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因關鍵歷史人物的決策改變而改變嗎?

關鍵人物出現在關鍵歷史時刻而推動歷史進程,如果沒有這些關鍵人物的出現,歷史會走向不同的方向嗎?還是說歷史的行程不會被改變,只是等待下一次契機的到來繼續前行?


瀉藥。

關鍵人物,有,但能否改變歷史進程?不能。

歷史本身有修正功能,它會自動糾錯。

說得俗一些:歷史的車輪滾滾,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當分封制的經濟基礎不復存在的時候,強行推行分封制度只能得到歷史的制裁,比如西漢,比如西晉;

當你制定的規則太過超前,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基礎的時候,你照樣能被歷史拉回原始軌道,比如王莽;

當你無視歷史發展進程,強行推進,任意妄為的時候,你只能被歷史捆綁,比如太祖

……

強弱終有報

更迭好輪迴

不信抬頭看

歷史饒過誰

!!!

————————————————

手機作答,過分煽情,無乾貨,見諒,可摺疊。


先說答案。會。

在上大學之前,甚至是大學前兩年,我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秉持著歷史唯物主義,相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沒有毛澤東,也會有郭澤東帶領中華民族站起來......

然後因為是辯論隊的,招新的時候也用過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樣的辯題。所以對這個問題有過思考。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沒有太大意義。馬克思自以為找到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和鑰匙,而他夢想中的烏托邦在人類歷史中也被無數人,無數次的幻想過。柏拉圖的烏托邦,大同書的烏托邦,康有為的烏托邦...為什麼這些人的思想我們看作是笑話,馬克思的烏托邦思想我們就奉為圭臬?所有的社會科學都不是,也不可能找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因為社會中最基本的人的性質,不像理科的基本概念是絕對確定的。所以社會科學只是在尋找相關性高的聯繫,那憑什麼要堅信歷史唯物主義,人類歷史一定會沿著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發現呢?近代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作用各種先進的工具都不能得出民主的一個規律性的等式,憑什麼一定相信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式子是對的?所以,一切簡單的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都是耍流氓!

其次,現在第一名的答案,實際上是抱著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認為封建代替奴隸才是進步,沒有商鞅,總會有別的人來進行這個工作,只不過延後一些,這段時間只是舊制度的苟延殘喘罷了。用現在人的眼光看古代人也是耍流氓,我們看看離得近的。

歷史上的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後都出現了逆流,不少國家民主化之後沒有帶來發展,反而是帶來了不盡的內亂,最終回到了獨裁體制,反而在威權主義下帶來了經濟增長,國家發展。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民主化浪潮看作逆流,獨裁才是人類發展的方向呢?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最後,舉例子。

清末,以中國的傳統,君主立憲不可謂不適合中國,外敵逼的太緊,立憲憲破產;民國本試圖通過議會選舉,宋教仁被刺,選舉胎死腹中,從此西方的代議制沒在中國出現過;獨立戰爭之後,推舉華盛頓做國王的聲音也是很大的,若不是華盛頓高風亮節,這種新的民主整體如何影響到歐洲大陸?以及,如果當初潘金蓮沒有開那扇窗戶...

嗯...有點亂...而且我也是個挺渣的人...不過覺得人類還是別太傲慢,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


我想很多人都搞錯了一個問題,關鍵人物之所以是關鍵人物,是因為他推動或者改變了歷史。這樣的因果關係才是正確的。

你不能說,拿破崙一出生就是關鍵人物,如果他沒有坐決策,未來還有另一個關鍵人物出現;而是他做了決策,後世才稱他為Key person。


不會。

因為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有限,目前而言,最長不過一百餘年,相對於浩浩歷史,終究太過渺小。也許你能力足夠強,可以壓制生前所有的不同意見與不同勢力,但誰又能想得到身後事呢?

