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廈門的鼓浪嶼和曾厝垵現今的發展模式?
眾所周知,鼓浪嶼現如今與"文藝"、"小清新"牢牢地捆綁在一起,而兩年前還清悠閑適的海邊小村落曾厝垵,如今也開啟了"鼓浪嶼模式",成為"最文藝漁村"云云。作為一個廈門人,作為二分之一個曾厝垵村民,在回到曾厝垵,看到它如今的模樣的那一剎那時感到的卻是恐慌。村民分分離開或出租自己的房子讓更多家庭旅館入駐看的琳琅實質卻並無多大差別的各色文藝小店,質量與門面不相符的店家。(個人所見所感 如有冒犯請見諒)
"文藝"像是一個標籤,然而這個標籤像是強行打上的,或者說把它誇的太大。若把這些後入駐的"文藝"剔除,鼓浪嶼和曾厝垵原來的模樣,還有沒有誰記得。個人並沒有極力反對這樣的發展,畢竟它帶動了相關產業,帶動發展,讓小島小村落得到了重視。但是我又比較不解這樣的發展,如何考慮過島民和村民的感受的,可以持久嗎,會否使她原本清新的摸樣被這些看似清新的"胭脂花粉"給磨滅,會否使其原本的歷史被人遺忘,只剩下浮誇在外的"清新"。
從商業的角度,人口的聚集是商業繁榮的必要前提,無論是在現實社會還是在新型的網路社區,沒有人肯定就沒有財氣。所以,曾和鼓的例子是很典型的商業現象。暫且不說文藝、偽文藝這些難以鑒定的東西。先說商業,如果從旅遊創收的角度來講,這兩個地方做的太成功了。當年我初到廈門曾只是一個小村子,僅有一些早起的文藝青年以及一個不大的小圈子。可能是因為夢旅人太火了,以及青驢舍什麼,曾突然間就爆發成了一個魚龍混雜、烏煙瘴氣的「文化創意漁村」。每天上班走環島路經這過塊路牌的時候覺得特別諷刺。但是為什麼這塊褐色的路標可以掛起來?因為它是個成功的旅遊創收的例子。
鼓浪嶼同理。但是,旅遊業一直無法解決的一個終極問題就是旅遊業創收和當地過度開發的矛盾。在這裡,曾和鼓肯定是被過度開發了。除了當地居民生活不堪其擾,也嚴重影響了這些旅遊資源的質量。
怎麼辦?
我必須再次肯定曾的成功,這完全是一個市場選擇的結果,雖然現在很噁心,但是比起那些政府生拉硬拽扶起來的破項目強太多了。那麼,市場選擇的結果就交還市場去處理。我2010年的時候去過一次鳳凰,以為那是一個有著湘西土匪傳說、綿綿沱江水的地方,有翠翠的憂鬱和潮濕的寒氣。然後在我見識了國慶小長假塞滿了人的街道,吵鬧的烤串攤,一排排吊腳樓里花花綠綠的慢搖吧之後,我回來和所有打算去鳳凰的朋友都說,天氣好的時候在江邊晒晒太陽就好,沒什麼可看的。這就是口碑。相信來過鼓浪嶼的朋友也略有同感,這個地方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以至於曾經靠口碑起來的它,也終將會敗在慢慢變壞的口碑上。那麼,這個邏輯就是讓商業肆意破壞旅遊資源然後等它慢慢退燒嗎?不是,廈門政府做的一件事情很牛逼:鼓浪嶼上,奶茶店隨便開,酒吧隨便噪,蓋章本隨便蓋,但是遺址你別動、老別墅你別動、海灘你別動,僅存不多的幾處民宅也留著,等你退燒了,重新洗牌的時候,這些東西還都在。保護好最核心的資源,那些真文藝、偽文藝、騙吃騙喝偏炮打;大清新、小清新、洗腳洗頭洗靈魂的玩意兒,都只是一時的亞文化現象。慢慢地,都會順著回歸曲線走回去的。作為純正的廈門本土人,對此不得不吐槽再吐槽! 從環境角度,鼓浪嶼已經不是真正的鼓浪嶼了,八、九十年代,不管在什麼時候登上鼓浪嶼,漫步在小巷、菽庄花園、皓月園,鳥語花香,而且路上基本都是原住民,街道整潔,空氣清新,船票5毛,進公園免費,而現在的鼓浪嶼,打著文藝和小清新的旗號,從一上島就充斥著濃重的商業氣息,龍頭路往裡瀰漫著各類號稱傳統廈門小吃的混雜氣味,即使這些玩意是在廈門生活一輩子的我都沒聽說過,人頭攢動,遍地垃圾,宰客騙錢層出不窮。