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試教育的成效是什麼?

作為一個學生黨我真的沒看出正面效果比負面效果好 至少在身心健康方面我覺得都是摧殘 至少你想考個好點的一本就得努力到爆炸 逼到大學又如何呢?


今天不知為什麼看到好幾篇關於中國教育的文字,感到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教育和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施教者向受教者傳授是教育,受教者從施教者獲取是學習。這兩個動作的主體不同,目的也不同。

先說學習,學習主體是個人。學習的目的是指個人想要通過學習得到什麼。不同的人目的各有不同,但最終目的概括來說是完成自我實現,或者說是成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講,個人在學習中應該做的事是對自己的自我實現有益的。比如小時候和小夥伴過家家,捉迷藏;長大了做模型,談戀愛。總之做普遍意義下自己想做,一定年齡該做的事。這些行為帶給一個人的意義確實比學習各種課程大,這也是我們心目中的受教育過程中應該經歷的事。看起來很對,挺美好,但別忘了,我們現在談論的不是教育,是學習。

那什麼是教育?教育是施教者將受教者社會化的過程。不同施教者的目的同樣各有不同,但最終目的仍然可以總結出來,那就是讓受教者成為一個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接下來同樣,施教者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的事是對自己的目的有益的事。

但問題出現了,不同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含義是不同的。我們這裡討論以國家為單位的施教者。那麼不同的國家理想中的「社會人」經常有很大差別。以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為例。普遍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更先進(這裡的先進有深刻的歷史和宗教背景,不能簡單地看成指標),在我看來這種先進的含義是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與受教者理想中的「人」更加接近,越接近,這種教育給人的觀感就越好。也就是說,我們的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與受教者理想中的「人」之間的差別比西方發達國家大。

換句話說,並不是不能那樣教育,而是不想那樣教育。

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一系列活動,都是為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服務的。決策者的思考方向是:作為施教者,教育如何才能為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服務。結果就是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什麼就是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

在恢復高考的三十多年裡,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裡,國家最需要什麼要的人?需要最多的,是低層產業鏈的工人。這些人的特徵是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基本道德,對勞動報酬的價值認同,對物質價值的追求(想想拜金主義),組織紀律性等等。回想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了一些什麼人?你看,我國的教育是很成功的。

但話說回來,我們的教育再成功,也是落後教育的成功。教育的發展目標,依然是幫助受教者完成自我實現。這個發展過程,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發展是聯繫的。當國家的發展重心由一元的經濟發展到多元的全面發展,社會的「成功」標準也會由現在一元的「有錢」變得多元,那時施教者理想中的「社會人」與受教者理想中的「人」會慢慢靠攏,教育也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得以進步。


餘生還長,學生這個角色是很苦,但更苦的角色還在後面。不妨想像一下「你」以後的生活。

早上起床,躺旁邊的妻子睡得很沉,一晚上要喂三四次奶,每次睡眠不超過兩個小時,每晚深度睡眠不超過三小時,她真苦。

上班時公司門口碰到小李,他還是單身狗,你知道他的月薪不高,家底也不殷實,還愛打農藥。在這個城市買不起房,沒有妹紙肯嫁給他,他真苦。

到公司,幾十號人等著老張的決定,說行則安全風險太大,說不行則大夥這個月沒獎金了,老張來找你要決定,你覺得這種事情換種思路就搞定了,看著年近四十的他還這麼沒有決斷,這輩子能賺到的錢已經沒太多懸念了,他真苦。

中午老闆約吃飯,你知道老闆是家族企業繼承人,企業在父輩手中從零到有,現在如日中興,他接手的時候,周圍的人要麼虎視眈眈,要麼期待滿滿,要麼等著看他出醜,要麼就等著給他下套,他隔壁王叔已經表態了就等著在他手上弄垮他家,老闆真苦。

