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成長中有過父母重男輕女的經歷嗎?如果有,怎樣消除這種陰影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最近跟朋友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都生了女兒,都是5歲。

她說起自己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中,在被忽視中成長,想盡辦法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視,雖然她已經足夠優秀,但父母還是把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弟弟身上,讓她至今難以釋懷,雖然她跟弟弟的關係不錯,其實內心對他又是妒忌又是羨慕,甚至覺得父母太不公平。

現在當她成為母親,得知生了女兒後,第一反應是怕女兒重複她小時候的經歷,擔心老公的家人也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其實她公婆思想很開放,對孫女也是極盡疼愛,反而她做不到放鬆,對女兒要求很嚴格,2歲就開始各種早教班,就怕不夠優秀而被嫌棄,甚至爺爺奶奶都看不過去,勸她對女兒多點寬容。

她問我,是不是自己有心理陰影了?

有多少80後的女孩,在成長中經歷過重男輕女的心理折磨呢?


謝邀。

一早在微信群里交流一個朋友的觀點,他說:

我覺得從「通常情況」來講:女生相對男生優勢在於溝通、細心;劣勢在於邏輯。所以從事IT專業的,項目經理、測試這些崗位更適合女孩子,但編程難拼過男孩子。

然後群里一通討論、交流。我當然反對這種觀點,因為任何觀點都需要有個前提。比如這句話的前提是:中國大的教育環境下,女性受到的壓抑是普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處處存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甚。

由於受到的教育不足,女生才會因為缺少必要的常識,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邏輯不足的特點。但這和性別無關,只是和女生受到的教育程度相關。

我媽媽來自廣西,年輕時候的她,有著較為明顯的重男輕女思想,比如我讀高中時,惹媽媽生氣,她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耿耿了好幾年,她說:你無論怎樣努力,都比不過你弟弟。

不過,我比較幸運的是,從小到大,只有6年和媽媽在一起,而且我4歲以前,弟弟們還沒有出生,而我4歲到8歲時,大弟弟才4歲,小弟弟才兩歲。8歲以後,我是跟著大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所以我媽媽沒有多少機會把她經歷過的成長陰影疊加到我心靈里。

因為媽媽重男輕女,所以家裡爸爸的權威最高,我的幸運在於,爸爸和大伯都出身於開明的書香門第,因此,這兩位父親都特別疼愛我、重視我。奶奶嘛,雖然也同樣重男輕女,但因為她最疼愛我爸爸,所以對我愛屋及烏。

所以,我媽媽的一句話不能左右我對自己的認知,只是讓我好奇:為什麼她會這麼說。

到後來,我有了女兒,和我媽媽的母女關係越來越好,才知道她和幾個姨媽當年是如何受到重男輕女的外公的歧視的,這才理解了為什麼她也會延續了那種重男輕女的陋習。然而,我媽媽的了不起,在於她晚年極大地改變了自己重男輕女的思想,讓我看到一個人的成長也是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的。

我媽媽的改變,也許對題主說到的那個被重男輕女思想壓迫著的80後媽媽,有些啟發。

我媽媽退休前的生活,基本上是以爸爸和弟弟為中心的,雖然她也是教授,但我爸是系主任,是系裡的學術帶頭人,所以媽媽也經常做爸爸的秘書,幫他錄入論文,負責所有對外的瑣碎事務,負責管好兩個弟弟,忙得團團轉。那時的媽媽,和我交流很不耐煩,也時不時看到她比較嫉妒我和爸爸之間的交流。我爸爸愛讀各種書,也愛讀小說,他喜歡和我談天說地,訂閱的數學雜誌里談到的有趣人物,也會講給我聽,但他和媽媽聊這些反而不多。有時我會有點不好的聯想,比如聯想到《傲慢與偏見》里的班納特先生,但我媽媽顯然並非裡面那俗氣不堪的班納特太太,她只是受原來的家庭條件限制,沒有機會養成我爸爸那樣的博覽群書的習慣。

但是,退休後的媽媽,做了一件讓我刮目相看的事兒。15年前,她滿60歲,正式退休,和她同齡的我爸是博導,還沒退休。媽媽一辦完退休手續,就給自己買了一架鋼琴,而且開始跟著一位資深的鋼琴老師學琴,每周騎車去老師家學琴,學費是100元/次。須知我媽媽可是節儉出名的人,居然捨得花這麼貴的學費學琴。當時弟弟們都已經畢業,在外地工作,媽媽終於開始為自己而活。她說,當年她看了電影《生活的顫音》,聽到裡面的一首鋼琴曲《少女的祈禱》,就暗下決心,今後有機會就要學琴。

開始為自己的愛好而活的媽媽,似乎變了個人。鋼琴老師教她的第一年,說得最多的詞兒就是「放鬆」、「慢下來」。老師總說她「太緊張」、「太硬」。——這些,都是近幾年我的女兒學琴遇到種種障礙時才有機會聽媽媽講的。我的感受是,媽媽退休學琴後,脾氣改了好多,更冷靜了,更理智了,更柔和了,我們母女溝通也因此有了改善的契機。

以前我在大學裡讀書不順利,爸爸媽媽都會來信,但我只保留爸爸的,老媽的信常常沒看完就撕了。因為她講話硬邦邦的,而且給我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在她眼裡我是不可救藥的孩子,我心想,好嘛,不就是想證明你說的「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比不上你兩個弟弟」這句話嗎? 而我爸爸不同,爸爸會檢討自己當初給我選志願的時候沒有充分尊重我的想法,而是按照他自己的設想挑選。爸爸會和我談天說地,信里都是溫暖和鼓勵,沒有批評和指責,他總是認為自己的女兒會有出息,總是看到我的優點和長處。(所以,俺在這裡狠狠地誇了他一把哦:怎麼培養自己的女兒? )

年輕時不可能懂得為什麼父母有這麼大的區別。後來,學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尤其是有了歷史觀之後,慢慢學著從父母的成長環境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這樣就對媽媽有了許多體諒,有了由衷的理解和同情。正是因為對媽媽有了了解和理解,才慢慢明白為什麼我招聘來的團隊成員中,有那麼多80後的女孩子缺乏自信。

這些缺乏自信的80後女孩子,無一例外,家裡都有個權威至上但眼裡只有兒子的父親,母親或強勢或懦弱,但都是站在父親一邊的。比如有個女生,她弟弟的成績遠不如她,她考上了重點大學,父親高興歸高興,可是卻對來慶祝的親友說一句:要是考上大學的是我兒子就好了。 她媽媽呢,則經常不顧及女兒的自尊心,想怎麼打擊就怎麼打擊,比如嘲笑她的長相,以至於我們怎麼誇她長得美她都不相信,總認為自己就是媽媽說的那種包子臉。

我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沒有辦法幫助這些女孩子變得有自信,加上不理解這種不自信是怎麼造成的,就只是干著急、上火,卻沒什麼辦法。

