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產品經理出身的互聯網大牛?


做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有4大特質:

1.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產品經理負擔著整個產品的功能設計、結構搭建,清晰的邏輯思維能理順每個關鍵節點的內容問題,也能快速看懂競品的產品邏輯理念和邏輯。2.善於發現並解決問題:產品經理很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發現用戶需求並給予解決。3.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很多產品在功能上或是設計上一些動人之處都來自於生活,好產品源於生活,並能讓生活更舒服。4.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從虛擬框架、流程結構到最終產品的定型出生,產品經理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準確無誤的告訴開發、設計、運營、市場等團隊中所有的成員,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則是重點。

闡述這些的目的是想要讓讀者對產品經理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至於在接下來的例子中產生類似「這個需求我也想到過,可是當時因為某某原因沒開發出來罷了」。產品經理能夠開發出一款改變世界的產品,除了過硬的技術外,還需要地利跟人和。

單單是互聯網大牛太沒意思了,我來說下那些「影響或改變了中國網民習慣」的產品經理們。

其實媒體經常報道的那幾個超牛產品經理的故事大家早都聽膩歪了,下面分別從社交、出行、移動互聯網各舉出一個「影響或改變了中國網民習慣」的(小眾)產品經理給大家科普下。

閱文集團—吳文輝

最近被閱文集團上市即市值達千億港元的新聞刷了屏,便隨手搜了一下閱文CEO吳文輝的事迹,發現正好切今天的題目,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吳文輝,網名黑暗之心。閱文集團CEO。網路文學奠基人,堪稱網路文學教父。網路文學商業模式、運行體系、版權拓展機制創立者,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之一。曾任盛大文學總裁、起點中文網CEO。2014年4月16日,就任騰訊文學CEO 。教父這個詞在中國普及率不高,除了企業家教父柳老爺子外,這是我聽說過的第二個教父級人物。

2000年,吳文輝從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順利當上了一名程序員。白天跟機器打交道,下班後他就一頭鑽進小說的世界裡——標準的宅男一枚。但跟高中時的「掃牆式」看書不一樣,他讀小說的陣地從書本轉移到網上。但此時的網文市場不算樂觀。受互聯網泡沫連累,很多個人小說網站陸續關閉,西陸的bbs成為網文愛好者的避難地,2001年11月,一個名叫「玄幻文學協會」的組織在這裡成立,背後是有國內第一代本土玄幻文學作家之稱的寶劍峰(林庭鋒),以及他的幾個小夥伴。這成為起點中文網的前身。到2002年,「玄幻文學協會」更名為「起點中文網」。

吳文輝是計算機專業,所以在文學網站建設早期,他既是團隊的創始人又是主力程序員。那時團隊的六個人中有三個人都寫過書,分別管商務合作、市場推廣、內容策劃,沒有寫作經驗的吳文輝就負責編程、技術維護一類的碼農工作。

讓吳文輝在業界出名的並不是他的編程水平,而是他公開提出了一套以「VIP閱讀收費」為核心的商業化設想。在那個普遍認為網文就應該免費,且多個大型文學網站堅持免費的年代,這套理論遭到了各界的質疑。一方面,部分傳統文學工作者認為文學是藝術,是公共財產,網文閱讀收費有辱斯文;另一方面,因違反互聯網基礎服務免費、通過增值服務賺錢的慣例,吳文輝的設想被部分互聯網創業者評價為「找死」。如今看來,吳文輝所提出VIP付費閱讀模式,為網路文學行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電子出版支付和內容管理系統,打通了網路文學的商業邏輯,讓網文平台和作家同時獲利,開創了網文的商業化時代。

2004年,收費制度實行一年後,「找死」未遂的起點中文網已經擁有註冊會員100萬人,作者團隊達2萬人,月均盈利額超過10萬元。起點中文網也在世界ALEXA排行上成為了第100名,是國內第一家擠身於世界百強的原創文學門戶網站。

話少、行動力強,這些特質讓吳文輝漸漸成為起點團隊的核心人物,而經歷了選擇伺服器、變現、確定「嫁誰」影響起點命運的三次選擇後,更是把他推向了權力的寶座。2004年10月,隨著起點中文網成為盛大的全資子公司,吳文輝也加入盛大帝國,出任盛大文學總裁,成為一方諸侯。

