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將之雄」裴行儉有哪些故事?

看唐代名將,對裴行儉的故事很感興趣。


裴行儉大致歷程時間表(以官職變動為主)

註:1、裴行儉被貶時間有幾種觀點,資治通鑒是永徽六年、舊唐書是顯慶二年。永徽六年,七月李義府上表廢王立武,九月褚遂良被外放,十月武昭儀被立為皇后。裴行儉若有私議被貶之事,應該發生在永徽六年七月至九月間,資治通鑒的說法更加準確一點。

2、官職變動參考《贈太尉裴公神道碑》,年份和月份參考《資治通鑒》和《唐仆尚丞郎表》,職責和品級參考《唐六典》。西域期間任職具體變動時間參考薛宗正《唐金山都護府鉤沉》、劉子凡《法藏敦煌P.2754文書為西州都督府長史袁公瑜判集考》。

裴行儉是真正文武雙全之人,「儒將之雄」是他最好的寫照。

「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既可指文化水平,也指文治水平即治國才能。無論從哪個方面去看,裴行儉的表現都是無可挑剔的。「武」既可指領兵打仗水平,也可指武力大小。領兵打仗的能力有兩方面,運籌帷幄和衝鋒陷陣。前者是帥才,後者是將才。裴行儉屬於前者,關於他的軍事能力,@清風中的刀光 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這裡就不再敘述。關於武力大小,史書並沒有相關記載,不過他的父兄在這方面很出名。父親裴仁基「少驍武,便弓馬」;兄長裴行儼號為「萬人敵」,所向披靡,是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原型。裴行儉出生於武將世家,又經蘇定方悉心教導,鑒於有唐一代社會的崇武風氣,即使他的武力值不高,也不會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尋常的弓馬騎射,對於裴行儉來說,應該不在話下。

才能及奇事

(一)文化水平

1、總體

「行儉幼以門廕補弘文生。貞觀中,舉明經」 「詔舉轉雍州司士」

弘文館是百分百的貴族學校,生額只有30人,小班教育,全部是皇室或高官的子弟。不過在貞觀時期,門檻沒有那麼高也不是很嚴格,裴行儉作為「烈士遺孤」,也獲得了資格。弘文館既是國家藏書之所(聚書20萬卷),亦為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貞觀時期的弘文館學士有歐陽詢、孔穎達、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或以文學著稱於世,或以學術名重一時,甚有能名。修習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也兼顧史學、書法、時務策等方面,經、史、書法三項並習。

神道碑中提到過裴行儉在弘文館時,因為「隋室喪亂,家乏典籍,館有良書」,所以「絕事篤學,累年不舉」,還驚動了房玄齡。不久後就明經中舉出仕。雖然明經科經常作為簡單易考的科目來對比進士科的考取難度大,且兩館子弟考取時更加容易,但是在初唐時期,明經出身的含金量也是不低的。據文獻記載,初唐明經及第者每次不超過100人,錄取率在5%以下。

裴行儉在這麼一個學校修習,讀書期間如此刻苦,又是正經科考出仕,還通過了皇帝的制科考試。作為弘文館的優秀畢業生,他的文化水平是很不錯的。從他晚年著書立說也可以從側面證明這一點。「有集二十卷,撰《草字雜體》數萬言,並傳於代。又撰《選譜》十卷,安置軍營、行陣部統、克料勝負、甄別器能等四十六訣。」對書法和軍事的看法和心得都被轉化為可以傳世的文字。中國古代勇猛武將數不勝數,出色的帥才也不少,能打仗又能寫兵書的就不多了,裴行儉正是其中一位。可惜他死之後,武則天令武承嗣將他寫的東西全部拿走,藏於深宮之中,從此不傳於世。

2、書法:工草隸、行書及章草,名家

高宗非常喜歡他的字,曾經給他白絹讓其書寫《昭明文選》,賞賜帛五百段。他自己也很自負地表示「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唯余及虞世南耳。」

後人是這樣評價裴行儉的書法的:

