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建築設計行業普遍下滑多少?


以下為我個人愚見:

1. 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房地產業的春天夏天都已過去,秋天也已過了大半。就算現在偶爾還有個秋老虎抬抬頭,都不可能再逆轉四季的更替,阻擋冬天的到來。現在不管中央出台什麼樣的暖市政策,無非都是在想方設法拖延冬天的到來而已。房地產泡沫已經到了這個程度,誰也不敢再冒險繼續吹泡泡了,各大銀行不敢冒險貸款,各大開發商也不敢冒險拿地。

2. 現在我們看到的最明顯的房地產泡沫集中在住宅地產上,住宅市場這幾年的萎縮想必業內人士也是有目共睹。前幾年住宅市場只追求速度和量,造成了住宅市場的極度火熱並迅速泡沫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市場的瘋狂推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當時的「住宅產品」並非真正的產品,而是淪為各種上下游談判的的籌碼。

例如我本人以前參與過一個內蒙古的綜合項目,其中住宅面積高達120萬平。開發商本身根本不顧忌住宅小區的品質建築的品質,只要求把它蓋起來,甚至只要假裝開始蓋就行了。原因是這塊地在他拿到並開始建設後便可以立即抵押給當地銀行拿到高額貸款,再用高額貸款買更大的地來貸更高額的款,自己賺其中的差價。直到哪天他認為房地產市場不行了就直接扔掉公司和項目卷錢脫身(該房地產商已是別國國籍)。

3. 住宅市場的泡沫開始破裂的同時,下一個破裂的泡沫也已經達到臨界值——商業地產。商業地產的火爆正是從住宅地產出現下滑開始的。開發商們看到住宅地產的市場越來越窄,利潤越來越低,風險越來越大,紛紛轉向當時還不算飽和的商業地產,較早轉過來的一批開發商同樣也在商業地產領域裡賺得盆盈缽滿。但是由於商業地產的開發周期遠遠大於住宅地產的開發周期,所以該市場的泡沫破裂時間也被相應的拉長了。據一位規劃局的朋友說,目前全國已成功報批在建但還未完工的單體規模在20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級商業綜合體項目的數量有4000+,等這一批商業綜合體一旦完成招商並投入運營之後,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商業地產立馬就會飽和,這還沒有算各種社區級商業中心。加之國家房地產市場的萎縮以及GDP增速出現放緩的現象,人民的消費水平同樣會相應下降,屆時大多數商業項目的運營方將不得不面臨嚴重的困境。

4. 上面說了這麼多讓人灰心喪氣的話,我現在想展望下希望的曙光:所有市場的高端領域和專業領域永遠都是藍海。「高端」和「專業」不是意味著酷炫拽,不是另類,它最大的涵義是「門檻高」,不是隨便一個設計公司想做就能做的。它要求你在某一個領域有大量的經驗積累和專業方案,而不是簡單工作的重複勞動。

各類房地產市場的萎縮,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市場都完全沒有項目做了。對優秀項目的「真正」剛需是不會停止的。現階段市場的飽和,主要飽和的是當年飛速發展火爆增長後產生的相對做工粗糙,未精雕細琢過的作品,相反真正優秀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項目反而少之又少。在人們頭腦冷靜下來可以用平常心面對建築的時候,對優秀建築的需求將會增長,而市場上可供給的優秀產品則相對稀缺,可以做出優秀產品的設計公司同樣稀少。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選擇一家優秀的公司,仍然可以在未來大放光彩。


謝邀,之所以匿名是因為有朋友同事在知乎

本人單位屬於計劃單列市的龍頭設計單位,DI民用建築設計單位也能排進前五十,

其實從2013年開始,我們所(公司要走集團化,下屬若干個設計所相互獨立運營)

由於換新所長(公司由原來事業單位轉制,運營都是每個所一把手負責,二把手根本無權參與;這個新所長由於也是從別的所二把手提上來的,so,你懂的....)

沒有太多的人脈,而且由於原來他長期負責技術工作,不太懂運營,外加本市市場被北上廣的設計單位蠶食,國家整體房地產行情不好.....

