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為什麼不好喝?

看電視節目「一站到底」,有個人講中國人喝的是美式拉格啤酒,是最難喝的。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口感如何,我沒有感覺到大麥芽的香味,或者某種芳香氣味。

想知道國外的啤酒情況如何?有什麼啤酒比較推薦的嗎?


謝邀。

題主,中國啤酒打擊面太大了,您在說明裡也說了,是工業淡拉格不好喝,除了這,中國啤酒的範圍內還有正在興起的中國精釀啤酒。

好了來說下您覺得不好喝的原因,如您所講,什麼味兒也沒喝出來,這體現了成本和市場定位,但換個角度說,只有淡了才能夠便宜,也只有淡了也才能被市場上更多消費者接受,然後我們玩啤酒的酒鬼們都有個共識,按照比如老雪花的糖度,用進口的啤酒,有的比12P還低,卻麥香或酒花香或脂香十足,所以這其中還涉及一個原料輔料質量的成本,大工業企業不會比我們更笨,所以會很巧妙的替換掉可能的「昂貴」原料,實現成本最小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我們還是不要過分抨擊大工業啤酒了罷,畢竟那樣廉價的原料,那樣精微的水料比,即使神仙來了也不會釀出好喝的啤酒,所以我們飲用每一瓶大綠棒子的時候其實都該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我們這個創造奇蹟的時代而舉杯暢飲。

然後說說看見一個哥們說中國的水不行,覺得頗為有趣,決不能否認水在啤酒釀造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水質直接決定啤酒是否能達到預期釀造目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難道酒廠會直接以江河湖海地下水煮沸釀酒嗎,不會過濾嗎,不會處理嗎,不會計算所需離子嗎,我猜可能他們會過濾,會處理,也會去計算和匹配離子,我們辣么大的面積,辣么多的倫,咋會搞不出一碗釀酒的水嘛,說來說去還是要感謝我們生在了好時代呀!

然後說說有什麼推薦,題主要對比呢,就喝喝喜力,麒麟就可以,超市能買到的也都是我國生產,不過標準不是,所以會有很直觀的對比。如果意欲顛覆啤酒觀,直接搞一些高度數的比利時來喝,或者標著「IPA」字樣的任一款,或者搞些非本土深色啤酒來喝,我想如果從未接觸,會有不小的反差。


歪個樓。

前兩天喝到一個叫燕京原漿白啤的德國小麥啤,比起工業拉格還是相當不錯的,未添加任何玉米大米澱粉等物做出的12度原麥汁足見誠意。然後它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第三款我認為可以一喝的國產啤酒(另外兩款是青島原漿、泰山原漿,求輕拍。當然啦,只是說工業酒廠的產品,啤酒屋不在討論之列)。不過,它的最大問題在於,價格相比進口酒並沒有什麼優勢。

這個回答意在說明,在各大工業酒廠都在開發小眾產品試水的當下,應該可以期待一下今後國產精釀啤酒市場的繁榮。畢竟他們又不是做不出來好喝的啤酒。


還是需求問題吧,我們還沒有發展到百分之一的人願意去喝好的啤酒的水平,大多數人對於啤酒的需求只是擼串或者放倒誰的時候,而且,大廠的競爭真的很激烈,他們一直都想著怎麼節約成本,改進技術的同時減少原料成本(即添加出糖輔料、酒花製品)對他們來說是首要的,並沒有那麼多人需求好的瓶裝啤酒。

另外,國家標準要求所有的瓶裝啤酒出廠必須經過巴氏消毒,這種消毒方法對清爽的拉格型啤酒還好,但是對於很多精釀的啤酒是致命的,所以這也是國內好喝的啤酒少的一個原因吧。

