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軟的未來?

在電池技術尚未突破的今天,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性能尚無可能超越PC,那為什麼PC的裝機量會越來越少,再結合WP手機的疲軟,該如何看待微軟的未來呢?另外前天Windows 10正式版毫無疑問是一場盛宴,但據一些媒體稱Windows 10將是最後一個大版本,微軟這麼做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Windows 11不會有了 10會是最後一個_CPU新聞


其實這句話是微軟說的:Windows 10是最後一個零售版了(我也記不太清楚了)


你說的未來是多遠,十年還是一百年?為什麼說win10是最後一個版本呢?只是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以為發布了win10就沒有了,就不再更新了,其實他們不知道只是win10這個名字不會變,系統還是會持續的更新的,比如現在的版本號是10240,以後這個數字還會持續增加。Win10的首個大型更新包Service Release 1(SR1)將會在八月初推出,十月份的更新中還會讓EDGE瀏覽器支持插件等等,明年夏天還有代號為「RedStone(紅石)的重大更新。而且再過幾年,當大多數人都使用win10的時候,微軟就能專心的為用戶帶來統一的更新推送,而不是現在只有,win7、win8、8.1、win10都要每月推送不同的補丁。win10對微軟是一個很大的助力,現在還只是開始。不管別人看不看好,只要微軟不放棄,我就會一直使用微軟的各種產品和服務。


OS X是最後一個Mac OS


微軟每說一句話就是一個大新聞,負面的。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微軟看你們這些手機系統,瀏覽器版本號跳得歡,反其道而行之。以後版本號不變了,但是你管不著我windows update推東西不是?就算我推一個4G帶全套新UI的包,他也還是叫win 10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怎麼理解。

有人理解為Windows不再更新了,這顯然是錯的。

有人理解為Windows將會固定在版本10,表面上看,這確實是正確答案。

再往深處理解的話,我認為這是Windows進化到不再用版本號區分功能的形態了。其實是引入WAAS(Windows as a Service),客戶只關注他要得到的服務,而不需要關心是OS的哪個版本提供了這個服務。要達到這個形態最關鍵的一個標誌是版本升級不再複雜並存在不確定性。

作為一個從大半年前就參與內部selfhost的激進測試者,我是將自己的工作機升級到daily build的測試版。這就意味著每天都在升級系統,每天都是後台自動下載新版並半夜靜默安裝。在這種升級強度下,工作機基本沒耽誤正常使用,雖然因為某些bug導致過回滾但基本上還都能用。上個月針對fast ring微軟也幾乎做到了天天新build。這就證實Windows的成熟度已經可以做到讓用戶關注實際使用而不是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只是基礎,用系統創造更多價值,但無需關注具體系統底層,這才是電腦的正確使用方式。計算機行業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沒什麼要擔心的,接受就是了。


PC用於娛樂的一塊功能被移動端拿走了,但辦公方面,我們短期內還離不開PC,更加離不開OFFICE。

當然,未來的趨勢還是設備無差別化,win10也在這方面做努力,但是win10,只是微軟對於這方面努力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Azure、Office移動版本、OneDrive這些東西。。


現在有些人就愛黑微軟來提高B格,一個歷史上最符合人類工程學的系統,常被說的一無是處。你說:mac os 6得不行,你得讓mac什麼時候實現自舉先。你說:linux 6得不行,人家慕尼黑政府用了10年linux最後換回win。

最後對那些無腦微軟黑說一句:你行,你別用。


為什麼PC會需求疲軟,因為現在是web時代,大多數人的需求僅在於瀏覽網頁。以前瀏覽網頁只能用PC,現在瀏覽網頁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工具。

最後一個版本是因為現在連Linux都可以做到熱內核更新了,Windows再不做就要被淘汰了,既然可以動態更新內核了,那就可以一直以推送的方式推送新版本的windows,所以重裝系統這種東西再也不需要了,也就再也不需要開發windows11了。


額。微軟的意思是,Windows將會作為一個基本服務保留下來,當有新功能可用的時候就會推送給用戶。

以後大概系統更新就會替代掉傳統的刪除舊系統安裝新系統的過程 ~~就和你的iPhone從iOS7升級iOS8的過程一樣簡單


恐怕不容樂觀。

感覺微軟有點尷尬

以前微軟公司都是以一家獨大趨勢佔領市場的,但是近幾年來其它電腦系統也慢慢逼近微軟的市場份額,再看看第三季的財政報告,凈利潤比比去年同期下划了6.5%,這無比讓微軟產生了前所謂有的危機感。在微軟停止XP系統後直接推送自己的WIN8系統,但是換WIN8的成本花銷太大,就讓其它系統有利可圖比如說是Linux,另外蘋果公司旗下的PC端與手機端的Mac OS系統結合佔有一定的份額,其利潤節節飆升,反觀微軟卻在走下坡路,這讓微軟這一巨頭坐不住了,也意識到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電腦銷售量不斷萎縮,當然微軟的市場份額也不斷的下降,這不得不迫使微軟使出了殺手鐧停止XP系統的服務,進而引導用戶使用WIN8.

