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電子書什麼時候才能對讀者免費?
如下是幾個免費的,不存在版權問題或者版權問題不嚴重的電子書庫:
免費公版書 - Kindle商店 (Amazon)@采銅 @王彥夫
圖書-電子書-網易雲閱讀 (網易雲閱讀)
免費專區_多看精品書城 (多看閱讀)
免費-原創作品 (豆瓣閱讀)
公版書-豆瓣閱讀 (豆瓣閱讀)
閱讀公版書_機構專區 (百度閱讀)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關於英文公版書
Public domain books (Google Search)
Project Gutenberg (Project Gutenberg)
Google Books with full view only (Google books)題目我作了修改,限定為電子書的討論。把我之前的個人觀點移到下面的一個回答中去了,剩下幾個鏈接,提供給需要的人。有可以再補充的,我還會再補充。感謝作答,特別是提供積極意見的朋友。正版電子書什麼時候才能對讀者免費?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兩年多時間過去了,今天看到一個應用,叫做「網易蝸牛讀書」,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超過一小時付費。這算是給我的這個問題一個答案了。2017/03/25
在吐槽樓主之餘,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下這個問題。
媒體內容是否需要用戶付費,兩種方案歷來是並存的,但對不同的載體來說,區別很大。
舉例子,世界上大多數報紙都要讀者付費,報紙也都刊登大量廣告,所以它同時靠售價和廣告費來維持生存。當然也存在一些完全免費發放的報紙,比如美國有幾家著名的「另類周報」(alternative weekly),包括《村聲》(Village Voice)、《洛杉磯周報》(LA Weekly)等,它們就只靠廣告了。
廣播,基本都是免費的,靠廣告存活。
電視,這分幾種情況,有完全免費的公共電視台,也有需要訂戶繳納年費的有線電視網路。前者肯定是依賴廣告,後者登不登廣告都有可能。
電影,絕大多數都需要觀眾付費。現在的電影放映除了電影院之外,還存在很多次級渠道,在版權創收環境正常的國家,絕大部分次級渠道仍然是要付費的。電影放映可以搭載廣告,甚至電影內容也可以植入廣告,但那隻占極小比例。
圖書,絕大多數也都要讀者付費。中國法律似乎並未禁止圖書刊登廣告,但因為行業習慣,幾乎沒有圖書從廣告賺錢。
軟體,付費和免費並存,無需贅述。
好了,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圖書和電影這兩種內容產品始終是以用戶付費為主?
這讓我想起關於Lawrence Li的兩件事。
一次是在某個飯局上,參與者包括一些電影和媒體行業的從業者。對媒體和出版領域歷來有很多獨到見解的Lawrence Li突然提出,為什麼電影不可以免費放映?這樣觀看者會更多,只要運營得法,應該可以從廣告或其他途徑回本。當時飯桌上的其他人幾乎都憑藉直覺,不假思索地否定了這種可能,我也表示了不贊同。我覺得自己也未必能從經濟學的領域很透徹地來解析這個問題,不過我可以舉出一個參照對象,那就是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通常是以免費的形式在電視上播出的,它和院線電影在內容上其實並無本質區別,但一個免費,一個付費,差異在於電視電影的成本比主流院線電影要低得多,於是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情況——逐漸提升一部電視電影的預算,到達某個臨界點時,作為出品方的電視台因為擔心無法回本一定會放棄它的製作。也就是說,免費的電視電影形式,能負擔的成本是有限的,遠不及付費的電影來得高,如果靠免費發行來獲取廣告收入,那它的製作成本一定較低。結論就是,單一產品的成本超過某個臨界值,那麼只能向用戶收費。
再以報紙為例,免費的「另類周報」通常都局限於地方新聞,在重大國際新聞上完全無法和主流大報競爭,這是為何?同樣受到成本臨界值的約束。
第二件事,是Lawrence Li曾向我提議,《虹膜》是否可以採用免費發行的策略,寄希望於擴大用戶數來獲取廣告收入,也許會比現在的讀者付費來得好呢?
當然《虹膜》一直沒有這麼做。我的想法是,對於某些小眾趣味內容來說,它的受眾群十分有限,即使變成免費,可能也達不到產生滿意廣告收入的用戶數。再想一下,為什麼大多數專業書都比暢銷小說賣得貴?
