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在古歐洲戰場上地位如何?

據我所知,劍作為兵器在中國古代戰場上應用不多,更多是作為裝飾或者象徵。那麼單手劍和雙手劍在古代歐洲現場上的地位如何呢?


正在聯通打醬油,實在無聊特來回答,見識有限,歡迎補充以及糾正。

又是空閑造就的長答案,請連接WiFi

總體來說,大多數人對於西方劍的印象基本就是:不是十分巨大的笨重巨劍就是靈活只能刺的擊劍。事實是兩種看法都是比較片面的。

首先說一下我的觀點:

劍在歐洲古代戰場(即冷兵器時代)佔有極其重要的、無可取代的地位

最早關於劍術教室的記錄,見於1180年,出於治安考慮,倫敦禁止開設【劍與小型圓盾類教習學校】

而歐洲武術最為輝煌,發展出最多流派的時期。是在14世紀—17世紀末,也就是中世紀末期到火槍成熟。(中國有記載的門派出現,也是在這一時期2333)

常見的武器有:長劍,迅捷劍,劈刺劍,單手劍盾,匕首,短劍,短矛,砍刀,長棍,四角棍,威爾士鉤矛,瑞士長戟,鐮刀。

我選取了幾種歐洲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劍,分三個部分來介紹其構造, 使用方法和技術。

一、讓我們來看看西洋劍的變遷(如下圖,由下至上看)

西方的長劍,也是歷經千年傳承下來的,經歷了無數戰爭的考驗,而且不論大兵團作戰還是步兵小規模戰爭,都有很好的作用。

在羅馬衰落後的維京入侵時期,長劍就開始大規模用於散兵作戰和劫掠的爭鬥中,之後隨著法蘭克和神聖羅馬的崛起以及英格蘭蘇格蘭的對立,城堡之間的領主戰爭更造就和驗證了長劍的優勢,在隨後的十字軍時期,由於面對阿拉伯優異的冶煉工藝,歐洲劍經歷了一次學習和完善的年代,由於重裝甲逐步出現才使長劍逐漸失去了實用價值。

加上在歐洲鎖甲大量流行(從維京時期開始大量裝備)使砍擊和刺都必須通透性極強,才可以洞穿緻密的鎖甲環扣,而在東征前的歐洲大陸,冶煉技術上還不夠先進,難以打造出刺砍結合的兵器,故而當時步兵大都用圓頭的斬劍和闊劍,而騎兵則裝備錐形劍身的刺劍。

東征後,德式一手半劍與專為騎士設計的雙手大劍誕生了,優異的冶煉術使這類長劍有強大的刺擊和猛烈的斬擊(當然相對中國劍更偏於斬,但由於歐洲劍主要對付盔甲這類重防禦,因此相對中國劍要笨重得多)往往一把配重合適的大劍由1米7左右的男子使用,不必很多訓練就可以輕易斬斷牛的後腿,而且揮劍速度很快。

接著出場的是羅馬短劍。說它是短劍,因為它的劍身長度在60厘米以內,開了雙刃,能刺能砍,使用靈活。羅馬短劍在當時羅馬軍隊中使用十分廣泛,從士兵到元帥都有佩帶,這和當時戰鬥的需要有關。當時羅馬軍隊的方陣以巨大的盾牌和長矛聞名,但是一旦雙方的密集隊形接近並展開貼身肉搏,它們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只有依靠靈活的短劍來殺傷盾牌縫隙中的敵人,當然短劍也是騎兵、長弓手和軍官的自衛武器。看過電影《角鬥士》和《斯巴達克》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斯巴達克和馬克西穆斯在奴隸角斗時都使用了羅馬短劍,殺人如麻。