個人淺見,歡迎交流。


謝多位邀……

「看電視節目「一站到底」,有個人講中國人喝的是美式拉格啤酒,是最難喝的。」

題主你問題里提到的那個提出這個說法的,就是我提的…不回答下真是過意不去。一般來講,中國這種啤酒,是德國最主流的啤酒風格皮爾森風格的衍生版本。在德國,皮爾森嚴格的只能用「水、麥芽、酵母、啤酒花」四種材料。但是你看我國,配料表幾乎都會有大米、澱粉等等東西。麥芽用的極少,因為麥芽用的少,所以澱粉不夠,於是用大米、澱粉來湊。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麥香幾乎沒有,口感也不夠乾爽。

這樣的好處是,成本非常低,一瓶啤酒能到3塊左右。對於公司,這種風格低溫發酵,好控制,適宜標準化生產、適合量產,同時成本低、價格低,這些都比好喝要優先。


中國啤酒為什麼不好喝?大體上的確是因為中國多個品牌的啤酒都是工業拉格,添加廉價的大米、澱粉,口感自然不如單純用啤酒花、水、麥芽(有時還有酵母或其他香料)釀造的精釀啤酒好喝。

不過國內啤酒廠的原漿還是不錯的,珠江原漿和泰山原漿都有麥芽香味,口感也不錯。相對於國內啤酒,個人推薦幾款喜歡的啤酒。

從左往右第三瓶叫做1664,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款。藍瓶的1664添加了香菜和柑橘,喝起來很清香,入口很滑,喝完嘴裡會殘留著香味。

左邊兩瓶是粉象,記得好像有三種,不過建議還是試試淺粉象好了,酒精度偏高,有燒酒的感覺,其餘兩種總覺得好像在喝藥水…

最右邊的可以無視…右邊倒數二三是夢果酌的水果啤酒,味道很討喜,一開啟瓶蓋滿屋芬芳。不過建議試試香蕉味的即可,香蕉味很棒,椰子味就是藥水…

另外推薦福佳hoegaarden的白啤酒,價格不貴,大約比國內瓶裝啤酒貴1到2元。入門啤酒我推薦這個白啤酒,很清爽很可口,夏天必備,試過之後估計就會愛上精釀尋找更好喝的。

再者,教士的全麥啤酒也不錯,瓦倫丁的白啤酒很爽口,都是不錯的選擇。市面上也比較容易找。題主可以試試看。麒麟也比較常見,不過一番榨的生啤比較苦,個人不是很喜歡。

林德曼的桃子酒很值得一試,包裝已經很好看了,不過價格有點小貴,這邊要差不多30一瓶。

想到再補充


從小就覺得啤酒難喝,比失戀還難喝。


對於我這種不會喝酒的人,並且看到別人喝酒,那一口啤酒在嘴裡剛要下去時都一副家裡死了人的樣子,我想說——酒還有分好喝不好喝的嗎。。。


市場壟斷,少放大麥少放啤酒花,自然不好喝。


這種問題沒意思。國外也有大量很難喝啤酒。國內的經濟能力,和市場接受度導致了在這些年廉價大綠瓶的作為主流。每一個人都能消費得起。這也更根深蒂固了國人認為啤酒就是這馬尿味。從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夠產出4元一大瓶的啤酒。你讓月收入幾千塊,剛剛解決溫飽,還在考慮房子,生活等條件的大量普通人去喝便宜的幾十元一瓶貴得上百元一瓶的精釀啤酒,這不是要老命嗎。當然國內如今一些以高大師為代表小作坊小工廠也能產出不錯的啤酒。喝精釀的別瞧不起水尿啤,在美國也不是人人都喝精釀。4塊錢一大瓶的啤酒,你還能對他有啥要求?