其實後面的故事再講下去就有點偏題了,吳文輝最大的貢獻應該是提出了「閱讀付費」的理念,不僅是打通了網路文學的商業邏輯,更是促進了中國網路文學的蓬勃發展。可以說他提出的「不讓作家繼續清貧,不讓讀者無書可看」的網路文學夢想已經實現。如果不走閱讀付費之路,很難想像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下霸唱等優秀網路作家會不會出現在大眾眼前,我想這也是他被稱為「網路文學教父」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小鵬汽車—何小鵬

前兩天看到時間線上在討論這家公司。我感覺賈布斯的法拉第窒息以後,互聯網汽車彷彿成了一個笑話。其實這個行業的玩家屈指可數,因為要在這個行業創業,光錢多會講ppt是不夠的。因為它不像手機行業,有成熟的內存、屏幕、cpu、電池等成熟的解決方案,入局者只需研究好系統(系統也只做表層優化即可,底層全是Android)。所以著名相聲演員才「輕輕鬆鬆」入行。

汽車就比較困難了,發動機、地盤、變速箱這核心的三大件全部掌握在主機廠自己手裡。但特斯拉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燃油車市場。在剛剛結束的特斯拉發布會上,馬斯克帶來了全新的特斯拉大貨車和特斯拉超跑,無論是加速還是馬力都摔了傳統內燃機汽車好幾條街。但我們今天的主角並不是特斯拉的馬斯克,而是小鵬汽車的何小鵬。

相對於蔚來汽車、法拉第汽車、奇點汽車,小鵬汽車的名字顯得親民又隨意,但這也是技術大拿的習慣之一,不喜歡花里胡哨的東西,一切以產品為核心。何小鵬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但他創立的UC瀏覽器你一定用過,這個在功能機時代就爆火了的瀏覽器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瀏覽器。

何小鵬,UC公司的創始人,1999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為UC優視聯合創始人,現任公司產品總裁。曾工作於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歷任技術經理,測試經理,項目經理。2004年,何小鵬和梁捷共同創辦了UC優視。2014年6月,UC優視整體併入阿里,何小鵬先後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位。2017年8月22日,何小鵬從阿里離職。2017年8月29日,何小鵬正式加入小鵬汽車,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

1999年,華南理工學生何小鵬跟同學們一起上了一輛大巴車,車會停靠在三個地方:私企亞信和兩家國企。老師說:想去哪個企業面試就在哪兒下車,你們想清楚。車到了亞信,何小鵬跳下了車。他後來跟別人感慨說,人生就是跳下車的那一瞬間。2000年,亞信在美上市,上市價格20美元。老大遞給何小鵬一張紙,說:「你一來就有一套房了。」那張紙,是亞信的股權協議書,1500股,當時相當於30000美元。2004年,他拉著自己的華南理工校友梁捷(UC聯合創始人)一起去創業。

3年前,UC被阿里巴巴收購,何小鵬手裡拿著現金,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創立了小鵬汽車。他那時候買了一台特斯拉Model S也是紅色的,和車間里停著的那台小鵬汽車一樣。實際上,2014、2015 年,包括易車網創始人李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在內的一波互聯網老兵,都開始關注新造車領域的創業機會。他們相信,智能汽車勢必會取代傳統汽車,就像今天功能機已經被智能手機取代了一樣。與最終創業的互聯網人相比,何小鵬的選擇相對謹慎。他以投資人和創業導師的身份,參與小鵬汽車的前期創立。並把項目交給更懂汽車製造的來自廣汽新能源的夏珩的團隊," 給他們5年的時間,把他們改造成有互聯網思維的汽車人。" 與此同時,他也在逐漸把自己改造成 " 勉強合格的汽車互聯網人。"