那些倒下的行業巨頭果然是因為不重視技術創新,不重視客戶,內部管理不善而倒下的嗎?

恰恰相反,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系列有較大的影響,其中克里斯坦森教授曾這樣解釋:

一個成功的企業被市場淘汰,往往不是因為他管理不善,而是因為他太適應傳統市場模式,以致被自己的老客戶綁架,無法抓住全新的市場趨勢。

即便大企業看到未來的可能市場趨勢,也會因為初始市場規模不夠大,內部資源分配被現有高利潤客戶擠占,現有管理模式和成本結構不匹配新興市場而放棄或失敗

該如何理解段話呢?

用戶都是很現實的,只會選擇最簡單最有用的產品,不會念舊,而是健忘。

握著智能機,還有人記著諾基亞嗎? (我奶奶還有一款,好用字體大,結實又耐用,對老人來說很適合她)

在微軟之前先要提到被它收購的諾基亞。

在2007年,諾基亞還是如日中天,08年開始業績下滑,但始終是市場巨頭,不過才幾年時間,在智能機市場機遇面前,諾基亞反應卻極其緩慢,最終導致一敗塗地。

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是諾基亞沒有投入精力做智能手機?——塞班出來的時間一點也不晚。像小米出來時間更晚,諾基亞其實有時間。

最現實的答案就是諾基亞在傳統手機上的運營太成功了,他們定位做出堅固耐用待機時間長的手機上獨步天下。正因為過去的成功,導致他們的研發節奏,生產節奏,市場運營都無法適應智能機時代。

諾基亞可以說敗了,就敗在自己手中。

騰訊科技梳理的幾大教訓(掐中要點,微軟也有類似傾向):

1、行動遲緩,錯失智能機時機

沒有公司能成常勝將軍。模擬機轉2G手機,諾基亞把摩托羅拉超越。3G智能機時代的來臨,諾基亞應該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

但是它沒有。

諾基亞坐擁全球手機老大的位置,俯視眾手機廠商。2007年iPhone來了,諾基亞嘲諷,喬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轉化為市場份額。

緊接著Android手機來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來了,觸摸屏時代來了,諾基亞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機物理按鍵。

如此一來,諾基亞市場佔有率從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隨後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態作祟,不肯與操作系統新秀結盟

時至今日,諾基亞歸於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釘釘之事,此前,一直有聲音對於諾基亞做Android手機心存幻想,在諾基亞份額出現下滑,諾基亞只要做Android,憑藉其出色的硬體能力,總能扳回一城。

但是他沒有。諾基亞選擇操作系統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為其領導者,這與自己的老大心態一脈相承。在諾基亞看來,選擇Android系統,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廠商,為谷歌打工。而選擇微軟,則可以建設另一個手機系統生態圈。

但是,從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態遲遲落後於其他系統,諾基亞落得獨木難支的境地。

3、戰略搖擺不定,不斷從零開始折騰

在被眾智能手機廠商爭相分食市場份額之時,諾基亞本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尋找一個方向堅定的走下去。

但是它沒有。

Symbian已經不適應智能手機時代的發展,除了蘋果,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轉向Android平台。諾基亞選擇了和英特爾合作從零開始做Meego,隨後放棄。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在基於Meego的N9發布不到一周內,艾洛普明確回應,儘管N9取得了巨大反響,但諾基亞仍要放棄MeeGo,並把重點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開發上。

2011年初,諾基亞結盟微軟,全面轉向Windows Phone平台,幾乎又是從零開始。再好的底子也經不起折騰。

4、固守傳統思維,封閉策略導致移動互聯戰略失敗

2007年,諾基亞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動互聯網Ovi store,這比蘋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隨後谷歌推出Google Play,蘋果和谷歌的應用商店的成功證明,不要試圖產業鏈通吃,而是要開放合作。

但是它沒有。

與蘋果、谷歌努力打造的開放平台相反,諾基亞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聯網為目標的垂直整合。為推出基於位置的服務,諾基亞不惜花巨資收購導航軟體企業、地圖企業甚至相關的運營網站,但這種整條產業鏈通吃的模式似乎並未增強諾基亞在互聯網世界的競爭力。在砸了150億美元的巨資後,諾基亞Ovi戰略歸於失敗。

5、總是低估市場,巨資研發轉化不成生產力

早在2004年,諾基亞內部就開發出觸控技術,甚至是現在當紅的3D技術。翻開諾基亞的財報,2010年諾基亞的研發費用,估計就花到58億歐元,是蘋果的4倍以上。

諾基亞擁有最龐大的研發資源,本該轉化為戰場上的武器。

但是它沒有。

他們總說,這市場太小,沒人要買,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後,諾基亞才推出第一款觸控技術的手機。 但這時候諾基亞掌握觸控技術已經好幾年了。

