少年啊,快去創造奇蹟。
謝邀。1、慢慢體會人生,如果能讀懂人世間的道理,法理學什麼的也就不難理解了;2、慢慢來,心急不得。剛畢業的高中生,要體會到比較深的法理,其實是比較難的;3、功夫在法外,多看看其他專業的書也會有幫助。
找一本好的啟蒙書,有案例,有評價,有深度的,建議:張千帆,憲法學導論, 雖然是憲法的,但裡面有非常多的法理知識和中外最經典的案例,看完再去學法理學會比較好。第二個建議,多背概念和學說,我當時也學不下去那些概念,覺得太抽象,但考研需要就硬背下來,但背完後的看書,看美劇,做案件等都能更明白那些到底想說什麼,
謝邀。
慢慢來。
以法理學為例,我覺得可以有三種徑路,即著作、歷史和問題。
著作是指,通過研讀自然法學派、實證法學派、社會法學派的代表著作,初步可以有個印象,從而入門。
歷史是指,通過研讀法理學的歷史而入門,比如勞埃德的法理學,或者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者博登海默的法理學。
問題是指,通過關注法理學的經典問題而入門,可以研讀按專題分類的一些法理學著作。比如法治等等。
功力不逮,硬答此題,見笑大方。學著學著就好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法學學習悖論,即法律基礎(如法理法史)和法律實際(如刑民),互相可以為對方的學習提供幫助,而沒學任意一方學另一方又都會感到一定難度。所以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學不懂法理很多人會告訴你學會刑民還有訴訟再學就簡單了,學不懂刑民會有人告訴你先積累一些法律基礎學學法理之類的就好學了。所以就只能先困難的學一個,再學另一個啦。
謝邀。其實同為法學本科生,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你們的法理學會在大一上開。我們學校是在大三下學期開的,可以說是整個本科期間最後一門專業必修課(我們大三下只有兩門必修,另一門是法律文書寫作),就是因為法理學是公認最難的一門課,有大量法學家、各種流派、各種著作balabala。。。我們大一上開的是《法學導論》,和法理學性質差不多,但簡單很多,也有趣很多。就像法導老師說的,《法學導論》的意義不在於學到很多知識,而在於引起我們對法學這門課的興趣。。。
如你所說,像你我這種大多數在讀大學之前並沒有多少法學積澱的普通學子(我確實有見過出身法律世家,大學之前就接受過法學教育,秒殺我等一眾渣渣的大神),建議你先不要看《社會契約論》《論法的精神》《政府論》這種在法學史上赫赫有名,影響巨大的著作。真的是艱深晦澀。倒不是說看了沒用,肯定會有收穫,但由於看不太懂所以收穫不會很大,當然最大的問題是真的看不下去。
所以建議你先看一些現當代法學家寫的法學隨筆什麼的,比如我們法導老師說的推薦的劉星教授寫的《西窗法雨》和蘇力教授寫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等等,都很淺顯易懂,而且會穿插有趣的案例,看起來不會太辛苦,看完以後也會比較有收穫。。。畢竟是專業書,和消遣類書籍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不多看幾遍也對不起那麼貴的書錢
謝邀,看不懂很正常,因為我現在也沒看懂。
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些以著名案例為主的書,不用太深奧,以自己興趣為主,多看多思考,多討論。
大一上的時候法理根本不懂,大一下開了一門案例法理學,就是老師拿一個案例,一個班二十多個人討論,不停地支持和駁斥,那個時候雖然還是不太懂法理學是什麼,但是明顯能感覺到各個大一學生法學思維形成的過程。雖然我這個渣在明白法學是在司考整體複習的時候,但是案例法理學是我整個大學對法學思維培養最重要的一門課。謝邀!這個問題要仔細地給你解答一下,無論你之前是多麼聰明,記憶力有多好,理解力有多強,大多數法學院剛入學的學生學習法律都很困難。書上的字都認識,意義似乎也理解,但是具體再繞兩個彎,就蒙了。知乎上有些關於物理量子學的學習困惑,直觀感受就是:大學高等物理教育的很多概念,結論,與我們的直覺是相衝突的!你一定記得中學時期,那些小時候古靈精怪愛玩些小機械玩具的男孩子,他們的理科一般都學得比較好:書上寫的可都是那些玩具的原理啊!和他們玩玩具的直覺感受是一致的!這極大促進了他們的理科學習吸收能力!直到大學,他們之前的理科經驗將被顛覆好多。那麼,法律,法學呢?遺憾,平時生活中,極少有人和法律深入打交道,也沒必要。咱們平時的社會交往活動,都以道德互相打量,並且習慣於此,定型於此,那麼,咱們的日常思維和評價體系中,缺少類似於上述初等物理的『學前玩具』。
當直面這些法學詞語時,那自然是發矇。
請注意,我其實已經把初步學習法學的方法告訴你了,那就是開始用法律上的辭彙來描述你所遇見的人,事,將原來的認識,轉化為法律上的認識,法律關係:我借給你20元,我是債權人,你是債務人,咱兩是債務關係,我怕你還不起,還找你哥擔保,為了以後打官司便利,這20塊錢必須留我欠條(證據)。瞧,原本生活中很隨手的一件事情,認真從法律角度分析,卻涉及這麼多法律概念,你直接去看法學著作,有那功底么?有點像初步學習英語,先給周圍的桌子,椅子貼上英文標籤學習,學多了再學句子,再成章。法律,有它自己的語言:法言法語。學通後,再看著作,那個天龍八部里的鳩摹智,見高級武功就學,硬學,最後走火入魔,差點喪命嘛!功底不夠嘛。法理學這門課程,考試能考及格就行,理解多少是多少,生吃進入也沒什麼意義,待你按部就班多學通了幾門單科法律後,回頭來看,把書翻幾遍,自然融匯貫通,考研,考司法考試,不急在大一法理課。大三完全來得及,這會兒學習法理就是留個印象罷了。希望你在與自己舊直覺決裂的鬥爭中保持好心情,穩步提高。謝 @Patrick Crosset的邀請,高深的理論和建議我給不了你,但是可以給你一個方法。如果這些書自己讀不了,可以試著讓別人帶著你讀,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找找網上的一些課程和視頻解析,這樣你理解起來就會輕鬆很多了,給你推薦些常用的網站吧。法律_網易公開課Coursera - Free Online Courses From Top Universities搜索結果_新浪公開課搜狐名校公開課騰訊精品課 - 讓成長加速!