對於我一個剛工作一年的,院里正常的獎金是7-8萬(我們工資只是低保線,全靠獎金活),我發了4萬.....有種欲哭無淚的趕腳

今年,我手裡只有一個總建築面積不超五萬的小項目,墨跡了一年,so,年末,我也基本不寄予希望了........

而且所里不止我一個人,起碼80%的人都至少減半獎金了。

那麼問題來了,那20%怎麼樣

這裡面包含領導,公司的策略是,虧了誰不能虧領導.....so 你懂得

還有幾個普通員工,別誤會,不是他們能力強,

我剛才提到,本人公司是當地設計市場的龍頭單位,所以,就會有,某個甲方的外甥啊,某個局長的侄女啊,某個公司領導的兒子啊,balabala之類的,在我們單位謀個閑差,只為了一個好名頭.....so,你懂的

與此同時,今年年末本打算去北上廣闖一闖(本人雖不是老八校,也是建築學全國排名前十的學校),作品集海投了20多家單位,均無回信,幾天前問幾個在魔都混的同學,大家紛紛表示,年末公司都開始裁員了,而且不止一輪........

寫到這裡,內心一口悶氣塞住嗓子眼.....

別管我,我想靜靜了,別問我靜靜是誰......

這塊很多人有誤解,我說的第一年是畢業工作半年,過完年後開始算一年……相當於一年半……工作的第一個半年沒獎金啊親


我在的單位是魔都的一個小公司,做的一般都是一個國內大型開發商的活。大開發商節奏快,標準高,從我入職到現在,幾乎每周都在加班,有時候連著一個多月不休息。說實話真沒有感受到以上幾個DZ說的行情不好,但是,話說回來,沒有經歷過寒冬就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

眼看著市場這麼冷,我們該怎麼辦呢?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是不是十年以後我們當中有大部分主動或被迫轉行呢?個人覺得還是有可能的。說白了就是優勝略汰,很多對設計沒有熱情,不去提高自身水平的是比較危險的。

回到原題,對於今年建築設計行業產值普遍下滑多少這一具體數據,我無從考究,無非是小城市業務量普遍減少,小公司(如果老闆不懂的市場運營的話)難接活。

那是不是大家都要往大公司大城市跑呢?如果水平差來到大城市一樣不好混。……我這裡說的水平差只是相對的,每個人資歷,天賦,努力程度都不同,是無法縱向比較的。……還是那句話,不論處在哪個行業,如果能夠處在上層水平,是不怕飯碗被搶走的,除非是那種要被淘汰的行業。

手機碼字,啰嗦了這麼多,沒能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見諒。


首先,縮水是肯定的,但也不是像上述各位說的那麼可怕,房地產,中國房子造不好,人多,10年就得換,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飽和,而一線城市依然炙手可熱,中國人大多思想上,長輩會為孩子添置新房,很多青年人也認為有自己的房子才算家(雖然我不贊同)。甘心做房奴,加上現在經濟增長,不敢試水的固然會經濟能力偏弱,相比房地產我個人覺得暫時還不成熟加上摸索企業轉型的互聯網泡沫更加嚴重,用戶不等於客戶,互聯網最終也是要與花錢打交道而不是一味佔領市場,所以轉型很關鍵。阿里做了好例子,其他各企耗了巨資佔領市場最後能否成功卻不得而知。回歸正題,城市化進程還未結束,依然需要很多的房子(也會有更多的拆二代),房地產居高不下也有一定的因素是土地的升值,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用自己的錢借給房地產,然後房地產再把房子賣給我們,zf拿了稅,房地產賺了錢,gdp增長,國家發展,人民「幸福」(各人定義不同)。至於坍塌什麼的我覺得不會,再縮水也不會回到5年前水平,浮動有限(現在菜價都幾塊一斤了)by the way 抓住機會,膽大心細,年輕就是折騰,你想要什麼就爭取,縮不縮水與你何干。現在的社會你不懶不呆不會餓死人的。粗鄙見解。ps還走了題。建築設計,你懂的,又不當大師,學雜點,以後會吃香。