下午開會,一實習生抬起臉時,她慌亂的表情已經告訴你她已經把事情搞砸了,但她是你的下屬,鍋你背的哇。散會你忍著性子問她為什麼,答曰應試教育不教怎麼使用印表機。

下班路上,一群紅領巾過馬路,看著他們你走神了,綠燈了後面的車按了好幾次喇叭你也沒聽見。

晚上刷了下知乎,有人在吐槽當學生真苦,你笑笑就把手機放下了,旁邊妻子已經在高聲呼你過去給娃泡奶粉,你屁顛屁顛趕緊過去小心伺候著。

人的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事要做,普通人的一生不會太輕鬆也不會太多大喜大悲,能做好當下的事情對於自己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道風景。剛出生的寶寶努力吸奶餵飽自己是一道風景,臨近考試的學生秉燭夜讀也同樣是一道風景。做好當下,做好自己。

回到你的問題,你覺得正面作用小於負面作用,身心被摧殘了。我認同你,不過你沒別的選擇,對嗎?現在不被摧殘,將來會怎麼樣,你看看我舉的例子。

還一種辦法,何不試試把這種你覺得不開心的逆境轉化為讓你舒服的順境呢?據我所知,學霸在中國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好吧,你以為中國這三十年來的跨越式發展是靠什麼?

沒有你口中一無是處的「應試教育」,中國憑什麼在短期內集聚了大量水準線以上的人才,從而實現經濟和科技的騰飛?

學點東西考考試就是摧殘了,那這個地球還真是危險。說實話,等你將來走上社會開始工作了,你就會知道讀書時候吃的那點苦什麼都不是。

教育制度從來都不是為某個人的個人發展而制定的,也沒有什麼利弊,口號喊得再響,一切也只是為了國家需求罷了。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設計怎麼樣的教育制度。不能適應的人是不是就一無是處,當然不是! 可是融入主流社會,一定也是經歷了許多的困難和妥協。

至於題主的困惑,我想,年輕的時候總有那麼些年以為自己掌握了全世界的真理的,要冷靜,好好做好手頭的事。

真的用心去做,其實也沒有浪費。因為除了知識,意志品質也是在這個時期培養的。你是不是人才可不是由你會做多少數學題決定的。

可是,連有標準答案的你都搞不定,你憑什麼說自己可以搞定沒有標準答案的那些?


#這篇乾貨不多.要回答一個不想應試的中學生.難以從社會現狀.歷史原因去分析.說到底他不過是不想拚命讀書.然後上來找到一些支持自己或者易於被反駁的論據而得到安慰.所以我只想說說一些為什麼要努力的小感悟#

作為一個學生你尚且有辦法和方向去努力從而考到你的目標.當你過早地踏入社會你會發現.站在街頭的你沒有方向也不知道如何努力.

好大學是一個讓你好好審視自己.提升自己的地方(當然.前提是自覺)無論是課程或是論文都是有效開拓你眼界.鍛練你思維的方法.

我們教授說"讀了大學甚至經過更高程度的學習之後.你會漸漸與一些以往認識的人失去聯繫.因為你們在各個方面上都已經拉開了巨大的距離"現在回頭看發現還真是.

而你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應試得到這一進入大學的資格.為什麼必須那麼艱難地上個大學?起碼你上了好大學.有時間多看各種書.訓練出自己的獨立思維.就不需要到知乎上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會認為"金錢"是人生唯一最需要獲取的東西.並把人生一切需要努的力都以是否能獲取它作為衡量標準.

祝你有一個能用上函數和各種歷史地理或生物化學的人生.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和不同的人說話其實就會運用到你大量的知識儲備.當你需要做生意要和各種人交道.當你從事的是研究.心理師.醫生.律師等等的工作就更需要這些知識.

願你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物理.英語.語文是多麼的有用處.這些基本的就更不用我解釋了吧?

如果你依然認同函數不能拿來買菜諸如此類的理論.那麼...希望你在畢業後在菜市場討價還價得開心自在.畢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從某一方面開放了階層的變換。


我們國家一直到本科為止所教授的內容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可以說應試教育(特別是高中之前)的內容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教的方法確實還值得商榷。

最大的問題在於學生對於遠期目標和未來的迷茫,而不是方法本身。高中之前所有的人都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目標很簡單,就是考個好分數,但是去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這樣的問題都基本沒考慮過。為什麼沒考慮過?因為對於大多數專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都不甚了解,對這些專業的要求也是知之甚少。當你不知道為什麼吃苦,但又不得不吃苦的時候,教育模式這種表面上壓迫題主最多的社會問題就成了出氣包。