所以,廣播和電視能夠免費,而圖書和電影無法免費,這是各自產業發展的既定結果,雖然這有點從結果倒推原因,但如果免費的圖書和電影真的可行,一定會有成功案例出現並被人效仿的。還沒有大規模出現就至少說明,目前的產業環境尚無法支持圖書和電影免費的做法。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至少我自己比較相信,對圖書和電影來說,用戶付費其實是為自己好。因為通常情況下,付費內容總要比免費內容(哪怕是廣告商付錢)質量更高。就付費內容而言,創作者和受眾之間,幾乎不存在其他的利益環節,那麼創作者一心所想的,就是取悅受眾。而免費內容引入了廣告商,雖然廣告商也需要取悅受眾,但那是以更加迂迴的方式,這就讓創作者和受眾之間的關係不那麼直接和牢靠了。其次,因為付費內容可以突破免費內容的成本臨界值,所以它的質量也理應更高。
所以,為了更好的內容質量,我願意選擇付費。因為自愧看盜版書對不起作者,所以希望正版書不收費。總感覺怪怪的。
我覺得我們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在使用一樣免費東西的時候,考慮一下可不可以掏點錢,而不是相反。
比如是不是可以開個搜狐視頻會員而不是等著看廣告,是不是要考慮一下Kindle付費電子書而不是全世界去找,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花12塊錢買個Kingdom Rush而不是玩免費的QQ部落,是不是可以買個VPN而不是網上看翻牆教程。還有,一定要特別警惕那下些打著永久免費旗號的東西。
大部分東西做出來就是要賺錢的,這天經地義,商家沒辦法直接從你手裡拿錢的話就走其它途徑。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當你免費使用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是這樣東西的產品而不是客戶。這句話放在里很合適。
如果我們是客戶,商家就得考慮怎樣讓我們爽;要是成了他們的產品,那我們的角色要麼是陪太子讀書,要麼是廣告接受點擊器;而這樣要麼會影響體驗用得不爽,要麼會很浪費時間,其實算下來實實在在的花點錢反而是最省的方式。 正如 @雨聲 提到的百度免費電子書閱讀,正看得盡興中間插幾頁廣告,真是堪比花間喝道。
想想看,世上有那麼多好書等著我們去翻,有那麼多好電影等著我們去看,有那麼多好地方等著我們去玩,為何不把心情與時間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呢。
唉,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得,只是我們都受不了那種免費的不勞而獲的誘惑吧。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思考角度以及立場,我這裡提一個讀者的角度,之前還沒有看到別人提過。
通常站在讀者立場會覺得錢花得越少越好,不花錢更好。根據我個人多年來大量消費盜版內容(音樂、電影、書)的經歷來看,這個常識是錯誤的,相反,另外一個常識——東西來得太容易就不珍惜——是正確的。不花錢一點都不「好」,花了錢好好地吃一頓美味才「好」。
說實話,一邊抱怨「信息過載」,一邊抱怨文化產品太貴。不矛盾嗎?沒錯,我聽說 Aphex Twin 出新專輯了,但蝦米的版權狀況曖昧不清,我不想支持蝦米。在 iTunes 買要 10 美元,暫時不太想花這個錢呢。太好了,這下有時間把上個月買的《Watchmen》漫畫看完了。不想花錢就多等幾天等到進公有領域唄……
你幫老闆打工不想拿薪水的時候
免費公版書 - Kindle商店這裡全部免費,不用去圖書館,也不用你看廣告,更不要你一分錢!