二、下面介紹幾種在歐洲歷史上比較常見的幾種劍

1、長劍Longsword,或稱為一手半劍one and half sword,雜種劍Bastard Sword

(1)基礎介紹

意即單手雙手都能運用自如的劍,十三世紀時候德國人發明出的劍,在十七世紀得到廣泛運用,各地都有自己特殊的用法和型式。「Bastard」即雜種的意思,沒有固定用法。當用於切削時單手較方便,但突刺的時候就適合雙手持拿。

長劍是歐美電影裡面非常常見的武器,是歐洲劍形經過了複雜漫長的演變後出現的武器,其比例,重量,形制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主要為雙手持握,但也可單手作戰,可用於戰場(根據兵種和戰術而定,並不主流)也可用於防身,用途多樣,方便攜帶。

重量在1.2KG-1.7KG之間,長度在110cm-130cm,重心位置在護手前10-15cm,劍身比日本打刀更薄,更長,略重,操控性與打刀不相上下。

長劍的圖示如下

(2)應用

最初發展是可能是普通的雙手劍沒辦法掛在騎士的腰間才出現這種折中的劍型。後來在實戰的應用上,可以配合盾牌使用,盾牌脫手後又可雙手持握增加殺傷力,是相當實用的類型。

最初設計的原因也是要能摧毀敵人的裝甲,後來傳入歐洲,由於十六世紀盔甲的精良程度日漸提高,此劍因破壞力驚人而深受士兵的喜愛。到了十八世紀火器盛行的年代,蘇格蘭人還是喜歡佩帶一把這種武器。這種兵器廣泛地出現在各個戰場仩,從百年戰爭到蘇格蘭抗擊英格蘭的鬥爭,都能見到寬刃劍的裑影。平行的劍刃的頭部,較寬厚的刀身和夠雙手使用的劍柄,單手揮動。劍有兩刃,一擊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擊。十字形把手多為鐵或黃銅所制。劍柄末端常有一圓球,內部注鉛,以維持用劦砍劈時手腕的平衡。無論是馬上,步戰,平時防身都能發揮起作用,是11到15世紀主流的個人武器。但是到15世紀,發達的冶金技術,使它的地位逐步讓給了德意志大劍。

(3)劍的技術

長劍主要應用有理查特納爾流長劍術。

德國的約翰尼斯·理查特納爾所創,德國長劍流派的根源之一,門下弟子眾多,很多成了後來的劍術大師,他們的發揚和推廣使德國的長劍術名震歐洲。(現今,德國長劍術仍是歐洲劍術學校的熱門課程)

強調攻守合一,奪取主導權。每一個進攻動作都同時具有保護身體的作用,每一個防禦動作中暗涵著反擊的契機,以此將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迫使對手被動防守,一招一式落入計算之中,最後在不段變換角度的攻擊中崩潰。

步法採用所謂的「交替步」,也很簡單。以丁字步起始,後腳向前跨一步變為新的前腳,形成新的丁字步姿式,但整個身體向前移動了。接著同樣練一下向後的交替步。

交替步也可以用作斜向移動,事實上躲避攻擊時常常要用到斜向的交替步,例如你以左腳在前的姿勢進行防衛時,若對手向你的頭部砍來,就應以交替步向右移動躲開劍鋒,若步子較大時則讓左腿拖在後面並迅速回到防衛姿勢。一定要交換練習兩隻腳,注意移動的平穩和流暢,結束步伐時要回到穩固平衡的丁字步姿勢上來。

2、迅捷劍Rapier,或稱為刺劍

(1)基礎介紹

迅捷劍是火槍成熟之前,歐洲冷兵器在一對一上進化到極致的產物,這種武器幾乎不考慮戰場用途。

迅捷劍長度在2500px-3000px左右,其中刃長就達2250px—2750px,單手持握使他的攻擊距離超過長劍。重心在護手處到護手前250px,因此操控性極佳,變化極快。一般有會包裹嚴密的護手保護脆弱的手指。

