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女生太過尊重是不是很裝?

因為我經歷的原因,從我小時候開始,我對我媽媽很懼怕,然後順從聽話。

上學時,又因為不敢和女生吵架,也要聽話。

後來長大的種種,發現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論女生好與壞,我都要微笑的和女生說話,語氣溫柔,態度良好,為女生做事。

好多女生騙過我(不是錢也不是色,我無錢無色),我還不能生氣,因為覺得她們騙我能讓她們感到高興。(我不是M,且至今身還純潔)

是不是為了自我保護而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很累也很難受。


謝邀。

在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男性,對女性是謹小慎微的。這些人在戀愛時,是屬於「不會讓心愛的女人受一點點傷」的類型。這種令人感動的態度更多的不是出於真愛,而是恐懼。對於這些人來說,女性的不滿意是最令他們害怕的,他們為了防禦這種情感而變得過度討好了。

前兩天剛好跟一個鋼琴老師聊起了一個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是鋼琴學校的明星,他每天都會來鋼琴學校練琴1個小時,而且彈得相當好。我看了他的照片,從照片上看起來,他很像是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了,所以當那位老師跟我說男孩正在讀幼兒園大班時,我感到很驚訝。這個老師跟我分享了男孩媽媽的教育方式。每當兒子磨蹭著不想練琴時,媽媽拉長了臉,壓低了聲音,以一種壓迫性的語調威脅說:「你真不練......」 這個時候,男孩會露出害怕的表情,並乖乖地繼續練琴。我不免猜想,這個男孩曾經因為不肯練琴受到過媽媽嚴厲的懲罰,以至於他心有餘悸。我猜孩子的早熟可能與母親嚴厲的管教有關。

如果這個孩子內化的女性形象是像媽媽那樣冷酷又掌控的,那麼我們可以推測他將來與女性的交往中可能會遇到困難。他也許無法自在輕鬆地與女性相處,不敢跟女性開玩笑,羞於與女孩調情;他也許會採取討好的,聽話的,服務的方式,去為女性無償付出。因為女性的生氣或不滿,會勾起他幼時與母親相處時那種無助又恐懼的情感,他害怕再次面臨這樣的遭遇。

有些男性,由於對女性體貼有加,加上性格中有活躍開朗的一面,很能得女孩的青睞。女孩們會樂意與他們親近,比如托他們幫個忙什麼的,有心事也會找他們傾訴,讓他們成為藍顏知己。有些人也許會覺得他們太幸福了,那麼有女人緣。其實他們在與女孩相處時雖然也有成就感,但更多的是無奈與壓力。他們屬於非常擔心女孩生氣的人,他們可以為了讓女孩不生氣而自我犧牲。追溯這些男性的成長過程,跟那個鋼琴男孩一樣,不難發現他們與母親的關係上的嚴重問題:要麼是持久的對抗,要麼是非常掌控,要麼是非常無情,等等,總之,負面情感佔據了主導。

我們會談到男性的閹割焦慮,即害怕失去男子氣的焦慮,並想當然地以為父親會實施這個懲罰。但其實很多時候是母親把兒子給閹割了。當母親不尊重兒子的自我表達,當母親總是打敗兒子,當母親把父親排斥在親子關係之外......那麼兒子可能會被迫發展為一個缺乏勇氣與挑戰精神的男人。這些男人在女人面前,習慣性地把真實的自我壓抑下去,他們缺少一種征服女人的氣概和信心。由於壓抑真實的自己而潛藏的憤怒會影響與異性的關係,表現為對異性的疏遠、敵意和害怕。

