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人生》這部作品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上帝給裡面的主人公都開了一個玩笑。每個人都本想追求更好的,卻連最初的都找不回了。
人越成熟,就會越客觀的看待事情。以前會覺得,高加林和黃亞萍的負心讓人厭惡,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背叛深愛自己的人傷害他們。以一種單純的也絕對的眼光去看人看事。這個人好,就是全好,而壞,就是全壞。但是,到了二十幾歲就能對於他們的心理感同身受,人心很複雜,這裡的複雜不是指很多人性負面的因素。以前會經常糾結,我做一件事的動機,是不是純粹的好的,也不容許自己的心靈有雜質,就像得了潔癖似的。常常為難自己。這就是成長的思考。現在讀了《人生》,客觀的說,高加林是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他的夢想寄託於外面的世界,可是現實常常拖著他,但是他總是儘可能的在自己的生活環境里成為最好的那一個,無論是回到農村後和巧珍在一起,或者回到城市後當一個優秀的記者,還有當了記者之後和亞萍在一起選擇去南京,他有點虛榮於自己的前程和未來,其實現實中我們都是這樣的。
而她對巧珍的負心,也算不得什麼,因為那時候的心境,他已經不甘於和一個精神世界不在同一個水平的農村女孩在一起了,他想到這是以後的生活常態,這是應該得到我們的理解的。他也看重感情和寬容善良,在克難家對他造成傷害時,他明辨也不遷怒於他。愛是什麼,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描寫了更多類型的愛情,也不會有人說的清楚。最簡單的,就是巧珍的愛,她思想淳樸,對愛情真摯又熱烈。就像一直盛開的向日葵,張揚又炙熱。跑題嚴重我們都要堅定走好每一個當下,認真做好每一個選擇,即使明天突如其來的變故,也不至於承受不起。還有客觀的去評判周圍的人和事,明白寬容和理解的力量。保持努力,保持平靜。有人說:相信命運的人,跟著命運走;不相信命運的人,被命運拖著走。而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人生的大舞台,身戴枷鎖,而想脫離這種枷鎖,又彷彿會被命運折磨的痛苦不堪,這彷彿在路遙先生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人生》中有所體現,這本《人生》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面對苦難的坦然?對高加林和劉巧珍之間愛情的惋惜?揭示黑暗與命運的不平等?下面筆者同大家先回憶一下這本書。
路遙先生的作品充滿了鄉土氣息,這本書又好像在告訴我們鄉村與城市的故事。這本書從主人公高加林的三種狀態上,其一回到土地,高中畢業,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這是他的熱愛,但是生活第一次給他開了個玩笑,被有權勢的村支書高明樓的兒子代替,萬念俱灰,極其失落,於是想拚命地干農活,讓手都磨出了血,緩解自己的失落,同時也碰上了愛他的女子——劉巧珍,她愛他的文化,為他去天天早上蹲在河邊刷牙,這在書中顯得與當時的格格不入,而高加林,只是把劉當成精神失落的一種慰藉,當機會來臨時,又到了他人生的第二個節點,遠離農村。
去到城市,新出現的人物黃亞萍,一個活潑有文化的姑娘,讓這個富有理想,想在城市有一些作為的高加林深愛,他的內心是矛盾的,想起了可愛的劉巧珍,艱難的選擇,他喜歡和黃談論國家大事,談論政治,他認為那才是他想要的,害怕劉巧珍給他從鄉下帶來的狗皮褥子給他丟失了身份,帶給他的尷尬,最後他把自己的選擇告訴了劉巧珍,巧珍含淚接受,但心中還是更擔心高的生活,好景不長,他被揭發工作是通過關係得來的,不得不面臨第三次轉折,回到農村。
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被鄉村人嘲笑的準備,但出乎他意料,紛紛過來安慰,那個曾經愛他的姑娘巧珍也出嫁了,但是巧珍還是請求她姐姐的公公高明樓,讓高加林能在村當老師。最終如願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德順老漢對他一番話,「書教成教不成沒什麼,好好重新開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德順老漢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哽咽得說不下去了。」也正是聽到這些,才使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人生》沒有優雅的句子,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以樸素的語言打動了我們,它似乎在訴說這一種劉和高的愛情悲劇,給人惋惜感,充斥著一種對於變革現實的熱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喚——要避免像高加林和劉巧珍那樣的生活悲劇重演,要在文明與愚昧的衝突中正視民族文化心理的衍變。
這本書似乎也在告訴我們,人生的一些東西是宿命的,狂妄者,認為自己能主宰命運,自卑者,認為自己只能做命運的奴隸,而我們應該做第三種人:不強求命運,接受命運。好運時,隱藏一下自己的好運,糟糕時,自嘲一下自己的厄運。即使命運不公平,我想只要有信念,有力量,有追求,雖然可以被打倒,但絕不可以被打敗,我們終究會成為命運中的強者。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歡迎關注【阿獃憶文志】一起交流讀書
只說自己的感想:1要有生活的原則,尤其在挫折面前不能動搖。高加林不應該接受馬占勝走後門給他安排工作。2重大選擇面前要慎重,不要被感情沖昏頭腦。高加林和巧珍本來不是一個精神世界的人,高加林因為被打動而接受了巧珍並不明智。3追求愛情和放棄愛情都有不可避免的風險。