工草書,行及章草併入能。有若搢紳之士,其貌偉然,華袞金章,從容省闥。——張懷瓘《書斷》

行儉以書知名,而世罕傳之,嘗見一帖寫兵法,甚怪放。——黃伯思《東觀餘論》

行儉所書《千文》亦工。——劉無言

行儉所撰《選譜》、《草字》數萬言,行於世。嘗見其所書其草千文墨進一卷,宋徽宗泥全題箋。今藏松江夏氏,真佳筆也。——《書史會要》

《滎陽外史集》還提到他曾經給武則天母親楊氏寫過墓誌。

感興趣可進一步閱讀:裴行儉與唐初書壇——兼及敦煌吐魯番本《文選》

近段日子新出土了一份墓誌拓片,上記載薛元超攥,裴行儉書,不出意外應為真跡。

【圖】新發現裴行儉書法:唐殿中監万俟肅墓志銘_網上拍賣信息_孔夫子拍賣網

大字版:【圖】老拓本,唐代銀青光祿大夫行史部侍朗裴行儉書殿中方万俟府君墓志銘一本,_網上拍賣信息_孔夫子拍賣網

(二)治國才能

1、收服西域各國

史書中沒有正面記載裴行儉在西疆的政績,不過通過兩唐書的「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降」和神道碑的「西域從政,七八年閑,窮荒舉落,重譯向化,我之獨賢,邊之多幸。」的記載,可以看出他的西疆耕耘十年,政績斐然。多年後他重返西域,還能獲得「百城故老,望塵而雅拜;四鎮酋渠,連營而諮酒:一言召募,萬騎雲集」的待遇,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2、改革吏部銓選

我個人很喜歡鄭愚在《裴鍠墓誌》中對裴行儉的評價:國家來吏部侍郎第一。墓誌中多有誇耀之語,但這句話的確實至名歸。作為吏部侍郎,創下的制度沿用百年;同時知人善任,十年間為國家舉薦了大量人才。一個吏部侍郎職位能發揮的作用,被裴行儉百分之兩百地激發。

《通典》和《文獻通考》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大唐文皇帝永徽時,馬載、裴行儉為吏部侍郎,貞觀以來,最為稱職。」後人在吏部成績出色,往往用裴行儉和馬載的例子來誇讚他們。如《新唐書·盧從願傳》:初,高宗時,吏部號稱職者裴行儉、馬載,及是,從願與李朝隱為有名,故號「前有裴、馬,後有盧、李」。

自高宗麟德以後,承平既久,人康俗阜,求進者眾,選人漸多,銓選過程中出現「九流繁總,人隨歲積」的混亂局面,即每年積壓下來的具有任官資格但又沒有獲得職事官的人越來越多。面對這種矛盾,主持吏部銓選的黃門侍郎知吏部選事劉祥道上書請求改革,得到宰相中書令杜正倫的贊同,高宗下令集百官詳議,結果是「議者多難於改作,事竟不行」。總章二年,從西域回京不久的裴行儉由司文少卿晉陞吏部侍郎,接下了改革吏部銓選的亂攤子。

時間:總章二年(公元669年)

負責人:裴行儉、李敬玄、張仁禕

措施:在擴大吏部官員編製的基礎上,嚴格考試注官的具體規程。

1、在原有一員吏部侍郎的基礎上加置一員,尚書、侍郎分為三銓的制度至此確立。

2、裴行儉始設長名榜,引銓注期限等法,又復定州縣升降為八等,其三京、五府、都護、都督府,悉有差次,量官資授之。

3、張仁禕始造姓歷,改修狀樣、銓歷等程式。

經過這些改革,「銓總之法密矣」,也就是說,銓選制度至此趨於完善了。

參考資料:劉後濱《唐代文官銓選制度改革與完善》

(三)預測能力

對人:「兼有人倫之鑒」「善知人」

人才觀點: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這種人才觀放到一千年後的二十一世紀都毫不過時,李叔同對於「先器識,後文藝」也是大力推贊。

評價預言: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勮,謂曰:"二君後皆掌銓衡。"李敬玄盛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才,引示行儉,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余皆不得其死。"結果王勃溺水而亡;盧照鄰因患頑症不能治癒,投水自盡;駱賓王參與徐敬業反武行動;楊炯終於盈川縣令任上;王勮加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即吏部侍郎,掌管銓選);蘇味道被貶後復召為天官侍郎。皆如其言。