這種武器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脆弱,一般全開刃或者開一半刃,劍身呈棱形,厚實而具有韌性,貼近護手的位置幾乎是矩形,靠近劍鋒的位置開始變薄。因此也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輕,重量在1KG-1.5KG左右,與很多長劍相當,這種武器的速度是依靠重心和攻擊方式,而不是本身的重量。

(2)應用

多用於刺殺,少數也用於劈刺。劍柄有握把、護手和各種形狀的柄圈。劍身直而長(約1米或1米以上),單鋒或雙鋒,扁平帶槽或呈棱狀。刺劍是劍的進一步發展。十六世紀盛行於西歐,是表明貴族身份的武器,也裝備步兵和騎兵。迅捷劍犧牲了劈砍能力,以獲得無與倫比的攻擊距離和刺擊速度,幾乎可以越過任何刀劍的防禦。而刺擊擊中軀幹或頭部時將會深入到內臟或大腦,以當時的醫療技術幾乎無法救治。

(3)劍的技術

見識淺薄,不知如何說,也沒找到相關資料,在此放上視頻一個:迅捷劍vs日本刀視頻封面AHF Rapier vs Katana sparring - Nick vs Michael視頻

大家可以從這個視頻中看看迅捷劍的速度和攻擊距離。

3、雙手大劍

(1)基礎介紹

雙手大劍是一種有效的步兵武器,使用年代主要在十五到十六世紀。它全長約60-70英寸150-175厘米,儘管它的尺寸很大,但卻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沉,總重量約在5-8磅2.3-3.6千克之間。在瑞士人和日耳曼人手中它是一把致命的武器,使用它的士兵被視作是擁有特殊技能的人,能領到額外的津貼。十五世紀的這種武器往往具有擴大了的十字形劍柄,並在護手柄的兩邊裝有護圈。到了十六世紀在義大利這種樣式仍占統治地位,但同時代的德國則出現了更華麗的樣式。雙手大劍的劍身通常都有很大的刃柄,可以允許一隻手安全的抓握以在近戰中更方便地揮舞。在刃柄的末端有一對三角形或尖刺狀的凸起,這種裝置通常被稱為「錨爪」

雙手大劍這個詞的範圍基本上僅包括十六世紀左右的幾種瑞士日耳曼雙手劍(在當時被稱為德語形式的Dopplehnder或者是 Bidenhnder,均為雙手共持的意思),而更為人所知的稱呼Zweihander Zweyhander其實是現代所後加的而非歷史術語。在英國,它還常常被稱呼為「屠劍(slaughter-swords)」,而這又是由德語中對它的另一稱呼Schlachterschwerter(原為「戰劍」之意)而來的。

(2)應用

雙手大劍和中世紀長劍在使用方法上的區別並不大,有人甚至會在一些決鬥中使用它。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本專門教授如何使用這種武器的劍術書流傳下來,就我們現在所知,在當時的戰場上,這些武器主要用來在兩個長矛方陣互相交戰時,砍斫左右如林的矛桿以破開一條通路,甚至可以挑開對方的長矛或長戟,直接沖入敵人方陣中大開殺戒。它們由最高大懾人的士兵使用,,這些士兵被稱為雙手劍士(Doppelsoldner,指身強體壯經驗豐富的老兵,名稱的本意是指他們在軍中領取雙份薪水,但亦暗指他們使用的雙手大劍),會被作為一種儀仗隊來護衛城牆和軍旗。

義大利人著名的文主義歷史學家保盧斯約維斯(Paulus Jovius)在十六世紀早期就曾經描述過瑞士士兵在1495年的福諾夫會戰中使用雙手大劍砍劈對方的矛柄的情景 一些相關著述告訴我們在十六世紀的軍隊中雙手大劍的運用是很有限的,相比長矛和戟來說它並沒有在戰場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步兵部隊中,那些德國和瑞士的僱傭軍們向來把雙手劍士部署在隊列的最前排,他們的職責就是砍開對方的矛戟,並在對方的方陣中殺出一個己方士兵可以衝進去的缺口。但事實上一旦兩軍開始進入近戰的碰撞推擠,這種作戰方式就成了紙上談兵,因為後排的人會對前排的士兵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最後使得方陣的較量演變成一場人群之間的大混戰。」