溫克堅:《樓市已經殭屍化》

翻看近期和經濟相關的幾個會議公報,可以看到那些美妙的修辭一個都沒有少,這些修辭鑲嵌在那些複雜的「既要」「又要」的句式中,會讓所有對語言內在邏輯有所敬意的人感到崩潰——或許這就是目的之一吧。當然浸淫在固定話語當中的人們,自然能從龐雜的修辭叢林中抓取到更真實的高層意圖,比如「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可以對應著完全不同的政策組合。

就當下而言,稍有常識的人們都會同意,財政政策豈止積極,簡直是超級活躍,而貨幣政策早已從寬鬆切換到極度寬鬆。同樣的政策基調,同樣的執行系統,完全悖反的政策內涵,大相徑庭的政策後果,這一切似乎都以毫無違和感的方式共同演繹著有關部門的經濟劇目。

原因並不複雜,一個具有超級資源掌控力的政經結構,在短時間內,當然有能力吸納矛盾和衝突,制服市場,以某種「穩定發展繁榮」的外觀呈現給大眾。只不過,隨著資源持續錯配,市場張力積蓄,經濟體病症越來越明顯,難免影響經濟體的外在容顏,這幾乎已經是司馬昭之心——問題是如何來描述這種現象?

當我在思索一個恰當的辭彙的時候,不知怎麼最先被激活的辭彙就是殭屍——一個「塗脂抹粉」的殭屍——類似意象揮之不去,這或許是某些好萊塢電影留下的意識碎片,或許也是某些閱讀殘存的痕迹。

在經濟學敘述中,「殭屍經濟」並不是一個突兀的新詞,而是有多方面的淵源。「殭屍經濟」這種說法的廣泛流行,和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的經濟表現高度相關。由於日本大企業財團在產業、地產、金融和政界高度的相互糾纏,使得信貸資金長期被少數低效的企業集團所佔據,形成某種頑固的既得利益結構,使得要素配置不完全遵循市場規則,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大量債務沉澱在經濟體中,市場沒有被清空,眾多沒有利潤的企業依然存續,形成了某種殭屍一般的存在。而另外一方面,日本央行把利率長期維持在很低水平,給了這些債務纏身的企業喘息的空間,形成了某種餵養殭屍的機制。日本的產業優勢固然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但日本經濟體內的這種殭屍形成和殭屍餵養機制,使得日本經濟長期陷入低增長的困境。

和日本相比,中國經濟體內的殭屍形成和餵養機制,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壟斷封閉的金融體系,大量低效的國有企業,都是最典型的殭屍形態,錯配和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之所以這些殭屍的存在沒有徹底拖垮經濟,是因為在過去20多年,有一個顯著的要素市場化過程。比如土地,勞動力,創富意願得到釋放,加入WTO更是開放了廣闊的市場,這些經濟發展動能在抵消了殭屍所消耗的資源之外,依舊有一定的餘量,構成了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想如果沒有國企等殭屍模塊的消耗,30多年經濟發展創造的財富將足夠讓十多億人都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二戰以後日本三十多年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就是例證。

過去數年,雖然GDP增長數據依舊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但由於既得利益結構固化,經濟體內部的殭屍機制日益強大,而發展動力逐漸衰減,只能靠不斷透支未來的金融資源來餵養殭屍。

這種後果最重要的體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和銀行資產質量上。根據官方公開消息,根據小口徑統計的政府債務估算在24萬億左右,這其中主要是2008以來,作為積極財政政策必然後果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行政監管機構,包括財政部、央行和銀監會雖然多次要求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嚴格約束借新還舊,但事實上由於政治機制問題,金融機構不得不遷就地方政府的訴求。

地方政府債務的經濟後果是很多無法沒有經濟合理性的項目,這些巨額資金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礎設施、房地產、市政工程以及一些貪官的利益輸送機制中,投資項目的現金流基本不足以償還本息,因此作為貸款人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不對這些款項不斷展期,用會計技術處理來掩蓋資產損失的實質。

