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系統地學習世界歷史?


一,,建立全面的世界性的通史性質的知識體系。

做法:

1,把你高中的歷史課本關於世界史的部分過一遍,有個基本認識。

2,看有關世界歷史通史性質的相關書籍,如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我國大學用的通史性質的課本(吳於廑主編)等。

二,,加深歷史的認知,由皮毛到里表。

做法:

1,分文明(埃及、中東、印度、希臘、羅馬、中國、印度、日本、美洲等)橫向看相關著作。

2,分時段(原始、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看縱向看相關著作。

3,分國家重點關注歷史上出現過的歐美列強(英法美德日意俄奧葡西等)歷史,注意他們的交叉關係。

三:,廣聞博識,通過各種渠道看論文、文章、資料、圖片、電影。

做法:

1,看史學著作,建立自己的史觀。

2,不帶偏見,不分喜好地看帶有各種意識形態的資料。

3,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試著學習幾門外語(日語、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找相關的原始資料看。

最後由歷史到個人,一切知識還是要回歸到個人,學歷史的目的是為建立完整的世界觀添磚加瓦,讓自己看透世間的滄桑,了解自己在歷史中的地位,更好地面對世間萬事,過的更好。


由於西方在近現代經濟政治的統治地位,其實世界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西方史,以著名的《全球通史》為例子,大規模篇幅集中在歐洲,中東和東亞,南北美和非洲(撒哈拉以南)、澳洲並不佔有什麼地位。畢竟,沒有讀者喜歡看大篇幅講述辛巴威、烏拉圭這種地方千年的變遷吧?

所以,學世界史,先從歐洲開始,而歐洲,先從希臘羅馬入手。希臘文明的源頭也可以上溯至中東,也就是最近風頭正勁的IS佔據的那塊地方,人類最早的文明由此發源,其後又有了埃及。這些地域都有專門史,可自行選擇,比如蒙森《羅馬史》,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進入中世紀,西方文明除了蠻族國家東西哥特法蘭克,還有拜占庭和阿拉伯,比較入門的書是《簡明中世紀史》,經過百年戰爭和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後,近代史即將開始。這一時期近代民族國家興起,主要關注英法俄西諸國,稍後則是德意美,以前的內部讀物中,有《英法德俄歷史》,目前孔網有賣。

而歐洲殖民地和經濟地位的不平衡,導致了歐洲中心的喪失和兩極格局的形成,這一段可以看一戰二戰史,或者肯尼迪《大國興衰》作為輔助~


建議你從通史類,或者人類學著作的開始看。我也是自己摸索著慢慢入門ㄟ( ▔, ▔ )ㄏ先看的《蘇菲的世界》然後看的《人類的故事》,後來又看了《人文通識課》,目前在看《全球通史》。。。然後才大致理清了從文明發端到現在世界歷史的大致脈絡,但是具體一點的就進展緩慢。。。一直卡在大概是古典文明時期的樣子因為世界歷史實在是太浩大繁雜能入手的角度太多了,我就是反覆的過,反覆的刷= =經常看了後面又忘了前面然後往回翻,從簡單的書開始慢慢看到具體的,勉勉強強才能把讓那些歷史名詞在腦海里留下印象。。。。但是看到《全球通史的時候已經沒有最開始那麼懵懵懂懂了。總之就是多看書,一點點啃,慢慢啃。。

–––––2016.9.15––––

然後還可以看看紀錄片,我打算考完司考把大國崛起看了,還有中國通史,腦子裡有了歷史大的脈絡之後就可以往裡面填東西了...


在這裡也不給題主推薦一大堆書籍了,我貼一堆出來,你也很難真的去看上一本,如果題主是對世界歷史不太了解並且現在想要一個比較全面和整體認識的話,可以先從紀錄片看起

這裡我推薦兩個通俗易懂的紀錄片吧:世界通史,大國崛起。

如果題主對歷史感興趣可以私信我一起探討~


先看幾遍高教出版社六卷本的世界史,最好可以看三遍,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世界史水平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歷史科班生,在貼吧論壇也可以開啟裝逼技能。

但是一定要看三遍以上,一定要看三遍以上,一定要看三遍以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建立歷史框架,一個宏觀的歷史觀很重要,要抱著歷史唯物觀,這點很重要。

其實歷史學習不該是過分注重細節,要有一個大局觀,要保證基礎正確,基礎紮實。先去狂刷N本經典的歷史通史,對各種歷史大事件有一個框架認識,關注一個你喜歡的階段,深入挖掘,可以看看原版書籍(原始資料),充電,在內心中有一個自己對問題的認識, 自己的認識是很重要的,多多思考一下,腦洞打開。 然後涉獵一些大家們對同一問題的認識,通過別人高屋建瓴的見解,提高自己能力。 然後可以刷貼去了,反正大家的想法也有問題不是么,說不上知乎上哪一位大神的神回復反倒是教育了你,幫助你理解了。 。。我想也就這樣了。