著作權者死了的50年後免費
免費你妹,正是因為這種想法,現在連個好用的手機管理軟體都沒有,廣告飛來飛去,各種提示,把我噁心得夠嗆。免費的沒有好服務。
看到這個就想起前兩天聽的一個講座了…當時被問到這麼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中國的山寨文化?然後主講人作為舉例提到了當今國內樂壇的現狀:幾乎沒有音樂製作人了,沒人再敢去真正的寫音樂、創造音樂了,「你拿十幾首搖滾樂對比著放居然是一個模式一個調調,都不怎麼要動腦子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他提到前些時和我國第一代音樂人高xx在幾個選秀節目里合作過,在私下裡喝酒聊天時問這位老師為什麼現在歌手都發展到了好幾代了,您音樂製作人還是第一代沒接班人?這位音樂製作人回答說現在誰敢去真正創作音樂?你辛辛苦苦創作一個譜子出來等到了網上,哪有什麼版權?全都被免費下載了,有多少人會付錢買音樂?付錢的人倒是會被人嘲笑認為腦子有病…所以寫音樂我沒收入啊,不然為什麼現在到處節目只要請我我就去?我也要賺錢生活啊…不然你看看現在,玩音樂的人,要麼像我這樣,要麼就是家裡有錢不怕燒。 包括現在國內的app市場很難見到很創新的很優秀應用,就是因為國人版權意識太落後,國家這方面的法律制度太不完善了,辛辛苦苦寫個軟體大家一分錢不花就下載了,誰會真正花精力去寫? 扯遠了,看到題主寫的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很悲涼,如果這種心態還算是「常見」或者「健康」的話,那麼我國的圖書市場早晚也有一天會像現在的樂壇、app市場等一樣,好書慢慢的都消失了吧。。最後希望國家儘早完善版權保護這方面的法律法規……
PS:其實樂壇啊app市場什麼的我也不太了解,只是聽講座大牛說的…感覺有一些道理,可能不完全符合現狀。
共產主義社會。。
開門見山,我個人認為,未來大部分的書籍,音樂,軟體,代碼和設計等都會變為免費。
但是,這美好的未來,需要靠不斷鞏固和加深版權教育開始。專利和版權無疑很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這種人類自發主導的強大激勵作用讓人類智慧得以迸發與應用。國內很多行業發展受限,甚至倒退發展,都跟版權保護有關,這一點其他人已經罵了很多了,我就不再贅述。但是我對未來,而且是不遠的未來,所預見的應該是一個發放互利的創作空間。是的,版權相當重要,維護了作者權益,但是不得不說,高昂的專利費用和軟體費用也阻礙了些經濟困難或起點較低的人進入某領域,甚至會阻礙此領域的發展。如果要評選世界上最美好的詞,我個人投「開源」這個詞一萬遍。有時候,人做一件真的不是只為了錢;有時候,當人不為了錢而做一件事件的時候,才有了錢。有的作者需要更多人的共鳴和幫助來完成一件偉業,比如維基百科;
有的作者需要讓更多的人讀到他的作品,看到它的設計,讓自己的思想傳播四方,比如金瓶梅;有的作者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比如各種NGO(指的是正真的NGO咳咳);好吧還是需要錢?那些有經濟實力的受益者的捐款,那些靠了一些技術發了大財的公司,那些有責任感的富商,甚至那些對技術熱愛的科技富豪……總總之類,可以說是情懷,可以說是矯情,可以說是炫耀,結果都會推動全社會的開源化。
或許有一天,音樂人可以真正為了音樂而寫音樂,不用發愁唱片數量和盜版困擾;
或許有一天,作家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寫作,不用可以逢迎大眾的口味;或許有一天,碼農們可以隨時得到別人共享的代碼,好吧,貌似這個已經開始了(人類文明兩大高素質人群程序員和1024);或許有一天,導演們可以眾籌拍電影,你出一塊五齣五毛,到時候大家一起看;想看到上述美好的世界,那個看書直接下載,音樂直接下載,甚至3D列印圖紙隨意下載的世界,是需要你我他,需要社會每個人先從保護版權,給開發者創作者必要的尊重與回報開始努力。
為什麼?因為需要通過版權和專利讓人們變得文明,高節操,有素質,然後?然後再說捐款的事情吧……鑒於目前國內盜版大行其道的局面,我也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說到底,這是一種消費習慣的問題-畢竟用了那麼多年的都是免費的,而且當某些應用資源和其質量實在是有限的情況下,很難養成付費的消費習慣,即使不差這點錢。再者就是社會大環境和自身的問題了,想要付費支持一下作者吧,被身邊的人知道了,是不是會被說XX之類的?就算沒人說,那在本身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即使是一本幾塊錢成本,但比之免費的誘惑,是否自己抵擋得住?總之呢:1.社會大環境和國家律法的執行問題了2.消費者本身的趨利性和覺悟問題3.消費習慣問題4.正版購買渠道及權威、質量、資源儲量問題5.定價、服務的問題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選擇一些創新性質的支持正版的方法和手段呢?例如:
作者開放版權,實行消費者自願捐贈的行為-這個已經有了吧。而我所說的有些不同,是說任何的人、組織、網站等都可以進行轉載,發行-當然是僅限於互聯網的!所有自行轉載的都將被作者默認授權,只需要公布作者的銀行類的賬號或一個方便消費者實行捐贈的設定即可。對消費者實行先享受後自願付費-捐贈-打賞的原則,即可從互聯網上清除所謂的盜版,將盜版合法化,一方面盜版問題不再,而另一方面,指不定還能夠提高作者的收入呢。當然,這一舉措對大咖的利益是有蠻大損害的。影視業也一樣嘛,大可實行共同購買版權,幾個互聯網公司報團,共同擁有版權,一方面降低了各自的版權費用支出,而且可以提高片庫量。以上說了這麼多,也就是給個建議或者說法罷了。是有些天真,但也算是可供參考的吧。(保護版權,從我做起!)中國紙質書這麼便宜,而且還有電子書,那就更加便宜了,這麼便宜的書你都不願意掏錢,你是真的喜歡閱讀嗎?