感覺還是國內做精釀啤酒的作坊太少、推廣不開!我曾經滴酒不沾,偶然一天就想喝瓶啤酒,買到了我人生喝到的第一瓶精釀啤酒,福佳白啤!我才知道原來啤酒不只是國內工業啤酒的味道,還可以這麼豐富好喝!從那天開始在網上購買比利時、德國等進口精釀啤酒,不多喝,每天一瓶。現在可能也品嘗了近百種精釀啤酒,發現自己喜歡的類型和品牌!從滴酒不沾到現在可以喝三瓶羅斯福10號!而且國內啤酒依然喝不下去!比如我評論這條帖子的時候是喝的匪徒啤酒!希望國內早日作出好啤酒


朋友,喝過烏蘇沒有?


原因很簡單。中國普遍收入低。燕京改作修道院式的啤酒破產不好說,但是收益絕對大幅度下降。為啥?還是大眾收入低,所以就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不好喝。如果賣的便宜還好喝。它早就壟斷世界啤酒業了


那是因為大部分人喝啤酒並不是為了好喝,好喝的啤酒成本高,虧本


喝的還太少,還不能亂評價。但是基本不怎麼喝國內拉格了


一個月不要喝啤酒,然後去嘗嘗哈啤原汁麥!


搞不明白怎麼蹦出這麼個莫名其妙的問題,青島啤酒不好喝?烏蘇啤酒不好喝?


我這個人從來不喝酒的,昨天老舅買了一瓶枸杞啤酒,我也不知道是啥,覺得挺有意思的,以為裡面加了枸杞什麼的。結果嘗過之後,一點兒枸杞味沒有不說,還有點兒發苦。我就決定以後我再也不喝啤酒。(PS:我越來越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那麼喝啤酒還會喝到吐?我覺得他們一定是被逼無奈的。)

回到正題:

制酒的過程我不太熟悉,我覺得之所以中國的啤酒不好喝跟文化傳統也有一定的關係。對於中國人來說,白酒的歷史要比啤酒悠久的多得多。白酒是本土貨,而啤酒是舶來品。

在啤酒到來之前,白酒己經有了大量的技術積累,且己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品牌效應。「茅台」,「五糧液」,「劍南春」就算不喝酒的人也知道。悠久的歷史和響噹噹的名號會讓人們和白酒之間感情更加親密。因而也更願意下功夫,把白酒制好。

再反觀啤酒,首先它與我們相處時間較短,缺少感情基礎。其次啤酒起名字太隨便了,青島,燕京,哈爾濱……讓人有一種是個地方都能做出來啤酒的錯覺。先不說工藝怎麼樣,單是名字就讓人感覺很Low。本來感情就淺,再配上這樣的名字,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再加上之前幾位回答者提到的降低生產成本的問題,我覺得啤酒難喝可以概括為「先天不足,後天畸形」。


這個題目本身就是偽命題。

中國啤酒既有燕京青島哈啤雪花那種工業尿啤,也有京A、拳擊貓、牛啤堂、高大師、悠航、大躍這些不遜於任何國際一流精釀啤酒的品牌。

用燕京等工業尿啤代表中國啤酒就和用百威嘉士伯喜力代表全世界啤酒一樣可笑。


中國大眾消費者以為啤酒是怎麼分類的:燕京啤酒、青島啤酒、哈爾濱冰純等等,而其實啤酒是怎麼分類的:傳輸門:世界上的啤酒有幾種? 這審美就差一個層次了(我不敢說n個,掩面)


喝過幾次外國啤酒,也沒感覺怎麼好喝啊,或者說,我一直也不認為白酒啤酒是個好喝的飲料啊,論喜歡,我還是推薦這個

老雪花,傳說是東北啤酒中的悶倒驢,喝著還有點苦味兒呢。我一草莽小漢,夏天的啤酒攤還是得來這類的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精釀啤酒行業的從業者?
啤酒的「過桶」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為什麼國產啤酒很少小瓶裝?或者小瓶裝賣的不火?
啤酒與利用酵母菌發酵的酒有什麼不同?啤酒中那些黑啤、白啤又是怎麼區分的?
我國目前的精釀啤酒發展的程度是怎樣的,有哪些出色的單品?

TAG:生活 | 啤酒 | 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