建議先看一些通俗讀物,了解一些歷史故事,雖然談不上學術,甚至還有些演義或者小說化的情況,但是還是知道一些積累一些知識是比較好的。這方面可以隨便看看什麼世界歷史五千年之類的講故事的書。然後在知道歷史故事的情況下,可以在藉助歷史時間表和世界地圖的情況下嘗試去讀一下一些全球史的教材和經典讀物,比如《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著,最經典的著作),《全球史》(威廉麥克尼爾著,被視為全球史研究的真正的開端),《新全球史》(傑里本特利等著,近幾年的全球史學新書)。當然還有許多,冠以文明史,世界史,全球史的書籍。這些都是比較概括的看世界歷史的,可以讓自己對世界歷史有個整體性的把握。當然也要注意有些書是有時代性的缺陷,有些書出版的時候由於考古學等方面研究沒跟上導致與今天所得到的結論相背離的情況也是會有的,這個你得要看是什麼時候出版的書了。在以上工作都完成後呢,建議可以看一些地區史或者專題史,比如亞洲歷史歐洲歷史類的,或者專門研究人類文明史,經濟史方面的書籍來逐步擴充一下。同時還要注意一下歷史觀念和修養的方面的學習,包括史學史,歷史哲學等等,這些都是很有益的。

以上是我自學歷史的一點見解,或許不對,就隨便看看咯。本人還是比較喜歡看全球史方面的書籍,更有志於做這方面的研究,還請大神出來指點一二。


要去以色列旅行,寫了一個中東視角的世界史,但是事實上對理解世界歷史很有幫助。

有很多歷史書籍和文章,我認為都不夠好。有的純粹是不加理解的拼湊,有的任意劃分歷史階段,於是我們為以色列壯遊撰寫了本文。 我們把世界歷史劃分為五個階段,這個劃分對我們記憶「混亂」的世界歷史非常有用:

01 上古各族爭輝時期 (公元前40世紀-前6世紀)

新月沃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七雄和其他中東四雄是上古歷史的主角。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和埃蘭人是最早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文明,接著亞摩利人漢謨拉比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巴比倫王朝,阿卡德人向北遷徙與胡里特人融合而成為了亞述人。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赫梯人入侵了巴比倫王朝,喀西特人趁機南下佔領了巴比倫,建立了喀西特巴比倫。赫梯、亞述、埃及三足鼎立,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定居迦南,後來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滅亡,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倫王國和古波斯地區的米底人聯合對抗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入侵南國猶大,希伯來人成為「巴比倫之奴」。

02 波斯-希臘霸權時期(公元前6世紀-公元7世紀)

米底王國的波斯部落首領居魯士二世發動政變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國),並開始征服歐亞,希臘各城邦抵抗反擊,直到希臘馬其頓帝國後來居上,橫跨歐亞。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安提柯帝國、塞琉古帝國和托勒密帝國稱霸東地中海。後來東邊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和羅馬帝國興起,塞琉古帝國終被羅馬征服。形成羅馬和安息東西割據之勢,安息政變建立薩珊王朝(波斯第三帝國)繼續與羅馬鼎立,薩珊王朝也是波斯地區最後一個非伊斯蘭帝國。

03 阿拉伯-伊斯蘭帝國時期 (公元7世紀-11世紀)

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崛起,滅掉了薩珊王朝,正統哈里發時期結束之後,伊斯蘭世襲王朝——倭馬亞王朝(遜尼派,「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後轉為遜尼派、「黑衣大食」)、法蒂瑪王朝 (什葉派、「綠衣大食」)輪流成為地中海西岸最強大的穆斯林帝國。在羅馬教皇的煽動下,西歐開始了十字軍東征,庫爾德人薩拉丁政變推翻法蒂瑪王朝,創立了阿尤布王朝 (遜尼派)。

04 突厥語族霸權時期(公元11世紀-19世紀)

阿尤布王朝的突厥奴隸兵團(馬穆魯克)中的將領拜巴爾在抗擊十字軍東征和蒙古人的戰鬥中屢建奇功,他在埃及自立為蘇丹建立了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人從小亞細亞崛起,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吞併了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融合了羅馬和伊斯蘭文化,東邊的薩非王朝 (波斯第四帝國)是當時第二大伊斯蘭國家。

05 歐洲列強霸權和獨立後混亂時期 (公元19世紀至今)

一戰戰敗後奧斯曼帝國全面崩潰,凱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其他領土被西歐列強瓜分。二戰之後,美蘇冷戰,各自在中東建立陣營。蘇聯解體前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強國,不斷介入中東政治,爆發了多次中東戰爭

2008年世界爆發經濟危機,使得中東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多國相繼爆發政變和內戰,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前路漫漫。


有了上面這個提綱挈領的框架,是不是感覺歷史沒那麼難了呢?

梳理歷史,是搞清楚各民族、國家之間在時間和地理上聯繫;壯遊的過程,是讓歷史遺迹和文物與我們自己的實際經驗發生聯繫

從不同的角度對歷史的梳理,就像是從不同側面觀察一個立方體,必須有多角度的觀察,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統一的觀念。這個觀念,就是世界觀

這次我們從中東的角度來看世界歷史,我們著重講述了中東的故事,下次我們會從亞平寧半島的角度來看,接著我們會從伊比利亞半島、從北美大陸、從中國來看世界歷史......