銀行資產質量一直蒙受陰影之中,這其中既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大量借款,也包括了央企的大量借款,還有銀行在房地產市場中的風險敞口。這些陰影之下,從2005年以來的銀行金融體系改革成果,可能前功盡棄,重蹈覆轍。說到底,這些通過經濟股份制改造,經過資本市場歷練的銀行體系,政府依舊是控股股東,銀行的控制權還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方式或許有區別,但銀行歸根結底不得不屈服於政府的意志,這意味著為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埋單,為積極財政政策埋單,為刺激經濟發展埋單。隨著埋單時刻的逼近,中國經濟完全可能重演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悲劇。

從房地產行業的軌跡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楚這個過程。上述提到的要素市場化過程,一個重要的領域其實是房地產。從1998年朱鎔基政府推動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大量的土地資源推向市場,大量的房地產企業湧現出來,房地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逐年遞增,到2012年,房地產以及相關行業在GDP中的比重佔到了18%左右,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佔財政收入總額的40%, 在胡潤富豪排行榜榜單上,和房地產相關的富豪往往佔據其半壁江山。

正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經提及的,無論從行業周期、供應量、人口特徵等因素來看,樓市都不可能持續高歌猛進,但在土地政策、土地財政、發展績效等眾多帶有強烈的政府意圖的因素共同推動下,房地產行業持續飆升,泡沫帶動更多泡沫,形成了長時段的行業繁榮。

但是弔詭的是,看起來有充分競爭的房地產行業,在多重力量的扭曲之下,逐漸變成一個動感殭屍。依託於土地財政的龐大體系,長期形成的資源汲取模式,對土地出讓已經形成依賴,除非能在短期之內削減官僚體制運行成本,或者像一些經濟學家建議的發債,通過金融工具從未來支取必要的物質資源,否則這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將無處安置。官僚們也十分明白,短期之內並沒有哪個行業可以替代房地產行業,給官僚系統提供持續的資源,也因此他們會用盡各種政策工具來抵禦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如果說地方政府緣於土地財政的利益,而有充分的激勵來扶持樓市,那麼中央政府則為了避免銀行資產急劇惡化,必然會通過政策救助樓市,央行尤其是其中的急先鋒,可以採取降息降準的方式來進行。本來有可能推出的所謂房地產稅收,土地制度改革都會為了這個目的讓路。

房地產市場急需的價格調整、結構調整、被政府製造和維繫繁榮的目的強行扭曲。但市場有它的內在邏輯,當供大於求的信號足夠明顯,當價格超過購買能力的現實如此冷峻,要持續維持樓市的虛假繁榮就變成不可能的任務了,在市場調整、泡沫破裂和製造繁榮等多種衝突力量塑造下,在2013年-2014年這個時段,樓市殭屍化成為政府救市的非意圖後果。

這點既可以通過眾多鬼城的存在來部分表徵,也可以通過高企的空置率來側證,同時在整體意義上,市場交易不活躍,樓市存量巨大,大量資金沉澱在其中,表明房地產行業整體上呈現殭屍化特徵。

對殭屍意象的反覆渲染似乎讓人恐慌,但其實最終勝出的還是歷史趨勢。經濟發展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而人類行為具有很高的創造力。面對危機前景,人類有更強烈的動力推動創新。反應在經濟體層面,最近這些年,雖然經濟改革基本停滯,但經濟體自身驅動的演變和創新,還是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率。無論是從創富衝動、信息流通、企業家精神、技術進步,等等,都促使中國經濟可能正在向創新驅動模式轉移,大量的新創企業、大量的資本、海量的人才等等,正在以某種無法預設的模式進行匹配組合。這些自發的,基於市場內在機制的經濟行為,會提升要素生產率,會帶來更多財富和資本的生成,使得中國經濟體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真正具有了中等發達經濟體的特徵,也因此我們不必杞人憂天。