其實題主可以去看看考研的同學,和高考很類似,也是一場考試定命運,但有人抱怨考研是應試教育嗎?基本都是抱怨不公平,什麼泄題槍手之類的。考研的考生多麼希望國家能和重視高考一樣重視研究生入學考試,杜絕各種作弊行為,多麼希望自己的大學裡有和高中一樣的應試教育能讓自己考個好成績,因為他們知道,考上考不上就是月薪10k和5k的區別。

所謂知止而後有定,沒有目標自然會抱怨這抱怨那的。如果題主不是生在巨富之家,建議還是深入的思考一下自己10年後想在哪裡做什麼樣的工作,明確之後應該就沒功夫抱怨應試教育了。

一晃高考都過去10年了,研究生都畢業好幾年了,想來最幸福的就是高中三年那充滿汗水和陽光的日子,而最後悔的則是大學裡玩了將近三年,快上大四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到,此時才突然醒悟想多幾年好好學習的時光,去考了研究生。沒有一滴汗水會白流的。親身經歷,努力,不管多累都不會後悔,懈怠才會。


謝邀。

恕我直言,就是因為你還是學生黨你才會覺得應試教育一無是處。

首先講講在我的理解中,從政治的角度來考慮,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作用是什麼。(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和平討論)

在雙規學制的英國和寫作單軌學制讀作雙規學制的美國和日本,其教育本質是階級固化。如何實現階級固化呢?上等人的子女去私人學校,貴族學校,下等人去公立學校——一個是以培養統治者為教育目的的嚴苛應試教育,一個是以培養奴隸為目的的快樂的素質教育。我國教育對阻止階級固化的作用是社會流通功能和社會變遷功能的儘可能的實現。也就是說有一條明路給你指出來了:你比好好讀書,你就能夠比別人更大幾率做人上人。

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淘汰賽——頂不住壓力的基本歇菜,還有自殺的;最後堅持下來的即便成績不好,也有堅韌的意志力——當然堅持下來的人裡面也有稍微受到失戀打擊就自殺的,不過這是極其少數的一部分。

從個人上來講,有什麼好處呢?有一句說爛了的話,叫做「藝多不壓身」,你自己現在好好學了,你以後萬一就用到了呢?多學點東西總是有用的,即便是應試教育,學的知識比素質教育多了不知道多少。至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哪個學得多,我在上文已經提到了。

還有,你以為這些應試教育都是填鴨式教育嗎?

如果你覺得是,那麼恭喜你,你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影響得很嚴重。

當然,從表面上看,怎麼想都覺得這種看似唯分數論的教育都是填鴨式教育啊?為什麼我會提出反論呢?

說白了,我國教育到底教了什麼?這個問題請問你有沒有思考過呢?難道真的只有對知識的機械記憶?

不然。我國的教育是既注重知識積累也注重創新能力的教育,是非常注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育。從理論上來講,我國教育目的的思想淵源來自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現階段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意味著)國家希望以培養統治者的嚴格標準來培養她的人民——因為她知道,她的人民若是愚昧無知,她也將會萬劫不復。她多麼希望她的人民擁有高度覺悟,擁有高尚道德,擁有豐富知識啊!(培養統治者,上文我也提到了)

在教育中,機械記憶必不可少,程序性技能必不可忽視,這也就意味著消耗大量時間精力的高強度訓練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教育被稱作是填鴨式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這是學生積累豐富知識的重要也是必須經歷的途徑。

那麼有人問了,難道學習方程有用嗎?學習物理有用嗎?我買菜用的到微積分嗎?我吃飯還要計算米飯咽下去的速度嗎?

