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膠水為什麼能粘住東西?

膠水為什麼能黏住東西,如果是因為絕對平滑的原因,那為什麼當兩邊物體重量較大後,就無法繼續黏合了


膠水為什麼能黏住東西?

沒想到幾個月前的回答突然被推薦了,回顧了一下,寫得有些過於膚淺了,此處結合評論補充點:

A、原來的回答中並未涉及膠接理論,實際上目前膠黏劑在粘合的本質並不清晰,由此產生了很多理論:包括吸附理論、擴散理論等,但不管什麼理論,對於粘合力來源於分子間作用力的認知基本是統一的(靜電理論認為來源於靜電,但經過測量,靜電力在粘合力的貢獻度遠小於10%,不過可以用來解釋暗室中粘合劑剝離發光的現象);分子間作用力包括但不僅限於范德華力,還包括分子間纏繞的摩擦力,這是高分子特有的現象;

B、關於水泥固化的問題。原回答中提到麵糊與水泥固化用水增加流動性的案例,這一部分有些不全面,因為麵糊與水泥都會與水產生化學反應,麵糊通過糊化和水解產生足夠的羥基,而水泥與水反應形成硅氧鍵的交聯,所以水的作用不僅是增加流動性,或者應該說水在其中參與化學反應並固化的作用比流動性更大,我的例子舉得不夠恰當,非常感謝 @3A186FBB804AAC62 的點評;

C、壓敏膠之所以感覺什麼都粘,跟流動性與表面張力有關;通常壓敏膠都是選擇流動性比較好的材料,所以可以在粘結的過程中確保比較大的接觸面,同時表面張力一般適中,對各類材料的浸潤性比較好;像n次貼上的那個光滑材料,通常都是硅助劑處理過,表面能極低,所以即便是壓敏膠一般也粘不上,術語稱呼這類助劑叫離型劑。

D、鎖扣模型是近來超分子化學研究的領域,但是讓分子形成拓撲結構並自行上鎖並不那麼容易,好比在納米級別穿針引線,目前利用的自組裝原理也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我個人目前並沒有見過這類原理的實際產品,原回答寫得有些樂觀了,但據我了解,有些實驗室已經開發出此類模型的產品;評論中說的磁性粘合劑個人不覺得會有太光明的應用前景,發文章應該還行。

===========以下是原回答=============

首先膠水在化學中的學名是粘合劑(黏合劑),這個範疇遠比膠水的範疇大得多。

維基百科中粘合劑的詞條關於「為什麼」的話題沒有系統表述,這裡碼字說明一下:

大的方向,粘合劑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固化的,另一種則不需要固化,也就是所謂的不幹膠、壓敏膠。這裡固化是指粘合中的一個過程,很多固化過程並非從液體到固體的轉變,需要注意。

1、題主提到了平滑表面,很早以前就有人發現平滑表面的兩個物體會有粘合的現象,例如兩塊超平玻璃板,這就是分子間作用力在起作用,平滑表面可以使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積增大。我們肉眼看到的平滑在微觀條件下仍然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實際兩個物體接觸時的接觸面很小,但如果表面有一層水,比如桌上有一層很薄的水,然後你會發現,茶杯好像可以被吸住,這就是因為水可以分布到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凹槽中,茶杯與桌子的接觸面積大了,同時就是大氣壓在起作用。如何排除大氣壓的影響呢,取兩片有一定彈性的硬質PET塑料片,粘上水之後,自上而下水平分離,內外層大氣壓相同,這時可以看到兩片塑料呈Y型分離而不是V型分離,這個使塑料片形變的應力就來自於分子間作用力,而此時的水就是粘合劑。因此,這一條是說,粘合劑的粘合力來自於分子間作用力。