樓市泡沫的破裂不會是毀滅性的,更廣泛的經濟危機也不會是世界末日,這些只是構成了經濟體一場遲到的調整所必要的壓力。而危機其實是殺死殭屍的必要過程,只有經濟體內餵養殭屍的這種遊戲的破產,經濟發展才會迎來新的動能,樓市才會恢復活力。

在這種跡象更加明確之前,我們暫時維繫一個基本的結論,樓市已經殭屍化,任性的樓市已經沒有新故事。


看到這個2014年的答案感覺一陣寒意。

14年我來到這家新公司,年底的時候我告訴他們15年是從未有過的寒冬。16可能會開始反彈。

15年我還在這家公司,年底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告訴大家16年是規劃從未有過的寒冬,17還會繼續。

而這一切,我們預言了結果,印證了結果,卻束手無策。


珠三角某大型事業單位XX院,削減招聘+裁員,減福利,減年終獎。

其實行業冷冬倒是去讀書的好機會,起碼這波寒流兩年內好不了。。。


本科某211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因為不喜歡土木跨專業考研讀了個翻譯的研究生,後來出國讀結構工程碩士,世界排名前100大學畢業,2014年10月回國找工作兩個月沒有任何音信。注意,是沒有任何音信,連一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撈到。兩個月之後有了兩三個建築企業的面試機會,不過都沒有迴音。再後來靠著翻譯的學位和留學回國人員的應屆生身份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對這份工作還比較滿意。入職之後,因為單位有一個基建的小項目,領導看我是學土木的,讓我去幫著做甲方代表盯項目,莫名其妙地又在做土木相關的事情,但估計這個項目完結之後就不會再做了。

說點題外話。

如果有土木或者建築的學弟學妹看到此答案,我個人目前體會是,土木建築行業中,留學生是基本上沒有任何優勢的,因為接觸的規範和設計方法和國內不一樣,加上國外土木名校在國內建築行業的名氣和影響力有限,在與國內院校學生競爭的過程中是處在明顯的劣勢的。國內學生一般在讀研期間都會或多或少地在國內設計院或者其他建築單位實習,加之導師會有一定的人脈資源,找工作比起回國兩眼一抹黑的留學生是有優勢的。另外,招人的時候,設計院還是偏向要國內好學校的,因為可能總工或者主管就是從那個學校出來的,對這個學校畢業生的質量相對放心。留學生一般的出路就是去干海外工程,雖然工資非常高,但代價就是自己的青春,而且回國之後的發展也是一大問題。畢竟土木行業很講究人脈,長期在國外混,回到國內可能就會面臨要從頭開始搭建人脈的問題。

如果有高三學生上課偷偷刷知乎看到這條答案,我的勸告是,大學一定一定一定要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本人對土木興趣一般,當年因為母親的緣故選的這個專業,學的非常痛苦,一直到讀到碩士都是如此,而且個人的水平也只是中等,無法做到頂尖。我曾經讀過一個翻譯碩士的學位,學得開心的同時,成績也非常之好,以至於老師都疑惑我本科到底是不是非英語專業的。所以,學自己喜歡的,同時兼顧自己的特長,這是選擇專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至於我後來去讀結構的碩士,唯一的目的就是找一份不錯的理工類工作,目前看來也是落空了。

-------------------------------------------------------------------------------------

剛剛發現此答案被另外一個問題轉載了。看來我這樣消極的回答還是對土木的學弟學妹們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呢。現在更新一下吧。也澄清一些不明白的地方。

首先,我在英國讀的結構的碩士學位,土木專業的排名在英國是前五名。學校師資質量很高,我寫論文的課題能找到的權威參考文獻大部分出自導師或者導師的導師之手。

第二,一年的碩士時間是有點短,不過這一年的學習強度不亞於高三,學習內容我個人覺得比我大二大三學的專業課加起來都要多。這一年我問心無愧,一點沒有浪費父母給的大把學費和生活費。說三個事實。1.我在這一年除了假期抽時間出去旅遊了十幾天,幾乎沒有娛樂活動。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儘管沒有浪費什麼時間,我這一年熬夜學習的時間比我之前高三和大學加起來都要多。2.我畢業回國的之前用了一個拉杆箱,把我帶不走的學習資料送給了一位學弟。3.我這一年的學習,甚至培養出了我對土木專業的一些興趣,可以看成是被洗腦了,學習強度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第三,有人說十月份是找工作非高峰期,不然也。我後來去一些建築企業面試的時候(寫完答案後總算有了兩三個面試機會),聽一起去的土木女生說,他們班的男生十一月左右基本都定下來工作了。