說到互聯網汽車我們不妨暢想一下未來的汽車是什麼樣子的,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未來的汽車也會走向更加智能化,像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堵車、停車難等問題在汽車智能化之後都不會再是問題,因為汽車被發明出來的目的就是代步工具,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汽車也成了人類和環境的負擔。我非常期待未來的汽車能像計程車一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駕駛跟停車全部是自動化、智能化的,人類真正回歸乘客的身份。而這一切的達成都需要像何小鵬一樣的互聯網「汽車人」來推動行業的發展和變革。

小米—雷軍

最後不得不談一下……老闆,其實外界談論他的聲音已經夠多了,而且你想知道任何關於雷軍的事都能在網上搜到,這也是互聯網大佬之間的共同點。提到雷軍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金山、天使投資、小米。但他在武漢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起步的時候是名副其實的程序員。

開始複製粘貼大法:

讀完大學的雷軍便開始闖蕩計算機市場。1992年,雷軍與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雷軍涉獵廣泛,寫過加密軟體、殺毒軟體、財務軟體、CAD軟體、中文系統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等,焊過電路板,甚至還干過一段時間的黑客,解密各種各樣的軟體。兩年下來,雷軍和各家電腦公司老闆之間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漢電子一條街的甚有名氣的人物。

「勞模」不是現在才有的外號,早在十幾年前,雷軍就是中關村出了名的「IT勞模」。1992年雷軍大學畢業加入金山,到2007年金山上市,這15年,是雷軍未敢有絲毫懈怠的15年,是一個15年如一日的勞模的平凡的15年。勞模這個外號除了讚許他的工作夠努力、夠認真、夠投入之外,還含有無趣、乏味、沒有業餘時間和業餘愛好的意思。他的形象永遠都是平面的、平淡的、缺乏變化的,就像一部沒有劇情、沒有衝突、沒有意外的電影。

對一個做事的人來說,最鬱悶的莫過於有苦勞卻沒有功勞。雷軍自己總結是因為逆勢而為,總跟大勢擰巴著,出力倒是出力,但出的都是傻力氣。在Windows時代,金山可能是中國最好的軟體公司,有一批飽受讚譽的軟體產品,和一批能力、經驗不輸大公司的軟體人才,它花了很多精力挑戰微軟,最終,金山上市靠的卻是網路遊戲業務,而不是傳統的軟體業務。

2003年,雷軍力主金山進軍網路遊戲。這個覺得自己的時間永遠不夠用的人,為了金山的網路遊戲,他不但自己花大把時間玩遊戲,還隨時隨地地遊說動員他遇到的每個人一起玩。這是多麼錯位的人設,勞模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在這樣的錯位中升華,就像時傳祥真的愛上了掏糞。憑藉《劍俠情緣》網路遊戲的出色業績,雷軍終於把金山帶上市。

金山上市後,雷軍辭任CEO,隨後幾年一邊做投資,一邊反思自己十餘年的勞模之路。他想明白了應該順勢而為的道理,將旗下投資公司命名為順為,甚至稱自己只是風口上的豬。不過,終於想明白了的雷軍並沒有因此成為瀟洒、逍遙的馬雲,除了偶爾滑滑雪,他最大的業餘愛好,還是工作。

雷軍的負面消息也非常少(除了被吐槽不發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也非常人能所及。我要是像雷總那麼有錢,還上啥班?在家吃喝不愁做一條安靜的閑魚多好?這也是雷軍成了雷總,我還是鹹魚的原因,能做到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真是太難了。

不久前的小米投資生態年會上,雷軍感慨自己的忙和別的企業家的閑,他說:這就是我內心很矛盾很複雜的地方,我真心不願意聽到大家誇我是勞模。我很忙的時候我也很內疚,我覺得自己不成功,我為什麼不能像那些成功的企業家一樣,每天喝著咖啡就把工作都做好了?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產生了動搖,這樣做對還是不對?當然,如你所料,雷軍通過韓國三星公司的三位副社長的實際工作狀態,和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所闡釋的理念,成功地說服了自己——忙是對的: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功的企業家也不像公眾理解的,輕輕鬆鬆就成功了。在成功的路上,其實只有這一個秘訣:認真拚命地工作。

我想像不出這樣努力上進的一個人如何才能不成功,而他的努力也帶領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作為這樣努力的老闆的員工我只能說感到榮幸的同時也瑟瑟發抖(逃

