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聯網找工作到底有多難?
阿里和百度都擁抱變化了,Facebook, LinkedIn據說也基本不在大陸招人了。Google好像門檻也拉高了。。順帶問一下,是因為全球經濟形勢不好么?
今年國內互聯網的形勢確實不太好,其實不止是國內,美國矽谷也一樣:資本投資變得越來越理性集中,很多創業公司為了拿到融資都開始調整融資節奏,比如把A輪變成preA輪,C輪變成B+輪,今年ABC輪的公司均有所減少,但是preA 、preB、 A+、 B+的企業卻幾乎是去年的3到4倍。上周我研究了一下北京互聯網企業今年的融資變化,發現北京也有同樣的情況。
而今年和Uber中國合併前,滴滴曾公布有6000名員工,顯然合併後的滴滴已做過一次「人員優化」。而滴滴目前的政策是新入職員工要少於離職員工的數量,這也是滴滴繼合併Uber中國,在中國的汽車出行領域奠定霸主地位後的下一步戰略:為衝擊IPO、實現盈利做準備。有消息稱,受網約車新政影響,滴滴今年會調整業務重心,壓縮快車和大巴業務,到時裁員必不可免。
360:今年8月,360結束私有化後進行大規模調整,對已經投入了一段時間、但成績不大或者難以賺錢的業務進行精簡甚至直接砍掉,如360行車記錄儀團隊、搜索團隊、遊戲團隊、移動端的各個應用團隊皆成為了調整重災區,部分員工被裁。
暴風魔鏡:今年10月,暴風魔鏡被傳預計裁員50%,對此CEO黃曉傑也曾回應稱,管理500人的隊伍有很大的經營壓力,所以做了拆分和裁員,目前公司重心在積極布局VR生態上,而汽車、旅遊、房產、UGC等業務將進行拆分,成立獨立的生態公司。
蘑菇街:因業務調整實行裁員的公司還有今年和美麗說合併之後的蘑菇街。據一位被蘑菇街裁員後來我司100offer看機會的候選人透露:這次蘑菇街在北京地區的主要裁員對象是從去年開始傾力打造的時尚女性平台MOGU業務線下的團隊,由於運行了一年多用戶量一直難以破萬,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因此今年十月左右公司宣布產品下線,項目被停,該候選人作為MOGU項目移動開發的一員,毫無徵兆地收到被裁員郵件,被迫加入了年前的跳槽大軍。
樂視:今年10月起,一直以來高歌夢想、一路蒙眼狂奔的樂視,也在今年迎來了「滑鐵盧事件」:裁員、暴跌、停牌,一張樂視員工排隊離職的照片再一次將樂視引至風口浪尖。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樂視裁員恐屬事實,據樂視體育知情人士透露,樂視體育原有賽事的運營板塊將被逐漸砍掉,戰略收縮,或陸續裁員10%,人數接近800。
小米:小米目前也在悄悄地減少它在倉庫中的作業人員。而小米在全國有十幾個倉庫,近千名員工。
美團:除了砍掉不盈利的邊緣部門,還有一些公司會把非核心業務賣出去給自己「減負」。最近,某位從美團貓眼離職的候選人告訴我,今年貓眼被光線傳媒控股,向傳媒型公司轉型,之前貓眼獨立上市的計劃可能泡湯,公司內部在組織架構上也進行了很大調整,同時KPI的考核標準發生變化,所以無法適應新的考核標準和技術氛圍的他決定離職出來看新的機會。
今年年前的裁員現象還挺慘烈的。但是硬幣總有兩面,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待北京獨角獸的裁員現象。一般情況下,企業裁員有兩種情況:主動調整和被動收縮。
主動調整的收縮,是公司在穩步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或者踩了坑,如某項目被證實無法實現盈利、某業務的戰略方向出現了偏離,發現錯誤後的主動收縮是及時止損,雖然短期內會帶來人員調整和裁員的負面後果,但從長遠來看,對企業是一次有利的教訓。美團、360、蘑菇街等公司的裁員計劃都屬於此類調整。
被動收縮的調整則是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突然受挫,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而採取裁員舉措。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危險,發生在C輪以下創業公司中的概率較大,主要表現為前期瘋狂砸錢擴張,後期因資金鏈斷裂發不出工資,從而裁員收縮、公司倒閉。比如曾經頂著亞馬遜全球戰略合作夥伴頭銜的垂直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在一通燒錢換繁榮後,很快就資金鏈斷裂走上了死亡之路。
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經歷了去年一整年的資本競爭後,北京的獨角獸們似乎都開始逐漸意識到「錢要花在刀刃上」的道理,收縮人員看上去是準備迎接下一個凜冬的無奈舉措,實際上卻是回歸理性、聚焦主營業務的開始。