形成歷史觀,需要先掌握事實,形成世界觀,需要先認識世界。這個事情一直做下去,就可以得到完整而複雜的世界觀,將歷史打通,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有了事實打底,我們才可以去讀理論,形成對歷史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我們完整的中東視角世界史

(一) 上古各族爭輝時期 (公元前40世紀-前6世紀)

上古時代,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塊土地上,七個族群相繼稱雄,我們稱之為「上古各族爭輝時期」,這七個族群分別是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埃蘭人、亞摩利人、喀西特人、亞述人、新巴比倫人

除此之外,還有四個生活在古代中東,但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族群,他們分別是埃及人(尼羅河流域)、赫梯人(安納托利亞)、希伯來人(跟隨亞伯拉罕從兩河流域來到迦南)、腓尼基人(黎凡特地中海沿岸)。

中東四族群和美索不達米亞七族群之間的歷史,就是上古時期中東的歷史。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Mesopotamia) 是幼發拉底河 (Euphrates) 和底格里斯河 (Tigris) 之間的沖積平原,大體位於如今的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兩河流域」的意思。

兩河流域圖 (黃色)

聖經中的伊甸園就在美索不達米亞。聖經還說,伊甸園裡流出了四條河,現存的只有兩條,正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這兩條河每年都泛濫,雖說治理起來有難度,不過這也導致河流下游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

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公元前40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蘇美爾人 (Sumerian) 在那裡建立了城邦國。沒有人知道蘇美爾人來自哪裡,他們既不是印歐人也不是閃米特人,只知道他們有著黑頭髮黃皮膚,因此有人認為蘇美爾人可能是蒙古種或者華夏族的前身。

公元前4000年的世界

適合農耕的沃土催生了蘇美爾文明。蘇美爾人的文化生活十分豐富——他們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的前身,創世、洪水和諾亞方舟的神話概念最早出自蘇美爾人的原始信仰。

蘇美爾眾城邦地圖

吾珥在東南角,巴比倫在西北部

《聖經》里提到,亞伯拉罕來自迦勒底的吾珥 (Ur)。吾珥是早期蘇美爾文明的眾多城邦之一,後來這裡建立起統一了蘇美爾的吾珥王朝,這個王朝的王族愛玩一種叫做「吾珥王族局戲」的棋牌類桌游,沒錯,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棋牌。

吾珥城邦遺址

蘇美爾人發明了將一小時定為60分鐘、一分鐘定位60秒的計時系統。最早的輪子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此有人認為輪子也是蘇美爾人發明的。農業、文字、宗教、棋牌、時間和輪子,毫無疑問是蒸汽機、電報、X光和青黴素之前最美妙的發明了。

美索不達米亞地處平原,周圍缺少天然屏障,總是遭到游牧民族入侵。再加上蘇美爾人長期引河水灌溉,導致土壤逐漸鹽鹼化,農業減產,經濟和「國力」衰落,也無力抵抗這些入侵。

閃米特人 (Semites,也叫閃族人) 是起源於兩河流域南邊——很多民族都是閃族人,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民族概念,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游牧民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閃族人。

阿卡德人 (Akkadians) 是閃族人的一支,他們在公元前3000年結束了游牧生活,定居在蘇美爾北邊。公元前2334年阿卡德人軍事征服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

阿卡德帝國東邊生活著埃蘭人 (Elamites),他們是波斯地區最早的文化來源。根據聖經記載,埃蘭人是諾亞的大兒子閃的後代,也就是說,他們也是閃族人——這個時代的兩河流域屬於閃族人。

公元前2200年的世界

阿卡德王國後期內外交困,末代君主去世後,大家也不知道誰該繼任,一片混亂。阿卡德王國的小城鎮巴比倫住著亞摩利人 (Amorite),他們也是閃族人——亞摩利人和迦南人這兩個詞在聖經里被互換使用。亞摩利酋長在混亂中帶領部落人民獨立了,他們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巴比倫第一王朝 (First Babylonian Dynasty),不過他們的疆域也就是巴比倫城那麼大。

100年後,一個叫做漢謨拉比 (Hammurabi) 的亞摩利人建立起一個短命的巴比倫帝國,並把疆域擴展到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漢謨拉比即位時 (公元前1792年) 和 逝世時 (公元前1750年) 巴比倫帝國疆域對比

漢謨拉比在位年份有爭議,此處採用史學界主流觀點

漢謨拉比最為人熟知的事迹是制訂了一部核心是「報復主義」的《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正面

新月沃土北邊生活著胡里特人 (Hurrians),這些人可能來自北邊的亞美尼亞山地,和閃族人沒什麼種族聯繫。他們善於制陶、煉銅和馴馬,製作的陶器很受埃及人的歡迎。

漢謨拉比的巴比倫第一王朝崛起之後,閃族阿卡德人就被擠到了北邊胡里特人的地盤,兩個民族逐漸融合,形成了亞述人 (Assyrian)。亞述盛行軍國主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了亞述帝國。後來胡里特人也在亞述帝國北邊建立了米坦尼王國 (Mitanni)。

公元前1900年的世界

這時希臘已經興起了愛琴文明 (Aegean civilizations)。小亞細亞 (Asia Minor,今屬土耳其) 半島位於連接愛琴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紐帶位置,也叫做安納托利亞 (Anatolia),由中心地區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四周沿著海岸的山脈構成,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山地。

