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香港本地Facebook行動「反對本港大學濫收大陸學生」行動?

這和北京、上海等地排斥外地學生有何異同?

圖片見:新浪微博登錄


我曾去他們的主頁觀察過。我認為就是一群香港學生、民眾打著公平的口號在發泄對大陸(政府)的不滿而已。這個活動本身並沒有什麼邏輯、理性可言。極端攻擊大陸的語言倒是不少。

我在主頁上評論"this page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most singular abuse of liberal and democratic ideals which are in truth devices for self-serving propaganda." 不過後來被刪除+禁止評論了。


事實是,香港自六七十年代以後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日益突出,宏觀政策上有吸引外來人才彌補生產力不足的考量。

從本科生源上講,幾所頂尖大學的大陸學生至少也是清華、北大水準,絕無「濫收」可言。加上香港本地很多尖子生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會優先選擇入讀國外名校,大陸學生的平均學術水平確實遠超香港同學。坊間偶爾放出的雅思成績、畢業榮譽等等統計結果都可以證明。

至於研究院,說實話,根本沒多少香港學生願意去讀。內地出於就業難度大、推崇高學歷等種種原因導致隨大流讀研、讀博的人極多,但對香港學生而言,本科畢業(甚至不讀大學)就能找到足以糊口的工作,只有真正對研究有熱情的人才會選擇繼續深造。另外從理工科來講,研究院招人主要靠教授定奪,我也看不出有任何可能性或者必要性要求教授們考慮能力之外的因素。

這個群組已經開了近兩個月,還不到兩千個贊,影響力實在不足掛齒。我在香港讀書四年,無論校內校外遇到的人,給出的反應通常是「能從大陸考過來一定很厲害」。所以希望大家也別給香港人貼「鄙夷」、「狹隘」之類的標籤了,好多似乎攪起軒然大波的事情,其實不過是一小部份人的態度加上媒體的渲染。至少在這件事上,我相信無論政策還是民意都不會受什麽影響。

--------5月8日更新---------

剛剛看到中大一位研究院講師給內地同學的信,把爭論中有關研究院的部份講得很清楚了,推薦閱讀:

梁啟智:給研究院內地同學的一封信:中港矛盾的另一章


大學三年看得多了去了,我們那會兒唯一覺得有用的做法就是

你叫囂你的,我牛逼我的

好了請摺疊我


大約只看到了自己的空間被擠壓,沒看到這些過來的人對香港發展做的貢獻。我相信,如果這70%不是大陸人,而是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香港人肯定會引以為傲的。

說到底,是因為香港確實比大陸的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同時,跟世界上其他的一線城市相比,香港暫時還比不上。因為大學,或者說學術領域,極度依賴優秀人才,對優秀人才更為敏感,而這往往是反映一個城市吸引力的參考之一。

所以,香港應該收起他們的向下看的鄙夷的視線,應該努力向上追求,超越東京,紐約,巴黎,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香港最近確實有些沒落,但是這不該成為他漸漸墮落的理由。


謝賢兄邀,我不是香港人,我有時候也想不明白他們的思路。

遵循章魚哥說的:少做立場推斷,少做主觀XX。

就講講我知道的事情吧:

1. 我在香港科大,科大本科生裡面香港學生佔80%,內地學生佔10%,國際學生佔10%。關於這個比例我拿不出數據來。

不過類比一下國內大學中本地生源的比例,就發現這個比例其實是挺高的。

不過國內大學是在不同省內招生,香港的大學是跨制度招生,這比例到底算高還是算低,各位看官心裡都有數吧。

2. 關於研究生。這也是這篇大字報的嘈點之一「前面講的是學士學生的事情,可到後面拿數字要麼就拿出所有學生的數字,要麼拿出研究生的數字轉移話題了。你本科生的數字還沒說清楚呢親」。香港學生不喜歡讀研究生。90%的香港本科生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剩下10%找不到工作的才會讀研。這個比例我也拿不出數據來,都是在這裡跟大陸學生跟香港學生跟八卦學長們聊天聊出來的。