現在,題主邀請我回答這個提問。我想,至少從我媽媽的變化上我能看到一些改變的可能。

那就是,需要讓題主所說的這位80後媽媽,首先學著愛自己。我媽媽的改變,是從愛自己——給自己買鋼琴、花錢讓自己去學琴——開始的。她退休前的生活,基本上沒有留給自己愛好的時間和空間,她沒那麼喜歡數學,但也勤勤懇懇地去教書了,還寫書,評上了正教授,但顯然,數學並非她真心所愛,以她善於動手實踐的特點,她可能更適合學工科。她在家庭生活中處處把爸爸和弟弟放在她之前,當然,她非常愛他們,這是她心甘情願的,然而,她還是沒有自己的一塊自留地。——直到,她有了鋼琴。

媽媽和我越聊越放鬆,是最近幾年她生病後,因為我注意照顧她,體貼她,經常給她打電話聊天,所以她也就慢慢對我敞開了心扉。媽媽說,她經常都會有苦悶憂煩的時候,於是就坐在鋼琴邊彈起來,慢慢地,心裡就舒服多了。媽媽學琴,和她做別的事情一樣認真,一絲不苟,老師教的也仔細,所以她退休後的生活里,不僅有了音樂,有了琴聲,也多了琴友,多了書籍——她常年訂閱《鋼琴藝術》雜誌,我的女兒學琴後,她更是買來兒童學琴的一些書籍自學,比如《少年鋼琴學習藝術》、《學琴日記》等。我呢,投其所好,給媽媽慢慢買了一些鋼琴藝術家的傳記,比如魯賓斯坦的自傳《我的青年時代》,她挺喜歡看的。她的琴友推薦她讀的一些書,她也買來看並推薦給我,比如《我的兒子馬友友》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傳記。

現在,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們家已經有了兩個琴童,我女兒和我侄兒。侄兒遠在矽谷,我媽經常通過skype和小侄兒交流學琴心得,媽媽晚年用自己的愛好,一手奠定了我們家的音樂學習傳統。她現在又開始對最小的孫兒(在北京,剛滿4歲)循循善誘,錄製了不少鋼琴曲在MP3上,帶給小傢伙聽。

可以說,音樂讓晚年的媽媽性情大變,抑或只不過是讓媽媽復歸本心,原本她就不該是那麼個急躁易怒的人,是成長的環境,是成年後的各種生活壓力,讓她沒有空間調整和釋放自己。當她晚年退休後,開始為自己的愛好而活,開始有更多的時間聆聽自己的心聲時,她就變得安靜了,冷靜了,理性和寬容開始更多地顯現。

而我,相比之下,成長的環境和媽媽相比,不知寬鬆了多少倍,也不知幸運多少倍。但是,幸運的人經常是不知道自己的幸運的。

現在的我,有時還是會和媽媽吵幾句,但是我們誰都知道,吵歸吵,我們總還會親熱地在一起討論好些事情,媽媽對我的依賴,和我對媽媽的依戀,都不再會因為吵幾句而改變。年輕時的我,和媽媽一句不和便會摔門而去,有時把媽媽氣得直掉淚。現在的我,連媽媽的一個紙條都會細心保存,那個撕媽媽來信的傻丫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也許,題主提到的這位80後媽媽,她也能通過了解父母重男輕女觀點的由來,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歷史、社會)來看待父母的言行,知道這不是孤例,自己並不孤獨,這樣或許一定程度上能在心理上做到超越個人家庭恩怨,看到愚昧落後的觀點產生的根源,並去探索剷除這些根源的途徑。

以往的那些陰影徘徊在心裡,積聚成了恐懼,這需要她一方面自助,一方面尋求他人的幫助。自助層面,可能我媽媽的經歷對她有參考價值:要學著愛自己,學著滿足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愛好,這種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能讓自己喚醒內在的自尊,能用快樂一點點融化恐懼。當自己一點點用健康的方式愛自己的時候,內心有了快樂,就能夠變得平和,因平和而讓理性復歸,這時就沒那麼容易用外界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和孩子。也就沒那麼容易擔心自己不夠好,所以怕自己教不好孩子,而去把孩子交給早教機構。

內心有了快樂,有了平和,理性復歸,學習能力就會變強,這個時候分辨和判斷能力都會和以前不同。

這是不容易的,但這也是有可能的。 我媽媽的改變,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充滿信心,也讓我看到受過教育,尤其是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女性,比如我媽媽,由於經濟獨立,因此,在面對以往成長經歷中的陰影方面,有著更強的化解能力。而我,作為另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且深受家庭里的男性尊重的女性,在捍衛媽媽的獨立性方面,也做出過自己的努力。

舉兩個例子。

媽媽50歲剛過,打算申請正教授職稱。爸爸媽媽都在一個系。當時任系主任的爸爸在飯桌上當著我們的面說:唉,其實做一個稱職的副教授,勝過做一個不稱職的正教授。我當時非常驚訝爸爸居然當著我們的面這樣說話。媽媽聽了這話也不反駁,只是臉色很難看。我感到這是爸爸對媽媽極大的不尊重,這種話要說,也只能背著我們說。為什麼爸爸就能這麼說話呢?

當時我雖然和媽媽的矛盾並未得到真正的緩解,但我也是進入婚姻多年的女性,已經了解到兩性關係中的平等尊重對女性的重要。我開始為媽媽抱不平,計劃著要找爸爸談一次。

我拉爸爸散步,說,這麼多年,你總在出國,出差,幾乎每個月都會外出一次,家裡都是媽媽照顧的,是媽媽節省了你大量的時間,所以你可以專心忙自己的業務。你在飯桌上那麼講話,對媽媽不公平,也不尊重。爸爸聽了不語,他在思考。但是,他再也沒在飯桌上說過類似的風涼話。

不久,爸爸在飯桌上宣布好消息,說媽媽評上了正教授,我們大家都為媽媽開心。爸爸強調了一句:你媽媽,全票通過!他喜形於色。

再有一次,是媽媽三年前生病,一下子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爸爸很著急,埋怨媽媽平時不注意堅持運動。我再一次批評了爸爸,說,你也有責任,平時你只是管好自己,你自己運動很規律,但是從不提醒媽媽應該堅持。其實我還想多說一句「你平時愛看書,不提醒媽媽也多看書」,但忍住了沒說。我感到,這一次,爸爸也聽進去了。媽媽生病後,有兩年時間,爸爸停止了早鍛煉,專心照顧媽媽,他全面接管了家務,學著做飯做菜,而且把媽媽管得緊緊的,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間吃,都管著,媽媽的健康一天天在恢復。在我看來,爸爸早該這樣對媽媽了,他不能只是自己過自己的,看起來給了媽媽充分的自由,但實際上也不大負責任。去年,媽媽的身體全面好轉,爸爸又恢復了早鍛煉。倆人更是相濡以沫,享受著爸爸的「管」的媽媽,明顯更幸福了,對生活更有信心。

