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族入關前那麼猛,清末作為滿族大本營的東北卻近乎無人區?


因為滿清禁止漢民進入。

東北是滿族龍興之地,還是有人的,就是各種原住民。滿清入關後,接受了漢文化……當然,實際上入關前就很接受了,所以有了龍興之地這種概念。他們很怕漢人進入東北開發破壞了滿清的風水……所以有禁令禁止漢民開發東北。

闖關東是後來的事情了,伴隨的就是滿清控制力的下降。

但是東北雖然土地肥沃,氣候卻很惡劣,解放前的這種靠肉體和天斗的方式到底效率有限,所以即使有了哈爾濱等城市,但是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大部分地區都是半野生狀態。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為啥能棒打狍子?固然因為狍子傻,還有個原因:大雪會讓動物的腿陷進雪裡,人類這種兩足動物在半米高的雪裡還是可以活動的,但是狍子、野雞這些,只能等著被抓。至於瓢舀魚,是因為遍地沼澤。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是對北大荒的浪漫寫照,順口溜背後隱藏的是及惡劣的自然環境。

寫到這裡才發現,好像跑題了……

總之,就是滿清不準開發東北。


在後金崛起前,明朝遼東地區的漢人大概在100萬到200萬之間,也有人說有300萬。這些漢人在後金崛起後,一部分被屠殺掉,一部分逃入關內,一部分先被掠為奴隸後被裹挾入關,總之沒剩下幾個。清朝建立後,把東北作為逃跑之地嚴禁漢人移民,所以在此後的200多年裡,東北人口始終非常少。1858年到1860年俄國人從東北割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清政府意識到人口的稀少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東北的控制,所以在1861年有限度的放寬東北移民的限制。甲午戰爭失敗後i,清政府意識到就算東北不是漢人的,也不再會是滿人的,因此徹底放開了東北移民,於是引發了闖關東的浪潮。


主流觀點認為清廷禁止移民是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如果起義軍打過來了,自己可以跑回東北。其實我覺得大家可以換一種思路——清廷擔心的會不會是被人從東北打過來呢?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說,說說無妨。

正因為自己是從東北打進關的,所以清朝的統治者很清楚東北的地理優勢!正所謂「帝國歷代皆亡於邊」,邊境總有一些適合起兵舉義的地方。自安史以來,東北的軍事功能被解鎖,中央王朝開始長期面臨東西兩線作戰,苦不堪言。明朝對此的策略是,直接把首都頂到了北京,天子守國門。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擋住後金的鐵蹄,這不得不讓清廷引以為戒。

文化的形成,並不取決於血統,更多的源於地理,你在農耕區就會形成農耕文化、游牧區就是游牧文化。鮮卑入中原以後,成為了農耕文明,游牧區又冒出來了新的力量。如果清廷允許向東北移民,那麼是否會導致出現一直足以和關內抗衡的力量,進而威脅到清廷統治呢?如果東北沒有多少人,那麼清廷就可以專心應付來自西北和江南的反抗了。

奈何機關算盡,清廷愚蠢地以為只有大青果自己的人口數量才足以威脅到自身統治。卻不知道天外有天,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帝國,他們很可能移民東北,進而威脅到清廷。所以等到西方列強打過來的時候,清廷終於恍然大悟,決定開放東北了。


柳條邊

清王朝入關後於東北地區修建的一道邊牆。修築的目的是為了嚴禁漢人流入東北、以保大清「龍興之地」的風水不變。同時,可以防止滿人漢化、並可保證
八旗軍在東北的訓練基地不受干擾、東北的「三寶」和特產也盡可由王公貴族所獨自享用。於是,柳條邊牆 應運而生。
早在順治初年,便開始著手修築柳條邊牆。其南起今遼寧省鳳城,經新賓轉而至開原北,再折向西南到山海關與長城相接。這條邊牆後稱「老邊」。康熙二十年
(1681年) 又將邊牆向北延伸。新建邊牆從遼寧開原起,沿吉林省的梨樹、伊通、長春、九台到舒蘭縣法特鄉的松花江邊,俗稱「新邊」


奉天宣統三年,編戶一百六十五萬五百七十三,口一千六十九萬六千零四。共領府八,直隸廳五,廳三,州六,縣三十三。

吉林宣統三年,編戶七十三萬九千四百六十一,口三百七十三萬五千一百六十七。轄府十有一,州一,廳五,縣十八。

黑龍江宣統三年,編戶二十四萬一千零一十一。口一百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十二。道三,府七,廳六,州一,縣七。