(不過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有爭議,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黃永年教授的論文《「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正義》對於這段歷史有很詳盡的分析。黃永年: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提拔人才:所引偏裨,若程務挺、張虔勖、崔智睟、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類為世名將,傔奏至刺史將軍者數十人。除了以上被史書記載的人才,碑誌材料還提到的有徐師道(書法家徐浩的爺爺,曾做過裴的幕僚)、邢彥褒(武周時期的隱士,曾是裴的家臣)。

對物:「通陰陽、歷術,每戰,豫道勝日。」

跟著這樣的將領出征簡直無後顧之憂,人家每次出征前連勝利的時間都提前算好了。裴行儉幾次帶兵出征期間,發生了幾件神奇的預測事件,簡直是天氣預報先生。憑藉這些神棍行徑,令一幹將領士兵心服,裴行儉作為一介文官確立了軍中的威望。

第一次出征(伐阿史那都支)

帝因詔行儉冊送波斯王,且為安撫大食使。徑莫賀延磧,風礫晝冥,導者迷,將士飢乏。行儉止營致祭,令曰:"水泉非遠。"眾少安。俄而雲徹風恬,行數百步,水草豐美,後來者莫識其處。眾皆驚,以方漢貳師將軍。

第二次出征(伐阿史那溫博)

大軍次單于北,暮,已立營,塹壕既周,行儉更命徙營高岡。吏白:"士安堵,不可攏。"不聽,促徙之。比夜,風雨暴至,前占營所,水深丈餘,眾莫不駭嘆,問何以知之,行儉曰:"自今第如我節制,毋問我所以知也。"

(四)神秘周邊

裴行儉的家宅也充滿了神秘色彩。

又(韋述《兩京記》)曰:延壽坊東隅,駙馬裴巽宅,高祖(應為高宗)末,裴行儉居之。自行儉以前,居者輒死,自儉卜居。有狂僧突入,髡其庭中大柳樹,中有豕走出,徑入北鄰。其家數月暴死盡,此宅清晏。(《太平御覽》卷一八〇,曹氏收)

PS:延壽坊的居住環境是京城裡一等一的,緊靠西市,東北緊挨皇城,黃金地段。而且「土地平敞,水木清茂,為京城之最」(李健超:《增訂唐兩京城坊考》)

(五)人格品質

【行儉嘗令醫人合葯,請犀角、麝香,送者誤遺失,已而惶懼潛竄。又有敕賜馬及新鞍,令史輒馳驟,馬倒鞍破,令史亦逃。行儉並委所親招到,謂曰:「爾曹豈相輕耶?皆錯誤耳。」待之如故。初,平都支、遮匐,大獲瑰寶,蕃酋將士願觀之,行儉因宴設,遍出歷示。有馬腦盤,廣二尺余,文彩殊絕。軍吏王休烈捧盤,歷階趨進,誤躡衣,足跌便倒,盤亦隨碎,休烈驚惶,叩頭流血,行儉笑而謂曰:「爾非故也,何至於是!」更不形顏色。詔賜都支等資產金器皿三千餘事,駝馬稱是,並分給親故並副使已下,數日便盡。】

做他的同僚下屬僕役,是很省心很幸運的一件事情。送葯的人把名貴的犀牛角和麝香被弄丟了,嚇得跑掉了。皇帝賞賜的馬和馬鞍,下屬偷偷弄來騎也就算了還把東西弄壞了,也嚇得跑了。裴行儉把他們都找回來,好好地安慰了一番,對待他們和以前一樣。托盤展示瑪瑙的軍士不小心把珍品摔碎了,裴行儉臉色都沒變一下,一點都不可惜寶物。打了大勝仗回來,勝利品全部分給親故和下屬,很快就把一座金山分光了。

【侍中裴炎害行儉之功,總管程務挺、張虔勖上言:「伏念為子營逼逐,又磧北回紇等同向南逼之,窘急而降。」由是行儉之功不錄,斬伏念及溫傅於都市。行儉嘆曰:「渾、浚前事,古今恥之。但恐殺降之後,無復來者。」因稱疾不出。】

裴行儉打了大勝仗回來遭人嫉妒被人陷害,嘔心瀝血換來如此不公結局,卻對自身待遇毫不在意,不在朝堂上爭功扯皮,只是沉痛感慨國家失信於人,邊疆前景堪憂。果然不久邊疆大亂,裴行儉被重新啟用,出師未捷身先死,大軍尚未出發就病逝於家中。謚號為「獻。(此處有爭議,兩唐書的記載是」獻「,但裴行儉及其後代的神道碑墓志銘多寫作」憲「。)