我能看到,在家庭里,我和爸爸的溝通是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的,能給媽媽帶來實際的幫助,而兩個弟弟幾乎不可能和爸爸有這樣的交流,也觀察不到媽媽有這樣的內在需求。這,便是疼愛和重視我的爸爸帶給我的財富,他關心我的成長,反過來,我也促進了他的成長。

看到題主寫這位80後媽媽的公婆都是開明的長輩,這是她的幸運,也說明她善於挑選夫家。希望她夫家的親人們,能夠幫助她通過學會愛自己,慢慢發現內在的自我需求,慢慢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充實自己的內在需求,如此,她和她的小家庭,她的寶貝,就有可能逐步讓自己擁有快樂自在的生活。

祝福她和她的全家。

(另,本群——構建之法讀者群,誠邀以編程為樂的女程序員加入,有興趣者請私信俺)


我是女孩,我爸媽沒有重男輕女,不過爸爸家的親戚很多有這種想法,比如,去奶奶家時候我很淘氣,鬧騰的不行,我爸爸的大哥嫌煩,吼著我說你爸媽把你慣成什麼樣了,一個小姑娘就是賠錢貨,可是我小時候很彪悍,馬上回了一句你全家都是賠錢貨(他家生了五個女兒沒兒子)...還有一次親戚問我學習成績怎麼樣,那時候小學一年級,我說我從來都是前兩名,親戚說小姑娘就是小時候學習好,越到後面越不行,我馬上回了句那你兒子都初中了怎麼還是倒數...後來就很少有親戚會當著我的面說類似的話了,估計覺得我這孩子太凶說話不留情面的...所以之後也沒再聽過這種話也沒受過什麼影響。


一個朋友說,每次和媽媽打完電話,就覺得自己命好苦。

她的父親在事業旺盛的時期,明明有錢給她買房,卻說「反正你是女兒,將來嫁出去老公會有房子的,就不給你買了」。然後拿著錢逍遙自在。

後來,家道中落了,父母卻一點沒有「反正你是女兒,已經嫁出去了」的自覺,要求她像兒子一樣養老。

在周沖的文章里,她曾經提到,父母感情不和,母親一生無所依,後來可憐巴巴地望著女兒,外婆對她說,你母親這一輩子太苦了,她就想有個房子,你就給她買了吧,於是周沖咬咬牙用盡全部積蓄,負了巨債給母親買了房。

我在佩服這些女生的同時,又會暗暗為她們抱不平:憑什麼?

拿我自己來說,因為家境貧困,父母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反正將來是要嫁到別人家的」。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父母說過類似的話:

反正你是女孩,不必讀書。

反正你是女孩,不必給你買房,不必給你嫁妝。

反正你是女孩,家裡這套房子將來肯定是要留給你弟弟的。

反正是女孩——所以,一切靠自己,父母能給你這條命,你該心存感激了。

但是,如果父母生病了,他們會理直氣壯的對女兒說,難道你不管我了嗎?

EXM?這個時候,你怎麼不去找弟弟呢?

中國式父母,天生覺得,女兒是不必投資和付出的,反正女兒將來長大了是「別人家的」

農村尤甚,一些落後地區的觀念甚至古板到不近人情,比如,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不能過夜,離婚的女兒不能在家過年,他們認為這樣會給家裡帶來厄運。

母親們在麻將桌上,還會互相攀比自己的女兒出嫁時,撈了多少錢,女婿給的多,言談間不無得意之色;女婿給的少,像我母親,就會覺得顏面無光:別人家的女兒多有出息。

EXM?你生女兒,是為了讓女兒出嫁時撈一筆嗎?你拿女兒當招商銀行嗎?既然如此,請問你當初投資了多少呢?

當初,因為我是女兒,爸媽認為沒必要浪費太多資源在我身上,舉家之力讓弟弟上學。

好吧,誰讓父母是60後,重男輕女的觀念脫不掉,我生下來是女兒,我認命。

但是,請搞清楚,大多數孩子天分都差不多,這些孩子長大後能有多大出息,能夠走多遠,絕大部分依託於父母在教育上傾注多少資源。

不排除一小部分沒受過教育也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那畢竟是少數,女孩子尤其如此,這個社會,女性想要成功,要付出的代價遠遠比男性巨大。

所以,如今的我只有這麼平庸的能力,能夠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已屬不易,我出嫁時,不曾要過你們一分錢,我獨立生活,一切依靠我自己;所以,爸媽,也請不要抱怨我沒有能力讓你們過得更好。

按照你們的邏輯,既然是「養兒防老」,你們覺得生活不如意,難道不應該去找你們的寶貝兒子要回報嗎?

抱歉,我是女兒,我只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在我願意的情況下,盡量施以援手,但我不認為,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我知道,有人一定會揮舞道德的大棒指責我不孝。

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看見沒有,在子女成年之前,是父母先要盡到義務和責任。

不是兩腿一張,生下來,給口飯吃,就算完事。

如果說家裡貧窮,沒有能力供養子女上學,那是命,我認。

但是,你卻有能力供養兒子上學。

許多鳳凰男家庭,舉家負債,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考大學,為了兒子將來有個好前途。

女兒呢?不重要,反正是嫁人的,好不好都由她未來老公負責——如此心態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可曾為女兒的未來考慮過?

假設女兒將來嫁得不幸福呢?退一步說,即便是希望女兒嫁入豪門,你沒投資過,能力平平姿色平平家世平平,拿什麼嫁入豪門?

如果說「養兒防老」,那麼,做父母的有這種心態,便是將孩子視為一種投資產品。

既然認為存錢不如存孩子養老靠譜,抱著投資觀念,那麼從投資角度看,你對兒子付出諸多,就該從兒子身上索要回報。

可惜,我們身邊上演的,卻往往都是在兒子成年之後,父母繼續供養兒子,給兒子娶老婆,買房子,卻指望女兒出嫁時要一筆豐盛的「嫁妝」。

從投資角度看,生女兒,真是筆一本萬利的生意,兒子卻是不良資產。

父母們深知這一點,但是,也正因為他們的觀念是「養兒防老」,生女兒,是沒有養老義務的;

兒子不養老,社會輿論足以湮滅他,女兒不養老,鄰居只會說女兒家庭也困難。

所以,爸媽屢屢和女兒打親情牌,可憐兮兮地對女兒說,我想換手機,我想換電腦,我想買車,我想換大房子……

如果當初,父母能給女兒提供和兒子一樣的教育資源,也許,生為女兒的我們,生活處境會比現在好一點,那麼,也會有更大能力幫助父母。

能夠跳出父母所給的資源,過得特別好的女生,是極少數的個例,需要時運,天分,機遇等等因素。

而絕大部分,還是靠「嫁得好」,才能過上另一種生活。

即便女兒嫁得好,就有義務幫助父母嗎?