6、用人不利,美系人士掌管歐系風格公司本身是冒險

諾基亞是芬蘭公司,2010年9月,美國職業經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諾基亞,成為第一位非芬蘭裔的「掌門人」,這本身是一個華麗的冒險。

在一個充滿貴族氣,稍微內秀的歐式風格團隊中,更熱情張揚的艾洛普在與團隊的融合中本身需要時間。在當時,有業內人士預計,埃洛普的網路和軟體經驗會令諾基亞「雪上加霜」。

果不其然。

在他上任後,諾基亞公司市值從2010年的300億歐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億歐元。自2011年2月份諾基亞宣布與微軟合作以來,該公司股價累計跌幅已經超過了50%。

以上這些原因已經是致命的了,但是有句老話說的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許不是諾基亞不適應這個時代,而是恰恰是它適應的那個時代悄然而逝。

諾基亞手機用戶傳統定位是商務人士,需要長待機,需要可靠性。那時普通人也認為手機也是昂貴的消費品,一次購買,多年使用(我們早年買手機都用好幾年的。)

但時代漸漸改變,首先手機變成大眾商品,話費也越來越便宜,這意味著手機更新換代周期變快了,在耐用性方面做設計已經不合時宜;其次手機一旦進入智能化時代,有趣好用的需求會讓消費者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他們中絕大部分寧可買充電寶,到處找插頭,也不願意要一部耐用但不好玩的手機。

這會讓諾基亞的決策者很糾結,投入資源智能手機,就意味著原來的全部生產線投入都需要放棄,但是在一開始智能機市場並不大,養不活諾基亞這種市值規模的企業,有必要下重注嗎?

最可能的結果就是諾基亞在企業內部安排一部分資源研發生產智能機,但這恰恰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產品,產品設計價值導向完全不同,在一個體制下,只能是傳統項目更容易獲得資源。

道理很簡單,諾基亞太大了,大到智能機開始的市場他看得到,但這個市場起步規模並不如其它傳統市場里的細分機會更有吸引力,諾基亞還是會選擇把主要資源投入到傳統運營中獲得回報。

這樣一步步拖延下來,等諾基亞想發力追趕時,卻發現整個智能機商業運營模式都和原來不同了。本來自己是一頭獵豹,結果發現下一站的比賽不是草原,而是大海,那還怎麼玩?

如果諾基亞當初足夠明智,應該採取的策略是

1、收購智能手機團隊,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品牌獨立高速發展;

2、在公司內部成立完全獨立的小團隊,在一把手高度支持下創新。

同樣的事情,你看後來諾基亞被微軟收購,也是一樣,因為微軟恰好是下一個諾基亞。

微軟的成功是基於桌面電腦時代,現在桌面電腦操作系統,微軟依然是王者。

但問題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微軟少有作為,只是在鞏固打下的江山。

答案很簡單,微軟做任何一個系統,都希望兼容過去的桌面端,因為過去的用戶資源實在太龐大了,不能不考慮。

但最大的問題是等這些60後、70後、80後、90後用戶徹底老去,00後這些徹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用戶變成人群主力,微軟就要垮掉了。

以OFFICE為例,智能機都出來近十年了,微軟在如何利用手機提供辦公應用解決方案上依然沒有革命性的創新,他們似乎不知道像微信排版編輯器這樣的工具才是未來辦公軟體的設計方向(這是我的判斷,可以討論)。

既然微軟OFFICE的90%的功能普通人這輩子連知道都不知道,那為什麼不先砍掉哪些功能?

既然99%的人做PPT是依賴模板,那麼為什麼不去設計最好用的模板給他們套用?

如果這樣做下去,做PPT真的可以像做微信排版一樣,素材在線搜,內容在線排,發布在線轉,整個OFFICE辦公模式都會變。

我猜,即便微軟知道這些,他們也捨不得放棄過去40年在OFFICE里積累的那麼多優秀的功能,這都是無數老用戶堅持要的啊!

這就給了新興企業打敗微軟的機會,我可以先做簡化版本,只專註做適合移動互聯網辦公的OFFICE系統,等00後這些新人都適應和喜歡簡單移動OFFICE操作了,慢慢再複雜化,反正手機也要進化的。

等那個時候微軟醒來,已經晚了,也許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個人認為,微軟很可能是下一個諾基亞。


推薦閱讀:

Windows 10 怎麼設置可以在登錄時不用 Microsoft 賬戶?
微軟產品有哪些默認自帶的特性,後來大多數用戶都會選擇關閉?微軟為什麼要研發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功能?
如何入門 Windows 10 的UWP應用開發?
Win8盜版在微軟官網升級到win10專業版還是盜版嗎?
如何判斷 Windows 10 專業版是正版還是盜版?

TAG:微軟Microsoft | Windows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