這種恐懼或敵意存留在內心深處,想要改變它並不那麼容易,但還是有些思路可供參考。第一步是覺察自己,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需要通過自我分析或心理諮詢的幫助。有了覺察之後,也許在行為上會有所變化,比如,當與女性有衝突或觀點不致時,更能表達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服從和遷就,或者並不一定要打敗她;也許在心態上也會有變化,「女人是老虎」的不合理信念逐漸地被修正,更能以平常心看待女人(「她只是個慾望滿足的個體」)。與女性相處時的積極變化也許會開啟改變的正向循環,女性的可愛、溫柔、魅力更能被你體驗到,對女性的害怕與敵意會變得緩和,反覆的體驗便能重新內化一種積極的關係。此時,正如你能跟同性自在的相處一樣,跟異性也同樣能如此了。


題主在面對女生時展現出的是討好型人格 源自您和您母親的互動模式。貼一個我之前回答討好型人格的答案

題主您好,根據薩提亞理論,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會有四種應對策略:

1、討好型:壓抑自己真實的需求感受,以他人喜好為標準,通過迎合他人保護自己不受傷;

2、超理性型:不近人情,絕對理性的分析一切問題,實則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得受傷而將自己的感情、情緒封閉起來;

3、指責型:將一切問題歸咎於對方,保護自己不受傷;

4、表裡合一型:心理與行為統一的狀態。

四種應對策略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方式不同。表裡合一對我們個人來說是最舒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不同程度的運用四種應對策略,而且大多數人對不同的人也會採用不同的應對策略。

@羅林的答案中已經將討好型人格描述的非常清楚,此處我大概講一下在諮詢過程中如何幫助客戶,以及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幫助自己來調整這一應對方式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

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我們逐漸養成了討好型人格,這一應對策略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們,讓我們可以更好的生活下來。可能幫我們贏得了父母的一個笑臉,可能贏得了一些朋友。隨著我們的成長,這一策略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逐漸讓我們不能承受,帶來很大痛苦。我們有想法想改變它,但是共處這麼久,一時不知如何改變。在我們決定要逐漸遠離這一模式時,可以靜下心來,對它說類似的話:「謝謝你,過去幫助我很多,但是,我已經成長到另一階段,目前這樣的狀態帶給我很多困擾,所以,要說再見了」。

說完再見之後,我們來看一張圖(之前針對討好型人格做的案例分析圖,不好意思是繁體字~相信大家都能看懂,就不改了)

這是我們內在行為想法的一個冰山模型。題主,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最上一層的外顯行為,可能是放下自己的急事去幫別人,放棄自己的觀點迎合他人。

接著一層是應對方式,包括開始提到的討好型、超理性、指責型、表裡如一四種模式。

第三層是感受,比如您在迎合他人時是什麼感受?可能是開心、放心,有安全感的感覺等,此處您可以想最近發生的一件您迎合他人的事,對於此事,您最基本的感受、情緒是什麼,可以寫下來。

第四層是感覺的感覺,請您感受一下,在上一層的開心、安全感之下,您更深層次的感受是什麼,可能是壓抑感、悲哀感、委屈、焦慮、累的感覺。(在諮詢過程中,這些是需要諮詢師逐步引導您自己說出的,此時我這樣直接寫出來會給您暗示的感覺,是不對的,不過目前沒有想到更好的說明辦法。。)

第五層是預設立場、主觀認識,比如題主主觀上可能認為只有順從、迎合他人才能獲得愛,才能得到價值肯定,否則會受到傷害。

第六層是期待,我們期待關愛與認同等等,這種愛與認同可以來自自己和他人。題主現在可能的狀態是不斷壓抑自己,以迎合他人獲得他人的認同和好感。其實,這種認同也可以來自我們的自我認同,相比外部認同,自我認同更為可靠,而且源源不斷(知易行難,與題主共勉)。

第七層是每個人心底的渴望,被愛、被認可、有價值感、自由等等。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追求這些。題主自問心底的渴望是什麼?結構上看很簡單,在諮詢中這是深層次的討論,一步一步來。