我想起前段時間,患上癌症死亡的女明星徐婷,她的父母,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一連生了7個孩子,直到生下最小的弟弟為止。

徐婷拍戲賺錢,要替父母還債,給父母買房,給弟弟交學費……而她自己呢?五年來,拍了幾十部戲,掙的錢每一分都給了父母和弟弟,自己從來都捨不得花。

即便到了最後,她患癌了,父母仍然捨不得花錢為她治病,帶她看什麼中醫,擺明了,是怕為她治病花光所有積蓄,再沒有如今的生活。

徐婷的悲劇,是中國式女孩的悲劇,正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母給予的關注和愛護,成年以後,反而竭盡全力想要證明,自己不比男孩差,一樣可以為父母解決問題,改變他們的生存處境。

然而,她們大概永遠也不願意承認,無論你付出再多,比你的弟弟給父母的更多,在父母心中,兒子永遠是塊寶,而你,仍然是根草。

身為女孩,只有當你為家庭做出貢獻時,才會得到那麼一點點認可,一旦你沒有價值,做父母心中,等同遺棄品。

但其實,身為女兒,我感到不平的,並不是父母對我們經濟上更多的要求,而是,「明明你對我付出比弟弟少,卻對我的回報要求比弟弟多」,是那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與失望,還有,痛苦。

畢竟,經濟上,我們願意力所能及讓父母過得好,父母縱有千般不好,孩子都是天然愛著父母的。

但是,儘管不願意承認,卻必須正視,父母重男輕女,會給生為女兒身的我們帶來巨大的痛苦,哪怕刻意忽視,這痛苦,卻如跗骨之蛆,一直隱隱地存在著。

我記得,小時候,鄰居們會說,如果你是個男孩就好了,你母親就不會這樣對待你……聽得多了,我也開始憎恨自己的女兒身,我幻想自己是個男孩。

於是,我學會和男孩一樣調皮,我玩男孩子們玩的遊戲,男孩子們能做到的事情,我要求自己也要做到,我討厭女生的裝扮,我不想當女孩……

這種骨子裡「我為什麼是個女生」的念頭,讓我自小就深深厭惡自己的女性身份,甚至認為,自己的存在,是錯誤的,是多餘的,不值得愛,也不配要求得到愛。

如果有人肯給予我一點點關心和愛護,就恨不得千百倍回報。

在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孩,多多少少都被忽視,不被父母認可和重視,尤其,若是家裡有男丁,與哥哥弟弟相比,那份巨大的落差感和不平衡,足以抹殺我們身為一個孩子渴求得到愛的心情。

從小,我們就覺得,自己是不值得愛的,不配被愛的,有時,甚至會懷疑,父母到底為什麼要生下我?

這種烙印,深深的印在骨子裡,無形中,影響成年後的生活。

直到成年以後,才漸漸找到自我,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被重視的我們,要費盡全力,才能改變自己,不再向外界伸出雙手乞討愛和「存在感」。

最後,讓我們來算一筆帳。

農村很多家庭的父母,女孩大多高中畢業,即便大學畢業,算上學費,也不過十來萬。

女孩出嫁時,十萬塊錢的「彩禮」已屬常事,連這些女孩自己也會認為:我父母養育我這麼多年,十萬塊錢也不值嗎?

我倒是想問一句,你這是出嫁呢,還是你老公從你父母家將你的所有權一次性買斷?

還不光是這一次性買斷的彩禮費用,出嫁後,父母大病小災,女孩出於心疼父母,往往出錢又出力。

能說什麼呢?孩子天然對父母有愛,哪怕父母並不是合格的父母,作為我們,也想竭盡所能地回報父母。

談不上多高尚,只不過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讓自己心裡舒服罷了。

前幾天,上海一個 女孩17歲被人強姦三次,生下孩子,母親和外婆都不管,看了令人憤怒,但這就是中國式父母,尤其是母親,往往不把自己的女兒當人看。

這樣的女兒長大後,如果意識不到這種思想的可怕之處,又會成為新一代可怕的父母。

做這樣的父母,太可恨。

但願我們,都不要成為可恨的父母。

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父母,60後70後生人是這樣的一代,

當我們這樣的姑娘嫁人生子做了母親之後,除了一部分姑娘會繼承父母的模式,繼續開啟重男輕女模式,

我欣慰地看到,身邊的絕大多數朋友,因為自己曾經承受過那樣的痛,會格外關注孩子的感受。

這,是我們和父母的不同,也是基因的進步。

而我同時希望,越來越多的姑娘,能夠意識到:

你不能為父母提供她們想要的生活 ,不是的你錯,你不必為此痛苦,更不必因此背上負罪感。

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西方諺語有一句說的很好,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父母的煩惱,痛苦,慾望,是他們自己的,想要過得更好,那就請自己努力,自己沒有能力,兒女能給你多少,你就接受著,不要抱怨。

作為成年人,作為父母,請你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不遺留給子女,應該家長是基本素質。

正如我們從未抱怨過,為什麼你不如別人的父母那麼有錢,能夠給我提供更好的生活。

爸媽,也請你停止抱怨和期待,我,雖然是你的孩子,但我沒義務沒責任讓你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我多麼希望,我們這一代,生孩子,不再是為了「養兒防老」,

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目標,

更不是在我們年邁空虛時,催著孩子趕緊生個孫子以慰籍我們空虛無聊的老年生活。

我期盼,我們生孩子,只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成為一個能夠感受到幸福力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分享這個世界的美好,我想給他更多的愛,把愛和美好根植於他心田。

我拒絕,做那種未經思考的次品父母,雖然做父母沒有考證,但是,希望我們自己有意識:

做父母,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課,這課程將持續一生,而我們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成長時所受的傷,修復自己的靈魂,同時,亦有力量滋養孩子,再去潤澤父母。

不要再被父母牽累你的靈魂,你,是獨立而完整的你。


我考上哈佛大學的時候,我爸對我說,他很為我驕傲,但我要是個男的就更好了。其實從小到大我爸並沒有任何對我不好的地方,他的重男輕女,基本上只落在觀念和口頭上而已,但我因此成為了一個對男女平等極為敏感的人。對於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她對此無知無覺,這才是最幸福的,就像家境富裕的孩子對錢沒有概念一樣。我們所執念的,往往都是缺失的東西。


為什麼你們只說了重男輕女,

沒有說重女輕男。。。

--------------------------------

89年的我一直生活在87年姐姐陰影下,

據我媽媽講,我爹在我出生10天後才從部隊回到家,(我姐出生之前一個星期我爸就在家守著)。

到了家,請大家吃了頓飯3天後回部隊(我姐。。我爹給她洗了一個月的尿布)。

-----------------------------------

上了小學, 我因為一句髒話被我爹吊著打(我姐。。我爹一舉拖鞋,我姐一哭。。我爹就上去抱抱了)我小學一個星期3塊錢零花錢。。我姐基本上一天3快吧。。然後我存了幾十塊錢,被我姐直接「恐嚇」+「甜言蜜語」拿走。。