在諸如低地國家、義大利城邦、德意志土地上的自由城市及聯邦這樣僱傭軍願意為之效力的小國中,瑞士人在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是所能僱傭到的最好的雙手劍士,雙手大劍和那種被稱為戟的長柄多用武器一直是瑞士人為大家所熟悉的最佳商標。瑞士人和德國人自己製造他們所使用的雙手大劍,義大利人則製造雙手大劍的劍胚,並出口到歐洲各地。雙手劍士是一等一的突擊部隊,他們被訓練來攻擊敵方接近的騎士和步兵,瓦解他們的進攻。不過到了十五世紀末期,瑞士人選擇了17-18英尺長的長矛作為他們的專用武器,變成了歐洲最優秀的長矛手。

(3)劍的技術

翻譯不能QAQ

結束了,傾盡所能,大神輕拍


在三浦權利的《西洋甲胄武器事典》中,曾經提到一段話,大意是:

劍與斧、矛、弓等武器不同,其他的武器都有其他的用途,是首先作為工具出現的,例如矛和弓最早是用於打獵的,古埃及語中戰斧和木工斧的寫法是一樣的只是讀音不同;但是劍不一樣,劍除了殺人,沒有任何其他的用途,是一種純粹為了殺人而發明的武器,既然如此,古代人為了將它殺人的用途精益求精,於是不斷的改進劍這種兇器,從青銅短劍,到蘇格蘭斬劍,到破甲劍等等,劍在西方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變種,用途多種多樣,在西方戰爭史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


古歐洲10把代表性劍:

長劍

長劍在中世紀早期已經出現,這是一種輕,薄,長短適中,單,雙手都方便使用的武器,主要以切削,突刺為主要攻擊方式,刃長70到80CM,柄長20到25CM,柄頭無裝飾或只有長橢圓配重球。但是這種劍的破壞力實在太小,主要是一般士兵防身的武器。

騎士劍

馬上的騎士在11世紀時出現了專用的武器:長槍和鳶盾,但是使用盾牌和操控馬匹使騎士的長劍失去了雙手使用的價值,而又窄又薄的長劍對鎖鏈甲的破壞力又不足,所以,騎士專用的刀劍出現了。劍刃為銳角等腰三角形,長70cm到80cm,握把僅容一手握持,並有較大的配重球。在馬戰中可以充分發揮突刺的威力。但是,萬一必須步戰,這種劍砍劈的作用實在太差勁……所以到12世紀,闊劍和斬劍出現了。

闊劍

闊劍是有著典型英格蘭風味的武器,平行的劍刃,長橢圓的頭部,較寬厚的刀身和夠雙手使用的劍柄,屬於非常沒特色的武器,但是無論是馬上,步戰,平時防身,水上戰鬥都能發揮起作用,是11到15世紀主流的個人武器,傳說中的EXCALIBER也是一把闊劍。但是到15世紀,發達的冶金技術,使它的地位逐步讓給了大劍。

斬劍

這種劍是純粹的步兵劍。看過電影勇敢的心的人對它應該有很深的印象。至少1.5米的長度,鈍圓的頭部,寬闊但薄的身體,握把上方有一段無鋒的部位,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砍劈」而存在。在蘇格蘭人抵禦英格蘭人的戰鬥中,針對英格蘭整齊的長矛步兵陣,擅長混戰中「一斬多」的斬劍發揮出了它的威力。但是作為軍隊的裝備,它實在太過極端了。所以,除了一些傭兵外,逐漸失去了作用。

左手短劍

以法語」左手「為名的這種短劍,可以說是為了擊劍手而設計的。看過黑白電影《王子復仇記》的朋友應該記得最後決鬥時雙方都拿兩把劍,其實左手短劍是為了彌補講究輕巧而犧牲防禦力的擊劍術而出現的。其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盾劍。而也有蛇狀,帶鎖扣的各種怪異設計……總而言之,是輔助類的武器,但不少盜賊也喜歡使用這種輕巧的武器。而且是拿兩把!