2、水作為粘合劑顯然不夠火候,直接的問題是水會揮發,乾燥之後就沒了,而且水分子間的作用力太弱,很容易撕開,所以,如果把水凍成冰是不是就會好些?沒錯,將兩個物體間的水凍成冰之後,人們發現兩個物體可以很牢固地粘在一起,比如家裡冰箱冷凍室里常常出現的景象,還有當人們用舌頭去舔零下三十度的鐵管時,舌頭上的口水瞬間凝固,舌頭就粘到鐵管上了。這時,固化之後的水便是很不錯的粘合劑,從分類的角度來說,這還是一種熱熔膠,也就是高溫熔化低溫固化的膠,只是使用溫度需在0度以下。除了水之外,錫焊、鐵焊都是這是這個原理,當然一般意義上的熱熔膠比這些要高大上多了。這一條說的是,粘合劑為什麼要固化。

3、水的分子間作用力還不到位,儘管有氫鍵還比較強勁,但分子作用力畢竟是與分子量呈正相關的,所以如果用高分子來做粘合劑顯然更合適,而且最好是帶有分子間氫鍵的高分子,加強作用力。古人搞不到那麼多高分子,能夠獲取的主要就是澱粉和蛋白質,於是可以看到傳統的粘合劑主要就是麵糊、糯米汁、牡蠣汁等。還有一種傳統的高分子是無機硅酸鹽,粘土加石灰就可以蓋房子了,這一支後來發展出了水泥。粘合劑成為一門學科則是在高分子化學發展起來之後,包括橡膠類、PVA聚乙烯醇、EVA乙烯-醋酸乙烯酯、PU聚氨酯等等大量材料都可以用作粘合劑,優異的粘合劑大多具備氫鍵或極性鍵。這一條說的是粘合劑都是些什麼物質,為什麼粘合劑偏愛高分子。

4、然後要說的問題是怎麼固化。a)上面提到把水凍成冰的方式,這樣的固化方式就是熱熔膠的原理,但熱熔膠的種類並不多,因為能夠在不太高的溫度下呈現流動性的高分子材料很少,主要就是SBS、SIS、SEBS這些嵌段高分子。b)於是五花八門的固化方式出現了,最多的是溶劑法,把膠用溶劑給化成液態(其實準確地說是具備了流動性),這種方式很普遍,比如麵糊和水泥就是用水這麼做的,水幹了,膠也就固化了,當然這時的麵糊和水泥不過只是在水中部分溶解,類似於乳液狀態,更多的還是用的甲苯、環己烷之類的,沒錯,很多傢具、服裝里都用的那種。c)這個方法很快就被人發現不太好,因為溶液的濃度一般低於20%,需要大量溶劑,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說,固化的過程很慢,耗能也多,因此需要想方設法提高固體含量,於是乳液型膠開始大行其道,乳液中的水不是溶劑而是分散劑,不過很多人分不清乳液和溶液,這裡不多說原理了,總之這種膠固化會快很多,目前量產的有效成分最多可以到60%,EVA乳、天膠很多都是這樣的固化方式。d)就不能不用溶劑或分散劑么?當然可以,問題是解決純膠怎麼固化,一種方式是選用具有蠕變性能的膠例如天膠,沒錯,純的天膠就可以做粘合劑,它是固體,但卻具有蠕變性(可以理解為固態的流動性),這種不用固化的膠往往用於壓敏膠,後面再說;更多的膠用的是加固化劑的方式,就是本身是液態,加入一些反應性的物質,這種固化方式又常被稱為硫化,不少雙組份膠都是這個原理,少數單組份膠也是這個原理,多數利用的是與水或二氧化碳發生反應。e)比較另類的502在這裡出現了,它的固化方式是聚合,擠出來的時候它是單體,可是它遇到空氣可以快速聚合,f)更時尚的固化方式是UV光固化和粒子固化,就是用電磁波或者粒子促進其發生反應。總之,固化方式有很多種,將來或許還有更多。

5、是不是所有的膠都是利用的分子間作用力?目前看不全是,一種方案是定製出鎖扣模式,粘合的兩個表面生長出的分子鏈像鏈條一樣扣起來,這是利用的物理作用,但是拉斷卻需要破壞化學鍵,其強度比一般膠強一個數量級;還有一種方式是兩個表面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化學鍵,破壞時也是需要破壞化學鍵,所以,要想強度大,還得是依靠更強的化學鍵。