小亞細亞半島上生活著民風彪悍的赫梯人 (Hittites),是印歐人的一支 (Haak et al., 2015)。赫梯人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人群,他們武器先進,拉戰車的馬都披著鐵甲,所到之處來敵聞風喪膽。不過赫梯人的法律觀念卻跟報復主義、刑具多樣的巴比倫人不同,對於犯錯的人,他們的法律注重補償大過懲罰。

赫梯人的入侵了巴比倫王朝,不過他們劫掠了巴比倫之後就走了,並沒有建立統治。來自東北部山脈 (如今伊朗南部) 的喀西特人 (Kassites) 就趁機南下佔領了巴比倫,他們接受了兩河流域的文明,建立了巴比倫第三王朝 (也叫喀西特巴比倫)。

公元前1600年的世界

這時地中海西岸還有一支閃族人——腓尼基人 (Phoenicia),猶太人的近親。他們善於航海與經商,在全盛期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貿易。不過他們醉心於經商,沒有組織成型的政權,這一時期他們在政治上一直只是埃及和亞述等帝國的附庸。

尚武的赫梯人和亞述人不斷擴張,米坦尼王國後來被亞述人滅了。愛琴文明突然消失,而埃蘭是一個安居一隅的小文明——他們北上拐走了喀西特王,滅了喀西特巴比倫。在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之後的士師時代,除了遠在中國的商朝之外,世界上的文明只剩下中東這裡三足鼎立的埃及亞述赫梯

公元前1200年的世界

公元前13世紀時統治古埃及的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他執政的時期是埃及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這位法老對土木工程有著極大的熱情,建了不少著名廟宇——比如努比亞遺址的阿布辛拜勒神廟。

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發現。1974年,木乃伊滋生真菌。埃及政府緊急將木乃伊送往法國修復,還為此特別發給其木乃伊一本國民護照,職業欄上註明「國王 (已歿)」,並以盛大的軍禮替他舉行出國儀式,而法國方面也在機場以元首待遇隆重歡迎了這具木乃伊。

根據希伯來人出埃及時期兩座積貨城的遺址,有相當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摩西就是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治下 (公元前1290年) 出的埃及。

另一些學者根據聖經《列王紀》的記載,再加上導致了聖經中記載的埃及十災的愛琴海火山爆發的時間,以及希伯來人出埃及後攻陷迦南的耶利哥城的時間等等史料推算,認為希伯來人出埃及應該是在更早的公元前1445年。

總之,拉美西斯二世之後又過了兩百年,到了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的以色列王國時期。

公元前1000年的世界

希伯來人從哪來?他們是閃族人的一支,在定居迦南之前是生活在西亞的一個游牧民族,他們有可能是攻陷過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閃族支派。總之,離開埃及、佔領迦南是他們第一次定居下來。

根據現代考古報告,以色列人並沒有用武力侵佔迦南,他們使用迦南人的語言 (希伯來語是迦南語唯一現存的語種),接受迦南人的文化,還通過發展以古代迦南諸神之一的耶和華為中心的獨特一神教來沖淡迦南人的文化。

以色列王國經過掃羅、大衛、所羅門三代王開拓疆域和大興土木達到興盛的頂點,所羅門王修建了第一聖殿,但又因為徭役賦稅過重,分裂成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

以色列王國分裂後,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侵佔。軍國主義亞述只管征服和掠奪,不管治理,被亞述派去管理巴比倫城的迦勒底貴族自立為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 (Neo-Babylonian Empire)。建立王國的迦勒底人 (Chaldea) 也是閃族的一支。

迦勒底的新巴比倫王國和古波斯地區的米底人 (Media) 聯合起來共同對抗亞述帝國,最終瓜分了亞述的領土。米底王國還派了公主和新巴比倫的國王和親。相傳米底人的後代就是現在的庫爾德人 (Kurds),庫爾德人是目前全世界沒有國家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公元前600年的中東

新巴比倫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為了緩解來自米底的王后的思鄉之苦,修建了巴比倫空中花園。

16世紀畫家描繪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北國以色列滅亡的一百多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入侵南國猶大,猶太人的第一聖殿被毀,上萬猶大國人被擄至巴比倫,這些「巴比倫之囚」流落他鄉也依然堅守信仰,給猶太教帶來了塔木德和編纂更完善的猶太聖經。

(二)

波斯-希臘霸權時期

(公元前6世紀-公元7世紀)

歷史上第一個和第二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分別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希臘馬其頓帝國。

本在米底王國治下的波斯部落首領居魯士二世 (Cyrus II of Persia,居魯士大帝) 公開反叛並推翻了米底王國。他建立起阿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Empire),是波斯人 (伊朗人) 的第一個帝國,因此也叫波斯第一帝國。

建造空中花園的那位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新巴比倫國內階級矛盾激化,當崛起的波斯帝國大舉來犯時,巴比倫城的祭司竟打開城門放波斯軍隊入城,新巴比倫王國不戰而亡。

公元前500年的世界

波斯人 (Persians) 源起古代印歐人。他們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也叫拜火教 (蔑稱),在中國被稱為襖教。襖教和基督教、佛教混合形成了摩尼教。宋朝時,中國的本土化摩尼教叫做明教——就是倚天屠龍記里的那個。