(六)家庭

元夫人:陸氏

兵部侍郎陸爽和鄭氏的次女。鄭氏即是鄭仁基之女,貞觀年間差點進宮成了后妃。陸爽和鄭氏的長女嫁紀王李慎,從墓誌上看性格溫和賢淑,陸氏和長姊成長環境一樣,估計也是一個飽讀詩書性情溫和的世家女子。裴行儉和陸氏生長子貞隱,早逝。

繼室夫人:庫狄氏

繼室夫人庫狄氏具體身份不詳。《大唐明月》作者藍雲舒的猜測:【庫狄氏應為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個部落名,在北齊時期突然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封為王侯的有庫狄干、庫狄回洛、庫狄盛等,但三人似乎無親屬關係,籍貫也不同。因庫狄盛曾被封為華陽縣公,而歷史記載,本文女主後來被武則天封為華陽夫人,故此本人大膽推測,女主很可能是庫狄盛的後人。】

歷史上有關庫狄氏的記載很少:

光庭早孤。母庫狄氏,則天時召入宮,甚見親待,光庭由是累遷太常丞。——《舊唐書·裴行儉傳》

光庭字連城,早孤。母厙狄氏,有婦德,武后召入宮,為御正,甚見親寵,光庭由是累遷太常丞。——《新唐書·裴行儉傳》

公元夫人河南陸氏,兵部侍郎爽之女也。陸氏卒,繼室以華陽夫人庫狄氏,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聖后臨朝,召入宮闕,拜為御正。中宗踐祚,歸養私門,歲時致禮。媧皇(一作後)補天,進參十亂;少康嗣復,退協三從。晉朝公卿,列拜虞潭之母;周官音注,近同韋逞之家。皇上臨極,旁求陰政,再降綸言,將留內輔,夫人深戒榮滿,遠悟真筌,固辭羸憊,超謝塵俗。每讀信行禪師集錄,永期尊奉,開元五年四月二日,歸真京邑;其年八月,遷窆於終南山鴟鳴堆信行禪師靈塔之後。古不合葬,魂無不之,成遺志也。……是故妻以夫榮,母以子貴,以尚書先贈方伯,申命上公,夫人舊封華陽,增號晉國。《詩》云:「文武吉甫,萬邦之憲,」上公有焉;又曰:「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小君有焉;《孝經》云:「立身行道,以彰(一作顯)父母,」侍中有焉。——《贈太尉裴公神道碑》

髫丱之歲,丁太尉憲公艱,屬太后臨朝,中官作乂,母氏晉國太夫人禮為權奪,道符國楨。起自惟堂,入聞朝政。——《裴光庭墓誌》

後代:

兒子:長子貞隱早逝。後,長子(嫡孫?)參玄繼承了他的爵位,次子延休是個書法家,前兩人外放為官。次子裴慶遠擅長音樂,是太常寺協律郎。幼子裴光庭是玄宗朝宰相。近年出土的墓誌發現,裴行儉有一兒趍玄未被記載。

女兒:一個嫁給蘇味道,一個嫁給王勮。

推薦一本歷史向小說《大唐明月》,通過這套書我才開始認識了解這麼一個傳奇人物。

這本書是一本少見的可以寫出盛唐氣象時代風骨的小說,十分難得。


一、裴行儉簡介

裴行儉,絳州聞喜人。裴行儉屬於著名的河東裴氏,河東裴、柳、薛是為河東三大著姓。唐人重門第,河東三大著姓雖然沒有山東五大郡姓,即崔、盧、鄭、王、李那麼著名,但是,河東裴氏與趙郡李氏是唐代出宰相最多的著姓。所以,裴行儉的出身還是非常高貴的。

裴行儉的家世也還算湊合,於是就以門蔭弄了個弘文生噹噹。貞觀年間,通過明經考試後,任左屯衛倉曹參軍,相當於是管糧食倉庫的。當時蘇定方為大將軍,很器重裴行儉,就向他傳授了一些用兵之道。顯慶二年,任長安令,相當於長安縣長。