瀉藥。作為一個準備司考中的法學菜鳥。我覺得能讓我堅定信心備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開始用法律思維來思考問題了」。我在以前的回答里也多次說過,法學作為一門專業,它有專門的思考方法的,而這個思考方法,就是「法律思維」。我現在的對法律關係的理解就是,在看待問題時,永遠遵從一個「法,理,情」的順序。就是出現一個問題或者事件後,先從法律層面找出其中涉及的法律關係,再按理評價,最後再代入自己的個人感情。當然,上述的思考方法也是法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吧。我也會積極備考,並在學習與實務工作中,繼續優化自己的思維。以求今後能給出更加專業的回答。
謝邀。 我比較認可的讀書方法,要麼帶著興趣去讀,要麼帶著問題去讀。在學科基礎沒有打好之前,其實看了作用也不大,不如先把教科書上的知識讀精讀透,事實上,假設題主讀書足夠認真,遇到問題自然就看得進去了,因為這時不是在看書,而是在解決問題。 如果非要讀,也不是沒有辦法,把學術論文著作的解讀用畫框架圖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夠最直觀地把握作者的觀點。注意,這種方法對你比較作者的局限性沒有幫助,只能讓你對該著作有個基本的了解。
謝邀,剛開始法理學的各種學說的確是很讓人崩潰的,因為剛開始沒有法律的基礎,不能跟法律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思考。當你學了憲法,刑法,民法這些實體法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學說是跟法律的實際問題結合併且有明顯的軌跡。還有就是最好對法律的歷史和發展有一個宏觀上認識,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種學說的進化過程和法律學說背後的歷史基礎。總之,學法律是非常需要毅力和廣泛知識基礎的,需要讀大量的法律和其他方面的書。
謝邀。
上面很多前輩都說了,一年級看不懂這些所謂的「經典」很正常,況且除非你致力於理論研究,這些書不看也罷。
個人認為,大一最重要的是建立對法學的興趣和感覺,應該從一些簡短、淺顯、趣味性強的書入手,比如《西窗法雨》《洞穴奇案》《電車難題》……通過一定的閱讀量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起法律人應有的三觀。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把教材讀透,把概念理解好,對於大一學生,基本功更多地體現在這些地方。謝邀,想必你不是法理學或者法史專業的不是、
建議你先隨便看看這些著作,看不懂也不要緊,主要是教科書你得看懂後幾年上到專業課了,可以慢慢得去看專業課有關學術的書籍。絕不是輕視法理學,而是一開始你真的看不懂,不用太刻意強求,主要把法律體系框架、法律基本術語建立起來。先看課本
謝邀。
題主你想太多了,對於絕大多數法律人來說,法學理論很重要,但是看懂經典沒那麼重要。如果你不立志搞學術,那麼法學理論只要能夠熟練運用教材上的內容,完全足夠了,而且也已經算很難得了。我認識的這些top所的法師,一半以上存在你這樣的現象,包括我自己,我在上學的時候西方法律史只有72分,現在已經記不起西方法律史上任何有關學派的知識。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從事法律實踐,我雖然在讀書的時候雖然沒有弄明白各種各樣的學派,但是我在其他專業課都專心聽講,下課認真複習和預習,對書本上的法學理論熟練掌握,以這樣的水準,參加美帝法學院的考試、參加jessup和拿高分論文都沒有問題,更不用說司考和bar了,而且至今從事法律實踐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任何障礙。
而我有的同學A,天天記各種XX學派,XX理論,看各種晦澀的教材,回來在宿舍高談闊論,威服眾人,但是在考研的時候仍然多次落榜……
所以,看法學經典是好的,但不建議為了讀懂而讀懂,蘇東坡深知強擼灰飛煙滅,鳩摩智強練易筋經就會經脈逆行,法科學生強看經典的話由於現有的知識儲備下容易走火入魔考研不中;相反讀得似是而非沒有任何問題,看過了就看過了,覺得有意思就記筆記,記不住就記不住,有印象就好,很多東西你覺得沒讀懂,但是這已經滲入你的骨髓,假如多年後你酒桌上吐槽法官沒尊嚴的時候,能夠蹦出一句克里斯馬,你的韋伯就沒白看。推薦閱讀:
※法律入門書籍有哪些?或者說是想自學法律需要什麼準備,才能邁開第一步?
※如何成為一個法學家?
※大學應該如何學習法學?
※學習法學或是法律的樂趣在哪裡?
※法學本科生上知識產權研究生有何優勢?未來就業方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