朱元璋看到了丞相制度的弊端,認為相權過大,會威脅皇權。為了子孫後代永遠保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他誅殺功臣,又在晚年大興冤獄,左一個「藍玉案」,右一個「胡惟庸案」,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波史上罕見的大清洗,並借故永久地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

事實證明,歷史的辯證法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它搞出了一批名叫內閣大學士的人,這些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外,其餘的一切和丞相都沒有什麼區別,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的權力甚至要大於前朝的任何丞相。

他們無孔不入,無所不管。他們不但管理國家大事,還管理皇帝的私事,他們不準皇帝隨意騎馬遊玩(正德),不準皇帝吃偉哥(隆慶),不準皇帝選擇自己喜歡的繼承人(萬曆),他們甚至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名臣時代,一個幾乎沒有皇權制約的時代(高拱、張居正)!

朱元璋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延續千年的權力制衡,最終受到了歷史規則的懲罰,朱元璋來到歷史的商店裡,想要買一塊肥皂,歷史辯證法卻強行搭配給他一卷手紙。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自己的行為導致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估計也只能哭笑不得了。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再看本朝,太祖皇帝生前大搞文化大革命,可是他能管到他的身後事嗎?縱然有「你辦事,我放心」和「兩個凡是」,也終究不能阻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的皇后,也是他政策的堅定執行者,在他身後身陷囹圄,並在十餘年後趁保外就醫之際,吞食安眠藥死去。他的嫡孫,少將閣下,至今已成為群眾調侃的笑柄,並遠離了中央權力。

由此可見,個人之力,相比於浩浩歷史,終究太過渺小。即便你有逆天之能,也不過能影響身前,死去元知萬事空,身後之事,誰有能管得了呢?

興亡誰人定啊?

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

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

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

何計身後評?

——毛阿敏《歷史的天空》

僅以此曲,獻給所有喜歡歷史,研究歷史,熱愛歷史的朋友。


超同意之前有位求摺疊的同學說的歷史有自動糾錯功能

從歷史大輪的角度來看 不論起生前如何有主角光華 也不會對必須出現的那個結局起到逆向的作用

歷史大輪就像一條消化系統 無論吃了神馬最後的結果都被分裂成了能量和翔

so 問題來了 這餐本應該吃街邊攤卻突然因為女神賞臉接受情人節邀請可以請她吃日本料理 會不會因為這個事件的改變而另消化系統的菌群環境以及消化系統的最終老化狀態得到改變呢!

答案是否的

站在某個時間點上看 和女神吃完日本料理或許菌群得到相對減少 在這個時間點上腸道和腸道里的有益菌們都在歌頌女神如何好 料理如何好 (也就是歷史長河裡的帶著主角光環的主角如何光芒萬丈)

但女神終究是女神不會天天眷顧的 日本料理吃飽了的話貴的要死 怎可能天天吃

於是消(歷)化(史)系(大)統(輪)又進入正常的碾壓過程

當然消化系統只是一頓飯的功夫完成這些快到我們沒有感覺 而歷史大輪可能是用幾個世紀來演算這個對錯

---華麗分割線---

在情人節這個偉大的日子用翔來比喻自己 也真是想對自己說好樣的


歷史的細節可能會被改變,但題主所謂的行程這麼大的尺度基本不可能變了。

太祖那麼流掰都被碾過去了。。。


毫無疑問會。歷史絕非決定論的,在相同歷史條件下,不同(性格、見識等的)人完全可以並且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某些不同的反應往往會導致歷史進程大的改變,千里江月說的鴻門宴無疑就是很恰當的例子。只有在極其宏觀的程度上,歷史的進程才和個人關聯甚微。


謝李天遠邀請。準確的說,會。連蝴蝶效應都有了,更別說直接參与的人了。這也同時告訴我們,歷史不總是進步的,歷史往往會倒退或走彎路叉路,直線思維的歷史進化論是荒謬的。如同人生有多種選擇你只能選擇一種一樣,歷史有多種選擇你只能看到一種。沒有機會倒回去重選。但歷史既是關鍵人物的關鍵選擇決定的,也是所有生存過的人所決定的,所以有大勢所趨。讀史既要看到大勢,也要看到選擇下的人性。


推薦閱讀:

把清朝叫做「滿清」是不是有歧視滿族的嫌疑?
多爾袞什麼不直接稱帝?
建立金代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滿族之間的關係?
清朝以前,「武聖」是岳飛而非關羽嗎?

TAG:歷史 | 清朝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