居魯士大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 (Cambyses II) 即位。岡比西斯二世征服了埃及,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也兼任埃及法老。

公元前521年,皇帝岡比西斯二世在外打仗時,朝廷內部發生了叛亂,皇帝趕緊班師回朝平叛,卻在途中逝世了。岡比西斯二世的侍衛里有一個名叫大流士的,身屬皇族,皇帝駕崩後他繼續率兵回朝,最終平定叛亂,繼承了皇位——大流士一世 (Darius I)。

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國偉大的鐵血大帝,他的文治武功都很出色,帶領波斯帝國達到全盛。

大流士一世篤信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卻也十分尊重所轄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允許各民族修整自己的神殿,因此他的名字在埃及的孟菲斯神廟的銘文中出現過,也在梵蒂岡的銘文中都出現過。波斯對猶太人的政策十分寬容,猶太第二聖殿也在大流士一世在位時期完成重修。

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平定國內叛亂後,決定出征希臘城邦,拿下跟他們同屬雅利安人的希臘人,建立「雅利安人的西部邊界」。在來自山區、對航海一竅不通的波斯人打算全力營造一個龐大帝國的同時,希臘人的地中海、黑海貿易正一帆風順。

大流士一世在出征希臘的早期是占上峰的,不過,希臘城邦很快聯合起來,在馬拉松戰役中第一次憑自己的力量擊退了波斯人。雅典軍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後,使者費里皮德斯 (Pheilippides) 從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報捷,全程約42.195公里 (英國人可能修正過這個數字),途中沒有停頓。傳達了勝利的消息給雅典人後,他當即死去。

大流士一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 (Xerxes I) 曾在波希戰爭中火燒雅典衛城,這也成了後來希臘反攻波斯的輿論來源。

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國王腓力二世 (Philip II of Macedon) 稱霸了希臘城邦,並在希臘城邦間建立了聯盟。腓力二世的兒子是亞歷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亞歷山大大帝),16歲開始由亞里士多德當他的導師。

亞歷山大從小才華、膽識過人,父親腓力二世曾對12歲的亞歷山大說:「我的兒子,找一個與你相稱的王國吧。馬其頓對你來說太小了。」 據說,每當年輕的亞歷山大得知他的父親征服一塊土地,就會哭著說:「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征服?」

亞歷山大二十歲時即父位成為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後,率軍直搗波斯帝國核心城市,大流士三世的手下怕皇帝投降,提前把皇帝給殺了,亞歷山大一舉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攻佔波斯後,亞歷山大本想繼續東渡印度河入侵印度,但他的軍隊在常年征戰中開始厭倦,亞歷山大隻得率軍返回。

30歲時,亞歷山大的王國已經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疆域從地中海的愛奧尼亞海灣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

亞歷山大的一生未嘗敗績,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之一,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他以古希臘神話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

公元前323年的世界

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公元前323年夏天,亞歷山大大帝在當時馬其頓的都城巴比倫病危,臨死前把象徵王權的戒指和身旁王后羅克珊娜的手一起交到了他的近衛佩爾狄卡斯的手裡。33歲的亞歷山大隻留下了一個遺腹子,尚不知性別。

亞歷山大大帝臨終託孤的佩爾狄卡斯屬於騎兵派,他主張王位人選等遺腹子生下來後視性別決定——王后後來不負眾望生下一名男嬰。不過步兵派不同意,他們認為戰俘出身的王后羅克珊娜是個來自中亞的東方人,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有東方血統的王子即位。

佩爾狄卡斯實際上是試圖保持帝國完整的。不過,當他與亞歷山大大帝的妹妹結婚,其他將領們懷疑他想自立為王,勉強保持形式上的統一的帝國很快陷入公開的爭鬥——「繼業者戰爭」。托勒密試圖將亞歷山大靈車劫持到埃及,佩爾狄卡斯前往討伐的過程中去世。

繼業者戰爭持續了50年,塵埃落定後,亞歷山大的基業被分割為四大部分:卡山德統治希臘 (馬其頓);利西馬科斯佔據色雷斯;塞琉古一世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托勒密一世得到黎凡特和埃及。安提柯一世曾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建立短暫的統治,但很快就被另外四個將領擊敗。

公元前300年的中東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的那一年正是希臘化時期的開端,將領們分割了亞歷山大留下的版圖後,在各自的領域內不斷建立希臘殖民城市。全球性的希臘化時期一直持續到亞歷山大留下的基業全部被羅馬吞併為止。不過,即使被羅馬吞併,希臘文化也沒有中斷,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

在希臘化時代,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裡的重要性下降,塞琉古王朝 (Seleucid Empire,或「塞琉西王朝」) 和托勒密王朝 (Ptolemaic dynasty) 的東地中海文明成為時代中心。

公元前300年的世界

塞琉古帝國西部面臨羅馬帝國的擴張,東邊又不斷被波斯地區崛起的安息王朝 (Parthian Empire,波斯第二帝國) 侵擾。張騫出使西域後,西抵羅馬東連西漢的絲綢之路興盛,座落在正中間的安息帝國達到極盛。