----------------------------

上了初中,我學習挺好。我姐也還成,但沒我好。

這個時候她已經高一了。。然後我爹給她買自行車,我就騎她初中淘汰下來的自行車。。

到了她高三,我初三的時候。。我爹那時已經做生意幾年了,天天開車送她去上學。。我除了下雨,還就是蹬自行車。。

------------------------------

05年,我上高中啦~~, 我姐大學了。。。

我的自行車。。我300快從二手市場,買了輛捷安特。。對了,那個時候我也有手機了,我姐用下來的。。紫色的諾基亞。。。

我爹給她買了NOKIA的絕色傾城7610.我記得很清楚。。尼瑪4k的手機。。要不要這樣。

我高一國慶。。我姐手機掉了,我爹又給她買了上面那款。。然後我姐要去看超女的演唱會。。我爹買票,我說爹,我也想去。。。然後我就在家打掃衛生了。。

然後過年,我姐手機又掉了。還是買了樓上那個手機。。此時我也換手機了。。我爹的三星D508。。

然後我高二,蘋果有了Nano,有了Macbook。。這些我姐都有了。。我。。。

高三就不要說了。。。我想去法國學土木,已近被錄取了。里昂大學和巴黎一大,好像是這個名字一年6w生活費,沒有學費,只有報名費。。我姐那個時有了出國的打算。。我爹直接說了句,你就安安心心在國內讀大學吧

---------------------------------------

我上大學了,和我姐一個城市。這個時候她大四吧。一個月生活費,3k+,貴的那些衣服那些都是回家爹媽帶她買。。 我剛開始800.。。第一個月沒用完。。然後變成600.。。(問題是這錢全直接打在我姐卡里。。她一出去玩,我就只能先借錢吃飯了。。)

我爹大學一共來看我兩次,一次送我,一次接我。(我姐畢業走後,我爹基本上路過也不會來。。)

--------------------------------

我上研究生了。我姐研究生畢業回國了。。。

還好還好,結果回去我媽說,給你和你姐存的一樣的錢。。你姐花完了還轉了些進去。。你還有結餘。。。問題是我在倫敦呀。。我姐在卡迪夫呀。

--------------------------------

畢業回國。。。。

我姐結婚了。

生孩子了。。。

我爹居然又再洗小侄女的尿片,一天到晚讓我回家帶小侄女。。問題是我要上班啊,我要找女朋友呀,我要玩呀。。

我爹說,學業為重,不要一天到晚再外面玩,先抓好學業,再談女朋友。。

問題是,我都畢業了,哪來的什麼學業呀。。

然後我申請博士了。。被錄取了。。給我爹說了,

他說,那正好,你辭職回家,去帶你小侄女。。。尼瑪。。

------------------------------------

算了,重男輕女。。。。。。。。重女輕男!!! 我媽為了平衡下這種狀態,偶爾會給我個1,2k讓我買點衣服。。。我以為我媽重我!! 結果,那天回家,我看我媽直接給我姐一張1w的購物卡。。對了,我租房住外面。。我爸媽姐姐夫住在400平的躍層,因為要照顧小侄女。。。

然後買車也就不說了。。我媽重我!! 給我一張2k的加油卡,給我姐。。。哎。。


漁夫正好看到過一個女孩寫她小時候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經歷,我想對於感情細膩的人來說,可能這輩子都很難釋懷吧。不管如何,孩子像一張白紙一樣成長,她是無辜的,是成人世界太複雜。漁夫把文章貼出來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過如此經歷的女孩子忘記不快樂的過去,擁抱新生活,更不要把過往帶給下一代。

————————————————————

那晚過後,爺爺再也沒有光臨我的夢裡。一晃,18年過去了。

記憶里1997年的春天,就像這個春天一樣,溫暖遲遲不來。

前一年秋天,爺爺被查出食道癌晚期,無法手術,也無良藥對症,短短數月便病入膏肓。好容易熬過春節,人水米不進,瘦得皮包骨頭,杜冷丁也無法緩解疼痛,家人開始準備後事。對於正上初二的我來說,死亡是那麼陌生,而同樣陌生的,還有即將離去的爺爺。

偶爾聽奶奶說家常,她嫁給爺爺的時候還有殷實家底,要僱工幹活,但爺爺是個浪蕩子,沒日沒夜去賭,敗個精光。

人窮了也有好處,文化大革命劃成了中農,免遭很多罪。後來,我讀到余華的《活著》,那種荒誕與艱難,假惺惺的希望,片刻的溫情脈脈,喘不上氣的絕望……都會莫名聯想到爺爺。真實生活里,爺爺從來不苟言笑,默默喝著酒,旁邊刺啦啦的收音機里永不停息說著人間百態,我甚至不記得是否曾與他有過片刻交談。

中國家庭,婆媳妯娌間有著永遠說不清的矛盾,我家也不例外。爺爺有3個兒子1個女兒,兒女有時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生出齟齬,也許是為了遠離是非落得清靜,爺爺奶奶獨自住在村頭的小樓里,在運河上架了網打漁,不靠兒女生活。

父子之間,有時會因為太像而無法接納彼此,我爸和爺爺便是如此,他們不僅外表像,習慣、愛好,以及脾氣都是一模一樣。三個兒子中,最不討爺爺喜歡的,大概就是我爸了。都說我爺爺重男輕女,而我媽恰好生了兩個女兒。爸媽白天都要上班,無暇顧到孩子,我和妹妹每天去奶奶家吃午飯,至今想起,我都能感受那種沉悶壓抑的氛圍。

爺爺是極老派的人,小孩和女人吃飯不上大桌。常常都是他獨自坐在大桌上就著一碗小雜魚,慢慢抿一口酒,小孩們和奶奶沉默圍坐在小桌邊,極快地囫圇吞了午飯,兔子一樣奔離。

即便如此,這樣的生活也沒能持續太久。伯母們對我們姐妹在奶奶家「白吃白喝」生了意見,鬧出些許不快,爺爺果斷提出老三家孩子不要來吃午飯了。當奶奶無奈讓我轉告給父母時,我一路哭回了家……從此我極少踏足爺爺奶奶家,也與伯伯姑姑產生疏離。

如今當我為人母,再去回想爺爺的決定,方能理解,他的孩子已經長大,他顧此失彼,既然無法做到絕對公平,索性撒手不管才是最好的選擇。

關於爺爺的記憶怎麼那麼少呢?反而他打漁的那條運河在大腦里清晰地翻滾著,運河邊爺爺搭的草棚遮不住風雨擋不了寒暑,卻經歷了歲月磨礪。如今我偶回故鄉,都會抽空再去運河邊走一走。曾經那條充滿生機的大河,不知為何變得如此平靜;記憶中寬闊不到岸的波浪彷彿遲暮,失去了力量;滿載著希望的拖沙船不再逶迤;曾日日在夢裡悠揚的汽笛聲,也不再嘹亮。

爺爺生病前的半年,忽然對我關注起來,傳說他多處聽聞我是個讀書考試很厲害的姑娘,讓他頗多驚訝,這會動搖他女孩不如男的古舊思想嗎?或者,生命真的會有迴光返照的歷程?所有這些我已找不到真相,這些傳聞都只來自大人們的閑言碎語,對於還是孩子的我來說,經歷了嚴肅的成長,很難再從心理上去主動親近爺爺。

