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讀完一本書可以記住裡面的很多細節?

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一本書叫《中國方術史》的書,正好大家都看過,其中交換一些看法的時候,我發現他可以清楚的記得書中的一些故事,甚至某一句話。而我只是迷迷糊糊隱隱約約..... 你要問我還記得些什麼,我只能告訴你一個大概,方術產生和發展的一個大概經過,至於裡面的細節我真的記不清了。 後來再聊到歷史話題的時候,他經常能給出你一個具體年份,而這些年份並不是產生歷史大事件的那些年份,恰恰是一些不那麼起眼的年份。 到這裡我對自己讀書的方式和效率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也像我這個朋友一樣過目不忘? 或者說是因為每個人關注的點不同? 還是我的記憶里不行?


謝邀。

很多人都特別欽佩錢鍾書先生的才學,認為他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然而楊絳先生在為《錢鍾書手稿集》所作序文中卻解釋道: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由此可見,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主要介紹了兩種讀書筆記的方法,一種是「寫出來」的讀書筆記——「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另外一種是「貼出來」的讀書筆記——剪報式讀書筆記。在這裡,我著重介紹一下「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這種筆記方法要注意以下五項信息: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摘抄部分用「」表示,評論部分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摘抄書中那些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加深理解書中的內容。而在其後面寫上自己的主觀評論,及時地記錄自己當下的想法,可以保存好我們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而這些好點子正是我們原創思考的源泉。

另外我們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可以在筆記本上或貼或畫一些紀念品、複印件、小物件抑或動植物,這樣自己的讀書筆記看起來不但很漂亮、充滿趣味,而且會比只有手寫文字的筆記本更有吸引力,同時還能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做讀書筆記是多麼的繁雜,其實哪怕只是簡簡單單地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直接做些摘抄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只要以「能堅持下去」為先,讀書筆記就能發揮高效的作用。

讀書筆記並不是做完就算了事,我們還要學會活用。

如何活用讀書筆記呢?

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已經成為一次成功的體驗。而做筆記的最後一步要做的就是把這次讀書體驗充分利用起來,將其轉變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1.重讀筆記

讀書筆記並不是寫完放好就萬事大吉了。為了更好地消化書中內容,加深理解、開放新視野,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固定的場景進行重讀讀書筆記。

因為在書寫的時候把筆記內容安排得很分散,所以重讀筆記只需要花幾十秒就可以全面瀏覽了。

我們可以把重讀筆記的時間安排在睡前、洗完澡以後、出差途中乘坐飛機或火車時、讀書看報期間感到疲勞時,甚至是閑得無聊時等等,重讀筆記的頻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甚至只要有一點空閑就可以簡單地重讀一遍。

在重讀筆記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有很多新的發現,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這些新的收穫不斷地補充在讀書筆記上,這樣一來,我們不但能夠真正地掌握書中的內容,而且還能為以後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

2.寫書評

如果把讀書過程比喻成做菜,那麼「購書清單」就是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就是洗菜切菜,到了「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的最後這一步就是開火炒菜了。

我們只需要圍繞一個主題,直接引用原文,並把自己對書中內容的思考和感想融入進去,以這種寫書評的方式進一步全部接收並消化掉自己讀過的內容,準確地把它們全部轉變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因為有了從讀書筆記的製作和重讀中得到的原創文字和點子,具備了這些知識儲備的我們會發現自己在交付全書內容的時候會格外的得心應手。

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套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我發現現在的我,使用這種方法讀完一本書以後,都能真正地得到扎紮實實的收穫,甚至連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悄然地發生了改變,我的讀書生活再也不是低效而流於表面了。

看到這裡,如果你也很想見證這段神奇的轉變,那就從現在開始,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吧。


記住一條:閱讀的時候站在「書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同身受!


我們從小學念到大學畢業,光語數外文理科的教科書也算得上「十年寒窗苦讀」了吧,我怎麼就不會讀書了呢?