第四,留學生確實在這行業里不受待見。建築行業是傳統行業,換種說法叫做夕陽產業,儘管這個夕陽要落下去還要很久。行業里還是論資排輩的,而且或多或少會講究些嫡系關係之類的。我個人了解,一些好的設計院招人,都是會或多或少偏向主管或者總工畢業學校的學生。如果家裡有一些關係可能會稍微好點。不過,我家跟土木行業不怎麼沾邊。

第五,找工作的成功率確實跟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地域、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自身實力和運氣等等。我也許是個案。

第六,匿名是因為不想接太多私信,有問題我都在評論里回復吧。

第七,關於「工程實戰能力」的問題。留學生在這方面的確是有硬傷,國外土木專業學的東西太雜。單論進設計院立馬能上手出好活的能力,留學生真是不如國內學生。

希望此回答沒有冒犯到一些真心熱愛土木行業的人士。我對土木的興趣一般,一直都在糾結,雖然學習成績還說得過去。

土木行業這次寒冬,也許就是一次洗牌的機會,讓這個行業能夠優勝劣汰,最終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我看到太多外行人為了賺錢在幹這一行,導致土木行業給人一種很土很低端的印象。希望這一次的產業更新換代能夠讓土木行業重新煥發生機。

謝謝各位的回復和質疑!這才是知乎精神。

-------------------------------------------------------------------------------

目前已經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是土木行業的。

學工科鍛鍊出來的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還是很有用處的。


匿名回答 今年我快要把家裡書架上存的書都看完了 準備上點新貨

還買了一個kindle 一個漢王的特大號電紙書 存了不少書進去慢慢看

還有一個win8平板 手機也換成大號的了 方便玩貼吧

上個周末寫了本鋼筆字帖

不要吐槽我回答跟問題無關

我這都是閑的


明年本科畢業,這半年在魔都實習+找工作。今年找工作很難,就拿自己實習的單位來說,某集團大院的一個所,去年校招進來的我認識的有十個,今年校招據說只有兩個人,一個博士一個碩士。

室友在另一個規模差不多的集團下屬的新成立不久的單位實習,所長明說今年不收女生。

年底實習也很難找,本來以為年底會趕項目缺人,結果打電話過去很多公司都不需要實習生。

有次在天華小會議室畫快題,聽外面HR說今年形勢那麼不好公司可以招到更多好學校的學生了。


我們公司今天到了十一月中旬才跟著火了似的忙起來,一個月沒周末了已經……比之去年老闆一開心請大家去泰國簡直是天上地下,今年的福利聽說是去自己公司的一個項目一日游……嗯,你沒看錯,項目工地一日游(施工現場一日游)。唉。


看到未來的同行們對行情如此悲觀,我也就放心了


沒有數據我說我周圍設計行業知道的幾個情況。。

一個國字頭央企,年初就發了幾個月基本工資。十月開始宣布70%工資。。等於:變相降薪。。。11月底宣布。沒有年終獎。

再說一個央企。各個部門不同。。最差的部門從年初就開始借錢發工資。一直到年底院長急了。。凍結了賬戶。其它部門也是不同程度的完不成任務。

我朋友一家境外事務所,一流一線大牌。。今年裁過兩撥人啦。。高中低段一起裁。。裁掉了20%以上人員。

朋友的私企,一直工作人員半閑置狀態。。做那種貼牌外包的施工圖,價格壓的只夠養人維持。

今年聽到很多設計公司出現這種情況。。甲方。。或者甲方的股東或上級公司領導被雙規了。。或者消失了。。施工圖都快做完了。。馬上停下來。。

再補充一個情況。設計院下游的效果圖公司。。從來都是一個沒日沒夜加班的苦力行業。今年十一出現了按國家假日全休的情況。。難得。。重複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的狀態。