   顯慶年間,唐高宗想廢皇后王氏而立武昭儀,長孫無忌、褚遂良反對,而裴行儉也與長孫無忌等人站在了一起,被人告發,出任西州都督府長史,相當於西州地區軍事參謀長,麟德二年,任安西大都護,相當于軍區司令。在西域期間,裴行儉的才能開始有所顯露,「諸國多慕義歸降」,這些國家歸降當然不是純粹的「慕義」,雖然不太清楚裴行儉在西域的具體情況,但是,裴行儉一定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軍事活動。

   此後,裴行儉又任司文少卿,也就是鴻臚寺少卿,相當於外交部副部長。總章年間,任司列少常伯,也就是吏部侍郎,相當於人事部副部長。在任人事部副部長期間,裴行儉與李敬玄二人對官員的選拔、考察工作出色,時人稱為裴、李。

   值得注意的是,裴行儉被貶品級並沒有變動,雖然西州是邊塞之地,但是戰略地位很重要,西州都督府長史在很大程度上說,是重要職位。而僅僅過了五年左右,裴行儉又當上了安西大都護,品級大幅度提高,而且,安西大都護是唐朝非常重要的官職。在被貶期間,裴行儉卻當上了如此重要的封疆大吏,這說明裴行儉的才能不一般。

  二、裴行儉軍事生涯的輝煌

   裴行儉軍事生涯的輝煌是以護送波斯王為名兵不血刃地搞定叛唐的西突厥二蕃、率領三十萬大軍擺平叛亂的東突厥。

   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背景。唐高宗顯慶年間,蘇定方搞定西突厥,唐朝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中亞腹地,相當於現在的兩伊地區。甚至可以說,當時的唐朝相當於現在的美國。

   但是,也就是在當時,可以說是此後唐朝最為強勁的對手吐蕃開始向唐朝挑戰。唐朝與吐蕃交戰主要是在西域、青海、西南三大戰場。當時吐蕃內部當權的是噶兒家族成員,這個家族成員是北進派,所以,當時唐朝與吐蕃在西域戰場的爭奪很激烈。

   蘇定方搞定西突厥不久,吐蕃就支持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叛唐,這就是傳說中的二蕃。二蕃叛唐後,唐朝一時之間搞不定他們。

   而且,在青海戰場上,唐朝兩次被吐蕃打敗,就是咸亨元年,薛仁貴兵敗大非川,儀鳳三年,李敬玄兵敗青海,這兩次敗仗使唐朝損失了大約三十萬左右的軍隊,這樣一來,唐朝在青海戰場上只能轉入戰略防禦。

   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就希望在西域戰場上有所動作,從而減輕唐軍在青海戰場的壓力。於是,裴行儉就擔當起了這樣的重任。

   當時,被大食消滅的波斯薩珊王朝君主後裔泥涅師在長安,而唐朝也有意扶持波斯殘餘勢力的復國鬥爭,從而遏止大食的擴張勢頭。於是,裴行儉提議以護送波斯王子泥涅師的名義前往西域,乘機搞定二蕃。這得到了唐高宗的同意。

   裴行儉曾經在西州混過,當地人聽說裴行儉到來,都出城相迎,裴行儉乘機徵召了上千豪傑子弟跟著自己向西而行。又散布消息說現在天氣炎熱,不適合遠行,秋天涼快之後,再行上路,這當然是說給阿史那都支聽的。阿史那都支得知這個消息後果然放鬆了警惕。緊接著,裴行儉又以打獵游賞為名召集了上萬人的胡人子弟。裴行儉帶著這幫人假裝遊獵,同時,集結軍隊,倍道而行,迅速到達離阿史那都支部落十餘里的地方。

   這時,裴行儉先派人問候阿史那都支,說是路過,接著又派人去召見阿史那都支。面對突然之間來到眼前的裴行儉大軍,阿史那都支措手不及,就親自迎接裴行儉,結果被活捉。接著,裴行儉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他的主要的屬下,也拿下。接著,裴行儉又調遣精銳,日夜兼程,去搞定李遮匐。路上,裴行儉抓住了李遮匐的使者,就讓他前去通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經落入了唐軍的手中。李遮匐也沒辦法了,就向裴行儉投降。