大公司的擴招年末的互聯網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與北京的獨角獸裁員現象相對應的是以BAT為代表的大公司的擴招。特別是杭州的網易和阿里巴巴,在杭州本地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大批量的用人需求的情況下,最近他們開始在我司100offer上大批量地給北京互聯網人發出面邀。特別是今年10月以後,兩家公司發出的面試邀請開始逐漸飆升,阿里平均每天能發送近100封面邀,網易則平均每天發送近50封面邀。除了阿里和網易,我們平台上北京的58、獵豹、美團、愛奇藝等公司也在積極地給候選人發送面試邀請。經過研究我發現,目前還在積極發送面邀的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資金充足或市值表現不錯的企業。
比如阿里今年在多項熱門領域可謂全面開花,不僅在今年雙十一交易額首破千億,超過了去年912億元的金額,還在今年最熱門的文化娛樂和企業服務兩大領域也有所成就:文化娛樂方面,在體育、媒體、文娛、影視方面全面拓展;企業服務方面,阿里雲的收入和市場份額還在繼續上漲。最後在金融方面,阿里一手締造的巨無霸帝國螞蟻金服以4827億元穩登36氪獨角獸排行榜榜首,預估明年上市在即。
另一家求賢若渴的公司網易的市值從2014年開始急速飆升,據網易今年的Q3財報顯示市值已突破300億,對比2014年年末到今天,幾乎翻了2倍多。
今年網易主要在遊戲領域表現突出,有數據顯示,網易10月的手游收入目前已經超過騰訊,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游發行商,其中今年刷爆朋友圈的《陰陽師》和經典手游《夢幻西遊》功不可沒。
此外,內容版權和IP爆發的2016年,視頻網站的營收數據正在逐年增長,慢慢脫離燒錢階段,在流量和IP的競爭基礎之上,進行「生態布局」。在這一領域,愛奇藝可以說是目前領域內跑得最快的一家公司。據愛奇藝內部員工透露,截止到今年校招季,愛奇藝的會員總數已達2900萬,即將突破3000萬大關,比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視頻會員數的總和還多。
下圖是今年下半年,100offer上不同規模的公司發送面邀的數量變化,從中可以看出:今年D輪以上大公司發送面邀的數量增幅明顯,再次證實了資金充足的大公司在人才上的需求有增無減。
除了上述BAT等大公司外,一些在近期獲得巨額融資的創業公司也開始在年前積極擴充團隊,為來年的激烈競爭做準備。比如正處於移動出行風口上的共享單車企業ofo,近期在發送面邀上異常活躍。這家成立於2015年3月的創業公司在今年一年內就連續拿了5輪融資,估值已達數億美金。今年十月獲得由滴滴領投的1.3億美金融資後,馬上進入了人員擴張階段,僅剛剛過去的11月,就在我們平台上發出了3個offer。
足見,所謂的「資本寒冬」,只會對那些單純依靠投資人輸血,或者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卻仍未找准清晰商業模式的企業造成威脅,資金充足且擁有造血能力的企業,自然不怕寒冬。
前面說了很多北京互聯網環境和公司的現狀,大家最關心的可能是:今年這個時候,工作好找嗎?答案是:從整體來看,今年的求職人數&>企業的需求,企業對求職者質量更加挑剔。關於這一點,上周我去見了一名今年10月被蘑菇街裁員的候選人林峰,他的感受還是很強烈的。去年,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把移動端工程師的需求量捧上了天,培訓班和高校紛紛開設移動端課程,為市場輸送了大批相關人才。所以即使是互聯網工作背景一般的林峰,去年在我們平台也收到了23個面試邀請,其中不乏百度、滴滴打車、58集團等一線互聯網公司,也有今目標、美餐網等創業公司。半個月時間內,林峰的面試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最後手上有4個offer供自己慢慢挑選。
去年找工作給他的感覺是:即使是水平一般的移動端工程師,也很好找工作。今年的情況卻急轉直下,同樣是半個月的時間,林峰只收到了4個面試邀請,最後只拿到1個offer,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並且在薪資上也從32萬降到了28萬。
「今年市場上找工作的移動端非常多,但是職位似乎卻很少。我在面試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企業對移動端的要求比去年高了很多。」這是林峰的原話。
