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不能進行自主硬體升級的設計是出於什麼目的?
或者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讓Apple選擇了這種設計。
其實大多數筆記本都難以自主升級硬體。我們追隨發展歷史看看為什麼。
1、很早的時候筆記本還可以升級主板。後來主板集成度太高了,技術更新也特別快,前後代設計難以兼容(換了主板,CPU內存硬碟都得換),就不能換了。
2、後來大多數也可以升級CPU。後來CPU越來越小,越來越熱,機身越來越薄,導致散熱擠插座空間,插座的可靠性也成了問題,於是CPU也不能換了。
3、待到Sandy Bridge年代之後,筆記本CPU平均功耗大幅下降,續航明顯提高,電池循環預期明顯下降,同時大家也在變態地追求輕薄,沉重而占空間的電池外殼、卡鎖機構也就被取消了,於是電池也不能升級了。
4、近來大家發現SSD比機械硬碟省地方許多,所以SSD取代了硬碟。如果不是這玩意故障率特別高(相比網卡、內存),SSD也肯定做成不能更換的。(我個人估計不久的將來會出現,首先在低端、便攜電腦上,比方說現在的某些Tablet。)
5、再後來上網本、超級本、MacBook Air之流出現,導致大家都變態地想要薄和輕,而機身框架結構是不能輕易縮減的,於是框架開始擠佔零件空間。電容都不能用電解的了,擴展卡、內存條插座也嫌厚了,於是這些也就都不能升級了。
6、後來無線技術帶寬提高、功耗下降,大幅普及,管它需要不需要無線都給個無線功能。擴展連接技術也能提供更大的功率和更快的速度了,很多原來需要特殊連接的外設都可以無線連接或者用USB、Thunderbolt之類的技術連接了。於是連擴展口都大量取消了,比如PC卡槽、ExpressCard之類的也消失了,這下別說升級了連裝新硬體都不可能了。
Macbook只是往往在這個潮流中走的比較前而已。記得沒錯,它是最早取消傳統硬碟的,也是最早取消擴展卡的,也是最早沒有可拆卸電池的。
至於為什麼商家都追隨這條道路?有幾個原因。
首先,消費者需要,而且降低成本。硬體製造中多一個東西就多很多麻煩,從供應鏈到設計到生產到質檢到保修都是事兒,如果消費者喜歡少東西,何樂而不為。
其次,固定形態產品有助於定價。所謂固定形態產品就是說產品一旦售出不再可變。這是由於固定形態產品往往意味著生產商壟斷。
舉個例子,假設原來有個產品A賣100元,消費者可以再買50元的B或者60元的C來升級成AB或者AC產品使用,B比較大眾,C很小眾。這時候,如果有另一個與A類似的產品D,它只能搭配產品C,但是它賣90元,於是需要使用產品C而不一定需要A的都會買DC組合。現在我直接賣產品AB、AC了,售價還是150和160,此時賣C的廠家需要面對的零售市場小了,於是C零售變貴了10元(由於規模效應失效,但出廠價格還是一樣的),導致D產品不再具有價格優勢,於是用戶只好買AC產品。這一招在生產A的廠商具有優勢市場地位時非常好用。
(順便一說,這樣的策略還有一大好處,就是讓AC產品的用戶以為自己佔了便宜,因為他們看到C產品貴,D產品貴。殊不知只是自己被人利用壟斷多賺了10元。)再次,電子產品一大特徵就是實際折舊率遠大於消耗率。如果用戶可升級,意味著用戶可以通過分塊淘汰的方式最小化整體折舊與消耗之間的差距,降低支出。用戶支出少了這還得了?廠商賺什麼錢?銷售賺什麼錢?所以必須提高浪費。
當然,一切說到底都是錢。從根本的原因上來說,為了提升性能,蘋果採用了大量的定製的介面,因此真不是說你想換就買得到零件的,然後,為了使機器能夠在儘可能輕薄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性能和續航能力,就需要儘可能的節省機身內空間,這種對空間的極致壓榨導致的結果就是蘋果從還有HDD從早期可以更換的內存直接將硬碟換成了SSD並且焊在主板上將內存焊在主板上。這種專門化使得Mac能夠和普通的PC拉開一個很大的距離,既是Mac擁有高穩定性高續航能力。蘋果為了節省空間已經到髮指的程度,很多時候已經是能用膠水就不用螺絲,因此Mac一旦壞了修理成本將會直線上升,但是以此換來的12小時續航時間,是那些只能裝Windows的PC機所望塵莫及的。最後歪一下,蘋果的絕對的議價能力和產量,使得他定製的元器件可以以極低的價格拿到手上,絕壁不是神舟那種級別的,據說頂配的Mac Pro,攢一個配置一樣的PC比買一個Mac Pro要貴~
總的來說,系統越整體就越穩定,而每多一個可拆卸的部分,就降低了一份穩定。比如說介面鬆動了怎麼辦,氧化導致接觸不良怎麼辦?這統統都是問題,何況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升級硬體,由於摩定理的存在,決定了電腦和手機並無本質的不同,也基本是兩年一換的節奏,現在一個手機動輒5000,而13寸的Air也不過8000。。。。所以覺得自己電腦慢了就買買買就好了。
最後,從蘋果的逼格來講,消費者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走尋常路,決定了他們不按常理出牌他們會來用自己的產品告訴消費者他希望你如何用電腦。。。從技術上來說,可更換零配件會增加機器尺寸重量,降低可靠性。當然我想不通為什麼硬碟不允許換,就是直接賣專用款SSD也好啊
下一代賣給誰
屏幕可以換,內存可以換,硬盤可以換,電池可以換。。。哪裡不能自助升級了?
- 方便換代的時候坑錢。
- 保證高配型號的價格能撐的足夠高,避免用戶自行更換硬體來實現「高性價比」。
不大同意「為了緊湊」這種說法,XPS 的內存硬碟就是標準介面,不過 CPU 選擇 BGA 可能是為了緊湊。
pro挺好的啊,你看macbook air……
能隨便換的台機已經毀了DIY產業。還想來毀蘋果?喬布斯一生的追求就是軟硬結合,封閉自控。蘋果的電腦是給人用的,不是讓你來玩樂高的,不服去買PC的哏氣堅持到死。隨便換兼容性怎麼辦,穩定性怎麼辦。蘋果為了防止拆機螺絲都特製了。
坑錢其實我覺得有一定可能,但是我個人覺得蘋果的產品出彩的地方是設計,為了做到薄輕又要兼顧散熱還有各種元件的分布,蘋果很多都是定製介面之類,因為他的設計原因,做到了理想中的輕便但是也使得升級變得困難。
不排除有樓上兩位的原因以為還應該是為了做到足夠輕薄提高便攜性
推薦閱讀:
※如果蘋果做Android版本的iPhone會怎樣?
※如何評價 Apple Watch Series 3(GPS + 蜂窩網路表款)?
※未來蘋果公司(Apple)還有沒有可能再次發行一部4寸的iPhone?
※mac觸摸板方便在哪裡?
※你為什麼反感蘋果公司 (Apple Inc.)?
TAG:MacBookPro | 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使用體驗 | 配備Retina顯示屏的MacBook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