6、最後就是說壓敏膠了,過去曾被稱為不幹膠。壓敏膠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膠,膠帶、貼紙,一般那種粘上還需要揭開的場合都需要用壓敏膠。壓敏膠的重要原理是不需要固化,而重要的表觀現象是粘住很容易,揭開費點力,什麼意思呢,就是粘上時可能只需要施加1牛的力,而揭開時可能就需要10牛的力,要破壞膠層之間的作用力最好達到20牛,否則揭開時膠流的到處都是(不少劣質膠帶就這樣),而破壞物體的力可能需要100牛,這些在化學上有著確切的術語,這裡不就多說了。


這學期正好有膠黏劑這門課,關於膠接理論,有許多種說法,主要的有「機械理論」「吸附理論」「擴散理論」「靜電理論」「化學鍵理論」,誒~這麼多聽著都亂亂噠,不慌,一種一種看看吧~

------------------------------------------

1.機械理論:膠黏劑滲入被粘物的凹陷處、縫隙空隙內,固化產生錨合、鉤合、楔合等作用,使被粘物膠接在一起。

這種理論不能解釋非多孔性材料如玻璃金屬的膠接,不能解釋化學變化對膠接的影響。

2.吸附理論:膠黏劑分子通過布朗運動向被粘物表面移動,使二者的極性分子基團和鏈段靠近,產生分子間力,形成粘接。

這種理論不能解釋內聚破壞;不能解釋膠接強度與剝離速度有關;不能解釋非極性材料膠接。

3.擴散理論:膠黏劑和被粘物分子相互擴散,大分子相互纏繞交織或在界面互溶,導致界面消失過渡區產生固化後形成牢固膠合。

這種理論不能解釋不同種材料的膠接、不相溶的材料的膠接。

4.靜電理論:膠黏劑與被粘物接觸的界面上形成雙電層,靜電吸引產生膠接力。

這種理論不好解釋性能相近相同聚合物的膠接,不能解釋溫度等因素對膠接強度得影響;事實上靜電力的理論值要比實際膠接力小很多很多。

5.化學鍵理論:膠黏劑分子與被粘物表面通過化學反應形成化學鍵。

這種理論不能解釋不發生化學反應的膠接現象。

-------------------------------------------

呼~終於把這五種主要的理論數完了,然後我們發現,沒有一種理論可以單獨解釋完所有的膠接現象,至少目前不能,其實這是因為膠接本身就是多重作用力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是在不同的膠接情況下起主導作用的不同而已。探索膠黏劑膠接的原理,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分析就可以得到相對全面的答案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F%E5%90%88%E5%89%82 其實這類問題只要百科裡搜索一下就好了


范德華力


第一,膠水還是液體的時候,對基材有很好的潤濕性,膠水與基材之間分組間隙小,存在范德華力。

第二,膠水固化後膠層內部存在內聚力,賦予了粘結強度。


像502裡面有α-氰基丙烯酸乙酯,可以加大沾粘性


我能說是分子動理論嗎?別拍我,真的是物理學過的呀


裡面的成分。。。。


一個物體的平面,是粗糙得,當你用膠水填滿粗糙得面,然後凝固。

你懂我的意思嗎。

這是最簡單的解釋。

類似於夾心餅乾。


我們膠黏劑老師說,現在對膠黏劑的膠黏機理,科學界迄今為止沒有得出結論。現在主流好像有四五種理論,像什麼膠釘理論之類的,不過各自都有理論缺陷,沒有辦法完美解釋膠接原理。。。


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只能想到——因為它屬犬,黏。


推薦閱讀:

有沒有劑量再大對人體都不會有毒性的物質?
泥煤威士忌里的煙熏成分會不會有害健康?
高分子化合物究竟有多高?
凍肉能保存 40 年嗎?
當科技發展到就算一個人只選擇一個方向,卻終其一生無法達到最前沿水平時,會發生什麼?

TAG: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