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國榮的《追》?
01-05
這首歌是新加坡的Dick Lee、林夕、趙增熹(編曲)、張國榮共同出品。這四個人裡面,Dick Lee和趙增熹都是沉靜自持的那一類音樂人。而林夕雖然表面上我執很嚴重,其實內心通透。張國榮演繹這首電影插曲的時候又正是退出樂壇、影壇發展最前途無量的時刻,演繹起來行雲流水全無壓力。從1990-2000年這十年里,張國榮所有歌曲里傳唱度最高、影響力最深遠的一定要數這首歌「追」【可能有人會提「當愛已成往事」,但這首原唱林憶蓮、李宗盛的版本在2003年前傳唱度的確比張國榮版本高的多。只是在2003年後,張國榮的版本突然又人氣上升了而已】。這首歌還獲得199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頒獎時Dick Lee和張國榮都不在香港,林夕獨自領獎。這首歌的經典程度和受歡迎程度跟其翻唱受歡迎程度成正比。在2003年以前,翻唱這首歌的藝人已經很多,2003年以後,更有人戲稱這首歌是外地歌手去香港開演唱會拜碼頭(討好本地觀眾)必唱曲目,翻唱的歌手列表列出來長度驚人。
我簡單整理了部分翻唱這首歌的歌手名單:
張紋嘉、陳潔麗、張學友、陳奕迅、張敬軒、A-Lin、梁珈瑜、彭羚、張信哲、周華健、張智霖、周杰倫、永邦、薛凱琪、蕭敬騰、盧巧音、古巨基、陳果、陳慧琳、鄭秀文、孫耀威、陳潔儀……(還有很多,恕不整理)在所有翻唱版本里,最耐聽的當屬陳潔儀和趙增熹一起出品的版本,音質還是編曲配樂都落足心思。說了一堆好像跑題了,總而言之,這首歌絕對是90年代粵語流行曲中的經典之作。------------------------------------------------最近看林夕在台灣的一個訪問,他說「追」這首歌他是很設身處地的站在張國榮的心態跟立場去填詞的,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是考慮張國榮在只演電影不唱歌的人生階段內心追求,然後寫出來的歌詞。如此看來,這個歌真的有張國榮的靈魂在裡面了……不追星,但如今很迷戀張國榮的歌聲。 小時候因為《倩女幽魂》認識張國榮,也因此聽到了張國榮的歌聲。但沒有多少印象,後來陸陸續續聽到《當年情》、《當愛已成往事》、《風繼續吹》等歌曲,只覺得唱得不錯,但沒有引起注意。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個無聊的下午聽到了張國榮的這首《追》,第一遍覺得還行,正好是單曲循環模式,聽了第二遍,被帶進去了,接下來便是循環一下午,發現自己聽這首歌的時候非常有感覺,每一句歌詞,每一個氣息,不無是張國榮在講述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一生也在進取,這分鐘卻挂念誰」、「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有了你即使沉睡了,也在笑」,每一句歌詞都是滿滿的代入感,人性的貪婪,人性的醜惡,什麼時候能夠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需要,去追求內心的精神世界呢?加上結尾的笑聲,他真的笑了。 後來找到了很多版本的追,電影版、專輯《寵愛》里的版本,演唱會裡的版本,每一個版本都是那麼的動人。 翻唱版本里,聽過的,覺得喻恩泰(秀才)唱的還不錯:
喻恩泰傾情翻唱張國榮經典之作《追》
演唱會版本里,最喜歡跨越97這個溫文儒雅的版本:張國榮 跨越97演唱會MV《追》 可以說,是這首歌帶我走進了張國榮的音樂世界,後面聽到的《春夏秋冬》、《潔身自愛》、《你這樣恨我》、《I honestly love you》、《American pie》、《心跳呼吸正常》等等等等,首首經典(當然,他也有很多爛歌的)。 此時此刻,敲著代碼,耳機里傳來的正是這首《追》,enjoy我會說為情為愛 仍然是對
一直很喜歡張國榮的《追》。
從看電影《金枝玉葉》開始,他在鋼琴前邊彈邊唱。最近午休時,都會找張學友活出生命演唱會聽。
聽張學友翻唱這首歌。從第一個字聽起,一句話聽完,突然明白,追的主題。
「這一生也在進取 這分鐘卻挂念誰?
我會說是 唯獨你不可失去!好風光似幻似虛 誰明人生樂趣?我會說為情為愛 仍然是對!」為情為愛,正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昨天和同學聊起收入,升遷,他說這些都看淡了。
看淡了?總是覺得「看淡了」這三個字,真的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說的。沒有機會的人不能說。
有機會把握不住的人不能說。
不曾擁有的人不能說。每個人的高度不同,但總往再高一級進取。最後滿足的都是心情。當然,為情為愛,也只有在有物質的基礎上才能說。
否則,沒有信心去追求。因為,為情為愛,最終還是要朝朝暮暮地過日子。聽歌吧,暫時忘記俗務,假裝一切看淡。
2009-12-17 13:23本人男,覺得有人唱給我聽我就嫁了(捂臉跑)
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原來早不缺少
遵循命運的安排,活在當下,追尋自己的位置,發現自我,熱愛生命的流動,感受生活。
狂風與暴雨都因你燃燒。
聽到最後的最後的結尾有聽到哥哥的一聲喘氣聲、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中文說唱歌曲的歌詞讓你印象深刻?
※五月天的阿信的作詞能力如何?
※怎樣評價五月天主唱阿信寫的歌詞?
※酒干倘賣無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嗎?
※有哪些特別有趣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