怎麼來說呢,路遙的小說表面看來都是比較平淡和平凡,但在他的字里行里卻透露著不平凡。人生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當然,路遙更是把人物的心理寫的活靈活現。比如說高加林,他在自己是農民的時候他喜歡巧珍,但最後他卻選擇一個能讓她升官發財的亞萍。沒錯,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但,路遙的本意並非就寫加林的忘恩,他是在借題發揮。加林當時的這種想法,可以說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古人云:人往高處走。加林最後的下場才是路遙的本意。他由這兩段對加林感情的描寫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忘本,平 凡的時候珍惜眼前的人,不平凡的時候更要珍惜眼前人。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懂的選擇,人生,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選擇。
剛翻完這本書,由於平凡的世界先於在自己的腦海里太深刻了,這本書表面也是緊緊貼合著鄉土,大段大段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文字,但是我讀出的是虛浮於這個環境上的男主角虛幻的生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合作化還沒有徹底解散,包產到戶還沒有開始的黃土高原,最大的標籤是貧窮,一名爛攤子窮包光景家裡的高中畢業生,和少平、少安比較起來是那麼的不真實,卻給自己的標籤是知識青年,身上的泥土氣息滌盪的不含一絲,每隻走出窮鄉僻壤的金鳳凰如果不能緊緊踏著生你養你的那片土地,終究會從雲端跌落。
加林沒有愛情,對巧珍,對亞萍,只是自己身處所在階段給自己靈魂的一個棲息地,在農村時,貪戀的是巧珍的柔順、熱情似火,當自己身份變成縣委通訊員時,會對巧珍豬下崽的言辭感到無語,別忘了和豬下崽同樣的掏井的事情,也是加林在農村時主導的;和亞萍在一起時,幻念的是南京美好的生活,流連在雨花台時的情景,卻又在亞萍任性時,懷念曾經那個無比柔順的巧珍,總結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人。試想一個場景,加林沒有從雲端跌落,和亞萍到了南京,如果又認識了一個比亞萍身份更高、更能心靈交流、沒有公主病沒有作弄、對他百依百順的女孩向他投懷送抱,加林是不是又會進行下一個抉擇。
的確,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本人來選擇,我的選擇不會比加林差多少,想起網上那個經典的扳道工的抉擇問題了,沒有對錯,每個人的抉擇而已,人生在書里,書外是自己的人生,書里有不平凡的世界,書外是一個平凡的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到腳踏實地,走好當下。
最大的感觸是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因為知識,高加林才和那些日日耕作的農民截然不同,他有學識和遠見,他有理想和追求,這些尋常農民不具備的優點在他身上熠熠生輝。
這本書是「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的答案,我真正的體會到「知識有什麼用」。很高興在我高一那年讀了這本書,這本也影響了我的一生的書。大家只知道高加林在回到農村時,他不會屈服自己的命運,他要抗爭,他還有理想,他內心理想的火花沒有熄滅,他自己心裡知道,他是不會甘心留在農村的,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立馬出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個世界,而巧珍只會成為他的拖累,當時他沒有想這些問題嗎?不,他想過,可是他知道那時的他需要巧珍,需要巧珍來陪她度過那樣的艱難歲月,他是自私的,所以他不敢繼續想下去。所以,不要輕易的開始,更不要輕易地結束。
大一的時候讀過,現在再回想起來,主要就兩個吧:誰也不知道人這一輩子會遇見什麼事、什麼人、會有什麼樣的際遇,還是且行且珍惜吧;只要不放棄,就還有改變的可能。
今天剛剛讀完,趁著熱乎試著寫寫這個問題,個人拙見,各位看官見諒。
書的結尾高加林抓著黃土,沉痛的哭喊著「我的親人啊!」讀完這句,突然有點宿命的感覺。人總是會陷入各種各樣的矛盾之中,我們做出的每一次抉擇,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竊以為,都算不得錯,不過是得到與失去只是,人不能和命爭,看你閃轉騰挪折騰得那叫一個熱鬧,最後還是被命運打回了原型。就像德順老漢只能在心裡懷戀靈轉,三星著實沒有當教師的命,巧珍註定得不到加林的愛情,而加林,生於黃土地,也終於要回到這片黃土地。該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該有什麼樣的命,就會是什麼樣的命。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曾經和未來的不懈追求,最終都會成為茶餘飯後笑談著的美好記憶。看完人生,我佩服加林的才華,他開闊的視野,流暢的文筆,健碩的體格,我也討厭他濃烈的虛榮心,但是,他對理想的執著,最終讓我還是點贊的。即使準備在農村和巧珍在一起了,他內心理想的火花一直沒有破滅。他的才華,在當地屈指可數,鶴立雞群,此時的他,更是鬥志昂揚,尤其是去了省會一趟,他滿心的希望,不料,生活給他開了大大的玩笑。人生的不幸啊。故事就這樣結局了,但是,我相信,他以後的人生是精彩的,因為,在這些生活的變故中,他既懂得了珍惜身邊人,又看到了高處不勝寒,他的才華依然在,他的善良依然在,何愁以後的生活呢,相信他的未來依然是美好的。
寬厚的大地能夠包容一切不幸!要永遠地熱愛生活!