第八層是自我,拋開學業、工作等等一切標籤的那個我,它是我們的生命力與精神力,拋開一切的標籤,依然相信我們是有價值的。有時,迷茫糾結來源於不自知,看清楚了 看明白了 會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題主可以根據冰山模型自我剖析,看清哪裡卡住了,為什麼明明都快憂鬱了,還是忍不住取悅他人?明明不願意,還是要取悅他人。看似不符合外在邏輯思維,但必然有其內在原因,或者說情緒邏輯。

謝謝您看到此處,如果進一步問題請評論或私信,歡迎交流~創建於 2015-01-21


謝邀。這不叫「尊重」,這叫「迷失了自我」。

教你一句「咒語」:以後,和女性交往、以至和其他人交往時,不斷默念這咒語:她、TA不是我母親,我是獨立的人。我只和尊重我,我也尊重TA的人交往。我不做委曲求全的事情去遷就毫不尊重我的人。

慢慢,你就會重新找到自我了。


尊重從開始就應該是平等的對等的。尊重和客氣是兩碼事,客氣是出於禮貌的,尊重是出於內心的。

你尊重了別人?你真這感覺?那對方不尊重你,你就該降低自己對對方的程度了!

就像你雙手遞筷子給長輩,長輩單手接過還說一句:瞧你那傻逼樣。你會不會不爽?那是你長輩你都會不爽,何況一陌生人。

尊重女孩子應該是從自己內心開始,一看到別人不要把心思往齷蹉上考慮就叫尊重了。吃飯遞個紙,夾點菜,上車開個門,這種客氣就夠了。不是媳婦,老媽,死友尊重個啥?胡咧咧注意關風就好,別的啰嗦個蛋。你又不是狗腿子,太監什麼的。


這一定涉及到小時候人格發育的問題,不要怕,沒人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是完美的,心理問題也不是什麼大事。

排名第一的回答很專業了,我從簡單的角度說一下我的理解吧(手機碼字就簡單概述思路了)

1.題主其實對自己的情緒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你的這種表現不叫尊重,是很明確的恐懼。而起源就是小時候的親子關係造成的。

人生來都是自戀的(心理學上意思是,會把好的和不好的事情結婚都歸因於自己),而題主提到小時候對母親特別恐懼,這就是根源,恐懼說明你感受不到媽媽的愛,而小孩對於「媽媽不愛我」是非常敏感的,一方面他會自戀的以為這是自己的錯,因此會通過如「聽話順從」來談好媽媽,但這樣只能暫時獲得媽媽的認同(你會假定這是愛),但這愛是有條件的(即你的表現好)。所以,只要媽媽不能無條件的愛你,你就無法從根源消除恐懼。另一方面,這種不被愛的境遇會使你極度缺乏自信。

2.「移情」是人不知不覺中做的很多的事情。

如第一答案中說的,人的內化人格中會有個「內化的父母」和「內化的小孩」,這多半是小時候形成的,長大後會向外投射。

比如,現在題主對女生恐懼,就是一種「移情」,是把內化的父母投射到那些女生身上了,也就是說對她們的恐懼本質上還是對母親的恐懼,而更深層次的說就是對得不到母親愛的恐懼。(這裡提一下,恐懼這種情緒大多是潛意識在提醒你什麼對你最重要的,那題主可以考慮下是不是特別在乎母親的愛)。而你對接觸的女生的不好行為的忍受和繼續討好其實就是複製了小時候和母親的關係模式。

3.(用手機碼字也顧不了邏輯了,想到哪說哪吧,見諒)

解決辦法,最關鍵的是認識到這個原理後,把你有這麼個不愛你的母親這一事實接受下來,只有你放下心中固執地繼續想得到母親的愛而修正自己的小時候的缺失,才能從心底放棄「討好-爭取愛」的模式,然後才能結束對其他女生的投射。