宣統三年的時候東北三省人口已經超過一千五百萬,雖然不算多,但這叫無人區好像也不合適了吧?道光二十年(1840)以後,東北放墾弛禁,山東河北的農民就開始大批進入東北墾殖。東北人口少那是在清前期和中期。也就是滿清入主北京後,而又禁止漢人出關的那段時間。

而且,滿族入關前戰鬥力如何,和清末東北人口多寡有什麼關係?滿族入關前戰鬥力強又不是因為人口多。入關前滿洲八旗旗丁五萬多,八旗男女老幼加起來也就是幾十萬。關外漢人大批死亡和逃亡,包衣人數就算多一些也多不到哪裡去。清朝滅亡時候關外人口同樣也是遠遠多於滿清入關前的。


有清史料可以查看,首先,滿人本來就人少,入關後大部分滿族都入關定居了,其次,滿族生育率並不高,並且青壯大都各地區服役,平叛,很多都戰死沙場,我家祖墳上14代祖先,大概有20個是入關作戰後,被裹著馬皮運回老家下葬的,另外有清一代,關外氣候惡劣,你看看北歐維京人就知道了,各種意外疾病死亡率太高,而關內的皇帝一旦需要士兵就不斷從關外抽血,於是乎有了雅克薩...加上各地區駐防,於是乎戰鬥力就被分散,渙散了,當然全新的戰爭模式也很關鍵。


也有不少人的……雖然不如後來多。

我姥姥家族從清初就跑路到了東北,

輾轉來到岫岩的一個小鎮,那時候鎮里就有在旗的,和在民的一起居住……

可見還是有人,不然也不會有小鎮了。


無人區是你從哪聽說的。。。


家住廬州並鳳陽,

鳳陽原是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闖關東的人不是人。。。


滿族入關前戰鬥力並不強,能夠入主中原是因為抓准了時機。

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想先佔朝鮮後佔中國,最後被中國、朝鮮聯合擊敗。很多人嘲笑豐臣秀吉不切實際,但征服中國並非天方夜譚,後金入關時戰鬥力遠弱於萬曆年間的日本侵略軍,後金卻成功了。那時明朝剛剛滅亡,關內四分五裂、一盤散沙,此時的中國是一頭病得奄奄一息的獅子。後金抓准了時機成功佔領中原,儘管如此,後金主要靠漢八旗、降清的明軍。戰鬥力強的說法不成立,那時顯然打不過全員裝備葡萄牙火炮火槍的日軍,只是比李自成、張獻忠、蒙古等少數民族部落強而已。

清末東北並非無人區,中學歷史教材上寫了一些像冬天沙俄把中國公民趕到江里的暴行,請翻翻歷史課本。東北只是人口密度小於關內,並非無人,至今仍是如此。


第一個問題,滿人入關前猛的原因是生產生活環境與連年征戰的經歷共同造就的。而入關後,國家承平日久,滿洲八旗子弟逐漸荒廢祖宗的騎射之功,因此到了清末已經完全沒有戰鬥力。

第二個問題,東北是大清的龍興之地,一方面擔心漢人開發東北破壞了東北的龍脈,另一方面擔心萬一入主中原之後,如果漢人反抗過於激烈,在中原無法立足,可留出東北作為退出中原的餘地。如果東北進入大量漢人,如中原漢地無法立足,東北故地又被漢人佔據,便會出現天下雖大卻無滿人立錐之地的局面。


滿人出於對漢族龐大人口的不安全感,入關後便將東北視作大後方,以防有一天漢人推翻自己統治還能夠回老家抱老婆。因此東北地區一直處於封鎖狀態,嚴禁漢人入關。到了清朝末期,山東山西人口爆炸,土地產出難以為繼,因此人口大規模遷徙,土壤肥沃的東北便是理想的目的地之一。尤其當時俄羅斯在東北也採取了移民政策,意圖以人口來實現事實佔領,於是清政府出於反制對於闖關東的行為也逐漸放任,說東北是無人區是錯的,滿人一直有只是較少,清末時候漢人已經很多了。


參看現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農村。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失敗的改革如果能夠成功可以改變歷史走向?
如果沒有韓先楚堅持1950年4月進攻海南,今天兩岸情勢將會怎樣?
漢、唐、北宋、明,哪個在當時世界上的影響力最大?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中比較優秀的有哪些?
如果不喜歡讀史料還應該堅持研究歷史嗎?

TAG:歷史 | 清朝 | 東北 | 闖關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