不得不站出來說一句。太多人一直以來都缺乏對知識的尊重。
看看李志微博說的:」我是個歌手,我把它當工作,我希望我的勤奮和誠信能賺到錢,讓我和我的家人生活的越來越好。我不編故事不拍廣告不做代言不塑造形象,我希望我的觀眾理性的消費我和這個世界。我喜歡音樂,我用音樂記錄那刻的感受。我的存在不為證明自己,不為打倒別人。我是個優點和缺點並存的普通人,我嚮往美好世界。「
不讓寫作者、音樂人活著的時候靠內容賺錢,那靠什麼?
如果像題主提到的,依靠廣告,你不覺得這是緣木求魚?你不覺得廣告已經在入侵內容了?
文學藝術作品和代碼、系統不一樣,技術是由大公司主導,文學是私人創作的有審美的生命,代碼說得再好,也只是一種技術。技術也許可以免費,他們還有其他的盈利方式,但內容不能免費,除非作者自願免費或者他死了。你希望全世界所有付出努力的產品都免費的話…你什麼時候不拿工資了那什麼時候就免費了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特別是對於利益相關者,沒有理由不讓他們獲得合理的報酬。對於作者而言,沒有從勞動中獲得收入就阻礙了進一步創作,而出版商幫助完成了這一合理訴求的過程,他們都應有所補償。
現實中當然有免費的東西存在,不過,免費不等價於無償。作者或出版商有其它的收入來源,比如廣告和促銷之類的。你選擇免費,也就選擇了自己不再是上帝,你將得不到付費讀者所擁有的完整權利。
另一方面,我們確實應該鼓勵知識的流通,而不是放任其爛在圖書館。實現這一點不是說必然導致免費。免費閱讀計劃,google book都在做這樣的事,提供足夠的手段讓你查詢到想要的信息,至於商業模式如何,市場調節會給出答案。總之,你不能讓別人白乾。
學術領域當然是鼓勵免費的,那幾個管理索引的商家很大程度阻礙了知識的流通。所以有自由做學術的潮流,自己寫論文和著作放網上,同行評論地差不多了再考慮發表的問題。不過,能這樣搞的前提除了情懷之外,還因為受眾太少。一篇論文或一本學術著作全世界都沒幾個人看得懂,我藏著揶著幹嘛。出版賣了幾本也沒幾個錢,還不如啟動開源模式替我找bug。你會發現,理論層面書籍免費的多,工程層面書籍免費少,為何?利益使然。我會買app store里的遊戲,也會買正版電子書,更多的時候直接去買正版書。挺納悶的大部分遊戲電子書甚至紙質書都在幾十元左右吧?少喝一杯咖啡少吃一道菜就能買,為什麼要費盡心機去弄免費的?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一下吧
正版軟體也有免費的啊,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激動。我是這樣想的,當書本或者書的內容可以作為承載信息流量的載體或者其他具有引發關注的某種內在特質的時候,其本身的物質成本就微不足道了吧?舉個例子,宣傳單的印刷排版也是承載了作者的付出,但是本身承載著廣而告之的信息導出,所以免費發放,藉此獲得利益。話說回來,當書本身內容不承載精神價值的時候,中國文化就岌岌可危了。就像那些無腦言情之類的書,,
亞馬遜上有非常多的0元正版電子書,都是名著,共同特點是作者已經過世超過五十年了。
推薦閱讀:
※你推薦哪些厚達 500 頁以上的書籍(並非工具書)?
※為什麼國外的書籍封面上的作者名字都特別大?
※大學時期應該讀哪些哲學的書?
※一本古書,裡面都是典故說明,請問書名?
※kindle如何閱讀非官方商城購買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