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為什麼選擇去香港上市,而非 A 股?

http://cn.reuters.com/article/2015/07/22/cicc-ipo-idCNKCS0PW02X20150722

看到中金在香港遞交了招股書,比較好奇它為什麼要在香港上市,而非內地的 A 股?

個人想到有幾個可能性:

因為中金是合資企業,上市的梳理比較複雜。另外 2013 年的時候就傳言準備 IPO,那個時候因為 A 股 IPO 還沒開,所以就有香港可以選擇,後來又經歷了一些高層動蕩。所以再想回 A 股也難了。timing 就不好了。

不知道這樣理解對嗎?


個人見解:

(1)中金海外業務挺多的,需要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平台

(2)A股太慢了,中金這個時候報A股風險太大


1. 中金早有上市構想,但因為之前摩根的被動撤資以及管理層意見不一致,耽擱了;

2. 其他券商上市後憑藉資本金和融資渠道優勢,佔了先機,中金上市形勢越來越急迫;

3. 由於A股上市時間表受政策影響太大,加上2013年的大關閘,H成為更理想的選擇;

4. 中金並非「不在」A股上市。個人猜測,中金應該是先利用H股上市梳理清業務和人員,隨後擇機登陸A股;

5. Levin離職是中金程序化準備上市的戰略一步。上市需要披露公司高管情況及薪酬,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社會話題,離職是對雙方以及公司上市的一種保護。但同時,A股上市規定報告期內公司高管不能有重大變動,因此也算短時間內斷了A股的路。


中金公司自95年成立以來就含著金鑰匙,公司定位一直是國際化牛逼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匯金央企背景、加之朱雲的背景使得一度在國企上市承銷中吃的很開,時代造就英雄,中國股市作為解決國企融資平台這一定位使得過去十幾年掀起一大波國企上市浪潮,中石油、農行、建行等等巨無霸上市更是讓中金賺錢賺到手發軟。

故事總是類似的——行業的景氣掩蓋了中金公司下面的種種潛在危險。股東問題、公司治理、人員激勵等等問題在2010年之後,漸漸的浮出水面,問題一個接一個,頭被搞得很大。

蛋疼的事情不會一個一個來,總會是一起來。中金眼巴巴的看著別的券商一個個上市融資很開心的樣子,自己卻受制於「一參一控」股權結構問題遲遲不能有動作,當券商最後一個借殼上市完成絕唱之時,這扇大門也被關閉了。最近的中紡投資、南紡股份其本質也是借殼上市,但是人家是自己一家股東自己玩兒自己資產,證監會管不了。匯金大哥給不了中金這樣的平台。

另一方面,承銷行情直轉急下,也許10年上市的創業板是個標誌——民營企業的上市浪潮。國企上市這一大波差不多在10年之後就走的差不多了,之後中金也只是零零散散拿到一些大的項目,但是決不可幾年前同日而語了,雖然是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券商(準確說是投行),但是國內的項目該是佔到了大頭的。此時公司急需轉變自己的運營理念,現階段太高大上只會是曲高和寡。從現在來看,中金顯然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做到成功轉型,由此節節敗退下來。

中金作為大央企管理體制落後,激勵措施不到位,11年之後經營業績不好後,該矛盾更加突出,導致人才加速流失。中金的激勵措施和其他擅長於承銷中小上市公司的券商有所不同,承銷大型項目是以一個大團隊作為激勵單位,而小項目則是更加偏向於個人的能力、更小的團隊。換成大白話就是,中金犯了吃大鍋飯的錯誤——國企的通病。

更蛋疼的事管理層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行情的反轉而不是回調,以後中小企業上市才是王道。在一級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朱雲,可謂是順風順水。個人運營理念短期內有太大的轉變可能有一些太為難他了——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太順風順水,可能不是什麼好事,巔峰隕落常常是這種人的結果。轟轟烈烈成功,轟轟烈烈的失敗。

朱雲的背景使得他有這非常強的公司管理把控能力,公司其他高管在向他提及中金現在迫切的轉型背景之下,他依舊採取之前的運營方式,高管人員影響董事會能力有限,為了不和中金一起沉下去,只得撤人。直到2014年,中金管理層在研究近兩年之後,終於確定了要「接地氣」的轉型思路。說來也是很諷刺,作為研究能力最強的中金,竟然會這一個行業問題上被絆倒了,也讓人哎。

14年5月朱雲辭職,言語中還懷揣著中金未來美好的發展。其中一句話——為了公司發展……..我辭職。也許這個結局在10年摩根斯坦利轉手手中大批股權時,就已經註定了。

朱雲的辭職不但沒有減緩上市步伐,反而是加快了。中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理順了經營理念、調整管理層、順帶調整公司團隊激勵措施等等。

磨了好幾年終於能上市了,眼看A股排隊已經有600多家了,又不能借殼上市。當然在A股上市確實能給予更高的估值,但是中金需要在急迫性和高估值中間做個選擇。結合中金這過去的幾年發展和現在註冊制大放開的背景之下,中金現在急需資金擴展新業務和充實資本,未來註冊制放開和大資管時代的到來是中金打翻身仗的好機會,時不我待。

有一個細節,中金雖然不斷地放下身段、接地氣——中金金網、私募工廠等,但是其做的依然是相對的高端業務,這樣挺好的。抓住定位高端、服務財富人群、合理的經營思路等,未來幾年還是很看好中金的,當時的投行老大,未來希望能重拾雄風。

——致就像陽光


1、證券公司急需擴充資本,a股上市的券商很多都在搞再融資,動輒籌資過百億,還有廣發證券的千億融資

2、境內a股上市排隊企業太多,註冊制也還要一段時間,等不起

3、目前的政策下,券商不允許借殼上市

所以,只好去h股籌資


推薦閱讀:

為什麼證監會要壓低 IPO 價格?
如何看 IPO 發行暫緩?
什麼叫「介紹上市」?為什麼美國和香港有,而中國大陸沒有?
公司上市選擇交易所會考慮什麼因素?
如果中國股市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量佔主導地位,那麼註冊制會不會更快地施行?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香港交易所 |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