那好,從現在開始自我檢測一下,不用回憶上學時代的教科書,按照以下幾個問題,就把近期讀過哪本書回憶一下就可以,看看你能不能回答出來。

1. 書名和作者

2. 書中主要觀點是什麼

3. 你最喜歡書中那句話或者那段話,是否能描述出來

4. 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5. 通過讀這本書是否對你的生活或者工作有所幫助

6. 你通過這本書所獲得的啟發是否有影響到周圍人

7. 你當初選擇讀這本書的理由是什麼

如果以上幾個問題你全都能回答上來,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非常會讀書的人,你已經掌握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如果你只能回答上前兩個問題,甚至還得猶豫半天都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說的對不對,只知道用一句:「這本書不錯或者這本書一般」來形容,卻說不出來為什麼好,好在哪裡?為什麼一般?哪裡就一般了?那你今天一定要好好看看我介紹的這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以下文中再出現這本書,我們都以《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代替。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路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台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告訴我們沒有輸入何談輸出,只有深刻吸收書中的內容,才能碰撞出思想的小火花,進而轉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從選書到讀書都是先帶著問題到通讀全書,折頁,劃線,做筆記,重讀筆記,思考評論等一系列技巧的熟練掌握,就像埃里克森的一本書《刻意練習》中間講到的,無論我們選擇做什麼之前要先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以赴,開拓創新,有專註有反饋進而有領悟達到預期目標。相信會讀書也是需要我們掌握一定技巧再加以練習一定會做到,讀書不白讀,讀書讀到心裡,記到腦子裡,進而轉化成自己的思想,幫助自己成長的更好。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通過以下三個問題教會我們如何邊讀邊做筆記,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什麼是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一)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對讀書有什麼好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學習方法的一種描述,同樣適用於讀書中,只是用眼睛看過,就以為讀過書了,只是知道書名,跟別人說一句「某某書很不錯」然後就沒下文了,只能是走馬觀花的讀過,說不定過些時候,連書名和作者都記不起來了,讀書是讀到腦子裡,提取到書中的精髓,轉化為自己所能理解的觀點記下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善於學習和思考,將書中的東西真正的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必要從頭到尾祥讀,重要的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和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者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二)什麼是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筆記讀書法,簡單理解就是摘抄+筆記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想盡辦法完全接受並消化書中的內容,這樣才能將「借來」的思考準確的轉變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摘抄加筆記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的確非常實用和方便,摘抄一方面加深自己大腦對書中精髓內容的記憶,另一方面寫上自己的想法觀點作為讀書筆記,方便日後查詢的時候,找到當時自己和書中內容思想碰撞出的小火花。

如果我能早點看到這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或許這麼多年讀過的書都不再白讀了吧,也不會出現別人諮詢你最近看什麼書呢?只會說出個書名來,緊接著問你,講的關於什麼的書,然後想半天也蹦不出一個完整的觀點來。這種簡單的:「摘抄+筆記」讀書法非常實用,就像豆瓣讀書裡面的讀書筆記,我就非常喜歡,可以把原文中觸動自己的句子寫上去標註為原文,然後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評論或者例子,想必就是一次很不錯的讀書筆記積累了。

(三)學會筆記讀書法對讀者有什麼幫助

我自己讀書的時候,通常都會先翻看目錄,然後略讀全書,帶著問題知道這本書大概講了什麼,然後再精讀的時候,會有意識的去找問題的答案,然後劃線,折頁,這樣一來,在寫書評的時候,就可以去找重點了。學會筆記讀書法需要堅持不懈的執行,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日積月累會大大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靈感都是轉瞬即逝的,在你有想法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運用到筆記中,那麼就會對你日後讀書寫作提供到更多的素材去選擇。