三個企業家中吳文輝可以說是已經上岸,雷軍還在攀登高峰,何小鵬正在路上。未來的世界也定是智能化的世界,人們常說「程序員改變世界」,未來也等著更多產品經理們為我們開啟。


最近在思考產品經理的個人發展,看到這個問題,就稍微歪個樓,不講有哪些大牛,先說說為什麼產品經理可以成為,以及怎樣成為業務負責人甚至公司老闆,成為互聯網大佬。

1.產品經理是知識工作者,輸出的是決策。

知識工作者是大師彼得·德魯克思想的精髓,在過去的年代,大部分員工的價值在於體力勞動,或者說能夠輸出穩定的熟練勞動能力。在框架和規則下,盡量提高效率、保證實際產出,是那時候工作者的目標。

而後來的企業管理,都普遍認識到知識輸出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大家的認知里,也能區分誰是白領誰是藍領,誰在做機械式勞動、誰在做重要決策。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就是最典型的知識工作者,幾乎沒有多少機械式勞動的輸出。

那產品經理在輸出的決策是什麼呢?這才是說不清楚的點,也是大家爭議最大的點。

若要說說不清楚,也未必,只是在特定場景下、對於不同時期的產品、對於不同的產品角色,甚至看不同的老闆性格、不同的團隊文化,產品經理要輸出的決策差別還都是很大的。

我隨手做了一個輸出決策的全集,供參考:

這個金字塔里,往上看的決策愈發重要,而且對決策人的要求愈高,同樣的越往上走能做好這個決策的人也就越少。雖然簡陋,但用這張圖能夠說明幾個道理,我們一個個來看。

2.產品經理的影響範圍有很多層次。

從圖裡可以看出,產品經理決策的類型實在太多種多樣了。我在創業期間實際上要做從整個平台模式、產品定義,一直到每個按鈕的顏色、位置,這全部有關產品的所有決策,所以那段時間會思考得很多,也有了產品經理輸出不同層次決策的親身感知。

就像下面這些事情都是在做決策,但顯然是不同層次的決策:

  • 「劉飛,你做個註冊頁面的原型出來。」(原型交互)
  • 「劉飛,你判斷下要做哪種樣式的註冊頁面。」(產品體驗)
  • 「劉飛,你考慮下我們的這類用戶要不要做註冊流程。」(用戶需求感知)
  • 「劉飛,你想想看我們平台需不需要這類用戶。」(市場分析)
  • 「劉飛,你定義下我們平台的模式。」(產品定位)
  • ......

正因為許多產品經理實則是在不同的層次做決策的,才會產生「咦我做的事情怎麼跟他不一樣」這樣的問題。

早期最知名的一些產品經理,實際上都是在這個決策金字塔的頂端做事情,比如馬化騰、周鴻禕。他們關注的幾乎都是戰略層面的事情,以及更基礎、更重要的決策,這些決策會影響到整個公司、整個產品團隊的實際規劃和操作。

他們的確也關注用戶體驗,但關注的方式還是「老闆式」的,就是發現了就治理,不發現的還是會交給下面的人去做。

3.產品經理要做出優質決策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經驗。

延伸出的第二個結論就是:產品經理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和經驗。這顯然也是跟具體在做什麼有關的。

有很多想轉行為產品經理的同學,被媒體和一些不靠譜的產品經理的書誤導,認為產品經理就是做公司戰略、做商業分析的,所以動輒就去聊支付寶微信的線下場景大戰、聊摩拜和ofo到底哪天合併......我當然很支持每個互聯網從業者都關注天下大勢、行業現狀,不過把這些過於宏觀的判斷、過於想當然的很多媒體分析,當作是產品經理的技能點,就是不合適的了。

那好的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做金字塔頂端的決策呢?當然能。但前提不是你的title是產品經理,前提是你足夠有商業頭腦、有大量的行業信息輸入、有充分的行業判斷經驗、有長期的互聯網行業工作履歷等等。

這個結論還能解釋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會用Axure、會寫調研報告,甚至會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從點子到產品》都不是產品經理的主要技能,都沒必要寫進簡歷里充字數。產品經理的主要技能不是會用工具會看書,而是輸出優質決策。具體你用Axure輸出也好,用PPT輸出也好,用紙筆輸出也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本身。

