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這似乎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

PS:很久沒看自己提的這個問題,看了下面的很多回答後想說我是從北到南來上學的。既然南方稻米是好幾季熟的,那肯定不是大家都有好米吃了,是的吧,,


因為就是好吃,好的東北大米基本可以不用就菜,只吃飯就香的不行不行的


米好水也好。

吃到盤錦新下來的大米,真的是不用就菜能幹兩碗。

PS 東北大米長的和東北人一個性格,不著急。當然和東北人一樣要貓冬咯。


實踐出真知!

以前家裡買的米要麼是鄉下送的,要麼是超市買的。

第一次吃東北大米,是在超市買的,又陳又沒米油,覺得傳說都是假的。

後來,有次見到一個東北的叔叔,我說東北大米也不怎麼樣嘛。

他說:那是因為你們買的不好。

然後,這個叔叔為了證明東北米好,過年時寄了五袋大米來。

蒸出來的米飯可以不配菜,單吃。


量產型姑且不論。就目前了解(吃)到的情況來說。頂級味道的大米,其品種選擇和種植方法和釀酒的葡萄相差無幾。品種,農田的坡度,施肥,降水量,陽光照射量與時間等都需要較為嚴格的把控。某些實驗品種一年也就一兩片地能產出來,單產還特別少。

所以如果題目中有人能夠補充南方與北方關於優良味道大米選育與種植方式的相關對比資料的話,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也是有助益的。

至於每年這幾片地的大米最後都進了誰的肚子,這事兒就不能說太細了對吧。


喜歡軟糯香甜的口感,東北大米粳米適合你;喜歡有嚼勁,越嚼越香那種口感的,南方秈米比較適合你~

我喜歡後者,更喜歡泰國香米~

還有另外一個事情,就是頂級貨,無論頂級東北大米還是頂級南方米,都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在北方超市裡,米基本都叫「正宗東北大米」,人家確實是東北大米呀~可是跟頂級貨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我一東北的師妹告訴我,她自己吃的米和賣給別人的米就不是一回事~


稻米

前言:

人們對稻米的印象是什麼呢?在想起古代的農民種植的稻米和現代超市貨架上擺放的稻米,通常會產生的印象應該完全不同吧,確信即便在同一個人的意識里,也會對兩種印象感到矛盾。不同的背景下,稻米基本被認定為第三世界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也會被當做形容某種熟食的美食辭彙。稻米可能會致使人體發胖-含有澱粉,而且精白米的蛋白質含量很低-令人想起食用稻米而缺乏維生素,導致患有腳氣的兒童;同時又是一種無害 純天然不會引起任何過敏反應的食品。

稻米,最早也是野生的,逐步被人類馴化。經常在超市購買的人來說,關於稻米的一切:種子培育 選種 種植 收穫 加工到進入超市的整個過程,都是很陌生。任何市場上的稻米,都經過大量的人或者機器的參與確定其品質。除此以外,對已經擺在貨架上的稻米也不是十分的了解,這樣的生活必需品,被包裝成各式各樣的形狀而有多重不同名稱是,難道不會影響你的選擇嗎?

第一節 稻米的分類

1,物質的外觀

稻米分為:長粒米 中粒米 短粒米 巴特那米-原產於印度西昌硬質米 玫瑰米-原產美國加州一級香米 珍珠米-硬米的一種 紅米 黑米 紫米

通常來說,長粒米和中粒米經常與開胃菜和主菜搭配,短粒米通常在西方國家用來做布丁。日本出產的米多為短粒米,適合做壽司,歐洲有部分短粒米,適合做肉菜飯風味的菜肴,不過這些描述是相對。不同品種殼粒長度構成了很有規律的譜系,又因為殼粒的寬度也各不相同,因此 的稻米分級,其依據也包括長寬的比例。最短的看起來幾乎是球形的,而最長的米則像一個小飛艇。尺寸並不代表品質。

從碾磨和加工方式來分:

稻米分為:白米 糙米-日本成為玄米 營養強化米-添加一種或多種營養之米 蒸殼米-俗稱半熟米 ,稻殼經過浸泡 蒸煮 乾燥過程而得 袋煮米 爆米花或膨化食品 碾軋米片 米粉 等等

