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應仁之亂」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


感謝邀請。

說實話,以應仁之亂作為開端,最早是感性因素為主。1467-1478年戰亂11年,主戰場一直是京都,雙方僱傭的農民軍隊來來回回把京都燒了11年,整個京都從富貴奢華一下子崩潰成了亂城,農民可以隨意搶劫財物、XX美女,這在重視身分制度的日本而言可謂禮崩樂壞,直到織田信長進入京都(1568年)修繕皇宮,整個亂象才大體告一段落。現在在京都提起「前の戦爭」,說的不是二戰(其實二戰沒給京都造成損害),而是應仁之亂,可見其印象之深。

從平安走向戰國,從治走向亂,最重要一點是要把國家從一個整體打散成各個戰區,一家打成兩家,各方面內亂集合爆發,才能算是戰國開端——從這個意義上說,應仁之亂雖是感性因素佔主流,卻也恰好在客觀上滿足這個條件。

追究應仁之亂起因,其實8代將軍足利義政「兒子、弟弟誰繼位」這個問題微不足道,將軍夫人日野富子在歷史上更是沒有什麼作為,一直說細川勝元輔佐弟弟,山名宗全輔佐兒子,日野富子還跑去求山名宗全,這種事更是無稽之談。

真實歷史上,細川勝元、山名宗全是親家,細川娶了山名的養女(也有山名血統),山名還把兒子過繼給細川做養子,兩家關係很好。後來足利義政的弟弟足利義視跑了回來,細川、山名兩人都想接近足利義視,雙方還在1466年合作,將反對足利義視的伊勢貞親趕出京都,注意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可想見兩方利益其實存在一致。

那不一致是什麼呢?還是在家督繼任上,室町幕府分三管領,細川、畠山、斯波。其中畠山家在1440-1450年代獨霸日本政壇,為了除掉他們,細川、山名才聯手合作。但搞垮畠山以後,細川、山名在扶植接班人意圖上出了爭鬥,便有些分歧。但這個並不主要,更重要的是斯波家。

斯波家掌握著幕府最大規模的正規軍,掌握遠江、越前、尾張這些交通要道,而且東北大崎家也是分家,每次東部地區一出亂子,斯波家一定是打頭陣。但正因重要,足利義政對其非常忌憚,便挑動斯波家臣甲斐常治、甲斐敏光父子反叛,恰好這一時期,東部地區出現了享德之亂(1454-1480,比應仁之亂還久),足利義政要求斯波義敏前往東國平叛——後方不穩,又強令出兵前方,一邊催促,一邊扯後腿,斯波義敏就反了,乾脆回頭把甲斐家滅掉。

足利義政也火了,一聲令下把斯波義敏廢黜,換了九州涉川家出身的斯波義廉為新家督。注意,斯波義廉的母親是山名家人,山名宗全當然要支持,而細川政元與斯波義敏關係不錯,雙方梁子就在這裡結下。

但事情又出現轉機,一方面九州涉川家的涉川義鏡(斯波義廉的父親)在東國沒幹好,讓幕府廢了,一方面斯波家沒了主要血統,東北大崎家根本不聽話,更無法聯手平定享德之亂。這時候足利義政表現非常奇葩:撤斯波義廉,換回斯波義敏。

這種家督重複更換讓京都勢力無所適從,細川、山名之間一直以來的平衡逐漸破裂。山名宗全與斯波義廉、畠山義就、大內政弘達成同盟,細川勝元與斯波義敏、畠山政長達成同盟,應仁元年春節,足利義政要求斯波義敏回朝,然後畠山兩家立刻火併,足利義政命令禁止不許他人幫忙,結果山名宗全還是去了,細川一方大敗。就在這一段時期,細川勝元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來的半將軍細川政元),便把山名家養子退回山名家,雙方便進入開戰準備。

說完這一大堆,結論很明顯:應仁之亂,正是畠山、斯波兩大家內亂的集合,也是細川、山名兩個實力家族的內亂集合,更是近畿一帶的內亂集合。同時在東國進行中的享德之亂,也是鎌倉(古河)公方足利成氏與關東管領上杉家的內亂集合。基本來說,應仁之亂徹底將全國性內亂集合爆發,當然可以看做戰國開端了~

——希望不要覺得啰嗦


基本贊同樓上觀點。亂世的源頭一般都可以從「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開始。

室町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29歲時仍無子嗣,這在那個時代應該算是高齡產爸了。於是他便把將軍位交給弟弟足利義視。可就在第二年,義政喜得貴子——足利義尚——天欲亂日本也。

本可以成為將軍他媽的日野富子(義尚母)自然不幹,於是搬來中國的守護大名山名宗全撐場子,而已經成為將軍的義視也找來四國的守護大名細川勝元打擂台。於是乎,以京都為中心的大戰爆發了,這就是應仁之亂。應仁之亂持續了11年,戰爭的中後期,已經是蔓延到了九州以西,關東以東的大半個日本地區。

後話不提,僅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一、將軍家的衰敗已成為事實,將軍的廢立竟然由外人插手,和後漢董卓廢立漢帝如出一轍。二、鬥爭很快脫離中樞權力鬥爭範圍,蔓延到地方,各種下克上、子克父、兄弟反目的鬧劇不斷上演,地方守護大名已經開始擺脫將軍的命令,各自為戰,逐步向戰國大名轉變。三、長達11年的京畿戰亂,不但是武家棟樑的足利家日薄西山,就連京都的公家也受到連累。這一下朝廷、幕府都玩不轉,公務員工資發不出,還不得讓人家自謀出路啊。

於是,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到來了。


也有認為1493明應之亂是全國戰國的開端。

我覺得應仁之亂是室町幕府高層幾大勢力在畿內的混戰,享德之亂是鎌倉公方與上杉家的對立,總的來說還是幕府高層的對壘,室町幕府本身還具有一定的統治力。

而明應之亂後,室町幕府各機構根本上失去統治權,守護大名在京制度完全崩潰。動亂從高層主導轉變為下克上,從部分地區轉變為全國範圍。戰爭目的從高層權力爭奪轉向領地拓展。


政府無法徵集兵馬鎮壓各地反叛,政府就崩潰;


將軍子嗣的內戰,細川和山名宗的戰鬥,打得幕府自身元氣大傷。地方大名勢力開始抬頭,戰國局面形成


等同於為什麼說三國要從黃巾之亂開始而不是以三國鼎立來算。


如果用一件事來概括的話,就是守護在京制的崩潰。


推薦閱讀:

能介紹一下日本校服嗎?
如果二戰時日本總指揮是織田信長或豐臣秀吉,歷史會怎樣?
作為昭和男兒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韓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的輩份禮儀如此注重?然而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和他們差距如此之大?

TAG: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