現在我基本不上鼓浪嶼,能安寧的逛逛鼓浪嶼的時候也就剩晚上8點以後。這種商業氛圍,和文藝小清新有個毛關係呢,百思不得其解。曾厝垵更是神奇,2000年左右那裡還是個非常偏僻的小村,曾經去同學家新建別墅內燒烤,9點以後四周就已經漆黑一片,現在居然也成為文藝小清新聖地,當年同學家的別墅,現在可能也成為了某個家庭旅店,可是走在裡面,除了無端端製造出的可以複製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的偽小資店鋪,實在看不出有多少廈門的味道。
從本地人的收益角度,鼓浪嶼人相對並不太認同現在的模式,因為鼓浪嶼的房子當年大多是華僑房,住戶是沒有產權的,旅遊業的開發擠佔了他們的生活資源和空間,沒有產權的房子卻不能二次開發,經濟上無法對生活環境的惡化進行補償,試想每個長假一早醒來推開門就看見擠得滿滿當當街道的感覺。曾厝垵相對就好點,畢竟房子都是自己家的,開發旅遊業可以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支撐原住民不用工作,就過著相對富足的生活,因此曾厝垵的旅遊開發越來越紅火,連宗祠都變成了傳統特色咖啡屋了。
看大家都充斥著深沉的懷舊情緒,我有必要唱唱反調了:幾年前去過鼓浪嶼,住在島上一家小旅館,牆角的苔蘚,慵懶的貓咪,精緻的擺設,用心的早餐,朋友般的照顧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商業化的運營,我一個外地人在島上能遇到的只能是當地人的老房子和炊煙而已。我也厭倦商業化的大染缸,弄得每一個人都好像為了錢在疲於奔命。但當我近距離接觸一個個精緻的店鋪,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在用心。能用錢買到別人真誠的服務,我很慶幸。
作為廈門常住居民。我蠻喜歡曾厝垵的,周末無聊就去走走,而且我住觀音山晚上煩悶就去海邊坐坐吹吹風,個人偏向於文藝青年,所以很多時候一個人也會去曾厝垵逛逛,看看精品店的小東西,坐在靜吧喝喝飲料唱唱歌,廈門的風格大概就是慢吧,小資,即使我月薪不高,過的還是小資生活,但還是很喜歡廈門。。。一直沒有什麼想法要離開過誒。。。就是有時候有點反感擁擠。。。鼓浪嶼周末節假日完全不敢去,,,,坐個船都要擠cry掉。。。。晚上鼓浪嶼好點兒,。。白天就顯得跟這座小島格格不入。。。哎。。
剛從廈門回來,鼓浪嶼為了申遺在全島修繕,如果說各種西式建築還能算是鼓浪嶼的標誌的話,那走到哪都能看到的「黃勝記」、「張三瘋奶茶」、「阿婆燒仙草」…真的會把人從穿梭於萬國建築博覽的時代感中拉回現代,很齣戲。但依託於各式各樣的西式建築,還是能領略一些鼓浪嶼特有的風采的。至於曾厝垵,奔著「文創之村」的名號,特意安排了一天的行程,但我只看到了可以複製到任何一個城市的商業街,一點能給我留下印象的特色都沒有。
我是不看好曾厝垵的,感覺有點畸形,初期村民各種搶建,導致街道窄小消防車進不去,建築密度太大,政府想規劃都不知道要怎麼規劃,房東各種無視合約耍無賴漲房租。 比較看好附近的沙坡尾,演武大橋觀景台完工,避風塘改造結束之後的沙坡尾應該比曾厝垵更有前途,也更文藝。