白米:經碾磨,殼物外皮已經完全脫落。米粒呈純白色 半透明也有不透明呈渾濁狀,因為其帶有小氣泡。

糙米也稱整體米,比白米更有營養。在西方國家出售的所有糙米都是長粒米或中粒米,比白米的實際烹飪時間要長,吃起來很有嚼勁,有一種淡淡的香味。糙米是很好的健康食品,可以促進和改善飲食均衡。

營養強化米 富含維生素 蛋白質 因為添加了植物天然缺乏的或在碾磨過程中丟失的營養成分。

蒸殼米 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製作稻米方法,大概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印度。今天在印度北部依然有很多人採用這種加工工藝,中東人也在堅持。這種製作技術各個國家都不盡相同,已經有很成熟的技術工藝。基本包括2個階段:將已經脫粒稻穀,不去外殼,先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然後蒸煮,脫水處理,再進一步碾磨。

優勢:1,外殼的營養成分會粘著進入胚乳的澱粉中,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不會流失太多。

2,增加口感的同時 更好的煮熟

即便這樣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做熟

從味道和口感區分:

1,稻米分為:黏米或糯米 甜糯米

其實沒有那種米含有粘性劑或蠟,糯米:願意為粘性,這個詞是英文辭彙和科學界的敗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依然離不開這個辭彙。

糯米的粘性主要來自澱粉。稻殼的澱粉分為兩類: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黏性米富含支鏈澱粉。

關於支鏈澱粉的細節,另文詳細解釋。

從稻米的生長方式區分:

稻米分為:有機米 生物動力自然農耕米 野生米

有機米指不用人工化肥,除草劑和農藥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米:這樣的農業模式值得讚賞,但是最後收穫的產品確實價格較貴的普通米

生物動力自然農耕法生產的稻米就更加稀少,這種方法有魯道夫.斯坦納在1920年制定的,當時被懷疑為巫術。堅持採用這種技術的農民和園藝愛好者卻在各種作物的耕種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野生米是一種草,非常接近水稻,但只生長在北美某些湖泊的淺灘里,過去常常被當地的齊佩瓦族人乘舟去收割。

二:稻米的營養素

北美和澳大利亞,稻米作為一種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健康食品在出售,這兩種成分的含量比我們相信中的要高。特別之處在於可以給人類的肌肉供較為持久的能量,。

現如今食物的負面功效在 逐步升級:稻米不含任何不好的東西:膽固醇 植物蛋白 外源性糖 。外源性糖會腐蝕牙齒,很對人會對植物蛋白過敏,不能食用麵包 義大利面和其他麥製品,卻很少聽到有人對稻米過敏。

1,碳水化合物-提供穩定的能量

稻米給人體提供最重要的營養成分為澱粉,一顆殼粒,不論是精白米還是糙米,都富含80%的澱粉。精白米去除了富含食用纖維 維生素和微量礦物質和胚芽外層。

稻米是植物的果實,也是種子從發芽到根植於土壤中能一直依賴的能量儲存單位。植物的生長也需要能量,即糖分,準確的說事葡萄糖。澱粉顆粒由葡萄糖 分子鏈集合在一起組成聚合體或多糖分子:再分解為葡萄糖分子就是生物的基本化合作用。

2,維生素B群-糙米含量大於精白米

稻米不含維生素A或C ,但是富含維生素B群,糙米和精白米在這一點有很大的區別。

2,1硫銨-維生素b1 將營養成分轉化為能量的過程中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分布在稻米的外層,人體缺乏硫銨會導致腹瀉,一份糙米含有大約30%人體日常所需的硫銨,而精白米只含有2%甚至更少。