細身劍

在現實中,這是德國貴族平時喜愛的武器,而在奇幻小說的世界裡,這種武器成了妖精和女性極其偏愛的東西。當然,在古代,護衛重要女姓的女傭兵也有它的愛好者。雖然號稱細身,但是它和後來專門的突刺用西洋劍有很大的區別。確切的說,其實這應該是一種為女性或體格瘦小者重新設計的大劍。

雖然劍身很窄,和劍柄同寬,但是它略厚的刀脊使它在雙手握持揮砍的時候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細劍

細劍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法國。由於城市人口逐漸增加,道路的修繕,使得人們的來往和日常生活比以往更為安全方便。因此一般人也沒有必要穿甲佩刀旅行,但是佩劍卻在尚武的西方文化中成了男子氣概的象徵。所以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只要買得起,就一定會佩劍。甚至佩劍還成了城裡人和鄉下人的差別標誌。同時決鬥也由披盔戴甲肉搏轉變為了用細劍決勝負。甚至在服裝設計中也往往把劍當作全身服飾的一部分考慮進去。從某角度上來說,細劍也許是最廣為國人所知的西洋武器。

德國劈刺劍

這種流行在1375到1450年的日爾曼人之間的單手使用的劍是介於騎士劍和大劍之間的典型過渡類型。這種武器最先是為輕裝甲的步兵所設計,逐漸也為騎士階層所接受。它有著漂亮修長的直刃和均勻的淺弧收鋒。在保證了穿刺的威力的同時也確保了劈砍時的強度。一般來說,它全長41又3/8英寸,刃長34英寸,刃寬1又7/8英寸,刃厚3/16英寸。無論是砍還是刺都能夠保證足夠的破壞力和強度。而且這把武器頗為輕巧,只有3磅又4盎司。從這點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以步戰為基礎設計的武器。對重型的鎧甲破壞力不足,但是卻方便使用。這和往往超過4英尺,重過9磅的大劍相比確實是差距很大,但是卻是最早將「砍」和「刺」結合在一起的設計,對後世的武器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焰形劍

焰形劍德文原名的意思,直譯是「火焰般的刀刃」。正如其名,這種武器在15到17世紀之間,一直是德意志法庭和宮廷權威的象徵。穿著法袍的士兵手握雙手焰型劍正如同中國的衙役手持水火棒,羅馬侍衛肩扛「法西斯」一樣,象徵著法律嚴酷無情的一面。而身不著甲,手舞焰型劍沖入對方弓弩陣中左右砍劈大開殺戒的瑞士傭兵也正如蘇格蘭令人恐懼的斬劍手一般,是無裝甲或者輕裝甲士兵最為恐懼的噩夢。但和無法當成衝鋒陷陣的兵器使用的水火棒或法西斯比起來,從這點來看也許正象徵著日爾曼民族的簡潔實用主義。由於當時歐洲戰場的第一列步兵往往是長矛手、火槍手等輕步兵,甚至是完全沒有鎧甲防護的,揮舞著這種巨大而恐怖的武器衝鋒的瑞士.德國山民組成的,履山地如平地的傭兵可以很快地撕開第一陣的防線,直接把重步兵和來不及衝鋒的重騎兵暴露在己方火力和騎兵衝鋒的銳鋒之前。可以比直鋒的劍砍得更深,又不象彎刀那樣需要垂直於切面的大力揮舞,一次直抹就可以造成很深的傷口。