   裴行儉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搞定了叛唐的二蕃,鞏固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從而使唐朝與吐蕃之間再次形成了一種戰略的平衡。

   調露元年,原先歸唐的東突厥叛亂,規模很大,人數達到數十萬。單于都護蕭嗣業已經吃了敗仗。於是裴行儉任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出征。當時裴行儉率領的軍隊人數達到三十萬,連亘數千里,「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裴行儉到達朔州,得知此前蕭嗣業的運糧部隊經常被劫。於是,選糧車三百乘,每車埋伏壯士五人,而以老弱殘兵數百人護送,同時,在險要之處埋伏精兵。果然重創了劫糧的東突厥部隊。在這之後,運糧部隊就安全了。

   軍隊到達單于之北,剛安營,裴行儉就命令離開。將士都摸不到頭腦。夜裡,狂風暴雨驟然而至,將士服了。這說明裴行儉對於氣象是有所了解的。

   裴行儉在黑山連戰連捷,很快就把事情擺平了。

   班師後,叛亂又起,裴行儉再次出征。軍隊駐紮在代州的陘口,這次裴行儉玩起了反間計,又很快擺平。

  三、裴行儉才能總結

   裴行儉的軍事行動都是大手筆。所以說,需要的是包括軍事素質在內的全面的素質。

   首先,裴行儉善於審時度勢。要搞定二蕃,所面對的不僅是二蕃,背後還有吐蕃,而當時,唐軍在青海戰場上剛吃敗仗不久,不能輕舉妄動。調露元年二月,吐蕃贊普卒,當時唐高宗就想動兵,但是,裴行儉就認為時機不夠成熟,因為當時吐蕃內部還是很穩定。之後不久,吐蕃國內忙於新君登基等一系列事務,邊境戒備有所鬆懈,裴行儉果斷地出征二蕃,果然避開了與吐蕃的戰鬥,事情很快搞定。

   其次,裴行儉膽色過人。兵不血刃地搞定叛唐的二蕃的過程看似輕鬆,其實是有很大風險的,畢竟是深入西突厥境內,但是,裴行儉還是非常出色地掩飾了軍事意圖,步步為營,迷惑了對手。

   同時,裴行儉善於洞察對手。當大軍逼近阿史那都支時,裴行儉卻派人召喚阿史那都支,抓住阿史那都支後,又派人告知李遮匐。二者的反應都在裴行儉的意料之中。之後,裴行儉用反間計擺平叛亂的東突厥,也是如此。其實,裴行儉的這種能力在之前他任吏部侍郎期間已經有所顯露。


樓上說的很清楚了,裴行儉妻庫狄氏研究的更是透徹,要贊一下。

那我就錦上添花的補充兩點吧

1.銓選:

《舊唐書》盧從願載:及是,從願與李朝隱同時典選,亦有美譽。時人稱曰:吏部前有馬、裴,後有盧、李。 裴即裴行儉。

單說裴行儉銓選留名什麼什麼的可能你感受不到那種厲害程度,舉個例子,唐人封演的《封氏見聞錄》在關於唐前期銓選是這樣記載的:

高宗龍朔之後,以不堪任職者眾,遂出長榜放之冬集,俗謂之長名。

裴行儉任職已經到了總章年了,而龍朔年號在總章之前,可見已經積疾已久。

魏克己為侍郎,放榜遂出,得留者名,街路喧嘩,甚為冬集人授接,坐此出為同州刺史。

堂堂天官,就因為銓選帖榜時小小的秩序問題被貶,難混啊。。。

同時鄧元挺,素無藻鑒,又患消渴。選人作《鄧渴》詩謗之南院,亦被貶為壽州。

這個竊以為是最倒霉的o(╯□╰)o,不僅被那群小王八蛋罵,還是公諸於眾的罵,鬧到最後還被踢出中央,悲哉慘兮

久視中,侍郎顧琮性公直。時多權幸,公行囑託,琮不堪其弊。嘗因官齋見壁畫,指謂同位曰:「此亦至苦,何不畫天官掌選乎?