還有一個8年工作經驗的前端大牛李輝,我上周也見了一下。他碩士畢業於985、211院校,先後在兩家一線互聯網公司工作過,去年在我們平台拿到了36個面邀,接受了其中2家公司的面試邀請也基本拿到了offer,本來有機會加入其中一家公司,後來他的朋友推薦了一家即將上市的電商公司,給的股票期權比較多,所以他就加入了那家公司。
但是今年10月,由於那家公司在經營管理上極度混亂,李輝說在那家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技術上的提升沒多少,撕逼技能倒大大提高,非常心累,所以又來我們平台上看機會。這次卻只收到了5封面邀,他本來想再好好準備一下年後再出來找工作,後來經朋友一番勸,認識到今年的市場行情不好,年後跳槽的人更多競爭只會更加激烈,一番糾結之後,降薪加入北京這邊某家上市公司。
事實上,我們平台上還有很多在年前因為各種原因迫不得已出來找工作的候選人,相比去年,他們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均有所下降。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一方面和職位本身的需求度有關,比如曾在去年大受追捧的移動端,隨著移動浪潮的褪去,今年的受歡迎程度已明顯下降。關於這點,我的同事 @王川川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原因相比於前端,為什麼移動端程序員沒那麼搶手了?,從下圖也可以看出今年幾乎所有崗位的人均面邀數均有所減少。
另一方面,這也和大的環境背景有關。現在的北京正處裁員旺季,企業大規模地裁員向市場輸送了一批被動求職者,而往往融資和裁員旺季也是候選人比較集中的時段。雖然目前仍有很多企業在積極擴招或為年後的人才流失做儲備,但這些「需求」仍填補不了獨角獸們的裁員數量,再加上許多主動離職的候選人,讓本該冷清的人才市場提前旺盛了起來,造成供大於求的反常現象。從上圖也可以看出,今年下半年以來,在100offer上申請看機會的候選人數量一直呈上漲趨勢。
再就是,經歷了2015年資本繁榮期的許多候選人,在去年拿到了遠高於自身價值的薪資後,今年對期望薪資的要求異常膨脹。然而大多數企業經過去年年末資本寒冬的過濾,今年在開設薪資上都變得更加理性。面對那些不清楚目前的市場行情,在面試過程中「獅子大開口」的候選人,市場最終會教育他們:你已經不值這個價錢了。
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個例,對自我定位不清晰的候選人有一定借鑒作用。今年從整體情況看,大部分互聯網崗位的薪資仍在上漲,特別是演算法工程師和架構師,漲幅最為明顯。
這就說明,即使今年的跳槽情況看上去不太樂觀,但也並非所有候選人都不好找工作。下圖是今年100offer上不同工作年限候選人收到的人均面邀數變化,從中可以看出,相比去年,今年工作3-5年的候選人收到的人均面邀數大幅下降,而工作5年以上的候選人的人均面邀則增幅明顯。可見,5年工作年限是一個分水嶺,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深入發展,越是資深的候選人受企業的歡迎程度越高。所以腳踏實地地打磨好自身實力水平,自然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以上就是上兩周我在研究了很多我司後台的數據、見了很多候選人也查閱了很多資料後發現的一些現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後我想說:雖然今年的北京互聯網異常動蕩,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會發現,今天的動蕩是為了明天的太平。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百家爭鳴-適者生存-和平競爭-巨頭林立」的階段,在互聯網競爭的上半場,資本已經幫各領域的領頭羊們燒死了大多數競爭者,領頭羊們也在這一輪競爭中不斷清晰了自己的發展戰略,現在是下半場開始前的過渡期,各行業巨頭在經過多年的競爭後,都已漸漸冷靜下來進行整頓和反思,裁員優化在所難免。當然裁員短期內會對很多人造成不利影響,但從長遠角度來看,行業早一天恢復理性,我們也能早一天結束動蕩不安的生活。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互聯網的下半場開始前,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加優秀、全能的人。
與大家共勉~
最後再放幾篇今年寫的其他城市的互聯網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2016年,上海的互聯網企業是否值得加入?
杭州的互聯網人,待遇為何趕超北上廣?