蘇格蘭籠手劍

文藝復興時代之後,蘇格蘭人在他們民族性的武器闊劍和斬劍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陸流行的細劍的裝飾,將斬劍和闊劍略微的小型化,然後用整體的金屬絲編製的籠手包住整個護手,並在內里襯上鮮紅的蘇格蘭粗呢子。先不提實用性如何,至少那些蘇格蘭的男人們穿著華麗的緊身外套,插著羽毛的貝雷帽,紅色的格子呢短裙和長襪子時,這些裝飾華美的劍成了他們身上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顯得喜氣洋洋意氣風發。蘇格蘭人一向高傲而好鬥,在那個年代,決鬥可說是家常便飯。由於不再需要對抗鎧甲,籠手劍幾乎都是單手劍,一手籠手劍一手小圓盾正是那個年代決鬥中的蘇格蘭男子的註冊商標。當然,源自斬劍的設計,使得這些劍在決鬥中依然是以揮砍為主。作為一種民族性的武器和裝飾品,籠手劍到今天一直可以在各個蘇格蘭的民俗慶典中看到。而蘇格蘭傳統的劍舞的道具,也正是這種象徵著這個高地民族繁榮的華麗武器。正如同斬劍如同引領自由的十字架,籠手劍也有著象徵豐收的籃子的意味在其中。和平時代的武器,和戰亂時代的武器,也許也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吧。


大概是ex咖喱棒那麼厲害


這個講的挺靠譜


古歐洲戰場上最著名的就是「騎士「了,重裝的騎士被譽為移動的堡壘

依靠馬匹的速度與力度,手持騎槍平伸向前衝擊敵陣,衝擊過後長槍損壞或者失去加速度拋棄

這時候劍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劍可砍可刺,速度快又不是很重,長度硬度夠,所以是馬上騎兵作戰效率最高的不二選擇,總而言之就是非常重要,因此也衍生出的聖劍與亞瑟王的傳說,可見劍在騎士心中的地位,當然劍也是分長劍短劍雙手劍的,演變歷史就是越來越長

歐洲古代士兵會排成方陣,每人皆單手持盾,比較窮的士兵只能選擇矛,但如果可能士兵和軍官都會選擇佩戴一把長劍的,相比於刀斧,刀斧的劈砍並不致命,劍刺卻必死無疑,長槍易折而且近身作戰弱,所以重量硬度適中的劍一直是古代戰場上重要的武器裝備!!!!!!


地位很高好不好!

================

先粘貼個鏈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58222.htm

劍在歐洲,無論是古代,還是中世紀,都是戰場上作戰的重要武器。更不用說個人決鬥時候的決鬥武器之王。你不能說用於決鬥的劍毫無作戰能力吧,那可是關乎性命的。

================

這點歷史稍微了解西方的大概都應該知道,提問之前還是自己先找找相關資料吧。


我不針對LZ

國內太多被影視劇和動漫毒害的了

而且還不願意哪怕一個小時去查一下,難怪有些答主有些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上面有人說了歐洲,我說說中國:

「平陵相遠,川穀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兩陳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也,劍楯三不當一。萑葦竹蕭,草木蒙蘢,枝葉茂接,此矛鋋之地也,長戟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厄相薄,此劍楯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又稱「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亡矢同;中不能入,與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

--中國古之劍客乃軍隊制式兵器,戰果輝煌

茅子曰,古之劍可施於戰。聞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斷簡殘編中,有訣歌,不詳其說。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鮮,其勢法俱備,固知中國失而求之四裔,不獨西方之等韻,日本之尚書也。備載於左。

--中國古代的劍客水平非常之高,皇帝的親衛隊才有資格學習最強大的雙手劍法。

可惜曾經斷代,流失;


推薦閱讀:

美國有哪些槍械是給兒童用的?
如何看待中國"59坦克演習連躲10枚導彈 擊毀數輛"新聞?
十米內躲避手槍是否有可能?
為什麼日本為什麼要開發F2戰鬥機?買F16不是很好嘛?
殲20不敵f15嗎?

TAG:歷史 | 武器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