爺爺的病,從不停打嗝開始,很快就發展到了進食困難。

1997年正月十六,大人們都守在爺爺身邊準備孝衣,我和哥哥姐姐妹妹們坐在堂屋裡摺紙錢。這竟是我們這個大家族難得的齊聚機會,大哥提議,孫子孫女們要單獨聚在一起吃頓飯,這樣的時刻生出的幾分溫情,讓我放下許多戒備。忘記哥哥說了什麼,我竟笑了出來,而這聲笑如此刺耳,傳到了爺爺耳中。

正月十七凌晨,我們在睡夢中被叫醒,爺爺快要走了,但他還不肯走,眼睛久久不閉。

2月底的春夜裡,寒意料峭,二伯帶上哥哥和我,我們摸著黑到了運河邊上,點燃草把,扔進爺爺為打漁搭的草棚。那飽經風霜的老木頭,早已風乾了筋骨,遇火便著,吱吱呀呀在大火中嘶吼,盡情舒展著,火光映紅了運河兩岸。我們兩代人,沉默地對著火,面河而站,火焰彷佛貼面而過,皮膚有灼燒的疼痛。

凜冽的空氣中傳來若隱若現的哭聲,聲勢越來越大,逐漸清晰,爺爺走了。

我的眼淚貼著臉頰無法控制地流出來,即便從無享受過溫情細語,從未得到過牽手或擁抱,都無法影響那種血脈相連帶來的刻骨之痛。

出殯的那天夜裡,我困得異乎尋常,蜷在藤椅里就睡著了。我感覺與爺爺從未如此靠近地坐在大桌上,他把日常下酒的一碗紅燒小雜魚推到我面前,帶著笑,輕聲細語:「慢慢吃,小心刺!」

我一時驚醒,從藤椅里猛地坐起身來。門外嗩吶咿咿呀呀唱著,哭聲此起彼伏。

「老三的女兒啊,爺爺都要死了,她還笑得出來。」這句話彷彿一把錐子刺進心口,讓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閉上眼,爺爺彷彿仍對著運河而坐,默默抽著煙,收音機刺啦啦響著,他時不時站起身,使出全身氣力拉起大網,有時能收穫幾條魚,有時只是水草。就這樣重複著,從日出到日落,周年不息。拖沙船的汽笛聲悠揚地響起,繞過小鎮,繞進村莊里每個人的夢裡。

多想時光就此停擺。


說實話你朋友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她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女兒進行歧視,向她施予了更多的壓力,暗示她「你是女孩子,你本來就不如男孩子,你要更努力才能不被看不起」,這個暗示的前提是,「全世界都會看不起你,因為你是女的」。事實上,全世界確實很大程度上看不起女性,但是從小被施予這樣的前提,並不會幫太多忙。

小的時候我爺爺奶奶有重男輕女的傾向,但慶幸的是我爸爸開明而且愛我,更慶幸的是,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媽。很多人會覺得我媽是「女強人」,肯定嚴厲的要命不可理喻,但事實相反,她從沒有在學校,學樂器,學英文等方面壓迫過我,反而傳遞給我一種「老娘樂意你管得這麼」「老子開心最重要」的精神。當然,這種魂不吝的態度需要硬實力的支持,她事業上很成功,我也很快就明白這一點,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興趣愛好眾多,學習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跟吃飯喝水一樣只要想體面地活著就必須要做的事,不管你是什麼性別什麼膚色什麼出身。

我的總結是,如果不想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對你女兒造成影響,你首先要強大起來,不要看不起自己,如果有可能的話,多讀書,去弄明白為何存在性別歧視。向你的女兒展示面對歧視你是如何挺胸抬頭,甚至該反駁時就要反駁,但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後來我去了美國讀本科,選修了性別研究。當時的教授說的很多話簡直醍醐灌頂。我這時候才有機會弄明白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存在性別歧視。這之後,我反而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俯視那些有意無意的向別人施以各種形式的歧視的人。有機會你可以看一些社會學性別研究方面的著作,沒時間看原著的話,看看別人寫的書評什麼的也可以,我只是學了一個學期,並不是專家,我就不推薦書目了。

我還有一個我自己的觀察,也許有些人聽了會不舒服,但我還是說一說。我覺得很多人面對不同形式的負面影響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比如我老媽這種平凡但強大的人,以及很多更厲害的前輩,革命者,很多人都是在還沒有受到什麼專業知識訓練的情況下就選擇了不屈服。獨立思考能力顯然很重要,但個性可能也非常重要。我並沒有數據支持,我只是一個感覺。絕大部分女性在最初受到歧視的時候完全不會反問「憑什麼」,而是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男的比女的強」這樣的錯誤認識。但也有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服氣,這樣他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開發出自己的獨立的三觀。

所以,結合我的這個小小的未必正確的猜想,也是為了向你們的女兒展示如何做一個體面的人,也許你和你的朋友並不需要為你們的女兒操心太多,好好處理一下自己心裡的癥結更重要。


我家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

我們家,我媽有絕對的話語權,我爸因為說了沒用,也就不發表什麼意見了!

我88年,我弟91,在河南農村那種很窮的家庭,現在看來很窮,但是當時全村都這樣也不覺得有什麼!

我兩歲多的時候我弟弟出生,我媽就再沒管過我!於是我就開始了苦逼的人生!因為媽媽要照顧弟弟,我就開始一個人睡,才不到三歲我上不去床上(以前的床不像現在這麼低),就自己抱個小板凳墊地上再爬上去,當時太小當然不記得,我姥姥說的!一直到現在睡覺都是縮成一團,估計是那個時候的習慣!

上小學剛開始沒有零花錢,偶爾親戚誰給個一兩毛就能開心一星期!有次夏天實在想吃冰棍就偷了我爸一毛錢,結果好一頓打!拿涼鞋打屁股,至今還記得那火辣辣的疼!將近一個星期不能坐,上課都得側著坐!後來我弟也上小學了,我才開始一個星期有一毛!真是託了弟弟的福!

上初中開始長個子腿老疼,我不知道咋回事問我媽,我媽說我跑多了!後來我弟的時候我媽就給他買鈣片!!!

結果我長一米六,我弟一米八多!還天天被我弟嫌棄你怎麼這麼低,我找女朋友絕對不找像你這麼矮的!

後來我上高中開始住校,一個月生活費一百,我弟三百!大學我一個月四百,我弟一千多(我給五百,我媽給多少具體也我不知道)

當時大學的時候我說要考駕照,我媽說考什麼考我們家又沒車!我弟要考我媽就陪他去報名!我大學畢業想讀研,我媽死活不讓,我弟要讀研,我爸媽都說讀吧,博士也要上!

然後我畢業了,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弟剛上大一,我媽說我,你都畢業了,你供你弟弟上學吧!我當時一個月工資才一千八,給我弟五百,我剩下一千三吃飯租房!買的衣服沒超過一百,連公交都捨不得坐,天天騎自行車!哎,當時怎麼過的!