另外說一點,如果題主同意我的說法也能理解的話,接受另一個現實應該不難:那些對你不好的女生,她們就是不好,不值得你爭取她們的愛,她們只是你對你母親的投影罷了。

4.當然,小時候的心理模式可以矯正,比如你找到一個無條件愛你的人,並珍惜她的話。有可能會矯正過來(但要警惕,小時候多年的母子關係可能會導致,當你遇到一個這樣的女孩時你反而不適應,進而逃避。所以,當遇上了,題主,好好待人家)

5.這些內容都是我基於自身心理問題,在自己看武志紅的書時學到的,推薦一下吧,

《為何家會傷人》,《原諒自己的不完美》,其他的書也不錯,自己選擇。

最後,心理問題就是心理成長得問題,沒什麼可怕的。祝題主心靈能越來越強大。


裝這個字眼一般用來說別人,而原來你說的是自己,這本身說明你對此有羞愧感。

為什麼對女生太好,本質是想通過對女生好來控制女生,而不是什麼別的原因。

與母親的交往讓你對女性有畏懼,所以採用討好方式來控制女生是一種適合你的策略。

如果哪個女生對你好了,你反而可能會對她不那麼好,也可能會把壓抑、羞愧和憤怒投射到她身上。


無意間瀏覽到這個問題,但是時間過去很久了似乎,所以厚著臉皮來簡單說一下。

我不是搞學術的,只能根據我自己的經歷來講。我一直以來都很尊重女性,是真的尊重,不管她外貌如何。前女友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XXX,你不是只對我好,你是對所有女人都好。她說這話不無道理,因此我從沒反駁過。因此我在現女友面前從未表現對其他同齡女性的「尊重」(和前女友分手的原因不是這個)。

說到這裡,估計有人會覺得我花心或者其它類似的詞語。我總結過這個問題,根據經歷,剖析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這沒什麼不好!

我爸脾氣暴躁,喝酒後會打我媽,當我面打過很多次,那時候還小,後來到了初中,我爸性格也變了,因此當時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事實上也不想有!小學時沒覺得,但是到了初中才真正開始對身邊的人好,異性尤甚。再深層次的生理原因就不了解,但是我覺得這種心態來自小時候的經歷。

所以,我見不得別人哭,見不得別人為難,見不得別人失落,見不得別人傷心,總之,見不得別人可憐,對,可憐,在我眼中,我只是因為覺得可憐,才對她們好,尊重她們。我不清楚這是不是病態,但是我清楚這沒什麼不好,只要把異性朋友和女朋友分清楚就行,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做得還行,只有兩個異性朋友,還是那種一年半載都不聯繫的那種。

所以我認為對女性尊重沒什麼,相反,也是一種紳士風度,你管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幹嘛?


尊重與討好是兩回事


你是「尊重女生」還是「討好女生」?


這種"尊重"很容易把女生慣壞, 因為有些可以講原則講道理的事情上你也讓步. 女生首先是人, 你得把她當個正常人來對待. 然後再根據各人不同性格有針對性的選擇對待, 而不是這種粗暴的歸類上標.

很多中國女生的作和無理取鬧, 有大半是男生的責任. 本質上是男女不平等的衍生品.

你這樣的男生在西方根本不會有女生看得起你.


若是對誰都好,你的好在人們看來是沒有半點價值的。


這是害怕女生


占坑 過來學習


尊重,應該是發自心底的吧。可能是對弱者的同情亦或是幫扶,或者只是看到別人所以人云亦云。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出自於自身的修養。把尊重當做一中習慣。


世間之事都離不開裝逼二字。


挺好的


這是一種境界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他們在騙你的同時站在你自己的角度看何嘗又不是在拿她們混點


感覺我和題主好像

匿了


虛偽吧


推薦閱讀:

有隻男貓每天在門口等我家貓?
你有多少行為,是在做給別人看的?
如何反道德綁架?
成年後,如何在思想、身體、行為上成為人?
為什麼會有「左撇子」,換句話說,為什麼使用右手的人多?

TAG:心理 | 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