這想法跟國內恰恰相反,國內本科生不讀研找工作?家長都會說你別鬧了。

兩麵價值觀不同。我覺得給香港本地學生再多的研究生名額他們不來讀也沒有辦法呀,要是一個大陸研究生都不招只有香港學生來做,那麼來給教授幹活的人肯定不夠啊你說是不(dekai除外)

另外,在香港讀理工科PhD的大陸學生,大部分畢業後都離開香港了。因為沒有學術資源沒有科研資源。另一部分轉去做金融的才會留下,

另一部分讀授課型MSc來香港讀一年或者讀了一年拿了Mphil就走的人大多是來香港鍍金一下學位然後回國找工作的。同樣的,留下的多為商院相關。

3. 香港人考大學很難,專本的錄取率加起來跟大陸一本的錄取率一樣,甚至還要低。同樣拿不出數據。

具體信息可以看下我學長的答案 香港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比大陸人大嗎?

4. 關於學生們的運動:這個月香港各大學在FB上開了secret頁面。其實對於這樣的學生運動,也不是所有香港學生都會積極,也會有人覺得事不關己,當然這樣的po都會被下面留言噴的好慘。

有時候看著一群人熱火朝天的同校方(恕我找不到動詞),爭吵激烈之時我不禁望著兩面見怪不怪的人流感到費解:到底誰才是大多數,發聲的還是沉默的?

好吧我是犬儒。

5. 之前也有過這樣的行為,同學在餐廳外面吃飯,對面樓上就有人伸出頭來蝗蟲蝗蟲的罵。不過就像上面那個答案說的:我們繼續牛逼我們的。

6. 香港的體制使得他比國內自由很多(儘管有人講越來越差),包括說話什麼的,不過有時候太自由了反而卻覺得他們想到什麼是什麼,也不怎麼動腦子了。其實我一直覺得香港的大學應該開一門講政治上鬥爭的課程。作為一個大陸生有時候覺得做學生 運動的香港學生智商捉急,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問題。。。。。

所以說,這放在香港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是希望校方反思一下是不是為了利益(校園國際化打分什麼的)損害了香港學生的利益。香港政府理應先照顧香港市民的利益,不然這裡的自由就沒有意義了。

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不必要的高度。大字報是措辭激烈,可是這面一項如此。

7. 這不是一個好答案,說要擺些事實,結果一個數據都沒有。

所以只好幫忙邀請了。歡迎幫忙提供數據。


不同之處在於,你可以成立一個「保護在港大陸學生正當權益」的民間組織,爭取政府、高校、媒體及社會公益人士的支持。你可以去為大陸學生提供幫助的社會團體尋求幫助,提出自己的看法,細數對方的哪幾點不正確和不合法。

在有法治的地方玩,可以用他們的制度和法律和他們玩下去。你可以把這叫入鄉隨俗,美國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可以爭取自己權利,香港的菲律賓傭人都可以上街反對他們的僱主和香港政府,不要習慣做鴕鳥。

內地有什麼不同呢?當你看到「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你就不想玩下去了。


奇葩總是存在的

當然實際上來說奇葩數量也不大

而且所謂八大招收的學生里也未必個個都是精英

當然香港各家大學善於用大陸學生來提高國際排名中的「生源國際化」分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這是一種市民表達訴求的現象。

香港學生搞的這些,從技術上來講都太稚嫩了。從這一系列海報看來,香港大學的本科生跟內地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水平也差不多。我覺得也不用去糾裡面的各種問題,畢竟還是學生。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會有這種訴求的表達?我們可以只看第一張海報:「他們是否接受香港核心價值?」

「香港核心價值」這種辭彙,相信也是香港的思想政治課製造的「愛港主義教育」內容。相信香港的年輕人平時都會嫌這種詞好悶好老土「好似上堂」。但當他們真正遇到理念上的對手的時候,他們又會覺得這樣的辭彙作為武器倒是很有用。這其實跟我們平時不喜歡政治課上講的東西,但輪到要反美的時候,就又會大用特用那些,覺得那些詞真是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長期鬥爭智慧的結晶。

我覺得,內地人和香港人在理念上確實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這個矛盾並不是所謂的「人權,自由,法治」,也不是內地人搶了港人的生存空間。