2,2 核黃素-b2 跟營養成分轉化有關,它的缺乏會影響到眼睛。一份糙米很有人體日常所需是核黃素2.5%,精白米為1%

葉酸:是製造DNA和血紅蛋白的必要成分,和其他維生素一起作用有益人體神經系統運行,缺乏葉酸會引起貧血,一份糙米可供給日常所需葉酸的8%,白米飯為2.5%

礦物質

人體礦物質的出現,好像能喚起一種生命在地球上剛剛進化時遙遠的記憶,不管怎樣,礦物質能控制人體內水分和其他液體的平衡,糙米含有 少量有益的的 磷 鋅 硒 銅和碘


南方大米一年收兩次或者三次,東北大米一年收一次,質量就顯然了啊。

這個是常見的誤解。。。

南方以秈稻為主,北方以粳稻為主,而中國以秈稻為主,產量應該是大於60%,而粳稻只有30%不到。

先不考慮稻子的具體品種,從大面上來說,秈稻煮粥好吃些,粳稻做乾飯好吃些,但是呢,差距並不算特別明顯。

而通常人們認為北方大米好吃,一方面是北方有一些優質產區比如五常,種植的品種味道好,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相對難以買到劣質的稻米,而南方劣質稻米從數量上來說就很多了(因為產量大基數高)。南方大米中,做乾飯的話晚秈稻米也很好吃啊,比如絲苗米

或者換種說法,「米袋子」責任制,指控制米價,那麼對比北方超市裡最便宜的也就是政府控制米價的大米,和南方超市「米袋子」控價的大米對比,其實味道差不多,我是黑龍江人,現在在重慶,也沒覺得北方超市大米好吃多少,用電飯鍋煮出來的,和北方比,感覺味道是差不多的,不算好吃,但絕不難吃

但是去外面的小飯館吃飯,感覺大部分小飯館的米飯相當難吃,想一想原因,1是很多小飯館的米飯是蒸出來的,另外就是南方相對劣質的一季稻(也就是沒仔細耕作的稻田)多,價格也便宜,小飯館圖省錢就用,所以就難吃了


為了這個問題,我特意搜了一些資料,畢竟,一來,吃飯是一件大事,二來,我家老公不喜歡吃米飯,這也是一個讓我頭痛的事。

看了上面的知友的回答,大約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早稻和晚稻的區別,一說是買米的好次的區別。因為最近也在看烹飪的理論,結合自己了解的和網上東拼西湊的,略說一些,但言多必失,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

每個人對稻米的口感會有一定的偏好,南方人不一定吃得慣北方的米,北方的人也不一定吃得慣南方的米。我的上司,去印度旅遊,就非常吃不慣印度的大米,覺得又硬,又沒有油,回到中國,大呼中國的米好吃,可換了印度人,他們就吃得慣中國,特別是東北的米嗎?這個就不討論了。

不同米的區別

東北大米

  • 東北大米的特點,引用百度百科的說法「干物質積累多,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由於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宜。大興安嶺大米成飯食味清淡略甜,棉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表面油光艷麗,剩飯不回生」。
  • 東北大米屬於粳米,粳米的特點,就是直鏈澱粉低左右,支鏈澱粉高。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來,直鏈澱粉高,口感偏硬,支鏈澱粉高,口感偏粘。糯米就是支鏈澱粉高的一種米,所以口感特別粘。除了口感外,直鏈澱粉還有一個特點,分子量小,可容於50-60度的熱水,而支鏈澱粉在50-60度是不會溶解的,所以,東北米浸泡或蒸煮後,膨脹度高,看上去圓潤飽滿。直鏈澱粉易老化,支鏈澱粉則不易老化,所以東北大米又具有「剩飯不回生」的特點。所以東北大米,涼吃口感也很好。類似的,同一緯度的用於製作壽司的日本的越光米,如果冷後口感很差,就不適合做壽司了吧。
  • 除了澱粉構成不同的主要區別外,東北大米還有甜、香,泛油光的特點。甜主要是因為東北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當然,也可能與水有關。至於香,大概也跟水中或土壤中富含礦物質有關。油光與大米中的富含磷脂有關,東北能出含油量高的大豆,能產含油量高的大米也不出奇。
  • 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東北大米在做的時候,也有它的麻煩之處。東北大米相對於後面要提到的直鏈澱粉含量高的早稻,它不太容易煮熟,熬粥也比較容易變粘稠,主要適於蒸煮。至於要做揚州炒飯,要做印度咖喱飯,或者西式燴飯這樣的,需要和別的食材搭配來吃的,你就自找苦頭吧。
  • 順便說一下日本做壽司的米,看紀錄片壽司之神的時侯,小野二郎說,他用的米,一般人不會煮。日本的越光米我沒有吃過,但是東北米比較像,暫按東北米來分析。因為支鏈澱粉高,做出來的米飯容易粘連,做手握壽司不容易成形,所以煮之前,要揉洗多遍,直至水清,以去除表面的澱粉。煮的時候,平的鍋蓋上放一大桶水,以形成高壓,以把飯煮透。據說日本的電飯鍋大多有加壓的設計,估計也是為了適應這種硬質米的特點。話說回來,東北的米不易熬成粥,但如果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做出來的粥,會特別綿軟。

