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外匯,看到最近RMB相對美元一直下跌,想了解一下現在投資到明年初,投資美元大概能有多少的收益?

我主要想說明的是投資外匯,如有大俠們介紹下投資外匯的基礎知識更是不勝感謝。


外匯從業的來強答一發吧。

我先大概說下一般外匯投資的途徑,然後在胡扯下收益。

--------------------------------------------------------------------------------------------------------------------------------------------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投資外匯有很多種方法,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大概常用的也只能用的就只有2種。但是無論哪種,也別指望能啥都不管就躺被窩裡賺錢,都需要多多少少付出一些精力的。

1.依地交易

因各國家、地區即時匯率有微小偏差,因此可通過即時異地轉匯款來賺匯率差。

舉個栗子:在大陸美元兌人民幣是1$=6¥,在香港美元兌人民幣是1$=7¥,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大陸用6¥買1$,然後再到香港把1$賣掉,換回7¥,這樣我們就成功通過這次交易賺到了1¥。當然實際當中匯率差不會這麼大,正常情況下大概小數點後3位,小數點後1位差一個數,那這個貨幣對的匯率波動其實就已經非常非常大了。大到能影響兩國貿易的程度。

這種方法簡單說就是依據地區不同來做,即時成交,可按照公式直接套用。它的好處是這種方法因為有固定公式可套,因此盈利較為穩定,且在交易前就可以大致算出這次交易能獲利多少。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各銀行的匯率報價信息要求非常及時且精準,不僅限於國內銀行,如果想要靠這種方法盈利需要接收全世界儘可能多家的銀行報價,這樣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2.依時交易

因國際匯率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持有同一種貨幣,並因這種貨幣升值而盈利。

舉個栗子:今年年初時候美元兌人民幣1$=6¥,今年年底時候美元兌人民幣1$=7¥,這樣如果我們在今年年初時候用6¥換了1$拿在手裡,那麼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現在手裡的1$已經可以兌換回7¥,這樣我們就通過時間成功盈利1¥。

這種方法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貨幣不斷因國家經濟等等各種因素而升值貶值,我們就是通過把即將貶值的貨幣兌換為即將升值的貨幣來進行投資。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簡單易行,因為國際各銀行即時匯率可能微有不同,但是是升值還是貶值全球是一定同步的,不然國際貿易沒法做了,因此題主你家門口的銀行就能做這件事兒。可不足就是風險較大,有可能你看好一個貨幣要升值,結果你剛兌換過去就碰上比如經濟突然崩盤,或者百年難遇的自然災害等等基本面因素,導致貨幣大幅貶值。

其實外匯投資的方法非常多樣化,但是對於普通大眾自己操作的話,這兩種是可行性最大的。當然對於題主來說第一種交易方法可能也不太適用。因為第一要有各個銀行賬戶,第二要有各個銀行各種貨幣對的即時報價信息,第三要有程序控制及時兌換成交,手動操作在速度上太慢。因此題主更適合第2種方式,同時題主想了解的也是依時交易的內容。

--------------------------------------------------------------------------------------------------------------------------------------------

那麼問題就來了: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從去年開始美元一路大漲,除美元外全球絕大多數貨幣都在下跌,那麼如果能換美元拿在手裡,那就「躺在床上也能賺錢了」。那我們怎麼知道美元還會不會漲?如果他一直漲那我究竟能賺多少?下邊我們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看。

第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美元還會不會漲?

首先,貨幣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不是像股票或者期貨現貨一樣隨隨便便來一個資金量大一點的莊家就能操控的,因此貨幣是升值或貶值都是你可以通過分析而得出來的。分析什麼?分析的是這個國家整體經濟走勢。注意!不是看這個國家經濟是強是弱,而是看這個國家經濟正在變強還是正在變弱。正在變強貨幣升值,正在變弱貨幣貶值。而要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是走強還是走弱是非常需要經濟知識的,普通人還是沒法判斷,那現在怎麼辦?

其實有一個很不嚴謹但又很有用的判斷方式,就是看這個國家央行施行的貨幣政策,也就是現在這個國家是正在不斷地加息,還是不斷地降息。

至於原理,那我們就要扯很多東西,我們簡單說一丁點兒,就以我們熟悉的人民幣為例。

如果央媽逐步加息,也就是你存到銀行里的錢給你的利息越來越多,比如年息50%。年初存一萬年底你能取一萬五,你會不會去存?飯錢不要我都得存!然後你就拿著錢去銀行存上回家挨餓等年底了。那麼也就是說現在你能拿來消費的錢就變少了,也就是說現在市場當中流通的人民幣數量變少了。物以稀為貴,東西少了,自然就貴了,於是貨幣就升值了。

降息就是反過來,你年初存一萬年底只能一共取走五千,現金能當磚蓋房了你也不會去存,但又不能真蓋房,那就只好花了,於是市場當中流通的人民幣多了,它就不值錢了。

所以結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這個國家正在加息過程中,他的貨幣也就處在升值過程中。第一個問題結束。