內地的人有一種慣性思維就是,官方民間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事情都是官員管著,你民間就算討認出一朵花,官員不理睬,也是沒戲。所以,國內的人討論問題一般不討論是非邏輯,而是討論利益鬥爭。一件事怎麼做,完全看這個做法是順勢還是逆勢,不關心是非和理念。正所謂,下田是農民,上田是流民,所以跟黑社會差不多,就看現在認誰是老大,跟著誰好混日子。或者說,是非邏輯都只是幌子,微博上的大V天天講是非,也無非是忽悠人用的,都認為是個幌子。大家都只看人的屁股坐哪來理解事物,不相信任何「高調」。所以在內地人眼中,香港學生搞的這些玩意兒一點威脅都沒有。這事不看對錯,不看誰的聲音大,主要看中央政府。香港人各種麻煩事端完全就是連誰是老大都沒認清,不懂得馬仔的生存之道。

而這種思維,在香港人或者西方人看來,是荒蠻的,不開化的。

事實上,說內地人不接受香港核心價值,這是比較膚淺認識。說內地人影響香港本土經濟的觀點,那就更加只局限於一些既沒有經濟學常識,本身在經濟領域的參與程度又極低的社會低下層。香港人中不那麼膚淺的人對內地人入港的擔憂,主要還是在於上述的,即覺得內地人從根本理念上就「還沒文化開」,會把文明社會那種來之不易的而又脆弱的人與人之間的文明的契約輕易地打破。

這種情況還遠不用談到香港的例子。上海和廣州(北京很特殊,我不喜歡拿北京和上海廣州相比)市民對外地人的那種「怨」,其實也是這類原因。上海和廣州不是改革開放後城市化進程產生的城市,而是一個幾百年以來就是城市的城市。在網易論壇上,如果遇到「罵農民」的人,一般回復中就會出現「你向上數三代看看,你家是不是農民。罵農民就是罵你祖宗」。可是上海和廣州的市民,就是很可能向上數三代都是城市人。也就是說,這兩個中國少數具有城市文明的原汁原味的城市。香港尚且還不敢向上數三代這麼多呢,因為它的人口主要是南粵在近代戰亂逃難過去的人組成的。若是穩穩的廣府市民,未必會捨得逃難到香港;往往是「四鄉」的那些人才會逃難過去,所以香港向上數三代反倒可能會數出一些農民來。

城市是有城市的秩序和市民之間基本契約的。有一次我看新聞,說要提高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歸屬感,講了很多措施,結果聽到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幫助農民工加強城市生活技能。照理,這麼大個人了,都出來打工了,還有什麼「生活技能」需要學習的嗎?不就是衣食住行嗎?可是實際上這又真的必要。搭公車坐地鐵上超市,晾衣服做飯炒菜扔垃圾,種種都跟農村不一樣,說白了就是讓人感覺「窮講究」。這些生活上的細節,還只是融入城市的第一步,從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出發,最終理解城市人的觀念,從觀念上城市化,才是「提高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歸屬感」的最終目標。

這些「城市生活技能」,其實就是對應著我們平時講的地鐵上公交上之類的「素質差」現象。我覺得「素質差」這個詞是不解決問題的,「城市生活技能」這個詞就很正視問題。當然,我不是說外地人都「素質差」,本地人都很自覺。我恰恰要強調的是哪怕在廣州和上海本土的市民,都有很多「素質差」——缺乏城市生活技能。地鐵上吃酸辣粉的,假如你去糾,說不定就是個賞嗨寧或者老廣。這就是說,哪怕你覺得你是個國內最先進城市裡的中產家庭的獨生子90後新新人類比香港人還潮,你在香港未必不會被歸到「來港務工人士」一列。真正彰顯你是「城市人」、「文化開了的人」的,是嫻熟的城市生活技能(而不是亂世生存技能)。

如果一個人,自己不給自己設置底線,別人是給他設不了底線的。一個社會大家對於底線的共識,就是文明程度的反映,但這又不是一件很明顯可以考量的東西。大家想想看,內地新聞給港人看到的是內地人的什麼樣的底線?這才是最讓港人害怕的事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預測:香港的明天取決於兩種速度的比較,香港的大陸化,或者大陸的香港化,哪種發展的速度快,將決定香港的未來。----很不幸,香港大陸化跑在了前面,但是更不幸的是,很多香港同胞的思想似乎還停留在回歸之前。

如果一部分香港人固步自封,始終停留在港英時期,對待大陸的敵視態度甚至可以超越一所大學的自由精神,我想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不過奇怪的是,大陸的高校都在拚命提高「國際化」辦學的時候,香港高校卻有一部分人叫囂「大學本土化」。


額.....