在新加坡互聯網公司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來,說說我,一個做了4年半的Android開發。三月份辭掉了工作跑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我運氣還算好,第一次面試就收到某知名企業的offer,但因為薪水略低於期望值很傲嬌地拒絕了,繼續找了二十天工作,各種心儀的公司投過簡歷石沉大海,腸子都悔青了,最後心煩意亂也不想挑了,選擇了一家看上去還不錯的創業公司。九月份,公司經營出現問題,部門集體失業,這回找工作難度更高於上次,能看上眼的公司都投了一遍,面試次數一隻手能數過來,好在運氣也算不錯一個月後順利找到滿意的崗位,但這一跳工資只漲了一千……——仔細一想,這寒冬啊也不算壞事,過去幾年都是被HR追著不撒手,人也越發膨脹起來,,經歷一下失業的危機總算看清了自己,不足之處尚有太多,這波寒冬是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檢驗
從一個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人的角度出發,談下感受。16年互聯網的工作真心是比前兩年難找,為什麼呢?原因一:沒有空缺,尤其是1-3年的工作空缺。到15年末,BAT社招都縮招的影響,以及其它互聯網公司縮招,還有16年裁員,合併種種影響。今年大家都比較謹慎,跳槽率要比前幾年低,導致很多崗位沒有空缺。原因二:人員過剩。13-15年是互聯網擴張時期,各種業務湧現。而現在穩定下來,發現人才過剩,一崗多人,權責不清,於是開始裁員。現在互聯網不是不招人,根據各個網站的招聘需求顯示,主要招聘的大多是3-5年經驗,或者5-7年經驗的人。這就導致,1-3年經驗跳槽的人非常尷尬。原因三:需求專業性和綜合素質更強的人才。互聯網經過這些年發展,已經日趨成熟。不會像初期一樣需要很多基礎人才,而是需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更加專業,同時又在更專業的人中挑選綜合素質強的人。原因四;供大於求。跳槽比較困難的是1-3年經驗的人,而每年都有700多萬大學生畢業,傳統行業也開始往互聯網跳,大學生也更喜歡找互聯網公司。導致人才供應遠遠大於企業需求,也就會出現上面招3個iOS,收到3600份簡歷。
前端工程師,兩年半經驗。在去年,小白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但是今年,從9月初開始,拉鉤智聯投了數不清的簡
歷,拉鉤全是不匹配,智聯只有一個面試,剩下的都沒消息,就算獲取了聯繫方式但是也並沒有被聯繫,看那些招聘要求,即使覺得完全能勝任,可是就是沒有面試,都讓我開始懷疑自己了。。。
互聯網企業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流動性很大,流動性大的意思,就是更新快,大家離職入職頻繁、甚至有同事辭職隔了一周再入職的情況都會有。但是自從某一個節點公司開始凍結了headcount,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能新增什麼崗位,同時同一崗位也不能招更多的人,明顯感覺到預算吃緊,企業開始下滑了。後來慢慢業內開始轉其他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內部郵件當時也包括了度娘,都在凍結hc。
剛畢業加入互聯網感覺企業很蓬勃,活動很多,由於是新媒體類型的互聯網公司,經常能在公司看到明星,在各大門戶網站都開始全面發展各垂類業務、各事業部的環境下,我們公司也不例外,當時感覺整個公司大家都很積極,好像馬上都能賺到錢一樣,那股勁子很像股票牛市的感覺,大家充滿了希望,於是並不擅長的遊戲、音樂、FM、房產、讀書等等公司都花了很多錢去投資。就是凍結hc的那個節點開始,公司開始裁員,誇張的是,一些部門也直接被裁掉了。與我一起入職的一個人民大學的南方女孩兒,在某部門做運營,是應屆生校招進來的福利待遇也不差,她很努力,過年還要在大北京加班,但是整個部門被裁掉以後,她也只能被裁了,拿了一筆金額不大不小的被裁賠償金,離開了公司。
一年之內,一起入職的小夥伴幾乎全部都離開了,裁的裁,走的走。
凍結hc、裁部門、裁人員,公司的一個戰略投資部,本來是搞投融資的,因為太不景氣,這個部門也消失了。
另外特別明顯的就是前幾年公司業績好的時候,我們都會組織部門去旅行,一般都是去國外,一整個一整個部門去,後來都直接改京郊了。
一個公司從特別繁榮到逐漸下坡路的過程中,員工的感受是很明顯的,氣氛會變,會壓抑,會不安。後來我也離開了,聽說公司休息間的海報至今都還是那個,之前還算是換得比較頻繁。