南方的秈米

  • 南方的米,分早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為150~170天。普通早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大約為25%,晚稻一般為15%—20%,北方粳米的含量大約為8%(關於這一點,我比較懷疑,東北五常大米大約在17%左右)。前面已經說過,直鏈澱粉越低,做出的米飯越飽滿,越軟粘。所以一般說,晚稻口感更好。
  • 早稻雖然說口感不好,但寸有所長呀。我這裡得為早稻所幾句好話。第一,出飯率高,更易飽,所以是食堂的最愛,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因為生長期短,價格便宜吶。第二,含水量低,適合做儲備糧,夏季溫度高,便於翻曬,而晚稻因為天氣原因,含水量往往難以達標,容易發霉變質。如果有一天中國出現糧食短缺,早稻可是我們的救命糧。第三,適合做米粉,早稻米質疏鬆,易於加工,另外,也因為早稻因為直鏈澱粉高,老化快,也很適合製作成像粉條一樣的干米粉。第四,易消化。直鏈澱粉分子量小,易消化,相對於直鏈澱粉只有2%的糯米,做成稀飯的早稻,直是太好消化了。
  • 知道了早稻口感差,主要是直鏈澱粉多,可以通過雜交改良的方法進行改進。現在就有很多雜交水稻,就是針對早稻進行了改良。有沒有覺得以前讀書的時候吃的米很難吃,現在在學校吃的米要好吃一點呢?

補充說一下外國的香米

  • 香米也算是米中的貴族,國外比較有名的是泰國的香米直鏈澱粉含量在12%至19%之間,與晚稻接近,因此,口感上與南方的晚稻類似。正宗的泰國香米,是指茉莉香米。這種香米含有一種叫乙醯基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班蘭上也找得到,所以,當地人也用班蘭葉做為裝盛米飯的容器,或切碎了與米飯同煮,以增強清香。正宗的泰國香米,我可能很早以前吃過,但已記不清楚,據有幸還能吃到正宗泰國香米的人說,香味很重,但口感一般。完整無損的泰國香米,長不低於7毫米,寬不低於3毫米。
  • 再來說說印度的香米,印度的巴斯馬蒂香米在世界市場上也很有名,我沒有吃過,但據說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它的直鏈澱粉的含量在20-22%之間,比較接進於我們國家的早稻的水平,中國進口不多。這種米的一個特點是,出飯率高,米飯體積膨脹 &> 4倍。(註:一般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雖然香是香,可是直鏈澱粉高,空口吃,或配菜吃,而不是做成咖喱飯或炒飯的話,很多中國人都不太能接受吧。還有一點,因為米粒太長,太窄(標準長度大於6.6毫米,寬度小於2毫米,蒸煮後延展1.8倍),煮出來有點像白色的蟲子。
  • 據說中國的雲南和少數民族地區,也出產一些特別的米,香味和口感不輸東北最好的大米。

小結一下,每種米,都有更適合它的吃法,從咱中國人「煮飯」的角度,可能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的說法還是成立的,但如果換了一種吃法,比如說炒、配醬料、或燴飯,可能就不見得了。

另外,早稻也是影響這種說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我們講東北大米時,是指東北三四個省的大米,我們講南方的的米是,指的是南方几十個省市產的大米,還包括早稻和晚稻兩種品種,如果是這麼比的話,對南方的米是有一些不公平,如果拿最好的南方米和最好的北方米比,我想應該是各有千秋的,但如果說平均水平,把南方各式的米都含蓋進去,北方的米會勝出。

如果把這個南方的概念再擴大,把外國也包括在內,把食用方法也考慮進去,把香味考慮進去,可能又是一種結果,至少國際市場上,價格更高的泰國香米和印度香米,都來自「南方」。