對於這些問題,有人回答得很好,說「對於你沒用不代表對於其他人沒用。問題是國家也不知道對誰有用對誰沒用,只好這樣培養了……」但是我不打算用這個答案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此,我的回答是:除了積累知識以外,別忘了國家的另外一個目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換言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嚴格教育的人,他們即便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他們從未有過的問題,他們的表現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令人滿意——他們知道如何去思考分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切入點在哪裡,他們心裡一清二楚。有個論點叫做百無一用是書生,論據是書生只會紙上談兵。這個現象在現代也是比較常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書生」沒有認真領悟學校到底在教什麼,沒有仔細體會應該如何思考,沒有好好想想學習這些知識過後,能夠對我的思維能力產生怎樣的影響,今後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書生」僅僅想到了一點:我的腦袋被無用知識所裝滿——而疏于思考則讓他忘記了最根本的一點——沒有任何無用的知識,也沒有任何無意義的彎路,沒有絲毫用處的只有毫無思考反省之意的大腦而已。

從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角度來講,初中高中這兩個最累最苦的學生階段事實上是人類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黃金階段,錯過了就沒了,所以需要加大力度學習知識。

所以,我們反過來再看,中國的教育真的是填鴨式教育嗎?

從形式上看,的確很像。從內核上看,並不是。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可怕的形式呢?

首先知識太多了,信息化時代的知識是爆炸式增長的。

其次,我國的人口和人才的龐大數量意味著競爭壓力巨大,別說努力了,面對這些人,拚命都不過分。

說了這麼多,我認為如果題主願意認真閱讀,加以揣摩,題主一定能夠有一些收穫——然後我建議題主再次自己獨立思考這麼兩個問題,也就是我在文中提到過的問題——中國的教育,到底教了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題主口中的應試教育呢?


以最快的方式教授給學生大量基礎知識,但具有強烈的目的性,主觀性,功利性和意識形態觀,就我個人而言,是否全盤接受這些就要看個人的主觀價值判斷了,不過其中一些基礎知識還是挺有用的,單一化的教育方式讓受教育者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知識變成功利化的工具,很多學生並未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也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說白了就是通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創造大量廉價勞動力和管理人才,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還不是資本家在剝削,呵呵)寫的很爛,教科書化,不過這個問題卻也沒什麼好寫的,答案要題主自己去尋找:)


你應該認認真真去查一下關於「應試教育」的定義,然後再來提問。還有,每個人都有中二時期,可是有的人背後有厲害的爸爸們支持,有的人可能連自己都靠不住,不止題主你背後有什麼?好好學習,靜下心來吧


考一本累到爆炸說明你的教育資源或地域不好而已,你把一個白痴送北京試試看


對於家境比較一般,沒有能力去支付各種素質教育的家庭來說,應試教育是脫穎而出的最佳辦法,我出生於農民家庭,我的思想和眼界只能狹窄如此了,上學的時候也各種批判應試教育,究其原因就是懶,為了成績好看就要努力學習,熬夜,不能自由的玩,和談戀愛。高考後考了個二本野雞大學,畢業後稀里糊塗地過著生活,而同班女同學考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現在出國留學,各種高大上。所以就算應試教育限制許多成長的快樂,但是卻能改變大半生的生活走向,如果再重來一次,我一定努力學習。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你覺得教育只是起了拖後腿的作用嗎?


通過教育,將題主的思維鎖定在抱怨不公,而不是推翻政府,難道不是最大的成效?

穩定壓倒一切,國家需要人才,並不需要把每個人培養成人才。

想走自己的路,不管什麼教育,被動的接受總是行不通的。


不管應試教育好還是不好,都是目前所能接受的唯一方式。個人感覺就和當時推廣簡體字一樣。


給平民家孩子階層上升的機會。


我覺得就應該學學歐美國家,好的學校就應該除了成績還要其他各種能力優秀,當然校友子女可以加分,其他人老老實實去讀技校,這樣社會分工明確


成效自然是不存在的


維護了一群對他深惡痛絕的人僅存的上升空間


答主認為中國現在高速穩定發展考的是啥?祖宗保佑嗎?應試教育的成果就是中國當今坐二望一。


類似問題太多,自己先搜搜吧。最大成效/功能是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至於應試,某種程度上是人多資源少的緣故。


推薦閱讀:

體制內人員的更新換代是否會使現今狀況有所改變?
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在哪裡?
妻子對丈夫說自己孩子的時候總說你兒子(女兒)是什麼心理?
如何看待教育部關於將 600 所本科轉型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
怎樣評價《一個讀經少年的來信》以及其中反映的讀經教育?

TAG:素質教育 | 中國教育 | 應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