再後來工資高了點,就攢下錢從大三給我弟交學費!

去年我結婚了,婆婆家給了五萬讓我媽給我買點啥!我媽就給我花兩千塊錢買了兩床被子和被套,其他什麼都沒買,然後給我兩萬紅包!結婚親戚給的禮金我媽也全收了!

婚後第三天回門,我媽說,要給你弟弟買房,你贊助點吧,我又把那兩萬給我媽了!

我弟去年研究生畢業工作了半年也沒掙到錢就一直辭職在家!今年過完年交房了,一個月房貸兩千,我媽工資剛好還!我爸一個月三千多也交給我媽,每次我給我媽錢,我媽轉身就給我弟了!

因為我跟我老公工作離家比較遠,不常回家,我媽就老打電話罵我,說白養我了,跑那麼遠,啥也指望不上,就是有病不會動了,也沒人管,總之對我各種不爽!還老扮脆弱,什麼我在流淚啊,我晚上睡不著,我這疼那疼你都不管我!哎,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對我弟就各種誇,怎樣都是好的!

首付,房貸,裝修都不用我弟出錢,我弟就完全沒壓力啊,也不上班,就知道玩!

我弟現在真心讓我媽給慣壞了,從來沒給家買過一樣東西,抽煙喝酒打牌!帶著女朋友到處玩!

其實我覺得,重男輕女害得是兒子!很慶幸我沒有心理上有什麼陰影,還讓我堅強,樂觀!


這是我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忽然覺得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所以copy過來了。

我爸重男輕女,小時候看到我表現得像男孩他會超開心,可是偏偏我是獨生女,他喜歡我的一個表弟,非常喜歡,有一次因為我和表弟搶一盤菜把我從六樓打到大街上,然後托著我的脖子在地上把我拉回家,路上的人看到都說,怎麼能這樣打孩子,那會我上小學,很多次我都在回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後來我想他應該把沒有兒子的痛苦發泄到我的身上了。他是一個很自我的人,不知道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剋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後來下崗,到處打工,但哪裡都做不長久,跟別人發生衝突,我內心最深處是愛他的,但是我很少跟他說話,一說就吵架。找男朋友的時候,如果發現對方身上有什麼我爸的一點點毛病,馬上否掉。現在,我結婚了,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家,我不希望他在外漂泊,於是最近讓他來我們家。還是很容易吵架。他的個性無法改變了。那天跟我媽聊天,我媽說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特別治癒,她說,幸好你爸生的是女兒,要是生的是兒子,以他的個性,現在估計飯都沒得吃。兒媳婦估計不會讓他進家門。這句話就像一顆等待了很久很久的靈丹妙藥,讓我心裡特別特別舒服。

創建於 17:5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爸太重男輕女了以致於生出我之後他不斷地在找小三 最後找到了和別人生了一男一女. 我即使學習有多好 始終還是覺得自己差 感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很在意自己行不行 我媽總說差不多就行了別逼自己 可是我還是止不住逼自己.陰影太重了我求你朋友不要摧殘她女兒.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就給自己女兒多點愛.女孩子要獨立自強不卑不亢但不要自卑自憐.幸好我媽很樂觀帶我走出了不開心.她很積極的感染我說女生要愛乾淨把自己打扮整齊好好學習每天都開心地笑去看看世界.「定要堅信 美好心靈 緊緊抓住 至善之心」......


半夜失眠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可以很貼合題主的問題,也算是找個地方寫寫最近的憤懣吧。

我一胎是和女兒,現在快三歲,活潑可愛又懂事,我對她自然是親之又親,喜愛的不得了。從女兒出生開始,我就已經聽慣了周圍人,婆婆,包括自己親媽的"好意勸告",比如,趁女兒小,再生一個男孩,年輕好恢復。比如,女孩雖好,家裡還是要有男孩。有時候看著女兒天真爛漫的小臉蛋,我在想小時候的我是不是聽慣了這些言論,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像個刺蝟,一碰就豎起身上所有的刺,傷人傷己,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因為太敏感了?所以我也暗暗發誓,要讓女兒遠離來自原生家庭那種毒瘤般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所幸我遠嫁,遠離了被重男輕女思想包圍的小山村,自然也因為這種思想,我媽只在我月子里還未滿就急沖沖趕回家了。公婆也是有重男輕女思想,但是因為我老公比較開明所以也並未說什麼。

說到遠嫁,我其實有一個思想變化的過程,在結婚的前兩年,我每年會回家住兩個月,只是因為思念父母,覺得自己能陪他們的時間少之又少,於是每到假期,總是趕回去,那個時候離家總要流淚。有時跟老公吵架,也會第一時間想起父母。他們生病的時候,我也會盡量回家看望。後來,弟弟結了婚,也在我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有了娃。諷刺的是,也是女娃。我媽說她一夜未眠,都是在想他跟我爸以後怎麼辦。我從這個時候不得不意識到原來我是生活在一個如此重男輕女的家庭。以往也一一前線。比如媽媽在我還未結婚的時候要求我和老公給初次見面的弟妹包紅包,而且點明數額,要知道那個時候弟妹堅持來找我們遊玩,吃住全是我和老公負責,玩了一周多之後,我和老公自己已經身無分文了。再比如,小時候,模糊的記憶里總是自己每天在做一些家務,做的不好還要受責備,偶爾讓弟弟幫忙搬搬椅子,還要被嘲諷屁大點事都做不好,我總是因為一些家務事要留在家裡,而弟弟可以和媽媽去縣城去外面玩,不知道是自己心大呢,還是被這種思想同化的太好,我竟直到小侄女的出生後才意識到我媽真的真的很重男輕女。她還曾經很直接的告訴我,不要給她太多錢花,因為老家的房子(價值150萬左右),以後都會是弟弟的。當時的我,以為是媽媽開玩笑,也沒當真,現在想來也是感覺涼薄。小侄女出生後,我才真正意識到遠嫁並未想像中那麼艱難。我女兒和小侄女的待遇完全不同,剃胎頭,我媽對小侄女的隆重已經讓我吃驚,當天選好了時辰買好了紅雞蛋紅喜封紅線,全程陪同。我女兒去剃頭的時候,也不過寒暄兩句。弟弟結婚時小侄女出生的時候我媽早早就暗示了要包個大紅包,嗯,好。可是我女兒出生時呢,過周歲時呢?我媽也沒見提醒我弟弟包個大紅包呀?再說,照顧孩子,因為我婆婆比較奇葩,此處省略,我當時剛出月子因為事故受傷,我媽也未表現出一絲意思要來照顧我和女兒,後來小侄女出生就不一樣了,全程伺候,弟媳婦去哪她跟哪。各種細節不想細表。