第二個問題,如果我買美元屯家裡,我什麼時候把它換回人民幣是最合適的?換句話說,貨幣升值會漲到什麼時候開始下跌?這樣我就能保證我的收益最大化了。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判斷什麼時候國家就不再加息了。這也是所有國家央行的日常研究問題之一。還是以我們天朝為例。如果現在央媽加息加到手抽筋,年利率50%,大家都去存錢,那也就是沒有人有錢去小資了,那現在各種企業的產品都得降價銷售,因為沒人買了,於是他們的收入減少,企業就開始裁員,大家收入又少了,花的就更少了,物價就更低了,惡性循環。所以,當你發現有一天,物價不再持續下降的時候,就是要開始降息的時候了,也就是貨幣要開啟貶值之路的時候了。也就是你發現北京的房價從5萬降降,一路降到5千了然後死也降不下去了的時候。因為大家又都把錢取出來開始買東西了,國家也需要大家去買東西增加貨幣流動性來給他交稅讓他繼續運轉。其實降息和物價開始回升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互為因果的,這就不解釋了,能懂就懂,不懂無妨。

那這是我們天朝啊,我就活在這,我能切身感受到物價變化。美國離我那麼遠,我怎麼知道那邊物價是怎麼動的。這就需要我們關注一個數據叫CPI了,這貨就是專門反應物價的。什麼時候看它的走勢圖就在底部橫向振蕩了,什麼時候這波美元就算拿到頭了。至於在哪看,專業一些的網站像金十網,匯通網都可以,或者實在看不懂百度一下近幾年或者歷年美國CPI數據也湊合了。

如果你說你就想知道美元會漲到多少,人民幣匯率會跌到多少,那我只能說你得問上帝老天爺了。美聯儲主席都不可能知道什麼時候是轉折點,還得看各種數據統計然後通過各種計算模型給出一個預計結果,某個人更是沒戲。因此,一定記得見好就收!按著我上邊給的信息,看CPI漲了一大波差不多開始橫著爬了,或者跌了一溜夠下不去了,就換回來吧。華爾街最牛的交易員也無法保證或者說不可能拿到每一波利潤的100%,普通人也就別那麼貪心了。

--------------------------------------------------------------------------------------------------------------------------------------------

如果題主只是想簡單做個資產保值,不想交給什麼基金或者機構的話,通過換匯的確是個比較好的手段,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千萬不要貪心,見好就收。

另外我上邊的很多東西都是不嚴謹的,因為如果展開說一個對於本題沒什麼用,再一個篇幅較長,所以我就簡單說了最基本的東西,有興趣的話再私信或者留言啥的吧。

以上。


不懂股票,去年五月底看大盤一直漲,就想了解當時買入大盤是不是可能漲到6124點,問專家都說能,於是用RMB換了股票。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明年一月,人民幣破6.85,正常會貶值到6.9左右。 明年年底,人民幣肯定破7.2。 所以,如果現在持有現金的,趕緊換美元,再買份美元計價的理財產品,明年收益率肯定超過7個點。



個人感覺不合適,也不理解很多人想換匯投資,其實數學題很簡單,現在匯率6.5,假設你投資十萬,換匯後的美元在國內只能存定期或是買理財(除非你有更高級的門路)。定期0.8一年,理財2%以內,就按2計算,假設一年後人民幣貶值到7(每個人預期不同,你如果預期大幅貶值另議),那麼100000/6.57*1.02*7=108675。同時你承擔著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8.6的收益也與市場上信託產品的收益基本持平。


買美元資產主要為了資產配置(全球避險),2015年,股市崩了之後,國內有錢人開始購買美元資產,你以為他們傻?後來資本管制,你現在想大額人民幣資產轉成美元資產,正常渠道已經不可能。非正常渠道,可能腰斬才能跑出去。否則你以為趙胃夫妻怎麼和馬孕這麼熱乎?

我這邊銀行遇到的2016年換大額美元,幾十萬美元的客戶,都不是主要考慮收益的。


10個百分點應該沒問題。


不建議盲目進行外匯買賣,除非出於資產配置角度考量。即便如此,沒有專業人士幫助也不建議交易。不同的買賣點和手續費差很大。現在並不是人民幣大頂,也不是美元大底,不要盲目跟風搶。


必須加槓桿買美元指數才能賺到錢。因為所有的新聞上說的匯率大幅波動相對股票來說都是微不足道。如果持有現金幾乎沒有價值。


這隻有天知道


推薦閱讀:

金融市場中,看k線主要看什麼?如何有效提高金融投機的技術?
如何評價美聯儲 3 月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
如何看待交易員 Alpha 和他的工作室成立半年虧損 40%?
總是虧損的還屢敗屢戰的交易員是怎麼生存的?
為什麼有的人熟讀交易類百書,卻達不到贏利?

TAG:投資 | 外匯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