顧琮者,則天宰相是也。堂堂宰相在歷經銓選之後,竟然處處傾訴,見誰都是苦大仇深,任務真不是蓋的。

陸元方常任天官侍郎,臨終日:「吾年當壽,但以領選之日傷苦心神。」言訖而歿。

陸元方,則天宰相,兒子陸象先也是宰相。這位跟上邊一樣,不過從其本傳來看,是個悶性子,只有在死之前才會把話一股腦的吐乾淨。。。

中宗景龍末,崔湜、鄭愔同執銓,管數外倍留人及注擬不盡,即用三考二百日關,通夏不了。又用兩考二百日關,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謂之「比冬」。選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有一人素遠得留,乃注校書郎。選司綱維紊壞,皆以有崔、鄭為口實。愔坐贓貶江州員外司馬。

本段是記載的重頭戲之一,崔湜與鄭愔並為宰相,背後還是韋皇后大靠山,但即便如此,仍舊大栽跟頭,選人之時心力交瘁,冬季就應該結束的銓選活生生拖到夏天沒完,還打算繼續到下一個冬天。。。崔大人說我們也冤枉啊,勞心勞力不說還搞得聲名狼藉,也不管是不是真是我們搞的,全賴在我們頭上o(╯□╰)o,得,收拾東西出京吧

盧藏用承鄭氏之後,尚有七百餘人未授官,一切奏至冬處分。大遭怨讟。

繼兩位宰相之後,人精「隨駕隱士」盧藏用也栽了跟頭,銓選簡直是毒藥,誰沾誰死

十四年,玄宗在東都,敕吏部置十銓,以禮部侍郎蘇頲、工部尚書盧従願、散騎常侍徐堅,御史中丞宇文融朝集,使蒲州刺史崔林、魏州刺史崔征、鄭州刺史王岳、荊府長史韋虛心等同掌選,分為十銓。吏部窄狹,乃權寄諸廳,引注選人喧繁滿於省闥。明年銓注,復歸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擬皆約官資升降之,時難於允愜。

這是見記錄的唐代對於銓選動作最大的一次,足足十銓,可結果依舊是故態復萌(難於允愜),足見一般。

這下知道裴大人銓選留名是一件多麼值得稱道的事了吧,安史之前,銓選可稱者眾,如姜晦、李志遠等,而傳誦彌新唯裴、馬、盧、李四人耳。唐代銓選法之三銓長名之事更是始於裴行儉時期。

2.軍事

裴大人軍事方面絕對值得大書特書,然而樓上說的很詳細我就不再贅述,

有一點彷彿沒人寫:即大唐成規模化 明確使用陌刀 見記錄最早者就是裴行儉。

先是,嗣業饋糧,數為虜鈔,軍餒死。行儉曰:"以謀制敵可也。"因詐為糧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齎齏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後。虜果掠車,羸兵走險。賊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新唐書》裴行儉傳

至於裴行儉看中的女婿:

蘇味道,大唐宰相,成語模稜兩可出源。大宋蘇軾三蘇先祖。

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將軍,訪當時才子為謝表,托於味道,援筆而成,辭理精密,盛傳於代。《舊唐書》

另一個與蘇味道同被看重的王勮 ,乃中道崩阻的宰相之才。

時壽春王成器、衡陽王成義等五王初出閣,同日授冊。有司撰儀注,忘載冊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闕禮,宰相相顧失色。勮立召書吏五人,各令執筆,口佔分寫,一時俱畢。詞理典贍,人皆嘆服。尋加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

《舊唐書》

最後裴行儉曾就書法說過「不擇筆墨而妍捷者,唯余及虞世南耳」,但在唐代人張彥遠的《法術要錄》里卻被排在能品,褚遂良與虞世南具躋身妙品。

不過裴行儉以行書與草書並列能品,而褚虞則只精一項。


你可以去看一下《大唐明月》,雖然是言情類小說…但基本上是按照歷史來的…也寫了他的儒將生涯…


贈太尉裴公神道碑: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87f0f150101a7pr.html?vt=4

我居然看完了 同樣從《大唐明月》翻過來。對這位儒將深表敬佩!


推薦閱讀:

唐宋變革論的內涵是什麼?
隋末天下大亂,關隴貴族中,為何是李淵舉旗?
為什麼在唐朝以後關中地區再也沒有成為政治中心?
同樣是漢人王朝,與唐朝和宋朝相比,在氣質上,明朝缺少了什麼?
假如成吉思汗興起於盛唐,唐朝會怎樣?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唐朝李唐 | 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