公元前100年的世界

塞琉古王朝的皇帝安條克四世 (Antiochus IV Epiphanes) 在軍事行動和反猶太化政策上都很冒進,加速了帝國的瓦解。

安條克四世激進的政策觸發了猶太人的鐵鎚起義,起義成功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 (Hasmonean dynasty) ——這是從南國猶大滅國到1948年現代以色列建國之間,唯一的一個猶太人國家。

不過哈斯蒙尼王朝只存在了幾十年,完全自治的時間只有47年,後被羅馬吞併。臣服於羅馬人的大希律王擴建了第二聖殿

公元前139年的世界

安條克四世早逝,塞琉古王朝內部政局不穩,邊疆不斷被侵佔,帝國搖搖欲墜,最終在公元64年被羅馬征服。

埃及的希臘化托勒密王朝也因為朝堂之上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動亂、外部羅馬人進攻,最終在公元前30年,末代女王兵敗自殺,王朝覆滅,埃及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不過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

公元元年的世界

在英語里,傳統上「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 (基督前) 的首字母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前XX年」;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 (主的年份) 的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後XX年」。不過據史學界的考證,耶穌實際上誕生在公元前4年。

現代學者基於宗教中立原則,改稱公元 ("C.E.": Common Era) 和公元前 ("B.C.E.": Before common era)。

耶穌出生時在位的羅馬皇帝是奧古斯都 (Augustus),原名屋大維 (Gaius Octavius Thurinus),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羅馬共和國末期軍事統帥凱撒 (Julius Caesar) 的養子和繼承人。

歷史學家通常以屋大維的頭銜「奧古斯都」 (神聖、至尊的意思) 來稱呼他。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這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 (August) 的來源。凱撒 (Caesar) 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在羅馬的四帝共治時期,正皇帝的稱號是奧古斯都,副皇帝的稱號是凱撒。

公元33年4月3日,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耶穌受難之後,他的使徒保羅去阿拉伯沙漠里流浪了一陣,隨後開始傳教旅行。保羅是基督教史上第二重要的人,僅次於耶穌。

使徒保羅三次傳教旅行

公元66年以色列地區發生饑荒,這導致猶太人發動了一場針對羅馬帝國的起義,被羅馬皇帝尼祿 (Nero) 派出的維斯帕先 (Vespasianus) 和他的兒子提圖斯 (Titus) 鎮壓,第二聖殿被毀,殘留的一段城牆被猶太人稱作「哭牆」。

公元117年,羅馬帝國的疆域在皇帝圖拉真 (Trajan) 在位末期達到極盛。

公元117年的世界

公元235年到284年,羅馬帝國在過去二百多年間因為世襲制而積弱不振,發生了一場將近50年的軍事無政府狀態危機——三世紀危機 (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在此期間,羅馬外敵入侵、內戰不斷、經濟崩潰。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 (Diocletian) 為了解決三世紀危機,廢除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開創了四帝共治制 (Tetrarchy):兩位正皇帝 (奧古斯都),兩位副皇帝 (凱撒),東、西羅馬帝國各配一正一副分治,正皇帝屆滿後自動退位,副皇帝有繼承權。

公元300年的世界

四帝共和制很快招致了內戰,君士坦丁大帝在內戰中勝出,再次統一了東西羅馬,並遷都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還給予了基督教合法地位,避免了沒落的傳統多神教即將帶來的信仰危機。

從那時起,耶路撒冷也開始變成一座基督教城市,猶太人一直在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統治下勉強生活,直到19世紀末開始興起的猶太復國主義。

公元395年,統一的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 (Theodosius I) 做了兩件改變世界的大事:第一件,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第二件,在他臨死前,他再次將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分別交到兩個兒子手裡。自此,東邊以拜占庭為首都的那部分可以正式稱為東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北邊的安息王國在羅馬的三世紀危機之前就因為不斷衰敗、內戰頻發崩潰了,安息王國南部一個省的總督自立,建立了薩珊王朝 (Sasanian Empire),也叫波斯第三帝國,是波斯地區伊斯蘭化之前的最後一個帝國。

薩珊王朝將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乃至非洲、印度和中國的文化。薩珊王朝和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三)

阿拉伯-伊斯蘭帝國時期

(公元7世紀-11世紀)

公元7世紀,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崛起了。穆罕默德死後,有四位哈里發 (caliph,伊斯蘭世界統治者的稱號是哈里發,意思是安拉使者穆罕默德的繼承者) 先後即位,這四位哈里發都是通過民主選舉或是推舉產生的。這段「神權共和」的正統哈里發時期是目前所有穆斯林都懷念的伊斯蘭黃金時期。

穆斯林在20多年間建立了橫跨三大洲的伊斯蘭帝國。他們滅了薩珊王朝,重創羅馬帝國。薩珊王朝被滅後,波斯人逐漸皈依伊斯蘭教。

正統哈里發時期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的建立而結束——倭馬亞 (烏邁耶) 王朝 (Umayyad Caliphate),這是一個伊斯蘭遜尼派帝國,由於統治者的稱號是哈里發,所以也叫哈里發國 (Caliphate)。倭馬亞王朝服色尚白,我國的新舊唐書把他們稱為「白衣大食」,大食是阿拉伯帝國的古名。