最主要還是品種問題,其次就是生長周期長。


先看看價格再說……

好吃的一般都貴


別問怎麼來的,嘗嘗就知道了。


照片拍攝時間是2016年4月13日,地點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普通大米育苗剛剛開始,小苗還沒長出來。請注意我說的是普通大米,此刻我們這的響水大米稻花香的苗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也是沒長出來呢,以下是我今天剛剛拍的圖片。

苗已經長了10-15厘米左右,這是響水大米稻花香品種特有的兩段育苗技術,為了保證148天以上的生長期,農民實行兩段育苗,就是提前把苗在家裡種好,然後人工將苗一顆一顆的放在育秧盤的小眼裡,這樣水稻磕叉率高,口感好。很辛苦的,一般大米是直接在育秧盤裡撒種,就不用一根根放在育秧盤裡面了,所以成熟期不夠,米質就一般。

這裡的重點是148天以上的生長期,東北大米一年只種植一季稻,和南方大米的稻米,一年兩季,或2年3季相比,本身成熟期長短就決定了大米品質的不同,

再有大米好吃的原因還有以下方面:「氣候優勢,品種,最後是土地等等。」

  「不同的氣候決定了南北大米的口感差異。」專家說,「水稻種植期間,我國東北地區早晚溫差大,較大的溫差能夠讓平均氣溫控制在21攝氏度到22攝氏度,籽粒灌漿時間長而充分,最易於優質水稻品種的形成。而南方的平均溫度都是30攝氏度以上,品質相對比較差。」

從品種上說,東北好吃的大米,基本品種都是稻花香,其次是917等其他品種,這些品種的特點就是產量小,但米質好。

土地方面因素:不管是東北比較出名的五常大米還是響水大米還有天津小站稻等知名產地大米,都有其獨特的土地方面優勢,比如響水大米的石板地種植,還有五常大米特殊的生長地理環境。

以上多種因素決定了,東北大米的口感要優於南方大米。


粳米和秈米比,一季稻和單雙季稻比是耍流氓的行為哦!


因為好不好吃是主觀問題。

大家都認為好吃得來一次大規模的雙盲感官評價才能下結論,然而並沒有人做過。

------------------展開點講---------------

直接用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這兩個品種直接比較是得不出結論的

因為決定最後成品是否好吃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

品種、種植方式、產地、收割時節、采後貯存、烹煮方式等

如果按照控制變數法進行試驗,並不公平,因為有可能選取的試驗條件對一種水稻有利對另一種水稻不利;而如果選擇各自最優的條件來處理,誰有把握說試驗的兩組產品均處於各自的最優狀態?

再一個,口感是一個主觀概念,有人喜歡軟一點,有人喜歡硬一點,有人喜歡糯一點。

因此,所有籠統地說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卻沒有給出對比試驗條件的都是耍流氓。

最後,你覺得好吃就行,別人吹的天花亂墜也沒用。


實踐出真知

原先一直在北方,沒感覺怎麼好吃,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吃這種米,理所應當,大米就應該這個味道

高考來到湖北,學校門口一條街,米飯吃的我都快哭了,怎麼賣相口感都差這麼多,一個學期下來吃習慣了,放假回家,老媽悶飯,味道漂出來,卧槽!就是這個味道!大米飯就應該是這個味道!

實習的時候在武漢,各種飯店米飯還是那個樣,各種超市也都買了最好的米吃,雖然比之前吃的強多了,但是絕對沒有在家裡那種悶飯聞著味道都香的感覺。

另外,北方米飯可以不配菜是真的可以吃一頓的。如果配鹹菜或者紅腸那對我來說就是一頓挺滿意的飯了。

光說是沒有用的,只有真的吃到了,你才知道是什麼味道,因為人都習慣維護自己家鄉的東西,哪怕他並不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南方人從小到大吃慣了他們的米,他們認為米就應該這樣才好吃。同理北方也一樣。你沒法和飲食習慣不同的人來比較食物的好壞。


可能吧,有一段時間,我自己做飯,吃的東北大米,會經常胃疼,找不到為什麼。我媽來我這做飯,說這米要換,她吃也受不了,換成本地產的大米,然後胃沒事了,那個月我胖了,額,我說的是在上海

也可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然,我不是上海人,但老家屬於長江流域


哈哈哈,吃米的內訌了!我們吃面的要統一江湖了!