例如:我想寫關於親子教育的文章,當我讀過一本台灣作家洪仲清的《我想傾聽你》知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讓讀者通過閱讀,能夠更好的了解到,關於孩子,以及曾經扮演過孩子角色的我們如何在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中通過一幕幕生動的案例,讓每一個人能夠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以及想要解決家庭矛盾如何去做的方式方法。另外一本是我國著名育兒專家孫瑞雪的《愛和自由》以20世紀傑出的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觀念為背景,結合作者從事了十多年的幼兒教育蒙氏教學法,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案例,圍繞著「愛,自由,規則,平等」向我們娓娓道來值得借鑒的育兒觀。通過積累的讀書筆記素材就可以為我要寫的親子教育類文章所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一本書,讀透了,筆記紮實了,素材積累多了,也好過讀了十本書,走馬觀花,讀完就忘,別說書中的觀點,筆記和素材積累了,甚至有可能連作者和書名也很快就忘記了,那還不如讀一本書有意義呢?所以,從現在開始,先從讀書筆記開始吧

_spdy":1???I??8?


和人們的知識結構有關。能記住細節的書,恐怕不是他單單看了這一本,早有知識框架搭建在腦子裡,新知再來不斷補充。


每個人的記憶力和智商都不一樣,對不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和嚮往的地方。如果你真地喜歡讀一本書,喜歡思考和分析裡面的種種細節,很多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只是為了看一本書而看,沒有帶著任何想法,也不期待這本書能給你帶來的驚喜,或者你並不是很想讀,就是大家都說不錯而已,這就註定了你讀完很大的可能性記不住裡面的細節。我看了8遍三國演義,5遍三國志。基本都在精讀,思考,同時喜歡所有三國相關的事物。從公元180年到公元250年,每一年發生了什麼,我都很清楚。因為喜歡。


因為已經了解的不同。知識是連貫的,就像你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再去看書,是不是會對書上的情節記得更多對吧。或者說我是某年生的,那麼那年發生的歷史大事是不是記得更好一些。因為聯繫起來了。


大概,因為那本書好看。

有些書中的句子寫得好,當時不記得,等你碰到合適情景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了


我跟你一樣。不過我覺得是因為我們看書沒有分析對比,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目前在讀的,希望對我們有幫助。


我智商一點都不高,但是我也是那種很多細節都會記得的人。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一直在思考吧,不僅僅是看這本書的時候。


主要還是興趣吧,如果是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肯定記憶效果比較好。


我二舅當年被選拔出去培訓當赤腳醫生,是因為中山醫下鄉當知青的醫生髮現他從小閱讀醫書。當了幾年赤腳醫生後,考暨大新聞系逃離農村了。

他今年60多歲,他現在基本上沒有醫書了,但是他可以把中醫各疾病的病因、病理、方劑背出來,而且處方首劑顯效的概率很高、很嚇人,我一直以為是他的記憶力好。

直到前兩周我洗澡的時候,才想到,他應該是怕把以前學的知識丟了,有空的時候不斷地、重複地自己默背,不然人的記憶力哪有那麼誇張的,根本不合理。


我是屬於記性很不好的人,也沒有讀書很高的天賦

如果你硬要說為何記得住細節?

除了邊讀邊思考,細讀等等好的閱讀習慣以外,真的就是多讀、多翻。

有事沒事回想內容,不清楚了就去翻閱加深印象。

再者,必要時讀書筆記也很重要。

大部分抄錄下來的段落,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背誦了。


記不住


因為那些細節引發了該讀者的思考,並且能夠與一些已知的事情或內容串聯起來,在深刻地理解後產生「過目不忘」的效果。但論具體的效果如何,還得看讀者本人的閱歷和思維。


因為人家記憶力好。


明天考試,今天才開始看書,你敢記不住書里的細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但就是讀不下去,而且讀不懂?有沒有人真的按照書里的方法去練習讀書?效果呢?
《消失的地平線》究竟想表達什麼?
大家的廁所讀物有哪些?

TAG:讀書方法 | 讀書體會 | 讀書習慣 | 讀書心得 | 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