實話說....雖然我不是暨南大學的孩子,但是也不想暨大濫收那麼多香港學生,啰

#氣話


說明香港一些有政治訴求的人已經只能靠搞行動來表達,實現他們的訴求(而不是通過報紙,議會和政府),而且還十有八九實現不了。

美帝搞民主搞social norm,不知道比香港高到哪裡去:

Non-Resident Enrollment Will Be Capped At UC-Berkeley, UCLA

在美國,華人上大學在錄取上會受歧視嗎? - 社會

大陸人多起來,弄點「民心所向」,再在威武的x大大領導下,輕輕鬆鬆推動異地高考改革。不知道比香港和689高到哪裡去。

-------------------------------------------------------------------

其實納稅人要求用自己交的錢搞出來的學校不招外地人有什麼問題? 要說北清復交這些是國家資助,應向全民開放,那確實對,像UCB/UCLA那樣就很缺德了。但難道香港的大學都是中央資助的?

而且香港有人提出這個請求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不信您看:

香港的大學的本土錄取率:14%左右:考香港的大學難嗎? - 學習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今揭榜 8萬多考生中誕9位狀元

大陸:2014高考錄取率約74.33% 本科錄取率38.7%_新浪教育

台灣:台灣地區高考成績出爐 預估大學錄取率為92%-中新網

高下立見

不過也別擔心,香港跟上海一樣,人口結構很快會有變化,到時學齡的學生少了,就算香港人再反對,也阻擋不了內地生變多的趨勢(中六生將大減 大一學額慎增)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香港一些人向珠海請求劃地劃島來做垃圾堆填區時不要叫得太響。


上海我不知道,北京有排斥外地學生?大學沒聽說過,中小學有戶籍限制不僅僅北京上海吧。


haha,老師怎麼辦啊,該排斥的也要排斥喲。然後自學,??


本人在全國前十的高中就讀。去香港的大學的都是清北級別的。什麼叫濫收大陸生。醉


暨南大學在讀飄過。本校港澳生甚至有不會看世界地圖的。


賤人就是矯情唄,和他們限購奶粉等行為是一個操行。

不過香港的部分大學這幾年想圈錢多招內地學生也是事實,冤有頭債有主找學校去唄。

一個地方越是排外的人就越是沒出息沒本事

╭(╯^╰)╮


香港被逐漸同化是難免的啊。。。

To paraphrase a famous interview with the former core.

A:「但是說招生呢?」

B:「招生要按照香港的法律啊,要..要按照香港的法.. 當然我們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屬於中國人民共和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啊!到那時候我們會表態的。」


非地域歧視:香港人的小城邦心態。一個香港作家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論述這個現象。


無法評論香港內部事務,容易變成地圖炮。港英政府會在中央政府的指導下,按照基本法處理好香港事務。


香港的大學錄取率不到20%

國內的精英還來爭....

內地生入不到香港的大學,還有很多出路

多本有能力入讀大學,但學額不足,又沒錢到其他地方就讀的香港生就只能讀其他文憑了

我想國內下來的是精英中的精英吧...不應該怨他們

根本政策有問題


推薦閱讀:

台灣或香港等使用傳統漢字的地方的人看得懂大陸簡化字嗎?
香港有哪些跟內地不一樣的民俗?
為什麼現在一些香港年輕人排斥學習普通話?在香港說普通話真的會受到歧視么?
為何這裡出現了一個類似國界線的東西?台灣和澳門並沒有啊?
香港和上海的夜景,誰更好看一點?

TAG:香港 | 政治 | 教育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