等那天看到這帖子沒人回了,就說明春天來了。


魔都小型事務所。

老闆說項目明顯比前兩年少了,估計少了四分之一吧。

行業不景氣最先淘汰的一定是資質不高缺乏競爭力的設計院。最先淘汰的一定是能力平平缺乏經驗的設計人員。

所以要麼儘早跳到人員精幹的院(一般規模不會很大,但實力雄厚),要麼提升自身能力。


本人不是建築行業,是景觀行業,但行情應該是差不多的。

公司是一個小型私企,上下20人左右。去年一年基本每個星期都是加班,很少過周末,今年一年鬆弛了很多,項目明顯減少了,跟領導閑談時,他也稱今年行情不好。在獎金上就明顯上縮減了。

去年底接了一個地產22公頃的項目,投資約2個億來著,翻過年來,項目面積初步縮減,預算減到1千萬,約每平50多塊錢的造價,基本做不了啥了。新的方案剛做好,甲方打來電話,預算減半。。。


作為一個大一學生。。。看的真是心塞。。。沒活路了的趕腳。。。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也來添個回答,增加一點今年的業界信息。還是用我個人舉例,其他也實在不清楚。

本人一線城市主力院,營收曾經在全國民營院排進過前十,現在不清楚。本人所在所去年業績還不錯,今年產值比去年少了1/3,個人收入比去年少了1/4。是不是聽起來還不錯?

但是…………………

今年的錢全是去年和前年項目收回來的設計費,換句話說就是吃老本,今年項目少的可憐!按照現在的節奏,明年就要喝西北風了。

那再來分析分析原因,我們所主要是以公建設計為主,偶爾做做三四線土豪的房地產項目(錢多要求低,多屬於沒有多少開發經驗的主),本來日子還不錯。自從中央要求停建樓堂館所,好多公建項目做著做著就沒了;房地產不景氣,土豪也越來越少。現在所有人都在後悔當初沒有抱大開發商大腿,但是後悔有啥有什麼用呢。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就職於一線地產公司設計部。集團領導層裁員20%,地方項目公司的年終獎金到現在還沒發,不知能有多少。去年的這個時候每天都被獵頭騷擾,煩的要死,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獵頭主動聯繫我,我立刻就發了簡歷過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與我工作對接的4家設計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薪和裁員,而且2015年的活源也不樂觀。


我和樓上的都不一樣,對2015年整體我是看漲的

2014年我們公司也一樣效益下降,活單下降(本身我們基本不接那些要設計費有難度的項目),偶爾有走的(因為獎金跟不上,我們公司年薪不高,考的就是項目提成,也算裁員吧)

那我為何覺得15年會好轉

基本就是看經濟形勢

2014年至9月底,全國除北上廣深外基本所有城市取消了限購,房市開始回暖

緊接著11月底,利息下降,股市交易額創世界紀錄,可以看出投資衝動

全年縱觀,貨幣發行有增無減,只是這次不喊口號罷了

並且,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上漲將近十去年的1.5倍還多,樓面地價也節節攀高,地王樓王依舊湧現

最後,國家不但投入2萬億依舊大力推進鐵路地鐵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制定了「一路一帶」的發展目標,預期總投入近14萬億

總結來說,貨幣增發,政策鬆綁,樓市回暖,股市癲狂(唉,監管不足或者睜隻眼閉隻眼),泡沫復現

所以,2015年,泡沫必將推動房地產,也將帶動設計行業回春,估計再輕鬆也就輕鬆一個季度了大概

所以,只是擔心沒活的人,可以放心了,磨練下自己的技術,或者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吧

PS:通脹也可以預期會加重,所以可能活會變多,人會變累,但是收入增加有限,你縱向比較應該比之前活的更難一點


推薦閱讀:

一句話評價你的2014年?
怎麼看待今年突然爆出這麼多娛樂圈明星吸毒?

TAG:建築行業 | 建築設計 | 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