你的問題讓我想起了去西塘古鎮的景象,感覺都差不多,景區里的民房百分之九十九都變成了家庭旅館,大部分店主都不是本地人,一到夜晚就喧囂萬分的酒吧街,經過時一直在問自己這是古鎮?對於你說的所謂的文藝小店,真是說到心坎上了,對,全國各地所謂的文藝小店都長那樣,而且賣的大多是淘寶貨。。。。
沒有遊客,鼓浪嶼的原住民和曾厝垵的村民都再挖海蠣和花蛤。。。
看怎麼玩吧。如果你跟拿著喇叭舉著旗子的導遊走那一定除了人什麼都看不到。但是如果你刻意的避開人群往深處走,還是很安靜很有情調的。景區商業化是當今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在中國眾多景區當中,鼓浪嶼絕對不是商業化很嚴重的景區。相比之下,烏鎮婺源鳳凰那才叫完全商業化的敗筆景區。曾厝垵似乎本來也就是個漁村吧,是被打造出來的。
作為一個外地來讀書的人,我不太懂鼓浪嶼為什麼要申遺,於我而言,鼓浪嶼甚至不是一個適合拍照的地方,因為白天人太多,晚上光線不好,走在海邊,轉頭就能看見對岸的高樓。牛軋糖店太多,鳳梨酥太貴,芙蓉蝦總是涼的,奶茶都叫古早味。我很想好好了解一下這裡,但店主只是告訴我:「遊客都喜歡去那邊逛。」菽庄花園有不同年代的鋼琴的歷史,卻不知道和這個島有什麼關係。廈門二中不知道還有沒有學生,島上的孩子們不知道去了哪裡上學。旅遊經濟催生的這些東西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彌補,如果有一天遊客量不再那麼大,他們該靠什麼生活?曽厝垵的居民們還能下海捕魚嗎?鼓浪嶼的房子能租出去嗎?
正在鼓浪嶼,已經一周,直接感受是表面吵鬧,內里虛假。文字清新歷史?個人覺得這裡適合遊玩,不適合放鬆休息
我只想說在你們心中,和商業沾邊的事情都是齷蹉的這種模式台灣韓國都有,現在能賺錢趕緊賺呀,什麼可不可持續,沒污染沒破壞,曾厝垵那地方能有這樣已經很牛逼了,以前我一直以為那裡會拆遷的
旅行看了太多人造的景,憂傷。
鼓浪嶼和曾厝垵,有毒!!
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去了一次以後就不會想要再去了!!!有沒有看到這盒清新的草莓曾厝垵水果店買的,25元
裡面爛了十幾顆,還有這樣做生意的,厲害足療有木有,寫著39,呵呵,進去以後一盆水上來,藥粉+15泡的時候按肩頸+20擦腳毛巾+10按摩腳部精油+10買單94!這種營銷手法,黑店無疑了,特么還是壯漢
我一待宰羔羊能說啥!!這家店叫——508,萬萬記住鼓浪嶼,唉,不說了,擠得喘不過氣來
各種海鮮餐被坑得不要不要的!
後面在夏大看到楊國福麻辣燙都樂壞了!!在廈門上大學兩年,今年一月份因為專業原因區鼓浪嶼一趟,感覺建築有意思,但是拋開要乘船,有海這一天,和廈門島本島的許多地方並沒有太大區別。東西很貴,人很多。曾厝垵是在今年五月份,換到騎行的時候路過,之前很想去,到了路口,看到人山人海,我覺得還不如騎行路上的風景。沙坡尾的圖片差不多同一個角度照的,裡面和其他商業街差不多。總之,如果是要來廈門玩,和去其他風景區一樣,白天避開熱門景點吧。
求攻略 求攻略 求攻略 求攻略 4月份打算去福建周邊的景點看看,目前鼓浪嶼 雲水謠 永定土樓 泉州是打算去的地方, 四月正好遇上張學友泉州演唱會,現在已經買好門票了,原件480的票350我們就入手的,太開心了,很刺激的行程.學友泉州見.鼓浪嶼讓我們邂逅吧,陽光,沙灘,美女,,,盡情的來吧,親們攻略走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