當穆罕默德基業的繼承者被世襲王朝壟斷,帝國確實避免了因為政治繼承的問題過度分裂,卻也變得世俗了。

公元700年的世界

註:此時中國的「周」政權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

政變建立起的阿拔斯王朝 (Abbasid Caliphate) 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哈里發王朝,其政治經濟中心在巴格達,阿拔斯王室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後裔。這個王朝旗幟多為黑色,被稱為「黑衣大食」。中世紀最著名的哈里發是阿拔斯王朝的哈倫·拉希德 (Harun al-Rashid),他是《一千零一夜》里不少奇聞軼事的主人公。

公元800年的世界

法蒂瑪王朝 (Fatimid Caliphate) 是以北非為政權核心的伊斯蘭王朝,服色尚綠而被稱為「綠衣大食」。王朝是一個在北非起義的穆斯林首領建立起來的,這位穆斯林自稱是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的後代,並用她的名字命名了王朝。法蒂瑪的丈夫就是什葉派主張的穆罕默德繼承者、堂弟阿里,因此法蒂瑪王朝是一個什葉派統治的王朝 (派別區分詳見《簡明伊斯蘭教史》),雖然臣民中什葉派佔少數。

什葉派不承認除了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之外的哈里發,當然,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正統性也不被遜尼派承認。在法蒂瑪的什葉派哈里發在黎凡特站穩腳跟的同時,阿拔斯王朝的遜尼派哈里發在首都巴格達淪為的白益王朝 (Buyid dynasty) 的傀儡。

公元1000年的世界

法蒂瑪的第六任哈里發頒布法令禁止臣民養狗和下棋,還迫害猶太人和基督徒,並在公元1010年拆毀了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基督徒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也被封了——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矛盾被激化

沿陸路去往耶路撒冷朝聖的歐洲的基督徒還會受到在法蒂瑪王朝北邊生活的突厥穆斯林的凌辱,這樣的消息傳回歐洲,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關係自然是進一步惡化。

公元1096年到1291年,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發動了對地中海東岸的「異教徒」穆斯林的國家持續近200年的宗教戰爭,誓要奪回聖地,史稱十字軍東征 (Crusades) 。當然,口號里喊的宗教聖戰並不是這場東征的唯一原因。

前八次十字軍東征的路線圖

公元1171年,法蒂瑪王朝的大臣薩拉丁 (Saladin) 在王朝末代哈里發死後發動政變,法蒂瑪王朝滅亡。薩拉丁是一個庫爾德人,他隨後復興了遜尼派,創立了阿尤布王朝 (Ayyubid dynasty),穆斯林教長正式承認薩拉丁為蘇丹 (Sultan) 。

理論上,哈里發(「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是伊斯蘭世界宗教和政治權力最高的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權力被架空後,當權的阿拉伯貴族就問哈里發和穆斯林教長要一個名分,傀儡哈里發就編了一個叫做「蘇丹」的頭銜給他。於是「蘇丹」成為了伊斯蘭世界一個類似於總督的頭銜,蘇丹統治的伊斯蘭國家叫做蘇丹國 (Sultanate)。

公元1175年的世界

(四)

突厥語族霸權時期

(公元11世紀-19世紀)

伊斯蘭世界由於穆罕默德留下的繼承難題一直內鬥嚴重,不牽涉政治立場因而很忠誠的北方突厥奴隸兵受到了伊斯蘭統治者的青睞。

有一個叫做拜巴爾 (Baibars) 的人,號稱突厥小豹子,生在一個欽察突厥人家庭,異常健壯。拜巴爾被蒙古人抓了,賣到敘利亞當奴隸兵,結果因為他的一隻眼睛有白內障,因此被退貨了。

阿尤布王朝的最後一位蘇丹救了骨骼驚奇的拜巴爾,把他變成了自己的侍衛。後來拜巴爾又輾轉成為服務於蘇丹的一個奴隸兵團——馬穆魯克 (Mamluk) 中的將領。

1249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率領第七次東征的十字軍入侵埃及。1250年,拜巴爾帶領馬穆魯克打敗路易九世,並將路易九世生擒。此後,拜巴爾一直致力於消滅巴勒斯坦地區的各十字軍國家。

其時也正值蒙古人入侵西亞的高潮時期。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之後屠殺城中居民,隨後入侵敘利亞,震驚了整個穆斯林世界。拜巴爾打敗了蒙古先鋒部隊,終結了蒙古人從南線向西方的擴張。這一戰的歷史意義很大,可以說是拜巴爾從蒙古人手下挽救了整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文明。

拜巴爾在擊退蒙古人、佔領敘利亞後,在埃及自立為蘇丹,同時擁立了一個阿拔斯王朝的後裔當影子哈里發,象徵回歸遜尼派。拜巴爾的王朝是由傭兵掌權馬穆魯克王朝 (Mamluk Sultanate,或「馬木留克王朝」) ,前期掌權的是欽察突厥人,後期主要是高加索人。

