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權中女性政治家權力的合法性是什麼?

中國古代當然父權(夫權)和君權主導,但是仍出現了像呂后,薄太后,竇太后,武則天,慈禧等等一批女性政治家,說明中國古代女性掌權雖是零星出現,但也絕非偶然現象。

在與父權主導的社會格格不入的情況下,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是什麼?其權力一開始是如何獲得的,又是如何在君權面前繼續保持的。

歡迎結合史實或者抽象的探討。

知乎首問,還望不吝賜教。


題主列舉的這些女性,除了武則天之外,其它人都是從皇帝的老婆到皇帝的母親,有的更是變成了皇帝的奶奶——

可見,她們的「權力」來自於她們的身份——在父權式王朝的基本格局下,由於她們可以對「執政者」(主要是作為權力中樞的皇帝)產生事實上的影響——這種影響很大一部分是隱性的、不可見的,沒有明確的規則賦予她那些權力。通過影響執政者,她們可以對王朝的決策產生事實上的影響,從而獲得題主所謂的「權力」的結果。

其實,這種「宮闈政治」不只在中國古代有,古今中外女性「干政」(是干政,不是女性作為總統統領國家)的例子非常多。

我認為,因為沒有明文規則賦予她們名正言順的權力,所以她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女性政治家」,她們具有的「事實權力」也不具有合法性——更談不上「合法性的來源」。

而一個成熟的政治體制,要有一套嚴密的規則來避免領導者的「身邊人」利用「親密關係」來干涉權力的正常運行。


拋磚引玉

很複雜各時代不同,下午簡單說一下.呂后:1革命時期以及鞏固時期輔助劉季成就帝業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史記

2基於上一條,呂后在炎漢革命團隊里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劉季想要立趙王當太子諸大臣多是反對的(這並不是因為什麼周禮或者儒家的立長原則),尤其是張良也獻計策更不用說她的親戚樊噲了。

3本人的政治能力,不多說翻翻史記把。

4家族勢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親家樊噲與周勃將兵二十萬於燕代。

5社會文化上沒有理學強調的女人「靠邊站」法則

武則天:1山東豪傑集團的支持。李世民死後,李治作為長孫無忌的親外甥在政治上更偏向關隴鮮卑貴族集團。在李世民支持下壯大的山東豪傑集團需要有一個政治上的領袖而武則天成功的成為了這樣一個角色,她得到李勣等人的支持展開了與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鬥法

2團結了庶族。利用科舉提拔庶族,並且招攬了一批政治打手(酷吏)

3個人的能力

4中古時期的佛教文化非常得眾胡人民群眾支持,武則天團結佛教勢力利用什麼彌勒佛轉世為自己建立了合法性

5中古時代漢人南遷,儒教衰微所以什麼「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沒什麼影響力

6 4和5兩條也是因為中古世界一系列的運動下漢人被驅趕到了南方,北方都是胡人所以傳統的漢文化的那些社會風俗的法則基本上沒有存留,再加上北朝征服了南朝漢人的風俗只能流於南方。直到北宋時期儒學復興才發生了變化

綜合一下我要說的是每一個女性政治家的地位來自於具體的原因,當然我們看到武則天作為唯一稱帝的女性她的政治勢力更大背後的社會更容易使得女性掌權稱制。


附屬於男性的媳婦、娘親、祖母……在父系社會中,這種身份就是她們權利的來源。

對比一下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武則天出生@¥「¥,只是因為她嫁給皇帝,以皇后(重點)的身份掌權了二十年。她的身份由媳婦過度成母親,這些角色都是因為丈夫家而產生的,暗含了一種隸屬關係,即由平頭變成了皇族。太平的身份是公主,公主嫁到別人家就變成了人家的人,即由皇族變成了貴族。這種性別差異導致的身份差異對她來說非常不利,所以母親武則天處心積慮為她安排了兩端婚姻----並且想要通過提高武家地位來鞏固自己地位和提高女兒地位。但是,我們都知道,太平公主最後沒有成為第二個女王----個人認為,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她沒有一個姓「李」的兒子,她的兒子姓薛或者姓武,她的權利來源於她的父親母親還有哥哥----這些都是她的娘家人,隨著她的出嫁,與娘家的這種關係會變的越來越不穩定。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的權利(權力)還是來源於她們的夫族。但個人認為有一個人很例外,漢初呂后。在做了太后之後,她先是死了唯一的兒子,後來改元,用自己的名號紀年,後來有瘋狂的高後八年,她幾乎殺掉了劉邦所有兒子。在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她也不想將權力還給劉氏:先是找了一個假嬰兒,後來想到靠娘家來取代夫家,最後失敗(不合法)。但她確確實實以自己的身份站在舞台上。這裡要對比武氏,她同樣迫害死高宗所有其他兒子,但她有自己的兒子、女兒,她死後是有李氏的繼承人的,她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權力來源夫家最後必然歸還夫家,完成了自己的野心之後,她(不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主動或者被迫)在生命的最後,給自己定位是大唐的國母,高宗的皇后,葬入乾陵。


這是皇權的變態形式,本質上跟大臣獨攬朝政和太監擅權沒有區別,這些人的權力都是皇權的延伸,沒有皇權,這些人什麼都不是,其權力並不是來自其自身。


古代,後宮,宦官,外戚,權臣等等權利都來自於帝權,帝權來自於天授。

文革,後權亦來自帝權


在你哭著回家找媽媽的時候,你是不會問出這種問題的~


皇帝身邊圍繞著幾個利益集團:軍功貴族、士族、皇族、外戚、太監,看來看去,在皇帝尚未成年時,選擇外戚不強(這也是宋明后妃選自寒族貧家的原因,包括慈禧)的皇帝生母代為攝政才最有可能保證將權力在小皇帝長大後進行和平移交。

所以,她們的合理性就是皇權延續的可能性最大,合法性那不就是隨便找的嗎:在以仁孝立國時,孝就是依據,皇權至上的時代,法本身就是依託於皇權;未成年人的權利由其父母作為監護人代理就是放到現在也說的通。


推薦閱讀: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和「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 這兩句話是否有衝突?
至道學宮的白雲先生是何許人也?
中國古代儒家到底虛不虛偽?
如果孟子遇到莊子會發生什麼?

TAG:政治 | 中國古代歷史 | 儒家 | 領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