不算在互聯網行業很多年,也沒有啥特別花哨的數據,就是一個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最直觀的感受。坐標北京專員級產品一個去年6月換工作時投簡歷後面試要求佔比約為40%左右,所以很快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但今年截至2016年3月1日為止,身邊同事有要跳槽的(好羨慕),投出了大概40份簡歷僅有兩份回復,且面試後均未通過,且Hr壓價極低。但今年在招聘UI時面試了四位UI設計師,均為在外地工作1-3年後選擇來京發展,作品不錯且要價都不高,且通過交流發現其中一位UI設計是外地某學校畢業的,與其一同來京就業的同班同學就有20+,且去年互聯網相關職位(技術、UI、產品(。。。))培訓出現井噴式的人才輸出,在今年互聯網行業熱度消退,且BAT招聘數量幾乎同時減少40%以上,大環境下創業公司數量有可能減少,在此恐慌下有可能造成離職數量減少,供需關係失衡的情況,從就業難開始也許會迎來互聯網泡沫時代的開始。-。-具體有多難呢 差不多是投了四十份簡歷2個面試offer這麼難吧
坐標杭州,四年開發C++碼農一枚,技術不頂尖也不算差吧,在考慮換一個崗位。在拉勾上投了十幾個簡歷,全都是不合適,沒有一個面試邀請!!!簡歷在拉勾上是開放的,竟然沒有一個感興趣的公司打電話給我。去年這個時候,接到的電話還是很多的, 這才過了一年,竟然如此,讓我有了我藥丸的感覺。
整體來講,2016年IT工程師工作不是很好找,技術能力相對較好的、有大公司背景的,還是有些機會,但是offer率已經降低了很多了。。。。我也工作7年多了,技術水平不能算平庸吧,拉鉤投了30來個,最終參與面試的只有幾家。主要是,今年的互聯網環境比較複雜,大公司裁員、變相裁員,初創公司大量倒閉,但是市場上求職者存量太大.....
我們公司,最近來個人(基層職位)面試,要40k薪水,是基本工資哦,嚇我們領導一跳。現在的情況是,很多職位,只有20k出頭的預算,但是公司看得上的人,在他們目前的公司都是這個價。所以,出現了人才流動困難的情況,這個局面,個人預計還要持續幾年。13年、14年互聯網工資迅速拉高,跟當時移動端和分散式人才稀缺,風頭資金寬鬆,國家政策寬鬆等多種因素有關,現在嘛,各種人才都不那麼稀缺了,各種細分行業擴張的速度也慢下來了,P2P就可見一斑,國家一限制,市場立馬有反應。
最近剛好換工作,總的來說,確實挺難找的。如果真想干互聯網,那就去北上廣深杭等互聯網氛圍濃厚的城市吧,別一開始就追求大公司,一些小的互聯網公司更加鍛煉人。
謝邀~
行情在好,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行情再差,也有搶人的所以,關鍵在你有空去看看土木狗、機械狗、財會狗們的工作,你們IT狗的好了不知道多少
確實是很難啊。很多人一看招聘網站上有很多招程序原畫ui策劃的但有多少人了解這些公司里有多少是培訓公司啊。看起來招的多。實際上2k到4k之間的比如一共有40個招聘裡面32家都是培訓公司剩下八家每家招一兩個人。每家收到幾百份簡歷根本不稀奇。還被培訓騙去入互聯網坑嗎?這個行業泡沫都破了。勸各位別一說找工作就說互聯網好找。別這麼無知好嗎。你根本不了解。
別說互聯網,進出口也好難找,,,真的是要崩潰了,,找了兩個月了,,,投了100+,收到10個邀請,,去了三個,,0 offer.........------------------------------------------------都怪之前公司經理那個賤人,,,之前是在職找的,,以往都是離職找,這次在職開始找一周投10個就來了一個電話還是心儀的公司,然後去了之後過幾天就收到了offer,還覺得自己這次挺幸運的,零損失換工作跳槽成功。之前都是空檔期半個月到一個半月不等,不僅損失工資心情還不好,然而去新公司才幹了一周就被經理說不適合為由被開掉了,,我操,,,幹得好好的,,後來得出結論----他懷疑我覺得他吃回扣所以開了我,,,事實他確實在吃回扣,,,但是我根本就沒那意思,也根本沒發現,而且就算我知道也不會管閑事的,,是他過於sensitive..我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採購最大的貢獻就是降低價格,,我找的價格比他低得有點多,,但居然他在我之前就下單了,他找的好貴,客戶居然也下單了,其實既然這個case暫時完結就不用管了,可能我也是剛來想表現下,繼續跟他說了下,然後他表情就有點不對了,話說我之前另外一個產品找了個很低的價格他還表揚了good job呢,,當時確實很開心覺得工作被認可,比之前做銷售舒心多了,做銷售真的是作了很多事客戶不下單還是無卵用很難有成就感。