本來已經不打算二胎的我,意外懷孕了。最近經過熟人查詢,是個女孩子。媽媽知道後,表示我應該生三胎。當初知道懷孕時猶豫不決,不想要。我媽的第一反應是,不要怎麼能行?萬一你弟媳婦學你,以後懷二胎了也不晚要怎麼辦?呵呵,這是親媽,面對自己女兒一生決策時候的本能反應?親愛的媽媽,你就不能掩飾一下嗎?後來跟老公商量,決定留下二寶。因為老公想著女兒一個人,再生一個要有個伴。知道二胎是女娃後,我媽又不淡定了。打電話跟我說,公婆怎麼看,老公怎麼看。要不再生一個?我被氣的不行,但也不知說什麼好,只能暗自生氣。

昨天帶女兒遛娃,被一群老太太圍住,他們紛紛發表理論說二胎了好,一男一女,多好呀。我於是告訴她們二寶是女娃。突然安靜的可怕!我後來表示,兩個女兒我很滿足,我就想要女兒,結果有個大媽馬上變了臉,真的是超級明顯,說,什麼?你喜歡女娃?女孩子有啥好?老了你就知道了,不知道現在我女婿對他爸媽多好。然後我就被一群大媽包圍了,紛紛控訴女兒的不好,女婿又對自己爸媽多好云云。我就很鬱悶了,女兒真的對你們不好嗎?為什麼你們不去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是否做到位了?反而要怪罪自己女兒不好?

如果非要說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裡是什麼感受,我只想說要看你處於什麼樣類型的重男輕女家庭,那種很明顯的,把女孩當牛做馬,伺候弟弟或哥哥,或者明面上表現出來的重男輕女真的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種表面上我沒有重男輕女,可骨子裡一舉一動都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因為小女孩太小的時候一直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自己為什麼不如弟弟或者哥哥優秀,於是就用各種方式來爭取同情注意力和愛護,到最後反而適得其反,只落得個不聽話調皮的罵名。幸運的話,若干年後,你會看書,了解了原生家庭,學會原諒,學會放下,也明白不是自己不夠好,只不過是他們看不到而已,從而學會接納自己,學會原諒,然後得到解脫。不夠幸運的話,可能也只能接受自己真的不去男性兄弟這種觀點,從而仰望神話男性吧。


90後妹子一枚,老媽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婦女一個,從小到大,只要跟老哥出現爭吵打架,永遠是我的錯,爭辯的結果無非就是從被罵到被打╮(╯_╰)╭。。。老哥無論有什麼錯老媽都能為他找到各種借口~~高考因為看小說成績不好,說是因為家裡事擔心才考不好,反正老哥做什麼在她眼裡都是好的,我無論怎樣都有錯~~

老媽罵我的話其實很多在別人聽來都覺得受不了的,例如初中時候叛逆期吵架,什麼我在外面當妓女了,有男人了,所以翅膀硬了,才敢回嘴啊,讓我出去不要回家了,養條狗都比我好,早知道就生出來就丟掉就好啦之類的,聽多了。。。

幾年前老哥說了一句話,說,要不是因為我,你不會是這個性格(有點略帶自豪的趕腳),聽到這個真的不知道該謝謝他還是該揍他一頓(雖然打不過)。。確實,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大大咧咧,性格什麼都朝著漢子那一邊發展,小時候很爭強好勝,只為證明我不比我哥差~~可惜,老媽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眼裡~~

小時候很介意,長大了,可能就麻木了吧,習慣了就覺得也就那樣吧,無論怎樣她都是我老媽~~但是因為這些零零碎碎的記憶,造成的後果就是跟老媽的關係從勢如水火到現在的淡如死水~~相敬如冰吧~~反正什麼撒嬌什麼的,這種情況從來沒有出現過在老媽和我之間~~

只能說,在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孩子,關鍵還是靠自己,看的開就好了,我覺得我有女兒的話可能會溺愛吧,因為潛意識就想把自己小時候缺失的補給她~~


我弟的孩子出生,我媽給金鐲子,我的孩子出生,我媽給銀鐲子……其他說多了都是淚


我父母就重男輕女,我現在一個人在外地生活工作,性格軟弱,談戀愛時缺乏安全感,不愛社交,就是他們重男輕女小時候忽視我的後果。我覺得他們重男輕女對我的心理影響巨大。


心疼生在重男輕女家庭裡面的姐妹們,我90年,下面還有一個比我小17歲至今還在讀小學的弟弟。

我小時候我父母從不給我買玩具,我讀小學的時候自己從一塊錢的餐費里每天省出五毛錢,攢到四五十買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娃娃,拿回家卻被我媽要求拿回店裡退了,那是我自己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連自己攢錢買都不行!

我弟弟從三四歲開始家裡堆滿了一箱一箱一筐一筐的玩具,只要他說買,我媽都會買。

小時候我犯錯誤,不是罵我就是拿木條子打我,我幫忙做家務什麼的,卻從來沒有表揚過我。我弟弟犯錯誤,一求饒,我媽只說下次再這樣就要打你了。每次他做錯事卻從不見她會打罵。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事情!

我爸前些年說,家裡三套立地房我沒有份的。可去年夏天卻要以我的名義在民間借款5萬幫忙還家裡的借款。一開始我不同意,她們兩個就辱罵我,沒良心,不孝順。後來我還是去借了,16年年末,逾期了,對方天天打我電話,跑去我原單位找我,影響我的生活。直到年初他們也拿錢還了。

我11年大專畢業,就自己工作了,雖然吃住在家,可其他方面的花費從來沒伸手問他們要。自己買二部手機,一部手機用三四年,自己買筆記本電腦,自己報考駕照。。。。。身邊的朋友,都有父母幫忙她們。

物質上她們不幫就算了,感情上也只重我弟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擺脫這個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沒人可以訴說,我知道讓她們改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我也不報有期望。我現在雖然單身,可我也不指望我結婚有孩子後,我媽會幫忙我一起照顧寶寶,她自己也說過不會幫我帶。

他們從來不承認自己重男輕女,可做出來說出來的事卻件件重男輕女。以後我會少走動,父母生病會照顧一下,其他的事情,就讓他們的寶貝兒子去做。


我媽老跟我說

當初要是掐死你 生個姑娘就好了


大城市80後的成長環境中,「重女輕男」更嚴重些,具體來說就是男孩更多被限制被貶損,女孩則處處暢行無阻。


90後也有呢 不過還好不是父母 是奶奶 她不但重男輕女而且很偏心 我爸一直盡心儘力在身邊照顧她 她都不領情 還動不動打長途去姑姑叔叔那裡說我爸壞話 然後有一天我就看到我爸轉了一句這樣的話:父母是佛 可以不信佛 但是不要不禮佛


有哦~小時候真是嫉妒得要死呢!長大後就好啦~他們喜歡弟弟就喜歡唄,反正我會壓迫回來的~~


我以前也覺得媽媽偏愛弟弟,後來看了《唐山大地震》,瞬間釋然。


推薦閱讀:

老師偶爾的打學生行為是否可以被理解?
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子這麼喜歡當眾哭鬧?
兒童讀繪本的方法?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