公元1300年的世界

馬穆魯克王朝北邊的伊兒汗國 (Ilkhanate) 由成吉思汗的孫子和曾孫統治的汗國,蒙古帝國分裂後的四大汗國之一。前期信薩滿教和佛教,後期改伊斯蘭教為國教。

馬穆魯克王朝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奧斯曼人的到來為止。奧斯曼人起源於古代突厥人,來自烏古斯突厥卡耶部落。中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英法爭戰、義大利諸國爭戰、巴爾幹半島基督教內鬥等等歐洲紛亂,導致歐洲人無暇他顧,奧斯曼人得以不斷擴張,侵蝕歐洲人的地盤。

奧斯曼人從小亞細亞崛起,在1453年5月29日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奧斯曼帝國 (Ottoman Empire,「鄂圖曼帝國」) 於同年定都君士坦丁堡,隨後向東南擴張,吞併了馬穆魯克王朝,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奧斯曼人的地盤上得到融合。

奧斯曼人崛起後,從阿拔斯王朝的影子哈里發 (從馬穆魯克王朝開始,實際上已經是蘇丹的廷臣了) 那裡要了一個蘇丹稱號,因此奧斯曼帝國一開始是一個蘇丹國。公元16世紀,奧斯曼帝國極盛,逼迫阿拔斯王朝的影子哈里發交出頭銜和職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就集哈里發和蘇丹的稱號於一身。

公元1600年的世界

蘇萊曼一世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蘇萊曼大帝) 是奧斯曼帝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蘇丹 (46年),他在位時完成了對奧斯曼帝國法律體系的改造。優秀的帝國舵手蘇萊曼大帝廣受西方讚譽,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

這一時期第二大的穆斯林帝國是波斯的薩非王朝 (Safavid dynasty),是位於當今伊朗的伊斯蘭什葉派王朝,也被稱為波斯第四帝國。薩非王朝的主要人口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和來自中亞突厥部族的土庫曼人。

早在穆斯林世界的第一次擴張中波斯地區就伊斯蘭化了,不過波斯文化異常強大,以至於不少人認為,波斯人的伊斯蘭信仰只是對波斯地區已有宗教傳統的伊斯蘭論證罷了。什葉派最有影響力的支派伊斯瑪儀派 (Isma"ilism,以實瑪利派) 從產生開始就有著十分濃厚的瑣羅亞斯德教痕迹,被遜尼派認為是波斯遺產喬裝改變後的復興。

如今建立在波斯地區的伊朗是唯一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世界上有兩個伊斯蘭國家什葉派人口超過總人口的50%,一個是伊朗,89%的人口是什葉派穆斯林,另一個是伊拉克,65%的人口是什葉派穆斯林。

(五)

歐洲列強霸權和獨立後混亂時期

(公元19世紀至今)

19世紀進入了歐洲列強的霸權時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先後在中東控制不同地區,並利用民族主義山東奧斯曼境內的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爭取獨立。

19世紀末,親曆法國反猶遊行後的西奧多·赫茨爾發起了猶太復國主義 (錫安主義) 運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們響應者復國主義運動的號召,陸續返回巴勒斯坦地區定居。

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結盟,對抗英、法、意、俄的壓力。一戰戰敗後奧斯曼帝國全面崩潰,奧斯曼的蘇丹和哈里發先後被廢除,奧斯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並被驅逐出境。奧斯曼帝國的領土,除由凱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以外的領土大多被列強瓜分,巴勒斯坦地區進入英國託管時代。

二戰之後,美蘇冷戰,以色列成功建國並與阿拉伯國家持續對抗。美國成立了巴格達條約組織,團結了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幾個國家,蘇聯則在埃及、敘利亞和南葉門持續施加影響。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建交,是美國在中東的一大突破,但是伊朗在同年也爆發了伊斯蘭革命,親美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垮台。

蘇聯解體前後,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強國,不斷介入中東政治。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介入,通過海灣戰爭,美國增強了其在中東的軍事威懾。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美國出兵阿富汗,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進行打擊,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戰後大量啟用親美的什葉派政客。

公元2000年的世界

外來因素持續影響中東地區的局勢,加之2008年世界爆發經濟危機,使得中東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突尼西亞、埃及社會動蕩,利比亞、葉門和敘利亞相繼爆發內戰,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前路漫漫。(全文完)◎


1.《大中東行紀》,張信剛 2.Bowker, J. (2002).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eli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obinson, Francis (1996),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Islamic World. 4.Stavrianos, L. S. (2004). A global history. Allyn and Bacon. 5.Matthews, R. T., Platt, D. W. (2001). The Western humanities. Mayfield Pub. Co.

歡迎關注

公眾號「明眸壯遊」(文化旅行)

公眾號「窮羅傑年鑒」(英文學習和人文閱讀)


直接看大學歷史教材,這是最系統的,《世界通史》不推薦,主觀性太重了。歷史考研教材,世界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等等,可以滿足你的需求了


我就講講我現在考試複習

課本是 Parttens of world history,還沒翻過。

去找了本AP 世界歷史, 陳優驥。中文的,我買的pdf。

然後網易公開課或者B站上看:Crash Crouse 十分鐘世界史。


推薦閱讀:

如果歷史是由失敗者編寫的會是怎樣的?
歷史上有哪些人在當時名聲不顯,在後世卻聲名遠播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態殺人狂魔?
歷史上北宋與南宋的都城究竟有多繁華?
摩洛哥為什麼不參與對美洲的瓜分?

TAG:歷史 | 自學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 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