其實之前他給offer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過我還在職你要確定錄用我我才會辭職,不然你又不確定然後我這邊有辭職了損失很大,,他說確定,還說如果這件事都不講信用其他事就更不用說了。。然後我就放心的根那邊辭職了,還特意給自己放了兩天假去新公司上班,,結果一周就,,,簡直就是個賤人-----------------------------------------------------------------------------------話說老外採購辦的採購真心不好找啊,51上很少有新公司出現阿,其他網站就更別提了還少些,兩個月才投了100多個,,那是因為根本就沒得投阿,,,海投沒意義,所以都是覺得自己能勝任還有路程能接受才投的,所以一天能投10個就很不錯了,,本來還想著第二天第三天會出現新的,,結果卵,,,一周都不超過10個新公司,而且還要看自己能不能勝任還有路程,,最後就剩下幾個了,所以100個裡還有很多都是之前投過的再投的-----------------------------------------------還有有些雖然投了但真的打電話來又不是很想去了,,,勉強投的就來電話了,,心儀的就沒動靜
看過來,同感,公司同事找iOS和java,java沒人偷,iOS一大堆
看了這麼多回答我才發現,原來高大上的互聯網er們都是裸辭
設計專業15年畢業,坐標魔都。在ui工作最好找的時候去做銷售策劃商務了,等到今年過完年準備洗心革面轉行回來做設計,那一整個月都過得如坐針氈。這個時候面試還是挺多的,公司也是良莠不齊,有好有不好的,似乎好的工資高的偏多。運氣好,有兩家可以選,3月底入職的那家挺有名氣職位是做網頁設計,另一家國企每天要穿制服,受不了。雖然得到offer很開心,可是基礎弱啊,試用期的那兩個月在公司簡直是走個路都特別小心,結果部門來的新領導一個不喜歡,過不了試用期。只好再出來找。6月份,天氣開始熱了,一家家的面,這回面試率明顯低了,好的公司更少了。找了一個月,都快絕望了,還好人品再爆發,入職某事業單位的子公司,而且職位還是原本計劃要熬很久才能轉到的ui。可是公司雖然好,但同事們都像樹懶…完全無共同話題啊…原本是計劃明年3月出來找互聯網公司的,現在看了各位答主的回答,並且堅信好運是可一不可再的這個道理,嚇得回去繼續磨刀了……總結的話,即便是再好再不差錢的公司,性價比和眼緣都很重要啊(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Ue,武漢9月下旬離職北上,10月有家不錯的單位但是壓工資,壓2K其實想想還有10K,但那會兒心高氣傲覺得繼續看吧反正才來人生地不熟。兩月過去了,面試單位不超過8家,有坐車兩小時面試五分鐘,有填了張表格就跑了的,有的公司還在你最低10K的基礎上繼續壓2K,無語,心累,一方面後悔應該選擇第一家,一方面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吞繼續匍匐前進
廣州,java後台,應屆畢業生,一年工作經驗,拉鉤投遞280份郵件,50個面試機會,接到有3個offer,一個等待審批,薪酬低,福利差,目前還在找。。。。。
作為一名大學生,今年開學就大四,就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小圈子裡的情況;我問了本班和兄弟班幾個有志於互聯網行業的同學。情況如下:1.本班:本班有三個同學參加學校的3+1校企聯合培養,暑假開始去公司上班(培訓)。一個java,一個安卓,還有個搞資料庫。2.兄弟班:據我所知也有幾個參加校企聯合培養,重點是還有10來個去參加培訓班學習安卓,1.2萬+的學費。總的來說,結合上一年師兄的情況,參加過這些培訓的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互聯網相關一份工作;找得好公司,大公司的就比較少。所以說,互聯網找工作有多難?我的回答是,準備得越多越久越容易。
推薦閱讀:
※2016 年,醫學領域出現了哪些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方向?
※2016 年,物理學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16年有哪些科研成果會讓你有民族自豪感?
※2016 年的科技領域,哪些行業開始顯露頹勢?
※2017 年 1 月 1 日有哪些新的法律政策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