生活就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熱情的生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條彩虹,但不要讓心中的虹成為吞噬責任良心的虛榮魔鬼,生活必然是有舍有得,有權取捨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都知道,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但我們都希望,最好能直接坐在彩虹里,他人以為你布置好的絢麗世界。可惜別人為你布置的景緻,他隨時可以撤走。
看了兩遍,使我眼眶濕潤的,不是巧珍對加林那種極致的愛,而是德順老漢提起他過往時以及他說的:她還沒有死,只要我活著,她就永遠活在我心裡。一時的愛戀與付出很多人可以做到,但用一生去堅持的,恐怕太少了。
最近,將本科階段看過的《人生》又重新讀了一遍,感觸頗多,再次捧起這本書的時候,發現感覺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看的時候感覺並沒有什麼,現在再看,自己卻被書中的故事、人深深的感動了;當巧珍嫁人的時候,當德順老爺唱信天游哽咽的時候等,好幾處地方,使我的眼眶有點濕潤,可能自己現在讀懂了吧!原來我一直都是一個感性的人!看完了再去看柳青的那段話,突然發現,真的覺得寫的太精闢了,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吧!年輕時候做的一個決定真的可能會影響我們一段或整個人生!對於高加林各種的人生選擇,如果你是高加林,你會有什麼選擇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
這次讀書的時候,將自己的感想批註到了書中。不知道再過幾年,回過頭來再看,會有什麼感想,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嘲笑現在的自己, 。會不會說當時的我怎麼那麼蠢呢? ,其實發現自己有時候確實挺蠢的。
每當內心不平靜的時候,總喜歡打開音樂,單曲循環 ,看看書,嘗試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現在的我,喜歡一個人,喜歡安靜的角落,看累了就趴一會,趴完了起來再看。只想說人生的路還很長,勿忘初心,認真對待身邊每一個的人,踏踏實實。加油!Gq。
哎,
木槿花開滿年少故事結局筆墨寥寥
忘憂草種滿青春餘生安好風也瀟瀟希望自己以後可以在人生路上不在感性呵呵,好像你自己的立場都不太堅定。
高加林有兩個老婆可以挑,而我一個也沒有
巧珍對加林有金子一般的心,她愛他,並願意為他付出一切。她在加林落魄時,寬慰其受傷的心,安撫其不安的靈魂,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愛人過上辛福的生活。但她愛錯了他,加林不同於一般的農村男子(也正是此,巧珍對加林越發愛得深),他不甘於命運的安排,不甘於獻身於父輩用汗水澆灌的土地,他對未來,對村外的世界充滿了希望,滿懷著夢想,渴望一展才華與抱復,創建自己的未來。加林去外面的世界是必然的,她選擇做加林的賢內助,幫他解決後顧之憂,讓其自由的翱翔。無奈,這不是加林想要的生活,而此時新歡舊愛(亞萍)的出現,他慢慢的痛苦又欣喜地動搖了對於巧珍的愛(囿於對巧珍的責任與道德,愛情雖是你情我願,卻不可無賴風流傷人心。但相愛本自由。),他向著夢想的方向自由翱翔。他投入亞萍的懷抱,他們情投意合,談笑風生,含情脈脈,本已海誓山盟,天涯相守,卻奈何,驚天一聲雷,男兒重回農民身,縱使山盟海與誓,卻似那海市蜃樓,朦朦朧朧,相守遙無期。
結語:愛情,彼此欣賞,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相愛,相守,相親,攜手到老。若一方比一方經濟條件優越,則必會有門不當戶不對的無奈與苦痛,這樣的幸福若能相守,也是難能可貴。
他只是選錯了,但是有過選擇的機會,而我們大多數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我最大的感觸是腳踏實地。我並不是很認可加林和巧珍的愛情,雖然還是會很感動。巧珍想要的是一個有見識,有文化的人,因為那是她沒有的。當他們走在去城裡的路上,別人的圍觀,巧珍的內心是覺得她和加林在一起臉上有光,但我並不否認她的愛情。我喜歡她的善良。
選擇意味著未來。放下手機,翻開一本書;每天去圖書館充實自己,或去網吧天天開黑;摒棄心靈的污濁,向著信仰前進……一切我們現在的選擇,都與未來相連,珍惜現在,慎重選擇!!
高加林這個角色不太喜歡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患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讀博士如何能過得開心一些?
※為什麼每個階段總有幾個人討厭我?是我自己的原因嗎?
※從小的想法做法被否定被質疑,長後變得脆弱,自卑,遇事猶豫不決,有什麼解決方法?
※心理月刊為什麼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