米飯而已


東北多為粳稻, 南方多為秈稻.

本質上屬於兩個品種.


普及一下水稻大米方面的知識,到底是東北大米好吃還是南方大米好吃

水稻是南方的主農產品。在雜交稻出來前,南方都是種植一季稻,特徵是生長周期長,桿高,產量低。在解放前是不會用農藥化肥的,後來50年代到70年代施用氨水,偶爾也用日本支援的安慶尿素。所以解放前的南方水稻產量很低,一般畝產250kg左右。到了雜交水稻普及的時候,農業生產已經開始大面積施用農藥化肥。所以只把產量的提高歸功於雜交水稻一方面是不全面的。在除草劑出來之前,水稻種植要耘田,插秧下去後要耘三次,目的一則為了除草,更主要的是鬆動禾苗的根系,使得水稻能夠充分吸收養分以及順利發顆。什麼叫做發顆呢,就是插秧的時候只差那麼兩三根,長起來以後就能發顆到20來根。後來農民覺得種田不划算,就不大願意費功夫耘田了,拋點除草劑了事。

  雜交水稻出來之前南方也推行過兩季稻,那是人民公社時期。很簡單的做法,就是割早稻時候把茬留長點,放水讓茬報出新苗就算晚稻。這樣其實根本就不划算,兩季產量都很低,要不說老毛領導的都是sb呢,光玩表面功夫。後來雜交水稻出來了,就真的種兩季了。早稻成本低,周期較短,產量低,一般畝產300kg左右。雜交稻就是晚稻,產量高,成本相對較高,一般畝產450kg左右。後來早稻也出雜交的了,不過沒有大面積推廣,因為早稻雜交品種周期也較長會影響晚稻的插播,除非這塊田不種晚稻改種別的作物。

  後來因為種田不划算,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很差,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的在家種田也就不種兩季了,改種一季稻。不過現在的一季稻也不同於解放前的一季稻了,都是雜交的。周期長,產量高,畝產平均能達到550kg左右。

  現在來談談三種大米的味道。要說營養,肯定是一季稻和晚稻有營養,蛋白質含量較高,而早稻的澱粉纖維素含量相對較高。做乾飯晚稻米好吃,但煮粥就是早稻米好吃。早稻米煮出來的粥比較粘稠,而晚稻米和一季稻煮的粥比較清。如果你們沒有吃過,去買一點早稻米和晚稻米做飯煮粥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有的人說南方大米不如東北大米的味道,那是很錯誤的看法。他們的觀點是因為南方大米周期短,溫度高。那泰國的氣溫比南方的還高,怎麼人家就叫香道呢。要說周期,南方一季稻的周期也和東北的一季稻周期差不多。說南方大米不好吃的,估計是在南方上大學的北方學生。因為南方能夠很容易買到劣質一季稻,所以大學食堂基本上都是用一季稻做飯,就很難吃了。而北方根本就買不到一季稻。而且北方吃的大部分也是南方大米,東北大米產量本來就很低,一般畝產也就300kg左右,產地也不廣,怎麼可能供應那麼大一塊北方人群呢?

  後來我去做了個對比,買了點東北大米,買了點南方晚稻,說實話東北大米的味道不如南方晚稻。東北因為氣候寒冷,米粒難以長開,所以米粒便短小,口感不如南方晚稻。如果你有實證精神你可以去超市買真正的東北大米和江南地帶產的晚稻米對比。

  不過南方因為水稻產量廣,所以劣質大米也比較多,價格便宜。一般沒錢人和學校食堂都會找這種大米買的。另外東北氣候寒冷,害蟲較少,所以施用農藥的機會少一些,大米更綠色一些。

  總之,要健康的,要無公害的,東北大米要好一些。要口感的南方優質晚稻和一季稻要好一些。要便宜的和煮粥口感好的,南方早稻米好一些。


推薦閱讀:

指責上海人地域歧視是否武斷?
古時候有地域歧視嗎?
中國被地域歧視黑的最嚴重的地方是哪裡?
安徽和江蘇哪個更北方一點?
為什麼國人如此喜歡地域歧視?

TAG:美食 | 地域 | 特產 | 東北 | 糧食 |