4.產品經理的決策價值=工作內容影響範圍×工作中決策的優質程度。

結合前兩個結論,對於一個產品經理真正的價值,就可以有這樣一個公式了。影響範圍(決策層次)和做出決策的優質程度(本身在此層次的水平)要綜合考慮,才能確定一個產品經理的價值。

可以做以下的對比:

一個能夠畫特別完美原型的產品經理,未必就價值非常大,因為他的影響範圍實在有限。一個能夠推動新業務從0到1的開創型產品經理,即使經常做出不靠譜的推斷、即使不怎麼會畫原型,也能輸出給產品或者公司更具價值的一些決策。

一個已經有產品總監title、要負責許多重要判斷的產品經理,在用戶體驗上、在交互層面上的經驗,並不能幫助他產出更多在他的工作職責中應當產出的有價值決策。一個目前在負責基礎體驗的初階產品經理,即使在商業策略上有諸多想法、能夠指點江山,也同樣無法幫助他工作上做更好的產出。

5.產品經理的薪資和成長空間∝產品經理的決策價值。

最終,我們就可以有這樣的結論了:產品經理的薪資和成長的空間,都是依賴於產品經理決策的價值的。既不依賴於產品經理的工作年限,也不依賴於產品經理工作的平台。重要的是,作為產品經理,你在做哪個層次的事情,以及你在這個層次做到能有多好。

對於初階產品經理,更重要的就是把分配好的需求跟好、跟完,都是比較基礎的決策,能夠實現公司對於產品的要求,也能夠創造用戶價值。當能夠完全掌握這個層次的工作後,就可以逐步往更高的層次去嘗試,是不是可以不做細節的決策,而做功能層面、模塊層面比較宏觀的決策了?

長此以往,反覆確認,做的決策越來越接近產品的本質、商業的本質,也就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不可替代了。

很多人會疑慮做產品經理五年後會怎麼樣,可以加個定語,就是一直在同樣的層次輸出機械式的決策,並沒有任何變化的產品經理,他們五年後可能的確會面臨被替代的風險。而一直在金字塔中向上轉移的,決策分量變重、決策質量變高的這些產品經理,肯定不存在同樣的風險。

所以我們回到題目來看,許多產品負責人,逐步都在往投資人、創始人、CEO的方向去轉型。像李明遠,目前在實地集團做總裁,負責整體業務。QQ空間當年的產品經理鄭志昊,如今也是貓眼的CEO。有贊CEO白鴉原本也是產品設計師。UC原來的產品負責人何小鵬,在UC併入阿里後,開始轉戰汽車領域,成立了小鵬汽車。還有黃海均、馬力老師他們,也都在自己創業,做得有聲有色。

這都源於他們在後期團隊中的角色並非是簡單在輸出產品設計的決策了,他還在做行業的判斷、戰略的把控,能夠更清楚行業分析、團隊運作、產品規劃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可以看出都是金字塔頂端的重要決策)。

我覺得這個通路比起很多人想像的「我畫五年原型是不是就是CEO接班人」會更具象一些——你需要先讓自己做更多更重要的決策,並讓決策的質量變高,才能更接近所謂的權力中心、成為最不可替代的大佬。


360安全衛士傅盛,百度搜索和貼吧俞軍(百度最年輕副總裁李明遠是貼吧第一任產品經理)。因為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歷史並不久,所以現階段來看互聯網大佬們是產品出身的並不多,最後就是張小龍和馬化騰,雖然他們不是產品出身,但是他們對自己產品的理解和戰略眼光卻遠遠超過任何產品。


羅永浩。


雷軍?


王欣。


推薦閱讀:

如何證明/反駁「中華有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這個數字需要大書特書」?
人類如果不是進化來的,有其他什麼可能性么? 各位把想法扔出來吧?
將 iPhone 的相機對準 Apple Watch 實現配對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linux字體顯示為什麼還做不到像android一樣清晰?
有哪些記者出身的牛人?

TAG:CEO | 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運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